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生入学准备四部曲

08-26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小学新生入学准备四部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让孩子开学后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进入学习状态,家长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学前准备。

心理准备

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比如,与孩子聊天时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学校 的事情,要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成长的自豪,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如“你再不听话,让学校的老 师管你。”这样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心理压力。健康准备

家长在给孩子报名后,首先要带孩子到医院儿童保健机构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儿童体格发育、视(听)力、注意力状况等,对在学校面试困难的儿童 必要时进行智力测验,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影响儿童学习的潜在因素,如贫血、微量元素缺乏、铅中毒等可导致儿童体质差、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多动、注意力不集 中、学习困难的孩子应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多动症等问题。如果发现孩子视力有问题,开学报到时,及时和班主任沟通,以便班主任在分排座位 时,给予孩子适当的照顾。

能力准备

小学每节课时间为45分钟,较幼儿园延长,因此,对孩子的注意力要求高。所以家长可尝试着给孩子布置任务,比如给父母讲故事、绘画等,并要求孩 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以增强孩子的时间意识和约束力。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 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玩教具等。

行为习惯准备

学会认真倾听是孩子入学以后能不能专心听讲的重要前提。在幼儿园就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听老师提的要求,认真听老师讲的故事,还要认真倾听小朋友说 的话,这是为孩子适应入学后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做准备。家长还应要求孩子在家里就能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比如,当家长向孩子提要求 时,孩子就应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着家长,在讲完后最好让孩子再复述一下,克服边玩边听、漫不经心的坏毛病。

幼儿园往往有加餐、点心时间,上学后一般没有课间加餐,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每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饱、吃好的良好饮食习惯,养成上课不喝水、不上厕所的习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小学新生入学设准备期 培养兴趣


家长王女士这几天每天都得花半小时教孩子认字,以积累更多的识字量。像这样忙着备战入学的新生家长在沪上并不在少数,不过这种状况今后或许将被改变。将在全市小学一年级起始阶段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

变革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此次调整一二年级课程的背后原因:“一直有家长来信反映低年级教材偏深偏难,加上学龄前给孩子拼命加码的情况十分严重,使得新生入学时的水平参差不齐,负担很重。”

记者了解到,今秋开学后,在小学新生入学初期将安排2—4周的“学习准备期”。在这段时间,语、数、外等各科的学习时间、内容均发生变化,进度放慢、内容减少。同时设置“综合活动”取代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

据悉,学科调整部分今秋开学后在全市各小学全面推开。而“综合活动”的实施将先在本市50所“课程改革试验研究基地”小学一年级试验,2008年秋在全市推开。

家长反应:入学准备仍不可少

对于设置“学习准备期”,家长们均表示,这是项人性化的举措,可以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防止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不过几位家长都表示入学前该做的准备还是不能少,因为对于孩子即将上学这件事心里免不了焦虑,怕孩子适应不了新环境。

新生家长刘女士这段时间正在为孩子做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准备。生理准备主要反映在作息时间上,根据小学的作息时间,为孩子制订了一周作息考评表。心理上的准备则反映在让孩子了解上学目的上,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学本领,可能会比较辛苦,但也是为了更好地玩。

而自发地教孩子认字、看书也是每位家长都提到的准备之一。家长们坦言,在应试教育下,虽然学校有些适应措施,但提前进行个别辅导仍然必不可少。“因为我们不想自己的孩子输给其他孩子。”家长徐女士说。

■其它减负措施

[作息]集体教学时间推迟半小时

新学期,全市中小学的作息时间将有新的调整。据悉,小学与初中(寄宿制学校除外)将分别实行上午8时15分以后和8时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活动的作息制度。

“现在有不少老师认为学习时间越长,学生成绩就越好,这错就错在没有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是缺乏教育智慧的体现。”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指出,在实行新作息后,任何学校都不得提前安排集体教育教学活动。“这是一个刚性的决定。”

记者了解到,本市中小学校过去一直执行早上7时45分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活动的规定,而学校“晚托班”取消后,小学一般下午3时30分就可以放学,这也意味着实行新作息制度后每位小学生的在校时间至少减少了半小时。

[教材]一二年级教材再度“瘦身”

与此同时,本市教育主管部门二度对“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识字量、课文篇幅进行删减、调整。语文篇目减少35篇、识字量减少400字、写字量减少100字,原本2年学2000字的学习时间现在调整为3年。

数学方面,从2008学年起,小学二年级每周增加1课时,另外删减和后移教学内容(删减6个内容、增设3个内容;合并简化5个内容、后移10个内容、降低13个内容的要求),学习重心逐渐后移,以放缓新生的学习进度。

英语减少课时,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周课时从每周3课时减少为2课时,各单元的学习栏目从5-6个删减为3个。减少文字内容,增加图片内容,控制课文容量。

[教学]严防学校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现在有相当部分的学校随意增减课时,拔高教学要求,个别校长甚至还脱离教学第一线。”昨天,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特别对部分学校教师的这些做法提出批评。他指出,学生负担重很大程度上并非源自课程方案的设置,而是教学环节出了问题。“比如,老师让学生重复抄写,布置的作业与教学内容根本没有逻辑联系。而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记者获悉,新学期,市教委将抓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并抽查部分区的小学,解决老师上课是否得法、布置的课堂作业是否科学合理、学生的作业老师是否认真批改等诸多问题。

[考试]向学校提供小学“标准试卷”

现在学校出的试卷比区里的难,区里出的试卷比市里的难,中心小学、示范小学的考试试卷更是难上加难。有鉴于此,本市正准备为小学所有学科、所有主题都设计一个评价框架,并提供评价工具,指导教师应该如何去评价学生。

“小学起始年级的语数外的评价体系将伴随学习准备期进行同步编制,同时我们还会向学校提供评价试卷,告诉老师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就是合格的了。而这一切都会向社会公布。”市教委希望借此对学校漫无边际地出题进行指导。

如何作好小学入学准备


如何作好小学入学准备

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儿童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对儿童的身心将产生重要影响。抓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关键是要帮助儿童迈好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使他们比较快地自觉适应学校生活。

作好入学准备孩子要入学了,家长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据《文汇报》报道: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上了学我就长大了”的观念。孩子上幼儿园时不想去就可以不去,但进小学后,不去上学就会耽误功课。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把上学当成一个转折点,从此不能任性而为了。家长应利用孩子对上学充满渴望的心情,经常给孩子提一些要求,对孩子的一些缺点进行纠正。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说,就是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入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校园中儿童的地位不像在家庭中那样,孩子不仅要收敛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还要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品德,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父母不能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的观念,而应教育孩子礼貌待人,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集体,这对他们学习兴趣、良好性格的培养都十分有益。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小学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给予辅导。

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其他同学比一比,但不要过分苛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家长过分看重学习成绩,经常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容易使儿童产生挫折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家长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肯定,多与孩子沟通,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

谨防三种误区

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差别主要在非智力因素上,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家长不够尽责。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误区二:父母对学校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家长给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样做其实是拔苗助长,孩子会感到压力很大,学习起来反而有负担,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适度。

误区三:忽视孩子习惯的养成。说到底,孩子的差异是由于家长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造成的。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会说:“上了学,让老师管你。”这样孩子会对学校产生惧怕感,上学后表现为事事胆小。

新生三个变化

六七岁的儿童上学了,他们的生活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主导活动的变化。入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玩,他们常常做游戏,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他们的心理发展起了重大变化,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学习成了最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

二是社会角色的变化。学龄前儿童是贪玩的,是寸步不离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学就不同了,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所以,一年级小学生看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又高兴又自豪,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这一心理发展,对“入学”给予高度重视。

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儿童入学前与家庭成员的依附关系密切,一举一动都是成人指点;入学以后,儿童每天都要离开家长在学校独立生活,这将进一步促进儿童从依附向开始独立生活转化。他们的交往圈子,不再是家庭内有限的几个成员。

新生三种表现

新生入学要经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各不相同。

第一个时期是兴奋期。儿童入学前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都有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第二个时期是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负担重而不想上学。

第三个时期是适应期。开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

幼儿入学准备核心是什么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有些人认为:所谓准备应是物质方面的准备,如准备好书包、文具等。相当一部分教师及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准备应是提前让幼儿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认拼音、做数学题等,以为这样可减少幼儿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约儿能较快地适应小学学习。但是“幼小衔接”(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对小学的学习内容──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如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

研究还表明:这两种准备之间有极高的正相关关系,即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水平低的幼儿入学后学业成绩差的较多。

以上研究结果给我们的两点关键性启示是:

①我们不能就知识准备论知识准备,而要看到学习困难背后的能力原因;

②幼儿入学准备是全面的准备,不仅要在学习能力方面做好准备,而且要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它内在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根据以上思路,幼儿入学准备的核心应该是:

①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象、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②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入学准备之“我爱认字”


儿子认字不算早,还有一个月就要三周岁了才在某一天的晚上睡觉前拿着他的汽车图片,不依不饶的问我每个字念什么,之前他既不想认识,我也没想着教他,为这爷爷奶奶没少和我们急,还好离的远,要不然婆媳关系定然因为这个而紧张。言归正传,关于认字,我认为还是把权力教给孩子,不要自作主张,我相信,每个成长的孩子都会在探索中发现自己的需要,当他需要认识字来解决问题时候必然会寻求帮助,这时候我们的耐心的教导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为什么要指读?

早期的时候儿子就是认识他的汽车卡片,慢慢地过渡到所有关于汽车的书籍,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陪他一起读卡片,读书,而且我不仅仅让他用手指指读,也要求自己再给他读书时候指读,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孩子会知道你在读的是哪个字,有的家长可能发现孩子有的字有时候认识有时候不认识,那就说明孩子认识的不是字,而是认识的字所在的位置时候,换了位置就不知道了。所以说指读很重要。不必要求孩子每天认识多少字,这个没关系,你在阅读时候他会随着你的手指慢慢在学习,有一天就会发现,孩子自己也会慢慢地把故事读下来了,虽然有的字还是不认识。

二、一个字读半边怎么办?

孩子识字量慢慢地积累后,家长会发现,孩子遇到自己不太认识的字时候会自己发明读音,但是大多数是这个字的偏旁,或者是形旁或者是声旁,这时候不要说他不对,而是要表扬他:“这个字你认为这样读啊,我发现你很有创造性啊,不过呢你看看这个字和你认识的那个字长的一样么?”我相信孩子这时候一定会发现不一样,而且非常希望你能马上告诉他区别,多好的教孩子的机会啊,一定要把握住哦。

三、为什么要读短小的故事?

初初对识字感兴趣的孩子不要给他很长的故事去阅读,太过繁琐的故事会影响孩子情绪,短短一两页还有不少插图的故事书是最好的,情节简单有趣,孩子也愿意去读。也不要着急去让孩子读很多的小故事,或许他一遍一遍的就读一个故事,也要一遍一遍的鼓励他读的真好。

四、为什么要认字?

身在北京的家长一定都会面对幼升小这个大问题,幼升小还有一关就是面试,而面试题呢又是花样繁多,有的要求孩子自己读题目来做,假如不会呢,大概就会遇到一些麻烦了。所以呢,认字在这里就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了。这也是大环境所致,没法子,大家就克服一下吧。

咱们的汉字很有意思,一个字就是一个字,不像外国字,n个字母组成一个单词,我觉得比起认识英语单词要容易得多,而很多专家的早教言论都会引用国外的案例,所以呢,个人觉得还是应该根据孩子情况自己按需教育吧。

宝贝的感恩教育5部曲


感谢慈爱的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感谢七彩的阳光给我们温暖;感谢路边绽放的小花给我们色彩与芬芳;感谢树上累累的果实给我们甘甜与芳香……时时感恩的人,总是欣喜而满足;懂得感恩的人,犹如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恒星,散发着热量与光芒。感恩是一种无形的魅力,放射出人性的异彩,它始于宝贝蹒跚学步时耳濡目染的环境,内化于宝贝日益完善的人格之中。

维维安躺在花园的吊床里舒适而又满足地看着孩子们在夕阳的余辉里嬉戏打闹。正前方的一棵橡树上坠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卡片,在和煦的晚风中飘舞着如同翻飞的蝴蝶。那是维维安家的感恩树,从大儿子维克托出生后不久,这棵感恩树上就日积月累地挂满了卡片。这些卡片有的出自维维安之手,有的出自丈夫乔纳森之手,还有的出自儿子维克托、考珀、小女儿戴西之手。

“妈咪,这个……挂上!”刚刚蹒跚学步的戴西手里拿着一张纸条,踉踉跄跄扑过来。维维安赶紧从吊床上下来,紧紧地抱住小戴西,在她的小额头上印上一个深情的吻。刚刚1岁多的小戴西还不完全懂得感恩的真正含义,但是她小小的心灵深处已然明白,感恩是这个家庭每个成员都要认真去做的一件事情。

“感谢妈咪给我讲故事。”“感谢爸爸和我玩秋千。”“感谢妈咪原谅我放臭屁。”“感谢鼠尾草带来了花蝴蝶。”“感谢知更鸟为我唱歌。”“感谢戴西引我发笑”……维克托的感恩卡片花样繁多,里面提到的事情稀奇古怪,卡片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常常缺胳臂少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维克托也会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感恩的诚心。考珀的感恩卡则全是一些童稚的画,因为他还不会写字。比如,考珀制作的一张感恩卡上画了一个不太圆的小圆,代表他要感谢妈咪给他削了苹果。另一张小卡片上涂了个小黑点,考珀说那代表他要感谢妹妹帮他发现了一只小昆虫。戴西不会画更不会写,但是她会不时地请妈咪往感恩树上贴纸条。戴西对一家人都参与的这种游戏十分热衷。维维安相信,要不了多久,戴西就会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女孩。感恩是维护内心安宁、提高个人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调节能力。或许我们没有维维安那样的橡树,但是凭着一种氛围,一些小技巧,用心的妈咪们一样可以让宝贝心中的感恩之树枝繁叶茂——

第1部曲:创设感恩的环境与氛围

爷爷奶奶养育了我们,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保姆为了我们的一日三餐无怨无悔地操劳;朋友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友谊之手;宝贝用小手端着一杯水,一路晃晃悠悠走来,当那只杯子递到我们手里,里面的水几乎已经干了……哪怕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让我们当着宝贝的面,真诚地说声“谢谢”。宝贝是父母的镜子,宝贝身上映射出的各种习性首先来自父母。给宝贝创设一种氛围,创造一个环境,宝贝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就像其他很多事情一样,其实不用刻意去教。宝贝会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用他敏感的心灵感受一切。就像维维安家的小女儿戴西,她并不懂得应该感恩或者如何感恩,但是随着时日的推移,她会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学会一切。

第2部曲:学会感受满足

一个永不知足的人永远学不会感恩。感受满足是感恩的心理基础,是感恩能力发展的第一步。当宝贝躺在妈咪怀里,安宁地吮吸着甘甜的乳汁,他那满脸洋溢着幸福的表情已经带有浓厚的感受满足的色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宝贝的欲望越来越多,他的欲望得到满足的越多,他对满足的感觉能力也会越来越淡化。无论是在餐桌上、公园里还是家庭聚会,经常对宝贝说:“嗯,今天的饭不错。”“今天玩得真开心!”“妈咪弹的钢琴曲真美!”经常与宝贝交流,宝贝就能学会在生活的琐琐碎碎的细节里找到满足的理由。

第3部曲:感受缺失可以强化满足感

没有对缺失的意识,就不会有对需要的意识,也就不可能有弥补缺失,即满足需要的安宁体验。感受满足与感受缺失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失——焦虑——满足——安宁,这一连串的体验可以有效地帮助宝贝获得感受他人恩惠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都可能削弱宝贝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缺失经验”的获得与“缺失体验”能力的成长对宝贝的整个成长历程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妈咪不必一味地为了避免宝贝因为感受缺失而产生焦虑体验,因而过于卖力地超前预计宝贝可能面临的缺失,对宝贝实施超前满足。一件来之不易的礼物,不管它是否珍贵,宝贝都会更加地珍惜。因此,给宝贝适当地留点遗憾,他才会更加懂得珍惜。

第4部曲:认知恩惠来源

意识到恩惠的来源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帮助宝贝认知恩惠来源,他就有可能认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来的,甚至当有什么愿望没有达成时还会怨天尤人,忿忿不平,更谈不上要去感恩了。

“奶奶为宝贝烤了蛋糕。”“爷爷为宝贝做了雪橇。”“妈咪为宝贝买了新衣服。”“爸爸带宝贝骑马。”“看看路边的小花,多漂亮啊!”“听听,那只小鸟叫得多动听啊!”常常向宝贝这样描述,宝贝自然就明白,所有带给他快乐与享受的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人有物为此奉献。只有当宝贝把他享受到的一切与施予者联系起来时,感恩才有了明确的对象,也才有了存在的可能。

第5部曲:培养感恩意识

真水无痕,真正的教育不着痕迹。感恩意识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有意无意中,家人的那些话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宝贝耳朵,家人那些行为也会逐渐印刻在宝贝眼底。“嗯哼,奶奶做的蛋糕真香!谢谢奶奶!”“爷爷做的雪橇真漂亮!谢谢爷爷!”“哟,爸爸下班了?快喝杯水吧!”“妈咪累了?来,坐下来休息休息。”真诚地拥抱一下为你付出的家人,由衷地赞美一番为你奉献的亲人,并时刻提醒宝贝这样处理一切。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体谅,互相关心,那些温馨的话语,那些充满爱意的动作,就如同有声有形的教材,宝贝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果有一天,宝贝突然觉悟了,给奶奶搬个椅子,给爷爷倒杯水,给爹地拿双拖鞋,替妈咪接过手中的包包,甚至为花园里的小花培培土,一个充满感恩意识的宝贝就成长起来了。

做好幼儿思维训练等入学准备


1.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正确的早期教育,就很难做到了。有些父母过分注重知识型的学习传授,如:这是毛,这是手(配放大的字),只告诉孩子字的读音,但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字形。所以孩子以后无论在读还是写上,都会把两字混淆。所以,除了知识的传授,家长更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6岁的孩子,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特别是入小学后,心理活动要求增高,因此,家长要在观察力、抽象概括力、分析综合力、分类力、判断推理力几方面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不仅知道某一事物的结果,还要了解事物变化的具体过程。如解答应用题河里有一群鸭子,游走了三只,还剩三只,原来河里有几只鸭子?孩子都能回答出6,但是具体用什么方法计算,有些孩子就会说减法,6-3=3。这就是孩子在思维中的障碍,不能清楚地理解事物变化前后的关系。家长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知道的数,什么是不知道的数,帮助孩子理解谁与谁比,知谁求谁,谁大谁小的关系,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凡知识型的内容,都有孕含着智力活动的要求,家长如果能在智力要求上把握契机,那么孩子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智力也会较好地准备。切不能孩子提出问题后,父母只回答结果不讲过程应付了事。

2.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家长叮嘱孩子下课放学后早点回家,不要在学校或马路上玩,孩子竟然一节课后就背起书包回家了: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三个字写三遍的,有一个字写三遍的,五遍的,甚至一个字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干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呤、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

因此,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词,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词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学习一个事物的多种表述方法。如爸爸、妈妈和我在家里。这是我的家,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这座漂亮的房子就是我家……等不同方法表述。

在帮助孩子理解语言上,多布置任务也是促进孩子水平提高的一种好形式。家长要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由含一个条件的任务逐渐过渡到多重的常有多种指令的任务,为入小学对语言特别是任务性语言的理解打好基础。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3.加强与学习有关的技能准备

父母应为每个孩子准备一只双肩背书包,一个铅笔盒,2根铅笔,一张垫纸板及尺子、橡皮、削笔刨、田字格本、汉语拼音本、算术本等,每天规定10-20 分钟时间与孩子一起写数字及图案符号。在书写过程中,要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两腿与肩平宽、双肩放松、胸与桌一拳、眼与桌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书写的内容可以是阿拉伯数字1-10,也可以在田字格中画有趣的图案,如小花、小草、小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书写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孩子按规定的笔划顺序及空间位置写,在书写的基础上,要善于利用周围的文字环境让孩子认识,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使之对于抽象符号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为其思维水平跃向新的高度创造条件。

缓解宝宝哭闹五部曲


宝宝哭闹的心思不同,妈妈的反应也应该有所不同。虽然妈妈对宝宝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不意味着宝宝就学不会自我镇静和自我调节,他的自助能力正是在妈妈既有所助、又有所不助的养育技巧中渐渐获得的。采用积极应答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如下缓解哭闹五部曲。

第1步:观察判断

由于宝宝哭闹的起因和心思不尽相同,所以妈妈要先对他的哭声进行观察和判断。在宝宝哭闹的心思中,除了病理性状况需要妈妈立即应答以外,生理性需求和心理性需求都不需要立即应答,而是积极应答。积极应答的步骤依次为声音慰藉、依恋慰藉和身体慰藉,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宝宝渐渐学会舒适自慰。

第2步:声音慰藉

当宝宝哭闹的心思是生理和心理需求时,妈妈首先远远地答应一声(第一种声音),让宝宝知道妈妈就处在自己求助的安全地带之内,接着妈妈踏踏的脚步声(第二种声音)又让宝宝在希望中等待了几秒,然后妈妈面对着宝宝轻柔地聊上几句(第三种声音):“宝宝想妈妈了,是吗?妈妈知道宝宝想要做什么?妈妈这就来帮助你。”又是几秒钟过去了,宝宝快乐的承受阈限一点一点在提升,他的自我镇静信心也一点一点在强化,对性格的积极影响也一点一点在加强。

第3步:依恋慰藉

声音慰藉已经在宝宝面前出现了3种,持续将近一分钟了,不过妈妈仍旧不要急着抱起宝宝,可以在他面前晃动一个玩具,或者妈妈经常使用、带有妈妈体味的小手帕,于是,宝宝又在积极的状态中等待了几秒,渐渐地,他就会对这些物品产生依恋,当妈妈暂时不在身边的时候,这些依恋物就会对他产生安慰作用,而宝宝对人的直接依赖就转化为对物品的依赖,宝宝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

第4步:身体慰藉

抱起宝宝满足他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宝宝和妈妈都能在这种亲密的身体接触中得到慰藉。不过,经过声音慰藉和依恋慰藉的宝宝能够变得坚强、自信和乐观,反之,如果妈妈一听到宝宝的哭声,立即就一声不响地直接满足宝宝的需求,那么宝宝就会建立有求必应的依赖性心理,其面对挫折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能力就没有得到锻炼。

第5步:舒适自慰

在经过上述4个步骤之后,如果宝宝已经变得很平静了,那么妈妈可以试着把宝宝放回小床或小车里,让他自己快乐地玩耍一会儿。请注意,舒适慰藉是五部曲中不可以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妈妈安慰宝宝的目的是让宝宝学会舒适自慰,并不是让宝宝离开妈妈就紧张不安、不知所措。因此,在此特别提示爱心细腻、年富力强、时间富裕的全职妈妈,请务必完整地将五部曲坚持下来。

在施行五部曲的整个过程中,宝宝所获得的不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还有自我镇静所带来的舒适感,而后者的快乐体验和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宝宝自行获得的,是妈妈无法替代和给予的。总体来说,积极应答宝宝哭闹的五部曲不仅在婴儿期非常有益,在整个童年期也有助于宝宝形成良好的心理与性格。所以,请妈妈们不要急躁,长期坚持采取积极应答的科学育儿方式,这对宝宝一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宝宝早期阅读三部曲


早期阅读三部曲之一什么是早期阅读?

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容易把它与识字联系在一起——不识字怎么阅读呀?其实早期阅读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刘炎教授认为:婴幼儿凭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将之串联起来了解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的各种关系;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或听成人读书中的故事等等,都是早期阅读活动。通过多种阅读活动,孩子会逐渐把字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领悟词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使他们对文字驾轻就熟,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早期阅读三部曲之二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

1、幼儿图书总量充足。调查表明,城市幼儿的图书拥有量已十分充足。人均50本以上的占19。8%,人均20—40本的占75。3%,没有图书的幼儿不存在。对于购买诸如“图书”之类的学习用品,家长总是非常愿意“慷慨解囊”。

2、幼儿图书内容片面化。学前期的早期阅读并不等于识字教育。在理论上家长比较认同这个观点,但在为孩子购买图书时,家长首选的还是“智力类”(识字、学数)图书。

3、幼儿阅读环境欠佳。调查发现,幼儿虽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但往往是东放一本西搁一册,没有一个固定的图书架和书袋的幼儿占被调查总数的50%以上,没有阅读角落的幼儿占60%以上。

4、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令人担忧。在调查和观察中,幼儿的阅读兴趣令人担忧。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喜欢阅读”的仅占被调查总数的30。1%,而“一般”的要占59。8%。许多幼儿爱“听”家长讲故事,不喜欢自己“阅读”故事,因而每天“缠着家长要求讲故事”,能够自己“一页一页认真仔细翻看”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5%。

5、家长指导乏术。早期阅读具备个别化的教育特点,易受兴趣、环境等影响。因此,家长是指导孩子阅读的最好老师。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0%的家长认为自己缺乏正确的指导方法,希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大部分家长只是在孩子“缠得没办法”时给孩子讲个故事聊以应付。

6、超前识字教育者众多。当我们问及孩子在家有无识字时,65。8%的家长回答“有”。尤其是大班幼儿,69。9%的家长甚至要求孩子“写字”。虽然大部分家长觉得早期阅读应该是“正规阅读的预备阶段”,但受社会风气和“早识字”与“早成才”等因素和观念的影响,提前进行识字教育的家长还是很多。

美国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


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是学前教育中貌似简单实则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美国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未来学校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其中包括:健康的体质,语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对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对外界环境较成熟的适应能力等。教育工作者们指出,帮助学前儿童做入学准备的成年人应当意识到,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因素有多种。首先,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不是平衡的,大多数孩子总有某个方面强于其他孩子。同时,入学准备也受到学校办学思想的影响,有的学校就是要求学生听话,好好从字母学起;有的学校更看重孩子能否与别人友好相处。所以,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并到学校了解校长、教师的要求,与之讨论存在分歧的地方。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入学准备的几大要素。

健康的体质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新生活的起点上,格外需要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这将有助于减少以后疾病等影响学习的因素。事实上,儿童的健康始自他们的胚胎期,孕妇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并保证饮食的营养与充分的休息,杜绝烟酒和有害药物。孩子出生以后的健康同样依靠合理的饮食等来维护,如果学龄儿童保持数量和营养合理的进食,他们上课的注意力就更能集中。专家建议的营养饮食包括面包、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鱼等以及相关的替代品(鸡蛋、豆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应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糖。除了必须的营养,学前儿童需要经常锻炼以促进身体的协调能力,可通过投掷、跑跳、攀登、随音乐跳舞等运动锻炼大肌肉;可通过蜡笔绘图,做拼图游戏,学用平头剪刀和拉链等,增强手的灵活性。这些技能通常在幼儿园是可以得到训练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某些功能异常或残疾表现,应立即带孩子就医,要知道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往往能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学校的常规往往不同于幼儿园,大多数5岁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培养学前儿童的这些个性品质时,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超过了幼儿园,因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为家长们提出了建议。

1.让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当孩子得到别人的注意和鼓励时,他们会激动、兴奋;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可能更自信。

2.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喜欢对所见和所闻进行模仿,家长尊重他人、与人分享的行为都能影响孩子;要使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3.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孩子是怀着发现和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来到这个世界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保持这方面的好奇心,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报以热情,如当孩子画了一张画的时候,可以鼓励说:“你画得很棒!”家长的每一份鼓励都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自豪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家长可在去幼儿园或学校的路上,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

4.创造让孩子重复的机会。孩子在学习滚爬、发音等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事实表明,孩子们并不会厌倦重复,相反,当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能够用以帮助更年幼的孩子时,他们自然会更自信,对学习新东西跃跃欲试。

5.使用适度的纪律加以约束。那些受到家长纪律约束的孩子通常更易与人相处,在学校中比那些家长一味严厉或溺爱的孩子表现好。

要做到这点,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指导孩子的活动,不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或试图进行控制。

·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最好说出理由,例如,对孩子说“请把玩具车从楼梯上搬走,这样别人才不会被绊倒”,而不要说“照我说的做”。

·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感受,看看他们是否需要特别的帮助。

·家长生气的时候,别忘了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批评应针对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本人。例如,对孩子说“我爱你,可你在墙上画面是不对的,你这么做让我生气”。

·帮助孩子作出选择,解决问题,可以问4岁的孩子:“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让凯文推倒你堆的积木?比如这样……”

·对孩子抱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他们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赞扬。微笑和鼓励永远比粗暴的惩罚更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

6.让孩子自己动手。毫无疑问,小孩子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但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要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要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

7.鼓励孩子与他人相处。学前儿童需要接触社会,开始了解他人的观点。事实证明,小孩子上学前如能常和家庭外的成人和儿童接触,上学后更容易和老师、同学相处。

良好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参加多种活动,这些活动要求他们使用语言并解决问题。语言能力较差往往对他们入学后产生不良影响。

家长可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孩子学会交流,了解世界,以促进日后学校学习的良性循环。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发现世界,发展创造力和积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过游戏。如,当孩子堆积木时,就形成了几何图形、物体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游戏,则有助于孩子懂得怎样协商合作。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他们说话。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学的,并且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家长还要主动与孩子说话,详细地讲解一些日常活动如吃饭、洗澡的过程。

学会与孩子交流之中的问与答。家长面对孩子不应该只是说“是”或“不是”。提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比较和识别事物。家长回答孩子的问题则要尽量周全,可能的话,应鼓励孩子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家长不知道答案,就要对孩子坦言,然后和孩子一起尝试找出答案。

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为孩子朗读可以从孩子出生时起,并在整个学前阶段持续不断。虽然孩子在开始时可能听不懂这些故事或诗歌,但是孩子可在听的过程中知悉家长的声音,和家长产生亲近感。此外,孩子的身边经常有些阅读材料,可使其对语言和阅读的兴趣较快增长。

控制孩子看电视。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确定高标准,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压力过大,总被要求做一些不感兴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感到难过和沮丧。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笨”、“傻”,那样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长则要予以表扬。

多为孩子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孩子的多样化经历将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无论家居何处,周围环境都蕴含着新的体验。可带孩子到周围散步,坐公共汽车,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动物园等公共场所。还可依孩子的兴趣,让他欣赏和学习音乐、舞蹈、绘画。

相信《小学新生入学准备四部曲》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入学准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