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陪伴中家长常犯的错误及正确方法

07-24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亲子陪伴中家长常犯的错误及正确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亲子陪伴中家长常犯的错误

常见家庭陪伴中,父母亲更多是以自己认为好玩,对孩子成长有帮助,觉得孩子会喜欢的方式陪伴孩子。比如:

和孩子一起去公园,刚进门口孩子想蹲下来观察蚂蚁,妈妈可能觉得公园有很多好玩的,为什么一定要在门口玩呢,于是用各种方式劝说孩子进去玩;

周末带孩子去植物园,本想通过植物让孩子更多接触大自然,可是孩子进了植物园就想蹲在地上挖土,而挖土这事在家楼下就可以做,而且也不卫生,所以父母亲会劝说或者权威说教式阻止孩子做这件事;

孩子想和父母一起干家务,模拟做饭,但父母亲觉得“过家家”实在是太无聊了,让孩子自己玩就可以,而自己则在刷朋友圈……

以上例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这些属于高品质陪伴么?孩子需要的高品质陪伴到底是什么?

高质量亲子陪伴的5个金句

第一:全身心投入。

切忌身在曹营心在汉,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状态;

第二:在开始游戏时,我们是观察者。

以捏彩泥为例,捏彩泥属于工作性活动,这类活动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他们在工作中能获得高峰体验,并由此产生满足感愉悦感,从而能发展心智。父母亲放下自己想要用自己的经验去教授孩子的欲望,不要打扰孩子,让他们沉浸在自己创造的精神世界中。比如,孩子捏了一匹马,不要纠正他马的腿不一样高等问题,而关注于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同时给予鼓励,让孩子找到成就感;

第三:我们是引导者和倾听者。

例如,陪伴孩子捏彩泥的时候,可以多引导孩子表达,我们需要少言多听,引导孩子自己设置捏彩泥的角色情境,询问孩子捏的是什么?孩子创造的这些角色在做什么?角色要去哪里?角色有什么样的故事……通过引导和倾听,不仅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提升孩子主动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与我们互动的同时也锻炼了人际沟通能力,与孩子共同创作作品同时,也是合作的学习过程;

第四:孩子工作时,我们虽然也是游戏参与者,但是一定要坚守“无为”。

有时候家长陪伴孩子玩游戏,或者完成某些作品,家长一定要把作品做到尽善尽美,自己玩的不亦乐乎了,却忽略陪伴孩子的核心不在于我们共同创作了多么完美的作品,而在于陪伴孩子创作作品的过程;

第五:情绪处理方式是高品质陪伴中让爱链接的关键点。

有时候孩子因为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而着急,甚至出现情绪。父母亲一定要纯然地感受和理解孩子的当下的感受,而不是讲道理。我们需要认真的倾听,倾听的同时不仅是尊重孩子的感受,也是训练孩子语言表达的过程,同时我们需要看着她的眼睛,换位思考她的感受,这样做得目的是让我们与孩子产生爱的联结,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陪伴他

当我们通过孩子喜欢的方式,比如一起捏彩泥,一起过家家,一起躲猫猫等方式陪伴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世界是有爱的,有爱的孩子会富有安全感,他的状态饱满而自信。

天下的父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爱我们为孩子提供的家。我们经常为了梦想而奋斗,为了生计而奔波,却常常忽略了为孩子唱一首歌;我们想尽办法为孩子提供我们认为最好的一切,却常常忽略了成长中我们可以陪伴她的时间,陪伴她一起捏个海星,一起做个糖果,一起了解她的培乐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送孩子入园家长常犯的错误


家长都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的度过每一天,这就需要家长来动用一下自己的小聪明来满足孩子,而不是犯向下面这样明显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还是改正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吧。

★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当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

幼儿不愿意去上学的理由一般有三个:

第一是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父母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

第二是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父母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

第三,是社交能力弱,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没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就不喜欢去幼儿园。

家长再送孩子入园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切忌一些错误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希望家长可以意识到这一点。让孩子可以尽早的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回家作业的正确陪伴方法


对娃来说,做或不做,作业总在那里;对你来说,打或不打,改变不了这是你家娃的事实。根据陪伴孩子作业的有过惨痛经历的妈妈们的经验来看,以下三种方法,可以让你把更年期往后推一阵。1.稳定你的“蛇精病”小七只是想说,心态很重要!!!鸡血有鸡血的苦恼,快乐有快乐的忧愁,没有对错,存在即合理。所以,在陪伴作业前稳定一下你的蛇精病!要知道一般来说,大姨妈一个月才来那么几天,没必要搞得她天天来看你似的。你有没有发现陪娃作业时,经常陷入吼叫、失控,继而内疚的怪圈,除了妈妈们要学会情绪管理和控制外,更需要学习的是调整对娃的期许和自己的心态。你要求他读哈佛耶鲁、北大清华,还是复旦交大?读了这些大学真的会幸福吗?比起高学历来说,ta过得幸福会更令你心安。如果你也不幸福,你如何让他知道幸福是种什么样的境界?所以,请把这份陪伴当做历练,学着在陪伴中苦中作乐。生活,本来就是不停地妥协,与环境妥协,与他人妥协。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这些孩子呢?我们给他们我们可以承受的最好的物质,我们以为的、可以提供的最好的教育,我们无法也不愿去聆听他们的声音,我们太快也太累,无法陪着那只蜗牛畅游在自然的怀抱。他们都说,人生苦短,只争朝夕。他们还说,人要出名请趁早。这些都没错。只求你依然有静待花开的耐心,人和人有差异,别人家的孩子一小时可以学会的东西,未必自己的娃可以。反之,亦然。2.你的娃,你选的学校,存在即合理,请接受!美本招生的一大原则是:fits,就跟恋爱一样,王八绿豆对上眼了!其实,选择小学也是如是,fits很重要。上的是对口学校?额,多数也纠结过,也选择过,放弃也是你的选择。学区房?其实跟我们当初大学填志愿时的迷惘是差不多的,都是听着名号选专业,多少有点眼瞎,颇似包办婚姻。包办有包办的原则: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入了小学也有一样。还是那句话,你的生娃,你选的学校,都是你当初脑子进的水,现在你就慢慢排水吧!!!鸡血有鸡血的逻辑,快乐有快乐的道理,但每个人、每所学校的选择都是基于现实,对它来说最好的选择。丛林的法则就是你去适应它。如果你想level up,请爱上它,从不同的侧面寻找它的好,再爱上它的作业!3.保持盲目乐观,相信隐形牛蛙来,对着镜子找找自己的优点,走江湖,谁没个绝技傍身啊?!也许你貌美如花,算不上沉鱼落雁,但PK掉一般的绿茶婊绰绰有余,那么娃会差到哪里去?!再不济,日后可以靠脸吃饭。靠脸吃饭怎么了?那是有节操的!也许你大学毕业,算不上聪明绝顶,但PK掉一般的学渣渣不费吹灰之力,那么娃多少会有点遗传吧?!再不济,混个民办大学没问题吧,基因至少能发挥一半作用哦!你做事细致,心思缜密,当个董秘游刃有余;你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做个公关略有屈才……你看看,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历练出自己的绝技,谁都不会太差。再不济,你打开你们家抽屉看看那绿色的房产证,一本是至少的,两本不在少数,更多的就不谈了,更何况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至少可以保证他衣食无忧,他有做普通人的底气。所以,有时候,盲目的乐观好过于一味的贬损。请相信,你的孩子是个隐形的牛蛙,只是他还暂时还不想变形而已。你的学习生涯中,肯定遇到过不少“一鸣惊人”的娃,不学则已,一学惊人,也见识过不少学渣赚得盆满钵溢,带着满手黄金来炫耀……未来,对于孩子有太多的可能性。所以,wait and see!

亲子阅读的正确方法及误区


低幼阶段的孩子,我们在选书的时候,第一要素是根据孩子当前的兴趣点来选书,而不是优先考虑什么样的书更有教育意义,或者这些书是名家绘本。

孩子的兴趣是选书的基础。

对于1岁的孩子,何必有那么多的要求,他愿意看书,他能选出他想看的书,这不已经很好了吗?至于书上的内容是什么又有什么重要,他还有一辈子那么长的时间来看各种各样的书。

再者说,就算是大人也有自己喜好和不喜好的内容,也不是对所有书来者不拒啊。

每一本书都会有它的特点和兴趣点,只要孩子能接受听父母读完这本书,那说明她都是有兴趣的,因此不必执着于孩子看完一本书有什么表现,而如果孩子在某个阶段对某个东西特别有爱好的时候,便可以根据她当下的兴趣点有意识挑选一些契合的书,提高孩子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语文老师一般会开出一些阅读书单。这个书单,主要是文史哲方面的书籍,以及文学故事、儿童小说等。

这样的书单本身只是孩子应该涉及的阅读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并不是说读完了老师推荐的书单,孩子的阅读体系上就是全面完整的。

亲子共读的美妙在于,当你走进这些孩子的读物时,慢慢的你会有自己的鉴赏力,在引导孩子阅读口味的多样性上,慢慢的,你会有自己的标准。这一切是你自己去实践,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发现的。这比任何专家、老师开出的书单都有价值。

误区二:把阅读当治病。

自己的孩子最近出现了一些问题,家长马上就思考着看一点可以治这些问题的书,对于具体问题也许会对低幼的孩子很有用。 比如说,儿子小的时候,有段时间不爱睡觉,我就给他看一堆“睡觉对身体成长是如何如何重要的书”;不喜欢刷牙的时候,我也会给他看一些保护牙齿的科普读物。

但对于大一点小学二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讲,如果我们还这么做的话,可能他们会在内心会排斥,会觉得父母,并不是那么真正的理解自己。

因为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总是把解决问题的方式交给了冰冷的书本。放弃了用爱走进孩子的心里,放弃了陪伴孩子真正走过最需要帮助的时光。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聊聊天,而不是让孩子自己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用爱的关怀化解孩子身心上的一些小问题。

误区三:以为进入小学,就是放手的开始。

很多父母在孩子不识字时,可以坚持给孩子朗读。可是随着孩子进入小学开始识字,父母们长舒一口气,给孩子买回一本本所谓的经典,对孩子说:“你已经识字了,这些书就由你自己来读吧。”

家长们这时普遍以孩子能否独立阅读,作为孩子是否爱阅读和具有思考能力的一个判断标准,过早地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却又为孩子关上了一扇门。

首先,过早转身退出了孩子的阅读,主动放弃了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机会,丧失了主动发现孩子内心的一些不良倾向。

其次,也因为父母的过早退出,把阅读这件事本身交给孩子,孩子在同一个阅读层级上,完全离开了父母的引导与讨论,慢慢的这种阅读会呈现一种原地踏步的固化,并没有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毕竟孩子对自我及对世界的认识,都是非常有限的。

第三,孩子的自我阅读会有倾向性地集中在他所喜爱的书上。以孩子有限的理解力阅读大量同类型的书,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太多阅读障碍。这对孩子来说这并没有通过阅读增进孩子的阅读理解力,甚至有点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

说大孩子就不需要亲子阅读了呢?

都说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和父母说话了,十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叛逆了,那是因为因为我们并没有找到和孩子交流的合适方式。

拿起一本书,读给孩子听,或者让孩子读给我们听,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插入我们各自的情绪,烦恼的,忧伤的,幽默的,尖锐的,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来感知我们一直以来的陪伴。

误区四:有亲子阅读过程中,总是“考”孩子,反复问孩子有没有理解/记得书里的某一点。

很多爸爸妈妈给孩子读完一个故事后,经常要求孩子来复述一下故事情节,当孩子不想复述或不太会复述时,就会担心孩子没听进去或者没听懂。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一定。

首先,大部分孩子都只喜欢没有负担地听故事,如果每次听故事都带着要再讲一遍的任务,那么听故事也不那么有趣,再让他讲,自然不会那么乐意了;

另外,会不会复述故事除了跟孩子有没有听懂或记住故事有关外,跟孩子性格也有关系。有些孩子本身性格相对内向,不热衷于表达。对于这一类的孩子,不说不代表他们没有听懂,他们只是不爱说而已。

如果我们给孩子讲完故事,真的十分想检验一下孩子有没有听懂,除了复述以外,还可以有其他更合适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聊天的方式,让孩子说来听听,是否喜欢这个故事,或者喜欢这个故事中的谁呢?为什么?

这样的引导,既让孩子有话可说,也可以和孩子对读过的内容有一些交流和探讨,这样的方式,比单纯的复述对孩子更有益。

父母在亲子游戏中常犯的六个错误


爸爸妈妈陪伴孩子玩亲子游戏,不仅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还促进亲子关系。但是,不是所有父母都会玩亲子游戏,下面列举的六个错误是父母在亲子游戏中常犯的,可要注意哦。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

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

错误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

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

玩具玩完了就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错误5: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

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

错误6: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

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常犯的四个错误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常犯的四个错误

导语:宝宝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父母们就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虽然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的心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们这样急着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是不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呢?是否已经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而把兴趣班变成了孩子的负担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给孩子报兴趣班家长常走入的几种误区。

误区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很多时候,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算的父母只注重其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误区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有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很小就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批评一通。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肩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

误区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算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而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所以对小孩子幼年教育是很重要的,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推荐六个教育方法。

1.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从小就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

2.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重要的是避免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小时候起就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用欣赏和鼓励的态度陪伴她。孩子因为自已在学习而收获了知识的积累,和学业的进步,产生的喜悦也是引发兴趣的一个因素。

3.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说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孩子在以后的日子会有很大的帮助。

4.要适当的鼓励不要一昧地指责孩子,小孩子做错的事情要先听清楚他的原因和解释再做出判断,不要他一做错事就开始指责他,只会让孩子心理上会有更大的创伤。

5.家长也要做一个诚信的家长,当你答应了他们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到不要去欺骗他们,也要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答应别人什么事情你必须要做到,那么他们以后也将会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6.多多鼓励他们去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让他们在外面建立社交关系,多交交朋友,他的性格会更加的活泼开朗。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合理运用时间,什么时候应该学习什么时候应该玩耍。

其实更好的方法还是靠家长朋友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多的探究和摸索。

亲子沟通中容易犯的错误


为数不少的家长在与孩子亲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从聊天演变成怒骂,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但作为家长,你有没有反省过问题出在哪,造成这样的情况自己又是否要承担部分责任呢?

“你这种成绩将来怎么能找到工作!”、“你怎么能懒成这样!”、“你怎么能这样跟我讲话!”对很多人来说,这些话听上去多少有些耳熟。不是从小听父母这么讲,就是已经开始对孩子这么说了。每当我们如此说孩子的时候,他们往往面无表情且一言不发。这是为什么呢?就此问题,多位儿童心理专家,总结出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有12句不能说的话。

一、12句不能说的话

1、“快起来!今天上课要好好听讲啊!”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谈话,尤其是当他还没睡醒时。青少年喜欢在晚上交流,因为他们的生物钟比成人后延。

2、“看着我的眼睛。”不要直视孩子的眼睛。用“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孩子比较容易打开心扉。

3、“今天下午不许去打球了,我们需要谈谈。”不要占用整块的娱乐时间和他们谈心,不妨在与孩子一起打球、看戏或者吃饭时交流一下。

4、“你摔谁呢!”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带有情绪性的字眼。

5、“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不要提过于笼统的问题,而应以正面的态度问特定、具体的问题。比如:“老师怎么评价你这篇作文?”

亲子沟通中禁止12句话

6、“你这么想完全错误,应该……”不要打断他们的话,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需要时间去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就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7、“别总是乱花钱!”不要老把话题集中在琐事上。谈些更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如体育比赛、音乐会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彼此了解。

8、“下次理发时,鬓角剪得短点。”不要总是给他不需要的建议,而应经常赞许他们的想法。

9、“你会干什么?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工作了!”不要拿孩子与自己当年进行比较。时间长了,孩子会拒绝与你沟通。

10、“你还不减肥,胖得脑子里只剩油了吧?”千万不要用困扰他的事情开玩笑。记住,青少年敏感、容易受伤害。

11、“你为什么总干傻事?”不要在他们某些行为后,问这样的话。你可以问:“做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12、“不是我唠叨,是你没明白!”不要对某些事情一而再地唠叨。只给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相信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二、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最容易犯的4个错误

1、用命令式口吻对孩子说话;

2、吝啬鼓励和赞美孩子;

3、经常否定、责骂孩子;

4、总是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

这四种错误会导致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出现问题,值得家长认真反思。

小编总结: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有12句不能说的话,是由多位儿童心理专家总结出来的。还有父母和子女沟通时最容易犯的4个错误。爸爸妈妈们要记得,以后和孩子沟通交流时要注意不要“犯规”喔,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就对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造成损害了。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1、 切忌用攻击的语言侮辱孩子。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有时有些淘气、撒娇、哭闹也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会让父母无技可施,更甚者会让父母动怒。

父母在被气极了情况下,可能会口不择言,说出一些过激的话语来,比如说:“再不听话就给我有多远滚多远!”、“看把东西都给弄坏了,真是个败家孩子,随你爹!”。

我有一位朋友在看到孩子顽皮淘气时,总会特别生气,总是爱说:“给我滚出去,永远不要再回来!”其实这句话也是无心之失;但却严重伤了孩子的自尊;等到了十六岁时,她的孩子真的“滚”出去了,离家出走三年未归,父母千方百计的打听到孩子的下落,孩子也表示不想回家,也不肯说为什么不想回家,甚至把家里的钥匙都丢掉了;着实让我的朋友苦恼了多年。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他们最信赖、最值得依靠的人;如果经常说一些有损孩子自尊的话,时间久了,孩子会真的觉得父母想让自己滚,觉得自己真的很败家;到那时,在孩子心里:家就不再是温暖的了。

父母教育孩子的几种好方法

2、 切忌重男轻女、偏心

曾经有一位父母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儿一女很是可爱;可是这位母亲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些偏重,有好吃的都给儿子留着,女儿只能看着;和儿子一张床睡觉,并在床上和自己的儿子嘻哈打闹,让女儿自己独睡;也许是妈妈和弟弟嬉笑的声音刺痛了女儿的心;久而久之,女儿识趣的远离了妈妈,也疏远了弟弟。

后来爸爸不经意间看到了女儿的日记:上面写的全是“我感觉我不是妈妈亲生的,她从来没有抱过我,她只爱弟弟;”“长大后我要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亲口叫他们一声爸妈;”等诸如此类的话语,真真让爸爸吓了一大跳。

孩子的心灵是无暇的、脆弱的,当自己没有犯错,而最信任的父母却在有意疏远自己时,自尊心会大受伤害的。所以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自信的童年。

父母教育孩子的几种好方法

3、 切忌打骂孩子

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心肝宝贝,还忍心动辄打骂的父母恐怕也是很少了。但部分性格急切、少有耐心的父母反而会觉得打骂是制服孩子最简单的方法。

我曾见过一位粗心的母亲因为女儿偷钱气得不行,没有问及原因就动手打了她,女儿吓得跑出了家门一夜未归。后来才知道:女儿在学校看见同学们都买一些好吃的,自己也馋,就回家向母亲伸手要钱,被无情拒绝后,便想到了偷。

多多深入孩子的内心,知道他在想什么?了解他需要什么?等父母读懂了孩子的心,也就会觉得孩子的一些无知的举动也是情理之中、无可厚非的;孩子不会刻意惹父母生气、让父母伤心,他们的一切举动其实都是天性。

教育孩子真的是需要一定的耐心的,孩子的淘气和顽皮并不是有心想让父母生气,而是孩子本身的天性,这种天性虽然可能会让父母很烦、很生气,但是尽量不要用太过恶劣的语言攻击,更不要任意打骂;如果有一天孩子真的如你所愿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了,恐怕到那时父母就真的要担心了。

父母教育孩子的几种好方法

4、 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孩子不肯吃饭,妈妈端着碗、追在孩子屁股后面说:“吃一口,一口就好。”结果孩子还是淘气的把碗打翻了……。

其实从六个月时就可以锻炼孩子自己吃饭了,为他准备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餐桌,不要一口一口的喂,把好吃的放到碗里之后,你会神奇的发现他自己就能用小手拿着东西送到嘴里去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吃饭根本就不需要,你只要观察他是否吃饱就可以了;等到一岁左右的时候,他就可以自己拿着香蕉、小勺、婴儿水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父母教育孩子的几种好方法

5、 怎样教孩子早说话

你知道吗?其实从孩子出生第二个月开始就可以教他说话了。那个时候他还不能翻身、也不会练习爬爬,躺在那里不睡觉的时候就是教他说话的最好时机。

尽管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但是当见到别人张嘴时,他就已经能跟着你“说话”了,妈妈可以利用这个时期和孩子进行对话,说什么都可以。有很多父母表示孩子四、五个月时就能叫“妈”了,就是这个道理在其中。但如果错过了这个培训期,可能要再到八个月以后孩子才会开口说话,有些腼腆的孩子甚至要等到一岁以后。

父母教育孩子的几种好方法

6、 不要阻止孩子的好动天性

等到孩子一岁以后,就会变得特别好动,要么就非要大人带着出去玩,要么就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帮倒忙”。有些父母就生气的打骂孩子不听话,也不肯带孩子出去玩,就关在家里让孩子吃、喝、睡。

其实这样的话,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开发,更严重者会导致孩子自闭。还是那句话,孩子的活泼好动不是想惹你生气,这是他的天性;在“玩耍”与“帮倒忙”中孩子能学到很多新鲜事物和开朗外向的性格,进而从中发现孩子的许多特长。所以建议准妈妈们不但不要阻止,应该更加支持才对。

相信《亲子陪伴中家长常犯的错误及正确方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研究方法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