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内向孩子,要好好爱惜他们

11-22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不要小瞧内向孩子,要好好爱惜他们”,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我们生活的周围仍然有很多人对内向气质的孩子充满偏见和焦虑。这无疑会给内向小孩与他们的父母造成困扰和压力。小育很想拥抱所有拥有内向孩子的父母,在一个充满社交焦虑的社会中,他们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去认识和保护孩子独有的潜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正确认识内向小孩吧。

一、为什么会对内向的孩子有偏见?

在一个对人脉焦虑的社会中,内向因为误读而变成了一个可怕的标签,一个需要立即着手改造的个性——事实上,这份焦虑也让许多内向的孩子不仅在成长中没有发挥出气质优势,相反还无法悦纳自己的个性。事实上,社交并不只属于外向者,在对友爱、归属、关系的追求上,内向者拥有自己的优势。

请你认真寻找一下,一定会发现身边有许多内向型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得很好,获得成功与幸福。他们往往拥有专注力,做事情认真,善于自省,有责任感、创造力、分析能力,而且还刻苦聪明。在社交方面,尤其是一对一的社交中,他们表现得很可爱:和他们聊天你会觉得舒服,因为他们不太抢话头,愿意听你说。如果有缘分成为朋友,你会发现,和他们之间的感情往往亲密、长久而且深刻。

二、理解内向小孩,消除那些因内向而生的压力

那些“高冷”和“退缩”,只不过是内向孩子独特的保护自己的方式。神经系统的敏感性让他们容易在群体活动中疲劳。这种保护就是天赋恩赐,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精力去完成其他重要的事情,去平衡外部世界和内在的感受。大人不能再因为误解而随便下断语,并以为这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内向和外向,本就是两种不一样的气质,若进行优劣对比,实在是对双方都不公平。

三、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是正常的气质类型m.Yjs21.cOm

如果你也曾经被偏见洗脑,不如看看心理与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事实上,心理研究者只是把内、外向看作气质类型分类中的一种。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是正常的气质类型,仅仅说明两种类型的人对相同情况反应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被归结于两种人的大脑生理结构天生就存在差异。外向还是内向,无论哪一种,皆是了不起的恩赐: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事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幸福的家庭,是需要好好经营的


经营好你的家庭,一定要做好这几点。我们通过几个小故事来跟大家聊聊,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需要做到哪些?

沟通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到了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的时候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所以,我的观点是,相互沟通是维系家庭幸福的一个关键要素。有什么话不要憋在肚子里,多同家里人交流,也让家里人多了解自己,这样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误会和矛盾。

信任

两只鸟在一起生活,雄鸟采集了满满一巢果仁让雌鸟保存,由于天气干燥,果仁脱水变小,一巢果仁看上去只剩下原来的一半。雄鸟以为是雌鸟偷吃了,就把它啄死了,过了几天,下了几场雨后,空气湿润了,果仁又涨成满满的一巢。这时雄鸟十分后悔地说:“是我错怪了雌鸟!”

我认为,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很多幸福的家庭就毁于怀疑和猜忌。所以,对家人要保持信任,不要让猜疑毁了家庭的幸福。

慎重

两只乌鸦在树上对骂起来,它们越骂越凶,越吵越激动,最后一只乌鸦随手捡起一样东西向另一只乌鸦打去。那东西击中另一只乌鸦后碎裂开来,这时丢东西的乌鸦才发现,自己打出去的东西原来是自己一只尚未孵化好的蛋。

我们在家里,遇到事情要冷静对待,尤其是遇到问题和矛盾时,要保持理智,不可冲动,冲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糟,最后受损失的还是整个家庭。

换位思考

小羊请小狗吃饭,它准备了一桌鲜嫩的青草,结果小狗勉强吃了两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过了几天,小狗请小羊吃饭,小狗想:我不能像小羊那样小气,我一定要用最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它。于是小狗准备了一桌上好的排骨,结果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

有时候,已之所欲,也勿施于人。凡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家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多进行一下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想,这样,你会更好地理解家人。

快乐

小猪开始学做蛋糕,但它做出的蛋糕总是不好吃。它问公鸡师傅,公鸡想想,问它做蛋糕的原料是什么。小猪说,为了怕浪费,它做蛋糕用的全是一些快要坏了的鸡蛋,公鸡对小猪说:“记住,只有用好的原料才能做出好的蛋糕。”

是的,只有用好的原料才能做出好的蛋糕,同样地,只有用快乐的心情才能构建起幸福的家庭。所以,进家门之前,请把在外面的烦恼通通抛掉,带一张笑脸回家。如果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这样做,那麽这个家一定会成为一个最幸福的家庭。

不要给孩子包办一切,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为了给心爱的宝宝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天天忙碌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一手扶养。爷爷奶奶们也不辱使命,尽职尽责,生怕宝贝孙子出点差池,对于宝贝孙子的衣食住行照顾的无微不至。这种包办的行为剥夺了孩子们在生活中的自主性和享受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生活乐趣。

文文是我们班一个长得白白净净,高高大大的帅气男孩。文文的妈妈是位中学老师,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妈妈占了绝对优势,从小让文文接触文学较多,在小朋友和老师的眼中,文文就是学霸。然而妈妈却忽视了文文的生活和社交方面的培养。日常生活中,文文的奶奶包办了孩子的一切,甚至文文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奶奶都会心领神会。久而久之,文文很少与人交流,甚至在陌生人面前会瑟瑟发抖,紧紧地躲在大人的后面。记得刚入园时,文文就是这样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面前紧紧的抓住奶奶的衣角,躲在奶奶的身后。面对老师的提问和友好的表示,都是奶奶来挡在前面。刚开始老师认为这是孩子在陌生环境的紧张表现,相信时间久了,文文会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喜欢这里,喜欢老师,喜欢和我们讲话谈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文文并没有改善。所有的事情还是奶奶当了传话筒。

今天家长们送孩子入园后,我把奶奶单独留下,和她谈起了文文的事情。告诉她让文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什么要求鼓励文文自己和老师讲。在孩子面前,作为家长,要多听多看多鼓励。不要给孩子包办一切,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奶奶要学会做一个“懒奶奶”。奶奶听完我的建议后表示认可和支持。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文文高高兴兴地拉着奶奶的手来到幼儿园门口。当老师亲切地问:“文文,早上好!”文文用他最好听的声音来回应“老师,早上好!小朋友好1“文文,你的声音这么好听呀!唱歌也一定很好听。待会给老师和小朋友表演个节目吧?”“好的。”就是这么简单,文文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入园,和我们有说有笑,像个快乐的小天使。

如何教导孩子爱惜用水


孩子们对水似乎有一种特别的衷爱,每每洗手都要在水池边多逗留一会儿,更有甚者,竟然把水管开的很大,溅的浑身都是水还在那儿偷着乐。日久天长,必然会浪费一些水,也不利于孩子们节约习惯的养成。

案例:一天,饭前洗手,我又看到一群孩子围在水池边,水管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他们却边洗手边泼水玩,我没有象往常那样大声训斥,而是故作神秘地把耳朵贴在水池边说:“你们听谁在哭呀?”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我接着说:“是小水滴在哭,他边哭还边对老师说了些话,你们想知道小水滴对老师说了些什么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小水滴对老师说他是一个非常爱清洁又乐于助人的好宝宝,可是现在小朋友开着水管玩水,他们既不能帮别人还会流到一个又脏又臭的下水道里去变成脏水,所以他们才会难过地哭起来。”这时,皓皓小朋友跑过去边拧紧水管边说:“老师以后我一定不让小水滴再流泪了。”其他的小朋友也都跟着说:“老师以后我也不玩水了,这样小不滴就不会难过了。”

教师感言:通过这次教育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池边玩水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只有抓住幼儿心理,采用引导的方法,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家观点:节约用水是美德,应该教育孩子们从小就养成好的用水习惯。这是位聪明的老师,没有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形象的比喻带动孩子们的情绪,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广大的家长们可以此作为借鉴。

内向孩子不宜全托


大孩子入全托增强主动性

儿童人格的发展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与之相应的发展任务。多项调查显示,全托的孩子往往比同龄人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孩子进了全托幼儿园,接受的第一个思想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被父母包办的吃饭、穿衣等,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学会并尝试去做,因此比同龄人更早地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另外,孩子离开父母的庇护,和同龄人一起吃,一起睡,一起学习,一起玩耍,遇到困难自己解决,发生争执自己和解,这能够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较早地融入社会。

内向的孩子不宜入全托

但是,如果孩子小于三岁半,阶段任务就不是培养主动性,而是让他们感受关爱,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就不适合入全托。很多家长都以为,把孩子送全托,可以让他们接受专业的生活护理、心理保健和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自己周末也会把他们接回来好好“补偿”,不会因此影响和孩子的关系。可实际上,再专业、再敬业的老师也无法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的心理需要和对亲情的渴望,家长的这种做法,说严重了,是对孩子的情感剥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滞后,很难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但情感已经发展完全,对父母有强烈的依恋,如果一连五天见不到亲人,他们会产生不安全感,万一再受到委屈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对其身心发展更是不利。

另外,和性格外向的孩子相比,内向的孩子不宜入全托。实际上,天性害羞、胆怯的孩子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经常会潜意识地压抑自己的需要,受了委屈、遇到不开心的事都会藏在心里。而幼儿园的老师又不可能只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孩子身上,所以他们的心结很难被及时发现,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压抑,不利于将来个性的发展。

补偿孩子得注意方式

不管家长是出于工作的压力,无奈地选择了全托,还是出于培养孩子的考虑,对全托寄予厚望,都得首先了解,全托幼儿园并不能替代家长的关爱和教育。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正处于心理第一反抗期,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不好管教,这时父母千万不能有“孩子太调皮,干脆送幼儿园算了”的想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此外,父母必须在双休日多花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补偿对他们感情上的亏欠。不过,一些家长因为送孩子全托,觉得内疚,所以一到周末就想方设法地满足孩子,甚至纵容他们发脾气、耍性子,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补偿主要应针对情感,注意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培育他们开朗的性格,帮他们建立起心理的安全网,而不应为了求得自己的心理安慰,把补偿变成溺爱。

别再让内向孩子变外向了,你更应感激孩子内向


你会觉得孩子内向不好吗?你会因为孩子内向而焦虑吗?你会想办法让你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吗?老实告诉你,你所做的可能全是错的。

小沐妈妈是我见过的最外向的妈妈,但她有个内向的儿子小沐,每个去过她家的人都会觉得小沐这孩子内向、安静、礼貌。别的小朋友在叽叽喳喳地一起玩耍,唯独他喜欢坐在一旁看漫画书、摆弄着手中的小玩具。小沐妈妈很着急孩子的性格,认为孩子不合群,不利于孩子以后的交往。所以每当周末、节假日,小沐妈妈就会带着小沐拜访朋友,让小沐跟其他小朋友爬山、做游戏,甚至逼着小沐在众人面前表演、唱歌。

但小沐的举动把妈妈气疯了,小沐要么干脆不开口,要么站着不动,甚至经常躲在厕所不出来。折腾了一番后,小沐不仅没有变得外向,还变得自卑了。因为所有大人都希望他变外向,但他每次故意想让自己活泼一点就会很别扭。以至于每当别人说他内向时都会低下头,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变得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活泼。

经常有爸妈说,他们家的孩子内向,询问该如何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从字里行间看得出,他们的价值观认为内向是不好的,其实是社会对内向人格特点的偏见。

内向是天生的气质

上帝在把天使送往人间的时候,他把孩子分成了两类,一种是外向型的,给世界带来欢乐;一种是内向型的,给世界带来恬静。也就是说,内向是一种“从娘胎里带来的”人格气质,并且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本性。当然不排除严重精神挫折后的自我封闭,这种内向一般在孩子中少见。

哈佛大学神经科教授卡尔·施瓦兹教授认为,那些在2岁时表现出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也发现,外向型性格的孩子和内向型性格的孩子存在生物学上的差异。内向的孩子,他们的大脑皮质的苏醒水平更加高,即内向的孩子对外界刺激会做出更加敏感的反应,他们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就能让大脑处于高度运作。

强扭内向的孩子变外向的后果

内向是一种人格特征,无所谓好坏,我们在日常中也常见不少内向型的人,但他们的性格很好。内向型的孩子天生会独处、懂得遵守规则、更在乎他人的感受、爱倾听、值得依赖、有丰富的内心生活、耐心、细心、认真负责……但如果父母逆孩子的内向性,通过逼迫孩子到处交际活动企图扭转孩子的人格,不仅会导致他们紧张不安,还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内向性格感到自卑,严重的会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碍,比如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甚至因此导致这个世界少了许多天才。

内向孩子是上帝送给你的礼物

美国科罗拉多英才中心的琳达·西尔弗曼经过30年对社会英才的研究发现,内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无独有偶,韩国学者对专门培养科学精英的首尔科学高中的学生与其他普通学校的学生对比研究后,得出的也是同样的结论。

这些内向型的英才,在大千世界中不乏他们的身影:拿破仑、爱因斯坦、凡高、毕加索、卓别林、托尔斯泰、塞特、黑格尔、希特勒、甘地、达尔文、奥黛丽赫本、巴菲特、迈克尔戴尔、比尔盖茨、杰奎琳肯尼迪、美国总统奥巴马、周星驰、梁朝伟、周杰伦……你还会认为内向的孩子不好吗?内向的孩子,其实是上帝送给你的礼物。

内向并不等同于自我封闭,也不等同于孤僻

内向的孩子可以面带微笑地看着别的小朋友在玩耍,也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思考,忽略周围的喧闹。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相比起通过跟人打交道获取能量的外向型的孩子,内向的孩子需要独处来恢复能量,因为人多的时候,内向的孩子消耗的能量会更多,他们更容易在热闹的环境里感到疲惫,所以他们可能会在别人玩耍时,在自己的内心里静静地吸收能量。

珍视你家内向的孩子

如果你家的孩子内向,请再也不要强迫他们变得外向了。请珍视你有一个内向的孩子,给他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告诉他们,你欣赏他们的内向,因为内向不仅是一笔财富,更是他们与众不同的特质,是值得尊重与理解的品质。内向不仅是他们挖掘内心潜能的优势,更是他们排除干扰的最好屏障。内向也可以跟人交往、也可以有自己的社交和圈子,有自己的知己朋友,有自己的舞台和天地。他们可以踏着自己的节奏,去追逐生命中的无数灿烂,也可以有他们自己的小空间,只要时间的沉积,便能绽放自己。

如何好好教育孩子?


中国的孩子,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早已缺失了价值观这样一种精神上的信仰,网络上更是是非之地,什么价值观,只要能引起关注,只要能发泄情绪,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和私利,管你什么价值观。

曾经有个暑假,七个初中生相约去一个水库游泳,结果一名学生溺亡,其他几名同学吓得赶紧把他的衣服鞋袜藏起来,既不呼救又不报警,然后装成没事儿人样回学校上课。

可怜淹死的孩子的父母找了好久才找到自己孩子的衣服和尸体,他们在悲痛之余,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这几个同学藏起他孩子的衣服是为了什么?这种扭曲了价值观的初中生是对生命尊严的蔑视!说初中生年少不懂事,或许等他们长大后就会理解到生命意义的重大了吧?

幻想太美好,可现实并非如此。

有一名高一学生,把高二学姐的肚子弄大了。初尝禁果的他们既没经济来源,又无法承担生孩子的责任,就商量起堕胎这事儿。男孩子没钱只好去借钱,结果借不到钱。咋办呢?他操起棍子,照着肚子大的学姐劈头就打,直打得学姐一命呜呼,从此了无烦恼了。这是多么残忍的暴行,就因为没钱堕胎,就因为心烦了。

孩子成年了,学历高些了,也并不能阻止类似的惨剧发生。

河南某一高校的研究生,为了报复前女友,雇请职业杀手想要干掉前女友。不料看到杀手手持刀子而来,研究生连连摇头,认为这杀手不职业啊,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索性自己传授几招杀人的高技术给杀手,可惜这杀手太低端,四种化学杀人方法还没用上就被警方抓获了。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对社会危害性最大的是那些才高德劣的人,这种研究生根本不是在研究如何生,而是研究如何死啊。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再聪明有才的人也只不过是个人人唾弃的社会渣滓。

人的生命尊严岂能如此藐视!

美国的一位游民因为抢劫一家银行,打死了一名试图反抗的银行职员,结果被逮捕判了死刑。临行前,他要求最后一顿丰盛的晚餐,牛排、鲟鱼、比萨、红酒……他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番后,又仰着脖子灌下了一瓶红酒,意犹未尽之时,结果死了。

原来这人有高血压,因为停药和酒精刺激导致意外猝死,而死刑时间还有40分钟。死者家属提出诉讼,为了承担这一意外的结果,表示对生命权利的尊重,监狱方承认是自己的过错并承担了350万美金的赔偿。而死者家属也没有将这笔钱拿回去,全部捐给了公益事业,他们通过这件事情,警醒和告诫执法部门,每个人的生存权都需要保护,哪怕是一分钟,这种权利和尊严都无法被剥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各种权利,是正确价值观基础中的基础,而我们当前的孩子教育,缺失了生命尊严这一课,没有深入孩子的内心,所以孩子从小到大的价值观被扭曲了,造成了某些人漠视他人生命。

中国孩子的教育,该好好补补生命尊严这一课了!

孩子的“好性格”需要好家庭


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父母都一定希望孩子具有一个人人喜欢的好性格,那么,孩子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作为父母,在塑造孩子性格上必须注意什么呢?

孩子性格发展的5个时期

从出生到性格的基本成形,以下5个时期影响了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

1、婴儿期:信赖-不信赖此阶段,婴儿的生理需要完全依赖成人及时给予满足。

如果婴儿与亲人之间没有建立依赖关系,就会产生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出现情绪问题。

2、幼儿期:自主感-羞愧及怀疑自我意识萌芽,但饮食和大小便等还要依赖成人,所以,在此时宝宝身上,“违拗性”与“依赖性”会交替出现。

3、学龄前期:主动-内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加强,但当主动行动遭到失败时可产生失望与内疚的心情。

4、学龄期:勤奋-自卑当孩子发现自己有某些方面突出、成熟的能力,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孩子不能发现自己勤奋的潜力,则将产生自卑。

5、青春期:身份感-身份混淆青春期孩子的体格、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都在变化,如果在感情问题、伙伴关系、职业选择、道德价值等问题上处理不当,即可产生身份紊乱。

好性格需要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家庭气氛: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的家庭,青少年犯罪率高。

◎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孩子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孩子。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独生子女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行为。但如果有意识地进行正确引导,也可使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心同伴、不挑食、爱劳动等良好性格。

此外,父母文化、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孩子性格亦有一定影响。

内向的孩子也能成功


很多人说:“性格决定成败”,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通过各种努力,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完美,以求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家长的美好愿望无可厚非,但这里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首先,什么是“性格”。事实上,生活中我们所说的“性格”,基本上包括了心理学上的“气质”和“性格”两个概念。气质是指个体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在发生速度、灵活性、强度和指向性等方面特征的综合。它决定于生物学因素,也就是说,它来自遗传,是稳定的,不易改变。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个典型类型。

我们常说的活泼好动、思维灵活的外向性格多是指多血质和胆汁质,而安静沉稳,不善交往的内向性格多是指黏液质和抑郁质。心理学意义上的“性格”指的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比如勤奋、慷慨、诚实、礼貌、遵守时间和规则等,它是环境的产物,是人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社会属性。所以,人的性格尤其是小孩子的性格,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适当改善的。不过,我们所说的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它受遗传影响,不易改变。

其次,性格有优劣之分吗?很多人认为,“性格决定成败”,认为这个“性格”有—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是符合这个模式的性格,都可以获得成功。事实不是这样的。不同的行业对从业人员有不同的要求,并不是只有外向的人才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内向的人拥有同样的机会。比如做教师,要求善于沟通;科研工作者,就要求性格沉稳,能沉下心去。“性格决定成败”说的是能否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找到适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那么,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第一,我认为家长需要搞清楚“成功”的定义。从早期的“哈佛女孩”开始,到书店里随处可见的成功学书籍,成功的热潮激荡着家长的心,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带着孩子往那个叫做“成功”的路上奔跑。追求成功并没有错,错在这些人篡改了成功的定义。期盼孩子各个方面都优秀,当然不错,可是现实中,总要有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每个人总有自己不擅长的方面。笔者认为,在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寻找一条适合他的路努力行走,未必不是一种成功的生活。

第二,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帮助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和优势。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他认识自我、确认自我价值、形成自信的时期,他需要鼓励和肯定。如果在这个期间里,孩子总是被否定、批评、呵斥,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他的自我评价会很低,可能导致他的情绪和自信心下降。在这样的低自我评价中成长,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势必要受到影响。

第三,给孩子一定的机会,但不是定目标。针对内向、木讷的孩子,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适当的改善,但切勿给他太大的压力。

喜欢《不要小瞧内向孩子,要好好爱惜他们》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引导宝宝好好吃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