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

06-01

众人皆知,作为一名杰出的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成长。你知道一篇教育笔记应该怎么书写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育随笔: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喜欢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到活动的快乐。但也有些孩子受到情绪的影响或者其他原因,不喜欢参与游戏,这时,我们不要强迫他,让他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上午户外活动,我们做好热身活动之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咱们来玩一个新游戏好不好?”一听到要玩新游戏,大部分孩子们兴奋地拍手叫着、跳着,但这时也有孩子说了:“老师,我喜欢玩老狼老狼几点了”,还有的孩子说:“我们喜欢玩木头人。”听到孩子们这么说,我想了想后对他们说:“好,那我们今天分组玩好了,想跟着老师玩新游戏的小朋友我们为一组,想玩别的游戏的小朋友自己组合,这样行吧?”孩子们的要求得到了同意,大声的答应着。m.Yjs21.Com

在提了玩游戏的要求之后,我们开始分组玩自己选择的游戏了。可想而知,今天上午的活动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因为他们自主选择了自己想玩的游戏。我认为,要尊重幼儿自己选择游戏内容的权利,尤其是户外体育游戏,因为我们做游戏的目的本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若让孩子勉强参加游戏,活动的仅是幼儿的身体,而他们的心里并不愉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所以,我认为一定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放手!让孩子自己玩


有一天,我想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尝试自由活动,便说:“今天请小朋友自由活动,不过活动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一是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不猛跑猛停,防止摔伤。二是要在老师的周围活动,不跑到远处去,让老师看得见。三是有什么事及时向老师汇报。小朋友能做到吗?”

“能!”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一会功夫,孩子们便各自开心的玩了起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有的在做小组游戏,有的蹲在地上打卡,有的在藏猫猫,有的在玩大风吹,有的在自己打篮球……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对我说:“老师,明天还让我们自己玩吧。”

没想到,一次看是随意的自由活动却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仔细反思这次组织的自由活动,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其实孩子们的组织力及想象力是挺丰富的,以后要多给还孩子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充分的展示自己。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当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玩!

让孩子自己选择


这天早晨像往常一样,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进了班级,自由的选择活动区玩,有的玩橡皮泥,有的玩小车,有的玩积木,有的涂涂画画等,室里自由游戏秩序井然。看见时钟指向了八点十分,我想到该组织孩子们去户外了。于是照例放一段音乐,示意大家整理。许多孩子们听见音乐声便自觉地收起手里的玩具材料。整理得快的就已经坐在小椅子上等候出发,整理得慢的正在加快速度。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似乎并不在乎音乐的提示,全然不顾周围的同伴一个个整理,他们还在忙碌自己的游戏。我冲着那几个孩子说道:“快点过来,我们要走了。”说完用严厉的眼神注视那几个孩子。只见他们拽着手中的物品极不情愿放回,一副很不心甘的样子。我有点生气,走过去,看见一个孩子正在搭一座象房屋的样子;另两个孩子的手里还拿着橡皮泥没有放回去。难怪他们不愿意整理,原来还想继续他们的游戏,不舍得离开。

如果我在这时候强制中断他们没有完成的,那么他们会怎么想?心情会不会因此不悦?以后对该活动还有没有持之以恒的兴趣呢?孩子的要求合理吗?规则是为自己方便,还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当设定的班级常规和的需要之间发生冲突时,是该服从规定还是满足需要呢?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遵守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园教育的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园《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要关注的主体意识和初步的社会意识的孕育,为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及其空间。同时,我们要针对儿童的发展变化和个体差异,有效地实现目标。所以,我让还没完成游戏的幼儿让他们玩好后再出来户外活动,两个孩子开心的继续进行起来,不一会儿工夫,两个孩子收好了玩具,蹦蹦跳跳的出来和大家一起户外活动了,他们的脸上露着满足的笑容。

教育随笔:放手是家长最好的选择


教育随笔:放手是家长最好的选择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小名叫波波,非常聪明,但是却不讨小朋友们喜欢,原因是他经常自言自语、没有纪律性、在班上是一个活跃的“自由分子”。有时候经过老师的引导、谈话他就可以遵守规则,但自控能力还是有待提高。其实并不是他人际交往能力不强,才导致孩子们不愿意跟他玩,而是大家不接受这样的朋友。经过很长时间对孩子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孩子们渐渐的接受他了。

今年6月1日毕业庆典上,大合唱的时候浩浩的妈妈突然告诉我:“王老师,毛嘉晟打陈昊泽”,我一看俩人真的打起来了,在这种场合俩人打起来了,我从一边溜过去,制止俩人,刚离开就看见波波不出声的使劲在哭,脸上的妆容都花了。孩子的情绪还没平复,俩家长却在人群里吵起来。原来波波妈妈不满浩浩妈妈当着那么多家长的面,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是波波打浩浩,浩浩妈妈说明明就是你儿子先动手的,活动结束后浩浩妈妈告诉老师:“老师,以后把他俩分开,别让他俩玩”......听了这话我赶紧把家长拉到一边给他讲道理。

小孩子在交往中难免有磕磕碰碰,这是孩子的世界,我们要用孩子的眼睛去评判看待,有时成人在旁参与把事情化大了,使得孩子有了错误的观念,只要跟朋友发生矛盾,就不跟伙伴玩,这对孩子的交往能力肯定是不利的,“打人,还手、不理”,无限循环必将恶化孩子间的关系,双方因无法达成一定的平衡,最终不论打人还是被打者的利益都无法得到保护和补偿。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要求孩子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只有家长的观念正确,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孩子的交友圈才广泛,今后的人际交往能力才不会弱,家长不要参与孩子之间所谓的“矛盾”,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星期五的下午又是手工活动,今天让幼儿做“贺卡”。

我先出示做好的贺卡,孩子们看着看着,大家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不一会儿就一起说出了制作的大致方法。

然后我稍做示范,重点讲解了正折和反折的方法。

孩子们一个一个开始自己做手工了。

他们很专心,当碰到不懂的地方的时候,就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会的小朋友会很乐意的把自己知道的告诉他,有的说了半天对方还是不懂,就亲手帮他做了。

我班的孩子很喜欢手工活动,他们每次都会跟老师要求:“老师我们做手工吧”后来,我不忍让他们一直失望,就告诉他们:“每个星期五下午我们才会做身工,其他时间我们一般不做。

”于是,孩子们就开始期待星期五。

今天我想到灵灵妈妈前几天跟我说的一件事,灵灵很想在幼儿园过生日,但是她的生日是在暑假里,无法跟小朋友一起过,灵灵又每天都吵着要在幼儿园过生日,妈妈非常烦,跟我说了后,我答应她在幼儿园给灵灵过上这个特殊的生日,让小朋友们每人做一个手工送给灵灵当作生日礼物,孩子们一听做好的手工可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灵灵,这下在做手工时更加小心翼翼了,比平时认真了许多。

有的小朋友平时乱剪一通的今天也慢慢地细细地剪了,他们都想做一个漂亮的贺卡送给灵灵。

我一直很喜欢带孩子做手工,因为在手工活动中孩子的热情和专著让我感动,哪怕是再顽皮的孩子在手工活动时也很安静、很投入,这是我始料为及的,但很快的就接受了。

忍不住想起初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嚷让起来:老师我不会;老师我剪坏了;老师我的**(某个部件)不见了;老师,这样做对不对?……我真的手忙脚乱,可是在我始终不动摇的鼓励孩子自己做以后,一次、两次,这声音就渐渐小了。

因为无法从老师那里得到和父母或者祖辈那样的照顾,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只有自己来了。

于是,孩子们就开始苦苦思索,当思索之后获得问题的解决和自我的进步时,就促进了孩子更大的激情。

我想,手工活动就是这样良性循环的。

放手,让孩子自己走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吃完晚饭,老公提议带上儿子去东湖滩那边玩。那边的人可真是多,正巧碰上放喷泉,四周围满了孩子。我让儿子也去看喷泉,可儿子对这不感兴趣,却对旁边的一条小道十分喜欢。小道很窄,也很长。儿子想在这条小道上走,可他一走上去,就划了下来。我连忙大喊:“小心,要划下来的。”孩子爸赶紧过去扶助孩子。儿子又走上了那条窄窄的小道,这次他走得很稳,因为有爸爸扶着。

这时我听见孩子爸在说:“爸爸要放手了,你小心点。”可一放手,儿子又划下来了。不过这次,丈夫没有再去扶他,而是让孩子自己在走上去。我看到儿子跨上去,又划下来,几次后,他终于求助了:“妈妈,不行,走不上去。”“行的,你一定行的。”我鼓励他。孩子爸也在旁边说:“不要害怕

,你一定能走上去的。”儿子见得不到帮助,自己只好又走上去,这次,他进步了,走了两步才划下来。也许这给他带来了信心,三次、四次、五次……在我看到他走十五次时,儿子终于从小道的一头走到了另一头。儿子异常兴奋:“妈妈,你看呀!”我知道他是在告诉我他成功了。看到儿子满脸的笑意,我似乎感受到了一个四岁孩子成功的喜悦。而且我发现,儿子在后来的几次走中,越来越有经验,两个脚一前一后,跟得很紧,这样就不容易摔下来。

这是一件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真实的事,尽管这件事很小,但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不要把孩子保护得很好,有时候也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只有让他亲身去做了,他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我们新课程也在提倡让学生学会自主,我想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不会再拉紧孩子的手,让他们更自主地去学习。

教育随笔:让幼儿学会大胆绘画


教育随笔:让幼儿学会大胆绘画

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活动是六大领域的其中之一,它包括绘画、手工、欣赏等,它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幼儿动手创作、大胆表现、欣赏美的能力。

又如何让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大胆表现呢?记得在一次美术绘画脸谱的活动中,首先让孩子认识了不同的脸谱,并知道不同的脸谱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人物形象,知道脸谱的特征,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孩子们都特别的感兴趣,但是到了绘画的环节当中,有个别幼儿不敢下笔,拿着纸张转来转去,就是不知如何落笔,所以我就走到他们跟前问道:“你们怎么还不开始画呢?”其中一个孩子撅着嘴巴说:“不知道怎么画,害怕画错了?”当时我就楞了一下,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们一直在强调,在绘画过程当中,不要评价孩子画的像与不像,只要他们能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可以。我想了一下告诉孩子们:“不要害怕画错,美术画除了用笔,更要用心,你们都是有心的孩子,大胆的展示你的潜力吧!”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慢慢的动笔绘画了,不一会他们兴高采烈地告诉我说,老师:“我画的是红脸的关公,蓝脸的窦尔敦,白脸的曹操......”,他们骄傲的介绍着自己的作品,从而感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我觉得美术课不仅仅是绘画那么简单,更主要是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绘画的积极性。

除了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还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才敢大胆下笔,才会把画面表现的更完美。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孩子喜欢自己做选择,可是大多时候是家长帮助孩子进行了选择,那么,怎么培养孩子自己进行选择呢?

一、不要禁锢孩子去选择,否则会让孩子很退缩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吃巧克力,我的儿子也不例外。偶尔,孩子拿一块巧克力非常高兴地在那里吃,特别开心。可是,他奶奶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她就会马上过来询问孩子:“你怎么又吃巧克力呀?”奶奶会告诉孩子巧克力吃了会坏牙,会上火,反正巧克力带给孩子美味的感觉就全都没有了。其实,吃巧克力就是一种愉悦的心情,但是,孩子吃的时候已经没有愉悦的心情了,他瞻前顾后,吃巧克力都有一种负罪感,小心翼翼的。我就觉得特别扫兴。

孩子现在3岁,他会这样跟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吃一块巧克力?我就吃一小块。”“妈妈,你可不可以给我讲一个故事?故事非常短,你就给我讲一个吧!”我感觉孩子越来越退缩的,这种礼貌让我觉得特别不舒服。我不知道长期这样会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只是隐隐觉得已经挺可怕的了。

二、在孩子选择时,商量的过程很重要

我也经常会给儿子小楠定一些规则,现在,小楠上幼儿园大班了,他很习惯我跟他商量着解决一些问题,于是,商量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我和孩子去超市,孩子也会告诉我他想买什么,会跟我商量,我可能会回应他说,这个可以买,那个不可以买。比如说,小楠想要买一本书时,他会对我说:“妈妈,我想买这本书。”然后,我会想想,权衡一下这本书是否值得买回家。有时候,我会商量着说:“我出大部分钱,你出小部分钱吧。”小楠会特别高兴。我觉得,有限定的自由选择会让孩子感觉很安全。妈妈这时候如果能带着他做一件他喜欢做的事情,孩子就会很满足,觉得自己很有能力。我觉得商量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三、只有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才能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

提到孩子不吃某种蔬菜时,很多妈妈会很困惑:这时候是逼着孩子吃,还是答应孩子不吃?其实,父母有的时候,也会不愿意吃某些东西。大人同样也会说:“这个是我不爱吃的。”为什么父母能够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孩子就不能选择呢?

我觉得,孩子不爱吃的东西可以少吃,没有必要逼着孩子吃掉你认为有营养的所有东西。其实,孩子有偏好也很正常。可是,我们的原则是孩子不爱吃可以少吃,但不能完全不吃?因为孩子在从小到大的每个阶段口味也会发生变化,妈妈也无法得知孩子是不是真的不爱吃。比如说,我的儿子小时候不爱吃茄子,可是他现在就很爱吃茄子了。所以我主张让孩子都尝尝,也许哪天他就爱吃了。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去尝试,多尝试才会有选择,才会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吃什么,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四、和孩子分享他的选择会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受

我朋友的女儿纯纯觉得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纯纯说,同学的妈妈都不会带他们去吃汉堡,不会给他们买薯片。因为妈妈们觉得那些是垃圾食品。但是,我的朋友很有童心,她有时也会饶有兴趣地跟孩子去麦当劳买一堆薯片,偶尔满足孩子的愿望。她还会和女儿一起看樱桃小丸子,跟女儿一起买零食吃,这个女孩在她们班里面是所有孩子都羡慕对象,她也觉得特别幸福。我觉得好吃的,妈妈和孩子一起分享,美味会加倍的。

五、给孩子选择的自由需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内心

对孩子来说,交流的过程其实比是否吃到了汉堡、薯片更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些表面的现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过程中的关系处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妈妈真的去关注孩子了,去分析琢磨,去用心了,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便是爱了。

妈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孩子有时候要一件东西,妈妈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这时妈妈要停下来想一想,孩子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很多情况下,孩子实际需要的是爱的感受。孩子同样需要被关注、被尊重、被理解。要到没要到对孩子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这个事情的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得到爱。再小的孩子也是如此。

1、尊重孩子的选择,找到给孩子心理和身体营养的平衡点

有时孩子拼命要一件东西,他是在替换他没有得到的爱。妈妈在考虑到孩子身体的充足的营养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心理的充足的能量。如果妈妈能够给孩子充足的能量,就会在小事情中找到取舍的平衡点,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并从中得到小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比方说,妈妈大部分时间不会让孩子多吃糖,妈妈会告诉孩子,糖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是,妈妈也不要完全禁止孩子吃糖。如果孩子有小朋友来玩时,妈妈可以允许孩子给小朋友拿出糖来,让孩子跟小朋友一起分享。

我觉得孩子童年和父母互动非常重要。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有自己的一些权利,但是他也知道这些都不是随意的。父母也要表达他们的愿望,父母要有决策权。妈妈应该让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去发现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这么多好吃的,到底我喜欢吃哪个?孩子需要挨个去尝尝,尝完了他我才知道:“哦,原来这是我喜欢的。”

2、既要鼓励孩子去尝试,又要培养孩子承担后果的勇气

孩子常常会想做一些客观上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比如说,孩子想画画,但资质不够。这时候,妈妈就会很犹豫:如果孩子多年后才悟到自己根本没有画画的天赋和激情,那时孩子该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妈妈还是应该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将人生坐标放在一个比较宽广的背景下,成功的标准就非常多了。但是,在这些标准之中有一个不变的标准,那就是内心的体验。其实,无论在别人看来成功与否,自己内心的体验是最重要的。这种体验也是每一个妈妈希望自己孩子拥有的,因为,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

我想,如果妈妈是出于本能和爱,给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个选择的机会。当她经历了之后,她才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才会更了解自己的需求,才会做出真正的选择。而因为有妈妈的爱和信任作为后盾,孩子的内心能量就会很充足,他便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选择和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他便敢于去承担。

最后,我想说,理解孩子,是妈妈给孩子自由选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也是妈妈培养宝宝选择能力的心的开始。当我们带着爱开始去理解、信任孩子的时候,我们便会拥有这份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喜悦。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每天午睡起来,我们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孩子。

“老师,帮我穿穿衣服!”“老师,我的纽扣扣不上了!”“老师,给我系一系鞋带!”孩子的叫喊声总是把我们急的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不给他们穿吧,望着一张张可怜兮兮的小脸,我还真不忍心,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来就差,再这样下去,岂不更糟!怎么办呢?

这段时间的天气非常好,午睡起床后,孩子们仍像往常一样,围在我身边要我帮着做这做那的。

看着那一张张期待的小脸,我“狠”了“狠”心,和彭老师、张老师商量后,我们下了一个决定:“宝宝们,今天我们来个比赛,看谁最先穿好自己的衣服、裤子和鞋子,好吗?都是自己穿的宝宝,老师奖给他一个小星星。

”说着,彭老师还拿出了一整张“金光闪闪”的小星星。

不知是小星星起了诱惑,还是衣服穿少了,孩子们都投入到了比赛中。

过了一会儿,一些能力强的如:佳丽、俊豪小朋友已经穿好了,经过我的检查,穿得还蛮好,我当即给他们贴上了小星星;看见我的举动,其他没穿好的宝宝加快了动作,又过了一会儿,几个平时一直要我帮助穿衣服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虽然他们有的衣服,把领子穿到屁股上了,裤子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我一样鼓励了他们,给了他们奖品。

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仍拿着衣服坐在床沿上一言不发。

我知道,他们的确不会自己穿,于是,我帮这几个小朋友穿好了衣服。

事后,我仔细想想,其实穿衣服这些事情小朋友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平时主要是我们老师都包办代替了,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的依赖性越来越重,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差,所以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于是,吃好点心后,我和孩子们来了一次“深入”交流。

我提出:以后午睡起来,小朋友都要尽量自己穿衣服、裤子,看谁的自理能力最强,看谁的进步最大,就可以评上“明星宝宝”了。

孩子们都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

以后的起床,我兑现了我的话,每次起来,都尽量叫孩子们自己穿,有的能力强的小朋友自己穿好后,我还引导他们去帮助那些能力弱些的孩子,这在无形中也给了孩子更多交流的机会;少数几个能力实在弱些的孩子,我则耐心地一步一步教他们,指点他们;还不忘告诉他们要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学会自己穿衣服、穿裤子。

每次看见孩子们或自己或在帮忙下终于全部穿好了衣服,穿好了裤子,看到一张张劳动后满脸通红,鼻尖上微微冒汗的小脸,我心里感到一阵欣慰。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坚持这样做,虽然这可能有点烦,也会让我花更多的时间,但是,对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己穿衣服、穿裤子,他们有了更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我相信,慢慢地,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孩子们对自己也会更有信心。

从这件事中,我也悟出一个道理:凡事要敢放手,要敢让孩子自己去做,这样做的效果总会让你“出乎意料!”

教育笔记《教育随笔: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