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08-15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与想象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故事中妹妹从挑食到快乐吃饭的故事情节,感受哥哥乐观、机智、富有想象的特点。

2.借助画面人物眼神、表情的细微观察和同伴之间的想象与交流,以及表演故事片段等形式,加深对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理解。

3.启发幼儿不挑食,愿意做个聪明、爱护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图画书:《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

2.投影仪。

3.两组互相配对的图标:胡萝卜——橘树枝;豌豆——绿色圆球;土豆泥——富士山云朵;炸鱼块——海底超市小食品;番茄——喷水月光。

4.背景音乐:轻缓、抒情的乐曲。

5.活动前认识:胡萝卜、豌豆、土豆、炸鱼块、番茄,活动前初步知道:土星、富士山、美人鱼。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运用投影仪放大图书封面,引导幼儿对画面人物细致观察,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有一个叫查理的小哥哥,他有个妹妹叫萝拉,你们能发现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妹妹吗?

2.幼儿自由观察与表达。

教师(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他们对人物细节的不同发现。

4.教师及时肯定与提升幼儿细节观察的思路,如:你们真厉害!不仅发现了他们身高的不同、发型的不同,还还发现了他们衣服颜色的不同、衣服领子的不同,很快就分辨出了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妹妹。

(二)边看图画书画面,边讨论、讲述,帮助幼儿在讨论中理解“挑食”一词及故事前半段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我有个妹妹叫萝拉,她是个有趣的小人儿。有时候,我不得不看着她。有时候,爸爸妈妈让我安排她吃饭······因为萝拉是个非常挑食的家伙。”

教师:挑食时什么意思呢?(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教师归结出幼儿的想法:挑食就是这个也不想吃,那个也不想吃的。

3.教师继续讲故事:“······我妹妹讨厌番茄。”

(三)引导幼儿通过猜测、表演片段,进行重点情节的阅读与理解,初步感受理解查理哥哥和萝拉妹妹的人物特点。

1.教师:查理哥哥用了个很有用的好方法呢,会是什么方法呢?

2.幼儿相互之间自由想象、交流。

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我说,你运气挺好的······更没有西红柿。”

4.教师运用语气、表情、动作夸张地继续讲述故事:“可是,为什么这里还有胡萝卜呢,查理哥哥?我永远不吃胡萝卜。”

教师:萝拉发现了胡萝卜,她高兴吗?"教.案来自:"(不高兴)她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你们来试试把她的心情表演出来吧。

5.幼儿尝试表演萝拉,请个别小朋友在集体面前表演。

6.教师:查理哥哥怎么办呢?他是用什么方法让妹妹吃胡萝卜的呢?

7.教师继续讲故事:“其实那不是胡萝卜。它们是木星上来的橘树枝。”

教师用兴奋的语气说:哎呀!萝拉终于吃啦!哥哥说胡萝卜是橘树枝,用了什么办法?查理哥哥用了什么办法让萝拉吃胡萝卜了?

8.教师出示一组相应的一组图标:胡萝卜——橘树枝。

9.教师用手指图标:这种方法叫想象,把胡萝卜想象成橘树枝。

10.幼儿重复:想象。

11.教师:我来做萝拉,你们来做查理哥哥,帮助我吃胡萝卜吧!

12.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萝拉吃胡萝卜的这段故事。

教师(追问):你们觉得查理哥哥怎么样?(幼儿回答:关心妹妹、聪明、乐观、一点也不生气、不着急······)

(四)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幼儿自主阅读后半段故事。

1.教师:萝拉又会看到什么食物不想吃呢?查理哥哥又会怎样说,怎样做?萝拉吃了吗?这些都在这个故事中呢,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猜一猜。

2.教师慢速播放图画书的画面,幼儿自由阅读故事的后半段。

(五)组织幼儿围绕主要话题进行讨论,初步理解故事的后半段。

1.教师:萝拉又看到了什么食物不想吃呢?查理哥哥又会怎样说,怎样做?萝拉吃了吗?

2.随着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图标:豌豆——绿色圆球;土豆泥——富士山云朵;炸鱼块——海底超市小食品。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中的查理哥哥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3.教师继续讲故事到炸鱼块那段结束。

4.教师以惊奇的神态说:最不可思议的是萝拉竟然主动问哥哥要番茄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5.幼儿自由猜测。

6.教师:听听萝拉是怎么说的。萝拉说:当然要吃啦,我最喜欢吃喷水的月亮。原来萝拉把番茄当做了——喷水月光了(以延迟时间的方式,尽可能带着幼儿一起说)。

7.教师出示图标:番茄——喷水月光。萝拉也非常会想象了!看来想象可以让我们开心地接纳不喜欢但是有营养的食物呢!

(六)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完整的边看边听一听这个故事吧。

2.教师边播放图画书的画面边进行讲述,给幼儿完整的故事印象。

(七)以问题激发幼儿也要做关心弟弟妹妹、乐观、聪明的哥哥姐姐的愿望。

1.教师:这个哥哥你们喜欢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哥哥?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3.教师归纳,并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乐观、关心妹妹、聪明、富有想象的查理哥哥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哥哥姐姐呢?

4.幼儿自由交流。

活动反思:YJs21.cOM

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挑食是很常见的,对于孩子挑食有些家长还是无能为力,吃个饭要废掉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有时还要答应幼儿的一些无理要求。通过今天的绘本欣赏一方面让幼儿知道挑食是很不好的习惯,另一方面也为宝妈们应对幼儿挑食支了招,真是一举两得。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幼儿园大班绘本活动:《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设计意图

有一天,像开化妆舞会似的,动物们全都被迫穿上了奇形怪状的衣服。这下它们可遭殃了——你看,绵羊本来就长了一身长毛,偏偏又让它穿上那么一件又厚又臃肿的毛衣,热得它都快要中暑晕倒了;老鼠被扣在一顶饰满了花和水果的帽子下,对它来说,那无疑是一片永远也走不出去的恐怖森林;糜鹿的角勾住了背带裤的背带,不管它怎么折腾,也穿不上那条淡绿色的裤子……

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动物生活场景,读来忍俊不禁。但是,在热闹、搞笑的外表下却掩藏着一个真实的悲伤:动物们被强迫着改变生活习性、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甚至被强迫地穿上人类的衣服。作者透过这样一个看似好笑的故事,其实是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千万不要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否则将是一场灾难!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围绕“动物能不能穿衣服”进行讨论,进而完整欣赏绘本,了解动物真实的自然生活,从而提升幼儿“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结合有关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的经验,对“动物是否需要穿衣服”进行积极讨论,并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

2.知道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萌发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3.体验绘本所表达的幽默,知道动物天生的衣服最完美。

活动准备

1.完整绘本的PPT课件;

2.关于动物保护色的视频;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我们的衣服

(1)小朋友们好,知道要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今天老师特意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看一看,我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幼儿交流,用完整的话讲述:老师今天穿了一件……。)

你觉得我今天穿上这件衣服怎么样?(很精神,很漂亮。)

(2)现在轮到你向我介绍一下,今天你自己穿了什么样的衣服?(幼儿说一说,教师总结衣服的特别之处。)

(3)我们每个人都介绍了不同的衣服,那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呢?

幼1:因为天气寒冷,穿上衣服后就会暖和。

师:哦,冬天穿很多衣服是为了保暖。这是衣服的一种功能,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幼2:穿上衣服会显得我们很漂亮。

师:对了,衣服还能改变我们,让我们变得漂亮。

评析

以“衣服”为话题导入,既切入主题,又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既有了开门见山的作用,也为下一环节的经验迁移做好铺垫。

2.迁移讨论:动物适合穿衣服吗?

(1)除了人可以穿衣服,那动物能不能穿衣服呢?

幼1:能穿衣服,小狗穿起衣服来特别可爱。

幼2:不能穿衣服,小动物穿衣服会觉得难受,不舒服。

幼3:如果小动物身上都是刺儿,它穿了衣服,这些刺儿怎么办呢?

幼4:是啊,小鱼在水里,衣服会很湿很重,它就不能游泳了。

(2)你们的意见分成了两种。那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我们先来请出一些小动物吧,认识一下。

出示5个动物的图片(见右图)。

你们看,今天这些小动物不约而同地都穿上了衣服。(欣赏一下它们各自穿了什么样的衣服。)那你觉得,这些小动物是不是都适合穿衣服呢?谁看上去好像不太适合?

(3)老师带来一张记录表,要请4个人一组来完成。 4个小朋友一起商量,觉得合适就在表格上打“√”,觉得不合适就打“×”,如果拿不定主意,就画“O”。不过记住,不管你同意还是不同意,都要说出理由来。 (幼儿找朋友,分组,讨论,记录。)

(4)幼儿按小组共同交流,说出理由。教师记录总表。

豪猪——×(不合适)

理由:

幼1:它不适合穿衣服,你看它的衣服都被刺儿戳破了。

幼2:穿着这样一件破衣服出去,是要被人笑话的。

其他小组的反对意见——没有

蛇——×(不合适)

理由:

幼1:蛇也不适合穿衣服,因为它的身体太细,裤子太大了。

幼2:蛇如果穿上衣服,它还怎么爬呢?身上的鳞片就不能起作用了。

其他小组的反对意见——没有

猪——×(不合适)

理由:

幼1:哈哈,这衣服给它穿也太脏了吧!

幼2:其实猪不要穿衣服,围个围兜就可以了。

幼3:猪最好还是别穿衣服,它生活的地方太脏了,任何衣服给它穿都会穿脏的。

其他小组的反对意见——没有

母鸡——O(存在争议)

理由:

幼1:母鸡穿这件衣服还是挺漂亮的。

幼2:母鸡不能穿这件衣服,因为它的蛋怎么生下来呢?是要压碎啦?

幼3:我也觉得不能穿,因为没办法生蛋了。

幼4:要是可以把裤子上安装一个拉链就好了,生蛋时把拉链拉开,让蛋掉出来。

幼儿5:如果母鸡大便的话,也会把这件衣服弄脏的,所以能不穿就不要穿了吧。

长颈鹿一√(合适)

理由:

幼1:长颈鹿是可以穿衣服的。

幼2:它的脖子长,所以给它围了许多领带,让它的脖子不怕冷。

其他小组的反对意见——

幼1:其实还可以围围巾,不一定要戴这么多领带。

幼2:干嘛要给它穿衣服啊,这样它会跑不快的,会被狮子吃掉的。

幼3:我也觉得是这样,动物最好都不要穿衣服。

幼4:是啊,它穿得这么鲜艳,野兽老远就会看见它的。

评析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同和惊奇开始的。从人类的服装迁移到动物能否穿衣服的疑虑,孩子们带着问题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讨论中,这一环节的动物选择中,因为原绘本的内容较多,因此我采用了“分——总”的设计思路,有意识地先摘取了其中几种幼儿较为熟悉的动物作对象,让幼儿参与讨论。既是让幼儿结合实际经验有了讨论的话题,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为下一环节中的绘本完整欣赏打下基础。

3.绘本欣赏:《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

(1)有一个人,她是坚决不赞成动物穿衣服的,这个人叫茱蒂·巴瑞特。现在,我们来看她写的故事——《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一起来欣赏。

(播放PPT,带领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2)听完了故事,现在请你来说一说她为什么要反对动物穿衣服呢?

(动物的生活习惯会弄脏衣服;给动物的生活带来麻烦,比如蛇、母鸡;根本就不需要穿衣服;跟人穿的衣服一样,就会觉得很可笑。)

评析

有趣的画面在教师的旁白中一一展开,搞笑的场景让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作者用她那带着幽默诙谐却又坚定不移的语气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怎么样,动物都是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的,因为动物有他们自身的、天然的衣服——皮毛。 “真实的、自然的,才是最美的。”试想,如果在活动伊始,我就将绘本完整呈现,作者的思想会完全框死孩子的经验和思维,小组争论也无从谈起。

4.生活延伸:真的看到过动物穿衣服

(1)师: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小动物穿衣服呢?在哪里看到过?

幼1:宠物小狗、小猫会穿衣服。

幼2:马戏团里表演的小动物也穿着衣服。

(2)师:人们为什么要给它们穿衣服呢?

幼1:冬天有的小动物会怕冷。

幼2:大人很喜欢小狗小猫,把它们当自己家的宝宝一样看待,所以给它们穿上衣服。

幼3:马戏团的小动物穿上衣服是为了表演更加好看。

幼4:其实马戏团的小动物也很可怜,表演不好还要被打呢。

师:是啊,你们看,在生活中动物穿衣服只不过是人们为了动物“好看”而强行给它们穿上的,并不是动物自己愿意穿上的,这种违反动物习性的行为我们是不赞成的。

评析

话题似乎又转了回来,刚刚还在说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现在孩子又说真的在现实生活中看见过动物穿衣服。这似乎是一对矛盾,可是仔细探究一下,这些动物为什么会垆衣服呢?无非是人类把自已的喜好强加给了动物,迫使动物穿上衣服,以不伦不类的形象博取人类的宠爱和愉悦,这是对动物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人为改变,是不值得提倡的。

5.经验提升:动物皮毛的作用

(1)师:其实,动物不应该穿衣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一起来看。

(带领幼儿通过视频欣赏动物的保护色,了解动物皮毛的作用。)

师:原来动物的皮毛不仅可以保暖,还能利用保护色逃避敌人的侵害,所以尽管动物穿上合适的衣服很有趣,很可爱,可是我们还是不主张动物穿衣服。因为它们拥有自己天生的衣服——皮毛,这就是它们最自然、最美丽、也是最有用的衣服。所以,我们不光是不要再给它们穿上多余的衣服,而且还要努力保护它们自身的皮毛。

(2)现在有人很凶残地屠杀动物,把它们的皮毛剥下来做成衣服、皮包、皮鞋,使得大自然里的珍稀动物越来越少,很多动物都濒临灭绝,所以我们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就要学着关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一起来做动物的朋友,好吗?

评析

或许,一直到这一环节之前,孩子们都沉浸在绘本所带来的风趣、搞笑的情绪中,但是,在静静欣赏动物保护色的片段中,孩子感觉到了真实、残酷的现实存在——那么可爱的动物,带给我们无限快乐,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小生灵,居然面临着灭绝威胁,一种怜爱,一股正气油然而生,“珍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在幼小的心灵里扎根、生长。

活动反思

一张张有趣的画面,一个个遭殃的动物形象,一次次搞笑的恶作剧。豪猪刺儿把好好的一件花衣裳扎得千疮百孔,山羊干脆扭头吃起裤子来了,而其中最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就是那只被强迫穿上了一条碎花绿裤子的鸡了!要是一只公鸡也就算了,要命的它是一只母鸡,更要命的,它还是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于是,让母鸡妈妈丢脸的事情就发生了:一个鸡蛋就那么卡在它的屁股后面,回不去,下不来,要多难受有多难受。哎,怎么忘了给它的裤子开个洞呢?

所以,让动物们穿衣服绝对是一个坏主意!作者旗帜鲜明地指出:“千万不要违背大自然的规律,动物的皮毛才是最有用的衣服。”可是,在活动的开始,强硬地让孩子接受这一观点似乎有点为难,因为他们看惯了在林荫道上、绿草坪上穿着衣服、被人们牵着绳子跑来跑去的宠物狗,还有马戏团里表演的动物演员。本次活动从情绪高涨的辩论,到幽默风趣的绘本欣赏,再到动物保护的沉思,孩子们在想象与现实的冲突与焦灼中触摸着真相。

整个活动以开放的教学理念,力求还原真实的生活、自然的本真,教师在孩子的争辩中、交流中、探讨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呼吁孩子一起参与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让本次活动有了主题的升华。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想…》


活动设计背景

喜爱动物是幼儿的天性,好奇好问是幼儿的特点。这篇儿歌以简单的语句,启发性的提问激发幼儿展开大胆的想象,鼓励幼儿尝试用儿歌的语言表达奇思妙想和对动物的喜爱。同时,在欣赏和创编儿歌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观察、发现、认识小动物的不同特征,丰富一定的科学知识,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语言美。

2.学习用儿歌中的句式创编儿歌。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语言美,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学习用儿歌中的句式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自制纸箱1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观察动物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1.请幼儿从纸箱中依次摸出一张动物图片,互相进行观察。

2.图片上的动物叫什么?它什么地方最特别?这些特别的地方能干什么?

3.假如你像动物一样有这些特别的地方,你想做什么?

4. 有一首儿歌,写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事情,名字叫《我想……》

二:基本环节

(一)引导幼儿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引导幼儿发现儿歌的排列句式

2.问:儿歌的题目是什么?有哪些词重复出现?

(二)鼓励幼儿创编儿歌

1.如果你是小鸟(小兔小鱼),你想做什么?

2.鼓励幼儿展开想象,为每段儿歌续编一句话,如:我想有对翅膀,我用翅膀飞翔。

(三)导幼儿根据儿歌句式创编新的儿歌

1. 还喜欢什么小动物?你想变成什么?想做什么?

2. 教师示范创编,如:我看见小鸭,我想有双鸭蹼,我用鸭蹼游到海里玩。

3.以4人一组合作创编一段儿歌。(讨论)

三:结束环节

1.每组选一代表进行创编一段诗歌。(创编)

2.师幼整理诗歌。

四:活动延伸

1.教师与幼儿共同归纳,整理所编的儿歌,然后用大字书写出来,挂在语言区中,供幼儿随时阅读。

2.引导幼儿在美工区活动时画自己最喜爱的动物,以自己最喜爱的动物为素材继续创编儿歌。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通过幼儿游戏,欣赏,续编,创编来内化儿歌的思想情感。再通过自己的多种表达方式把它真诚地表露出来。使儿歌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上课时能注重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既有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使每个学生能正确接受学生与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本节课教学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听、说、读、写、画、演等一系列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真切感受课文的熏陶。尽管本课进行了充分的备课,精心的准备,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尽管设计过程中一再努力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但在有些环节还是指导的不到位,对幼儿的引导性语言不够到位,幼儿理解的不够透彻,在创编时幼儿的兴趣不是很浓厚。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喜欢》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走来走去”、“游来游去”等叠词的含义。

2、能用“××喜欢在×××来×去”恰当表述某一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活动重点:

用“××喜欢在×××来×去”恰当表述某一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理解“走来走去”、“游来游去”等叠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大书、小书、一些小动物及这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先请幼儿把一些小动物及这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配对,并边说边表演一下这些动物是怎么运动的,然后出示大书,指读书名,指出这本书也是介绍小动物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的。

二、出示大书,逐页阅读:

1、第1—4页(遮住文字):每页先请幼儿讲讲这一小动物喜欢生活在哪里、是怎么运动的,接着指读下面的文字,请幼儿根据文字进行表演。教师可结合图画分析、肢体表演等多种方法引导幼儿理解叠词的含义。例如,请幼儿上前边用手指着图画边阐释“爬来爬去的意思就是一会儿爬到泥地这边,一会儿爬到那边,来回爬……”。“本文来源:屈,老;师”还可请一些幼儿上前表演一个叠词,大家评说表演的对不对,还可以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爬来爬去并表演一下。

2、第5---8页(每页“××喜欢”后面的文字遮住,图画遮住):先指读“××喜欢”,请幼儿边说边表演这种小动物喜欢在哪里干什么,接着指读后面的文字,请幼儿用动作演示一个这句话。可请若干幼儿上前共同表演一个叠词,评说一下大家表演的对不对、准确吗?谁表演的最好等等,还可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去,并表演一下。最后展示图画,请幼儿观察图画,看看说说图画是怎样表现这些小动物×来×去的。

3、9页:直接指读文字,请幼儿看图猜猜说说这本书是哪本书,激发幼儿爱阅读的情感。

4、出示大书,教师先完整示范指读一遍,然后请幼儿跟读几遍。

三、拓展经验,并进行表演。

1、总结分享,留出一些关键词语(各页中的叠词)让幼儿参与讲述(边讲边逐页展示大书):今天,我们读的这本书名叫《我喜欢》。书中的白云生活在?它喜欢在蓝天上飘来飘去,青蛙生活在……?它喜欢在荷叶间跳来跳去……

2、老师负责指读大书,幼儿以组为单位轮流上前进行表演,每组八人每人各表演一页(1---8页),其他幼儿评评说说每组谁表演的最好,同一页内容哪个组表演的最好,为什么?

3、集体逐页翻阅小书,每翻一页,先请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去,喜欢在哪里×来×去,并上前边用书中的句子“××喜欢在×××来×去”边说边表演,然后请幼儿模仿读本。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注意用教师的语言和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为幼儿积极创设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注重幼儿个别差异,采取重点帮助、重点引导的形式,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使其能自我欣赏,产生积极情绪,从而自信起来。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学会赞美、帮助别人。

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长大了》


设计背景

从中班升入大班,班上有很多幼儿已经知道自己是哥哥姐姐了,但幼儿对成人依赖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仍喜欢让成人一手包办。并且,幼儿的自己的父母欠缺关心的意识。因此,我开展了本次主题活动,将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参透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尝试不依赖成人,能主动去做事情,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责任心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长大了的自豪,能自由选择活动形式将“我”长大了的画面表现出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

4、愿意通过多种形式展现自己。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重点难点

教幼儿热爱家庭、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活动准备

1、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鞋。

2、"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

3、音乐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听音乐做律动。

(1)让幼儿自由观察教室的环境。

(2)老师:你在教室发现了什么?(小衣服、小鞋子等)这些你能穿的合适吗?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1) 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老师:小时候的衣服、鞋子你们都穿不合适了,为什么?长大了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吗?是谁辛苦把你们养育大的?我们要怎样对待他们?

(2) 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

(3) 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是从婴儿长大的,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爸爸妈妈辛苦把自己养大,要懂得感谢他们,关心他们。

3、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

5、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结束活动。

小结

(1)引导幼儿体会成长的快乐并教育幼儿学会更多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更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关心他们。

(2)幼儿听音乐——《我长大了》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参与积极,准备的教具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方面,没能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果能够增加一个让幼儿亲自体验的环节,让幼儿感受一下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的快乐与满足,并从不同的交流讨论中增强情感的体验。

3、幼儿的积极性调整上还有待提高,幼儿的发言面不广,有好多幼儿是想说而不敢说。对幼儿的激励语、评价语应该更丰富些,这样有待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后应在这方面多加锻炼和提高。

幼儿园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语言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