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
1、复习单词: red、yellow、blue、green,学习新单词:cry、laugh,初步理解儿歌《cry andlaugh》
2、培养幼儿观察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给幼儿美的情境,培养幼儿的勇敢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磁带两盘;
2、布置一个花园及四个小树倒在地上哭的场景(树、准备每棵树两张脸谱:笑脸、哭脸);
3、与幼儿老师人数相等的凳子围在花园旁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Nice tosee you! Boys and girls.
Niceto see you! Miss Yu.
2、Now,we’ll go to a garden, Are you ready? Let’s go! 伴着音乐《If you are happy》边走边做动作进场地。
(二)、基本部分:
幼儿一进入场地就有《鸟语花香》的音乐伴着(渐小)。
师:Howbeautiful garden!闻闻并做出很香感觉的表情。Oh, very good! 边说边围着花园坐下来。引导幼儿伴着老师欣赏花园的动作坐下来。
师:What color are flowers in the garden?
幼:red 、blue 、yellow、 green。
师:Do youlike the flowers?
幼:Yes, Ido
1、磁带里传哭声
师:Listen!什么声音?(哭声)
老师边做笑的样子,边念,cry、cry、cry,让幼儿感觉。
反复带读,幼儿边学发音边模仿动作。
师:who iscrying?想一想?找一找?(树)
师:why!为什么?
(小树被昨晚的大风吹倒了,身上可疼了,所以他们伤心的哭了。)
师:怎么办?
幼:把他们轻轻扶起来。(别再弄疼他们)
师:Followme! Cry, cry. Don’t cry. 边念边做动作,念一遍,扶起一棵树。(配班老师马上偷偷给树换上笑脸)依次扶起四棵小树。
2、磁带中传来笑声
师:Listen!什么声音?(笑声)
师:Laugh、laugh、laugh边念边做笑的样子及动作。
反复带读,幼儿边念边做笑的神态。
师:谁在笑?(树)
师:Why?为什么?
幼:小树们被我们扶起来了,身上不疼了,非常高兴,也非常喜欢我们,正对着我们笑呢?
师:Verygood!大家一起鼓掌。
3、现在花园更美了,今后我们应怎样对待花草、树、木呢?应爱护他,千万不要损害他们。瞧,他们笑得多漂亮!Laugh、laugh,beautifullaugh!边表扬树的笑容,边念。对着每棵树念一遍。
4、说说是cry,还是laugh好看,(laugh)那么今后要少哭,尽量不哭,多笑,做一个坚强的孩子。Now,let’s play a game! 《Cry and Laugh!》
(三)、结束部分:
多美的花园,有树、有花、有草……可昨晚一夜的大风不知刮倒了多少小树,我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伴音乐离开,到户外延伸,自由活动)
活动目标:1。激发探索思考问题的兴趣,学着独立思考、判断,并能围绕一个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能注意倾听。
2.逐步树立规则意识,形成初步的自控能力。
活动准备:六幅图片,电子琴,图书
活动过程:—.引出主题:
你们看过电视〈Discovery〉吗?里面讲了些什么?
〈Discovery〉节目的内容告诉我们许多关于我们人类以及自然界中各种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来做个〈Discovery〉的游戏,这个游戏也可以让我们学到本领。待会儿我提一个问题并给你们三个答案,你们先动脑筋想一想,你认为三个答案哪一个正确就坐到各个座位上去。比如选择第一个答案的小朋友就坐到贴数字1的地方,选择第二个答案的小朋友就坐到贴数字2的地方,选择第三个答案的小朋友就坐在贴数字3的地方。听明白了吗?
二.游戏:小小Discovery
(-)出示图—:〈感冒时最好怎么做〉
1.宣布题目和三个答案:
a.多吃东西
b多看电视
c.多休息
2.要求听动令,选择相应区域的座位。
3.各方表述自己的理由。(可展开讨论)
4.宣布正确答案,(配上背景音乐)向选择正确的幼儿表示祝贺。
5.对幼儿遵守规则情况进行讲评。
㈡出示图二:〈蛇没有鼻子,它们是怎样闻气味的?〉
1.宣布题目和三个答案
a.张大嘴巴
b.伸出舌头
c.闭上眼睛
2.过程同㈠2—5
㈢出示图三:〈美丽的雪花是由薄薄的冰晶组成,每一片雪花都是〉
1.宣布题目和三个答案
a.是相同的
b.是不相同的
c.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
2.过程同㈠2—5
㈣出示图四:〈狮子为什么吼叫?因为他要告诉来访着〉
1.宣布题目和三个答案
a.我要吃掉你
b.我不欢迎你
c.我要睡觉了
2.过程同㈠2—4
㈤出示图五:〈玩热了,怎样最解渴?〉
1.宣布题目和三个答案
a.吃冰激淋
b.喝橘子水
c.喝冷开水
2.过程同㈠2—4
㈥出示图六:〈会开屏的孔雀是〉
1.宣布题目和三个答案
a.是雄孔雀
b.是雌孔雀
c.雄孔雀、雌孔雀都会开屏
2.过程同㈠2—4
三结束
通过〈小小Discovery〉我们知道了许多有趣的知识,而这些题目是从哪儿的呢?(出示图书)对,是从图书上看来的,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事情,待会儿我把书放在图书角里,大家可以继续去看。另外我们幼儿园图书室里有许多图书,欢迎大家以后看到有趣的书来介绍给大家。
婴幼儿的成长,是奠定其一生人格、能力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在此阶段,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控制管理,以及对错误的认知和遵守界线。所以,在有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既要承认隔代亲,在家庭中处理好各方面的情感需求,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减少祖辈当保护伞的机会,这样才能妥善处理生活中的教养“碰撞”,以利孩子的成长。参见《立界线别忽略祖辈死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普及,加上祖辈有着平和的心态,具有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以及祖辈有充裕的时间和愿意和孙辈在一起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帮助面临激烈竞争的父母,解除了后顾之忧。当然,老人的溺爱,也容易对孩子迁就,会处处满足、事事依从。所以,祖辈参与孩子教养,最怕教育理念不同而难以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参见《给媳妇的信:假若时光倒流,你还是回家带孩子吧!》。
这里有一个疑问,许多父母说祖辈教育观念落后,会妨碍孩子身心发展,这是真的吗?不能否认,有些祖辈比较信服老的教育理念,且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但是,在如今高度发展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接触大量的新鲜知识,原来不会使用的家电,老人也很快学会操作和熟悉使用,这难道说明他们思想陈旧、僵化、死板?
既然老人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掌握原来根本就不知道的知识,也知道新出现的东西是有价值的,那为什么就单独不接受符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我XXX想,不少老人也不是不认同这些理念,而是许多时候听到年轻父母不恰当的说法,感觉被指责、被训斥了。祖辈在自尊心被严重剥夺的情况下,认为没有面子,故只好说“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参见《有趣的心态和行为心理实验》。
某些家长说,在育儿方面和祖辈有过不少交锋,老人就是不听。比如祖辈同意孩子饭前吃零食,如果父母说“谁让你吃零食的?”,这等于你对你的上司说“这件事情你做错了!”,其结局会是什么,大家都可以猜到。所以,老人也知道他们虽然有养育的经验,但也会有不懂的和不知道的育儿方法,怎么说能让他们接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参见《与孩子交谈中容易犯的错误》。
所以,父母遇到祖辈不听“劝”,千万都把责任推到老人身上,要想想是不是自己说话方式问题。如果沟通一点效果都没有,就怪别人不听是非常不合理的。对此,我XXX想,几乎每个祖辈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孙辈,虽然怎么看自己的孙辈都是好,但能有好方法使孩子更出彩,难道老人会不愿意?既然大家都有为孩子好的核心基础,为何不力使一处?
对此,我就孩子饭前吃零食,且撤掉祖辈保护伞的情况,说说自己的建议:
第一,在有祖辈共同生活的家庭,事先工作一定要计划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父母想解决孩子问题和与老人之间的矛盾,只能辛苦自己想好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最好能按照孩子生活规律,定时吃饭、睡觉,尽可能保证不打乱孩子已经养成的习惯。所以,当许多事情都按照一个规律进行时,大家反而很少出现矛盾和意见。参见《好情绪要从每天早上开始》。
第二,一定要给祖辈相对应的权利。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对子女的控制能力急剧下降。许多时候,老人为了获得“控制权”,会故意违反界线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博取孩子的欢心和听话。所以,要想办法多满足祖辈的控制欲望,比如多给家庭的决策权和部分管理孩子的权利,等他们在其他方面满足了,自然不会利用孩子了。参见《孩子3岁前不建议让祖辈抚养》。
第三,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看是偶然发生还是经常性行为。一般情况下,就算祖辈有较好的教育理念,但由于隔辈亲,他们会私下做一些违规的事情,和孩子反复挑战界线的底线一样,是一种隔辈亲和儿童化的心理。所以,对于事关生活习惯方面的偶发现象,例如饭前吃零食,只要不是特别多,父母假装看不见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第四,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有良好的亲情基础。如果亲子之间没有良好亲情关系,父母所定下的界线很难得到孩子的认可,孩子遇到对自己不利结果,必然会叛逆而求助于祖辈保护伞。所以,白天祖辈带孩子的家庭,父母回家后一定要亲自带孩子,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避免要求孩子遵守界线时,孩子会有抗争和反抗。参见《怎么判断亲子关系是否良好?》。
第五,如果发生耽搁吃饭时间情况,父母一定不能让孩子等待,要有预案。孩子不像成人那样,有较强的耐受力,他们的生理需求可能会战胜一切规则和界线。例如,孩子过了吃饭时间,一定会饿,饿了他们一定会找吃,不给就会发脾气。所以,父母不要管吃饭时间拖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先主动给孩子找一点开胃而又不特别影响吃饭的东西。
另外,当父母察觉可能会耽误孩子吃饭时间,那就要考虑给孩子加餐了。比如,给孩子先吃一点水果、易消化的东西什么的,让他们能坚持到父母做饭结束。造成这样延误的原因,毕竟不是孩子的错。所以,父母也别把零食当成“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把零食当饭吃,就无需过虑。而想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努力给孩子有规律的就餐时间。参见《案例分析:孩子偏食和强迫教育模式(上)》。
第六,如果事先没有制定规则,那孩子饭前吃零食没有错误。在儿童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时,但其前提是要事先约定。同时,孩子是好奇和充满挑战的,就算有了规定,他们也会想办法进行挑战。所以,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必定会反反复复,父母要耐住自己的性子。参见《点评:让宝宝“听话”的惩罚》。
第七,面对孩子的问题,不建议和孩子讲道理。在孩子逻辑思维未成熟以前,他们很难对因果有清晰的理解,特别是那些非充要条件的推理。如果此时再有老人的保护伞,祖辈会认为你是故意的,他们一定能举出和你道理相违背的“经典案例”来,这就使父母的道理几乎失去任何的说服力。比如,你说饭前吃零食不好,祖辈会说谁谁谁吃饭很好!参见《天天说我爱你,父母未必合格》。
第八,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特别注意说话技巧。比如,孩子饭前在祖辈保护伞之下吃零食,如果父母说“谁让你吃零食的?”,孩子听到含有指责意味的话,第一反应是寻求保护,或想办法找借口。较好的说法是直接描述事实,如“我看见有人要吃零食了”,或认同孩子感受的话,如“是不是饿了”。等孩子接话,就可以让孩子等待或少吃。参见《如何识破孩子的身体语言》。
第九,面对孩子的问题,要给孩子选择机会。如果孩子已在进行某个父母不赞同的行为,且舍不得放弃,此时就要利用孩子更感兴趣的东西吸引孩子选择,而不要强行禁止。比如,孩子在饭前吃零食,父母不想“招惹”祖辈,就可以说孩子最喜欢吃的某个菜马上就好,或假装自己也饿了,希望孩子能分享,或父母中的一人和孩子玩游戏,都可以让孩子少吃或放弃吃零食。参见《案例分析:让孩子尝到错误选择的后果》。
所以,从良好的家庭教育角度来说,解决孩子的问题最好是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想办法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这样既能避免孩子出现负面情绪,也使孩子愿意听从家长的话。但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任何责备、训斥几乎都没有实际效果,反而会更加激发矛盾和对抗。所以,此时父母要注意说话方式和态度,多给孩子选择,先解决当前问题后,再想着和孩子说道理。
刚开学不久,为让孩子在开学即始就能“领跑”,家长们又都闲不住了。各类培训,尤其是英语类培训开始风生水起。但行内人士纷纷表示,经过这几年发展,少儿英语培训市场的规范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望子女成材,最重要是“望”对方向。由此,我们特别搜集整理了家长对其孩子在参加培训过程中产生的四大困惑及相关专业人士的点评指导,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一问:学英语是否越早越好?
林女士想为自己今年三岁的女儿报英语学习班,但她又担心,女儿汉字都没识几个,能把英语学好吗?据了解,近年来少儿英语培训越来越低龄化,从6-10岁的初级教育,到4-6岁的学前教育,甚至针对1-2岁尚在呀呀学语的婴幼儿学习班都有。究竟学英语是不是越早越好?
对此,语言专家解释:“每个人只要在母语环境中,都可以自然地学会母语而不感到困难,所以理论上来说,越早学习一种语言就越容易,越有成效。幼儿在18个月以后,就可以适当地接触日常英语,这对孩子的听力锻炼很有好处。”
但专家也提醒家长,对于学龄前儿童,要以玩具、食物等为切入点,让孩子学习儿歌、看看简单的英文动画片等,在玩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切忌急于求成让孩子硬背单词、增加压力。
二问:培训机构有无标准可言?
张先生的孩子在某英语培训机构已经学习两年了,当问到学习效果如何,张先生困惑地表示:“除了有时听他口里冒出几句英语句子外,我还真不知道他到底提高了多少?”像张先生这样情况的还为数不少,不少家长都感到困惑,孩子进行英语培训到底收获了多少?
毕竟少儿英语不同于应试培训,没有考试成绩来判断学习效果和质量。而目前的少儿英语培训也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主要是由不同的培训机构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分别制定。培训目标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侧重用能力来衡量;另一种则是以单词量或者考级等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前一种培训由于缺少一个可量化的标准,给现在培训市场上一些不规范的培训机构以可乘之机。而第二种评定标准很可能使少儿英语培训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其实,标准是死的,关键在于培训机构是如何执行的。
对于有些家长在检查孩子学习成果时总以背了多少单词为标准,专家指出:这是典型的“聋哑英语”教学标准。少儿学英语不可太“功利”,不应为考级而学,而是要因势利导,激发学习兴趣,有兴趣,才有将来。
三问:价格决定效果?
目前市场上少儿英语培训价格可谓扑朔迷离,从几百到几千,让家长不知所云。究竟价格标准是怎么定的?怎么判断是否物有所值?
据了解,目前少儿英语收费的差距相当悬殊,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英语培训投入越多越好,而实际上,高投入并非有高回报。在这些高投入的背后,有多少是属于合理投入,又有多少属于培训机构的漫天要价呢?对家长来说,这个问题可能很难得到确切的答案。
正如有句广告词说的那样“只选对的,不选贵的”,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同样如此。家长要“货比三家”,选择一家最能给孩子带来学习激情、激发其兴趣的培训机构,让孩子能真正学到东西,让家长的付出物有所值。在“比”的过程中,家长要着重对学校的师资、教材、口碑、硬件软件设施、规模、报点人数、各分校的教学气氛等重要因素进行权衡和考量。
四问:外教好过中教?
刘先生在为孩子挑选培训机构时遇到了难处:“我只是想找一个语言环境,让孩子对学英语没有恐惧、抵触情绪,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有外教的英语环境可能更纯正些,但中教可能让孩子更亲近些,苦恼的是不知哪个学习效果更好?”
目前,少儿市场中存在着三种师资使用形式:纯外教、纯中教和中外混授。中国教师优点在于讲语法水平很高,外教优势则在于发音、口语表达,正所谓各有所长,关键在于如何发挥运用。
对此,专家的解释是,由于语言是一种思维的表达方式,如果用中文进行思考,然后用英文表达得很地道,这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学习者总感觉自己在说中国式英语。聘任外教绝对不只在于发音,而是要为孩子提供英语环境和场所,为孩子们提供把自己置身于英语环境的机会。此外,儿童英语基础浅,在许多情况下,中国老师用母语才能有效地纠正他们的发音、解释生字、理解句子、搞清语法。如此说来,中外教互相配合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