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沟通要讲究方法

07-07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父母和孩子沟通要讲究方法”,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父母和孩子沟通要讲究方法

父母和孩子沟通,谈心是一个好方法。和孩子谈心,父母可以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能通过语言把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经验、思想比较准确地传达给孩子。那么,父母和孩子谈心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让谈心更有效呢?石家庄市建明小学副校长杜萱介绍说,父母和孩子谈心,应该讲究方法技巧,注意以下几点———

融洽关系,制造谈话的气氛。有些父母平时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发生了问题之后就严厉训斥孩子,久而久之,与孩子的感情距离渐渐拉大。因此,家长与孩子交谈,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比如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等,这样不知不觉中就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沟通效果也会好得多。

放平自己的心态。不少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和表情,让孩子感到不易亲近。杜校长说,父母与孩子谈心,应该放低姿态,同时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孩子考虑,不能总是以长者自居,应及时消除孩子的抵触心理。

利用典型,善抓谈话的机会。孩子自身和周围环境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事情,如果抓住典型事件,及时交流思想,其效果要比平时好,孩子也比较容易听得进去。一般来说,家长会之后是孩子们最急于和父母谈话的时候,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情况。

有的放矢,主题明确。针对孩子的什么思想,解决孩子的什么问题,要做到胸中有数,在谈话时,围绕主题进行双向交流,使孩子有所得。如果遇到了敏感的问题,也不要回避。对于不宜直接说的,可以采取侧面启发的方式,不要态度暧昧,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选择方法,增强谈话的效果。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谈话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直叙法,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其特点是快捷,但只适合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孩子;间接法,向孩子讲一个小故事或引用一个事例等,引起孩子谈话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导到谈话的主题上来,这个方法使用比较普遍。

语言精炼,把握谈话的时间。孩子都反对啰嗦,最忌没完没了的唠叨。在谈话达到目的后,要适可而止。谈话可以经常进行,但不求长谈,只求效果。另外,父母在与孩子谈话时,不妨语言幽默一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和孩子沟通谈心要讲方法


父母和孩子沟通,谈心是一个好方法。和孩子谈心,父母可以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能通过语言把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经验、思想比较准确地传达给孩子。那么,父母和孩子谈心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让谈心更有效呢?石家庄市建明小学副校长杜萱介绍说,父母和孩子谈心,应该讲究方法技巧,注意以下几点——

□融洽关系,制造谈话的气氛。有些父母平时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发生了问题之后就严厉训斥孩子,久而久之,与孩子的感情距离渐渐拉大。因此,家长与孩子交谈,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比如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等,这样不知不觉中就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沟通效果也会好得多。

□放平自己的心态。不少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和表情,让孩子感到不易亲近。杜校长说,父母与孩子谈心,应该放低姿态,同时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孩子考虑,不能总是以长者自居,应及时消除孩子的抵触心理。

□利用典型,善抓谈话的机会。孩子自身和周围环境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事情,如果抓住典型事件,及时交流思想,其效果要比平时好,孩子也比较容易听得进去。一般来说,家长会之后是孩子们最急于和父母谈话的时候,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情况。

□有的放矢,主题明确。针对孩子的什么思想,解决孩子的什么问题,要做到胸中有数,在谈话时,围绕主题进行双向交流,使孩子有所得。如果遇到了敏感的问题,也不要回避。对于不宜直接说的,可以采取侧面启发的方式,不要态度暧昧,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选择方法,增强谈话的效果。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谈话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直叙法,父母直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其特点是快捷,但只适合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孩子;间接法,向孩子讲一个小故事或引用一个事例等,引起孩子谈话的兴趣,然后顺势引导到谈话的主题上来,这个方法使用比较普遍。

□语言精炼,把握谈话的时间。孩子都反对啰嗦,最忌没完没了的唠叨。在谈话达到目的后,要适可而止。谈话可以经常进行,但不求长谈,只求效果。另外,父母在与孩子谈话时,不妨语言幽默一些。

父母运用惩罚教育要讲究策略


导读: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在减少溺爱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刚柔结合,让孩子吸取教训,从而改正错误,更好地健康成长。

到朋友家去玩,主人家的小男孩很是可爱,四岁多了,有礼貌,也很泼辣。

结果在吃饭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孩子的妈妈端着饭,来到客厅,一一把饭放在茶几上,接着打开电视,调好频道,然后才把孩子叫了过来。

家长解释说,孩子必须一边看着电视,才能吃饭,而且还要大人喂,天天都要这样。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喂饭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是要看着电视吃饭,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像这个孩子那样如此有规律的。大人无可奈何,没办法,总得让孩子吃进饭去,快让他看吧!

我有点愕然,很显然,家长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在这里,不谈什么溺爱了,因为孩子已经出现了坏习惯。毋庸置疑,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家长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

我想,问题的根本在于家长没有进行适当的惩罚,老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甚至难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慢慢地,他就会好的。其实不然,正是因为一次一次的谅解,可能会使这些小毛病,逐渐发展成不良习惯,甚至大的错误,其后果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建议家长给孩子适当的惩罚,就是说,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给予制止或者警戒,让孩子引起注意和警惕,从而避免错误行为的重复发生。

现在家长的行为,往往较为极端,就是把对孩子的惩罚当成了体罚,这样做,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说,运用惩罚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

1.惩罚不能走极端

比如有的小朋友痴迷于动画片,这种诱惑是很难控制的,可能演三个小时,孩子也会看完。可家长的态度大体是这样的,可以看,但不能过长,这是无可非议的。有的家长的方式显然过于极端,发现孩子看得时间长了,一怒之下,关掉电视,乱骂一通,甚至罚孩子几天不准看电视,孩子的心情很不好。

其实这种问题很好解决,让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频道,规定看完了就结束,这样可以天天看,只要家长坚守规定,慢慢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的。怕就怕家长没有章法,高兴了让孩子看一晚上,不高兴一点也不让看,如此变化无常,孩子是不会掌握要领的。一旦家长实施惩罚,孩子坚决不会领情。

2.惩罚要迅速及时

现在的小朋友有许多“偷盗”行为,这种现象大都是好奇心理引起的,比如别的小朋友玩的东西,他也想有,于是就可能拿来玩玩;家里有好吃的,自己会控制不住,会偷偷拿来吃,甚至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统统吃掉了。其实,孩子大都经不起诱惑,他们的经历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所以在占有欲的驱使下,他就会开动小脑筋,想起小办法。

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家长的惩罚一定要及时果断,马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采取一些惩罚措施,比如责令孩子归还,一周不准吃零食等等,目的就是让孩子产生震撼作用。如果说,过了一段时间,再跟孩子谈论此事,再去讲道理,孩子忘得也差不多了,很可能,孩子嬉皮笑脸,跟没事一样。说实话,这时候,家长再怎么动粗动怒,只能说一点效果也没有。

3.惩罚要顺其自然

有的小朋友坏毛病很多,比如睡懒觉、不会穿衣服,甚至偏食等,大人要掌握基本要领,不能一味地打骂,因为这些生活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这里面有家长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打和骂,孩子也不一定会马上变个样,所以家长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出错,自己教育自己,就是说,顺其自然。比如说孩子睡懒觉,可以有意识地让他迟到几次,这样孩子自己就着急了,比你一遍一遍叫他起床,效果要好得多。另外,孩子愿意吃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不炒肉,孩子不愿意吃别的饭不要紧,家长的心要狠一点,孩子饿不死,过几天,我想连豆腐他也会吃得很香。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在减少溺爱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刚柔结合,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吸取教训,从而改正错误,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健康成长。

家长批评孩子要讲究窍门


家长批评孩子要讲究窍门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批评孩子时,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认错?其实问题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评孩子时如果能注意下面这些问题,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评了。

只谈眼前不翻旧账

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要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在父母面前永无法翻身。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辄翻老账,这样很伤孩子幼稚的心,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错处

当我们动怒时常常会急于让孩子认错,会直接针对孩子所做的错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实不是从小到大都只做错事,必定还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果我们只针对眼前的错事指责他,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就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大人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似乎大人并不了解他整个人,孩子努力把事情做好以后,往往需要我们的赞扬。同样道理,在我们批评孩子时,也应先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不是光把眼睛盯住他的错处。

增加身体接触

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他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听不得一句重话的孩子会非常排斥所有指责他的话。所以当我们实在需要责备他时,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在说着指责他的话时,身体部分要有接触,这样就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批评过后要表达对孩子的感情依旧

批评过后,父母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来打算和孩子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错事为理由不带他出去。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就应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不爱他。

惩罚调皮的孩子要讲究策略


1.实施时间。

像治病一样,晚治不如早治。对儿童而言,延迟几小时的惩罚基本已不能防止同类错误的发生。

2.强度。

对孩子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惩罚强度与抑制不良行为的效果成正比。过轻会让孩子萌生满不在乎的“油条”心态,过重则容易引发其不良焦虑及憎恨、远离的反应。

3.连贯性。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能有时候毫不留情的惩罚,有时候又熟视无睹,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错误行为也难以消除。非连贯性惩罚不会给孩子留下“记忆”,反而使孩子的错误行为得到“强化”,甚至使这些行为变成习惯,导致极端“反抗”以后的惩罚。

4.说理性。

只有说明道理才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彻底效果,原因是说理不仅能使孩子清楚他们为什么不能做某事,同时还能使孩子知道,违规受惩罚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从而萌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自觉性。

最后,家长仍要注意,惩罚只能视为一种不得己而用之的教育手段,教育孩子,还应以多鼓励、表扬为原则。惩罚不能是单纯的体罚或责骂,这需要家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把惩罚孩子变成个人的发泄行为。

育儿知识:天下妈妈皆爱孩子,爱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俗话说“一种米养百种人”,由于教育的差异,会出现行行色色的人,而下面这几种妈妈,估计是累死也养不出好孩子的。①生活上事事包办的妈妈

有一种妈妈是非常疼爱孩子的,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舍不得孩子做一点点事情。衣服,妈妈帮你穿;鞋带,妈妈帮你系;饭菜,妈妈帮你做……从小到大没让孩子做过家务活,美其名曰:爱孩子,不想孩子受苦!

曾有新闻报导过一个23岁的小伙子活活饿死,究其原因是在父母的过度溺爱下长大,使他丧失了生活能力,饿死在家里。这个事件足于证明过度溺爱孩子会害了孩子,妈妈要培养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孩子终将要步入社会,自拾其力生活的,从小不舍得让孩子吃苦,长大后孩子会吃尽苦头。

②没有口德的妈妈

有一种人从来不控制自己情绪,稍有不顺就破口大骂,出口成“脏”,什么狠话,恶毒的话都能说出口。近墨者黑,孩子从小在这种氛围里长大,一开口就脏话连篇一点不出奇。古语有云“祸从口出”,指不定那天就惹祸上身。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种家里长大的孩子,自是会缺乏素养。

③爱斤斤计较的妈妈

有一种人是事事不肯吃亏,总爱占上风。谁给的红包少了,谁送的礼轻了,谁请客没叫我……凡事爱计较,会让人觉得很难相处,自是会对你家的人、事,敬而远之。近朱者赤,这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定是个凡事爱计较的主。

礼轻情意重,与人相处贵在真诚、有心!

④不善待父母的妈妈

有一种人看到父母老了,干不动了,又没有退休金,要他们赡养了,对老父母是各种嫌弃,指桑骂槐,恨不得他们立刻死去。

曾听说过一个段子,有个老人的儿媳不孝顺,经常骂老人,见不得老人吃点好的,让老人干各种活,老人年迈干不了活,生病要人照顾了,儿媳妇就椯捣丈夫把老人丢进山里任他自生自灭。择日,丈夫在家里找了条粗麻绳,绑着老人,叫上十多岁的儿子帮忙,背着老人进山了。走进深山,儿子把老人丢在山里,正准备回家,扭头看到跟着他进山的儿子在解老人身上的麻绳,问儿子怎么还不跟他回家,解绳干嘛?儿子答:“这麻绳我要带回家,以后你老了好用来绑你!”老人的儿子听后一惊,看着眼前尚年幼的儿子,再看看扔坐在地上的老人,忽然明白了老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赶紧把老人背回家,此后好吃好喝的待老人。

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中,当心,老父母的今日是你的明日!孝敬父母,权当是做给孩子看的,因为,你也会有老的那一天。

天下妈妈皆爱孩子,爱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一味溺爱。妈妈除了有责任教育孩子也要对自己有要求,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引导培养孩子德、智、体全方卫成长,养育孩子是个漫长的过程,父母与子女要共同成长,互相理解。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父母和孩子沟通要讲究方法》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研究方法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