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某媒体报道,因为具有暴力倾向,日本在黄金时段禁播了动画片《奥特曼》。经《生命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多方了解,日本并未禁播该动画片。无论日本还是我国,奥特曼都受到孩子的青睐。很多男孩打闹时,会高喊“我是奥特曼!”奥特曼到底有怎样的魅力,竟让如此多的小孩如痴如狂呢?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他满足了孩子某些重要的心理需求。
首先,奥特曼满足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小孩子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孩子们经常对神奇的力量充满了向往,宇宙间遥远的星球、奇特的宇宙人和战斗机器人……对他们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其次,奥特曼满足了孩子崇拜偶像的需要。
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令人不快却又无法改变的事,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此外,他们大多是被女性带大的,生活中缺乏阳刚之气的体验。而奥特曼是一个能在宇宙间自由来去的超人,拥有可以战胜一切恶魔的力量。看到他,孩子们就会感觉自己也充满了阳刚之气。
剧情曲折,让孩子牵肠挂肚
此外,奥特曼并不总是所向披靡——它往往先被敌人打得狼狈不堪,直到最后关头才能发挥出潜能,反败为胜。正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情节,让奥特曼显得更真实,也更让孩子牵肠挂肚。在他们眼中,奥特曼既是偶像,又是朋友。
当然,奥特曼也让一些家长和老师看不惯,这是因为孩子看多了暴力镜头就认为生活中解决问题要靠拳头。也有孩子认为自己就是奥特曼,而把小朋友当“怪兽”,认为自己欺负小朋友也是正义行为。这对孩子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和形成良好性格不利。
因此,对于孩子看奥特曼这类的动画片,家长虽然不必过于紧张,但也要从旁指导。首先,家长要善于发现奥特曼的优点,教导孩子正义和勇敢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告诉他们,勇敢要依靠智慧。其次,看到暴力场面,家长要告诉孩子生活中不能靠拳头解决问题,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最后,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他们可以把奥特曼当偶像,但自己绝不可能像奥特曼那样无所不能。
这个老师从教十年,接触最多的就是孩子和家长。不同的是,每个娃都天真可爱,但,却不一定有同样可爱的爸妈。“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固然是老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但老师也是人,而人与人的差异又很多,我们不能排除一些老师因为家长的苛刻而减少对孩子的爱。
他将工作中发现的,家长成功与老师相处的经验整理了一下,做到以下七条,马上让你的宝贝成为老师的“宠儿”。
一、调教出热情、礼貌的小伙伴。
孩子个个天真可爱,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更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每天早上和宝贝一起跟老师打个招呼,或是跟老师来个热情的拥抱。孩子们甜甜的笑脸和暖暖的拥抱,常常让我的心情美好一整天。
二、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别做“事儿妈”。
虽然说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同样重要,但老师毕竟不是咱家保姆,二十几个孩子的集体生活,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俱到。在此提醒以下几点:
1、入园前改掉午睡前喝配方奶的习惯,如果宝宝较小(不足2岁)或入园初期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需要借此进行安抚,则应在适应幼儿园生活后,配合老师调整习惯。
2、宝贝的衣物整理好,不要等宝贝尿湿了、汗湿了衣服,老师打开书包里面一团糟。
3、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
三、对老师宽容一点,出现问题少责备一点。
幼儿阶段,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限,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尽量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当然心疼,老师心里同样难受,此时你的宽容,会让老师更加感谢你的理解。
四、看到并感谢老师为宝贝所付出的。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辛苦琐碎的,除此之外她们还要利用不多的休息时间在网络、家园联系本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进行家访、筹备节日活动……从今天起,当老师们辛苦地忙完一次活动时,请对老师说一句:“老师辛苦了!”
五、和老师沟通要适度。
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一下宝宝的情况,但是请不要每天拉着老师聊上半个小时,她可能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
六、准时接宝宝离园。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时间:早上七点三十分上班(保育老师上班要更早),晚上五点半或六点下班,中午要看着孩子午睡,孩子睡着了要完成一些环境布置和案头上的工作,所以如果你能够按时把宝宝接走,老师或许就可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一些工作。
七、红包大礼送不送?
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不需要红包,老师就会很爱你的宝宝了,但如果平时对老师过于苛刻,即使红包+大礼,老师也无法忘记你平日的苛责。只要有心,一张小卡片,一朵小花,都能带给老师不一样的感动。
导读:孩子胆子小,不仅大人不放心,还会影响孩子自身的发育,于是,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多多关注。
“我不敢……”
典型案例:
小婷从小就很乖巧,和表兄妹在一起的时候,显得她更加文静,邻居见了也常常夸奖她:“文文静静的多好呀!”可是,爸爸妈妈却因此替她担心,因为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她事事都排在后面,尤其是上课的时候,从没见过她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现在是大班的小婷就要升小学了,家长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她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呢?
分析:
按理说,学龄前孩子理应活泼、好动,小婷表现出让成人赏心悦目的“文静”想必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有这种表现的孩子不是少数,他们大多自尊心很强而自信心又很差,为了维护自尊,总是不能“敢”字当头。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许多成人还是欣赏孩子乖巧的一面,致使孩子在反复的赞扬中把乖巧等同于文静的个性特征稳固下来,形成了个性的一部分。乖巧的孩子一般生性胆小,不像淘气的孩子那样无所顾忌,容易引人关注,并促使成人费尽心机去研究他们。正因乖巧的孩子让人省心,所以往往成为大人视觉的盲点。或许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他的心理需要,使他得不到适时的支持而变得更加胆小;就是因为我们不去关注他行为的变化,没有给予及时的鼓励,使他变得缺少自信。缺乏自信的人,便会缺乏勇敢精神,缺乏在各种活动中的积极性。
美国的教育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班级的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待,而将一个优秀学生的班级当作一个问题班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原来成绩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总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是差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所持有的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所教的是优秀班),学习积极性大长,而原来的优秀班级的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怀疑态度所影响,自信心被挫伤,以致转变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绩。由此说明自信心能够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并推动到最佳状态。
建议:
小婷遇事爱退缩的个性,对即将开始的小学学习生活是会有影响的。因为进入小学后,孩子更多地要学会在集体中的自立和自理能力,过于腼腆、退缩,会妨碍孩子与同龄人的交往水平和范围,不利于让教师和同学们了解他的优势和个性。
帮助孩子体验成功。成功感是自信心的重要心理成份。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如让年龄小的孩子自己学习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让大一点的孩子去做些他想去尝试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他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家长应根据他的能力水平给予不同的支持和帮助,但要注意:不是代替他去做,而是让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使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孩子从自己的成功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知道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从而增强自信。
全面正确地评价孩子。成人通常习惯从活动的结果去评论孩子是否聪明,评价他能力的大小,其实要想让孩子立于不败之地,家长应该抓住形成能力的催化剂—自信心的培养,而自信心是体现在活动自始至终的各个方面的。所以,家长既要评价活动的结果,更要注意评价他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精神,敏感地去发现他做出的努力。特别是对于缺乏自信的孩子,他的付出不管能否有理想的结果,对他做出的努力进行积极的评价尤为重要。就像我曾见到的那样:在进餐时,一个孩子用筷子把菜夹起来又掉下去,此时老师走到他身边,用激励的语调对他说:“用筷子夹菜还真有点难,可我看你一点都不怕!”只见这个孩子欣慰地看了看老师,把刚要端起的盘子放下,把想往碗里拨菜的念头打消,又努力用筷子学着夹菜了……
孩子的自信心就是在我们不断的鼓励中产生的,也是在我们评价的导向中不断重复,并巩固成为人的个性的一部份,在这种自信心的驱使下,孩子将敢于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不再退缩。
导读:一般认为,只要有上下咬的动作,就表示婴儿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备。4--6个月是训练婴儿咀嚼吞咽的最佳时期或称敏感期,7--9个月时咀嚼动作有节奏而协调,大约1岁时这种能力就成熟了。
日本医学家船哲秀越教授研究表明:咀嚼能力强的孩子更加俊秀聪明,这是因为:
·咀嚼促进面部肌肉的运动
这种运动可加速头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流量,使脑细胞获得充分的氧气与养分供应,让孩子大脑反应灵敏。
宝宝的口唇生来就有寻觅和吸吮的本领,但咀嚼功能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出现的,必须经过对口腔、咽喉反复刺激,不断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
一般认为,只要有上下咬的动作,就表示婴儿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备。4--6个月是训练婴儿咀嚼吞咽的最佳时期或称敏感期,7--9个月时咀嚼动作有节奏而协调,大约1岁时这种能力就成熟了。
·勤咀嚼有助于视力发育
经研究证实,常吃软食的学生视力差的较多,而喜吃硬食者相对较少,故常吃点硬食可防止近视、弱视等眼疾发生。
试验资料表明,咀嚼墨鱼片时脑血流量平均增加21%,咀嚼布丁时平均增加16.5%。勤咀嚼增强咬肌活动,惠及视力发育。常吃不需咀嚼的软食的学生,视力差的特别多,所以常给孩子点硬食有助于预防近视、弱视等眼病。咀嚼对牙齿是一种锻炼,并能使牙齿自洁,可减少牙周病、蛀牙、牙菌斑等的发生率。硬食的种类,当以水果、胡萝卜、豆类、动物骨、玉米为宜。
·有助于面部的正常发育
经常咀嚼锻炼下颚肌肉,从而使孩子五官端正,脸庞秀丽。
专家的建议:父母可选择一些硬质食物,例如硬肉水果、胡萝卜、豆类、土豆、动物骨、玉米等,以增加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咀嚼能力。
要根据孩子牙齿的发育情况,适时地给一点具有定硬度的食品,增强其咀嚼功能,有助于儿童的面部健康成长发育。
导读: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做父母的难道还不应该少一点懒惰、少一点借口、少一点应酬、少一点忙碌吗?还不应该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说说话、做游戏、散步、逛公园……成为孩子喜欢的“和我说话的人”吗?!
雨后的天空格外明朗,我惬意地呼吸着清新而又湿润的空气。蓦地,一个男孩的身影映入眼帘,他在对面楼上向我挥手。“爷—爷—好!”我也举手向他致意。不一会,男孩的身影消失在窗口。
我重新坐下来敲打键盘。“笃、笃”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他——对面楼上的小男孩。“嗬,小家伙,摸上门来了!”我近距离地打量起他来:他大约十岁左右,虎头虎脑中透露出一股灵气。“你叫什么名字?”我问。“我叫草草,爸妈来城里打工,也让我进了城。爸爸正在为我联系学校。”“到我家来,你爸妈知道吗?”“他们一大早就外出做工了,我一人在家里没事做……爷爷,你不欢迎我吗?”“欢迎,欢迎草草来做客。”表情纯纯的小家伙着实让人喜欢。“草草,你最喜欢谁?”草草仰着头,想了一会儿,说:“爷爷,我最喜欢与我说话的人!”哟!回答是那样地出人意料,不是爸爸妈妈,不是爷爷奶奶,也不是老师……只要和他说话,他就喜欢。多么明确又多么简单的理由!多么透彻又多么天真的表达!
此时,我记起了从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故事:一个星期天,小男孩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你今天能陪我去玩玩吗?”可是,爸爸却说他很忙,要挣钱。孩子问:“爸爸,你一天挣多少钱?”爸爸说:“二十美元。”爸爸说完就转身走了,留下了孤独的小男孩。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小男孩的父亲又要出门。这时,小男孩一手拿着储蓄罐,一手拦住了爸爸:“爸爸,今天我买下你的星期天!”“哗”的一声,他倒出了罐中的硬币,一个一个地数着,整整二十个!“爸爸,这是我从零花钱中省下来,我用它买你的星期天,行吗?”爸爸流泪了,一把揽过儿子,紧紧地搂着他说:“从今后,爸爸的每个星期天都属于你!”当初读到这篇文章时,还以为它仅仅是一个让人感动、让人回味的故事,可今天,草草真真实实地对我说了!
“和我说话”,面对孩子这种单纯的内心渴望,我改变了下午的写作计划,与草草一同“玩”起来。草草的话总像是说不完。从他没完没了的讲话中,我了解了他眼里的世界,受到了他纯真无邪的感染,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
夜幕降临了,鳞次栉比的窗户里,电灯相继亮起来。我伫立在窗前,眺望万家灯火,思绪连绵……
在现代社会里,有17、6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由此而引起的“自闭症”、“高楼孤独症”已使不少父母的心灵在滴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增大,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越来越少,都市孩子的孤独倾向还将继续加重。专家们就此作过分析,认为孩子孤独感的产生有着深远的背景:第一,中国出现了8000多万独生子女,父母多为双职工,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即使难得有空在家中,也往往忙自己的事,两代人的情感距离在“无声”中被拉大;第二,平房的减少,高楼的增多,人们的交往明显减少。孩子很难享受在门前屋后奔跑、与小朋友们做游戏的快乐;第三,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不鼓励孩子之间串门交往,孩子们只能在空旷的房子里玩着各种“益智玩具”,自己对自己说着话儿;第四,农村孩子随着做工的父母进了城,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第五,应试教育使得家长、老师剥夺了孩子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有人统计过,孩子每天在校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四十多分钟,还包括上厕所的时间。回到家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看书、复习。节假日,孩子在家长的安排下,不得不再走进各种各样的文化、美术、书法等名目繁多的“培训班”、“补习班”,参加并不感兴趣的“兴趣活动”。在如此种种背景下成长的孩子能不感到孤独?能不希望与人“说话”?因此,相当一部分孩子变得冷漠、怕见人、动辄发脾气、总不开心,患上了心理疾病。《光明日报》曾刊载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要数着路边的电线杆回家,从学校到家一共只有89根电线杆,如果某一天他只数到了88根,他就要回到学校重新数起。这难道不是一个令人心碎但又发人深省的事情吗?孤独啊,它已成了孩子们健康的隐性杀手!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做父母的难道还不应该少一点懒惰、少一点借口、少一点应酬、少一点忙碌吗?还不应该抽出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说说话、做游戏、散步、逛公园……成为孩子喜欢的“和我说话的人”吗?!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喜欢奥特曼,孩子更勇敢》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