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和表现的舞台

07-15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和表现的舞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和表现的舞台

一、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表演角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因为表演角里有他们熟悉的道具、服装,有他们喜欢的饰品、场景,他们看见这些材料就能想起一个又一个动听的故事,拿起这些材料就能沉浸在美妙的童话世界中。表演角是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表演角一般由一个化妆区、一个道具区和一个表演区组成。幼儿都会为自己喜欢的小舞台起好听的名字,如“咪咪小剧场”、“乐乐剧场”等。表演角要使幼儿开口、开心,教师必须在准备丰富的材料上下工夫,使活泼丰富的环境成为吸引幼儿加入表演角的动因。也就是说,表演角里应该“设备齐全”,有幼儿喜欢听的、看的故事书,有幼儿熟悉的动物头饰、木偶、服装,有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的各种生活用品、玩具以及废旧物品制作的表演道具;有教师、幼儿一起动手制作的化妆所需要的装备,如彩色贴纸做的动物胡子、项链、耳环等。表演角要让幼儿来到这里,就立刻被表演材料所吸引,就会情不自禁地装扮起来,脱口而出地讲起自己喜欢的故事,自然而然地与同伴用语言交往。

二、营建真正的自主表演空间

当幼儿兴致勃勃地加入到表演角时,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情绪愉快、气氛友好和谐的表演环境,也就是给予幼儿真正的自主表演的空间,使幼儿做到自主装扮、自主游戏、自主交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幼儿第一次在小舞台上表演时,教师并不要急着指导幼儿的表演技能,而可以仅仅充当一名忠实的观众,一边观看一边送以掌声,让幼儿觉得自己是一个最棒的演员,讲的故事最好听。也许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口齿不是很清楚,声音不够响亮,节目表演得也不是很精彩,但是,对于幼儿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每当幼儿表演结束谢幕时,教师都应该及时肯定他们的表现,及时表扬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再一次登上舞台表演的动力,让幼儿能够没有负担地大胆表演。

实践证明,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为幼儿创设没有压力的环境,让他们特别是那些平时胆怯的幼儿在无拘无束的表演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表演才能,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1.逐步增加表演的难度

幼儿在表演角中的表演,教师不应该开始就定一个“标准或要求”——让幼儿必须达到什么水平,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例如,当幼儿对表演角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一些幼儿喜欢的儿歌、歌曲、小故事引入表演角表演的内容中,如儿歌《十二生肖》、歌曲《小鸭小鸡》、故事《小兔乖乖》等。这些故事 JL歌中角色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情节简单,幼儿可以不受表演技能的约束,只要模仿同伴、模仿动物就能自信地完成自己的“剧作”,即使重复表演也没有关系,演的人兴致勃勃,看的人开开心心,演的看的不分你我;台上的人忘词儿了,台下的人会帮助提醒,台上台下没有界限。随着幼儿表演的进步,教师就可以自己或者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加一 279黔………一………雌撕帅m…直艄些简单的动作,表演后请大家一起来说说演得怎么样,并强调:“加上一些动作就更精彩了!”幼儿对教师的期望和暗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以后的表演就再也不是一成不变,会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演前还加上一两句自我介绍的话,甚至学会了如何去评价别人的表演。随着幼儿自信心的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逐步增加表演的内容,逐渐提高表演的难度。为了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应该经常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表演角中,和幼儿在特设的情境里进行表演。例如,教师可以扮演“龟兔赛跑”里的“乌龟”、“狼和小羊”里的 “大灰狼”,用表情、动作、语言启发、引导和感染幼儿,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大胆讲出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或将故事延伸——让乌龟和兔子再次比赛,互相帮助一起到达终点;让狡猾的“狼”和“小羊”讲和成为好朋友,鼓励幼儿根据表演内容进行创造性表演。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兴趣,在轻松的情境中既培养了表演能力,又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这是因为表演是对所学知识的再创造,它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是恰当运用形体、语言的结果。

2.通过各种角色表演促进多种能力发展

随着幼儿对表演角的兴趣逐渐增长,节目会越来越精彩丰富。幼儿特别喜欢自己创作发挥的故事表演,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决定故事中所需要的角色;也可以根据当天小演员的人数加减次要的角色,在表演前自己来装扮角色。

除了演员以外,表演角还可以组织幼儿挑选导演和报幕员,导演要负责组织当天的节目,安排出场的顺序并提醒演员出场;而小小报幕员则负责预报节目和解说等。当然,幼儿对报幕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需要用不同的形式来报幕,来吸引更多的小观众。这些不同的角色不仅让幼儿在实际中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发展幼儿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

3.在观赏评价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幼儿已经具有初步的评价能力,而且喜欢评价他人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组织表演角的观众来点评他们观赏的节目。幼儿对讲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既说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又给予表演的幼儿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开始时大家可能会有一些紧张,说话声音小,语句不很连贯,用词不是很恰当,自己的意思表达得也不够清楚,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倾听,适时地总结,适当地点拨,来帮助幼儿归纳、提升、丰富、拓展语言经验。久而久之,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词汇量也丰富了,有时还会争辩得不可开交,但最后只要是合情合理的解释,大家都能够接受,小演员也会提出下一次改进的要求。在互评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小观众,在看见别人缺点时也要善于发现优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实践证明,通过表演角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一条深受幼儿喜爱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表演角中,幼儿的心态是开放的,他们不怕说错、做错,能无所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在表演角中,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们不墨守成规,喜欢从新角度探索、思考和讨论;不人云亦云,敢于表现他人之所未发的见解,具有独立思考的心态。由此可见,在宽松、和谐、平等、自由、激励的表演角环境中,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其创造潜能得以进一步发挥。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力


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力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生活化材料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的话,相信会带给孩子很多的收获。

1、充分利用旧的包装纸和宣传画册或是一些旧的图书,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图书,然后进行讲述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利用角色游戏活动,给幼儿创设积极的环境,如象老师说到的可以开设“小小电视台”活动,“新闻播报”活动,充分利用生活化的盒子、瓶子等创设一个电视台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完全是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相信孩子一定受益匪浅。

3、在语言区可利用盒子、彩布等做成“小小故事袋”或“小小故事盒”,让孩子们进行自由讲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4、要丰富语言环境:家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跟他多说话。家长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教他树木、花草、汽车,扩大知识面,增加词汇量。同时有意地教他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比如,红色的花、小鸟快快飞等,以提高他口语表达的能力。

5、经常与孩子对话:父母需多与孩子交谈,每次说话时均注意尽量多用词汇,语句要完整,使孩子有模仿的榜样。同时鼓励他大胆地说话,不断用词汇延长语句。

6、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养成孩子认真听发音的好习惯。只有听得准,才能将音发准确。说话时平静自然,不撒娇,不模仿坏习惯。这样才能使他发音准确、咬字清楚,才能全面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提高幼儿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是很不均衡的,有的孩子表达能力很强,而有的孩子则动作发展很好,这都是正常现象,请不要着急。孩子虽然不能准确无误地背诵儿歌和连贯地叙述故事,但已经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已经很不错了。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看一些简单的、感兴趣的图画,要求他记住画面内容,然后遮盖部分画面,让幼儿回忆遮盖的是什么,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中小班的儿歌一般内容都不是很多,家长为了帮助幼儿记忆,可以进行问答式游戏,家长说一句,幼儿答一句,这样的一问一答,幼儿感兴趣。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可以共同进行表演。一开始,要求孩子复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当孩子掌握以后可以分角色表演。在孩子表演时,家长应是忠实的观众和听众。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助时,家长应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帮助孩子完成表演。这样既消除了孩子紧张的心理和压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为了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还可以用录音录下孩子念的儿歌和复述的故事,孩子听到自己的声音会格外地激动,这可激发起孩子进一步讲述的兴趣和欲望。

2、帮助孩子积累一些素材。

如:好听的故事磁带,好看的动画片等。故事磁带可以规范孩子讲述故事的语言,对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时,动画片是孩子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这一心理,对孩子提出要求:每次看完以后要讲给大家听。

3、家长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孩子看图讲故事。

开始,家长让孩子一边看图,一边指着图画中的人和景,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讲,然后让孩子合上画册,一边回忆,一边讲。然后再大声地在大人面前讲述。这时,家长要给以热情的鼓励,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述。慢慢地孩子就可以用自己的话,连贯通顺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4、结合散步、郊游,要求孩子回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

家长可以事先给孩子提出要求,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工具,语言教育更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对儿童来说,口头语言表达要比识字更重要。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千万不能错过,要抓住这个阶段引导刺激示范,不断为其创造听、看、说的机会,引导培养儿童语言的表达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他们想说

(一)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色彩丰富、趣味的东西,在他们的世界里,什么都有生命,什么都有灵性,什么都有感情。他们可以和布娃娃交朋友,可以和所有物品对话。所以我们必须“蹲下身体”,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一起探索这个世界,与孩子处于同一世界,找回自己的童心,一起分享他们的童真童趣,说孩子的话,想孩子的问题,这样他们才会接近你,才想说出来。

(二)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

儿童喜欢可爱的东西,喜欢有趣的玩具,喜欢鲜艳的色彩,喜欢幽默的语言,喜欢夸张的表情…我们的活动就应该符合他们的兴趣特点,我们平时教育时常请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来做主人公,比如:憨憨熊、乖乖兔、跳跳鼠等等,或者是邀请一些孩子的喜欢的动漫角色,孙悟空、哆啦A梦等等,然后配上色彩鲜明图案优美的画面、抑扬顿挫的配音和悠扬欢快的音乐,激发孩子们想说的欲望。

二、创造氛围,让他们敢说

第一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孩子在这个时期心理尚未成熟,尤其是在远离父母时尤其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主意识,受环境影响明显。所以前期父母还是要多陪伴自己孩子,让他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开口说。孩子并不可能一直在父母旁边所以也要尽快培养孩子独立,这就要求幼儿园的配合。

第二在幼儿园在中为幼儿创造家一样的环境。在教师活动室布置上要科学合理,图案儿化,色彩鲜明,让孩子喜欢,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谐。让他们在离开父母之后也不会有不安全感。要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他们,时时处处关注孩子,注意他们的情绪,明白他们的情感要求,知道他们的生理需要。让他们像在妈妈身边一样,不孤独不害怕,无拘无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三、赞赏鼓励,让幼儿喜欢说

教育的本质不只是传道受业,更在于激励鼓舞。首先我们要抱着欣赏之情发现所有孩子每一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不同形式的赞许,或者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词,或者一个小小的贴画,或者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产生很强烈的效果。让他们喜欢表现,喜欢表达。其次是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我们在不被孩子发现的前提下录制视频,把他们表演儿歌、讲故事、和小朋友对话等等情节拍摄下来,休息或回到家里观看。他们会特别感兴趣,无论是看自己还是看小朋友都是那样的津津有味。这样他们就越来越喜欢表达。

怎么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有利于孩子表达的语言环境,使孩子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孩子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父母与孩子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对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发孩子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当孩子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父母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孩子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孩子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二、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使孩子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孩子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孩子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父母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孩子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孩子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父母把孩子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孩子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孩子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

父母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孩子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但在中班上学期,我们还不建议家长早让孩子认字)。

三、抓住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使孩子有话愿说

一日生活中,孩子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父母应关注孩子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孩子有话愿说。如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进行辩论,在聊天中学会相互交流,让孩子在与同伴和父母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会促使孩子乐于交流与表达。

四、利用与同伴和父母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孩子在交往中会调动已有经验,运用语言技巧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两个孩子为一件玩具发生了矛盾,一方想从对方手中拿到玩具,另一方则千方百计不让对方拿走。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都会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交往的策略,调整语言与他人沟通,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父母应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使孩子在交往中感受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语言能力。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父母的语言可为孩子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孩子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事实上,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正是孩子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让孩子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父母就应为孩子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谈话活动中培养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谈话活动中培养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谈话活动具有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独特功能,尤其在培养幼儿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进行表达和倾听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倾听能力培养

在谈话活动中,幼儿与教师、同伴交流的过程实质就是交往行为。要保证交往行为持续进行,从而在一个平台上讨论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否具有倾听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从语言信息量而言,当幼儿围绕中心话题进行交谈时,他们的思路是呈辐射状向外发散的,而不同个体间的经验也多种多样。因此,幼儿需要在头脑中建构一系列问题:我需要说什么?他在说什么?他说的和我一样吗?我有没有相同的经验?……

1.对教师语言的倾听

虽然谈话的语言环境比较宽松,谈话活动中没有统一的答案和看法,但是在谈话活动中,师幼都是围绕某个话题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可以说,话题是幼儿谈话的“引子”。因此,在谈话活动开始之前,幼儿需要知道自己要谈什么,是周围环境的变化还是对节日的感受,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是对某件事情的描述等。在中心话题的框架下,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表达。倘若谈话活动成了每个幼儿语言表达的“大杂烩”,就无异于饭后闲聊,自然违背了谈话活动的初衷。因此,创设一个幼儿都感兴趣、有过亲身体验的话题是保证谈话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这样,幼儿在听清楚了谈话的话题后才有话可说,否则便会出现三言两语不见下文、全班幼儿变“哑巴”的局面。

在谈话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对幼儿的谈话进行一定的指导,而学会倾听教师的语言也是提高幼儿说话水平的关键。因为教师时而是一个参与者,分享他们的喜悦;时而是一个引导者,引领他们谈话的方向;时而是一个旁观者,融人他们的经验世界等。如教师对幼儿某些前后不一致的表述产生困惑时,可以通过语言求证让幼儿解释与澄清,而不是以“嗯”、“啊”敷衍了事或者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思路得以清晰,表述的连贯性、完整性得到加强;再如教师对幼儿做少许硬性规定,要求幼儿不讲重复的内容时,幼儿不仅要领会所听到的要求,还要仔细聆听同伴的讲述内容以避免内容重复;又如教师在参与谈话时,可以通过“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你当时是什么感觉呢?”等提问激发幼儿的回忆,帮助幼儿理清表述的条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倘若能抓住教师语言中的信息,对话题的表述将更深入,谈话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积累。

谈话结束后,教师可以对谈话活动作一个总结,总结应该抓住谈话活动的要点和幼儿表现的亮点与差异,这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要忽视这微不足道的几个字、几个词,一旦在某一时刻被幼儿领会,就会成为他们自我反思、重新建构语言经验的良机。

2.对同伴语言的倾听

如前所述,谈话活动具有开放的情境、具体的中心话题、谈话的多方交流等特点,它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话题引发多方的语言交往活动。它注重给每一个幼儿“畅所欲言”的机会,让每一个幼儿想说、愿说、会说,从而构筑起幼儿交流的平台。因此,在谈话活动中,幼儿对同伴语言的聆听也是培养其倾听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幼儿应该知道同伴当前所说的内容。在以发展幼儿对自语言为侧重点的谈话活动中,作为听众的幼儿只有清楚地知道对方讲了什么、所讲内容的意思,不仅接受这些语言而且进行一定的加工以达成自己的理解,才发展对白语言,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普遍地参与到谈话中来,在各自交谈、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交往。

其次,幼儿应该知道同伴与自己交流的内容。当交往行为产生后,一般会以一个一个谈话的形式轮流呈现出来。也许同伴会对你的内容表示赞同,与你进行分享;也许同伴会否定你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许同伴会对你产生质疑,需要进一步加以解释等。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要说自己想说的内容,而且要对同伴提出的问题、发表的意见产生回应,在不断交流中产生思想的撞击,融合彼此的经验。

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1.丰富谈话素材让幼儿想说

谈话所涉及的素材必须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以内的,取材于幼儿参观、游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教育活动、游戏、电影或电视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幼儿的知识越丰富,谈话的素材积累得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在丰富的素材积累中,在与周围世界接触的过程巾,在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感知理解时,幼儿才会对话题有自己独特的经验,而不至于头脑中一片空白。幼儿都喜欢说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的原则不是“怕别人知道”,而是“就怕你不知道”,所以,幼儿园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积累,发展幼儿的情感、经验、思维和社会交往;同时,当幼儿有了足够多的语言表达支撑和来源时,教师要及时给他们提供一个表达的场所和时机。

2.创设宽松的语境让幼儿愿说

与其他语言教育活动不同,谈话活动注重幼儿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体验讲述出来与大家分享,它少了几分语言硬性规定的要求,如必须把时间、地点、人物讲述清楚,必须运用 “有……有……还有……”的句型等。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不对幼儿的错误横加指责,不对他们的失误厉声呵斥,不对他们的语言做种种示范。由于脱离了种种限制和顾忌,幼儿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愿意表达,他们乐于在教师、同伴面前呈现自己最自然的状态和水平。

3.耐心指导让幼儿会说

在谈话活动中,虽然教师更多的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但这并不表示谈话是毫无目的、毫无方向的,在设计、实施谈话时,教师仍然需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内容,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有效地影响谈话活动的进程。

教师的间接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如在“我喜欢的糖果”谈话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集体范围内谈话。教师提出了三个要求:“说一说自己带来的糖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谈一谈自己最喜欢哪种糖果,为什么?”“谈一谈自己觉得哪种糖果最有趣,为什么?”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都组织幼儿围绕这个问题谈论。

(2)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给幼儿做隐性示范。这种看似无心的渗透恰恰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有利于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迈向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语言的发展。仍以“我喜欢的糖果”谈话活动为例,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和引导总是沿着“我喜欢的糖果”这个话题,逐层开拓、发展着幼儿的谈话内容,给幼儿提供了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的机会。

对于教师来说,谈话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存在一定难度:太散容易造成放任自流的局面,太严又不符合谈话活动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明确谈话活动的特征,灵活组织谈话活动,让幼儿在充分聆听和表达的双向过程中实现语言的发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和表现的舞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舞台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