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和引导幼儿的书写活动

08-24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平常你收集了优秀的教育笔记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如何解读和引导幼儿的书写活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在幼儿园课程中最易被忽略和误解的部分,就是幼儿书写的发展了。过去,幼儿园课程的书写教学存在着两个极端,一种是急于让孩子练习写字和数字的正确笔画;另一种是忽视幼儿书写能力的发展,认为完全没必要进行书写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在我园实施全语言特色教育以来,我们将书写视为读写萌发过程的一部分,鼓励幼儿用书写来表达和沟通。教师不会以练习写字来教导幼儿书写,只是为他们提供工具,创设环境,鼓励幼儿以符号的书写形式来进行有意义的沟通。而教师对这种沟通的解读,能更好的支持和促进幼儿前书写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 解读幼儿书写的发展状况

作为教师我们应帮助幼儿成为一个小作者,让他们通过绘图、模仿及自创文字,来进行书写的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幼儿在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许多关于文字的事物。教师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幼儿在不同阶段与不同情境中建构的不同文字,以及所表达的意义,珍视他们的自创文字。

(一)观察幼儿书写所表达的意义

在宝宝餐厅,老师观察琪琦在纸上随便写画一些东西。琪对紫尚说:“这是客人要的,白菜、萝卜、蛋糕,还有冰琪淋。”过了一会儿,在收拾玩具时,老师发现了琪写的那张纸片,隐约画了白菜、萝卜、蛋糕,还有冰琪淋,随便在每种东西的下面涂了圆圈。老师想起琪在自己的作品上,把自己“包”的姓氏,写成“勹 ”,并且说这是我的名字。这些快速而简单的涂鸭,让幼儿在书写过程中自由发挥。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显示了琪正在从事相当有利的学习。她知道书写能传达一些特定的讯息,她并不在意自己是否会写正确的字。

幼儿也用他们会写的一些字,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晶鑫在自己做的礼帽上,写上“日”,意味着这是要送给妈妈的。在书包上写了“日”,意思是这是我的书包,不要乱动。因此,当幼儿在运用非常简单的文字及符号时,并不代表他们所要传达的意义就是很单纯的。相反,文字符号之间的差异虽然极为粗略,却可能涵盖了非常复杂的概念,即使是最简单的涂鸭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如:紫尚的妈妈告诉老师,尚在她自己的故事书皮的内页,乱涂乱画。当妈妈为此责怪她时,她就跑去拿出爸爸的书交给妈妈看,说:“我看见爸爸都画了。”她想告诉妈妈,她是跟爸爸学的。但她确实知道,在一本书上写名字,代表着拥有这本书。

(二)认识幼儿在不同的阶段和情境中建构的文字

当老师在观察幼儿建构文字时,他们看到有些幼儿在涂鸭;有些会混合使用模拟和真实的文字。如:一个五岁幼儿嘉嘉,把自己的姓氏“郑”写成了“阝天 ”,颠倒的偏旁都呈现了字的结构。此时,幼儿处在模拟字的外形阶段。

当幼儿学的字越多,他们就会持续使用真实和模拟的字,会在同一篇短文里,实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老师在观察幼儿的文字建构活动时,要特别去注意活动发生的情境。如:诗敏写的一则新闻,“我和爸爸看新闻,看见发大水了,好多东西在水里,好可怕。妈妈在做饭,我也叫妈妈来看,妈妈吓的叫起来。”在这则新闻里,前面的妈妈是真实的字“妈妈”,后面的妈妈是自创的字“口口”。诗敏说,妈妈也吓坏了,嘴巴张的很大。在不同的情境中,幼儿常会根据书写的功能和阅读的对象,来变化书写的形式。YJs21.com

(三)珍视幼儿自创的文字

当幼儿的书写由使用偏旁,到用偏旁自创拼字时,他们的书写作品,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文字形式。当幼儿继续探究书面语言时,在文字的使用上会更趋一致。他们发现,同样的文字组合,会有同样的意义。如:在娃娃家,含月要去给娃娃买东西,她写了一个单:“AD钙奶、AD钙奶、果冻、果冻、果冻、糖、饼干。” AD钙奶写了两次,她说,要买两瓶,果冻写了三次,她说,要买三个。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如何解决在幼儿园出现的状况


问:

小儿三周岁零三个月九月份刚上幼儿园。

一个多月下来,他现在还是会有情绪,偶尔会不愿意上幼儿园。比如今天早上,本来都好的,结果走进幼儿园以后,就开始有些低落了:妈妈,我会想你的!妈妈,我真的会想你的!妈妈,你很早就来接我的哦?一边抹眼泪,还一边学汤姆说:妈妈,我忍住不哭!听孩子这样说,心里真不知道是啥味。一开始还很有耐心,可一直这样,我就有些恼了:你再哭,妈妈真的生气了。

老师反应的问题:

1很敏感。很小的事情都会触动到他;

2有些时候说出的话就象大人,喜欢去管另外的小朋友,比如会让小朋友坐坐好,椅子对着老师坐;

3依恋很重。即使是一张很小的纸条,他都会当宝贝,让老师保管好。或者放在自己口袋里;

很惭愧,觉的自己时时泡在网上学习探讨,育儿书也看了不少。可遇到这些问题,我还真是没头绪。不知道是平时家里的原因(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爷爷很宠,照顾很细致);或是遗传(我比较多愁善感)?喜欢亲子阅读,他很喜欢看书。请林姐帮我分析下,我该如何引导,帮助孩子?感觉感谢!

答: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好多都会存在这样的状况,不用着急。建议每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记得跟他共情,共情共到点了,他的情绪就比较容易稳定下来。前提是,你自己千万不要因此失去耐心,只要你失去耐心,他的焦虑就会加重。每次你都想想,他只是个孩子,他的这种行为只是阶段性的,过了这个阶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尤其不要跟他说,他再怎么样,你就生气之类的话。我觉得,不管什么事情,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给孩子充分的自我价值感,他做什么事情,是必须这么做,乐意这么做,不是为了让某人不生气去这么做。如果他为了让你不生气而去做某些事情,他很有可能是不快乐的,那么,他去做这个事情就会缺乏激情,或者缺乏持久性。

说话像大人,我觉得可能跟你们或者老师平时跟他交往的方式有关系,孩子的这些话应该都是从外界学来的。如果家长总是要求他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他可能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去要求别人。一是他在模仿,而是他通过这种方式变相地释放自身的压力。建议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尽量少限制他,给他更多自主的空间,他才能学会更好地自律。

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很看重,这也很正常,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个阶段,对自己的某些东西看的非常重要,因为那是他自己的,是他自己第一部分。建议尊重他的这种心理需求,过了这个阶段,他对这些在成人眼里看来没有任何价值的事物也会失去兴趣的。

另外,如果你自己本身就比较多愁善感,当然也会影响到他。孩子首先是通过父母看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来决定自身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的,所以,要想让他不那么敏感,你自己就要先放开一些。当然,敏感也未必不是好事,敏感的孩子对外界的感受力会比较强,他将来在某些方面就会发展得比那些不那么敏感的孩子要更好一些。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所以不用特别担心。

你提到他喜欢看书,其实书也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学会正确地看待一切的非常好的工具。现在很多非常不错的绘本,建议给他买一些,通过这些绘本去引导他,比说教要有效得多。

问:睿下个月就满3岁了,是男孩,上中班,平时性格偏内向吧,和熟悉的小朋友之间话比较多,玩的很疯,幼儿园老师也说:可能是因为年纪小,在学校不怎么爱说话,和熟悉的小朋友话多,上学放学还是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的。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放学后带他在户外玩,玩了一会,睿就去擦黑板上写的通知,他用小手擦粉笔字(当时家长在不远处正和别人说话),这时,有一个叔叔就喊他不要擦(家长这时才注意到这边)。那叔叔的态度有点严肃吧,也不是很凶,只喊了一句,结果孩子在那呆了2秒,一下子就大哭起来,和睿一起擦黑板上粉笔字的还有另一个小男孩,那小男孩听到大人喊,就只是看了下那个大人,然后走开了,并没哭,我家宝宝却是哭了好久,而我并不了解宝宝心里是怎么想的,虽然劝他,可能没劝到位,宝宝还是哭了好久。我想,林姐见证过很多孩子的成长,麻烦林姐帮忙分析一下宝宝心里是怎么想的?而那个没哭的孩子是因为自尊心不强还是抗挫折能力太强呢?

还有一次:睿也是和上面提到的那个男孩一起玩爬栏杆,我看他们玩的挺好,就没关注他们了,这时一个保安没看到我,那保安就经过他们爬栏杆的地方,同时呵斥了他们一句,态度应该是有点凶,我就听到宝宝哇的大哭,我马上过去,那保安看到我就道歉说他是呵斥的那个一起玩的小朋友,并不是喊我家睿。我想,睿可能是认为那个保安是在呵斥他,所以才哭的,而另一个小朋友还是没哭。我想问林姐:我家宝宝算不算受挫能力不强?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所以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宝宝平时出去玩也不爱和大人打招呼,我也没勉强过他,有时他遇到瓶子打不开这些小事情,就马上开始哼哼唧唧的,这是不是因为没受过什么挫折的原因呢?

答: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家宝宝属于比较敏感那类型的,所以对别人的态度会很在意,并且会反应比较激烈。建议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好不要过多地去哄他,如果你花太多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会导致他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这个事情上,导致他的情绪久久无法平静下来。建议适当跟他共情:“叔叔声音有点大,吓着你了吧!”然后通过别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好了。

问:本来从送的第三周开始已经不哭闹了,上周好几天还主动要求上幼儿园,但是上周末感冒咳嗽,从这周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每次去的时候都哼哼唧唧说:我不上幼儿园,不过好在交给老师的时候,还能平静的跟我们(我和婆婆)说再见。可是今天早上,一起来就跟我们说不去幼儿园,而且还把我给准备的老师让带的做体操用的瓶子(小饮料瓶,里面装了些黄豆)狠狠的扔到地上,说“我不要,说不去幼儿园”,他说的时候,我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不想上幼儿园,可是今天咱们还是得去,还没到休假的时候呢,休假了就可以不去了”。最后终于同意去但要求我抱着送他去幼儿园。但是交给老师的时候哭的很伤心,也不跟我们说再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跟老师进去了,看得我很难受。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每次问老师的时候,老师都说儿子在幼儿园表现挺好的。可是今天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这周咳嗽,每天都给带一顿中午的药,坚持送园)

答:孩子生病的时候肯定是不愿意去幼儿园,或者生完病之后在家住几天,他也不会喜欢去幼儿园。毕竟幼儿园跟家还是不一样,他多少要受到一些约束,并且,在幼儿园他也不会像在家一样受到那样的关注,他可能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落差感。当他不想去的时候,建议跟他共情,但是不要说太多别的必须去幼儿园的道理,共情之后,他就会变得比较配合,也许就不会跟你那么纠缠了。

问:儿子已经三岁了,还在上小小班,会不会得不到与年龄相符的刺激,会影响他的全面发展?报名的时候不满三岁,被分到小小班,当时说可以转小班的,但是现在小班名额已经满了,就不好转过去了。从平时的表现来看,儿子比较喜欢追着和大孩子一起玩。我现在很矛盾,到底上小小班还是上小班?如果我们强烈要求转的话,应该也可以的,关键是我有些犹豫:由于儿子是9月16号的生日,以后上小学可能会因为差半个月晚上一年,就是说现在如果上小班,三年后大班毕业,差半个月不够上小学的年龄,可能还得在大班多上一年。这多出来的一年到底应该上小小班还是多上一年大班。我该怎么办呢。最担心的是现在上小小班会不会得不到应有的刺激而延迟他各方面的发展。

答:上小小班和小班实际上差别也不是很大,跟大孩子在一起有跟大孩子的好处,跟小孩子在一起也有跟小孩子在一起的好处,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为这个事情过于焦虑。毕竟幼儿园只是提供给孩子一个与家庭不一样的环境,他的生活圈子也不完全局限于幼儿园,还有家庭以及外部的其他环境,只要让他的生活变得个更加丰富多彩一些,他一样是可以获得全面发展的。况且,幼儿园虽然有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教育的重心还是在家庭,只要家长自己做好了,一样不会影响到他的发展的。

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解读期中开课


此次期中开课是在“当集体教学活动只剩一个时”的现状下,提出“如何提高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我们选取了健康领域的一个动作目标:“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根据教龄将老师分成课程设计指导组和实施组,并根据课程设计指导组老师的职称分成三组,分别进行比赛,每组评出两位一等奖,四位二等奖和两位三等奖。

在老师们抽签决定顺序后,老师们主动进行了多次的试教磨课,为展现最为完美的课程展示。同时,两位老师进行搭档,进行研讨,捆绑式的比赛,让老师们增加了老师们的合作和指导。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这个目标其实包括了很多的身体动作,比如走、跑、跳、攀、爬等,我们可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选择合适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设计有趣的游戏情境,发展幼儿的力量和耐力。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各个动作要求都不一样。老师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都对《指南》的目标进行了解读,并进行了思考,对于重难点的把握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对于“跳”这一身体动作,老师们在小班下学期设计了复习双脚跳,学习单脚跳;中班下学期设计了助跑跨跳、单脚跳;大班下学期设计了双脚夹物行进跳。有些内容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在距离方面,老师们也进行了研讨,体现了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要求。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设计了游戏为主的教学活动,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愉悦中接受任务,在愉悦中完成任务,整个活动孩子带着积极主动的情绪去参与,去探索各种玩法,教师进行指导,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幼儿园有“恐惧感”如何解决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可以他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恐惧,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他们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呢?解决宝宝对幼儿园的"恐惧感"

“妈妈,我舍不得你!”

对于要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大的恐惧就是要离开所有熟悉东西——特别是爸爸妈妈,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要上学之前带他到幼儿园参观游玩几次,让他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你可以让孩子参加里面的活动,或者在操场里面玩。如果每次去幼儿园的时候孩子都脸挂笑容,同时又能看到你笑的话,他就能接受到这是一个能够得到快乐的信息。如果孩子总是粘着你不肯离开的话,你可以跟他说今天的安排,然后跟他说再见,老师就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你可以画一个心性放在孩子的口袋里,告诉他想妈妈的时候就可以摸一下它。

“我会在这里迷路!”

当你带孩子去幼儿园参观的时候,可以先通过一些标记教他辨认幼儿园的环境,给他数有多少层楼,告诉他洗手间在那里,同时咨询一下老师哪些课室是平时经常需要用的,就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带孩子熟悉这些教室。

“我不可以带我的小熊玩具了!”

带一些孩子熟悉的玩具或者棉被等去幼儿园现在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到了大一点的话可能会被其他同学取笑,所以最好还是鼓励孩子把他的玩具暂时留在家里,当孩子回家以后玩具就会迎接他回家了。

“我害怕老师!”

在上学的第一天到来之前,小孩子可能都会想象老师的桌子里面藏着大怪物。所以你可以在他上学之前介绍老师给他认识,或者给他举例子说有亲戚也是当老师的。当孩子上学以后,由于老师所做的可能会跟孩子的想象有区别,或者是老师批评过教育过他,所以孩子也可能会产生恐惧,你要做的就是向孩子解释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老师的目的都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听故事,所以要遵守课堂的纪律等。

“我没有朋友!”

如果孩子是惧怕交不到朋友的话,你可以告诉他见到陌生的人感到害怕是很正常的,其他小朋友也会有这种情况,所以自己先要主动地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你还可以跟坐在附近的小朋友沟通一下让他们跟你的孩子一起玩。如果你的孩子是特别害羞的话,就可以先告诉老师,老师会协助你的孩子尽快融入到其他的小朋友之中去的。

教师随笔:如何解决孩子吃饭难问题


如果把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分为三大模块,活动、吃饭、午休,那其中吃饭难就是一个普遍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幼儿吃饭难的表现:

晨俊是一个自我意识特别强的人孩子,挑食现象很明显,每次只要饭菜一端到面前,他就会主动跟老师说“我不吃这个……”老师会说“宝贝,不吃菜菜长不大不哦!”有时候他便会勉强吃一些,但有些时候菜试图让他吃一点时,他会说“不吃……会呕……”而事实上确实如此。

锐锐是一个阳光、活泼的孩子,本来他应该和同班的孩子一样平等的学习,平等的吃饭,但是由于他奶奶是厨房做饭的阿姨,对自己的宝贝孙子有特殊的照顾,给他拿了一个更大(比同班孩子的大一倍)的碗,每餐都是满满的一碗,但是情况和奶奶的初衷相反,锐锐每次看到自己碗里的饭都会抱怨一番“我怎么这么倒霉!”等别的孩子都吃完了,他还是满满的,没动几口。但是假如老师事先给他设定目标,比如和某某某比赛,或者吃几口就可以不吃了,他会很快达到目标。

海燕是个年龄偏大的孩子,但是她每次都是最后几个吃完饭的,几乎每天都要老师喂饭,也就是说,她能自己吃饭但是吃的特别慢,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因为家长忙,很少让它自己吃饭,为了节约时间都是家长代劳。

……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现象?首先挑食问题,个人认为这不算什么大问题,就算是成人也会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我们有选择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的权利,当然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食欲,对他们认知不深的事物可以加以正确的引导,比如你可以说“哇!这个菜菜好好吃呀!吃这个对身体好哦!”孩子很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起码你的话他们都愿意尝试。接着是吃饭的情绪很重要,上文提到的锐锐,看到自己一大碗饭就没胃口,“唉!我为什么就要吃这么多饭,被人这么少,会撑坏的……烦死了!”带着这样的情绪怎么可能开开心心的吃完饭呢?当然还有给孩子适当的饭量,超量了肯定吃不完,还有负担。再一个吃饭慢的问题,那就要分两点来看喽!一是口腔发育未完善,口腔肌肉无力,自然就慢一些。第二点是家长的问题了,为了节省时间或是溺爱孩子,餐餐喂饭,导致孩子失去了独立进食的权利,一直都是忙喂饭的孩子,突然来到幼儿园要自己独立吃饭,肯定就会比其他孩子慢一些了。

世界上最勇敢的爱就是让对方独立,要清楚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则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获得独立自主的能力。

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看电视


现在的儿童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看电视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孩子的重要生活内容。电视的确给孩子带来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乐趣,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同时,看电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如: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孩子动脑动手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太久、内容不恰当,反而会导致孩子养成被动思维的习性,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但是,不让孩子看电视显然是不现实的,正确引导孩子收看电视,使电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首先,合理控制孩子的电视收看时间。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要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及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如吃饭时不能看电视。

二.定期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一项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和孩子经常在一起看电视可以大大减少电视暴力镜头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如奥特曼之类的电视就属于有暴力镜头的电视)

三.要留意孩子看电视的表情,看看孩子有没有害怕、崇拜、兴奋或生气的迹象。一旦感到孩子对电视内容的反应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就需要立即与孩子讨论,把电视对孩子的不良心理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看电视和交流讨论活动相结合,利用敏感性的电视节目主题,引导孩子讨论提高理解能力,帮助孩子理解电视节目的内容。教师最好陪着并作适当讲解,看完之后让孩子重复一遍看到的内容,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节目结束后,和孩子展开一场观后讨论,更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同伴和师生交流及情感的有效途径。

五.当孩子沉迷于电视不肯放时,绝对不是用口头禁止、威胁甚至粗暴地关上电视不让孩子看就能把这个习性给扭转过来,通常要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终止孩子对电视的坚持性,并以“提高兴趣”的策略让孩子多接触其他活动,当孩子感受到还有比看电视更有趣的事务时,才有可能将专注于电视的眼光移开。如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如读书、游戏、美术、唱歌等。这是使孩子不粘在电视机前的好方法。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节罗姆·辛格认为:汽车也有它们危险的一面。但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会针对这一点教会孩子怎样过马路和怎样系好安全带,同样细致的责任心也应该用到电视问题上去。所以,愿广大的教师、家长都能意识到正确引导孩子看电视的重要性,学会和掌握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看电视的方法,从而来扬看电视之长、避看电视之短,使电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关于孩子上网,家长最担心的除了孩子在网上接触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外,更害怕孩子受人诱骗。家长还担心孩子受人怂恿参与违法行为。那么,家长如何为孩子的网络旅程保驾护航呢?

首先,有条件的家庭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在家上网的空间,避免孩子经常光顾网吧等场所,在那里孩子的行为将处于一种完全失控的状态。电脑最好放在家长随时可以看到的位置上,这样可以方便父母了解孩子上网的情况。

家长尽可能和孩子,尤其是幼小的或自制力较差的孩子一起上网,引导孩子去接触有趣的、适宜他们年龄的内容,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

家长需要告诫孩子,网上的那些“朋友”实际上是陌生人,不要轻易相信他们,不要将自己和家庭的真实信息和密码散布在网上,不要打开陌生的邮件。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内容有问题或感到迷惑,就及时向成年人求助。家长可以适当告诉孩子一些网络犯罪的事实,提醒他们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警惕坏人坏事。

家长可以查看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了解他们经常接触的网友。经常查阅历史记录,这样可以知道孩子在没有大人监护下曾经浏览过的网站名称和访问的频率。

家长还可以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比如通过IE浏览器可以设置网络安全级别。打开IE安全审查功能设置许可站点,这样做可以保证孩子不会无意中闯入不健康网站。一些网络安全软件包含封锁功能,可以精确界定孩子可以访问什么样的网站,防止孩子在网页上输入他们的名字、住址和其他个人信息等。

结合以上几个环节,家长还需要与孩子经常交流在互联网上得到的信息,交换感想与见解,这样才能做到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心中有数。孩子也可以在父母营造的规则严明而又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安全而愉快地享受网络世界的精妙了。

老师如何引导不爱讲话的孩子


一个不爱讲话的小朋友写给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幼儿园毕业前我不开心,因为每天下午全班34个小朋友除了我们平时不爱讲话的6个外,其余都被你们叫去排练节目,留下我们孤独地在教室里相互对望。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非常伤心,但我却不敢告诉任何人包括爸爸妈妈,因为我怕别人笑我没用。我猜一定是因为我太差,你们才不叫我去。可是老师,你们为什么不给我一次机会呢?你们知道吗?爸爸妈妈还有很多叔叔阿姨都认为我的舞跳得很好,英语也讲得很棒,我很想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穿着漂亮的舞服在舞台上起舞。

老师,这些日子我过得非常不开心,也越来越不想和任何人讲话了,更不愿和别的小朋友玩。我总觉得我处处不如别人,虽然我自己觉得我有很多很棒的地方,但你们却从来不注意我。我不知道我错在哪里,我那么爱你们,听你们的话,从不吵架、打人,惹你们生气,上课我认真听讲。可是老师,你们为什么不喜欢我呢?最后祝你们天天快乐!

一个不爱讲话的小朋友:真真

2007年5月28日

(妈妈整理)

点评:幼儿园教育是儿童成长中关键的起点,是其在人格和习惯上的第一次学步,重点应该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集体意识,让他们学习快乐地生活。这一切的实现,需要老师配合家长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老师是孩子在幼儿园时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老师应该走近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用智慧、爱心去哺育每一个孩子,尽量保证孩子得到良好、健康的教育和成长。同时,孩子和家长也应该多与老师沟通,多跟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促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老师该给予孩子什么

一是要让孩子快乐。幼儿园提供各种玩具和场所,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孩子们会从玩乐中接触生活,并提高基础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益身心发展,在玩耍中,玩出兴趣、玩出自信、学会交往,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二是多与孩子交流。称职的幼儿老师应当由衷地喜爱孩子,聆听他们的心声,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能耐心地加以引导,帮孩子想办法来解决困难;照顾好孩子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全心全意地对待他们;和蔼可亲,让孩子们喜欢和他们相处并倾听他们的讲话。通过及时有效的交流,老师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三是给孩子以尊重。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老师必须能控制自己情绪,不要喜怒无常让孩子感到害怕;应该注意管教方式,能从孩子的眼光出发,对孩子一视同仁。

只有在交流和尊重的基础上,在快乐的游戏中,孩子才可以得到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关于多元智能的开发教育,以玩乐为主题的知识教育。这些方面的学习和探索可以为孩子的终身学习、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我评价意识会在学前初期(3~4岁)迅速发展。这时的他们更关注外部世界和他人行为。老师的任何不良言行,都可能形成孩子性格上无法逾越的鸿沟,造成成年时的精神障碍。

家长应与老师多沟通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保持经常沟通。现在向家长推荐以下策略。

应该经常关心孩子们在园里的活动、教学内容和要求,并积极配合。如果孩子看到父母的热情,便会更加鼓足参加集体活动的勇气,学习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如果方便的话,家长应尽量每天都与老师进行简短的交流,有时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表扬式的行为评价,孩子会容易形成“在家和在园一个样”的统一认识。最好每天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主动告诉老师,经常问一下孩子在班里的表现。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

往往,家长们会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于是,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家长可能会很不高兴。其实,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不一定和在家完全一样。因此,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孩子。

一旦出现问题后,家长要及时与老师交流,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如果发现老师有不当的地方,家长应恳切地对老师提出。毕竟,每个老师要照顾很多个孩子,难免会对个别孩子产生疏忽。在交谈的过程中,温和的态度非常重要。

家长应多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中具体有哪些不良行为,以便于在实施家庭教育时能够对症下药,帮助孩子积极改正。然后,把孩子的改正目标告诉给老师,取得老师的配合,多向老师咨询,孩子的进步就会指日可待。(叶文东/文)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做事有耐心


生活中,很多孩子做事都缺乏耐心,漫不经心或有头无尾,令父母发愁。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下,3岁儿童能够连续集中注意力3-5分钟,4岁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10分钟,5、6分岁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所以一般情况下孩子缺乏耐心是属于正常范围的,不必过于担心。不过,儿童的耐心也需要某些方法来培养,这些方法都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采用。

 例如,孩子对画画挺感兴趣,可总是没耐心画完一幅完整的画。有一天,他只在纸上画了几棵小树,就跑去让爸爸跟他做游戏。爸爸看了看孩子的画,提议和孩子来个“画森林”比赛,看谁先在纸上画满小树,画成一片美丽的森林。孩子立刻高兴地拿起了画笔,专心致志地埋头画起来。

 又例如,孩子正在用积木搭一个大轮船,刚搭了一半,又在玩桌上一只小塑料瓶。妈妈看见了,知道他又没耐心搭积木了,于是走来对孩子说:“你看这只小瓶子像不像一只烟囱?我们把轮船搭好,然后把它放在轮船上做烟囱吧。”于是孩子回到积木游戏上来,直到一艘漂亮的大轮船被他“建造”起来,才跑出去跟小朋友玩了。

 这两个例子表明,当孩子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时,而应该巧妙地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回原来的活动上,并且帮助孩子把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富有吸引力。

相信《如何解读和引导幼儿的书写活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进入上学状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