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次家访 一份收获”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背景一:

一天早上,凌达可也的爸爸急急忙忙跑来幼儿园说:“钟老师,我家可也要请几天假,昨晚他在床上学奥特曼的姿势,不小心摔了下来,到医院检查说颅骨有点开裂了,需住院治疗。”听到后,我也有所思索,同时并祝他早日康复。

随即,当天我在班上的晨间谈话时对孩子们趁机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同时进行爱心教育,让孩子们想想:“可也现在住院了,不能来幼儿园了,他非常想念小朋友们,想到幼儿园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送点礼物给他。”“我们可以去看他。”“可以打电话给他。”……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最终决定,由孩子们自己设计动手制作各种礼物送给可也,老师代表全班小朋友们去看望他。

背景二:

第二天,带着孩子们的心愿和祝福,我和黄老师来到可也病房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活动。可也看到我们的到来,高兴得从床上蹦起来,他的父母也非常激动,特别是看到小朋友们带来的礼物时,更是热泪盈眶。当我们准备离开时,可也爸爸激动地对我说:“老师,这次你们的到来,给我家可也上了人生难忘的一课,让他感受到了中(2)班老师和小朋友的真切爱意,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谢谢你们,这对他以后的人生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背景三:

过几天,可也康复返园了,他爸爸还提了一大袋礼物来分给班上小朋友们,孩子们看到可也的到来,都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又笑又跳。

分析:

这次家访活动本属于平常家长工作,但就是通过这次平常的、小小的家访,让我感触颇深,收效很大。深深认识到家访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反思:

一、通过家访,培养了幼儿关爱之情。

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现在独生子女普遍缺乏爱心--关爱、友爱之心。教人要教心,育才要育德。所以我很好地把握教育契机,通过这次家访,让可也感受到全班小朋友和老师对他的关爱,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同时也教育了小朋友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关心,让他们懂得爱是双方的,有付出就会有双倍甚至多倍的回报。我们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着爱,让他们收获着爱。

这次家访活动后,在我们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教师、可也爸爸的行为深深影响着其他孩子和家长。家长们都感觉自己的孩子正在变化,懂得关心、尊重他人。在九九重阳敬老、助残日访特殊学校儿童等爱心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好多礼物,拿出自己的一片爱心,让他们都感受到这种深深的爱意和温暖。

二、通过家访,加强家园联系,达成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通过家访让老师切身感受幼儿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与孩子、家长等架起联系与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而且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也能使家长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宗旨,目的及平时老师对每个孩子所采取的因材施教,也就能使家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

到可也家家访,通过与他爸爸的交谈,了解到可也爸爸是个有素质、非常重视幼儿全面发展的家长。平常对孩子的教育注重情感的沟通,也让他了解到我们老师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从而在家能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育。可也是新转入的,和小朋友交往时有些偏内向,我们老师也采取了各种方法想来改变他的内向性格,但因时间较短收效甚微。通过这次家访,让可也感受到全班小朋友对他的关爱,从而促使他敞开自己的心扉,真正投入到中(2)班这个大集体中去。慢慢地,可也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活泼了。

家访工作是幼教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家访工作的作用,相信使我们的教育会增添新的收获,新的效果。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幼儿教师演讲稿: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失去了一切。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对于幼儿的爱,不仅体现在精心授业,而且还体现在能主动去关心幼儿的思想、生活、身体和兴趣等方面。作为一位班主任,应该视本班幼儿如亲身孩子,爱岗敬业、关心孩子、处处为孩子着想,才能使孩子在这个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欢快。

自从我走进教师队伍后,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的重任。我知道班主任这三个字的意义,也知道班主任肩负的重担。一直以来,我总是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工作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意奉献、以身作责、做孩子地表率。同时,我常常告诫自己:在工作上努力、努力、再努力。并用一颗真诚地心去面对每个孩子,只有这样你才无愧于做一名人民教师。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小(一)班的班主任,由于小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而且都是独生子女,时父母心里的宝贝,受惯了爷爷奶奶的宠爱。因此,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差,而且都比较任性。我在工作中,不但要教给他们各种技能,而且要耐心的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老师是他们的妈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到在幼儿园里很开心,能乐意来上幼儿园。

小班幼儿的特点就是自理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到了冬天时,幼儿的自理能力更差了。但是我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做好一日护理工作。比如:我班的狄欣怡小朋友常常尿裤子,但是我不怕脏,一次次耐心地帮她换下湿哒哒地裤子,同时耐心地教育她,以后要小心点,要小便了就快点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她的。甚至有一次午睡时,我发现有个小朋友的裤子颜色有些不一样,当我走过去就闻到一股恶臭,帮他拉下裤子一看,她居然把大便拉在了自己的身上,我配合保育员阿姨一起帮他换掉了脏裤子,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她不会过于的紧张。孩子的自理能力需要不断的培养,要耐心的教给他们各种技巧和方法,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平时,我时常观察每位幼儿,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常情况就及时处理,是家长感到放心。正像金雨欣的奶奶说的:“康老师,孩子放在你那里,我放心。”有一次我发现我们班的一名幼儿走路一瘸一拐的,于是我走过去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好像十分的严重,我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了,于是我请来了保健室的老师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幸好不是骨折,放学的时候,我和家长说明了一下情况,家长不但没有怪罪我们老师,还十分感激的说:“康老师,您真好!”

在班级工作中,我和搭班老师认真努力的制作区角活动的材料,进行环境创设。在制作区角活动的时候,努力发挥家园合作的力量,

利用各位家长的特长、优势,帮助我们的孩子和班级,制作了很多很好的区角玩具。家长十分支持我们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每一位家长都能积极的参与,积极的动脑,能够及时的做一两样玩具带到学校里来。虽然家长做的区角玩具的效果没有想象中的好,但是家长的意识在不断的提高,我们的班级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为此,我们班级在区角活动材料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同时我们班级在环境创设的评比获得了更高的成绩,让人着实感到欣慰。我们两位教师,积极的发动家长,依靠家长的力量收集了很多的废旧材料,根据主题,尽量利用废旧材料去装饰和布置我们的教室。我们的认真和努力决不会白费的,我们的班级获得了环境创设的一等奖。

小(一)班是我们的家,我们每天都把它整理的干干净净,来迎接每一个孩子,我们的班级卫生检查也一直受到领导的好评。在工作中,努力使我们班的各个方面做到最好。

平时,我耐心的和家长交流,及时的把幼儿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使我们的教育能得到同步。另外,我常常把我的自身经验通过各种途径向他们讲解,使家长在育儿方面得到改进。

在教育方面,积极的贯彻教育方针,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理念,认真的做好课前准备,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勇于探索。虽然我时一名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变化、时代在更新,家长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我越来越觉得我需要不断的吸收更多的知识,顺应时代的变化,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为此,我认真、虚心的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古人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是一个真理,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事实。

我想:只要你肯付出,一定会得到收获。

案例:一次自由活动


一、观察过程:

自由活动时,朱天承和几个要好的同伴在活动室的一角玩。玩着玩着,有一个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别的地方去了。他一看急了,赶过去想把他拖回来。那个孩子朱天承见追来,急忙快速躲闪。一来一去,结果变成了你追我逃。他们在孩子中窜来窜去,好几个孩子差点让他们撞倒。见此情景,我忙阻止了他们,要他们注意安全。听了我的话,他俩又到一边玩去了。也许是觉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许朱天承觉得刚才玩得没有尽兴,总之,一会儿,朱天承又建议玩追逃的游戏,看来他今天对捉人的游戏发生了兴趣。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评都不是好办法,孩子可能会口服心不服,说不定还会产生逆反情绪。于是,我就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他各方面能力较强,我就请她送一样教具给隔壁大(3)班的王老师。她很高兴地接受“任务”到隔壁送东西去了。追人游戏就此结束。自由活动结束时,我在表扬朱天承能干,是老师的小帮手的同时,向他指出刚才奔跑的不足,并请大家讨论:室内为什么不要奔跑?室内奔跑会有什么后果?他听了连连点头。

二、存在问题:

1.孩子在活动中好动无序。

2.孩子在活动中自我控制能力差。

3.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差,缺乏判断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三、原因分析:

首先,上述事例在幼儿园孩子身上的反应是比较普遍的。它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1.由于孩子年龄小,所以好动是他们的天性。

2.由于孩子经验少,对事件的后果往往无法预料,缺乏判断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3.孩子自控

能力不强,易兴奋,很容易失控,常常出现我们俗称的“人来疯”现象。

其次,家庭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1.该孩子的父母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欠关注。

2.该孩子的主要教养人是奶奶,而奶奶对早期幼儿教育的意义及有关育儿知识一无所知,教养以放任为主并伴溺爱。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这种现象,一味的堵和呵斥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意运用有效的策略,让孩子在愉快接受的同时,不露痕迹地投入与另一个活动中去。

1.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我们可以运用《幼儿心理学》中的“注意转移”的策略。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中去。注意的转移与注意分散不同。虽然表面上看来都是改变注意对象,但前者是主动的、有目的地改变注意对象,后者则是被动的、有无关刺激的干扰,使活动离开应该注意的对象。当然,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运用某种策略来指导孩子改正某种不良习惯,而应多种方法交互、灵活运用,以达到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掌握自我保护方法,从他律到自律,成为自觉的行动。

2.该幼儿是入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幼儿分辨好与不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引领幼儿多做好事,少做和不做不好的事情。

3.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本案例中幼儿的父母亲都属于低学力层次,家庭环境较差,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很不重视,放任自流。对于幼儿园中组织的活动也不重视,对幼儿园的家园联系也不关心。对于这样的父母亲,作为教师更应重视家教辅导。我想:首先,必须提高家长对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视,让他们懂得孩子的将来要超过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从小抓起。其次,由于孩子父母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设立家教预案,共同担负教育责任。最后,定期进行家园联系,反馈家庭教育的情况,总结育儿经验。

案例:对雨宁的一份厚爱


案例实录:

雨宁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的特殊背景使得她有着不同于一般孩子的性格特征:内向、羞怯、缺乏自信,与人交流时拘谨无措,来园后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很难听见她主动吱声。遇上问题时总是低头不语。夏天,一套衣服往往穿上三四天,直到身上散发出一阵阵异味,脚上穿的鞋子开了口很久也不曾换过。伸出小手,十个指甲黑乎乎得。

案例分析:

雨宁父母离异后,母亲外出广州打工,父亲独自一人照顾她。雨宁的父亲为人较粗心、大而化之、处事往往简单化,有时脾气上来了,对待雨宁有些粗暴。加上工作忙碌,无暇过多地照顾雨宁,晚上常留雨宁一人在家,孩子情感的发展得不到适当的抒发培养,缺乏与人正常沟通交流的环境氛围。不会也不懂得如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与渴望,身心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太健康、相对闭塞的状态之中。因此造成雨宁性格上的被动、胆怯,乃至遇事退缩,总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渴望拥有却不敢靠近。

教育措施:

雨宁的种种症状只有“双管齐下、家园一体”才能真正地帮助她缓解改善。

一、家庭教育措施:

(1)、交流沟通,转变父亲的教养方式

加强与雨宁父亲间的交流,让父亲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特征,感受到自身的言行举动给孩子造成的影响。由因及果,明白必须转变自己对雨宁的教养方式。从日常生活细节处着手,改变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保持孩子身上的“整洁”。增加与孩子的“聊天时间”,陪孩子一起玩玩、乐乐、疯一疯,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体验彼此的“喜怒哀乐”,增近相互情感的依赖。晚上尽可能别让孩子一人呆着,可以为她找个“伴”,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爱,汲取父爱的温暖与关怀,在点滴相处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渴望。父亲还应做个有心人,多注意雨宁的日常行为、心理变化,特别是在家庭环境发生变化时,以便使雨宁的一些不良情绪行为特征在刚开始产生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调节。

(2)、母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素

与远在广州打工的母亲取得联系,让母亲和雨宁建立“电话煲”,说说悄悄话,谈谈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使孩子体验到正常的父母之爱、家庭温情,温暖孩子孤单的心灵,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情活力,从中塑造健康良好的性格,像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3)、“开小灶”,讲解传授具体的教育教养方法

针对雨宁父亲文化程度不高,教育孩子有些“简单粗暴”的状况,时常给他开些“小灶”,及时向他讲解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技巧,教养的心得体会、小窍门。并与雨宁的父亲建立固定的联系,主动了解父女之间相处的情况,帮助他学会发火时先“深呼吸”的自我调控方法,冷静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不佳的状态,平和地对待孩子,避免做出伤害孩子的举动。并且充分利用班上丰富的家长资源,大家一起打开“话匣子”,让雨宁的父亲在与其他孩子的父母交谈中感知他们的教育教养方式,从而反思自己不太得当的行为方式,自发地对其进行调整。吸取众家长之长,避自家之短,为雨宁创造一个安心温暖的家庭环境。

二、幼儿园教育措施:

(1)、用真切的爱温暖呵护雨宁

教师要像雨宁的另一位妈妈一样爱抚着她,用自己健康大方的形象、开朗乐观的性格、温暖和煦的笑容、温切平和的话语、亲柔的抚摸去关爱她注视她,赢得她的信赖。让她在孤单时、无助时、委屈时都能够感受到身后教师浓浓的支持与鼓励,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亲其师信其道,在温情暖意中开放发展自己健康的个性心灵。

(2)、建立积极的正面暗示,打开雨宁的心扉

教师要建立一个积极的正面暗示,常在孩子们面前亲亲、抱抱、夸夸雨宁,让孩子们在

教师的积极感染下,自发地去接近雨宁与她交朋友,打成一片。教师从旁引导雨宁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让她能够轻松地面对伙伴,学会如何与伙伴们相处,感受到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以愉悦的心态自发地融入到集体中去,不再在众人面前逃避退缩。

(3)、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改善激活雨宁的个性行为

营造一种平和、宽松的环境,让雨宁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自身的表现欲。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制造机会锻炼提高雨宁的各种能力,针对她内向、不善言辞的特点,创造她每天当众说话的机会,鼓励她说说在家在园的活动、见闻,由易到难逐步地使她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当她有点滴进步时,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及时地给予她肯定,让她获得成就感。使她逐步大方自信的展示表现自己,挖掘自身的优势与长处,迁移带动其它智能的发展,更好地融入到集体当中去。平常教师也要有意识的引导雨宁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我会”、“我能行”、“没关系,下次再来”,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自己的每一天,去发现蕴藏在其中的乐趣,去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并自主的创造快乐。潜移默化地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健康的性格、情感、能力。

雨宁变了,她爱笑了,她不再一人静静地呆着。瞧!戴着母鸡头饰和伙伴们快乐的玩着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孩子不正是她吗?四处都漾溢着她欢快清脆的笑声。可。。。。。,正当我提笔写这篇案例时,雨宁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我舒展的心又再次被提了起来。孩子,你又将迎接着怎样的人生风雨呢?老师不能够再继续陪伴着你了,只能。。。。。,只能诚挚的祝愿你无任身在何处,都能够拥有一片幸福的晴朗天空。

案例:一次手工活动


今天,我准备教小朋友尝试剪小鸟。经过一阶段的尝试,幼儿积累了一定的剪纸经验,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示意图,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探索的过程中,第一次能成功的幼儿只是一半幼儿;第二次成功的有只有五、六个幼儿,还有幼儿仍会出现错误。这时候,我一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桌上的示意图,一边记下幼儿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并取了以下几个比较典型的失败作品备用。当发现大部分幼儿都是在此处卡住时,我便让幼儿集中来讨论一下所出现的问题。依照以前的传统来说,我会让幼儿全部集中,可我觉得对那些已经成功的幼儿来说,大家的问题已不是他们的问题。所以我告诉孩子们:“需要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到老师这儿来。”这样小部分的人在边上自己制作并不影响大家的集体讨论,而有困难的孩子则因为相同的问题聚集起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孩子们之间的进一步观察讨论终于知道原来对称剪要画一半的小鸟,应该画在不开口的一边,剪下另一边的空白处。当他们再一次提起剪刀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成功了。当他们欢庆成功的时候,第一批成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份比较完整的作品。而这些正好又为其他孩子的创作提供了参照。

分析:

我想这个活动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无论是否在成功前经历过坎坷,至少他们获得了需要的,这份获得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的。这次的活动并不是一定要学会对称剪这个方法,而是让孩子们体验如何获得这个方法,如何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案例:一次成功的游戏


游戏“谁拿走了鸡蛋?”:用塑料的鸡蛋做道具,幼儿围坐在一起,选一个幼儿当小鸡坐在中间,并将鸡蛋放在他面前,然后“小鸡”闭上眼睛,另一幼儿将鸡蛋拿走,所有的幼儿手放到背后问:“鸡蛋、鸡蛋、谁拿走了鸡蛋?”“小鸡”有三次机会可以猜拿走了鸡蛋。

游戏开始了,我没有提出所有的幼儿把手放在后面的要求。但上来的“小鸡”还是没有猜出来,请了文文,结果他猜对了,我们问他是怎么猜出来的?他笑着说:“看见哪个小朋友把手藏在后面。”我们恍然大悟。于是,接下来的“小鸡”都变聪明了,也利用这个办法猜出了拿鸡蛋的人。玩了一会儿,“小鸡”又猜不出了。我仔细一看,发现有些孩子也故意把手放在后面来迷惑猜的人,而拿走鸡蛋的小朋友更厉害,把鸡蛋藏在背后,把手放到前面来了。这样一来,难度大大增加,“小鸡”们一一惨败下来,一时间大家都不愿做“小鸡”了。

于是,我自告奋勇当了“鸡妈妈”来猜,第一次猜的时候,我故意猜错了一次。到第二次猜时一次过关,孩子们激动极了,文文、小宇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表扬我真厉害!我“偷偷”地告诉了他们我猜到的小秘密(看小朋友的表情等),鼓励他们再猜。结果,他们果然也很聪明地猜对了,然后我再鼓动他们把秘密再传给小朋友,这样游戏又进入了一个高潮。

在这个案例中,我的收获:

1、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可以用多种方法介入游戏。

在这个案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有了变通性和灵活性。他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细微。当同伴获得成功后自动增加难度,刺激着同伴,让他们需要进一步动脑筋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时,我紧紧抓住孩子所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建议、欣赏和鼓励;当出现难度后,孩子们觉得难以获得成功时,我又作为孩子们的玩伴参与到游戏中去,让孩子一起为我的成功激动,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游戏的欲望。

2、在游戏前对游戏仔细斟酌是必要的。

本来,在游戏过程中有一个“所有的孩子都把手放在背后“的要求,但是我考虑到对小班孩子来说,也许难度太大了,也许孩子会因为不容易获得成功而放弃。结果证明我的调整是正确的,因为我没有提出这个要求,能猜出的孩子也不多。

相信《一次家访 一份收获》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制定一份幼儿园工作计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