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积极改造宝宝的消极情绪

10-14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怎样积极改造宝宝的消极情绪”,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导读:改造一个性格畏缩且消极的孩子,父母首先应制造一个没有压力、宽松的环境,让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起嬉戏,彼此之间便没有自卑感,这样能使他们主动开口。如果让这类孩子与年纪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极的态度大为改善。只要让这些孩子们拥有自信,经过一段时日,自然能与同龄玩伴相处和谐。

内向型的孩子遇事总畏畏缩缩,这种消极态度令他们的父母非常焦急。

为了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一些父母心急地再三责骂“你怎么这样死气沉沉”,或是“你就不能活泼一点吗”,要不然就是以鼓励的方式对他说“好好加油吧!”。然而,这两种方式皆难奏效。因为愈加斥责,就愈容易使孩子畏缩、消极;反之,给与鼓励又会形成孩子心理上的负担,使他更为畏缩,尤其是以命令式语气,对孩子负面影响有正面之刺激。最不应该的是在他人面前说:“这个孩子太内向、消极……”当然,也有不少父母做得比较耐心,鼓励自己的孩子与积极活泼的朋友一起游玩。内向的孩子与活泼好动的孩子相处,反而会形成更大的压力,内心在无形中形成了一堵心墙。因此,当对方露出不满意的表情时,则更加深了伤口裂痕,此举不仅不能使孩子“近朱者赤”,甚至加深了他的自卑感。

专家表示:改造一个性格畏缩且消极的孩子,父母首先应制造一个没有压力、宽松的环境,让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起嬉戏,彼此之间便没有自卑感,这样能使他们主动开口。如果让这类孩子与年纪较幼小的孩子一起游玩,也可以使其消极的态度大为改善。只要让这些孩子们拥有自信,经过一段时日,自然能与同龄玩伴相处和谐。

总而言之,让消极的孩子拥有自信,时日一久,自然可以改变其原有的态度,因此,与其斥责个性怯懦、消极的孩子,不如让他们拥有自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怎样调节宝宝的餐前情绪


导读:餐前叫孩子帮着抹桌、端羹、拌佐料,或者介绍即将上桌的菜是其最喜爱者送的,营养和味道如何之类。当然,孩子思想幼稚,光靠这种方法可能难达目的。必要时可带他去走一走,使之精神愉悦,再行进餐,则会食欲大增。千万不可在餐前大声呵斥、责骂。因此举对其情绪有极大的破坏性,哪怕刚有一点因腹内空空而生的生理性食欲,也会因此而荡然无存。孩子自然会在极坏情绪中拒食了。

良好的餐前情绪,是儿童增加食欲的重要措施。这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更为重要。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厌食、挑食、偏食、拒食儿童,有近半是因为餐前情绪不良引起的。

日本的研究人员在《食的科学》中强调,孩子从幼儿期到学龄期,智力发生了一个飞跃。在这一时期,儿童的空腹感与食欲的关系,不再是必然,而是显得十分复杂。因为,在这两个生理环节之间,已掺杂了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可能是空腹时不一定想吃,或是在吃得很饱后对所喜食物继续吃。他们的吃,不再是生理性食欲,而是经验性、能动性食欲。所以,孩子的食欲,除其生理本能之外,还需作后天培养。因此,调节其餐前情绪是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家庭中影响孩子餐前情绪的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两种——

单独进餐:忙于事业和情感的年轻父母,不时或经常让孩子单独进餐。独生子女在单元房中独玩,已是冷冷清清,又要单独进餐,更觉少了和谐与热闹,怎不面对电饭煲中的丰盛菜肴而发呆呢?因为,孩子把进餐看得很重要。单独进餐会促使其产生父母对自己生活并不关心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甚至出现负性性格,影响两代人感情。另一方面,孩子单独进餐,没有家长的管教和指点,一般都会胡挑乱选,自己认为好吃的吃一点,其它的菜肴营养再丰富也不会问津;或者吃一点、玩一阵,有的干脆把饭菜倒掉一些而谎称自己吃了;当然,饭前洗手细嚼慢咽之类的卫生训诫,对这些孩子更如耳边风,少有遵循者。

情寄他事:到了吃饭的时间,孩子正在看书、游戏、生气之类,其精神尚处在紧张状态,情寄他事而一时无法摆脱,根本不想吃饭。这并非其有意克制食欲,而是精神作用从根本上切断了空腹与食欲的生理联系。这时的家长,应该在察颜观色中去了解其真正的心态,用适当的言行把其注意力转向吃饭的事情上。譬如,餐前叫孩子帮着抹桌、端羹、拌佐料,或者介绍即将上桌的菜是其最喜爱者送的,营养和味道如何之类。当然,孩子思想幼稚,光靠这种方法可能难达目的。必要时可带他去走一走,使之精神愉悦,再行进餐,则会食欲大增。千万不可在餐前大声呵斥、责骂。因此举对其情绪有极大的破坏性,哪怕刚有一点因腹内空空而生的生理性食欲,也会因此而荡然无存。孩子自然会在极坏情绪中拒食了。

儿童情绪消极的5种对策


孩子有消极情绪,是最正常的事儿,父母在这时候,应该妥善处理孩子的消极情绪,其基本原则是:

1.不能妄加责备

有的父母对于孩子这些消极情绪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或一味加以责备,这不是恰当的。

例如,一个受到父母严厉责骂的孩子,当着父母的面可能会“忍气吞声”,可是一旦离开父母,他就可能通过破坏玩具或者欺负同伴等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由于他“移置”的发泄对象不适当,尽管他的做法使他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是,他的态度和行为也不能被社会所接受,有可能使他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不能听之任之

有时候,孩子的消极情绪十分突出,常常会向父母提出各种要求。在这样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迁就孩子的行为,并加以放纵。孩子只要一次达到了目的,以后如果父母加以拒绝,孩子就会用发脾气、哭闹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父母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比较理智,不要纵容孩子的这种消极情绪。

3.要多一分理解和关怀

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是不可避免的。当这种消极情绪出现的时候,父母想办法进行无害的引导,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得到充分的发泄,帮助孩子调节不良情绪,恢复内心世界的平衡。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消极情绪采取压制的办法,这是不恰当的。研究表明,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加以压制有害无益,不是使孩子情绪越来越坏,就是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沉默,甚至遇到事情退缩不前。对孩子的情绪不予理睬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心灵,孩子会对父母失望,时间长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会产生不小的隔阂。父母和孩子之间常常在感情上沟通不畅,往往会形成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也不理解父母的情况。

4.要多一分尊重和鼓励

有一种观点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出现相互不理解的情况不是由于没有爱,而是父母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尊重。任何年龄阶段都有自尊心,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父母应该明白,孩子情绪不好时,特别是当情绪很不满时,任何批评、忠告都是听不进去的,更不要说斥责了。在这样的时候,孩子十分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因此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不妨顺着孩子的心意,对他表示充分的理解,以便平衡孩子激动的心情。事情过去之后,可以心平气和地把道理向孩子讲清楚。

5.宽容孩子的失误

孩子由于身心发展水准较低,认知能力、思维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等也比较差,因此,犯一些小错误是难免的,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果对其要求过于苛刻,势必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过多地指责会使孩子经常处于无地自容的境地,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消极的观念:如“我不行”、“我做不了”,进而埋下自卑的种子。

可以说,孩子是在犯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错必究,无疑堵塞了孩子学习的途径,降低教育效果。父母经常指责,会使漠视父母的指责成为孩子“习惯化”的行为。这样不但对孩子自身优良品德的培养不利,而且会降低教育的效果,影响亲子关系。

怎样提高宝宝情绪智力


导读:提高情绪智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你能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孩子的情绪智力一定会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发展。

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探讨的一个热门的话题。那么什么是情绪智力呢?

专家们把它定义为四个主要的成分:一是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二是运用情感进行思考的能力;三是理解和分析情感并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方面的能力;四是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其实,这个定义强调了情感对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使人更加聪明。那么怎么样来促进孩子情绪智力的发展呢?

首先,要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幼儿的教育中,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任何时候孩子的哭泣都要想方设法立即进行解决,不能让孩子过长时间地哭泣,因此最好的状态是希望小孩子能总是保持微笑。其实,这恰恰不利于孩子的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表达除了喜悦这种感情之外的其它类型的感情。

毋容置疑,在孩子不能说话之前,哭泣往往很自然地充当了语言的功能。比如孩子需要某样东西,但是他不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就通过哭泣来引起父母的关注,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幼儿饿了,他会哭;感觉很热,也会哭。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在学会说话之后,哭泣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功能,变成了另一种表达需要的工具。比如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街上看到一个十分漂亮的玩具,嚷着要买。但是玩具的价钱贵得离谱,因此男孩的父母都不愿意给孩子买。于是,这个男孩哇哇大哭起来。这个时候,一般的父母会怎么做呢?表现得最多的行为就是安慰孩子,叫孩子别哭,哄孩子或者父母干脆狠下心来,将玩具买了,以此让孩子破涕为笑。其实,这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情感的表达和情绪智力的发展。因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形成一个误解:那就是哭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而不是在表达一种情感。按理说,这个时候这名男孩子应该感到一种挫折,为表达挫折这种感情而进行哭泣。所以,对待刚才男孩的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学会置之不理,态度强硬,让其尽情地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要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监视孩子的行为。直到孩子止住哭声了,才继续与孩子进行交流。通过这样,让孩子明白哭只是一中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已,而不是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同时,也让孩子明白生活中是充满了喜怒哀乐的,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要教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智力很强调情绪对智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因而要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促进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对孩子进行情绪调节方法的介绍上,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孩子最能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其中,通过举孩子身上或者身边的例子来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使用得十分广泛。比如要让孩子学会情绪调节方法中的合理情绪化法。合理化情绪法的核心观点就是个人对一个事情产生的情绪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由这个人对该事情的解释引起的。如果直接给孩子这样讲,孩子肯定不会明白。那么,就可以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这种情绪调节方法。假设你的女儿念幼儿园的文静今天早上睡懒觉,结果上学迟到了,被老师当众批评了,觉得心里很难过,因为感觉在小伙伴前丢了面子。这个时候你怎么样去教会孩子使用合理情绪化法去调节她的情绪呢?作为父母,你就应该给她讲明这样一个道理:你难过的原因是你迟到后被老师批评了。那你要想一下,这其实是告诉你一个道理:上课要守时。否则,你就会在同学们面前被老师批评。所以,不要再难过了,以后不再睡懒觉,不再上课迟到了,就不会被老师批评了。通过这样来逐步引导孩子,加上你的耐心和恒心,孩子就会逐渐学会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问题。因此,其它情绪调节的方法也可采取类似的方式,传授给孩子。

总之,提高情绪智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你能有意识地去引导孩子,孩子的情绪智力一定会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发展。

迁居时怎样照顾好宝宝的情绪


导读:许多家长都认为迁居只是大人们的事,和孩子没有关系,所以忽视了他们的情绪。其实迁居是一件大事,或多或少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所以这时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认为迁居只是大人们的事,和孩子没有关系,所以忽视了他们的情绪。其实迁居是一件大事,或多或少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所以这时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建议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迁居前向孩子讲明原因,让孩子尽早作好心理准备,防止抑郁和紧张。

二、让孩子积极参与迁居的全过程。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让他们清理自己的玩具、图书等,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帮助父母整理其他物品。参与会带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效应,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是迁居的主动者,而不只是被大人拨来弄去的“家庭用品”。

三、迁居后多和孩子交流,帮助他了解、熟悉新的环境。迁居后,孩子面临一个完全不同的陌生环境,所以总会出现某些不适。家长要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尽快地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生活。

四、鼓励孩子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结交新朋友。

五、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对于孩子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要予以注意,有病及时治疗。

六、精心创设新家的新气氛。刚搬到新家,大人们往往很累,情绪也容易出现低落。这时大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设法创造一个温馨、和睦、愉快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尽快地喜欢上这个新家。

利用玩具发展宝宝的积极情绪的注意点


导读:提供玩具的内容要恰当,难易要适中。过难的玩具,孩子难以成功,容易使孩子产生沮丧、失败和受挫的消极情绪;而玩具的内容太容易,孩子的好奇心易于满足,孩子会觉得没意思。较为理想的玩具应内容恰当,难易适中,使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树上的果子”,有利于孩子产生激动、快乐、成功等积极情绪体验。

利用玩具可以发展孩子的积极情绪,但是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供的玩具要新颖、有趣。孩子一般喜欢色彩鲜艳、造型优美、性能多样的玩具。当然,这些玩具不一定都靠购买,可以引导和鼓励孩子用新玩法玩旧玩具——通过拆装、组合、搭配等,把旧玩具玩出新意来,给孩子提供一个变化无穷、新颖有趣的玩具世界,以发展孩子的积极性情绪。

二、提供玩具的内容要恰当,难易要适中。过难的玩具,孩子难以成功,容易使孩子产生沮丧、失败和受挫的消极情绪;而玩具的内容太容易,孩子的好奇心易于满足,孩子会觉得没意思。较为理想的玩具应内容恰当,难易适中,使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树上的果子”,有利于孩子产生激动、快乐、成功等积极情绪体验。

三、引导孩子利用玩具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孩子游戏时总是轻松愉快的,成人应引导孩子开展有趣的游戏,发展孩子积极性情绪。一些需要其他孩子合作的游戏,如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等,成人可提供玩具,创造环境,邀请小朋友和孩子共同游戏。如成人可为孩子提供娃娃、家具、炊具、邮局和医院用品等主题玩具,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开展角色游戏,如“娃娃家”、“医院”等。在扮演角色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充分表现扮演角色的情感,如妈妈对待孩子的慈爱、医生对待病人的热情等等。

四、尊重孩子,积极支持孩子合理的探索行为。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爱惜玩具,刚买的玩具玩不了几天就被拆散了。对于这种情况,成人如不加分析就横加指责或打骂,极易使孩子产生委屈、压抑、恼怒等情绪,岂不知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时拆散玩具往往是探究个“为什么”来满足好奇心,这时,成人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横加指责。有时反而应该积极支持和鼓励,引导孩子对一些旧玩具进行拆装、组合,进行创新改造。

五、多给予表扬和激励。对孩子玩玩具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成人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赞许,使孩子体会到亲情的愉悦。它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发挥创造力。在孩子完不成任务时,成人要进行具体分析,必要时给予启发和引导。切不可说一些丧气话,流露出失望或激怒的情绪,更不能严厉呵斥和责备。否则,只能使孩子一次次产生失望、怨恨、冷漠等消极情绪,最终丧失信心。

培养积极的“情绪”记忆


成人们都知道,对孩童时期的记忆大多和当时的情绪体验有关,有时记忆的内容忘了,可当时的情绪效果却一直保留在记忆中。

情绪记忆是记忆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愉快、满足、喜悦等情绪体验,而消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恐惧不安、痛苦、孤独等情绪体验。

培养积极的“情绪”记忆

积极的情绪记忆会使人变得乐观、自信、开朗和豁达,而消极的情绪记忆则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记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记忆呢?

以下的方法可供家长借鉴:

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环境。这样的家庭能使孩子产生愉快安全的体验;相反,一个充满压抑和吵闹、缺乏温暖和家意的家庭,会使孩子变得自卑、孤僻、不合群、怕交往。家长为孩子着想,就应努力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尽量少让孩子接触恐怖邪恶的影视节目和图书,当孩子出现害怕不安时,家长要及时地给予爱抚和安慰,排除消极的情绪记忆。

当孩子对黑暗、灾难、恐怖的音响感到害怕时,家长可以把这些事物与愉快、甜蜜的刺激联系起来,逐渐消除其消极的影响。家长还应通过故事或影视中人物不怕黑暗、战胜困难的事例教育和鼓励孩子,使其逐渐改变胆小、敏感、羞怯等性格。

灾后怎样减轻宝宝情绪反应


导读:灾变后孩子可能特别显得烦乱,需要表达感觉,这些反应都是相当正常的,通常时间不会持续太久的。

灾变后孩子可能特别显得烦乱,需要表达感觉,这些反应都是相当正常的,通常时间不会持续太久的。

以下条列孩子们会出现的反应:

1、对黑夜、分离或独处会有过度的害怕

2、会特别黏父母,对陌生人害怕

3、担心,焦虑

4、年纪小的儿童会出现退化行为(如尿床或咬手指)

5、不想上学

6、改变饮食或生活作息习惯

7、攻击或害羞的行为增加

8、做恶梦

9、头痛或其他的身体症状的抱怨

协助孩子的方法:

1、和孩子谈谈他(她)对灾变后的感觉,也分享你对他的感觉

2、告诉他发生了什么,并用他能懂得的方式让他了解

3、让孩子放心你和他现在都很安全也都会在一起,你最好常常重复的向孩子提出这项保证

4、经常抱抱孩子,拍拍孩子

5、在入睡前,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

6、接纳孩子对失去的玩具、用具,甚至房子的哀悼

7、若您感觉孩子在学校会有问题,与老师沟通,并一同处理可能的问题

在未来的几个月间,请您重读这份数据,因为有些孩子可能并不会出现这些反应,有些孩子却可能在灾后数周或数月表现出来。一般而言,孩子的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然而,若孩子持续出现这些反应超过三个月甚至半年,请您与各地的精神医疗团队联络。

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人们一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忿怒、哀伤、惊怕、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喜悦、愉快的情绪能明显于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反之,恐惧、悲伤等情绪会危害其身体健康。情绪为什么会影响人的健康?许多心理学家对此作过不少研究。例如,有人对于情绪和消化功能的关系作实验,证明人在进餐时情绪愉快,能使胃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强。相反,进餐时情绪恐惧不安,会抑制胃液分泌,而使人不思进食。美国有位学者把同一窝生的两只羊羔,安排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喂养,唯一不同的是,一只羊羔身旁拴了一只狼。狼虽然碰不到羊羔,但羊羔随时可以看见狼。另一只羊羔的身旁没有拴狼。不久,前者由于情绪恐惧而不愿进食,日益消瘦而死亡,后者进食始终很正常,长得很健壮。这一实验的对象虽然不是儿童,但其道理是相同的。

幼儿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其智力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培养幼儿智力方面,忽视了以培养优良情绪、良好意志和性格去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中,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幼儿求知欲及智力发展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幼儿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形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开始时期。情绪经常处在良好状态的幼儿,对成人的各种指示一般都乐于接受,这样就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形成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独立活动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我们怎样为经常保持幼儿的积极情绪而努力呢?

首先,要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一)成人要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幼儿。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影响的,尤其是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他们。经常发怒的幼儿及情绪焦虑的幼儿,基本上都是因受父母的影响所致。有的幼儿虽然父母的心情较好,但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迁就,因而脾气暴躁,经常发怒。

(二)要细心了解幼儿的需求,并给以恰当的满足。幼儿有生理和社会心理的种种需求,有些需求如果是合理的,也是成人力所能及的,就应当给予满足,这样可使幼儿情绪稳定和愉快。有时幼儿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时,成人必须细心体察、了解,随后正确对待。

(三)要给儿童有"情绪准备"的时机。家长或教师在教

育幼儿时,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幼儿立刻听从,不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机,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对抗情绪,使幼儿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因此,教育者在教育幼儿时,必须尊重他们,说服他们,要让他们自然滋生积极情绪,如有个幼儿迷恋于看电视,但睡眠时间一到,母亲就立即将电视机关上,命令他上床睡觉。开始时,这种简单、快速的处理方法激起孩子大哭大闹。以后,父母商量改变方法,当睡眠时间已到,孩子仍在看电视时,母亲就说:"XX很乖,再看一会儿就去睡的。"有时则说:"我喊一次一二三,你就上床去睡觉,好吗?"这样就给孩子留有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幼儿接受承认要求时就容易适应了。

(四)要经常引导幼儿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情绪,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更要注意这一点。让孩子经常和小同伴玩,在家里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五)要引导幼儿不将爱集中于一两个人身上,以避免在分离时产生痛苦的情绪。婴儿对于直接养育照料他的人特别依恋,这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大,应该引导幼儿对更多的人产生爱,这样他们不致于因为同某一个人分离而产生忧虑和痛苦的情绪。

其次,要注意防止幼儿产生恐惧、忿怒和紧张等消极情绪。

(一)注意防止产生恐惧情绪。幼儿的恐惧情绪,往往是由客观环境和成人不正确的对待形成的。笔者曾调查过10名胆子特别小、常常有恐惧心理的幼儿,这些幼儿都怕医生、人民警察,怕听到"派出所"这个名词,原因是当他们不听话时,家长总是用"叫医生给你屁股上打上一针"、"人民警察把你捉去"、"拉你到派出所关起来"等吓他。防止和消除幼儿的恐惧情绪,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一般的做法是:①防止给幼儿突如其来的刺激(如巨响、身体的刺痛等)。对于不可避免的雷声等应事前提醒幼儿,让其有思想准备,成人也应做出镇静、不惧怕的样子。②防止给幼儿精神威胁。如把他们关到暗处,或讲些易引起他们害怕的故事,或用幼儿惧怕的东西吓唬他们。对于自己已经害怕暗处的幼儿,成人应设法陪同或引导他们在暗处的空间里活动,让孩子逐渐了解黑暗处除了缺少亮光之外,并无可怕的事物。③防止打骂幼儿,尤其不能用突然袭击的残酷手段打孩子。

(二)防止产生忿怒情绪。怎防止和消除幼儿的忿怒情绪呢?①家长要以身作则,经常以愉快的心情、柔和婉转的言谈和表情影响幼儿是最为重要的。②成人平时不应迁就孩子的不理要求,并教育他们讲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无理取闹减少了,忿怒情绪的产生也会随之减少。③成人儿转移不满、不悦的心情、避免形成忿怒情绪。

(三)防止产生紧张情绪。紧张情绪的产生往往与惧怕情绪的产生相联系。不过有些紧张情绪持续的时间较长,表现为经常性的焦虑不安。如,幼儿经常想到父母、教师的斥责而心绪不宁,学习时甚至游戏是也会惴惴不安。这种情况如果严重而持久,就会发展为精神失常。怎样防止和消除这种情绪?①家长不应在学习上施加压力。成人不适当的持续的压力往往容易引起幼儿情绪紧张。②吸引幼儿去完成他(她)能完成的任务,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解脱紧张的心理。③对于已经出现情绪紧张的幼儿,成人要及时加以抚慰或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其他方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怎样积极改造宝宝的消极情绪》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幼儿园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