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作为一位刚入职不就的教师来说,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那么,优秀的教育笔记模板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由喂饭想到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我带小班,说起班里这些宝贝的故事,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金林对奶奶的依恋特别强,入园都两个多星期了,他还是一到吃饭时间就哭闹不止,一口饭都不吃,任凭我们几位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他都置之不理,这可难坏了我们。幸好,金林奶奶坚持送他,每天给他带牛奶和食物。金林只吃带来的食物,这些食物多以速食食品为主,时间久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很不好的,这可如何是好?

没想到一天中午事情有了令人惊喜的转变:我正在督促孩子吃饭,只见三民吃完了自己的饭,端起金林的碗,学着老师的样子:“金林不要哭了,哭就漂亮了,来,大口吃饭,吃完饭就漂亮了,奶奶就来接了。”金林真的张开了口,吃了三民喂来的饭,而且吃了一大碗!

我想这个方法真的不错:让小伙伴之间喂饭。这样可以使我们老师不用一边照看吃饭的小朋友,一边喂还不怎么会吃饭的小朋友,忙得不亦乐乎了;还可以让小朋友觉得新鲜、有趣;增进了小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让朋友有成功感,也激励吃饭慢的小朋友的进餐速度。实践证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做。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由“小肥肉”想到……


一天午餐时,我正在给小朋友盛饭菜。今天,孩子们吃的是红烧粒肉和番茄蛋汤。盛到饭菜的小朋友开始吃饭了,红烧粒肉孩子们都很喜欢,看他们吃得可香了。这时,只听见恒恒大叫:“老师,你看呀,他把这些肉都扔在我的碗里,我回头一看,只见轩轩把自己碗里的一些小肥肉都放在了恒恒的碗里,见我来了,他低下了头。我问道:“你怎么能把肥肉放到别人的碗里呢?”他摇着头对我说:“老师,我要吃瘦肉,不要吃肥肉。”我忙问:“那肥肉给谁吃呢?”轩轩不情愿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旁边的恒恒说:“在家都是我爸爸吃肥肉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还有很多,如:搭积木时为争抢一块积木而面红耳赤、吃水果时总是先挑大的、排队时总想着插队……。追究其原因,可能是平时家长在家中过于溺爱。有些家长会把对孩子的爱狭义的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用物质上的满足,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爱,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却忽视了如何从情感上给孩子以爱抚、同情、体贴和鼓励。可能有的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养”,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这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体验贫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现麻木、无知的状况。所以,作为成人的我们应注意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并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的教育孩子。让幼儿学会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谦让等良好的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关心幼儿还不够,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明确一点: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一个能感受关心并学会关心的人,而并不是一味地接受关心,包括关心自我,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从而让幼儿在“关心”与“被关心”中健康成长!

由幼儿洗手帕想到的……


[案例实录]

升入寄宿制大班的孩子,对集体生活的作息规律已很适应。

一天,我带孩子去浴室洗澡,我跟孩子们说:“别忘了把口袋里手帕取出来放在脸盆内,待会儿阿姨会拿去洗”。

我的话音刚落,只听见孩子们说:“手帕我们也会洗的”,“我才不会洗呢?”顿时浴室里就热闹起来,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

此时,我发现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开始有想法了,在生活上有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寄宿的大班孩子,生活的独立性较强,生活的自主性、自我的生活意识都在增强,不再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安排。

于是,我顺应着孩子的想法因势利导的开展了“洗手帕”的生活活动。

我说“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他会洗手帕,你们真会洗吗?”孩子们大声地说:“会!”“那好,我们学着洗手帕吧。

看谁洗得最干净。

”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手帕进入了洗手间,高高兴兴的开始了他们的劳动实践。

下面是孩子们在洗手帕过程中的对话。

江江对强强说:“水龙头不要开得很大,水很浪费的。

……你手帕是干的,怎么涂上肥皂?……肥皂一定要加的多手帕才能洗干净。

强强答:“我知道。

良良对平平说:“涂上肥皂要用力搓来搓去,要搓好长时间才能洗干净。

平平说:“我知道,在家里我妈妈给我洗过手帕的,洗手帕很开心的。

圆圆对方芳说:“怎样把肥皂泡洗干净?”

芳芳说:“我妈妈是水龙头开着洗的,还可以闻一闻有没有肥皂味道”

天天说:“老师,手帕洗好了怎么办呢?”

老师说:“给手帕夹在夹子上晾干。

这时,不知哪一个孩子插嘴说:“还可以放在烘干机里烘一烘就干了。

孩子们一会儿把自己的手帕都洗干净了,每个孩子都快乐无比。

[案例分析]

二期课改在幼儿生活课程中提出“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为我们开展生活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们平时比较忽略孩子的生活经验,事实上,孩子们在生活中每天都在观察、积累,他们渴望参与劳动,学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

一次小小的“洗手帕”活动,我发现我对孩子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对洗的过程的经验是如此的丰富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

我们只有确立孩子是生活的主人的理念,才能使幼儿生活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不仅能成为幼儿喜欢的活动,也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

搭建生活舞台让幼儿交流生活经验不妨可成为我们开展生活活动的一条途径,幼儿在与同伴、教师的共同交流中,可以把他们平时看到、听到或操作过的生活经验说出来、做出来,教师也可在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学和用。

类似“洗手帕”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孩子无论在情感、行动上都能自觉的接纳,他们的生活经验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由孩子发烧想到的


午餐后,我像往常一样收拾餐具,打扫卫生,另一位老师照看孩子喝水,这时只见周欣伟趴在桌子上,我喊了他一声:“欣伟,喝水啦!”他没有动,我顺手摸了一下他的额头,有点热,于是又摸了一下旁边的一个孩子,体温比欣伟低一些,我赶紧给他量体温,是38度,我马上打电话给他妈妈,让他快点来接孩子,周欣伟妈妈赶来了。

当我问他妈妈孩子在家发烧了没有时,她吞吞吐吐的说:“昨天晚上我给他吃过退烧药。”“那你为什么还让儿子来?并且也不给我们说一声?”她说:“早上来时不烧了,我以为没事!”

看到欣伟妈妈不紧不慢的样子,我非常难过,虽然我们平时一再告诉家长孩子发烧或吃过退烧的药,打过退烧的针不能让孩子入园,每天入园时要将孩子的身体状况告诉老师,安全课上也一再强调教育孩子发烧要在家休息,但这样并未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孩子发烧只要吃点药打个针,把烧退下去就行,不知道高烧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现在想想当时的状况,我仍心有余悸,如果当时我没发现孩子的异常,如果孩子已躺下午休,如果……太多太多的如果我不敢再往下想。

所以,我们说要关注孩子,时刻关注孩子,在此,我将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件事记下来,是想提醒自己也提醒与我有同样经历的老师们:要保证孩子健康,安全,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与我们配合,保证孩子安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告诉幼儿,不舒服要及时告诉老师。另外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多次并及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异常,要掌握一些自救知识和方法等等。

由喝水排队所想到的


小班的幼儿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渐渐的对幼儿园的生活开始适应,这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出现,无论是课间还是户外活动回来以后,孩子们都要去排队喝水,可是那条队总也排不好,孩子们总是你争我强,你推我挤,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总要去插队,一个顶一个的往前挤,最前面的孩子被挤得摇来晃去,结果一下子把水都撒在自己身上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提醒了好几次,可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会儿队又乱了。这样的情况在别的活动中也屡屡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真是让我头痛。

晨锻过后回到教室我也口渴了想喝点水,于是我端着杯子悄悄的走到了队伍的尾巴上。孩子们看见了都用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小管问:“老师你干什么呀?”我说:“排队喝水呀?”他皱着眉头不解的说:“老师喝水也排队呀?”我回答:“对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队,老师喝水也要排队!这样才是好孩子呀!咱们一起比赛看谁排队排的好,好吗?”小管马上说:“好”,其余的小朋友也高兴的异口同声赞成,那几个小调皮也马上排到了我的后面。看到这我不觉的笑了。

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孩子们都积极的想办法,有的说,不推不挤;有的说,谁排的好就给五角星;还有的说,老师当小警察,监督小朋友。最后我采纳了小朋友的意见,但不是老师当小警察,而是小朋友自己轮流当小警察,不但监督小朋友的排队情况,也监督老师的排队。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警察,因为是孩子们自己想的办法,所以大家也都很听小警察的话,我们的排队乱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也从中体会到了维持秩序和遵守秩序的快乐。当然,在日常排队,户外活动中,排队秩序也大大有了改观。以后,我还要明确的要求,反复的强化,相信会得到更佳的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熏陶、甚至感召孩子,对幼儿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民主与集中要相结合,不能死守。教师更应把握一切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亲身活动和情感体验来接受教育,也使幼儿能相对独立的解决力所能及的小问题,从而最终真正理解行为规范的要求。

由自己穿衣服想到的


在一次活动结束时,小朋友有点热,把外套脱了下来,一会,我发现有点凉就让小朋友把自己的外套穿上,大多数小朋友很快就穿好了,只有东皓小朋友还在努力的穿,已经穿好了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怎么也穿不进去,原来脱的时候那只袖子翻进去了,急的直跺脚,“老师,那一只袖子怎么穿进去啊?”我说:“你先脱下来,提着领子,把袖子从里面翻出来,然后再穿就能穿进去了。”不一会儿,东皓小朋友就自己穿好了,我看见他很有成就感的笑了,对他说:“东皓真厉害,老师一说你就会自己穿衣服了,从今以后我们自己穿衣服好不好啊?”“好!”小东皓兴奋的回答。我接着对他说:“咱们东皓长大了,懂事了,我们不仅要自己穿衣服,更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是乖孩子,才能当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说是不是啊?”“嗯,我是男子汉,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东皓很开心的回答。

放学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妈妈,妈妈说:“东皓是奶奶带大的,老人平时宠孩子,脱衣服穿衣服什么的都是奶奶帮他做,总觉得他做不好。”我告诉他妈妈:“东皓都四岁了,该自己动手了,不要什么事都帮他做,这样他什么都不会做也做不好,你们一说他就会了,他既有成就感又能学会基本的自理,多好啊。”他妈妈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并说:“哎,我们知道了,我回去好好和他奶奶说说,不能啥都替他做了,对孩子的成长不好。”

由“药儿园”想到的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由“药儿园”想到的”!

近日,惊闻西安幼儿园给幼儿服用“病毒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后吉林市高新区芳林幼儿园也被曝出存在类似情况,以此类推,全国不知还有多少幼儿园存在此类情况,不禁让人联想到“药儿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不知她们给孩子服药时手会不会颤抖、心跳是不是暂停,否则她们怎能对祖国的花朵下得去手?将心比心,她们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吗?

我园不是就餐幼儿园,不会存在这种情况。

到底是原因驱使幼儿园采取这种令人发指的做法呢?据家长分析,主要是担心孩子感冒发烧缺勤,这样幼儿园能多挣些钱。

归根结底还是钱惹得祸。

这一点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深有感触。

向钱看齐的社会风气无孔不入,幼儿园自然不能免疫。

更何况民营资本办幼儿园,资本的逐利性是永恒的,会想尽一切办法从孩子身上挣钱,哪还管什么师德、医德、公德!再者,幼儿园老师的待遇是极低的,一直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除去有正式编制的少数教师,她们维持正常的生活都非常困难,民办园的老师待遇就更得不到保证了。

我想这应是“病毒灵”事件的根本原因。

怎样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呢?我想应该回归教育的公益性,如果以办园为生财之道,那此类事情应是冰山之一角。

生财有道,请不要再打孩子的主意,但愿“药儿园”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

不知道本文“由“药儿园”想到的”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幼教随笔:由幼儿争抢玩具想到的……


这就更清楚地说明此时孩子还不会进行“因为我抢了,所以他没有了”的逻辑推理,也还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

宝宝们又开始了他们喜欢的娃娃家游戏。他们摆弄着娃娃家里的一切,时而抱抱娃娃,时而摆弄起餐具,各自玩得不亦乐乎。突然,我看到智豪和雨航两个小朋友在互相的争抢一个电话机。我在旁边看见了就走过去问:“你们怎么了啊?”看见我来了,他们马上向我告状说,“他抢我的电话机。”“不是,是他抢我的。那电话机是我的,是我先看见的。”“那你愿意和他一起玩这个电话机吗?”“好吧。但我要做爸爸。”“好的。”说着,他们就开心的玩起来了。可是,没一会智豪又和别的小朋友争抢其它玩具了。

爱模仿是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他们经常会出现像小明那样,别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看见别人有的,自己总是想要。在幼儿园的小班里,同样的玩具会有很多,这就是为了能尽量满足幼儿喜欢模仿的这一心理需要。尽管如此,孩子们争抢玩具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那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有的孩子似乎“屡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经看到的那样:一位教师对一个抢玩具的孩子说“你把宝宝的玩具抢走了,他没有了怎么办?”老师想通过让他具体地看到“别人没有了”,从而知道“自己不对了”。而孩子却很坦然地说去那(指玩具架)拿一个。这就更清楚地说明此时孩子还不会进行“因为我抢了,所以他没有了”的逻辑推理,也还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

对此,我们在教育中应教给孩子简单的交往语言,喜欢听故事是学前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对于小年龄的孩子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如果我们把想教育的内容含在故事情节当中,他们仍然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把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反复地讲在故事当中,如:小鸡对小鸭说:“你的大皮球让我玩一会儿好吗?”小鸡对小猴说:”你的小汽车让我玩一会儿好吗?”让孩子知道说这样一句话,对方就能够高兴地把玩具给自己玩,然后在生活中,成人要提醒孩子去使用这样的语言,并帮助他感受成功,让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抢玩具不对的印象。

幼师心得:由幼儿争抢玩具想到的


导读:在幼儿园的小班里,同样的玩具会有很多,这就是为了能尽量满足幼儿喜欢模仿的这一心理需要。尽管如此,孩子们争抢玩具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那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有的孩子似乎“屡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经看到的那样:一位教师对一个抢玩具的孩子说“你把宝宝的玩具抢走了,他没有了怎么办?”

宝宝们又开始了他们喜欢的娃娃家游戏。他们摆弄着娃娃家里的一切,时而抱抱娃娃,时而摆弄起餐具,各自玩得不亦乐乎。突然,我看到智豪和雨航两个小朋友在互相的争抢一个电话机。我在旁边看见了就走过去问:“你们怎么了啊?”看见我来了,他们马上向我告状说,“他抢我的电话机。”“不是,是他抢我的。那电话机是我的,是我先看见的。”“那你愿意和他一起玩这个电话机吗?”“好吧。但我要做爸爸。”“好的。”说着,他们就开心的玩起来了。可是,没一会智豪又和别的小朋友争抢其它玩具了。

爱模仿是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他们经常会出现像小明那样,别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看见别人有的,自己总是想要。在幼儿园的小班里,同样的玩具会有很多,这就是为了能尽量满足幼儿喜欢模仿的这一心理需要。尽管如此,孩子们争抢玩具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那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有的孩子似乎“屡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经看到的那样:一位教师对一个抢玩具的孩子说“你把宝宝的玩具抢走了,他没有了怎么办?”老师想通过让他具体地看到“别人没有了”,从而知道“自己不对了”。而孩子却很坦然地说去那(指玩具架)拿一个。这就更清楚地说明此时孩子还不会进行“因为我抢了,所以他没有了”的逻辑推理,也还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

对此,我们在教育中应教给孩子简单的交往语言,喜欢听故事是学前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对于小年龄的孩子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如果我们把想教育的内容含在故事情节当中,他们仍然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把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反复地讲在故事当中,如:小鸡对小鸭说:“你的大皮球让我玩一会儿好吗?”小鸡对小猴说:”你的小汽车让我玩一会儿好吗?”让孩子知道说这样一句话,对方就能够高兴地把玩具给自己玩,然后在生活中,成人要提醒孩子去使用这样的语言,并帮助他感受成功,让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抢玩具不对的印象。

喜欢《由喂饭想到的》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喂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