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幼儿在院内玩儿,我在旁边看。突然,李安祖眼泪汪汪地来告状:“老师,王晨博打我!”王晨博紧跟在李安祖的屁股后面,为自己辩解:“他先打我的肚子!”李安祖又说:“他让我的头撞墙上了。”听了他们的话,我首先摸摸李安祖的头,轻声询问:“头疼不疼?”李安祖委屈地点点头,我又问:“能不能继续玩儿?”他又认真地点点头。看来,李安祖的头没伤着。我正思索着怎样处理这件事,却听见两个小家伙在商量,还连说带比划,王晨博说:“我这样走。”李安祖说:“我往那边走。”李安祖泪痕未干的脸上挂着可爱的笑容。我心里一宽,说道:“你俩去玩儿吧。”一场纠纷不了了之。过一会儿,时丽雅来报:“老师,中一班的大哥哥欺负田欣冉。”我过去,看到田欣冉一脸不高兴地站在草地上,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滑梯上。我看田欣冉没被咋地,寻思着应该对邻班的小男孩客气点儿,就跟田欣冉商量:“咱饶了他,好不好?”田欣冉摇摇头,不肯罢休。“那------”我开着玩笑的说,“让孙老师揍他一顿。”听了这话,田欣冉展颜一笑。旁边孙老师很配合地把那个小男孩抱在怀里。那小男孩本来有点紧张地盯着田欣冉,看她笑了,小男孩也跟着笑了。“一笑泯恩仇”一场风波烟消云散。在幼儿园里,幼儿间的小冲突可谓层出不穷。幼儿教师需要随时关注幼儿,防止大问题发生。对一些无法避免的小冲突,则要用爱心、用智慧,灵活处理,将小事化无,让幼儿在和谐、愉快的集体氛围中,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教育笔记:《静观幼儿之间的冲突》
孩子与孩子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冲突,例如争抢皮球、故意挑逗、不慎触犯等事件屡见不鲜。碰到这种事,我们教师的做法一般是赶快避免并正确解决,以免让冲突升级。然而一件小事却转变了我的观念,教师在重视孩子怎么解决冲突的基础上,不妨静观,看看孩子自己本身的解决之道。
一次下午在户外自选体育器械活动时,辰辰与牛牛因争抢一个皮球而争吵起来,互不相让,我刚想上前处理时,睿睿小朋友跑过来却让我“陷入”了另外一场“官司”。当我“审判”完这一场“官司”,去处理刚才的争抢事件时,却发明两个孩子已兴奋的玩了起来,他们用本身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个为另外一个人数数,每人拍了10下,之后互换,不但和平解决了问题,还练习了数数,真是个一箭双雕的上上策。
通过这件事情的发生,让我思考了许久。我想当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不要认识不清的去干涉,而是要学会静观,看事态该如何进展。赏识孩子本身独特的解决方法,要是孩子实在没有办法处理了,教师再从其中指导调解。
其实,在日常活动中的每一次冲突都是对孩子的磨练,锻炼孩子矫捷的思维,成长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成长是极其有利的,不要让我们的善意轻易掠夺孩子成长的良机,把这种独自处理问题的权力还给孩子本身。
在幼儿园里孩子与孩子之间不免会出现些小的冲突,比如去户外活动时争抢器材、排队争第一等等,这样的小事情每天屡见不鲜,碰到这种事,我们教师的做法一般是赶快直接帮忙解决批评,以免大打出手,这是很多老师的直接反应。但在一件事情后我的观念改变了,我觉得以后不可能事事都有人帮你去解决,在重视孩子发生冲突的基础上,不妨静观他们的冲突,看看孩子本身的解决之道这样他们才会成长,之后老师在总结。
一天,孩子户外活动时,冉冉和潇潇因抢一个呼啦圈而争吵起来,互不相让,要是以前我肯定大声的说,那么多呼啦圈非要这个干嘛?这次我上去解决,我就看着,他们会怎么解决,我发现他们提议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就让给谁,然而冉冉赢了,可开心了,心仪就沮丧了,我刚想上去,冉冉说:我们一起玩好不好?心仪马上又开心了,两个人手拉手走过我边上,我马上叫住了他们,并且当着小朋友的面表演了他们用嘴巴和方法解决了问题,没有打架争吵解决.
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孩子之间出现了小冲突,不要认识不清的去干涉,而要学会静观孩子的小冲突,看事态成长,赏识孩子本身独特的解决方法,孩子没有办法处理了,教师再从其中指导调治。其实,每一次冲突都是对孩子的磨练,锻炼孩子矫捷的思维,成长他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对孩子的成长成长是极其有利的。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那怎样引导任性的孩子,使他们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呢?
一、要严、爱适度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同样也是老师心中的“宝贝”,在真诚的爱护和关心孩子的同时,也要严格的坚持说服教育,不能随意顺着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使他们知道做的对的,大家会支持他,相反,则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使孩子慢慢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二、以多种方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对荣玉的教育中,老师告诉孩子,得“第一”的渠道有很多,例如:在幼儿园里帮助老师和小朋友打扫卫生、整理玩具、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等等,都是“第一”的表现,都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并不是以不合理要求排在“第一”,大家就会认可。
三、“冷”“热”处理要恰当
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重视孩子此时个性上发展的特点,“冷”“热”处理要恰当,对其不合理要求不能迁就,一时难以说服,可采取“冷处理”,使孩子明白无理取闹所得到的收效是不大的。
四、家园协同教育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重视幼儿的在园教育,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恰当,要求不一致,会使其有机可乘,从而形成孩子在园很听话,而在家仍是“小霸王”的现象。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都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在活动休息时间,子杰急冲冲地跑来对我说:“冯老师,诚诚他又打我。
”听了他的话,我的心一紧,心想:是啊,今天子杰已经是第二次来告诚诚的状了,都是因为诚诚在游戏的时候,因为沟通方式的不对,习惯了用力去拍同伴的肩膀,让同伴认为他是在攻击自己。
我想我不能像上次那样去批评诚诚了,显然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我灵机一动,不如让子杰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也许会化解幼儿之间的误会,让他们学习怎么去沟通,怎么去想出。
我就问子杰:“子杰,他这样你喜欢吗?”子杰说:“我不喜欢。
”我又说:“你不喜欢他这个样子,你告诉他了吗?”子杰摇了摇头,我很郑重地对子杰说:“其实诚诚他非常喜欢和你玩的,他很想跟你做朋友,只是有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你能帮助他吗?”子杰点点头,你不喜欢他这么做,你就直接告诉他,你让他知道,你不喜欢他这个样子,如果他再这样,你就不理他了,再也不和他玩游戏了,知道了吗?”子杰点点头说:“知道了,冯老师。
”我笑着说:“那去跟他说吧!”
我看着子杰走到了诚诚的面前,只听他说:“我告诉你哦,如果你再打我,我就不跟你玩了,而且以后都不跟你玩了。
”诚诚听了子杰的话,连忙说:“对不起,我保证以后都不打你了,你跟我玩吧!”子杰说:“你保证哦!”诚诚点点头说:“嗯,我一定不再打你了!”两个人又冰释前嫌,玩起游戏来了!
一整天下来,我没有听到子杰来告状,看来这招还是挺管用的,孩子之间的冲突时难免的,如果老师都帮他们一一解决,那他们就很难学会与别人想处,这样他们的交往能力就等不到提高,这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给孩子的不是过度地保护,而是让他们学会怎么保护自己,怎么与人交往,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让孩子在交往中做自己行动的主人,让老师做一个引导者、协助者,而不是决策者。
不知道本文“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今天早晨入园时,晨晨的奶奶跟我谈论起了孩子内向的问题。在我的心里,晨晨在幼儿园是一个非常内向的小男孩,只有在小朋友跟前偶尔会表现得兴奋一点,而如果在其他人包括老师跟前,他就会表现得很胆小。他从来不跟老师交流,但通过跟他奶奶的交谈我了解到其实晨晨在家里是一个很活泼开朗甚至有点小调皮的孩子,但为什么他在幼儿园会跟在家里的反差这么大呢?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碰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家长也许会想: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会这么胆小、内向,是老师对孩子不好吗?这往往使家长误解老师,但其实老师对每个孩子都会很耐心、细心的照顾,所以这几天我就一直在观察晨晨的表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出现这个问题。每次有活动时,我会悄悄观察晨晨,他总是用小眼睛看看老师,当老师没有注意他时,他会很高兴地跟小朋友讨论一些坦克大战之类的话题,但当老师在看他时,便不说话了。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对晨晨的印象有所改变了,其实骨子里他是一个很活泼的小男孩,但在幼儿园他就像有一种压力似的释放不出自己的性格,于是这几天我一直找机会跟他交流,通过跟他的交流和我自己的观察,我觉得晨晨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有这几点原因:他是一个很要强的小男孩,希望自己的每样表现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所以做什么事情时,他就害怕犯错误,害怕被老师批评,所以不敢去参与;再就是我们老师的问题,我们以前对他的关注太少了,我们每天大多数的精力也许会放在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身上,对这样默默不闻的孩子关注比较少,忽视了他,没有及时对他加以肯定,使他日渐削减了积极心,许多事情就不会过多地去参与。还有一个原因可能也与家长的教育有一些关系,也许有时候家长会在家里对孩子说“如果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去告诉你老师”等这样一些语言,这样孩子无形当中就会觉得老师是一个很可怕的人,自然会对老师产生畏惧感,不敢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
通过查找原因,我觉得我们老师就应该从原因中找方法,应该更多地去关注这样的沉默寡言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更多的给予他们肯定,这样他们才会释放出自己活泼的天性,才会在幼儿园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
家里有个好动的宝宝让父母很头疼,孩子活泼好动,就不能严格遵守纪律,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其实,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最佳时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艺术特长的敏感时期,还是增进幼儿品德的奠基时期。只有根据孩子活泼好动的原因,才能进行针对性教育。那么,怎么帮助幼儿克服好动的行为呢?
一、参加运动释放能量 既然孩子精力过剩,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参加运动释放能量,比如:做广播体操、打跆拳道、打太极拳、蹲马步、跳舞、做体育游戏等,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让孩子玩个够。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消耗了过剩的能量,使孩子稍嫌疲劳,不再兴奋异常。 二、培养注意的坚持性
家长要对孩子加强注意坚持性的训练,比如观察力、记忆力训练,让孩子注意的范围更广,坚持的时间更久。常见的有记忆电话号码、记忆数字、记忆字母、走迷宫、蹲马步、金鸡独立、站岗放哨游戏、守门员游戏等,既增强了注意力,又克服了好动的行为。
三、加强延迟满足的训练
由于孩子活泼好动是因为孩子常常要喝水、吃零食、上厕所、玩玩具等行为过多而导致学习半途而废,不能坚持有始有终,那么家长就可以加强延迟满足的训练,要求孩子遵守规范坚持完成某一学习活动,就进行具有吸引力的奖励。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身坐正,手放平,两眼看前方,上课发言先举手,不要抢答,不要随意讲话,不要随意下座位,按时完成任务等等。
一、不迁就
在孩子任性、吵闹的时候,不要劈头盖脸地严厉批评,更不能打、骂,可以因势利导,正面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如果孩子不听继续哭闹,家长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哭闹行为是无效的。
等孩子冷静下来,家长再严厉地指出他任性不对,讲清道理。
无论孩子如何耍赖,家长一定不能心软,对孩子无礼的要求绝不迁就。
二、管教一致
在孩子任性时,家庭各成员教育孩子的观点应保持一致。
一方批评孩子时,其他家庭成员不要出面袒护、干涉。
如果大人之间遇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一定要避开孩子去商量。
三、规矩在先
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孩子任性行为的规律,可以“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孩子任性的发作。
总结出你认为重要的规矩,定好孩子破坏这些规矩要承担的后果,然后告诉孩子。
如果孩子按照规矩做了,家长要及时表扬并适当奖励;一旦孩子违反了规矩,就要让孩子承担任性的后果。
四、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情绪和行为容易失控,失控的怒火会影响你管教孩子的效果。
因此,当孩子任性时,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受到尊重,才会愿意按照你对他的要求去做。
五、善用“激将法”
上小学的孩子好胜心和自尊心都比较强,最不喜欢别人说他不行。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在孩子任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故意采用激将法,促使他在好胜的心理状态下克制自己的任性行为。
矫正孩子的任性,需要家长认认真真下一番功夫,从矫正自己入手,耐心、细心的引导孩子。
相信经过家长长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效果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