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寓言蕴含的大道理 别去奖励孩子错误的行为

10-02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小寓言蕴含的大道理 别去奖励孩子错误的行为”,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夫看到船边有条蛇,口中正衔着一只青蛙。渔夫动了恻隐之心,把青蛙从蛇的口中救了出来。但渔夫又为蛇将挨饿而难过,便拿出一瓶酒,往蛇的口中滴了几滴。蛇高兴地游走了,青蛙也为重获新生而高兴,渔夫则为自己的善举而感到快乐。他想,这真是皆大欢喜!没料到,仅仅过了几分钟,渔夫听到有东西在叩击他的船板。他低头一看,那条蛇又回来了,而且嘴里咬着两只青蛙——它来讨要更多酒的奖赏!

翻看一本管理方面的小书《一生必知的101个管理寓言》,看到了这则寓言。

渔夫的本意是希望蛇不再捕捉青蛙,但是由于怜悯而给了它几滴酒——这是奖励而不是惩罚,结果事与愿违。你奖励了什么行为,就会得到更多这样的行为。所以,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是,别去奖励那些错误的行为。

作为父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在育儿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呢?

不光有,还不少呢,妈妈们常在不经意间变成那个愚蠢的“渔夫”!

比如,有些妈妈很怕孩子哭闹,孩子一哭,妈妈就觉得自己没做好,内心有愧疚。于是马上给孩子许诺买糖买玩具。这样强化了孩子的错误行为,让他发现哭闹能换来很多“好处”,以后会更多地采用这一“秘密武器”。

懂点道理的妈妈也未必就做得很好,她们也许不至于孩子一闹就哄,但是当她们狠狠批评完孩子,孩子又认了错。她们便马上找些好吃的来表扬孩子“知错就改”。其实她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瞬间的情绪转换孩子很难消化,孩子没办法清晰地理解妈妈的奖励是针对自己哭闹还是认错?

所以,妈妈需要认识到,孩子的错误都是有原因的,他最需要的,不是惩罚或奖励的手段,而是应该告诉他,怎样做是正确的。M.Yjs21.com

从两岁开始,要为孩子制定规则,“危险”和“妨碍他人”的事情不可以做。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持,不能根据妈妈的心情好坏来执行。

错误行为被制止时,孩子很可能会哭闹,那是他发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是正常的。妈妈可以耐心等他哭完(但别离开孩子),然后告诉孩子,妈妈爱你,但你刚才那样做不可以,应该怎样。

有一点非常关键,对于4岁以内的小孩子,不要讲太多的道理,成人的正确行为比说教更有效。比如,孩子不肯洗手,不用长篇大论地讲如何洗手才干净的道理,只要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洗手,坚持几次,孩子自然能学会。

至于孩子认了错,妈妈应用简短的话语表示肯定,不要急着马上给予物质奖励,好东西不妨留在合适的时机慢慢消化。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李唯:大道理变身小种子


在国旗下种一颗童年的种子

德育是可为的,却也是难为的。寻找德育着力点,有时会令人无从下手。在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校长李唯却发现了国旗下课堂这一突破口,把它变成了校长与师生一周一次的“约会”。

从此,原本干巴巴、枯燥无味的国旗下讲话,变成了让学生难以忘记的生动课程。“周一听李唯校长讲什么”,成了学生、教师甚至家长的期待。

把国旗下讲话变新鲜

周一早上8点整,照例是滨海小学的升旗时间。唱完国歌,升完国旗,全校师生迎来了他们一周一度的“国旗下课堂”。这一课堂的缘起既有偶然性,又有当时的必然性。

2007年,深圳市滨海小学刚刚创办,生源状况并不理想。周围的居民都在观望,并不信任这所新学校。教师也来自四面八方,既有代课教师,也有全国各地刚毕业的大学生,教学水平和素养各不相同。用什么把他们凝聚到一起?

来到这里担任校长的李唯心想,自己曾教过高中、初中、小学,也从中深刻认识到,在人一生中,道德和习惯养成最重要,会成为今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为此,她希望把德育内化进这所小学的日常行为方式中。

在一次例行的升旗仪式上,学生还像以往一样无精打采地听着领导的宣讲,虽然能保持安静,却面无表情。回到教室,老师问他们今天的收获,很多学生竟然答不上来。有的学生还在升旗仪式上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李唯心里想:校长要想成为影响师生的人,不一定非要通过发号施令来体现,国旗下讲话不正是一个可以由校长来改变的突破口吗?她说干就干。但怎样将以往套话连篇、枯燥无趣的国旗下讲话讲得学生爱听、愿听呢?她逐渐在每一次的国旗下讲话中摸索出了自己的经验。

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大学生,不喜欢大人干巴巴地讲大道理,作宏大的叙事。比如,滨海小学的办学理念是“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李唯就从小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在一次国旗下讲话中讲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自觉吗?也许你们还不太懂,但是你们一定懂得“主动”这个词。其实,很简单,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生命自觉的意识,就看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主动不主动。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每天能自己起床,不用爸爸妈妈叫,能按时上学,在集体活动时安静有序,那么他就做到了纪律自觉;如果一个人能每天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那么他就做到了学习自觉……如果一个人做到了纪律自觉、学习自觉、礼仪自觉和卫生自觉,那么我们就说他是一个具有生命自觉意识的人,因为这些都是生命自觉的具体表现……

李唯还想方设法寻找学生身边的故事作为她的讲话素材。有一次,一位二年级教师告诉了李唯一件小事,李唯就很好奇,这名学生的想法是怎样的呢?于是,她在下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这样讲道:

“在滨海小学,有这样一位同学,不仅认真完成作业,专门在作业后面写上完成的时间,还写上了‘请老师愉快地批改作业’。”李唯的话讲到这里,人群开始议论纷纷,到底是哪个班的学生?

谜底揭开了,原来是二(1)班的陈奇。李唯请陈奇来到升旗台,开始了现场采访:“你为什么要写上作业完成的时间,还有对老师的祝福语呢?”她老实地回答:“我原来做作业也是很慢的,后来王俊老师告诉我二(2)班一位同学是那样做的,还有一句感谢老师的话,我觉得挺好,于是我就向他学习了。”

李唯继续追踪,又请出了二(2)班的杨阳,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杨阳的回答很出人意料:“我是向我们班的孙佳佳学的。”

一波三折,连李唯都没想到,要找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竟然有这么“曲折”的故事。但孙佳佳站在台下,扭扭捏捏,就是不愿意走上升旗台,班主任劝也没用。李唯就拿着话筒走下来,拉着这位害羞的小同学走上了升旗台。

全校学生沸腾了,大家鼓起掌来。终于,3名学生一起站在了升旗台上。李唯说:“这3位同学都很诚实,没有因为校长的表扬就说是自己做的。他们是我们滨海小学身边的榜样,同学们,你们身边还有哪些榜样值得学习呢?”

下午班会课的题目有了——“身边的榜样”。这个话题大家非常感兴趣,“我喜欢我的同桌,因为她总是给我讲题目”、“我要向朱雨学习,他看的书可多了”……有的班级甚至举行了小型“新闻发布会”,学生一个个上台发布身边的榜样。

渐渐地,国旗下课程成了一个校长和师生的大舞台。有一次,一个学生得知当地某校一个同龄人患了地中海贫血,就请李唯在国旗下讲话时呼吁大家帮助一下那个学生。

“国旗下课程要突出儿童视角、教育视角和课程视角,要把大道理细化成他们听得懂、记得住的东西。”李唯说。比如什么叫责任,作为学生,按时上课是你的责任;作为值日生,做好卫生和各项工作是你的责任。比如什么叫尊重,不要乱翻别人的东西叫尊重,和同学之间相互宽容也是尊重。

效果在一桩桩小事中彰显

滨海小学让国旗下课程走向学生生活,对学生更具有切身的影响力,这比讲遥不可及的英雄人物更有震撼力。

有段时间,李唯整天到学生的洗手间观察,发现相当多的学生便后不冲水、不洗手。她便要求德育处作一个调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在滨海小学,上完厕所不冲水的学生占52.9%,其中男生不冲水的比例比女生要多近20个百分点。”

于是,第二周“国旗下课堂”上,她就以《你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吗》为题讲话,下面听讲的学生站不住了:在现代文明的深圳,在自己的同伴中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学生便后不冲厕所,不洗手。学生林楠楠写道:“以前,我也有这样的小毛病,因为偷懒不去洗手。听了校长的国旗下讲话后,我明白了要成就大事,就要拘小节,从细节学习,以后上厕所一定要冲水,洗手。”四年级组长张淑萍更是感慨:“早在开学时,三楼打扫卫生的阿姨就两次向我们三楼班主任诉苦了:三楼的男生卫生习惯相当差,不光不冲厕所,而且还随地小便。我几次向三四年级的班主任说起这件事,班主任也多次进行教育,可是一直没有改观。今天,经过李校长以数据分析,谆谆告诫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学生受益很大。”

一个星期过去了,德育处对此又作了一次回访,发现学生上厕所冲水率为80.67%,洗手率提高了29.16%。

便后冲水、洗手问题解决了,可是新问题又来了。洗手的人数增加了,但有些学生洗手时没有注意节约用水,把水洒到了地上,造成地面湿滑,学生容易滑倒。怎么办?第二个星期的国旗下课堂,李唯再以《责任心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完美》为题,表扬了便后洗手、冲水的变化,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新问题,给学生讲述了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遇到的一个外国小男孩的故事,借此告诉学生“责任心可以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便后冲水、洗手的教育一波三折,看似小事,却由一件平常普通的学生生活小事维系起了习惯教育、卫生教育、环保教育,最后上升到责任教育。

斗转星移中迎接新挑战

4年下来,李唯已经上了100堂国旗下讲话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怎么讲出新意,成了对她的挑战。每周日晚上,她家人都会问她:“你明天的国旗下讲话准备好了吗?”

每一次讲话前,她都会先拟好几个主题,然后查找资料,寻找案例,反复比较,最后才确定一个主题。所以,她经常为取舍主题和内容而苦恼,一会儿觉得这个主题对接了时事和热点,对学生有激励或警醒作用,一会儿又觉得另一个主题也不错,贴近学生生活,有说服力。星期天晚上是她最苦恼的时刻,一想到第二天早上要和孩子们讲话,而自己讲话的主题都还没确定下来,她就辗转反侧,脑海里不断取舍讲话主题,拟写讲话腹稿。因为面对小学生,既要讲得通俗易懂,又要有教育性,就要在切入角度和效果上费更多的脑筋。

有好多个星期,她办公室的灯在周一早上6点就亮起了,因为她在加紧准备;有好多次,已经拟好讲稿却又在讲话前一个小时推翻,重新组织内容再写。比如有一次,李唯想讲讲有学生不做作业的问题,原本的初稿只是打算从正面说:“在我们学校,总有许多学生不交作业,这样是不对的……”但在刚走上台的一刹那,看着那些可爱的学生,她突然改变了思路:“同学们,如果今天我们不做作业你们高不高兴?”学生异口同声:“高兴——”“可是,不做作业对我们有没有好处呢……”

虽然如此辛苦,但李唯不愿把这一课“让”给别人,好几次感冒发烧,声音嘶哑,她都坚持了下来。如果周一碰巧下大雨,别的学校都会按惯例取消升旗仪式,可是她会坚持利用校园电视台举行室内升旗仪式。

现在,随着国旗下课堂的扩展和深化,它自然而然地过渡为国旗下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成为了校园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4年来,学校周围生源状况已经由最开始的观望变为比较踊跃地报名了。而李唯觉得最重要的是,师生的价值观变了,思维方式变了。“现在,一些爱迟到的学生在周一时也总能准时到达,因为他们想听听校长讲什么;毕业生最留恋的就是国旗下课程,因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李唯说,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不是讲几次就能够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种下一颗童年的种子,在他们日后的人生中成长、发芽。”

你该给孩子讲的八个大道理


大道理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

棘手的难题:

你和5岁的儿子正在玩那种撒色子看谁最先到达终点的游戏,可是他却不按点数走,为了自己能赢,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终点。虽然你的初衷也是让他赢,但是你并不想对他的作弊行为加以肯定。

简单的教导:

不要用“作弊”、“耍赖”这些词指责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玩游戏时应该公平、公正,并且给他指出他应该到达的位置。道理可以这样来讲:

“这样走不合理,对其他人不公平。和我玩的时候我可以让你这么走,但是当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你这样走他们会很生气,因为你没有遵守游戏规则。”

或者对他说:“你想想,如果没有人按规则来玩游戏,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大道理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

棘手的难题:

你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朋友给你4岁的儿子带来了一件礼物。他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就把礼物扔在了一边,也没说“谢谢”转身就去玩了。

简单的教导:

期望四五岁的孩子懂得感激还为时过早,你的朋友很可能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必小题大做,简单讲明道理就可以了。告诉他:

“你先到这儿来,我有话和你说。阿姨送给你一件礼物,你却忘记对她说声‘谢谢’了。”

如果你愿意先让他去玩,过后再讲道理也行。可以在睡觉前再提起这个话题:“在我们家里,无论谁收到了礼物都应该说声‘谢谢’。”如果你的儿子告诉你他 不喜欢这件礼物,那么你就应该告诉他:“阿姨原以为你会喜欢的,所以才送给你这件礼物。而且,即便我们不喜欢别人送的礼物,也该说声‘谢谢’,因为我们要 谢谢别人心里还惦记着我们。”

大道理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

棘手的难题:

晚饭过后,你让6岁的儿子帮你收碗筷。他说累了,拒绝帮你做家务。

简单的教导:

首先,要求你的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别动,然后告诉他:

“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为这个家出一份力,使家里更干净、更整洁。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也能够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了。如果你不想收拾桌子,那么我就列出一个清单,写下你能做的那些家务活,然后由你自己来选择你愿意做哪个。”

或者对他说:“帮助别人能够使别人生活得更轻松。你还记得我帮你收拾好玩具的时候你的感受吗?肯定和你自己收玩具的感受不一样。现在,你能帮帮我吗?”

大道理4:谅解——原谅他人的过失

棘手的难题:

你5岁的女儿辛辛苦苦地搭好了一座大房子,没想到被她2岁的表弟一不小心碰倒了。面对小表弟双眼含泪的道歉,你的女儿坚决不原谅他,还大声抱怨道:“太晚了!”

简单的教导:

允许你的女儿在原谅别人之前,先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然后再开始给她讲明道理。

“你很伤心和气愤,我不会为这而责备你。我知道你搭好这个房子很辛苦,很不容易,但这是一个意外。你表弟还小,他还不能像你一样那么小心翼翼做事 情。”如果你的女儿仍然认为表弟是故意把她的杰作碰倒的,那么你就让她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会无意之中把事情弄糟了,比如把牛奶倒在了桌子上。

但是,如果她的表弟确实是故意碰倒她搭的房子的,那该怎么办呢?最好用自己的经历来向孩子说明谅解他人的好处:“我记得,当我接受别人道歉的时候,我的感觉也很不错。你愿意尝试一下吗?你可以说服自己原谅你的表弟,看看你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

大道理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

棘手的难题:

你在孩子的裤兜里发现了一个新玩具,但你知道这不是他的。

你6岁的儿子辩解说这是他自己找到的。你很怀疑,但没有深究。然后你就接到了儿子朋友妈妈的电话,她委婉地询问你的孩子昨天在他家玩的时候是不是误拿了一个玩具回家。

简单的教导: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清楚地知道拿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所以,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

“我刚接到某某妈妈的电话。她说她家有一个玩具不见了,听起来好像是你没有说一声就拿走了这个玩具。你是怎么想的?现在是你和我说实话的时候了。”

如果你的孩子仍然一口否定,那么你就该严厉一些了:“偷东西是会伤害别人的。小朋友一定不高兴。你可能感觉也不好,因为你知道这个玩具不属于你自己。而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还说谎隐瞒,这就更糟糕了。”最后,坚持让孩子把玩具尽快还回去。

大道理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

棘手的难题:

周末你送5岁的女儿去上语言课。偶然间看到上课的时候,女儿手里拿着溜溜球在不停地玩,全然不理会老师的存在。

明智的教导:

下课后,你应该把她带到一边,告诉她你的决定:以后不允许周末上课再带玩具。然后想办法使孩子对“尊重”这一概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可以这样对她说:

“关注别人是表明你尊重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你能用其他方法让你的老师知道你是尊重他的吗?”

如果你的女儿很快就明白她的错误了,那么,为了加深她的理解你可以对她说:“我很高兴你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你也知道了怎样做才是尊重他人,这太好了。”

大道理7: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

棘手的难题:

你3岁的儿子高兴地抱着那罐奶奶送给他的糖果。

当你要求他拿出一块儿你爱吃的巧克力糖的时候,他把糖果罐抱得更紧了,一脸坚决地说:“不给!”

明智的教导:

3岁的孩子还不善于与他人分享呢,尤其是糖果,就更不愿意给别人了。

所以,你需要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明慷慨的好处:“你知道吗?当我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到最后我的感觉其实不好。但是,在我和别人分享了以后,我的感觉就很好,因为我知道是我使别人变得很高兴了。你愿意尝试一下吗?看看是不是也使你自己感觉很高兴了?”

或者直接降低标准索要糖果:“为什么不把你的糖果分给我们一起吃呢?如果你不愿意把那块巧克力糖给我,那就给我一块其他的,怎么样?”

大道理8: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棘手的难题:

你无意听到你5岁的女儿和她的几个朋友在说她们班的同学,讲的话不太好听。

简单的教导:

这种行为常常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你必须直接介入,但不要使自己的孩子陷入尴尬的境地。你可以走近这些孩子,告诉她们你无意中听到了她们的谈话,然后向她们提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

“告诉你们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或者直接问她们:“如果你们班里有人在背后谈论你的时候说的都是坏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道德观念的灌输,需要潜移默化的方式

父母每天都能让孩子看到正直和得体的行为举止,才能使自己的说教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

1、父母以身作则。常说“请”和“谢谢”;和他人分享美味;和孩子一起参加那种轮流玩的游戏。等孩子大一些,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为家里挑选早餐食品。

2、给孩子读相关的故事书。讲故事是学习道德标准的一个比较有趣的方法。孩子们喜欢那些带有画面的书籍,所以,多给孩子挑选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的连环画来讲,然后再给他解释清楚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3、寓教于乐。良好道德标准的学习同样可以融入到游戏当中去,比如,和孩子玩木偶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想想这个木偶怎么样才能帮助那个木偶呢?对于孩子的回答,父母要给予鼓励:“是个好主意!”另外,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歉意或者停战求和的愿望。

教育警示:小事中隐藏着大道理


生活中,我们无意有意的会去注意一些小而见大的现象,是因为那些所谓的小事情特别地反映了一个道德观念或者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而人们都会拿出来“以小见大”地警示更多的人。在宝宝教育的阶段,这些问题同样也显而易见。

孩子在成长的环境中,接触到你给予的和你还没有给予的现象都会表现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因此,我们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千万不能忽视!

例如:你和宝宝走在路上,路边形形色色的路人,或许还包括路边沿街乞讨的人,还有竭力清扫垃圾的清洁工。或许这个时候你也不会下意识的警觉,你的孩子此时此刻在思考着什么?当孩子弯下腰去捡掉在地上的一块饼干,或者指着捡垃圾的老爷爷问你:“妈妈,这是不是就叫做老无为(老无为就是说:年纪大了没什么用了,只能捡捡垃圾了!”......)?”的时候,显而,孩子的理解是错的!但是这个时候你是怎么回答孩子的呢?问题或许在这里就出现了。

也许根本不是刻意,或许很多家长压根也没有,也不会去注意、分析自己这样或那样的言语是否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很多家长在生活中提醒孩子什么事情该做或者什么事情万万不可以去做时,常常会用吓唬或者片面的描绘达到让孩子疏远的效果。但是,在这里存在一个不容我们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你形容的言谈中,是否已经无意识的教会了孩子不正确的价值观或者道德观。

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奋发读书,经常顺着孩子的意思告诉孩子:“是啊!所以你要好好读书,可不能像那样子以后捡垃圾哦!又脏又臭的。”我们不排除有这样的方式来警示孩子好好读书,不能浪费时间。但是似乎同时告诉了孩子什么是“歧视”!从此在孩子学习和复制能力飞快成长的阶段,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在孩子接触到的任何信息里也许就隐藏了很大的教育观念,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的“伤疤”爹妈别去碰


一直以来,不少家长总是津津乐道孩子小时候的各种“糗事”,须不知,说者无意,听着有意,久而久之,这些“糗事”会成为孩子的包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就像冰冻的杨树枝条,缺少弹性和耐性,突遇外力,咔嚓一声就断了。到那时,家长可能就悔之不及了。因此,平日里,家长应有意识地注意孩子的思想动态,避免触碰孩子们心里的“底线”。

底线一:某些丢人的毛病

孩子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

底线二: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孩子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底线三: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底线四:被体罚的经历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底线五:身体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父母的错误行为易成反面教材


幼儿园里,老师在给小朋友们讲交通规则。老师拿出一个画着红绿灯的图板,指着红灯提问道:“可可,你能告诉老师看到红灯该怎么做吗?”“停车!”可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问道:“雅儿,你说说看到绿灯该怎么做啊?”“向前走!”雅儿的回答也是干脆利索。老师同样点点头,再次提问:“桐桐,看到黄灯该怎么做呢?”“加速前进!”“桐桐,看到黄灯应该减速而不是加速。”老师耐心地纠正桐宝的错误,可桐宝似乎并不认同,坚定地反驳道:“可是爸爸每次看到黄灯都是加速的呀!”唉,“榜样”的力量!

爸爸妈妈们容易忽略的错误行为

宝宝天生善于模仿,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自然成了他们的首要模仿对象,宝宝的言语、行为、衣着、姿态,甚至生活态度、处事方式无不带着父母的影子。所以,当您对宝宝的某些行为大为光火的时候,请先认真想想是不是自己无意中做了“反面教材”,当了宝宝的坏榜样——

错误行为一:找借口

“勇于担当,不找借口”,是桐妈对桐宝的基本要求;“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做错了没有关系,但要勇于承认错误,努力改正”,这是桐妈常挂在嘴边教训桐宝的一句话。可没想到有一天这话竟成了桐宝教育桐妈的说辞,话说那天,桐妈收拾桌子,不小心将一杯水洒到了桐宝的画上,怕桐宝哭闹,桐妈便“恶人先告状”批评起桐宝来:“你怎么画了画也不知道收起来呀,随便乱放,看洒上水了吧……”“妈妈,做了错事没有关系,但要勇于承认。”桐宝认真地看着桐妈。那一刻,桐妈真切地意识到自己错了。

纠正方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大人做错事也在所难免,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既然自己定的规矩没能做到,就更应该诚心诚意地向宝宝道歉了。有的父母会担心承认错误有损家长的威信,其实恰恰相反,适时的道歉能让宝宝对您更加信服,还可以让他懂得“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错误行为二:言而无信

“言而无信”是爸爸妈妈们最易忽略也是最常犯的一种错误,“宝宝乖乖听老师的话,放学时妈妈给你买棒棒糖”,可放学时,听话的宝宝却没有等到他心中所念的棒棒糖;“宝宝认真练琴,周日爸爸带你去科技馆”,可到了周日,认真练琴的宝宝却没能去参观科技馆……爸爸妈妈们可能早把这些随口的许诺抛之脑后了,可却给宝宝树立了一个“言而无信”的坏榜样。

纠正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爸爸妈妈们在做出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承诺前也要三思自己是否能够兑现,一旦许诺了就要努力实现,如果确有原因不能实现的,也一定要向宝宝道歉并说明原因。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总是开些“空头支票”,这样做不仅会令宝宝对您的信任大打折扣,还会使他们变得不再听话。另外,父母也不要总把物质奖励作为让宝宝配合或努力的条件,这样做也许能收到不错的短期效果,但长此以往,会使宝宝失去自觉性和主动性。

错误行为三:撒谎

“撒谎”往往是爸爸妈妈们最不能容忍的错误,可有时爸爸妈妈们自己也难免会撒些小谎,例如,为了推掉一个不想去的应酬而谎称身体不适;言不由衷地称赞他人,等等。不要认为自己的谎言出于善意或无伤大雅就不算谎言了,在宝宝眼里撒谎就是撒谎,没有什么区别。

纠正方法:育儿育己,爸爸妈妈们在教育宝宝的同时,也要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一旦谎言被宝宝发现,千万不要回避或敷衍了事,更不要试图为谎言寻找借口,应当向宝宝坦承错误,并用实际行动予以改正,消除对宝宝的不良影响。

错误行为四:乱发脾气

“不发脾气、不打人、不哭闹……”当您反复告诫宝宝要学会控制情绪的时候,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时常会对宝宝大发雷霆、大喊大叫、甚至大打出手……

纠正方法:当宝宝犯错时,爸爸妈妈们要先尽可能地平息自己的怒气,然后再指出他们行为的不妥并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要呵斥更不可打骂,因为这些不仅对宝宝认识错误毫无帮助,还可能使他们形成粗鲁、暴烈的性格。

心情不好的时候,别去教育孩子


前些天,接到一个家长提问,问我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说实话,我接到的提问有很多,方方面面都有,类似这种笼统而简单的提问,是我最不希望见到的。原因很简单,这种问题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给我做出判断,但往往隐藏的故事有很多,让我无法给出一个有效的回复。如此提问的朋友往往纠结于提问的这一点也苦恼于这一点,可是经过深聊你会发现要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点不在这个提问的焦点上。我需要不断的层层发掘事情最真实的一面。网络咨询不比面对面交流,有许多信息是被层层过滤和加工过的,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还会干扰判断。

不出所料,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发现这位家长遇到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急性子妈妈没办法忍受慢性子孩子的故事。妈妈是一个精明干练的人,做事雷厉风行,所以她希望她的孩子和她一样。可是孩子偏偏就是做不到。妈妈给布置任务,慢腾腾的反应,慢腾腾的去做,这让妈妈无法接受,忍不住的对孩子发火。以前还好,妈妈一生气孩子立马听话,可是渐渐的无论妈妈什么发火训斥孩子都变得无所谓了,我行我素。孩子开始任何事都不与妈妈说了,被问话也是半天吭一声应付了事。其实孩子还是挺优秀的,成绩中上,知道主动学习,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处理的比较好,没有什么坏的习惯。

我想,这位妈妈并不是真的对孩子不满意,她只是想让孩子变得和自己一样干练,但是忽略了教育的方式,一般都是简单粗暴的批斗。对于孩子来说,行为风格的转变非一日之功,这是件很难的事情。妈妈的做法让孩子时刻处于一种压力大、情绪上烦躁的状态,但这种压力与情绪的烦躁他没有合理的方式释放,只能积压。当这种压力让孩子越来越不舒服越来越难以忍受的,有意无意的他选择了反抗,以沉默来反抗这一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反抗也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但妈妈不懂这些,她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的辛苦付出。不断的和我抱怨她付出了有多少,孩子不能理解她的辛苦。她说她都是为了孩子好,总不能让孩子长大像他爸爸那样做事磨磨磨叽的……聊得内容很长,但说到这里我想我大概明白了这位妈妈为什么满是苦水。她很可能把自己与爱人间沟通中的不满转化到了孩子身上,看到孩子像爱人一样他就无法忍受。与爱人的交流也许会充满争吵,但孩子只有被教育的份儿,只有听话的份儿,只能被动的接受这种出于善意的教育,这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发泄情绪。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孩子弱势的一面。

考虑到以这种沟通方式我在这位妈妈的夫妻间的事情上不适合说太多,我把我的看法委婉的告诉了这位妈妈。她沉默了很久回复了我两个字:“谢谢!”又隔了几分钟她又回复一句:“谢谢你陪我聊了这么多,非常感谢!”聊天到此结束。我不知道我到底有没有帮到这位妈妈,帮到这位孩子,但我想以这位妈妈的能力,她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孩子更多的的成长!

其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不管结果如何,以当事人的立场来说都是无法评判对错的,或者说每个家长都是怀着善意教育孩子的。有几个人是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呢?爱是我们的情感,但我们还有更多的情感。当你心情不好时,当你对孩子心怀成见时,总会做出一些不太恰当的教育孩子行为。孩子单纯而直接,他们会反抗,所以你们间的交流越来越不顺畅。越是如此你越想千方百计的让孩子听自己的,反而让这种痛苦的交流如同中了魔咒般恶性循环。更令人无奈的是,这样的生活场景比比皆是,却不容易被我们自己察觉到。

毕竟,在父母这个伟大的身份背后,我们都只是滚滚红尘中一个平凡的人。是人,就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类似的故事我碰到的不能说是很多,但绝对不少。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也许就是为人父、为人母了,我只希望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多一分观察,千万不要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去教育孩子!

给孩子特殊的“奖励”


给孩子特殊的“奖励”说起给孩子的奖励,总是会让人想到很多物质的东西,在我看来奖励不分贵贱、大小,重要的是适不适应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身上能不能体现出其价值。

我对儿子特殊的奖励就是在儿子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在他额头送上大大的香吻。

昨天晚上睡觉前,我给儿子数点第二天早上可以得到的“奖励”,比如早上能够按时起床1个,自己穿衣服1个,自己洗手洗脸1个,自己背书包下楼1个。儿子说:“妈妈,我都能做到”,我说好吧,如果你都能做到,那妈妈就给你4个奖励。为了那点“奖励”儿子满怀信心的睡觉了,准备迎接第二天大大的“嘉奖”。

早上时间到了,儿子还在呼呼大睡,我喊儿子起床他睡眼朦胧的就坐起来了,没哭也没闹(以前要是起的早就会在床上哼哼唧唧半天),看他表现不错我先在他额头上送上一个大大的香吻,儿子顿时睡意全无,想起了昨天晚上的约定。“妈妈我要自己穿衣服”,我说好吧,然后他自己拿起衣服自己穿起来,中途有实在穿不上的我又辅助的帮了下忙,穿完后儿子又自己去卫生间洗手、洗脸、搽脸,临出门前又给我说:“妈妈我自己背书包下楼”。娘俩很高兴的下楼。

走到车库我把书包放到车子上面,然后蹲下正视儿子,在儿子额头上深深的亲了4下,并且说儿子你能按时起床穿衣洗脸,今天表现很棒!!~~儿子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家园共育《小寓言蕴含的大道理 别去奖励孩子错误的行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