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幼儿语言教育 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08-27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发展幼儿语言教育 全面提高幼儿素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

【摘 要】本文探讨了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方法,提出了在观察、游戏、阅读中发展的观点,指出发展幼儿语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家庭教育尤其重要。

【关键词】幼儿 语言教育 观察 游戏 阅读

一、为什么要加强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是各方面发展的基础。幼儿语言的培养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幼儿语言教育的认识

幼儿语言教育的特点

(1)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2)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3)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4)语言学习是幼儿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影响幼儿语言学习的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因素

因社会生活环境不同而影响儿童语言发展。

(2)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

无论是教师或家长对幼儿语言的培养都注重于书面表达,而轻视于口语。

(3)对待幼儿的态度的影响

不同的教育观点,对待幼儿的不同态度,也会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

幼儿语言学习水平的发展

(1)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

(2)故事表演游戏有助幼儿语言学习的发展

①表演游戏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

②故事表演游戏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的语言经验

三、发展幼儿语言的方法

在观察中发展幼儿语言

1、掌握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规律

3 岁左右的幼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平衡,他们容易激动,抑制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只能观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的表面或明显的特征,其观察的印象也是模糊的、笼统的,不能区分事物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对事物的细微差别分辨不清。而5~7岁的幼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都有所增强,他们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比较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他们不仅能注意事物的表面特征,而且能比较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分辨事物的细微差别。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一是要引导幼儿观察。

二是要鼓励和启发幼儿提问。

三是利用时令特征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

四是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饲养小动物和种植植物,并让幼儿参观图片、实物展览,使幼儿在种养、参观过程中培养观察兴趣。

3、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

首先,要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其次,要引导幼儿按顺序进行观察。

再次,要引导幼儿有比较地进行观察。

4、组织多种形式的观察活动

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组织幼儿到社会中去观察。?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 组织幼儿在游戏中观察。

5、创造鼓励幼儿观察的良好氛围

创造鼓励幼儿观察的良好氛围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保障。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行为,应多加鼓励,必要时开展观察竞赛,创造竞争的气氛,切忌一味压制和批评,以免压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信心。

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

游戏活动是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时机。

1、区域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实践活动,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游戏的进行。

2、益智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既增强了想说的愿望、锻炼了说话的勇气,同时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户外游戏对幼儿语言的发展

户外游戏使孩子社会交往大大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进一步完善。

重视游戏的评价为幼儿创建说的平台

游戏结束,进行评价,可以成人先说幼儿倾听,可以小朋友做评论员,自己来评价今天的活动情况,有了评价讨论后,语言方面的能力也会迅速得到发展。

在阅读中发展幼儿语言

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

1、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笔者认为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有:幼儿园画报、亲子故事等。这些书图文并茂、语音规范、语义浅显、知识面广,幼儿通过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磁带、看色彩鲜艳的画书、读朗朗上口的文字,通过游戏 和生活,逐步将口语符号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自然地过渡到早期阅读。

2、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 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

3、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

人,是引导幼儿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整个阅读行为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人。良好的父子(母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读些书给幼儿听听,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发展幼儿的阅读技能,使幼儿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

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在有空闲的时候,家长常常会给自己的孩子朗读一两个小故事,能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有的家长还很善于引导自己的孩子,在讲完故事后一起交流感觉;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动动脑筋;或者一起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等。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亲密、和谐。

结论?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正是幼儿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我们就应重视语言教育,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发展幼儿的语言学习,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须要,是终生学习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创造一切机会,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引导幼儿思维,共促全面发展


一大清早,外面不时透露着清新的空气,冬爷爷早已把小朋友们唤醒,只看到一个个小朋友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进行着早上的晨间活动。今早的活动刚好轮到玩桌面玩具,孩子们拿着各自的玩具又向往常一样玩开了,但我发现每次孩子们玩玩具时,都会搭相同形状的东西,可以说,孩子们没有了新鲜感,失去了玩的兴趣。正在这时,我突然看到我们班的陆阿姨正和孩子们开心地玩起了桌面玩具。只看到阿姨蹲在孩子的一边,手中拿着珠子,正一层层地往上搭,一下子一个双层蛋糕出来啦。看到这,我迅速跑了过去,问:“你们搭的这是什么呀?”孩子迟疑了下,阿姨连忙说:“这个是生日蛋糕呢”“那上面一根根竖起来的是什么呢?”谢毅凯忙跟我说:“这是蛋糕插在上面呢。”“哦,原来如此。”这时,阿姨边拍手边唱起了“生日歌”,随之,谢毅凯也学着阿姨的样子,开心的唱起了生日歌。顿时,我感到陆阿姨的办法真是好,一下子就调动了孩子的兴趣,使孩子恢复到最初浓厚的兴趣中。

孩子喜欢玩,在玩的时候他们能够发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需要引导的对象,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开心的玩,快乐的学,真正促进了幼儿全面的发展。

语言教育论文:怎样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复述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幼儿进行对话的能力、培养幼儿独自讲述的能力、培养幼儿在人前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等等。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图讲述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问。提问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图片的主题;第二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到抽象;第三要有启发性,促使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2、示范1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2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二)拼图讲述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三)绘画讲述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听音乐讲述,排列图片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四、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掌握口语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言语,尤其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惊人的发展,词汇量增加极快。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浅谈婴班幼儿语言发展与语言教学


-->

整理了关于幼儿社会培养论文论文《浅谈婴班幼儿语言发展与语言教学》,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幼儿期言语发展的特点

言语可根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最普通的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口头言语是指说出的和听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指写出的和看到的言语。书面言语是在口头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儿童入学之前,言语的发展主要是口头言语的发展。儿童在出生后的三年中,由于受到成人的言语教育,以及言语器官、神经组织的成熟,他们的言语在不断发展,到了幼儿期,儿童言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他们从“掌握本族语言的准备期”或“前言语期”、“最初正式掌握本族语言期”进入了“言语丰富化期”。

(一)语音的发展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言语知觉(言语听觉、言语动觉)的精确化,幼儿的发音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三至四岁期间发展最为迅速。由于他们已能分辨外界差别微小的语音,已能支配自己的发音器官,一般来说,他们已能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甚至可以掌握任何民族语言的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幼儿对于有些语音往往不能正确发出。班上的小雨宝宝在来园的第一个月的时候因为很多语音不能正确的表达就经常被误解,当他给老师说:“我要粑粑,粑粑”老师以为他要拉粑粑所以就把他带到了厕所,他跑出来指着米饭说:“诺要这舵”。

(二)词汇的发展

从整个儿童期的词汇发展来看,词汇还是贫乏的;词类的运用还偏重于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等并不普遍;词义的概括性还较低;词的理解和运用还常常发生错误。总之,词汇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幼儿园教师要利用课内外一切机会,在引导儿童认识事物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词汇,特别要重视幼儿积极词汇的发展,不要让幼儿从小养成信口开河、词不达意的习惯。

(三)语法的掌握

据研究,两岁时复合句只占所有句子的3.5%,简单句占96.5%。在幼儿期,简单句仍占多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合句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陈述句仍占相当的比例,约三分之一,其他句型如疑问句、否定句等也都发展起来了。三岁幼儿像幼儿前期儿童那样,句子结构往往松散,不严谨。在他们口头言语中,往往缺漏主要词类或词序紊乱,以致造成句子意思不明确,别人如果不了解儿童说话时的情景,就很难理解儿童所要表达的意义。

句子从短到长。幼儿期儿童口头言语中所用句子的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华南师院的研究,三岁儿童主要使用三词句(占21.5%),三岁半儿童句子长度发展到6~10个词(占21.2%),四岁儿童使用句子的长度可达11个词以上。以后,句子的词数继续逐年增长。

(四)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口头言语又可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两种言语形式。当人们提出问题、要求或回答问题时,所用的言语形式即对话言语。它不需要将一切思想和事物都用言语表达出来,句子也不需要结构完整无缺,彼此明白就行。例如,当人们在等火车时,只要说“来了”一词,大家都会明白是指“火车进站了”。而独白言语,是说给别人听的或向别人传达自己思想、感情,或讲述知识经验等。如演讲、作报告、讲述故事等都是独白言语。由于独白言语是一个人比较长时间地独自讲述,没有交谈者的应答来支持,因而要求语句完整,讲述的内容不能简化。

三岁以前的儿童,他们多半是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活动,他们的交际采用的是对话形式。到了幼儿期,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常常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各种自己的经验、体会、印象等。同时,他们又处于集体中,在与成人或同伴的交际过程中,他们也有必要向成人或同伴表达自己的各种体验或印象。这样,幼儿的独白言语也就发展起来了。

(五)内部言语的产生

言语可按活动的目的以及出声不出声,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类。内部言语发音隐蔽,不发出为人察觉的声音,但言语的发音器官肌肉组织仍有活动,它向大脑皮层发送动觉刺激,这种活动可通过精密仪器测到。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压缩、概括。内部言语常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来表达在外部言语中需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表达的意思。内部言语不是用来和人交际的言语,而是对自己发出的言语,是自己思考问题时的言语。内部言语也具有调节自身心理活动的功能,与心理自觉性的发展相联系的。内部言语是言语的高级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幼儿前期还没有内部言语,他们还不能不出声地考虑问题。到了幼儿期,内部言语才开始产生。在幼儿内部言语开始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介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也就是既是出声的,又是对自己讲的言语。据柳布林斯卡娅(A.A.Люблинская)分析,在出声的自言自语中,又可分“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两种。“游戏言语”是一种在游戏和活动中对行动的“伴奏”,即一面动作,一面嘀咕。这种言语通常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表现力。如儿童在建筑游戏或绘画中,边干边说的言语就是这种言语。“问题言语”是在活动进行中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及解决问题所采用的办法。这种言语一般比较简单、零碎,由一些压缩的词句组成。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这两种言语所占的比例不同。三至五岁儿童,“游戏言语”占多数;五至七岁儿童则“问题言语”增多。这是因为年幼儿童还不会独立解决问题。

二、在幼儿此阶段言语特征基础上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儿童语用发展规律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启示


-->

摘要: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势。儿童对会话轮换规则的掌握,对会话活动的维持,对会话含义的理解表现出自身独有的现象,幼儿园语言教育应遵循儿童语用发展的规律,创设自由、宽松的语用环境,促进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语用 发展 语言教育 启示

儿童的语言运用,是指在儿童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何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创造一个积极、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能说,促进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儿童语用技能发展的研究结果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儿童对会话轮换规则的掌握

话轮是会话的基本构建单位,指会话中控制话语的开始、延续、终结、转换等发话权利的占有。在一个会话过程中,话轮转换通常是指发话人的变更,或者指当前发话人结束发话并由受话人开始发话。顺利的话轮转换的前提是说话者对话语起止处做出标记(包括语义标记、语法标记和伴随标记),而听话者必须能够正确识别这些标记。

2岁儿童已经在母子对话中表现出对话轮转换规则的初步意识;3岁儿童开始在同伴谈话中表现出对话轮转换规则的意识,略晚于在母子对话中的表现;4岁儿童开始学会通过提前说出下句话的起始词或重复的无意义发音来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话还未结束;6岁儿童开始使用语法标记,但仅限于很少的几种,例如表示过渡的、推论的、表示结果的相关字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使用的语法标记种类并不迅速增加,发展趋势表现为对以上词的使用频率的增长,用于表达更多的逻辑关系和在每种逻辑关系中使用多个这种词。以上研究证据说明,虽然儿童早期就已经产生了对话轮转换规则的初步意识,但控制话轮转换的能力还很有限,学前儿童还不能成为熟练的对话者。

幼儿能够识别出说话者对话语起止处作出的标记是幼儿能够顺利进行话轮转换的前提,所以成人在与幼儿交谈的时候,应该在语义标记或者是语法标记处尽量说的慢一点、清晰一点,同时可以伴随一些肢体动作做话轮转换的标记。如想让某位幼儿说,可是用手或者眼神等发出身体指示,同时教给孩子一些保持话轮、转换话轮、接续话轮的一些技巧,如想把持话轮但暂时还未想怎么表达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尾词、尾句的重复,一些小品词如哦、啊的使用或放慢最后一个词语的节奏等。

另外,由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往往幼儿有意识地想要接住一个新的话轮,但是成人却没有耐心,来不及等孩子开口,已经抢着说出了以为幼儿要表达的语言。如在一例关于“理想”的谈话活动中,有幼儿说自己长到了想当老师,老师接着问原因,幼儿迟疑了两秒种,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个原因,老师就迫不及待的替幼儿说出当老师的种种好处,然后问孩子是不是这些原因?幼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们要善于等待,等待孩子的成长,在幼儿的语言活动中也不例外,尽量给孩子一些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并顺利的表达出来。

另外,幼儿不能顺利的进行话轮转换的原因是幼儿倾听能力的局限,学前期幼儿是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时期,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不长,表面上看貌似在和你交流在听你说话,实际上却不然,我们往往认为听是每个正常个体的基本能力,不需要着重强调,忽略了幼儿听的能力的培养,导致幼儿不能够认真的听,不能顺着说话者的思路做有意思倾听、辨析性倾听更别说理解性的倾听了,为此幼儿也会找不着话轮转换的关联位置。所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语言教育强调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如学会安静的听同伴说话,不要插嘴;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听别人说话;能主动、积极、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迅速掌握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等。

二、儿童对会话活动的维持

儿童很难维持长时间的会话,4岁儿童就一个主题开展对话的话语数量较短,3/4的对话中,双方话语总数短于12句。较长的对话总数出现在以下三种类型的会话中:角色扮演、描述和问题解决。为了维持谈话的进行,会话双方必须使自己的话语与当前话题相关。在年幼儿童中观察到的相关话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话相关,他们维持会话相关的主要手段是对前面说话者的话语进行完全的或部分的模仿,从2岁到5岁,儿童利用模仿手段维持会话相关的趋势不断下降,但直到5岁,重复和模仿仍然是儿童维持会话相关的主要手段。并且问答式对话是维持话题相关的主要手段,表示同意、提问和回答的话语比例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些结果说明了儿童维持相关会话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从不相关到形式相关(重复或模仿),再到事实相关,最后到观点相关。

良好的语用能力表现为对会话活动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及对当前会话主题的保持。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特别是角色游戏,成功的角色游戏主题中包含幼儿有大量经验的,幼儿熟悉的事物,孩子有更多想说、会说、能说的语言,同时角色游戏中“情景”、“物”、“人”三类象征够成了一个丰富、接近现实的语用环境。为此,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语言刺激,有较多的模仿、运用和创造语言的机会,即使在游戏中完全模仿现实生活中角色的语言或者是同伴的语言,这也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特定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语用的发展。同时,角色游戏中愉快的情绪体验作为刺激物,更加激发幼儿游戏中语言的使用,为此,积极利用角色游戏发展幼儿的语用能力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论10年来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发展


-->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10年来,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有关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内容相互整合的要求等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不过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依然存在计划性过强、过于强调语言形式的学习、语言学习活动与其他活动整合不足等问题,改进的措施主要有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纲要》的相关内容等。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0周年;落实情况

自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以来,我国幼儿园教育经历了一场研究和改革的浪潮。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语言教育也不例外。本文拟对10年来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在《纲要》指导下走过的发展历程作一简要回顾,并分析目前语言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纲要》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新阐释

《纲要》不仅阐释了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和具体的指导要点,而且在其他相关领域的规定中提出了语言学习方面的要求。与1981年教育部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教育纲要》)相比,《纲要》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阐释体现出如下新的特点。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要求。有研究者认为,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敏感性三个方面。也有研究者将儿童语言学习的内容区分为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三类。在三种语言能力发展或三种语言学习内容掌握的过程中,语言运用的流畅性或语言运用学习内容的掌握,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根本。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敏感性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逐渐提高的,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也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逐渐掌握的。这些研究成果均反映在《纲要》的有关表述中。《纲要》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仅没有沿用《教育纲要》中“发音清楚、正确”“丰富幼儿词汇”等提法,而且降低了语音、词汇等语言形式方面的学习要求,在“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等方面明确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同时,《纲要》要求通过引导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讲话礼貌”“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培养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回归文学作品学习的本意。文学作品学习的价值在于培养幼儿初步感知和欣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教育纲要》只是规定“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对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了“喜欢倾听”“理解作品内容”“记忆主要情节”“朗诵儿歌”和“复述故事”等要求,而《纲要》则将“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作为主要教育目标,更加强调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回归了文学作品学习的本来价值。

第三,大力强调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虽然《教育纲要》提到要让幼儿“喜欢看图书”“讲述图书”等教育目标,但没有说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纲要》则不仅提出了“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等目标,而且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第四,重视真实语言交往环境的创设。儿童语言的学习主要是以习得的方式获得的。语言习得是一个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使用并掌握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功能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上,他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语言,而只是在自然而又迅速、流利、灵活地运用有关语言规则与人交往。《纲要》倡导“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和“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等理念,与语言习得观吻合。《纲要》提出,幼儿园语言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语言交往不仅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集体和个别交往,也包括“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

第五,重视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完整儿童发展的观念强调教育应当促进儿童的身体、认知、社会性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相互间的和谐发展。课程内容之间相互整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并要求在交往中扩展幼儿的非言语经验,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这一要求在语言领域中提到了,在其他领域的相关要求中也有所体现,如在科学领域提出要引导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

二、10年来幼儿园语言教育取得的成绩

《纲要》颁布实施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纷纷组织教师学习和领会《纲要》的精神,部分省(区、市)还根据当地实际先后制定了《纲要》的实施细则。梳理发现,10年来,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第一,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要求。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是10年来幼教界关注较多的一个问题。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儿童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探讨真实而又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的创设方法等方面。实践领域所做的努力则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重视利用一日活动中的不同环节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流。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入园、区角游戏后的小结、活动间的过渡环节等都是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真实情境。教师开始主动与幼儿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也有意识地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快乐。

(2)语言真实交流的气氛已经初步形成。教师的提问经常是为了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为了检查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很多幼儿不再只是凭借回忆回答教师的提问,而是常常凭借想象、简单推理等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幼儿不再是千篇一律地学习按照统一的方式记忆图片内容,而是借助图片进行合理的想象,创编自己的故事;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告诉幼儿画面上的内容,而且鼓励幼儿预测随后的故事情节,或者比较分析画面内容与个人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等。

(3)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现在,教师时常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与以往经常见

到的单纯要求幼儿练习、记忆词汇、句型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例如,教师经常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用和别人不一样的语言描述一件事情,仿编或续编故事情节等。

第二,早期阅读活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长期以来,我国幼教界一直受到“早期阅读等于识字”和“幼儿不适合识字”等观点的影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少量研究涉及到早期阅读,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例如,黄人颂、卢乐珍研究发现,幼儿早期识字与小学一年级结束时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周兢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行为的教育活动,并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目标、内容和设计等问题。㈣这些研究成果虽然对当时的早期阅读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拨乱反正的作用。

《纲要》颁布实施以后,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探索者,都对早期阅读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理论研究方面,早期阅读的内涵已经被基本厘清,对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的研究也有了较大进展,早期阅读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入学后的学业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早期阅读活动是幼儿借助图片或文字与他人交流的过程等观点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在实践探索方面,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开展了形式不同的早期阅读活动,如定期读图画书给幼儿听、开展前阅读或前识字活动等。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多数教师开始注意引导幼儿与图片或文字互动,如引导幼儿借助画面内容预测故事情节,鼓励幼儿整体认读图画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字,支持和引导幼儿围绕某些感兴趣的话题制作图画书等。

浅谈幼儿语言教育


-->

【摘要】: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是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扩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期,发展孩子口头语言是培养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教学、能力、培养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由此可见,语言环境对孩子是何等的重要。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训练的结果。在幼儿园中,如何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着力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促使幼儿个性化语言的发展,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分析教材要透,注重提问的设计。

要明确教材仅仅起一个桥梁作用,主要是决定于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为教材的内容服务,要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听懂作品,并善于把握整体信息。提问不能过于模式化,教师的主体地位主要是体现在提问上,你给孩子多大的展示空间,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在提问的设计上能大则大,能变则变。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有问题可以提,这样不但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还能使教师的教育针对性更强。作为教师要有找到孩子原有“点”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提问要注重个体差异,要符合幼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幼儿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创设情境,构筑语言学习的新舞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就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掌握幼儿特点,给幼儿提供听的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对幼儿训练听的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听的习惯,对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内容同样对待。教室的摆设、教具等

都可作为训练孩子语言能力的素材,让孩子在训练中提高动手能力,对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维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语言情境,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而且,这种形式,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我带的是小班,针对小班年龄特点,我经常给予主动与老师交谈的孩子以表扬和拥抱。这样做以后,他们都非常亲近老师,都主动地将自己生活中的快乐与不高兴都与老师讲。孩子们与人交往的意识有了,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效果非常好。

三、沟通心灵,撩开语言学习的灿烂天空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的事业。是的,心与心的交流,是教学天国里最美的景致。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循循善诱,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如果只顾“齐步走”、搞“一刀切”,那么就会伤害到许多幼小的心灵:进步快的“吃不饱”,进步慢的则跟不上。尤其对一些“后进”的幼儿来说,由于教师的一时疏忽,教学策略上的“粗枝大叶”,说不定,从此就会了断了孩子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举一个例子:当我每次组织孩子听录音故事的时候,我经常这样边做动作边说:“插上电源,再按键,好听的故事就出来。教师的多次重复,孩子们就自然而然会说这句话了,不会再对我说:“老师,这个,这个。”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此外,我还注意用文艺作品来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不能只限于短句练习,学好短句的目的是为今后连贯性的语言打好基础。还应该用一些文艺作品,如语言形象、艺术性强的儿歌、诗歌和故事等,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将难发的音编成儿歌教给幼儿,并在开放日时进行表演,与家长配合练习。

四、走向生活,寻找语言学习的活水源头

语言,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很显然,语言教学的瞄准点应该是教学实践。语言是人们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工具。人们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主要利用语言来完成。为了引领孩子走向生活,在天广地阔的生活空间里,寻找学习的活水源头,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孩子的个性化语言的发展,撩开语言学习的新天空,让每位孩子头顶灿烂,心境爽朗地、饶有兴趣地去学习语言,热爱语言。如每周可举行一次活动,活动形式应丰富多样,有:新闻角、口述稿、绘画日记等,人人参与、个个发言。这是孩子们“亮相”的大舞台,也是语言训练的极好机会,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自己在一周的所“得”,全心全意地捧到同伴和老师的面前,这样,每一次活动,就显得特别生动有趣,因为,这

一天是孩子捕捉“语言”的好日子。通过交流,既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潜意识地培养了幼儿关心周围事物变化的习惯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孩子们已不把学习看作负担,而处于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的境地。因为,这样的学习,使他们轻松愉悦,乐趣无穷。

幼儿语言教育略谈


-->

幼儿期是人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词汇量日益增加,通过发展,孩子可以简单、连贯地叙述见闻、表达思想。现代理论告诉我们: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因此,幼儿语言的培养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现就语言教育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选择内容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从伊呀学语到规范用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语言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如:小班可选择“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中班可选择“能干的手”、“有趣的书”。大班可选择“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都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

当然教师也可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为教育内容。如:“天气预报”、“交通规则”等能让幼儿感到新奇的内容,由于新奇,孩子们极愿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常常为之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类语言活动不仅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也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二、以读引趣

勿庸讳言,源于生活的内容是感性的、直观的,对幼儿语言的培养有直接的帮助作用,但那是低级的。如果上升到理性的、文字经验的交流,则是高级的,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和更高形式。所以,引导孩子兴趣盎然而广泛地阅读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必然。在具体的教育中,可以有以下做法:

1、在班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提供大量适应5、6岁幼儿阅读的材料。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积极鼓励幼儿自己翻翻图书。

2、为幼儿订阅大量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彩图幼儿故事100集》、《幼儿识字》、《好儿童》、《娃娃画报》、《小青蛙故事报》等等。如此之多的花花绿绿的图书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对他们无疑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大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事实表明,有效的阅读必然带来读后迫切的语言交流,虽然有时表达不畅,但那种愉快的表情所显示出的深刻体验无疑极大帮助了语言的发展。

三、活动发展

活动,能刺激大脑皮层的运动,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可组织观看录像、投影,开展语言游戏等。

如组织观看录像,我都在活动以后,让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情节或某一片段。如观看了录像《淘气的金丝猴》后,我就问幼儿:“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段?”“我最喜欢金丝猴用石头狠狠地砸豺狗这一段……”孩子们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同时我还组织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引导幼儿有表情地学说角色间的对话。在说、演中,孩子的语言能力无疑得到了提高。

语言游戏,是教师为幼儿准备一定的语言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使幼儿能在游戏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如开展的“说广告”游戏中,孩子们常喜欢用积木搭成电视机,然后身临其境地边编边演,解说产品的性能,有时他们还学着电视广告中大人的样子,两人或三人合作编说广告词。语言游戏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才能。

四、多方训练

多字口头造句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语言的自觉性和完整性,还能够培养幼儿语言的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长期坚持训练的幼儿,词汇量丰富,表达清楚,口头语言能力很强。?

训练幼儿多字口头造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的三个方面:第一,指导幼儿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造句。尽管我们给出的几个字词可能是毫无关联的,但是要让幼儿围绕着一个中心来造句,决不能每个字造一个单独的句子。只有幼儿真正达到了把所给出的几个字词造出了围绕一个中心的彼此有关联的多个句子,才能认为这个阶段的训练有了成效。第二,指导幼儿造出内容完整的句子。实践中发现,不少幼儿造句时常常只注意把所给的几个字词都用到,却忽视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常有头无尾或无头无尾,这样的造句也是失败的。第三,指导幼儿造句的内容要丰富、广泛,不要限于一、两个熟悉的情节。例如,有些幼儿对于所给的不同的字词,都用同一个内容,这样造句是容易些,但对幼儿语言的发展不利,会使幼儿变得懒惰、呆板、缺乏灵活性,很难培养出丰富中的语言词汇和出色的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语言的训练是幼教工作者面临的第一课题。只有多方重视,训练到位,幼儿的表达才会丰富起来,语言才会变得灵活、生动、准确而充满智慧。

发展幼儿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今天上午又是我带班,还是《我想飞》的主题,第二个活动是艺术活动《飞飞虫》,由于本次主题已经开展了二天了,再加上幼儿的一些经验积累,因此,活动的开始部分当我让幼儿谈谈哪些动物会飞的时候,小朋友们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于是当我出示一个背面已粘有吸管的蝴蝶对他们说:“我这个朋友飞飞虫啊,能在绳子上飞行,你们信吗?”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了,他们大部分猜测不能飞行。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测,我请了一位幼儿上来,和他二个人一起拉动绳子,果然飞飞虫飞起来了,平行的拉能左右飞行,上下的拉能上下飞行。于是,我适时地抛出一个问题:“飞飞虫是怎么“飞”起来的呢?”在幼儿七嘴八舌地猜想中,我展示飞飞虫的反面,揭示“谜底”。

第二环节我给每个桌子提供了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卡纸上画下一个会飞的动物,然后再用画笔、彩纸等进行装饰。并让幼儿将一小段吸管用透明胶粘贴在动物的背后,然后想办法将绳子对折后,把绳子两头分别穿入吸管。飞飞虫就做成啦!操作完成后,我带领幼儿到户外的草地上合作玩起了游戏《飞飞虫》。一人拉住绳子的圆头,另一人分别拉住绳子另一端的两头向外拉,绳子上的“飞虫”就“飞”向另一边了。望着自己亲手制作并且能“飞行”的“飞飞虫”孩子们笑得真灿烂。

这样的活动能够提高幼儿对寓教于玩的兴趣,通过他们自己亲手制作,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发展幼儿语言教育 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语言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