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本阅读中幼儿能力的发展

08-18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来说,我们更应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教育笔记应该怎么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浅谈绘本阅读中幼儿能力的发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

浅谈绘本阅读中幼儿能力的发展

摘要:

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那怎样在学前期让孩子们爱上早期阅读呢?我认为绘本文学是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绘本文学图文并茂,绘本与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配图文字书不同,它不同于连环画,更不是动漫书,其显著特点是:在绘本中,图画不是对文字的解释,而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优秀的儿童绘本是美术、文学、教育三者独特完美的结合。

关键词:绘本阅读??能力发展?图文并茂

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主演的一部电影,绘本的图画唯美,充满情感;绘本的文字优美,充满旋律;绘本的故事新奇,充满幻想;图画和文字共同表现一个主题,互相交织着构成一个连续完整的视觉影像。绘本作为学前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广泛使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本体价值和教育价值。绘本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1997年国际会议主题即"儿童与书",认为早期阅读是使幼儿获得口语,使用书面语言的物质基础,能提高读写技能,提高文化背景,扩展见识,使幼儿处于丰富的智力环境中,并激发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

一、绘本阅读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是幼儿进入绘本阅读的钥匙,通过观察,认识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观察,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通过观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环境,把握故事情节及发展线索;通过观察,发现隐匿在画面中的细节和难以用语言述说的精彩纷呈的世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练就逐渐形成为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观察力,而绘本阅读正是培养观察力的重要途径。

阅读绘本的乐趣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发现了图画信息的有意义元素,他们不是纯粹提供一种感官上的乐趣,而是有助于儿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图画书成为有别于其他形式的视觉艺术。当看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乌鸦》的题目后,一名幼儿立刻指着那只乌鸦说:"是它,是指它,因为就它是彩色的!"因此绘本阅读有助于提高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观察的细致性、观察的概括性。

绘本生动的画面,能引发幼儿主动观察、认真观察、深入观察。如《逃家小兔》这本书,主要以两张黑白画面和一张跨页的彩色相间构成,前者配以文字,后者没有文字和对白,但形象地展示了兔妈妈和兔宝宝那种温馨的情感,文字与黑白画面紧密结合,小兔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妈妈说"如果你变成小鳟鱼,我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接着的彩页马上形象地展示了兔妈妈用萝卜钓小兔这条"小鱼"。这样的图画与文字的结合,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的观察力被这么拟人化的展示充分的调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

二、绘本阅读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绘本阅读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普遍认同的图画书阅读的最大价值。喜欢阅读、有丰富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幼儿在语言表达的词汇量、流畅性、积极性、以及听的能力方面都明显优于不喜欢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儿童。主要表现在:

1、理解水平较高

心理研究表明,3岁左右,儿童开始对故事产生兴趣并能够理解了,即孩子可以理解语句和语句之间的关联、关系,把这种关联、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这种经验既是阅读绘本的基础。处于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幼儿,借助图画的支持,逐渐学会把零零碎碎的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而体验到一个整体的奇妙的世界,这种经验、理解力和想象力,是幼儿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在这方面的丰富体验,是幼儿日后把自己的经验和印象置换成"东西"--语言,并运用它形象化地进行表达的能力的基础。

2、词汇更丰富

对于社会的人来说,词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同时,对于刚处于社会化阶段、语言发展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词汇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许,一个小班幼儿在妈妈来接他回家的路上经常会听到"今天在幼儿园过的开心吗?"之类的话语,也许幼儿也会回答"我今天非常高兴"。但是,"开心"、"高兴"等词语对于幼儿来说,可能只是一些抽象的东西。如果不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方法让幼儿理解这些词,幼儿就便会很难掌握这些词,也不会很好地在合适的时候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而在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中,成人也较难以完全儿童化的方式去向儿童展示这种情感。然而绘本却以其形象的图像以及一些简单而生动的词汇可以向幼儿传达讯息。例如,绘本《生气汤》,图画是建立起幼儿认知和词汇的桥梁。透过形象生动的图画表象,结合词语的表达,幼儿初步了解了"不如意"、"横冲直撞"、"吼""呲牙咧嘴"等词汇表达的意蕴。同时,借助文字以及有时是夸张而形象的图画,幼儿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气"这种情绪的种种表现方式。

3、语言表达更流畅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幼儿很自然地会就画面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进行讨论。而且在倾听的过程中,有了丰富的体验,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他们就能更流利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我曾让许多幼儿给我们讲故事,一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回答我们:"我不会讲因为我不认字。"或者说得很简单:"就是一个爸爸,特别棒",而非常爱读书的朱宇鑫在听完《我爸爸》后给我讲: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但爸爸很爱我。"

三、绘本阅读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优秀的绘本能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包含了幼儿丰富想象的绘本更是拓展了原有作品的内涵,使其变得更加丰满。

1、根据题目或封面,大胆预测故事的可能。

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而在阅读前让孩子对故事进行猜测会激起孩子强烈的阅读欲望。比如绘本《逃家小兔》的封面,是一对在草丛中互相对视的母子兔,当请中班幼儿猜测这本书可能会讲些什么时,小朋友的想象真是五花八门:"兔妈妈在和兔宝宝说悄悄话!""它们可能在说这里的草可真好吃!""兔妈妈肯定在告诉兔宝宝当心大灰狼!""她们是不是在这里等谁呀?"……幼儿根据画面的预测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么幅图片竟然会有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虽然此时的想象漫无边际,但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其以往文学作品的经验大胆地想象着。

2、调用生活经验,合理地设疑想象。

调用生活经验,意在培养幼儿大胆质疑、猜想、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更好的阅读绘本奠定扎实的基础。当我宣布故事题目,请幼儿说说有关于这个故事题目有什么想知道的,孩子们的问题集中在了"为什么小兔会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事情?"当我把问题抛还给孩子们解决时,他们的积极性更加高了,但由于经验的局限,回答还是比较集中,媛媛:"这应该是只调皮的小兔,老喜欢玩咯!"悦悦:"妈妈让它弹钢琴,它不想就逃了!"朵朵:"它肯定会遇上大灰狼,幸亏有兔妈妈帮助!"这话一出,马上引起了大伙的共鸣,大家都奔着这个主题展开讨论了,茜茜:"对呀!说不定大象伯伯也会来救小兔的!"悦悦:"小兔钻进树洞,大灰狼就吃不到它了!"……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

3、迁移各种经验,施展合理的联想。

幼儿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其他的文学作品、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喜欢的角色,这就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引发的。当幼儿在阅读了前《逃家小兔》前两幅图后想象如果自己是小兔会逃到哪里去时,孩子们好像自己真的是那只调皮的兔宝宝,边比划动作边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是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阅读]


-->

导读: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刘飞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视线。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答案式的提问。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提问的设计

提问要讲究层次性。如针对图画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次——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根据故事特点设计提问。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生活现象为主、图画内容之间是平行性的,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提问来拓展话题。当故事中蕴涵着道德评判标准的,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图书中的教育价值。

(二)提问的组织

有了精心设计的提问还不够,关键还在于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在调动全体幼儿集中注意力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以便全体幼儿都能认真思考。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其思维活跃起来。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绘本阅读心得


我们都在羡慕着应老师他们能“玩转绘本”细细想来确实我们许多工作的不到位。我们在选择绘本的时候有认真的去筛选绘本嘛吗?在认真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了吗?互动,游戏的角色都有适时的加入吗?原来我总是以自己的教育经验不足为借口,其实不然,很大时候,可能真的是自己的拖延而致。在面对文库中诸多的领域,不同作者的绘本,常常不知该作何选择。在这次的绘本交流会中,我也见识到了许多优秀的绘本,算是一种收获了,但最值得的还是为我们提供一个选择思路:

一、绘本的定义:

以绘本作品为核心内容,以儿童自然创作为基本方式,融合语言、艺术、社会各领域内容,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戏剧散学。

二、了解绘本可以戏剧化,通过听几位专家,尤其是俞春晓老师的课,我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语言。绘本课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还应该学习故事中传递的知识或其他内涵。重点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不拘泥于绘本,从故事中引出有用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们,尤其再配上舒缓动人的音乐,更会让人感动异常。

三、儿童在戏剧活动中的发展、关注儿童的肢体语言上的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动作的表现性,角色表达的形象化,人物让幼儿自己选,戏剧内语言的练习和创造,模拟角色的声音、语气、、腔调、与同伴的讨论与交流。好的活动设计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去研究活动设计的逻辑。

“让幼儿在快乐中学,让老师在快乐中教”。

除去这些,也还是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来进行一定的调整。所以,我所看到的几堂课都是不一样的感觉,及时流程相类似。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林老师和何老师的亲和力和应变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像投影仪出现问题了,孩子们开始躁动,但老师还是以幽默的方式“原来风太大了”逗得孩子们大笑,课堂继续。由此可见,绘本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师的状态都是重要的。我也在反思,我们班级在周五开展的绘本集教到底欠缺了什么?好像都欠缺了许多,更觉得自己失败极了,不过也幸好在这次的学习中,让我发现了所欠缺的东西。因此必须要加强要求自己,了解绘本,了解孩子,同事也了解自己。希望我们的班级绘本课会越上越好。

绘本阅读在教育生活中的“课程形态”


-->

绘本阅读在教育生活中的“课程形态”

当越来越多的绘本走进幼儿园的阅读活动、进入集体教学活动,有关绘本阅读的教育引导、课程价值也日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焦点。而一旦提及这一话题,有关“阅读是超功利的”“绘本不是教材”等观点又会冲击着大家关于绘本的课程价值和阅读引导的判断思考。似乎,对于绘本而言,凡超越了其自身的“图”与“文”的观察指导和启发思考就有了不该有的、板着面孔的、课程化了的嫌疑。

然而,当一本书走进了班级的阅读,这本书就已经走进了班级的课程,影响了班级的课程,并以多样的方式融人了班级孩子们的课程生活。

生成课程:“一本书的故事讲述”到“许多人的故事分享”

绘本阅读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有时候,阅读就像在滚雪球,越滚越大。刚开始,是你一个人在滚雪球,可是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这个“雪球”已经不是你一个人的孤独奋斗,很多孩子都已经参与了故事的编织和续写,从一册绘本的故事讲述,演绎成了许多人的故事分享。

记得和孩子们一起讲述故事《菲菲生气了》,孩子们看见书的封面上有两个牌牌(绘本历年所获的奖牌印章)不禁好奇地追问起来。我向孩子们介绍时无意间提了一句:“啊,这本书在10多年前就获得了大奖啦!那时候陆老师才20几岁,我的宝宝只有你们这么大呢!”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孩子的声音便响起:“这个故事讲完了,我想听听陆老师自己的故事,听听陆老师小时候的故事,好吗?”这个孩子的话音未落,下面就响起了一片拍手声:“对!我们也想听……”

从一个故事出发;到达的未必只是预想中的那个目的地,沿途遇见的风景同样醉人。《菲菲生气了》故事讲完后,我们展开了主题分享——“老师的故事你知道吗”图片故事展。我用照片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制作成了PPT,和孩子们一同在看看、猜猜、说说中,分享了自己经历的人生大事(升学、工作、结婚、怀孕、比赛活动等等)、成长过程中的琐碎幸福(外出旅游、工作常态等等)。在我的邀约和鼓励下,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帮助下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挑选出来,在小伙伴的面前大方分享、生动讲述。因为这个契机,害羞的孩子,也自信勇敢地走到了大家面前。

其实,从一本书的故事讲述演变成许多人的故事分享,并不只是因为“书”本身所独有的这样那样的玄机,更多的还是老师有“从故事到生活”或“从绘本到课程”这样的意识。故事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凭借自己的经验、智慧,凭借在此之上对孩子的观察、了解,不断生成新的故事篇章。《收集东?收集西》《勇气》《妈妈心?妈妈树》《獾的礼物》《点》等等,这些书在和孩子们的分享阅读中都有超越书中故事之外的、孩子们自发生成的、教师敏锐捕捉到的新的课程故事续写。

一册绘本,一个故事,本身不是课程。然而又因为一册绘本在集体中的分享,自然衍生出了一个新主题、展开了一个新的课程探索。它的课程价值,不言而喻。

深入课程:“日积月累的故事积淀”到“水到渠成的理解启发”

接手每一届孩子,都是从小班开始坚持给他们讲故事。睡觉前讲,让孩子带着温馨美好的向往进入梦乡;睡醒后讲,唤醒迷迷瞪瞪的状态,把等待起床的环节变得充实烂漫;新书来了及时讲,一同分享书中的发现、共同体验“新鲜”阅读的美好;孩子们发出邀请了赶紧讲,满足孩子需要的同时也洞察了孩子对书的选择和喜好……也有老师问我:“这么用心投入地讲故事,你们班的孩子和其他班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是啊,这一届孩子又已经上中班了,孩子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你走进我们的教室,一同参加过我们的活动,相信你会感受到这种“不一样”。

在主题活动“勇敢的我”进行中,我和孩子们就“勇敢”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孩子们说:“勇敢,就像小黑鱼一样,遇到危险的敌人,想办法吓跑它(《小黑鱼》)”;“小兔子皮科很勇敢,有时候躲过敌人,有时候和敌人发发火又走开了,最后还能很聪明地打败它们(《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勇敢,就像小老鼠一样,明明害怕一个人睡觉,但是还是自己睡着了,以后就不怕了(《小老鼠的漫长一夜》)”;“勇敢,就像我们在六一体检的时候,看见医生叔叔戳手指的针就怕疼,但还是走到医生叔叔那里了”;“勇敢,还像三个强盗,知道自己的错误就改正了,变成了三个好人(《三个强盗》)”……在故事阅读中遇见的那些个动物、人物形象,已经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在漫长而又精妙的理解和内化过程中逐渐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精神食粮和学习榜样。

还有的孩子说:“大灰狼总是勇敢的,小白兔总是不勇敢;大花猫总是勇敢的,小老鼠总是不勇敢。”不待老师提醒追问,就有孩子辩驳:“大灰狼本来就是吃小白兔的,小白兔知道大灰狼是自己的敌人,当然害怕啦”;“小白兔比大灰狼还勇敢,因为小白兔知道草地上有危险还会勇敢地出来晒太阳吃草”;“应该说,小白兔很勇敢。它很小心地出来东看看西瞧瞧,它的‘小心’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是‘不勇敢’”……因为有过共同的阅读背景,所以,交流沟通中都能轻松地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彼此心意相通;因为在共同阅读背景下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各执己见直抒胸臆的过程,能及时补充对方的观点,自然形成了基于“差异即资源”的幼幼互动式的学习状态。

当书中的故事经由你的口传入孩子的耳朵、走进一个个孩子的心中时,故事其实就在进行着文化的启蒙和累积,是对心灵不断的唤醒和启发。故事以孩子“喜闻乐见”的美好且带着“无意识记”的优势,在孩子的心灵里埋下一颗颗种子,假以时日,在生活中、学习中、交往中,慢慢发芽、长大……不身处其中,哪里又能说得清那种水到渠成的理解启发有多神奇?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情境》中亦提到:阅读经历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我们曾经阅读过那些书,它多姿多彩地呈现了当时的阅读心情,也造就今日的自我……如果老师对班上的孩子读过的故事、诗篇、绘本或民间传说,完全没有一点点概念的话,他又如何能好好地带领这个班呢?换而言之,如果老师对班上孩子的绘本阅读没有了解,也无法更好地实施当下的班级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绘本阅读其实成了隐性的课程,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它和幼儿园的各色课程融合在一起,丰富着孩子对当下课程的感受、理解。

浅谈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

浅谈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我们认识世界、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与人交往都要凭借语言进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对幼儿语言教育越早实效越好。

一、要给幼儿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学中幼儿除了和教师交流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和同伴交谈。而在集中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发言说话的机会太少。针对这一问题,我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注重以幼儿为主体,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

(一)让孩子想说。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激励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想说的欲望。如,在上语言课时,我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发一张小卡片,奖励一朵小红花,并摸摸他的头或拥抱一下等给予肯定。

(二)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感,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

(三)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会说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些。

二、要优化语言教学方法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各科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将语言教育渗透各科教学中,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让优美的语言渗透在幼儿幼小的心灵。

在游戏教学中,无论课堂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进行互动交流,了解游戏环节及游戏的目的,达到游戏的结果,获得语言的发展。

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用语言描述出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意境及自己的感受。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并说说绘画中自己采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看上去像什么?让幼儿在讲述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语言的发展。

在种植活动中,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扩大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范围,加强了感知深度。孩子们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我都是边干边讲,还特意多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异同。出苗了,他们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陶冶了情操,在观察、比较中丰富了语言词汇,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要创设语言发展情境

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了注人式,幼儿只是机械地背诵一些儿歌、诗歌,语言叙述能力提升不大。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情景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机会,积极诱发他们多说话,做到发音准确,用词得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晰,连贯而有感情,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我让孩子们用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孩子们边演边讲,教室里面其乐融融,好不惬意。这样做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同时,注重家园配合,让幼儿给家长讲述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和游戏,让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并让孩子复述等等,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实现家园共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好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听故事等,达到看人说话,看物说话,看景说话,通过朗读诗歌、念绕口令等训练方式提高独自说话,与人对话的能力,充分肯定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取更大的进步。

教育随笔《绘本阅读研究》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生导航。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爱上阅读,我们责无旁贷,而绘本是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那么如何让幼儿接受绘本并且爱上绘本?如何在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中,利用优秀的幼儿绘本读物,让幼儿快乐阅读呢?根据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开展了《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研究》的课题研究,尝试将绘本内容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对绘本有进一步的了解,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分享是幼儿将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同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在工作中我们教师也始终将分享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

案例:在园内绘本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绘本故事教学《快乐的森林舞会》。通过欣赏、理解了绘本故事,幼儿懂得了要与小伙伴分享、友好相处。活动结束第二天,班中的刘心怡小朋友就带来了好多糖果,开心地对我说:“刘老师,我把糖果和小朋友分享。”接下来的几天,班中的一些孩子都陆续带自己喜欢的物品和伙伴分享。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开心着自己的绘本故事教学给与孩子的道理启示。可是在今天的分享活动中,却令我深思:苗子童开心地将自己带来的零食一个一个地小伙伴分享着,当他走过冯梦娇小朋友身边时,却没有将零食分给她。我悄悄地问他:“你怎么不和冯梦娇分享呀?”苗子童一本正经地说:“她今天表现不好,老是欺负小朋友,我不想和她分享。”看着苗子童一副不开心、甚至难过的表情,我沉思了……

反思:对于幼儿来说,分享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不经意间流露或者发生与同伴交往的一种形式。孩子的分享有着“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他们的分享缘由是什么?分享过程开心吗?分享结果满意吗?幼儿能否真正理解分享的道理呢?这值得作为老师的我们沉思。

绘本,连接阅读和幼儿主动表


从之前设计的各个艺术活动来反思绘本集体教学活动,我一直在思考怎样的绘本能够用作艺术欣赏活动素材,绘本,它区别于故事,绘本的精美图画应该也是可以作为教学重点来挖掘艺术价值的。

从幼儿自主表演的角度来看,虽然小班孩子的动作还比较稚嫩,但积累了一个半学期的动作技能之后,我们的艺术活动目标还应着力于鼓励幼儿表演表达出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引导他们自主表演,而不仅总是模仿老师的表演范例动作,并尝试让孩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选素材——

《好饿的毛毛虫》是美国童书作家艾瑞克·卡尔的作品,我选这本书的理由为:

◆本书的绘画风格完全是儿童涂鸦期的手法

孩子们一看就像自己的涂鸦一样,第一眼就因亲切感而拉近了距离,儿童对自己的涂鸦总是很珍惜,看涂鸦一样的画感觉像进入了自己的世界。用“像不像”作为审美标准的成人也许有点排斥这本书,但这是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单纯的构图

幼儿在观赏一幅画时,首先吸引他们目光的是画面中心位置的内容,当下一幅画面同样在中心位置来表达,这种重复正符合孩子单纯到极致的视觉感受。儿童的这种视觉特点也表现在儿童的绘画中,孩子们常常将最希望表达的内容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由此可见,卡尔的这种构图就是专门为孩子的视觉感受设计的。

◆色彩的视觉与味觉

卡尔知道儿童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是极为惊人的,丰满亮丽的画面,迎合了儿童的视觉感受。最为好玩的是,这本书通篇都在说“吃”,每一种水果的颜色都如它的味道一样浓郁,这条毛毛虫真像小朋友一样,看到什么都想吃!

怎么组织活动——

从第一课时把目标定位在科学领域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自然过程和故事内容,到第二课时把目标定位在美术欣赏和表达,这需要教师进行有重点地引导。通过教师有目的地挖掘来为本次目标定位,我运用了以下策略:

◆欣赏节奏

一个星期之后毛毛虫越吃越多,星期六高潮迭起——一次出现了那么多食物!到虫茧的那一页,就像音乐戛然而止,安静了两页。突然从低八度跨越到高八度,似乎所有的乐器轰然奏起,一只绚丽的蝴蝶突现整个画面,为孩子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至此,故事结束了,在整个故事中,像感受到一场“图画的演奏”。因此,引导幼儿欣赏的时候也应该有起有伏,有节奏感。在有转折意义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从孩子的作品来看,孩子更愿意选择有转折的画面进行表达绘画。

◆结合文图相配合的游戏

乍一看,这本书似乎很简单,从头至尾是一只毛毛虫吃了不同的东西,有些话重复了又重复!结合点数的种种色彩抢眼的水果食物给了孩子强烈的视觉冲击,点数的时候孩子的手指就自然变身为了毛毛虫!书中的小洞就是孩子最爱这本书的原因。而吃一口食物便出现了一个洞,这也是孩子在表达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的元素。

◆引导联想

因为绘本里有好多环节都需要联想,所以开展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创作的时候也十分快乐。在想一想、猜一猜之后再来画一画或用动作表现出来,孩子们在快乐地创作和表演。

体验表达引导策略运用——

因为这节课的目标比较开放,是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进行自主表达的一个活动,因此我尤其注重引导幼儿体验、表达策略的运用

◆多元信息输入

绘本这样的欣赏素材本身就是多元信息输入的典型。通过一个个画面的欣赏和观察,孩子积累了一系列有相同主题的视觉表象经验。教师有重点的指导观察,帮助幼儿将视觉经验转换为体验经验,如问题“如果你是那只毛毛虫,你会有怎样的表演来引发幼儿讨论并总结。

◆深入挖掘课例中蕴含的可以让幼儿主动体验、表现和感受的画面。

这个活动的自主表达空间就在于教师在为幼儿的充分感知、体验、想象创设条件之后,孩子表达的内容能够让幼儿自主选择。但同时幼儿的自主表达的限制也在于当他选择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之后,他的动作表达会比较多地依赖书中的某一个画面,会转“临摹老师的动作”到“临摹书中的动作画面。当然这样的模仿是有价值的,在于这样的模仿是主动学习的表现。

◆以充分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想象为导向的导入与示范

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故事和图画,来熟悉要用肢体动作表达的内容,为自主创编动作做铺垫;通过玩一玩、摸一摸书页,进一步熟悉画面造型,思考线条和色彩的表达;最后通过说一说再表演来细化细节,丰富体验表达的内容。

◆支持幼儿主动表演的指导评价策略

为了支持幼儿的主动表演和表现的热情,我运用了房子等道具来吸引幼儿参与表演活动,分组让孩子们上来轮流表演、体验。并鼓励他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表演区继续进行创编毛毛虫变蝴蝶过程的表演。在评价环节,让幼儿说说别人的表演的出彩地方,将艺术表达再回归到阅读想象中去。并模仿同伴的表演动作,丰富表演内容。

从孩子的表演可以看出,他们有兴趣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只要我们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

绘本阅读《孩子你想“说”什么》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明白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父亲平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样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父亲面前,听父亲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父亲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父亲以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父亲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带给了一种十分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父亲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教育随笔:绘本阅读体现幼儿的情感


现今绘本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甚至跨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面对种类繁多的幼儿图书市场,家长和幼儿逐渐将目光投注了优秀绘本上。虽然绘本给人的初印象与图画书很相近,但细细品味不难发现绘本中突出的教育性,这里的教育性自然不是指认知学习和语言训练,而是在人格、道德、生活等方面的成长。绘本鲜明生动的画面和简单明了的文字符合幼儿期儿童的阅读特点,其中的人物塑造,情节铺陈,排版装帧都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审美趣味,能否为幼儿所接受。况且,绘本相较于过去的图画书,绘本更加注重其中的社会情感价值,光给孩子讲故事是不够的,而是向他们传达人类诚信、勇敢、坚毅、合作、宽容的美德。简单的故事不简单的情感,加上粗犷的线条、浓烈的色彩,让幼儿被最纯真的情感打动。

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首先是要让孩子们感受情感。系列绘本中蕴含的或亲情,或友情,又或是广义界定的爱,通过教师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那种快乐、喜悦或是悲伤愤懑的情绪都能轻易感染幼儿,幼儿在接受到教师的情感讯息时,自然而然会将自己带入到故事创设的氛围之中。

然后在感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绘本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价值体现在:绘本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能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宁静;绘本阅读能调试幼儿的情绪情感;参照绘本进行的游戏增加了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了情感的纽带;绘本阅读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亲社会情感。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浅谈绘本阅读中幼儿能力的发展》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绘本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