观察记录: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05-08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学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优秀的教育笔记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记录: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状况记录与分析:

午睡时间又到了,这天我把想想对床的张**调到了别的床位上,并对他们都进行了教育,承诺到“这天老师会一向在旁边陪着你们睡觉,如果你们能安静闭眼睡觉,那么待会都有一颗五角星。”想想努力的点点头。躺在床上,他的眼睛又睁着东张西望,我走过去,请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他闭了一会,不自觉地睁开眼睛瞄瞄我,发现我正在看着他,他就立刻闭起眼睛,又过了一会,他的眼睛又睁开来,看到我又赶紧闭起来了。就这样闭闭睁睁了几个回合,他总算睡着了。午睡活动结束后,我就他这天的午睡表现表扬了他,并发了五角星,他也个性地自豪开心,表示在老师的陪伴下会继续这样持续下去,逐渐自觉地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分析:想想每次午睡时,总是翻来覆去,有时还会和对床的张**聊天,指手划脚,影响午睡秩序。当老师走过去时,他就表现的老实一点,老师一离开,就又控制不住自己,动来动去,直到午睡活动结束。

指导策略:

1.观察想想午睡习惯不好的现象,将一些客观因素(与对床幼儿相互影响)进行调整,使他的午睡床位及周边环境更利于其安静的午睡。

2.鉴于之前,想想看到老师就比较乖的现象,这次,我就重点陪伴在他旁边,督促他睡觉,让他无机可乘,相信在持之以恒这样做以后,他会养成独自安静入睡的习惯。

3.利用承诺奖励的教育方式,激励他进步。因为大班幼儿还是很在乎自己得到了几个五角星,他们同伴之间也会比较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本学期,我班推行了“值日生”制度,每天轮流选两个小朋友当值日生为大家服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能为小朋友和老师做些事情,是很快乐的事情。

能当上一名光荣的值日生,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

这一天,阳阳当值日生。

她带上红胸卡显得非常精神,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下午,我让阳阳给小朋友发桔子时,宇宇跑过来告状:“阳阳给苗苗和她自己发大桔子。

”我正忙着给小朋友喂药,就随口说了一句:“什么大的小的,都能吃。

”宇宇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我正在给孩子们梳头,听到几个孩子私下议论:“阳阳给她自己和她的好朋友挑大桔子,郑老师也不管!”“下次轮到我当值日生时,我也给自己挑大的发……”看来,我对这件事的处理,引起了孩子们的不满。

桔子的大小虽是小事,但我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却很大。

仔细考虑之后,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值日生”。

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应该是先想到大家,后想自己。

”“对待其他的小朋友要跟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

”“做事情要公平,不偏心。

”……经过讨论,孩子们都明白了应该怎样做值日生,什么样的值日生才是大家喜欢的值日生。

一场值日生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会做得更好。

孩子身边无小事,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知道本文“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幼教随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场值日生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会做得更好。孩子身边无小事,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学期,我班推行了“值日生”制度,每天轮流选两个小朋友当值日生为大家服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能为小朋友和老师做些事情,是很快乐的事情。能当上一名光荣的值日生,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

这一天,阳阳当值日生。她带上红胸卡显得非常精神,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下午,我让阳阳给小朋友发桔子时,宇宇跑过来告状:“阳阳给苗苗和她自己发大桔子。”我正忙着给小朋友喂药,就随口说了一句:“什么大的小的,都能吃。”宇宇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我正在给孩子们梳头,听到几个孩子私下议论:“阳阳给她自己和她的好朋友挑大桔子,郑老师也不管!”“下次轮到我当值日生时,我也给自己挑大的发……”看来,我对这件事的处理,引起了孩子们的不满。桔子的大小虽是小事,但我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却很大。仔细考虑之后,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值日生”。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应该是先想到大家,后想自己。”“对待其他的小朋友要跟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做事情要公平,不偏心。”……经过讨论,孩子们都明白了应该怎样做值日生,什么样的值日生才是大家喜欢的值日生。

一场值日生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会做得更好。孩子身边无小事,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随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今年我带的是托班,孩子在幼儿园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一日常规培养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幼儿阶段不可忽视的部分,加上托班的孩子思维只是具体的形象,他们生活的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他们是很难起到作用的。我觉得只有提供生动的形象、具体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们有兴趣。

首先,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如:要求孩子有礼貌,待人真诚,说话文雅,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等等习惯,都需要我们做出许多的努力和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该学的,该听的,该做的。

其次,同伴之间的榜样。“瞧!陈语默做的真端正”“看!金卓希回答的声音真响亮”如此等等。老师不必吝啬自己的夸奖,其实你在表扬某个孩子的时候,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纷纷效仿他的行为。因此,老师做到嘴勤快一点及时表扬就会收效不错。

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他还需要家园共同的努力,需要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让我们期待孩子们更好的表现吧!

幼儿观察记录:午睡困难户


观察地点:中一班午睡室

观察时间:每次午睡时

观察记录:

第一眼见到刘xx,感觉他是个腼腆且“晕乎乎”的小男生,跟他说话不怎么爱回答,请他上厕所或端饭也总是会等到整组孩子都走了,他还在左看看又看看,只等老师最后去“请”他,过了一段时间,从日常观察与了解中得知,孩子活泼,爱动,精神头较足。就拿每天午睡来说,他总是那个辗转反侧、东摸西挠的孩子。因此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此时多数幼儿都已进入梦乡,这时,传来了一阵哼唱,纳闷的寻声过去,发现刘xx还没睡。

观察2:巡视了一阵,发现班级孩子已尽数睡着,但隐约听到阵阵不规律的摩擦声,扫视一周,发现刘xx的被子有微微的颤动,慢慢走过去,发现孩子正在用手来回的蹭着床上的标签纸(孩子床上标记名字的东西)。

观察分析:

孩子在家一直没有午睡的习惯,开学一段时间后还好,只要每次放假回来,开始几天总是睡不着,接送或家访环节和家长沟通过,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一直没有午睡的习惯,自己工作也比较忙,没有时间看着孩子午睡,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孩子不睡午觉的习惯。

教育方法:

1、“循序渐进”培养孩子午睡习惯。

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坏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可以改的掉的。因此,在引导刘xx午睡的问题上,我并没有急功近利,而是根据孩子具体的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他开始睡不着,我就尽可能在午睡巡视后坐在他的旁边,拍拍他,或者提醒他,睡不着没关系,关上眼睛休息会,不给他午睡的压力。孩子渐渐安静躺着的时间变长。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单在幼儿园午睡,而周末或者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孩子用远没办法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为此,教师多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在家也能有良好的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接近预期的目的。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从小班开始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我认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最重要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班幼儿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平时的家园通讯栏和网上的宣传,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平衡膳食,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只有合理的营养才能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通过游戏儿歌等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我们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三、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个案观察记录:良好地规则意识


现状分析:

韦铭是个上学期才转来的小男孩,刚来的时候,挺规规矩矩的,有时还显得很沉默,一付心事重重的样子。可是没过多久,他便开始显现出“本性”:课上课下时不时去招惹旁边的同伴,惹得大家怨声载道;喜欢不顾时间地点地玩自己的玩具,往往大家都整队好了,他还在慢吞吞地弄他的小玩意;喜欢在小椅子上不停地扭动身子,摸摸这碰碰那的,一副懒散迷蒙的样子……这样的一个孩子,严重影响了班级的常规秩序,我和班级老师曾经教育过多次,奈何收效甚微,当面一副痛改前非的样子,一转身却故态重萌。

目标与措施:

目标1:具有良好地规则意识,能够遵守班级的各项规则。

措施:

1.通过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活动,帮助其了解班级的各项规则,在脑海中初步建立起规则意识。

2.随时发现随时教育,即根据孩子出现的违反规则现象,及时进行制止与教育。

3.赋予任务。在孩子担任小组长期间,多多鼓励多多支持,使其享受到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

4.与家长联系,让其在家中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参与家中的一些任务之中。

目标2: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地玩,学会友爱谦让、团结合作。

措施:

1.勇于交朋友。鼓励孩子多多与同伴交朋友,一起游戏。

2.善于交朋友。在与同伴游戏中,引导幼儿遵守同伴间游戏的规则,知道友爱谦让的小朋友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3.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平时不要太宠爱孩子,遇事多与孩子讲道理,使孩子能够明事理,不无理取闹。

目标3:能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措施:

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眼神、身体动作等暗示手段,随时随地地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开动小脑筋。

2.在操作活动中,多多帮助孩子,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与家长联系,请家长配合在家中多与孩子做些有关学习的游戏,帮助幼儿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发现家长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来越不重视了。

有的家长竟然说:“树大自然直”。

我却不这样认为,请家长们不妨听一听我的几点建议。

有一位外国教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

孩子的心田,

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播下行为的种子,

就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

就收获性格;

播下性格的种子,

就收获命运。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古往今来,这是一条被许多事实证明了的铁的规律。

行为习惯是多方面的,有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人际交往习惯,道德习惯等等。

如果好的行为习惯不注意培养,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不注意矫正,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1、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

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开始,一点一滴的教他们做起,例如,让孩子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洗手帕、自己到扫房间、自己整理书包等。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

培养孩子的自理习惯,要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不要半途而废。

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反复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

2、培养幼儿勤劳的行为习惯。

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根本。

只有勤劳,才能艰苦奋斗,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做起,例如洗衣服、扫地、倒垃圾、洗碗筷等,当孩子劳动以后,家长要给予检查、评价,适当给予表扬批评,鼓励他们积极劳动,乐于劳动。

切忌给孩子泼冷水,挫伤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3、培养孩子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次,我去逛商店,看见一位母亲带着孩子逛商店,孩子执意要买一件昂贵的玩具,母亲不肯,孩子就大哭大闹,躺在地上不走。

最后家长还是以给孩子买了玩具而告终。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已经习惯,只要大哭大闹,家长就会满足他的要求。

久而久之,孩子的不良习惯也就养成了。

因此我建议家长,对孩子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要抓早抓小,要从孩子日常行为表现的一些小事抓起,如挑食、任性、和大人顶嘴、说粗话脏话。

总之,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家长要引起重视,因为良好行为习惯,可以塑造出健全完美的人格;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会造成某些品格的缺陷,有的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不知道本文“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良好习惯养成——让孩子坚持入园


良好习惯养成——让孩子坚持入园

今天中午吃过午饭,雅僖奶奶来到幼儿园说:“今天正好是赶集,我带雅僖去买双新鞋子。”因为要有新鞋子穿了,雅僖也是满脸笑容,高兴地不得了。接着雅僖奶奶又说:“下午我们就不来幼儿园了。”“不来幼儿园?雅僖病了吗,还是有事?”“没事,再来送我还得再来接,就半天时间不碍事吧?”

其实,自升中班以来,班里有那么几位小朋友比较自由散漫,幼儿园愿意来就来,不想上了连个假也不请,老师打电话问及原因,家长随口答一句:什么事没有,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就让他在家呆两天。最后还附上一句客气话:让老师您费心了。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是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对孩子也不负责任,他们总以为在幼儿园里什么也学不到。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有些孩子性格的转变、回家与父母交流的方式等诸方面,难道家长朋友没有发现您的孩子变了吗?孩子的变化在一些很小的方面都会体现出来的。

我对雅僖奶奶讲了一些教育孩子的良好方法,雅僖奶奶也很羞愧。

为了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希望家长朋友们能与幼儿园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宝宝的成长。

教育笔记《观察记录: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