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发球”与“接球”

06-18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教育笔记应该怎么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育随笔:“发球”与“接球””,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句形象的比喻“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表达了师幼关系间的深刻含义,它指出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接球一样,一方把球抛出去,另一方把球接住,然后把球抛给对方或他人。这种不断抛球、接球的过程,十分恰当地反映了教师与幼儿之间合理互动的过程。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要急于把知识呈现给他们或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给孩子充分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资料,获取信息,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次,和幼儿一起欣赏音乐《金蛇狂舞》,我问孩子们听了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有的说高兴,有的说快乐,还有的说很激动。我让他们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感觉,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说:“没有了!”怎么会这样呢?我想导致师生互动的冷场在于我,我对幼儿的回应是重复性和封闭式的,没有让幼儿深入感知音乐结构、性质等特点,在回应的问题上缺乏有效性。于是我尝试着抛出问题:音乐的第一、二段高兴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你好象看见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好象看见第一段的“龙”在轻松地走路,第二段的“龙”在跳舞、翻跟头。我又让他们随着音乐用动作来学学人们是怎样舞龙的。虽然孩子的动作不很优美,但可以看到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了,欣赏音乐的角度拓展了。

精彩的乒乓球比赛会吸引无数各种的眼球,老师在和孩子互相的“发球”与“接球”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接好孩子抛来的球,并恰到好处地抛给孩子。”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非易事。教师不能够简单地重复孩子的回答,而应该提升,帮助幼儿将知识经验不断重组和改建。师幼只有在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找材料,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情感的交流。教师只有真正和孩子们玩在一起,才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发自内心的快乐,而这种积极、愉快的情绪又进一步激发儿童积极的情绪,从而更有效、积极的互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表扬与鼓励


教育随笔:表扬与鼓励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作为教师,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你就会发现孩子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从而对他们加以表扬。“你刚刚学画时,连笔都拿不住的,现在已经会画手绢了。”“你这次做得比上次好多了。”孩子受到鼓励后,学习热情和思考探索的积极性会很高。有意识的表扬,对与幼儿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无疑有着积极意义。在活动课上,还有在幼儿园里的一些简单劳动、游戏或其他活动,教师要鼓励孩子有一定目的的多观察、多思考,如外出参观、游玩,目的是让幼儿与外界多接触,从而放松身心,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这样教师就要对认真、能积极思考的幼儿多表扬,这既激发了这样的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对其他幼儿也起了一个正向引导的作用。 

对孩子的鼓励,不一定必须用语言表现出来。老师满意信任的目光,亲切喜悦的笑脸,都会给孩子带来力量。他们从老师的表情中知道自己做对了,“啊,我进步了老师多高兴呀。”于是孩子在盘算着,怎样让老师更高兴,不用你唠唠叨叨的数落孩子,他们自己会给自己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样孩子会在鼓励声中一步步向更高的水平攀登。让我们用真诚的鼓励来帮助孩子,我们也希望他们成功、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允许他们失败。同时,不要忘记留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这样孩子才会在我们的掌声中走向成功。

教育随笔:学习与成长


教育随笔:学习与成长

不知不觉,进入幼儿园已经快三个月了,每一天都在与孩子的接触,觉得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每天入园后,老师都会通过点名来记录今天幼儿的入园情况,其实之前在旁观察时,并没有在这个点名环节有过深入思考,直到自己有机会实践时,才发觉原来其中大有文章。

让幼儿安静下来之后,我开始了点名,本以为会很简单,可是在点了大概十多个幼儿姓名后,会有一些小小的说话声音,自己以为只要把音量提高,可能会把这些小声说话的孩子声音压下来,可没想到,在我提高声音没点几个名字之后,孩子们的说话声也随之提高,自己想着可能我声音再提高一些,孩子们也不会太大声,可没想到,原来只是几个说话的现在变成一片说话的孩子,整个教室也由刚开始安静变为有些吵闹,自己的点名活动也不得不先暂停,开始了维持课堂纪律,孩子们再次变的安静,可是没过一会,又开始了说话,自己就这样通过提高我的声音来压过孩子们的说话声结束了点名活动。

通过这次的点名给自己带来了许多反思,点名是幼儿教师每天了解幼儿入园、离园,以及幼儿人数等一日活动展开的重要基础。通过自己亲身点名过后,才明白原来自己之前在旁的观察还不够细致,漏失了很多细节和方法。同时也了解了看起来一项简单的活动安排,背后需要老师在亲身体验过后的用心之处,也明白了只有通过实践自己才能真正看到问题,学习经验不断积累与成长。

教育随笔:事前与事后


教育随笔:事前与事后

平时,自己也经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坐在车上时,喜欢缩在一起,如果这时停车或是急刹车,自己就会不稳,向前冲去,也因为这样,自己撞过车的前挡风玻璃,每次事后,同事都会把我说一顿,我也知道不对,知道下次要改,可是到了下次上了车,还是老样子,除非是我上车的时候,就有人告诉我,你不要再那样坐了啊,这样才会不会再犯。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我们班的小朋友们。

每次,我对小朋友也有这样的疑问,怎么回事呢?你看看这件事我都和你说了多少遍了,要怎么怎么做,可是,你却还是做不好。可是细细一想,好像确实有很多事情是发生了以后才和孩子说的。

记得一开始,带孩子下去玩大型玩具,当时也没有想到有什么要说的,就去玩了,结果呢,有抢着往上爬的,有推别人的,有从滑梯处往上爬的……。总之,玩的是一团糟。

回来后,就和孩子说了这次游戏的情况,总结了那些不足,需要改的。第二次去玩了,心里想,上次我们都说过了,应该没什么了,就什么也没说,又带着他们下去玩了,结果呢?重蹈覆辙。

第三次,终于忍不住了,在下去玩之前,就提出了很多要求,什么你不能推别人,往玩具上爬的时候要排队,不要从滑梯口往上爬……,没想到,孩子还真都记住了,玩的时候都很谦让,知道排队,也没有抢的了,真是相差甚大。

有了此次经验以后,在以后的很多活动中,哪怕是简单的下楼去散步,都在出发之前和他们说一说注意事项,效果确实很好。

所以,发现不要因为你和孩子就同一件事说了很多次,孩子还是做不好或是犯同样的错误去责怪他,想想自己,自己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更或者是我们的方法用的不对,你为什么不在事前告诉他呢。对不对,所以,在做事之前,先和孩子说说要求,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教育随笔:捧与棒的教育


如果说捧是赞赏、那么棒就是责罚。赞赏是抚慰人灵魂的阳光,能使人心情愉快,信心倍增;责罚就是照耀人灵魂的巨镜,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使人进步。赞赏对行为的巩固作用和责罚对行为的减缓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恰当地运用赞赏和责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攻击行为。

赞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肯定和认同。恰当运用这一手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可以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或错失良机,或不讲原则一味地“戴高帽了”,则会误导孩子的成长。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怎样有效地实施赞赏呢?

一是要抓住时机、讲究策略

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的同时,就是赞赏的最佳时机。及时的赞赏,是对其行为的一种肯定,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自豪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特别是那些发展迟缓的、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孩子,更需要赞赏和表扬。当孩子在老师一次次肯定中建立起自信后,自身能力就会随着兴趣的增长而增长。但表扬并不是越多越好。精当的赞赏能留给孩子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他们在听不到赞赏的时候自觉保持良好的行为。

二是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赞赏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对孩子进行赞赏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活动的程度。赞赏的前提是老师与孩子的平等关系,而不是以老师的期待和愿望作为孩子的行为准绳。应基于孩子的发展状况,恰如其分地评价孩子的行为,使其正确认识自身活动的价值,产生浓厚的兴趣。

孩子的个性、能力的差异,以及情绪的波动等因素,往往会影响老师赞赏的效果。性格外向、能力较强、情绪稳定的孩子,往往对老师赞赏的态度显得无所谓一些;个性特点与之相反的幼儿则往往更在乎老师的表扬。因而,我们只有不断观察幼儿的反应,认真反省,并与幼儿建立心灵的默契,才能避免不当之赏。

三是要把握赞赏的气氛与言词

幼儿园是对孩子进行集体教育的场所。一般说,公开表扬、集体舆论往往会起到幼儿良好行为的作用。因而,作为老师,经常在集体中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公开表扬、言语鼓励或评选好孩子,使每个孩子都学有榜样,凡事想到别人,关心别人,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分享。谁做到了,谁就会受到欢迎。

赞赏孩子时要避免夸张的意味。“你真伟大!”——孩子听了不能领会自己什么地方应受到夸奖。“老师看到你把玩具从地上捡起来放回原处,你做得很好。”——这样的表扬,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大家有利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得到了巩固。“你成了画家了!”——孩子当时听了可能沾沾自喜,但是,碰到画不好的时候,便很容易对自己的绘画能力产生怀疑。“你画的小猫真可爱!”——类似如此适当的赞赏,才会使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

幼儿园的孩子对“知、情、意、行”的道理认识和行为处在最基本的启蒙阶段,因此,在他们身上表现的缺点和不足是很正常的。作为老师,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予以必要的批评和责罚也是完全应该的。但是,责罚必须讲原则,有分寸、重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施以行之有效的责罚呢?

(一)是要充分保护孩子的自尊和人格

现代教育理念下对孩子的责罚迥然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责罚。它不是声色俱厉的训斥,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放下老师的权威和架势,把尊重、保护孩子作为责罚教育的第一原则,真心实意包容和理解他们的过错,与他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以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基于这样的原则,教师必须注意:第一,责罚尽可能在私底下进行。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又能取得较好的责罚效果。第二,责罚的是行为而不是人。责罚人,只会引起抵触情绪,孩子反而弄不明白为什么挨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责罚行为,才会使孩子明白为什么被批评,如何改正。这样,既清楚明确,又保护了儿童的自尊。

(二)是要注意语言、行为的分寸

其一,虽然责罚教育是对事不对人,但又必须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开朗、一贯淘气的孩子,责罚可稍重些;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责罚时要注意语气和缓些,态度温和些。其二,要避免倚轻倚重。过轻了,往往收不到责罚的效果;过重了,又往往致使孩子产生敌视、回避、逆反心理等不良后果。其三,要自觉禁用训斥、讽刺性的教育忌语。否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爱到极大的伤害。其四,不能威胁孩子。以防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可怕的阴影,带来不该有的恐惧和不信任感。

(三)是要多在“巧”字上下功夫

多年的幼教工作实践告诉我:一种“巧”的责罚方法或“巧”的责罚语言所产生的教育效果,真不知要比“重型炮”和“机关枪”强多少倍,下面的例子足以证明这一点。

前年冬天天气较冷的时候,班上有几个孩子老是迟到。一次,我“逮”着几个迟到的,让他们站在前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唱一首歌。几个孩子表演完后,下面的孩子使劲地鼓掌。那几个孩子感到又高兴又惭愧,再也不敢迟到了。如此对迟到的孩子采取“罚”唱歌或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育,给孩子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使全班的孩子都受到了教育。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论是“捧”还是“棒”都能够“杀人”。赞赏和责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运用恰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作为担负幼儿教育的老师,要在正确运用赞赏和责罚的基础上,辅之以其他切实可行的手段,使孩子对良好的行为持有更积极愉快的态度,从而点燃他们心中的憧憬和理想的火种;对不良的行为坚持正确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进他们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持有初步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努力克服缺点,取得进步。

教育随笔:“射门”与“守门”较量


上午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去了幼儿园绿茵场地上,于是,一场关于射门与守门的较量拉开了帷幕……

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三五成群以踢球进门为目标,进行着属于他们的“射门”游戏。几分钟过后,足球场地的西半场聚集了许多人,走近一看,原来这里正进行着“射门”与“守门”的游戏,只见霖霖、江江、文文三个人背对着球门站成一排,摆出守门员的架势,在他们的正前方站了三个射门的足球队员。只见三个守门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双腿自然分来,双手紧握,背后的球门则被护得滴水不漏。准备射门的小泽左看看右瞧瞧,一会站起,一会又蹲下,努力地寻找着破门的机会。孩子们就这样持续地进行着你射我守的游戏,成功射门会让球员们相互拍手庆祝,挡住了皮球也会让守门员们欢呼雀跃,游戏差不多持续了半小时。

这场足球游戏是孩子们自发进行的,由他们自己建立“射门”与“守门”的游戏规则之后,就没有其它规则限制了,看得出这种游戏形式还是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孩子。而我们教师可以做的是,默默地在一旁观察,不要主动干预他们的游戏。

教育随笔:与家长沟通技巧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登宝殿门”有的老师发现孩子出问题了,才找家长进行沟通,有时候家长不是很配合情有可原,做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与家长工作做得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大班有个女孩叫吴仕秀,非常霸道,无论是男孩、女孩多数会遭到她欺凌,什么事她都是“自我为中心”,每天区角活动开始就有人向我告状,非常令人头痛,于是我将她与其他女孩隔离开来,让她与其他男孩子一起玩区角,但同样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最后我直接不让她参与游戏,坐在旁边观看,惩罚一段时间看看如何?一天天过去了,突然孩子家长找到我,说吴仕秀小朋友不想上幼儿园了,家长不干了而且很生气,我耐心地与家长说,之前我已经跟你说过,这孩子很强势,我们是在帮助她,让她认识自己的行为会是什么结果,最后让她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学会与小朋友们相处融洽,我们并没有放弃她,她同样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啊!家长听后无话可说,我也经常同有问题孩子的家长沟通,说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工作得到了家长们认同。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常规训练,班上的各个活动井然有序,没有人在告状了,孩子们玩得也很开心,家长们表示孩子在幼儿园他们非常放心了。所以家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而且是不间断的工作,孩子进步了要向家长汇报,孩子有问题要与家长讨论,得到家长的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才会做得更好。

教育随笔:如何与孩子相处


教育随笔:如何与孩子相处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首我非常喜欢的歌伴随我风风雨雨在幼教工作中即将踏入第十个年头。在近10年的教育教学中,让我体会到了酸、甜、苦、辣幸福的味道。在工作中使我逐步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和进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我为自己能从事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感到自豪。

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担负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任,还要管理好幼儿的生活常规。因为在我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情绪稳定、身体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且让家长放心和满意。幼儿教育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在幼儿园工作了几年,感受颇为深刻。记得我在幼儿园第一天当“孩子王”的心路历程,却让我永生难忘。由于我喜欢唱、跳,性格非常开朗,大家推荐我做了本村公办幼儿园唯一的一名老师。这天我怀着一腔热情,早早的就来到幼儿园,满面笑容地站在教室门前,等待着可爱的小天使们的到来,我感到轻松愉快,有说不出的高兴。第一个来到幼儿园的是一个打扮得像白雪公主一样的女孩,名叫玉娇,她牵着妈妈的手,甜甜地叫了一声“老师”,我高兴地带她进了教室,拿出玩具让她玩,她玩得好不介意,可当她妈妈向她说再见时,她突然扔下玩具,抱起妈妈的腿不让走,要妈妈陪她一起玩,不然,就要一起走,妈妈没有满足她的要求,便又哭又闹,我抱起她哄她,她哪里听得进去,对我又踢又抓,抬起小手朝我脸上就是一巴掌,搞得我好累,好狼狈,弄得她妈妈也很尴尬,从我怀中一把扯下玉娇就打她,我赶紧拦挡:“你不能打孩子,玉娇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用小手碰到了老师的脸,玉娇可喜欢老师了是不是?”我又抱起玉娇,玉娇含着泪使劲点了点头,:“你既然喜欢老师那我们就一起玩玩具吧!先让妈妈走,等放学时妈妈再来接你好吗?”我用眼神示意她妈妈快点走。这时又来了几个大班和中班的幼儿,他们见我是新来的老师,有点胆怯地低声叫了句老师,就躲在家长的身后,见此状我就蹲下身与他们轻声说:“你们好!我是新来的老师XXX,宝贝们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孩子们在家长的督促下一一介绍了自己的名字,我给了每个孩子一个亲切地拥抱,是为了让他们觉得我很容易亲近,大、中班年龄段的孩子还能勉强留在幼儿园,可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又哭又闹,我使出浑身解数,想出各种办法好不容易才把孩子们留下,我忙打开录音机,带领幼儿一起听音乐、学跳舞,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念儿歌《我上幼儿园》,第一遍他们听得很认真,教第二遍当念到“爸爸、妈妈去上班”时,有一个幼儿突然低声说了句:“我要找妈妈,哇”地一声哭起来。她这一哭,有十几个小班的孩子也跟着哭起来。天哪!这简直是弄巧成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傻傻的站在那里。玉娇站起来大声说:“哭什么,又不是妈妈不要你了,妈妈最不喜欢爱哭的孩子了!”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我,我不慌不忙地说:“小朋友,你们想妈妈是吗?那老师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是乖孩子,不哭不闹又能干,等下老师就去给他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早点儿来接他,好不好?”小朋友一听都说自己最乖,嚷着老师赶快去给自己妈妈打电话。我说:“小嘴巴讲乖不算,要用行动证明吆!现在我们就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先学会唱,好不好?”于是,孩子们重新安定下来。

我带领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画画等,好不容易到了中午放学,看着家长们接过孩子,高兴高兴的离开幼儿园,我才放下心来。还有玉娇一个孩子没走,我刚想松口气,玉娇:“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连忙又哄她,她边跺脚边大哭:“我妈妈为什么还不来接我!”我说:“你先别哭,也许妈妈正在接你的路上呢。”我抱过她,这次她没有踢、闹,趴在我怀里:“呜呜呜”地哭个不停,怎么哄也不行,直到哭的吐了我一身,看着我新上衣上的脏东西,恶心得直打干呕,可在看看小玉娇委屈得样子,心软了,清理下垃圾又细声细语的哄她,直到她的妈妈来接她。玉娇见妈妈来了,跑过去对妈妈说:“妈妈,我吐脏老师的衣服了,你帮老师洗洗吧!”听了玉娇的话,我心头一热,玉娇趴在我的耳朵上小声说:“老师,我下午来上学,不哭了。”这是刚才哭闹的玉娇吗?玉娇妈妈感激又歉疚的微笑,好不容易,等到最后一个幼儿接走。那一个上午下来,口干舌燥,嗓子也喊哑了,衣服也弄脏了,还挨了一巴掌,头昏脑胀,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心想:当个孩子头怎么这么难啊。但见到家长们感激又歉疚的微笑,我感到我的付出已得到了肯定。

在幼教职业工作中,经过领导的栽培,同事的教导,多年以来的经验积累,现在已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老师,得到了幼儿和家长的认可。记得在晨间接待时,小班一名幼儿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中班,一进活动室就兴奋地说:“许老师,一开学没见你在小班,可把俺家闺女想坏了,一直嚷着去看看许老师!你简直成了俺闺女的偶像了,在家一行一动,说话、投足都要学你的样子。非要吵着上中班,告诉她不够中班年龄不能上中班,怎么说也不相信,就相信你说的话。”梓潼拎着我的衣服角说:“老师,我可以先亲亲你吗?妈妈说的是真的吗?我不能上中班吗?”我抱过梓潼亲了亲,又轻轻的点了点头,梓潼无奈的低下头轻声说:“那我想你了怎么办?”我说:“你可以来中班看我,我也可以到小班去看你呀!在室外活动时我们也会互相看看的!”自那以后,梓潼在户外看到我,就会跟小班的其他幼儿很自豪地说:“她是我的国勤老师!”到现在我已教大班了,梓潼还会经常来大班亲一下我,问声老师好呢!

在暑假中,文惠让妈妈用自行车带着她,走好几里路,去我家看我,原因也是想老师了,经常让妈妈给她拨通我的电话,通过电话问好。曾记得有一名幼儿对我说过:“老师,我最喜欢你了,我爸爸、妈妈都说你是天下最好的老师!”也曾记得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无意间说起了生日时间,在我生日那天,李明志在晨检以后,突然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今天是你的生日,对吗?”我诧异地看着他说:“是啊,我自己都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妈妈告诉我的,你和我妈妈一天的生日,下午上学的时候我把妈妈的生日蛋糕拿来送给你!”有一名幼儿惊讶地:“啊!今天是老师的生日!”教室里立刻一点声音也没有了,我问:“宝贝们怎么了?”我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随后是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这一刻,我高兴地真想哭。歌声停止后,幼儿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让妈妈买蛋糕送给我,我非常感动地说:“谢谢宝贝们,不用你们的妈妈买蛋糕,我想请大家为我设计个大蛋糕,把它画出来,看谁设计的最好,好不好。”孩子们都用心的来为我设计蛋糕,当把画的蛋糕送到我面前时,还会用心的说一声:“老师,祝你生日快!”在小天使们的祝福声中,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

我喜欢幼师这份职业,因为每天都能看到一张张纯真无邪的笑脸,和小天使们一声声甜甜地问候,所有的烦恼都会随风溜走,剩下的全是幸福,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自己也觉得年轻了许多。

孩子们的天真更坚定了我投身幼教工作的热情和信心。我会用细心、耐心、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幼儿,做一个让幼儿喜欢、让家长认可的真正幼儿园老师。

教育随笔:“快快吃”与“慢慢吃”


幼儿园每天中午吃饭时,班上总有几个吃得慢的小朋友。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跑过去说:“快点吃呀,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吃好了出去散步了。”小朋友听了,赶紧舀上一勺放进嘴里,然后又慢悠悠地似嚼非嚼地坐在那里吃着。几分钟后,老师又跑过来,见孩子还没吃好,就提高几个分贝说:“怎么还没吃好呀,快点吃,快点吃,别的小朋友都要上床午睡了。”而此时,孩子已不想再拿起勺子,眼瞪着老师什么也说不出来。老师开始生气了:“吃呀,快点吃,你还吃不吃了?不吃了就把碗送到碗桶里去。”孩子愣着,欲言又止,继而起身将还有半碗饭的碗送进了碗桶,很不情愿又似乎如释重负地离开座位,洗手、洗脸去了。

然而,有一天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仍然是那个吃得慢的洋洋,仍然在那里慢吞吞地吃。小朋友们大都和老师到外面散步去了,保育员奶奶走过去说:“洋洋,要盛汤吗?你慢慢吃,还想吃什么告诉奶奶,奶奶帮你盛。”洋洋开心地点点头,一勺一勺地慢条斯理地往嘴里送着饭、菜,然后小嘴努力地嚼着比较难以嚼碎的芹菜。几分钟后,奶奶又走过去说:“洋洋吃得真好,只剩一点饭了,奶奶给你盛点汤,好吗?”洋洋开心地递上了碗,奶奶为洋洋盛好汤送到洋洋位置上说:“洋洋,慢慢吃,你喜欢喝汤,如果喝完了还想喝,奶奶再帮你盛。”洋洋高兴地答应着:“好的。”继而迅速地端起碗有滋有味地喝起了汤。两分钟后,洋洋要求奶奶又盛了一碗汤,喝完后蹦跳着去盥洗室洗手、洗脸去了,脸上写满了幸福。

望着洋洋快乐的身影,想着刚才保育员奶奶的话和我们平时对孩子的话,同样是一句话,一句“慢慢吃”和“快点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差异是多么大呀!奶奶的话让洋洋开心地、没有压力地享受着佳肴,而我们的话则让洋洋产生了抵触情绪,影响了食欲,甚至孩子想要表达的愿望也没能表达出来,只得无奈地扔下了碗。

保育员奶奶的一句“慢慢吃”,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她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让孩子慢慢吃(因为有些菜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比较难嚼的)。正因为这样,洋洋进餐愉快,食欲旺盛,因此,喝了两碗汤。他幼小的生命得到了尊重,得到了理解,他也享受到了满足食欲后的幸福。

教育笔记《教育随笔:“发球”与“接球”》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