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书不专心是什么原因

05-21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读书不专心是什么原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而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当孩子的注意力总是被破坏,总得不到保护时,注意力就会慢慢涣散。所以,请让孩子从容地做完他投入的“工作”。在不受打扰的前提下,注意力是孩子自然具备的一项品质。

下面至慧兔给大家带来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十种方法,供家长参考。

方法一:

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方法二:

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

方法三:

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方法四:

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

方法五:

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简洁。孩子们都喜欢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功能多样的铅笔盒,功能则应该越简单越好,铅笔和橡皮也要造型简单,功能单一,避免孩子把它们当作玩具来玩;孩子的书房也要收拾得简洁明快,幼年的玩具要收起来,不要放在显眼的地方;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为孩子创设安静、整洁的环境。

方法六: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和书籍。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和书籍,可是孩子往往是这本书翻两页,那本书翻两页,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太多的书籍和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

方法七:

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面,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哪怕当孩子玩儿玩具的时候,也要关掉电视机;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放音乐。

方法八:

跟孩子一起玩儿“自我约束力”的游戏,并把这样的方式贯彻进孩子的生活。你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情境帮助孩子增强多刺激下的自我约束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方法九:

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错误,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等等。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可以给予红五星奖励或打分。

方法十:

采用盯点法可以随时训练的,在教室和家里,每天盯着某个点和物体看上几分钟就可以的,还可以采用舒尔特训练法。这个方法是世界上最专业、最普及、最简单的训练法。

舒尔特方格是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1CM × 1CM 的 25 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 25 ,共 25 个。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 1 — 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

当然,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质,在培训孩子的专注力时,父母不宜把他和别的孩子比较,反而要从他的专注力基线(他对事物的平均专注时间)开始,耐心地加以培训才是成功之道。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做题粗心是什么原因


导读:孩子平时做题做错了,当父母问及他们原因时,听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简单地把过错归结于粗心,就会掩盖真正的原因,也让孩子轻易原谅自己,忽视实质的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

“粗心”的背后掩藏着什么问题呢?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办法呢?今天的这篇文章,建议老师们给家长看看。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不同孩子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会有不一样。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有:

1.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

2.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3.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

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 解决办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 解决办法: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粗心,因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 解决办法:如果做数学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另外,有的孩子喜欢对同一题给出多种算法的乐趣,这其实也可以帮忙检查出一些错误。

粗心,因为孩子做题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 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给自己制定训练的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粗心的危害不言而喻,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有很多同学痛心不已,感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分析试卷后得出结论:又是粗心惹的祸!而且粗心这个坏毛病“貌似”由来已久,总也改不掉。

粗心只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定能改掉!之前尝试过却没有成功的同学,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而已。下面总结出来的几招,渴望彻底改掉粗心习惯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6个习惯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 一、慢慢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比如,把已知的数据标示在题目的图上。切记,题目没有读完,不能妄下结论。

这样一遍读下来,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确进入自己的脑海,做题就能正确运用所有的已知条件啦!那么看错题目,看漏条件这些事故,就彻底跟自己拜拜喽。

■ 二、演算工整

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草稿纸嘛,又不用给别人看,所以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就乱成一团糟。相信孩子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遇到复杂题目,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很多方程、计算式。

然后费劲仔细观察这些方程,找出隐藏的关键信息,才能解出题目。这时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那么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比较容易,更不会发生挪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解题过程自然一帆风顺!

■ 三、回头检查

做完一道题目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本题的结果,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来发现结果的数很难看;或者解出来要求的时间竟然是负值。

这时候就需要回头仔细检查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那么,干净整齐的草稿纸就发挥了它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方便检查!

■ 四、深挖根源

有些题目老师稍稍一点拨,孩子就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啦。这些看似粗心导致的错误,其实是概念不清晰。

那么,这时候不能一改了之。应该抓住小问题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把相关的知识统统过一遍,彻底理清楚。

■ 五、专心做题

平时练习题目,作业要重视,把它们当作考试题目看待。做题的时候先把电脑,MP3关掉,然后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完成。之后再去听音乐,休息。慢慢养成专心做题,专注做事的习惯,粗心自然就会远离孩子。

■ 六、信心、决心、耐心

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需要的是自己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同时耐心的坚持。慢慢的就能把这个坏毛病,用细心的好习惯去替换掉。细心的习惯一旦养成,粗心将彻底离开孩子。

孩子学习磨蹭是什么原因


第一种是没有兴趣型。这种孩子是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所以一让他写作业,他就头疼,一个人干着令自己头疼的事,他当然不会主动情愿,而是能拖则拖。

第二种是注意力不集中型。这种情况在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中比较多,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坐不住,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当然作业就拖拖拉拉了。

第三种是没有方法型。这些孩子做作业不知道该怎么做,缺乏一些必要的方法,所以做起来就很慢。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妈妈说他写作业很慢,一页习题要做一个小时。经过观察,我看见他一会在第一题中写上几小题,一会又跑到第五大题,一会又在第二大题中写了两个字。他这样“跑来跑去”,不但耽误了很多时间,而且还漏掉了不少作业。

如何改变磨蹭坏习惯

对策1: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对策2: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孩子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们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及时对孩子指出磨蹭带来的后果,与孩子一起制定生活日程表,加强时间观念。所以父母可以尝试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父母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对策3: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父母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如何让宝宝管理好时间

1、父母以身作则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晚,磨磨蹭蹭地等父母为他们穿衣服、准备早饭、送他们上学,其实这是在助长孩子的磨蹭心理。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并在一旁告诉孩子,再不抓紧时间就要迟到了。孩子迟到后肯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挨了老师的批评,就会主动树立时间观念了。

2、榜样法

父母还可以通过讲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珍惜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还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3、制定作息时间表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最好是具体到细节,比如什么时间起床,洗漱需要多长时间,吃饭需要多长时间,放学后做作业和看电视多长时间,几点休息等,都要严格制定,这样会对孩子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对时间管理越严越细,效率越高。在宝宝做一件事之前上个闹钟,到点时闹钟铃声大作,提醒他时间够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闹钟嘀嘀答答地响,对宝宝就是一个督促,容易产生紧迫感。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守秩序。

4、正面强化

当一向对时间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时作息的事情时,父母不要吝啬奖励,因为赞赏和表扬可以激发起孩子更大的积极性。

5、让孩子安排好学习和玩的时间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做作业时间长,是因为孩子把时间都用在了玩上,不能专心地做作业,于是就不停地埋怨孩子、催促孩子,甚至以给孩子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清晨,从提速开始

提高自理能力:自己系扣子、刷牙、洗脸、系鞋带……

提高注意力,专心做事:比赛穿衣、规定时间刷牙……

加强时间观念:认识时间、计数抢时间……

提前准备:前一晚准备好书包、衣服……

父母如何帮助宝宝克服磨蹭

一、排除无关诱因,让孩子专心做事

一个小女孩在上学前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原因是她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时,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一眼电视,留下半拉子图画磨蹭着不肯马上画好,其他的事也雷同。所以,女儿做事往往“战线”拉得很长,效果还不一定好。针对她这种坏习惯,家长就商量好,她做事时,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排除与当时事件无关的因素,使孩子能专心于她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慢慢就养成了利索的好习惯。

二、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

孩子磨磨蹭蹭,与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有关。一个家长的女儿就是俗话说的那种“老虎紧追到脚跟,还要回头辨雌雄”的人,是个典型的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由于磨蹭,上学经常迟到,被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对此,家长非常苦恼,下决心帮她改正。首先,应该帮她认识磨蹭给她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她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接着,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她监督妈妈有没有磨蹭现象,爸爸做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与父母一起制订了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女孩开始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主动加快了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现在她会根据时间来调节做事速度,有了初步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迟到的现象几乎绝迹。

三、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但对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自然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孩子要长大,一个作风拖拉的人是无法在竞争社会立足的。对此,从小训练孩子主动把握现实的能力和智慧是根本。具体做法是:适当增加生活的紧张气息,启发诱导孩子的竞争心理,提高他们的灵敏度,改变磨磨蹭蹭的现状。

一个男孩的父亲从儿子上幼儿园起,就有意识诱导他的竞争心理,让他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也常开展有益的亲子竞赛,通过胜负交替,锻炼了孩子的心智,也提高了灵敏度。现在,南海适应了这种节奏和习惯,很少有磨磨蹭蹭的情况。

四、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

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小女孩从小享受“全程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对成人的过分依赖。一旦要她自己做事时,她就四肢没力,手脚不灵了,凡事磨蹭着,等着你们“伸出援助的双手”。家长也曾尝试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让她改变磨蹭的习惯,但都不了了之。比如:冬天穿衣,怕她受凉,奶奶赶紧去帮忙;吃饭太慢,爷爷怕饿着她,又破例喂她。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成了一句空话。上学后,问题马上暴露了出来:在学校,她什么事情都比同学慢,吃饭慢、做作业慢,连考试、测验都无法按时完成。这才使我痛下决心,该她自己做的事绝不代劳过多,此为“放”的过程,让她在做的过程中,锻炼才干。同时,家长也下决心“管”,规定时间内不吃完饭,就坚决收拾掉餐桌,使得她下次进餐时必须抓紧时间。孩子做事遇到的困难,也不急着帮忙,只做必要的指导。父母还做通了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管放结合,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早日摆脱磨磨蹭蹭的阴影。

五、“反话正说”,让孩子树立信心,积极进取

孩子很重视父母的评价,表扬鼓励总是能激励和打动孩子。“反话正说”也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孩子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前总是磨磨蹭蹭的,到很迟才入睡,睡得晚就影响第二天的早起……妈妈急得每天骂他一顿也没用。于是,妈妈想到儿子很爱听好话,就试着反话正说:“晓明大了1岁,懂事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上床睡觉了。”话音未落,儿子立马上床钻进被窝。第二天,又是表扬将他“催”上床。在其他事情上,这种办法效果都不错,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买小玩具和自制的奖状,孩子当然会非常惊喜和自豪,磨磨蹭蹭的现象越来越少,做什么事情都会信心十足。

六、用自然教育法,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

“自然教育法”倡导:一个人应当承受他的行为引起的后果,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也许是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的缘故,他们对孙子没有什么动作敏捷、做事爽利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磨磨蹭蹭的习惯。现在每天上学前最紧张的时候,他也快不起来。家长与老师取得联系后,可以让他品尝磨蹭的后果。早晨,不再像往常一样催促他,由着他慢吞吞地整书包、擦皮鞋,还“忙里偷闲”地看“奥特曼”图书……结果当然是迟到挨批评。回家后他肯定很难过,家长这是可以告诉他:“平时不迟到是因为有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催着你加油。现在,你长大了,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如果磨蹭习惯不改,还会造成更严重后果。”孩子吃了苦头,也尝到了抓紧时间的甜头,做事快多了。

行为方式决定行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习惯,补救非常困难。并且,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坏习惯会迁延到学习、交往等多方面,引起一系列后果。父母合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从点滴小事做起,教育孩子提高做事效率,就能帮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坏习惯。

孩子早上磨蹭是什么原因


听说你家孩子早上也爱赖床?

大概所有妈妈都曾经梦想:每天早上温柔地呼唤孩子起床,给孩子一个轻轻的亲吻,接着孩子快乐地从被窝里起来……一切温馨而快乐。

但现实是,妈妈喊了一次,孩子只“嗯”了一声;妈妈回头从厨房出来,发现房间没动静了,拿着锅铲气冲冲地跑进房间,一把掀起了孩子的被子,一副拍苍蝇的姿势吼叫后,孩子才慢吞吞地从床上爬起来;走进洗手间的孩子也不会让人省心,老半天还不见出来,妈妈忍不住走进洗手间一看,孩子竟然还站在洗嗽盆前发呆,“快点快点!”妈妈心想“谁在拖拉孩子面前沉默,谁一定就已经是心如死灰……”当妈妈以为孩子已经穿好鞋袜背好书包,一回头孩子不见了,大喊后才发现,孩子临出门“粑粑君”突然降临……终于赶到校车点,却沮丧地眼睁睁看着校车远离;妈妈只好立即赶回家,把孩子甩上自行车的尾巴,急匆匆地在熙攘的车流中追逐……一边踩单车一边劝:“你明天能不能早点起床啊?真的气晕了……”孩子无辜地回应:“妈妈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凶啦?狂风暴雨对小树苗的成长不好……”

多少家庭的泣血写照啊?不是爸妈太凶,而是孩子真的太“拖”了!

孩子拖拉的真正原因:对时间无概念,缺乏时间管理能力

我们设想一下,在原始森林里,原始人总是长时间地躺着或坐着,因为食物缺乏,他们要保持体力。只有当肚子饥饿时,生理驱动才让原始人从草堆床上爬起来走出山洞寻找食物,他们不太理会天上的太阳已经在哪里,也没必要理会。因为原始人的活动除了打猎、睡觉就是生孩子,这是他们生存和繁衍的三项基本技能。所以我们现在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多多少少还保留着拖拉磨蹭的特征,在自制力弱的小孩身上更为明显。

日本行动科学专家石田淳也说,孩子的拖拉是因为他们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和个性无关。意思是说,所有年幼孩子都普遍地有拖拉磨蹭的表现。孩子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其实与年幼孩子对时间无概念有关。

我们看看孩子有关“时间概念”的发展就不难发现:

3岁前,孩子对“时间”毫无概念,“时间乱套”现象严重:“我刚刚上厕所花了3天啊”,“妈妈后天已经送给我一个玩具”;

4岁,开始有接近正确的、但会跟具体事情相关的时间概念:“下午就是哥哥放学时”,“晚上就是月亮出来的时候”;

5岁,对日历和时钟开始感兴趣,有时会问“今天星期几啊?”,“现在几点?”;

6岁,基本能分清今天、明天和后天;上午和下午的区别;能初步懂得看时间。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对孩子来说过于抽象,所以便决定了年幼孩子对时间无概念、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

在美国,有一种叫baby shower的仪式,baby shower就是亲戚朋友为了庆祝新妈妈成为母亲而给宝宝洗澡的仪式。在宝宝的baby shower当天,很多人会给新妈妈送各种造型的可爱小闹钟,放置在家里的不同地方,宝宝卧室、洗手间、客厅等宝宝经常停留的地方。小婴儿不会看闹钟呀,为什么送闹钟呢?原来,不少美国父母认为闹钟是给宝宝从小培养时间观念最好的工具。因为婴儿的大脑会关注身边那些会动、会响的东西,当闹钟响时,小婴儿会寻找声源。美国的父母常常会这样做:出门前或给宝宝泡奶粉前会调闹钟,当闹钟“叮”一声响时会告诉宝宝:“闹钟响了,我们还有5分钟就要喝配方奶了哦!”父母通过这种闹钟的响声、父母的提醒以及行为的关联,让宝宝慢慢接触“时间”。难怪西方人的时间观念非常强。

孩子们拖拉不愿起床,其实是跟父母从小没有对孩子培养时间概念有关。相比之下,我们身边一些即使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对时间常常还是“懵”的,他们当然也不懂得守时和时间管理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甚至学龄期,有拖拉严重、毫无时间概念的现象,那么就要耐心给孩子建立“时间概念”做起。

即当父母面对拖拖拉拉不愿起床的孩子,可以这样做:

1、送给孩子一个闹钟

平时跟孩子约定每天起床的时间和出门时间,让孩子调好闹钟。一开始时,你别奢望孩子一听到闹钟就能起床,因为来自原始社会的基因力量不是“纸糊”的。这时父母可以学习美国妈妈对小婴儿的做法,提醒孩子:“起床闹钟响了哦,我们还有20分钟就要出门了。”鉴于年幼孩子缺乏抽象思维,父母可以用形象图像标示的闹钟替代只有时针分针和黑点的闹钟,或者当闹钟响时,闹钟上会有跳动的卡通模型等。另外,父母还可以在孩子从起床到洗嗽再到穿衣服鞋袜,分阶段地提醒时间,比如“现在已经过了多少时间,刷牙你用了多少时间,你还有多少分钟就要出门……”

2、把责任归还孩子

我们很多孩子常常不能起床的其中的一些原因,是因为父母“包揽过多”导致。为什么呢?“我不起床妈妈很紧张,她总能在最后时刻把我叫醒”,“我起床是爸爸的事情,我不用着急”……所以适当把责任归还给孩子吧。

有位妈妈是这样做的,她让女儿每晚睡前调好闹钟,跟孩子定好出门时间点,并且常常明确地告诉女儿:“我7:30分就必须出门,你如果不能跟上我的步伐,那么我就只能把你锁在家里。”孩子同意了这样的约定。但是孩子有一次还是违反了跟妈妈的约定,当小女话还在床上像小兔子那样蜷缩着时,这位妈妈就“咚”一声反锁了房子的门……孩子被吓醒了,从次再也没违反过起床约定。

有些父母会通过让孩子为自己的拖拉承担后果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一位爸爸提前跟老师约定,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给予拖拉孩子适当的惩罚。在跟老师约定好之后,第二天早上,这位爸爸像往常那样给孩子提醒了时间,但孩子还是很磨蹭,回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半小时。老师取消了孩子作为当天早操小老师的资格,还公开批评。后来孩子在起床上变的自觉。

孩子的行为驱动有两种,一种是“恐惧型”驱动,另一种是“快乐型”驱动。上面两个父母的故事都是“恐惧型”驱动。同样地,我们一些拖拉的成年人,常常也是因为怕迟到被上司批评而在最后一刻从床上起来的。“快乐型”驱动,就是憧憬接下来的美好而起床,比如周末孩子要去动物园,因为想象着动物园的美好而自觉起床了。但是到了孩子起床上学,更多的是采用“恐惧型”驱动。建议父母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类型。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在孩子的大脑养成这种观念:“如果我拖拉不起床而迟到,我便……”而不是“如果我起床迟到,妈妈会……”,把起床的操心交还给孩子。

所以,孩子拖拉是小事,也是大事,父母要做好正确的对待!

教育孩子没耐心是什么原因


当和朋友谈到孩子时,我总会告诉他们一些教子方法。然而却听到不少家长说,我可没有象你这么有耐心教育孩子啊。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都渴望的,他们内心确实也想把孩子教好,然而实际实施教育时却没耐心了。为什么这么多家长没耐心去教育好自己唯一的孩子呢?

我认为除了人的惰性心理在作崇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家庭教育观念不强,不懂得教育的极端重要性,看不到家庭教育带来的长远利益;家庭教育责任感不强,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耐心与否会影响着孩子的身心。这里我仅从讲故事和倾听两方面分析一下。

给尚不识字的幼儿讲故事,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关。幼儿要求母亲每晚讲故事给他听,有的甚至要求一个故事反复讲。

然而不少母亲要么嫌麻烦不想多讲,要么因忙于家务事又推脱掉一晚,或者不能坚持给孩子天天讲。不就是一个故事吗?等他自己会看书识字了自己看也不晚。

放弃讲故事就是放弃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机会,放弃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如果她能把讲故事和积累词汇、发展语言能力以及培养将来的阅读习惯联系起来,恐怕就不会没有耐心了。

记得去年暑期中央电视台采访高考作文满分的考生时,一无例外地谈到父母小时候经常给他们讲故事。大凡有成就的作家,小时候也都经书香薰染。

国外的家长素质普遍高,很重视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母亲一直给孩子朗读故事直到他上中学为止。我孩子3周岁的时候也常常缠着我睡前讲故事,有时一个故事要我反复地讲,还不准漏一字。

当然天天给孩子讲故事,也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心,而我一直坚持下来,是什么激励我坚持不懈地当孩子的“故事书”呢?是早期教育理念。每当想停下来不讲的时候,一想到孩子前几天又从书中学会了一个新词汇,或者想到我的每一次讲故事,就是在为他的前进搭梯子时,我的精神又为之一振,耐着性子讲得口干舌燥也毫无怨言。经过我长期的亲子共读,他的词汇量大增,语言表达能力超过同龄人,也较早地走上独立阅读之路。

倾听是保持良好沟通及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渠道,是呵护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基本手段。然而不少家长总爱不耐烦地打断孩子的话,或者是心不在焉地敷衍。为什么不能专心听、认真听呢?有的认为孩子的话毕竟是孩子的话,没多大意义,懒得听;有的刚好遇上自己情绪不佳,没心思听;有的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不想听。比如,有的孩子好奇心极强,爱对某一问题刨根问底,家长问得不耐烦的时候便将话题打断,这实际上是打断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感,泯灭了孩子的探索心和进取心。又比如孩子在津津乐道于他的足球赛,而家长却这一没爱好,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渐渐地,两代人的距离便拉开了,代沟产生了。家长一方面在埋怨孩子大了,和自己的关系不再如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了,一方面又不愿耐着性子走进孩子生活的世界,不愿“迁就”于孩子的爱好。每当孩子找我说话时,我总是微笑着认真倾听他诉说,听他讲天文地理、科学常识等等,遇上听不懂的也装做听得懂的样子,表现出兴趣盎然,并随声附和;耐心地听他陈述芝麻绿豆之事,并及时引发相关话题和他一起辨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孩子的说的事也许我们看来是小事,然而对他来说却是大事,值得一说的事。如果我们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每一个声音,都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每一次提问,还愁父(母)子关系不能改善吗?

往往,孩子身上很多问题的产生,是父母在教育上没有耐心引起的。

以下就用几句话来作为献给家长的自勉:

一、当孩子打破沙锅问到底时,没耐心的你厌烦的表情,烦掉了他的好奇心;

二、当孩子慢腾腾穿衣系鞋时,没耐心的你上前帮代劳,帮掉了他的独立性;

三、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时,没耐心的你忙着自己事,忙出了他的孤独感;

四、当孩子正向你诉说苦恼时,没耐心的你打断了话语,打跑了他的亲和力;

五、当孩子汇报不合格成绩时,没耐心的你来一顿责骂,骂掉了他的自信心;

六、当孩子因怕挨打而说谎时,没耐心的你真给一顿打,打掉了他的诚实观;

七、当孩子要你再讲个故事时,没耐心的你找借口推脱,推掉了他的求知欲。

相信《孩子读书不专心是什么原因》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幸福是什么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