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确定亲子关系?

幼儿园说课稿人际关系 育儿心得怎么写 08-05

一个人有23对染色体,也就是46条,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DNA亲子鉴定就类似于一个对号入座的过程,利用人类基因组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又称微卫星DNA)的重复数,一一排除不匹配之后,就可以确定两人之间的亲生关系。

如果DNA位点检测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

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高达99.9999%。

DNA亲子鉴定测试与传统的血液测试有很大的不同。它可以在不同的样本上进行测试,包括血液,口腔黏膜细胞,带毛囊的头发,精液,指甲,烟蒂,口香糖等等。

由于血液型号,例如A型,B型,O型或RH型,在人群中的运用比较普遍,用来分辨每一个人的血缘关系,但不如DNA亲子鉴定测试有效。除了真正同卵双胞胎外,每人的DNA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它是这样独特,所以DNA亲子鉴定是最准确的亲子鉴定方法。

华医大是经省司法厅批准设立的权威司法鉴定中心,主要提供隐私亲子鉴定、司法亲子鉴定、无创胎儿鉴定等服务,受理全国案件。实验室采用进口设备和高位点检测,鉴定结果精准无误,鉴定报告全球有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正确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


现在身边的许多80-90后父母,很注重孩子的引导培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和性格习惯养成,都有着不一样的规划和要求。主张孩子全面发展,不再是压制孩子、读书考学,更多的是陪孩子一起行万里路,感受生活与生命中不一样的事物。那成功的亲子关系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快来和我一起看看把!

· 孩子不会在你面前刻意隐藏情绪 ·

经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熊孩子的“坏脾气”。但是每个人都有各种情绪的波动,只是不一定会在某个人面前表现出来。对成年人来说,越是在亲近的身边,越容易表现他们的情绪。孩子也一样,心理越是和父母贴近,就会父母面前表现出各种情绪,尤其是一些负面情绪——愤怒、紧张、悲伤、恐惧等等。

当孩子感觉与父母相处有绝对的安全感时,才会和父母撒娇。档孩子很少表现情绪,或者只表现某一类情绪,就表明了着亲子关系存在问题了。父母需要注意,是否有不许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或者表现某种情绪的时候就打岔。接纳孩子的每一种情绪,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父母可以帮他们说出来。

· 孩子遇到问题、受到伤害第一时间跟你说 ·

大多数父母觉得孩子遇到了事情会第一时间找家长寻求帮助,其实并不是。孩子会先设想父母对事情的反应,预测可能的后果,孩子所有判断都是基于过去和父母相处的经验。当孩子判断会获得帮助,并不是受到指责和说教时,遇到问题才会第一时间和父母沟通。如果孩子曾经在外面受到伤害,找父母求助,而父母没有把握好自己的态度,那孩子以后宁愿忍耐痛苦,也不会第一时间找父母求助。

· 孩子会自然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

孩子能自然的吐露自己的任何想法,说明你们这段亲子关系很亲密。但是,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厉,经常对孩子的想法、情绪反应过度,孩子就会慢慢的不愿和父母沟通。孩子能准确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他们觉得父母不能承受,也是不会告诉父母的。

· 对孩子的答案不评判、不臆断·

有些父母会给孩子不客观的反馈,会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我曾听一个妈妈说孩子很不爱吃蔬菜。这本没什么,但是她很快得出一个结论:孩子性格急躁。虽然这两者唯一的关系可能是,妈妈既担心孩子不爱吃蔬菜,又担心孩子性格急躁。还有父母在倾诉孩子行为以后,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比如懒、贪吃,磨蹭等等。这些臆断和评判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像“想象”的那样。

· 孩子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很多孩子被繁重的课业束缚着,很少有时间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孩子喜欢做的事可以帮孩子激发成就感。在兴趣发展的过程中,孩子会养成“持之以恒”的能力,孩子也会更少的去尝试危险行为。有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发现培养自己的兴趣领域。父母让孩子发展的“兴趣”,往往上是自己未满足的兴趣、爱好。父母不让孩子挖掘自己的天赋,逼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孩子会害怕父母失望,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也会很大,导致孩子一直在压抑中学习。

· 孩子会配合你设置的恰当规则 ·

聪明的父母会引导孩子的行为,会与孩子沟通设置恰当的规则。不会因为孩子不高兴或不喜欢自己,就对孩子听之任之。完全没有规则的孩子,未来进入社会会遇到很多麻烦。恰当的规则包括: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比如:吃饭时间、睡觉时间、生活习惯、时间规划;晚回家要和父母沟通,使用礼貌用语,注意餐桌,过马路、乘车要注意什么等等。

· 会对孩子道歉并商量弥补方式·

亲子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父母要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方式,不一定全是孩子的错。如果父母出现情绪反应过度,对孩子发脾气,打孩子,就需要承认并且弥补自己的错误。可以和孩子沟通看看,孩子换位思考会怎么做?当时是什么情绪和想法,让你没有克制住冲动?

亲子关系是一辈子的关系,传统的思想认为父母对孩子就是应该高高在上,付出都理所当然,甚至只要自己觉得“为了孩子好”就不考虑孩子感受。想让孩子明白道理,首先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讲沟通。打孩子,只会让孩子害怕“被打”,孩子最后会得出结论——我这么做会被爸妈打。但为什么?也许永远都不知道......

怎样去辨别亲子关系


外貌对比 由于遗传的原因,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间的长相、肤色等一般都会有某些相似的地方,通过外貌长相的对比来确定亲子关系恐怕是最原始的方法,但这样方法只是一种猜测、判断,作为一种参考。

滴骨验亲 滴骨验亲法就是将生者的血液滴在死人的骨骸上,若血液能渗透入骨则断定生者与死者有血源关系,否则就没有。三国时期的吴国人谢承所撰的《会稽先贤传》就记载有以弟血滴兄骨骸之上认领长兄尸骨的事例;(《南史·豫章王综传》也记载有以子之血滴于父骨之上验亲的事例;至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将滴骨验亲法收入《洗冤集录》中。

据从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方法并不科学,但开创了用血型鉴别血源关系的先河。 滴血验亲 滴血验亲法又称合血验亲法,就是将小孩的血与大人的血液放在一起,如果能融在一起,就是父母亲生的,否则就不是亲生的。这种认样方法曾在中国宋代的法医著作里里记载过。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亲子关系的血液不一定能融合,而非亲子关系的血倒有可能融合。

编辑本段现代的亲子鉴定方法血型测试 血型测试进行亲子鉴定就是通过对血型的检验比对来确亲子关系。 依据19世纪末被确认的孟德尔遗传定律,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血型是按照遗传基因传为下一代,故一定血型的父母所生子女也具有相应的血型,这为血型鉴定亲子关系奠定了基础。 用于血型检验来鉴别亲子关系的血型系统主要有: ABO血型系统 MN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Ss血型系统 hp血型系统 检验的血型系统越多,其准确性就越高,如果血型检验的结果表时无遗传关系,可作出否定亲子关系的结论,但结果存在遗传关系也不能完全确定是亲子关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发现可以用白血细胞的抗原来进行亲子鉴定,准确性可达80%。再结合血型检验,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程度。 染色体多态性鉴定 20世纪80年代,医学家们又开创了使用染色体多态性鉴定亲子关系的技术,染色体多态性又称异态性(heteromorphism),是指正常人群中常见的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如:随体增大、重复或缺如,着比粒区的荧光强度变异等),这种多态是可以遗传的。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其形 亲子鉴定有了国产化试剂(图) 态来鉴定亲子关系,这要靠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其准确率也不尽如人意。 DNA鉴定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亲权指数 (PI) 计算 假设父提供生父基因成为孩子生父的可能性和随机男人提供生父基因成为孩子生父的可能性的比值叫作亲权指数( paternity index,PI )。前一种可能性假设为 X; 后一种可能性假设为 Y 。上例中的假设父 2 基因型为 24/25 杂合子,他提供生父基因 FGA-25 的可能性为 1/2 ,即 X=1/2 。随机男人提供生父基因 FGA-25 的机会为该基因的频率,即 Y=0.0958 。因此,此例的 PI 值为 0.5/0.0958=5.22 。如果假设父 2 的确是孩子的生父,则不论检测多少位点,均不会排除他与孩子的亲生关系,在所有检测的位点,每一个位点就可以计算出一个 PI 值,多个位点的累计 PI 值等于各个位点 PI 值的乘积,但前提条件是所检测的各位点之间没有遗传连锁关系。 三联体基因型组合的可归纳为三条原则: ( 1 )当假设父为纯合子时, X=1 ;假设父为杂合子时, X=1/2 ,但杂合子假设父的 2 个基因均可能是生父基因时, X=1 。 ( 2 )只涉及 1 个生父基因时, Y 值等于生父基因的频率。 ( 3 )若涉及 2 个生父基因时, Y 值为 2 个生父基因频率之和。 DNA亲子鉴定测试的常见问题 1. 什么是DNA亲子鉴定测试?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人身体内细胞的原子物质. 每个原子有46个染色体,另外,男性的精子细胞和妇人的卵子, 各有23个染色体,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这46个原子染色体就制造一个生命, 因此,每人从生父处继承一半的分子物质, 而另一半则从生母处获得。

DNA亲子鉴定测试与传统的血液测试有很大的不同. 它可以在不同的样本上进行测试, 包括血液,腮腔细胞, 组织细胞样本和精液样本. 由于血液型号, 例如A型, B型, O型或RH型, 在人口中比较普遍, 用于分辨每一个人, 便不如DNA亲子鉴定测试有效. 除了真正双胞胎外, 每人的DNA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它是这样独特, 就好像指纹一样, 用于亲子鉴定, DNA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2. DNA亲子鉴定有多准确? DNA亲子鉴定是目前亲子测试中最准确的一种. 如果小孩和测试男子的DNA模式在一个或多个的DNA探针上不吻合, 那么被测试男子便被100%排除, 即他是0%可能是亲生父亲. 他不可能是孩子的生父. 如果是母亲, 孩子和被测试父亲的DNA模式完全吻合, 那么可以计算出99.9%或更大的或然率.,这个结果证明他是实则完全证实小孩的亲生父亲.大部分的美国法庭接受90%或然率作为生父证明的证据. 3. 孩子要到某一年龄才可接受DNA亲子鉴定测试吗? DNA亲子鉴定测试是无年龄限制. 传统的血型测试 要小孩至少6个月. 还有,要大量的血液样本, 通常是要两大茶匙以上. 这种方法应用于小孩身上较困难。相反, DNA亲子鉴定只是 要很少几滴的血液(约1/4 或 1/2 茶匙), 或是口腔抹擦所得的腮细胞, 这种用少量的血液或口腔测试,使DNA测试甚至可以在新生婴或小孩身上进行。 由于DNA是形成于结合期, 测试甚至可以在小孩末出世之前, 使用(Chorionic villi Sampling/CVS) 胎盘素或抽羊水 (amniocentesis) 方法来进行. 亲子鉴定可以在已逝世的人的由殡仪馆工人收集的样本上进行. 当一个人已辞世或失踪,还可以在其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上重新编排他或她的DNA组织。

4. 亲子鉴定可以在没有母亲参与情况下进行吗? 可以. DNA亲子鉴定是非常有效, 即使在母亲不在的情形下依然有效. 在母亲参与或不参与的情况下, 而孩子和被测试男子的DNA组织排列不吻合, 那么被测试者便100%排除为亲生父亲. 如果组织排列吻合, 那么我们可计算出99%或更大的生父或然率. 个人如带未成年小孩测试,携带身份文件并签署一份有关他/她在法律上有权带小孩来测试的表格。 5. 口腔(腮)抹试准确吗? 测试血液的另一变通办法是一种叫腮抹试(buccal swab)的样本收集方法, 由于DNA存在于身体内每个细胞之中, 使用抹试方法收集的样本而得出的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血液样本一样。 收集样本时用棉签在小孩口内轻轻抹试, DNA便可以从此抽取, 这种程序是不强制和无痛, 最适宜于小孩, 由于用这种方法提取DNA,更多的步骤,可以在大人身上取血而用口腔擦试在小孩上取得样本,,大人也可选择使用口腔抹擦测试. 6. 被测试的人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可以吗? 完全无问题。 7.要医院证明或律师信才可以做DNA亲子鉴定吗? 不一定。. 8. 亲子鉴定可以在小孩出世前做吗? 可以, 用DNA鉴定, 亲子测试可以在小孩未出世前进行, DNA测试可通过CVB胎盘素, 常在怀胎10到13个星期, 或用抽羊水方法在怀孕14到24星期内进行. 任何一种手术要由一位OB/GYN医生实施。

9. DNA亲子鉴定的原理和程序 DNA是从几滴血, 腮细胞或培养的组织纤内提取而来. 用畴素将DNA样本切成小段, 放进喱胶内, 用电泳槽推动DNA小块使之分离--最细的在最远, 最大的最近. 之后, 分离开的基因放在尼龙薄膜上, 使用特别的DNA探针去寻找基因, 相同的基因会凝聚于一, 然后, 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的环境下, 便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的黑色条码. 小孩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 ---- 一半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 这过程重覆几次, 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并影成独特的条码, 用几组不同的探针, 可得到超过99,9%的父系或然率或分辨率. 10. 可否请解释亲子鉴定测试的结果? 孩子会有一条纹与亲生母亲相同而另一条码与待证实父亲1号(AF1)相同,此人是生父; 被排除的男子(AF2),则与小孩并无相同的条码. 肯定父系关系 = 99.99%或更大的生父或然率(法律上证明是生父) 否定父系关系 = 0% 生父或然率(100%排除为生父) 由于国内人口基数较大,一般建议采用20个以上STR位点比对方可得出正确结论。

怎么样处理亲子关系的三大问题?


做家长的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长大后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远。孩子叛逆,自己与时代脱节,代沟问题在中国父母眼里来说像天塌了一样。作为父母始终要明白:孩子有孩子的人生,自己有自己的人生。想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最好办法是: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把孩子当自己的附属品,与时俱进学习新知识,与孩子自然而然的靠近而不是“捆绑孩子”。

出生于2000年以后的孩子,毫无疑问是货真价实的网络原住民。他们出生时,网络已经在中国迅速发展,他们的生活环境几乎离不开网络。阅读、做题、买东西、交友、找学习资源、游戏、听音乐等,都与网络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00后”从一出生就带着网络时代的烙印。网络时代的烙印是什么?平等、互动、多元、开放。在网络上,每个人隔着屏幕都是平等的,没有谁会在意屏幕另外一头的是老师还是校长,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因此,这种环境下成长的“00后”,可以说血液里都流淌着平等的意识。这使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与传统媒介时代相比,多了至少三大方面的挑战。

1

父母子女之间的代沟明显增大

“00后”从出生接触到的就是手机、平板、电脑,这是时代发展带来的,无可避免的。有些父母对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看见孩子用手机、用电脑,就觉得孩子是在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中小学生网民认为自己的用网水平比父母高,认为比妈妈高的占60.1%,认为比爸爸高的占50.8%。

调查统计还发现,10岁以前上网的孩子超过六成,近三成在7岁以前就开始接触网络,这说明使用网络的孩子不仅群体越来越大,而且年龄越来越低。

他们自然不希望成年人总是唠叨他们,生活方式的差异的不同,使两代人的鸿沟几乎成了“天堑”。这天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技术上的鸿沟,另一部分是两代人之间情感的鸿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另一项研究发现,高中生宁可跟网友说心里话,也不爱跟父亲说。表示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的高中生,仅有三成。

孩子爱跟网友或同学等同龄人聊天,不爱跟父母聊天,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父母只喜欢聊“有用”的话题。在一些父母看来,衣服、化妆、购物、电视剧、网络游戏、爱情等,都是无用的、让孩子分心的话题。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没用的”话题恰恰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父母能把学习的话题暂时先放下,和孩子聊聊网络购物,聊聊对哪个异性有好感,聊聊体育明星、时尚服装、流行音乐……亲子关系可能会更融洽。例如李亚鹏的妻子李安琪与女儿奥利,妈妈李安琪经常给奥利涂指甲油,选裙子,去游乐园等等,在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出来,奥利的温暖可人的性格与父母的陪伴分不开。

2

孩子的话父母可能“听不懂”

成长在网络环境下的孩子,从小接触的是数字阅读,他们习惯了使用网言网语,这更使成年人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增大。

例如,当孩子的本子上出现了“莓兲想埝祢.巳宬s1种漝惯”(每天想念你,已成为一种习惯)时,您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果他们的嘴里蹦出“烘焙机”(主页)“打铁”(发帖子)“大虾”(高手)“菜鸟”(新手)“度娘”(百度)“好方”(好烦)等词汇,您不会蒙圈吗?当他们在手机上打出“3Q得orz(感谢得五体投地)”,您能翻译过来吗?这就是当前“00后”一代常常使用的网络语言。他们经常把汉字、字母、数字、图形、偏旁、同音字、同义字等混合交杂起来使用,并创造了专属的“火星文”键盘。

过去,父母和老师还经常偷偷翻翻孩子的书包,看看孩子的本子,希望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但是网络时代的今天,孩子即使把这些语言摆在父母面前,父母大人都未必看得懂。另外,“00后”一代也有意地用这些语言把他们与成年人隔开,在他们看来,这些网言网语很酷,既能使他们自成一体,也可以完美地把他们与爱唠叨、爱窥探孩子小秘密的爸爸妈妈分隔开来,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

网络时代,各种即时通讯工具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孩子说的话大人听不懂,孩子的朋友圈干脆屏蔽了父母,面对面坐着,孩子却盯着手机抿嘴笑,网络时代亲子沟通反而多了一道屏障。父母难免会担心,生怕孩子在网上聊天被骗或者网恋。

一个名校的初三学生在全市的语文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记者去采访她的妈妈,想了解一下这个学生的写作经验。谁知这位妈妈眼泪含在眼圈里说:“这孩子不爱跟我们说话,放学回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是玩手机就是偷偷上网,吃饭时都叫不出来。我们吃完她才出来,很少跟我们一起吃饭。但她跟同学可能聊了,拿着手机跟不认识的人也聊得火热,就是看见我们就没话。从她上了初三,我过得可压抑了,又生气又担心,还不敢说她。”

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用告诉对方“我是谁”,互不相识,距离遥远,可以满足孩子宣泄、陪伴的需要,而且互联网可以为他们提供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任何时候想聊天想发泄,都会有网友倾听。这样的情感满足是父母不能替代的。

3

媒介的影响增加了教育难度

研究发现,少年儿童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90%依赖于媒介,其中新媒介是主体。

网络这一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模糊了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界限。在传统媒介时代,孩子必须认识字才能了解到更丰富、多元的信息,成年人是知识的拥有者,把知识传授给孩子,因此成人与孩子的界限鲜明。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读图、视频、碎片化成为人们获得知识的特征。

孩子们不需要认识多少字,同样可以从图片、音频、视频中获得一些原本成年人才能了解的内容。成年人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而且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介入,有可能孩子比父母了解得更早、更多。例如,有些孩子学会了“翻墙”到国外媒体中看一些信息,有些孩子在网上看到各种不良信息。

然而,虽然“00后”在信息获得方面比父母超前,但是他们的心智并未成熟,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媒介的影响有可能使他们的成长偏离方向。例如,艳照门事件、优衣库事件等一些网络热点事件,都会给“00后”一代的价值观等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网络上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也会“塑造现实”,在网络上塑造一个与真实世界相同的虚拟现实,使少年儿童难以分辨真假,使他们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当成网络问题来处理,以游戏的心理对待生活;或者把网络中的一些问题当成真实的现实来处理,网络明明是虚假的,他们却以为现实就应该是这样的,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网络问题现实化”“现实问题网络化”。

因此,网络时代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网络的开放性与平等性使“00后”一代在很多方面也有能力影响父母。

父母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父母要多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尤其要尊重网络一代的成长规律,与时俱进,做不断成长的父母。

需要注意的是,亲子关系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夫妻关系,在家庭这个大系统中,有了平衡的夫妻关系才能有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不要孤立地看待亲子关系,不要为了孩子忽视了夫妻关系,不要“有了孩子,没了自己”,不要放弃自身的成长。

怎样快速改善亲子关系?


1.纠对不纠错

不在孩子做错的时候告诉TA错了,而在孩子做对的时候告诉TA这样做是对的。

2.不奖励不惩罚

不承诺孩子达到目标就奖励,因为一旦没有奖励,孩子容易失去动力。

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给予惩罚,因为一旦犯错,孩子会因恐惧惩罚而不愿承认和面对错误。

3.允许犯错

保证孩子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允许孩子犯错,带着孩子一起认识和改正错误。

4.用日常惯例替代催促

平常帮助孩子培养习惯,不要遇事而临时进行无休止地催促、指责、埋怨。

5.鼓励而非表扬

把握好鼓励和表扬的界线:鼓励是对事,表扬是对人;鼓励是对过程而言,表扬是对结果而言。

6.提问而非告诉

用“你觉得呢?”代替“你应该……”。

用“哇,宝贝你是怎么做到的?”代替“宝贝你真棒”。

7.花时间训练

孩子各种习惯的养成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花时间耐心地对孩子进行持续性地训练。

8.关注解决问题

孩子打碎花瓶,第一句话用“宝贝,你怎么样?没受伤吧?”代替暴躁愤怒的语言和情绪表达。

9.行大于言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闭上嘴,放开手迈开腿去做。孩子会跟着学。

10.家庭会议

定期开家庭会议,允许孩子自由充分地表达感受与看法,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围。

11.用尊重示范尊重

想得到孩子的尊重,先学会尊重孩子。

12.带着爱放手

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学着放手,相信TA有能力去处理与应对。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