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作为父母或监护人,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良好习惯的榜样。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法”,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1. 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制定具体的行为规范,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分享等,并告知孩子违反规则的后果。
2. 用正面的方式进行奖励和鼓励。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及时给予认可和奖励,例如表扬、奖励小礼物等,让孩子明白好行为会得到回报。
3. 建立倾听与沟通的环境。
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合适的反馈和指导。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4. 以身作则。
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要成为孩子良好行为的榜样,自己要遵守规则和道德准则,表现出积极的行为习惯。
5.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
6.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对于不良的行为习惯,需要及时纠正和引导,教育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7. 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
孩子需要感受到家庭和教育者的温暖和关怀,这样才能更积极地培养和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导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写作能力、┅┅都是一个不可缺的基础作用。
一、从婴幼儿就带孩子上图书馆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到他们逛逛图书馆,对激发幼儿的兴趣很有益处,不妨在您有空的时候,一齐去图书馆,精心为孩子借阅两本好书。
二、为喜欢的作者过生日
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来源于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文化素质都影响着孩子,家长爱书、爱读书,孩子在其耳濡目染下必定也会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你喜欢的作者过一个生日,在生日晚会上向孩子讲述他的博学多才,他成才的坎坷经历,让知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三、在固定的时间送书给孩子
孩子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有所进步的时候,不要送一些玩具礼物之类的物品,一本好书既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又可以培养阅读习惯值得朋友们借鉴一下。
四、将阅读化为戏剧表演
这点比较适合于幼儿园的教学当中,一些童话和故事可通过故事表演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可以分为整体表演型,即完整连贯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对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形象再表演;还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体角色,教师先讲故事,幼儿一起讨论角色,全体一起表演,道具应该准备的简单一些;最后一种是角色活动型,这时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三种方法在戏剧表演时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分别使用,无论怎样运用,相信幼儿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
五、把喜欢的材料编成一本书
如果您的孩子喜欢童话或诗歌,那么你在阅读报纸或杂志的时候应该留心一下,遇到精彩的材料可以将它剪切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每天傍晚,将笔记本打开,品尝里面的丰富果实,孩子最喜欢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
六、扩大阅读内容
孩子如果在有了一定阅读的基础上,应当扩大他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这时眼光不要局限于童话故事、卡通漫画,可以看一些报纸和名著,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丰富课余知识,提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七、背诵儿歌
儿歌语言通络凝练,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可以熏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帮助幼儿认识社会和自然开启儿童心智,发展儿童语言,都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八、成立读书会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一个读书会,让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提任会长,定期到会长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既可以增强幼儿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九、特殊节日多读相关的书籍
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细心的教师该为孩子准备好书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名称、时间、意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借此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一定可以增加知识。
十、与书生活
良好的习惯应该时刻都在身边,把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家中,可以将书作为您家的“装饰材料”,到处都飘溢着淡淡的书香气息,出门购物时,让您的书橱也丰满一下,让书时刻在您的生活中出现,增添知识的乐趣。
以上几点是我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总结出的点滴之见,期望与老师和家长们探讨一下,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写作能力、┅┅都是一个不可缺的基础作用。希望家长和老师们都能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使您的孩子更聪明,使祖国的花朵更茁壮。
导读: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从长远来看,这个基础打好了,比孩子学知识、学特长对他一生的作用更大,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们平时常常看到孩子身上的许多毛病:懒惰、依赖性强、不懂礼貌、任性、乱花钱、学习不专心等等,总有大人跟在后面说,有些父母有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可就是不见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教育中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表不治里,没有把劲使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习惯是什么?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行为习惯中,家庭教育是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课堂。
专家表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从长远来看,这个基础打好了,比孩子学知识、学特长对他一生的作用更大,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从“小”做起最重要,也就是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家做起。
专家表示,良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一竿子插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父母要不怕反复。
由于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转移,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如不及时强化巩固,仍容易改变。因此,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在成人的帮助下,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可采取以下方法:
1、表扬鼓励法。如,家人吃水果时,孩子主动将大苹果让给长辈吃,家长要及时予以肯定,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尊老爱幼的美德将得到形成与巩固。
2、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一致。孩子在幼儿园得到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家长应予以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园教育脱节,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例如,幼儿园正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家长就不要再溺爱孩子,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就不要包办代替了。
3、示范法。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如教育孩子洗手帕,家长可示范手帕的全过程,让孩子去模仿、学习,以此巩固孩子爱清洁、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4、练习法。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学会快速穿脱衣服,成人可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与孩子一起反复练习穿脱衣服,系鞋带等。
5、随机教育法。如带孩子去公园玩,突然看见一位老奶奶被路上的香蕉皮滑倒,应鼓励孩子立刻扶起老奶奶,并随机教育孩子,不要随便丢果皮,要把果皮放在果皮箱内,并让孩子反复实践几次。
6、暗示法。孩子易受暗示,要充分运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及时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如见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可用暗示法提醒孩子:“小朋友摔倒了,该怎么办?”用来提示孩子主动帮助他人。
7、运用各种文艺形式,强化良好行为。可通过讲故事、唱歌表演、诗朗诵、演童话剧等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如,表演童话剧《小熊拔牙》,就可以教育孩子养成坚持早晚刷牙的习惯。
导读:孩子处在成长的阶段,较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家长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要注意防范孩子的不良习惯,莫让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成长。
表现1:男孩的一切表现像女孩;女孩的一切表现像男孩
问题分析:
有的家长或者喜欢女孩,或者看到男婴长得像女孩,就把男孩当女孩来抚养。也有相反的情形,把女孩当男孩抚养的。
像这种家长不按儿童的实际性别,而按自己的意愿来抚养孩子,开始还看不出什么问题,有时甚至觉得有趣,然而经过长期的强化,后果就显现出来了,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性别认同障碍。
性别认同障碍将对儿童的性格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由于他们的行为有异于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往往会受到同伴的歧视嘲笑和周围成年人的压力,从而出现内向、孤独、抑郁等不良性格。一旦这种障碍未能在儿童时代及时纠正,长大以后,他们将比一般儿童容易产生同性恋、异装疯等心理变态,患者本人也因此萎靡不振、消极悲观,无法正常地工作、学习、恋爱、结婚,甚至产生厌世和自杀等严重后果。
心理学家认为,只要家长引导有方,重视孩子的性别教育,同时改善环境条件,及时发现和矫治存在的问题,2岁至4岁之间孩子的性别认同障碍,是极有可提得到纠正的
表现2:孩子经常托腮
问题分析:
儿童经常托腮,会使腮部受压,久而久之会妨碍儿童牙齿的正常发育。
而且,养成托腮的不良习惯后,坐姿必不端正,时间长了,还会影响脊椎的发育。
表现3:喜欢吃零食
问题分析:
从市场调查来看,儿童零食大多热量高而营养素低,有些小食品还添加了色素、调味品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
有些零食中还含有铅,铅是脑细胞的一大“杀手”。当血铅浓度达5-15微克/100毫升时,会引起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
表现4:过度肥胖
问题分析:
随着儿童营养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龄正在急剧下降。英国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许多14岁以下的小胖墩已经开始表现出早期糖尿病症状,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其成年后必患糖尿病无疑。
实际上,除了英国以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存在同样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同时,医学专家证实,发育不好的胖孩子易患缺铁性贫血。
总之,过度肥胖是引发许多儿童疾病的罪魁祸首。
表现5:整日迷恋玩具
问题分析:
现在琳琅满目的玩具,占据着儿童活动空间,给孩子增添了乐趣的同时,却逐渐和大人疏远。
医学专家指出,当心儿童患了“玩具孤独症”。有些孩子有时一旦离开玩具,就变得烦躁不安,对父母或周围的人不屑一顾。
据儿科心理专家分析,导致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年轻父母生活节奏加快,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玩,便用玩具来代替。
表现6:打游戏机成病
问题分析:
暨大医学院心理医生孟宪漳博士分析,孩子们打游戏机上瘾与心理素质有关。
他们的思维还未定型,自制能力差,多以自己喜好为标准。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一般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据分析,青少年由于自省意识较弱,自尊心又特别强,外人施以心理辅导可能被拒绝,故父母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有关专家还指出,如果父母发现问题后束手无策,可向青少年辅导机构咨询,许多大医院都有心理诊室。
表现7:整天闷在屋里,不愿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
问题分析:
英国医学专家指出,自从电视机、电子游戏机等取代以往的娱乐方式之后,孩子们的活跃程度就不如过去了,这一代青少年到了成年,就很容易患心脏病。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卫生专家们研究认为,孩子长时间闷在屋里会使他们因心脏发育不良而导致心脏病,父母有心脏病的子女,这时要患有比其父母更为严重的心脏病。
为了保证少年儿童心脏的正常发育,预防和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有必要提醒家长,让孩子抽出一些时间到户外去参加体育锻炼,以达到心脏发育所需要的运动量,保证身心健康成长。
表现8:经常掏耳朵
问题分析:
耳道皮肤也和全身皮肤一样,有毛囊、皮脂腺,还有分泌耵聍的腺体。耳朵痒的原因很多,可能和皮肤湿疹、霉菌感染或耳道进水有关,这些疾病与症状都可以引起耳痒。
用不洁器械去掏、去挖,最容易损伤耳皮肤而引起耳道发炎;另一方面,耳道有生理弯曲,弄不好,伤了鼓膜致耳聋,就会终生遗憾了。
如果孩子耳朵痒,家长要领其去医院检查,经医生检查又未发现有明显异常,可以用手指按摩耳孔和耳孔前的耳屏,或用药棉蘸酒精擦耳朵或浅耳道,这样既能止痒又能消毒。要逐渐改变掏耳朵的习惯。
表现9:爱花钱、爱要钱
问题分析:
孩子的可塑性极大。要使孩子养成节俭、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家长的正确引导极为重要。
孩子不正当地获取金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也是社会公德和法纪所永远不能容许的,但其根源还是他们毫无节制地乱花钱。
让孩子无节制地乱花钱会使孩子丧失自谋生计和承受艰苦生活的耐力,甚至走上了“找钱”不顾一切的道路。
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更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的教育,向他们灌输勤俭节约的意识。“天下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