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也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

06-18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学习英语也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有其发展规律的。英语既然是一种语言,也同学习母语一样遵循同样的规律。

一般,孩子从1岁左右起正式学说话,1岁到1岁半语言的发展主要还是对言语的理解,可以听懂一些词或句子。近1岁半是,孩子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故事,并“开口说话”,而且积极性很高。但一开始说出的词比较少,一般是单字词。其特点是单重复,如瓶瓶、灯灯等。但孩子所说的单字可有多种意思,如“灯灯”可能是把灯打开,也可能是说灯好看,还可能是说把灯关上等等,这些词只有在具体情境中成人才能理解。这时孩子能说出的大多是名词。

1岁半到3岁,孩子的语言发展得非常迅速,从先说单字词,然后会说简单句,到2-3岁孩子开始说一些简单的复合句,到3岁末孩子已掌握了最基本的词汇,也就是掌握了最基本的语言。3岁到入学前,孩子在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飞速的发展,基本掌握了口语。

从理论上看,孩子学习语言都需要遵循同样的规律,因此孩子很小的就可以学习英语。关键是要看孩子上什么样的双语幼儿园,是否是真正的双语,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果孩子太小,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又不得当,如像给小学生上课一样,有可能造成孩子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方法得当,孩子在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学习英语效果将是最佳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如何教儿童学习英语


许多小学将要开设英语课。家长们关心的是:怎样才能使孩子学好英语?教师们关注的是:应该如何教小学生学习英语?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多年来,外语教学研究人员一直都在不断探索这样一个问题:人们是如何掌握语言的?

语言习得的研究发现,人们掌握语言的过程,总是能理解的比能表达的要多。换句话说,人们所能听懂的,永远比能说的要多;而所能读懂的,又比所能写的多。我们能欣赏小说和散文,但我们自己并不一定能写的出来。另一方面我们读的东西越多,我们的表达能力也会越强。正如唐代诗人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讲母语?为什么一个中国的小孩子到了说英语的国家很快就学会了英语?其实无非是他们有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所以我们说,学习语言,接触语言的频度比长度更重要。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母语的时候,不到一岁就已经能听懂许多话了,到一岁多时,能逐渐断断续续地说出一点话,其原因就是,孩子有机会频繁地接触母语。所以,教学习儿童学习英语的时候,应尽可能地让他们多接触英语,而不必一开始就要求他们表达,或者非常正确的表达。这里说的“尽可能多的接触”,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要想让儿童尽快地学会英语,就要尽可能多地让他们接触英语。无论是小学三年级开始也好,还是更早或更晚一些,关键是接触语言的频度。但是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毕竟不同。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不一定非先在口头上说的很流利,才能接触文字。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学习第二语言的儿童在能说的很好之前,就可以读得懂书面的语言。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们读的东西一定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而且越是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接近,就越容易懂。所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语言时不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言的难易程度。心理语言学家提出一个说法是“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能了解的,就可以让他们听,让他们读。而且,还可以只要求学生理解,而不必立刻要求他们用说和写的方式来表达。因为人们发现,只要学生理解了听到和读到的东西,即使暂时不说不写,也是掌握语言的过程。国际上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叫“全部动作反映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是让学生边听边做各种动作。只要学生理解教师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比如教师说摸鼻子,学生可以照教师的指令做,实际上也是在掌握语言。这种方法对儿童和初学者非常有效。

有些人认为学习外语要越少越好,要“少而精”,而且凡是书上有的就都要详细的讲,一定要学生全部掌握。其实外语学习完全可以“泛而杂”。如果人们能够了解到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总是理解的高于表达的,而且理解也是在掌握语言,这样就会放心地让孩子多见一些语言材料,无论是听的还是读的,而不必急于要求表达。在生活当中,尤其是大中城市中,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英语,比如。文具、衣服、道路标志、电器等上面,就有许多英语。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些,学生们就可能轻轻松松地学到许多英语。

不过,完全依靠“可理解的输入”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模仿还需要有表达的练习,五、六十年代,对外语教学影响最大的是行为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们掌握语言主要靠模仿。许多人相信,语言的掌握就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这种观点一直到现在都影响着外语教学的方法。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性语言练习,或者只是要求学生反复背诵句型结构。学习语言的确需要模仿。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模仿和模仿什么。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如果只是机械地模仿,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并不能保证学习者能在生活中真正的使用语言。比如只是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只要求死亡硬背句型结构,而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这些句型结构所表达的含义,学生并不能在课外使用。模仿最好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注意语言结构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模仿才是有效的。换句话说,语言的活动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语言。尤其是在结对练习、小组练习的时候,让他们根据实际的情况使用所学习的语言,学生才能把声音和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颜色的时候,如果让孩子们一边听颜色的词,一边让他们把书上的一幅图画按老师说的颜色画出来,他们对于颜色的记忆就比单纯口头说要好。另外,如果我们在学习食品时,让孩子在小组中说出他们喜欢吃的食物,并且让其他同学把大家说的记录下来,他们就会注意其他同学所表达的内容,这时他们记忆的最好。所以外语教学的研究人员还提出,不仅要有“可理解的输入”,还要有“可理解的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

有些教师在组织小组练习或结对练习时,总是担心学生会表达错误,担心学生的语言错误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学生掌握英语,今后会不断地犯相同的错误。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仅仅能模仿所接触到的语言。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并非像鹦鹉学舌那样。只能机械的模仿重复所接触到的语言,人们有创造语言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人们都会说出他们以前没有听到或读到过的句子。换句话说,人都有创造,发挥的能力。按照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人们在学习母语和外语的时候,都会说出一些不正确的句子。比如学生在学习了He is a student.之后又学习实义动词的时候,可能会说出:He is goes to school everyday.这样的句子。但这是人们学习语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经过一定的错误时期,这些语言的错误就可能被改正了。如果我们能理解人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我们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就可能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不一定有错必纠,而应该采取鼓励的办法,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实践。笔者在教学的时候,经常对学生说:The more mistakes you make,the better student you will be.(你犯的错误越多,你将来就越是好学生)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因为纠正语言的错误而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否则教师就真正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对勇于实践的任何尝试,教师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也要明确的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幽默、宽容的气氛,让学生们对任何人犯的语言错误都一笑了之。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当人们的心理压力小的时候,他们学习语言就非常好。如果人们的心理压力很大,甚至紧张、焦虑的时候,即使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在做练习,但是所学的语言却不会进入头脑中,而是被“过滤”掉。

另外,许多教师认为学生之所以犯语言错误,主要是由于不明白语法的规则。所以他们在教学时,往往倾向于详细的讲解语法规则。他们认为,只要学生明白了语法的规则,就可以讲的正确、写的正确。实际上,语言习得的研究证明,明白语法规则和能说出、写出正确的语言是两回事。换句话说,即使一个人非常了解语法规则,也不能保证不犯语法错误;甚至可能会把某项语法规则讲的头头是道,而在实际使用时仍然讲或写不正确。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比如,我们都知道she 与he区别,但是在使用时仍然免不了会说错。归根到底,还是要有足够的实践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语言就像学开车和游泳一样,主要靠练习,而不是靠记忆规则。另外,孩子在学习母语时,并不是先明白了语法规则,才能说出正确的语言。比如在让小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不可能先和他们讲语法,再让他们去做这件事。当然,学习外语,不学习语法显然也是不行的。我们并不是反对学习语法,而是提倡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语法的用法,去归纳语法的规律。同时应该明白,儿童毕竟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理解抽象语法的能力远远不及成人,而且他们对于语法的关注点与成年人也是不同的。当然教儿童了解一些简单的语法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一些语法的区别时,比如为什么复数时,有些词要加-s或-es。可以让他们自己归纳一下所见过的语法现象,但是不宜讲的太复杂,否则反而使他们更糊涂。

另外,儿童学习外语的内容与成年人应该是不同的。他们喜欢玩,喜欢唱歌、画画,喜欢表演和游戏;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探究和想象,所以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这些特点,否则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反而会降低他们的兴趣。

儿童英语学习方法大全


儿童英语学习方法

很多孩子和家长多少都会有英语学习的疑惑,家长重视英语学习的心情很理解。那么,什么样的英语学习方法对儿童最有效呢?

营造语言环境

我们最缺的是英语的语言环境。有关英语的节目、图书、交流机会都非常少,因此,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好的英语听的环境非常重要。每天都要进行,但不用非要正式让孩子老老实实坐在那里一个劲听,可以边玩边听。如果每天坚持30分钟的英语听的习惯养成,会为孩子打下良好的语言认知能力和语音意识。

多听多看

歌曲、童谣和故事都可以,在保护视力的前提下可以看看原版英文动画片。

不要把英语翻译成中文

建议家长不要把英语翻译成中文,这样的辅助翻译其实是对孩子认知的干扰,是负荷。英语的经验、对话要和孩子当前做的事情、正在进行的活动和理解水平相关。尤其不要在读故事书时,一字一句的翻译。要鼓励孩子从绘本中理解猜测。如果故事很复杂,可以在朗读之前把中文简单概述下内容,而非读一句英文翻译一句中文。

学英语越早越好

越小的孩子越早听英语可能讲的英语会更好听,但不表示孩子大了学英语就晚了。孩子大了理解能力也增加了,同时注意的时间也可以长了。那么对英语的文化功能和风俗习惯也会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如果是自然的玩的状态,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就可以用英语影响他们。

家长英语不好能否教孩子英语

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当孩子年龄大点的时候比如6岁以后,家长的非正规发音不太能把孩子教坏。而前提是两个:大量的听原汁英语;家长不要和孩子在单个词汇上反复对孩子朗读。

单词是基础是骨架,它串起了句子

单词是基础是骨架,它串起了句子。孩子当然要学单词,但不能孤立单词,单词必须在句子中应用。语法对于儿童来说,可以不用过多强调。听得多,自然会形成语法意识。至于英音美音,看看咱们国家领导人的翻译的语音就知道了!

让孩子学好英语的技巧其实最关键的是:

让孩子有兴趣,有动机,有自信。

英语能力,其实是一种素养。是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习惯和爱好的结合,是你每天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孩子来说,英语的习惯就是先有听和亲子阅读的习惯。

让我们一起快乐学习英语吧!

儿童英语入门学习方法


学习英语,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要让孩子认为学习英语是有趣的,对英语是好奇的。

家长在日常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于孩子学习英语将会事半功倍。

1、迎合孩子的天性

小学的孩子,尤其是刚入小学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玩乐。作为现代的教育,不是对孩子的这类天性一票性否决,而是应该迎合着他们的这个兴趣,慢慢发展引导他们往英语学习方面去。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英语,在玩乐中学习英语,这是小学英语入门学习最好的办法。迎合天性,引导学习。

2、英语儿歌教学

这一点也是为了匹配上面所讲的迎合孩子的天性,为什么?众所周知,孩子爱玩是不争的事实,而儿歌也可作为玩乐中的一种,是不是可以匹配上面的迎合天性呢?相信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喜欢听英语儿歌、唱英语儿歌的。优美轻快的旋律,总是最吸引孩子的地方。让孩子学习英语儿歌,不失为一种小学英语入门的方法之一。

3、单词卡片学习

现在市面上很多的儿童英语产品,都是成为孩子学习所用的渠道,比如单词卡片。单词卡片利用单词和图案的完美结合,通过鲜艳的色彩视觉感受,形象的表达出所写单词的意思,使孩子能够轻松的搞定卡片单词的意思。轻而易举学会一个单词的方法不是一个很好的小学英语入门学习方法吗?

4、鼓励式教学

对于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不会遇到很胆怯或者尴尬的事情,尤其是那种很胆小的孩子,所以需要我们适当的给予鼓励,让他们有勇气说下去,或者能够下次再有勇气站起来回答问题。不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我们要给予他们信心。所以鼓励式教学在小学英语入门学习方法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推荐:儿童英语学习有效方法


在少儿英语学习中,家长总是苦于找不到合适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能够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这些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1、缺什么?

我们最缺的是英语的语言环境。有关英语的节目、图书、交流机会都非常少,因此,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好的英语听的环境非常重要。每天都要进行,但不用非要正式让孩子老老实实坐在那里一个劲听,可以边玩边听。如果每天坚持30分钟的英语听的习惯养成,会为孩子打下良好的语言认知能力和语音意识。

2、听什么?

歌曲、童谣和故事都可以,在保护视力的前提下可以看看原版英文动画片。

3、汉语翻译要不要

建议家长不要把英语翻译成中文,这样的辅助翻译其实是对孩子认知的干扰,是负荷。英语的经验、对话要和孩子当前做的事情、正在进行的活动和理解水平相关。尤其不要在读故事书时,一字一句的翻译。要鼓励孩子从绘本中理解猜测。同时,语言的对话交流和阅读故事要在上下关联的语境中进行,有助于孩子的推理能力。如果故事很复杂,可以在朗读之前把中文简单概述下内容,而非读一句英文翻译一句中文。

4、何时开始学英语

越小的孩子越早听英语可能讲的英语会更好听,但不表示孩子大了学英语就晚了。孩子大了理解能力也增加了,同时注意的时间也可以长了。那么对英语的文化功能和风俗习惯也会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中国孩子应在讲好汉语后,把汉语发音讲清楚之后,再来教他们英语。而我个人更愿意使用的是让孩子早接触英语。而非学,正式的学习,不利于孩子的积极性。如果是自然的玩的状态,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就可以用英语影响他们。

5、汉语的重要性

汉语培养的是孩子的语言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这些学习中文的方法、经验和理解水平,可以应用并迁移到英语学习中去。很多家长追风英语却忽略了我们中文的美妙,其实是适得其反的。因为语文是任何学科的基础,同样是英语的基础。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声朗读和复述故事的能力、乐于交流的勇气、以及喜欢表达的动力,都是英语学习必备的。

6、孩子怎么就不说英语呢

这是因为还是听的不多,远远不够,事实上,听作为语言的输入是前提,而说是输出——这个功能的要求非常高也对孩子更难。输入的刺激不够,就不会形成一种自主说的意识。有可能你听了半年孩子什么都不说,但某天会突然爆发!

7、家长英语不好能否教孩子英语

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我父亲以前没有学英语而是俄语,他敢教我主要就是培养了我的英语接触的时间和强化。他的发音不好,但我听的多,知道正确的发音,所以不会被不好的发音有太多影响,而且我有非常好的语言意识,当孩子年龄大点的时候比如6岁以后,家长的非正规发音不太能把孩子教坏。而前提是两个:大量的听原汁英语;家长不要和孩子在单个词汇上反复对孩子朗读。

8、学什么

单词是基础是骨架,它串起了句子。孩子当然要学单词,但不能孤立单词,单词必须在句子中应用。语法对于儿童来说,就可以不用强调了。听得多,自然会形成语法意识。至于英音美音,看看咱们国家领导人的翻译的语音就知道了!

让孩子学好英语的技巧其实最关键的是:

让孩子有兴趣,有动机,有自信。家长不要去考孩子更不要评价孩子的发音。

如果家长只是为了让孩子张口说英语,我个人认为那不是英语学习的境界。当然,我们中国人确实需要敢于开口用英语交际。

但是,英语能力,其实是一种素养。是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习惯和爱好的结合,是你每天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孩子来说,英语的习惯就是先有听和亲子阅读的习惯。

儿童学习英语是越早越好吗?


孩子什么时候学习英语合适,是越早越好吗?幼教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语言训练是开发孩子智力最好的手段之一。幼儿教育专家提示:不管孩子几个月大(甚至是胎儿),不管孩子会不会理解,做妈妈的以及孩子周围的人都要和孩子不停地用语言交流,多给孩子语言方面的刺激。待孩子年龄再大一些,有能力掌握语言后,用双语交流更能进一步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而交流形式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中文,用多种语言交流效果会更理想。

很多家长会担心太早开始学英语会影响孩子对中文的掌握,其实不然。DavidR.Shaffer的《发展心理学》“双语:学习两种语言的挑战和结果”一节表明:接触两种语言早(3岁前)的儿童可以不费力地精通双语。双语婴幼儿有时会混淆音素,但到了3岁,他们就会清楚地意识到两种语言是互相独立的系统,每种语言的使用都与特定的背景相联系。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学英语后会学不好中文的问题。

到4岁以后,儿童在母语上会达到正常的熟练程度,在第二语言上也表现出很好的语言技能,当然,这主要看他们接触第二语言的程度。即使学前儿童是随后习得第二语言(即3岁之后当他们已经熟练母语的时候),也可以花不到一年的时间在第二语言上获得与母语相近的语言能力。

如果家中能给孩子双语养育的环境,分别用英文和中文同时与孩子进行交流,那是语言训练的最佳环境,如果很难做到,那采用双语教育的形式,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第二外语,对于幼儿沉浸式融入英语学习,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不仅仅是提升孩子的语言掌握技能,同时也是开发智力的绝佳途径。

通过学英语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


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学什么

What to learn for learning a language?

要学会使用一门语言,理解以这门语言为载体的信息,要能够遣词造句,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想,至少需要学习以下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符号形式(form);第二,规则与功能(function);第三,文化(culture);第四,思维的技巧(thinking skills)。

1.1

符号形式

符号形式是语言的外壳,包括听觉的形式和视觉的形式,此外盲文还是一种触觉的形式。对普通学习者而言,必须知道语言的发音,这是是完成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学习者还必须知道语言的书写形式,这是完成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基础。对目标语言的学习与应用,首先是对其符号形式的识别,完成形式与含义的对接。

1.2

规则与功能

声音形式的符号和视觉文字形式的符号要构成丰富而完整意义,还需要多个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彼此发生关联,形成连续的符号串,构成意义的单元。英语语言中词汇的彼此链接的规则和单词变形的规则等展示出语言组合的结构,这就是学习者需要熟知的语言的规则与功能。基于符号形式与语法规则进行的意义建构得到的仅仅是意义的表象,语言的含义在语境中生成,受到使用者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的影响,语言使用者共有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赋予语言以文化的规则。

1.3

文化表征

仅仅熟知语言的符号形式和规则功能,未必就能娴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语言交流需要精确表意,合乎礼节,合乎文化习俗。比如I love you. 三个词,再简单不过了,符号形式和句子结构都很容易把握,要听懂这句话却不是那么简单。讲话的人如何使用重音,就包含着潜台词的心机。但如果重音放在第一个词上,讲话的人要强调的是:告诉你,喜欢你的人是我。如果重音落在最后一个词上,潜台词是:你不要乱吃醋了,我喜欢的就是你不是别人。那如果重音放在中间那个词上呢?这是郑重地告诉你:今生今世,此时此刻,我就爱你一个人。同样是说一个句子,仅仅是重音不同,传递出来潜台词却是不同的,可见用语言有效的沟通,仅仅知道这三个词的音形义,知道这是一般现在时,知道这是第一人称作主语,都不够的,还需要理解情景与习俗。

1.4

思维的技巧

学习者掌握了目标语言的符号形式、应用规则与功能、能体会并了解其文化的含义与禁忌,离运用表达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思维能力的发展。从我们自身运用母语的情况来看,接受过同样水平的教育,词汇量可能也在同类的水平上。但是为什么有些人说话条理特别清楚,让人一听就懂;有些人说了一大堆,却自己都不知道要点在哪里?有些人的言语开门见山,有些人含糊其辞?有些人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些人可以言简意赅,字字珠玑。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表达的是思维的过程与结果。语言的单元在话语情景中建构意义,受到群体性思维方式与习惯的影响,这种被群体接纳并采用的话语模式和逻辑框架被称作公共语言范式。一个人掌握的公共语言的范式越丰富,话语的逻辑性越强,越容易被理解,越容易引起共鸣。因此,帮助儿童学习运用英语,不仅要帮助儿童熟悉英语的符号形式和语法规则,了解语言应用的情景含义与禁忌等,还应到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公共语言范式,以提高思维的技能技巧。

2

如何用英语学习辅助儿童思维发展

How to teach for thinking skills?

2011年《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提出英语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倡导以语言教学促进儿童思维发展。在目标语言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境,倡导真实交流。在目标语言运用交流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表达与陈述的话语范式。

2.1

在目标语言的输入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思考的技巧界定概念

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的方法有很多,辅助我们解决不同的问题,例如序列、比较、分类、比如区别真实与虚构、区别观点与事实等。例如要学习单词a tricycle。教师除了直接展示图片或事物,呈现其发音、拼写和意义,还可以通过以下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听取、判断、选择正确答案。

It's a kind of toy. 分类,让这个词汇的含义锁定在玩具范围内。

It's like a bicycle. 比较,与学生熟悉之物对比,支出相似性。

It has three wheels. 细节描述,呈现其主要特点。

当教师说I got a tricycle,学生通过以上思考,可以理解“我得到了一个玩具三轮车。”

教师经常用分类、比较和细节描述等常用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某个事物或者概念,学生慢慢熟练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概念描述。

2.2

从情景对话中提炼某一话题的话语范式

话语范式即是话语表达的规范样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思维框架,辅助学生有逻辑有条理的表达。

相信《学习英语也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学习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