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发展孩子的“计数能力”

幼儿故事3岁 适合3-6岁小朋友的故事 01-01

1~3岁的孩子思维处于萌芽阶段,计数能力很低,此阶段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认识直观、形象,知识贫乏,经验不足,最初的计数是口头数数,只是机械地按1、2、3、4、5的顺序唱数,并不理解数字所表示的内容,带有“顺口溜”的性质。3岁以前的孩子口头数数一般是1~10之间,能理解4以内的实际意义,形成最初的数的概念。

那么,如何发展1~3岁孩子的计数能力呢?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或实物,从模仿计数开始,最初学口头数数。

2、运用比数法教孩子计数。将颜色或形状不同的两种教具从左到右,上下对应排成两行,让孩子观察每一种教具的数量,再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然后在下一行教具的后面再增加一个,使孩子清楚地看到一个数添上1,形成一个新数,这个数代表比以前多1个。(趣祝福 Zfw152.coM)

3、同时运用孩子的各种感官(听觉、触觉、运动觉等)练习数数,并学说总数,如听听钟敲了几下,摸摸有几块积木等。

4、在各种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孩子练习计数。

5、用寻找法,让幼儿加深理解4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

此外,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孩子计数,要以幼儿的方向为准,从左到右点数,如运用桌上的教具示范点数,成人的方向要与幼儿的方向一致。

2、教计数,要注意通过各种实物,逐步理解数的概念。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0~1岁的语言发展


阶段1:0~2个月

宝宝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感觉,可能是饿了、尿尿了,或是要人抱他;而当宝宝感到开心、舒服时,也会发出愉悦的声音。在语言发展历程中,哭声和愉悦声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阶段2:2~3个月

宝宝进入「gooing」时期,所谓「gooing」是指当宝宝吃饱、睡足,呈现满足状态时,出现探索声音,发出「呵呵」声响的情形。到了3个月大左右,宝宝开始会发出一些元音,像是a、ya之类的声音。

阶段3:4~6个月

宝宝进入「babbling」时期,就是俗称的牙牙学语期,此时宝宝会发出ba-ba、ma-ma的声音。爸妈可能以为宝宝会叫“爸爸”或“妈妈”,但专家表示,事实上这只是宝宝在探索声音时,不小心发出来且无意义的声音,他并不知道这个声音代表什么意义,而是爸妈赋予这个声音意义而已,但宝宝也会由此得知,自己发出ba-ba的声音,原来是代表「爸爸」的意思。

阶段4:8~12个月

宝宝开始会模仿了,学习大人的音调、语气,有些宝宝在此阶段,会出现像疑问句的上扬音调,或命令句的语调,但因语汇还不够多,所以他讲出来的会是夹杂着乱语的语调。到9~10个月大时,宝宝对于声音的探索已有一定程度,开始进入「jargon」(胡言乱语)时期,他可能会拿着车子,发出「叭叭、叭叭」的声音,又接着叽哩瓜啦说了一堆大人听不懂的话。

1-3岁宝宝语言发展检查指标


导读:孩子1-3对期间,各阶段有不同的语言发展标准,孩子每个阶段间的进步是明显的,希望家长们多注意多留心。

13-15个月

1.努力模仿成人的动作和语言;

2.能够听懂10个左右常用物品的名称和语句;

3.会说的单词3-8个左右,处于单词句阶段;

4.能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五官的位置及熟悉的人和物;

5.会用动作表示肯定或否定;

6.常说出一连串成人听不懂的“小儿语”。

16-18个月

1.能理解简单的语句,理解的词语大于能说出的词语;

2.理解并且喜欢歌曲、故事、儿歌等;

3.理解并执行成人的简单指令;

4.会说的单词10-20个左右;

5.喜欢翻阅图书且“指指点点”、“叽哩咕噜”,好像在讲解;

6.会对看到的物体进行命名,命名时常有泛化、窄化等现象。

19-21个月

1.常用的词语达100个左右;

2.处于双词句阶段,即说出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句子;

3.能理解并执行两个动作要求的命令;

4.喜欢听成人反复讲同一个故事,并且能简单复述大意;

5.能够理解并说出一些常用的动词和形容词;

6.说到自己时,总是用名字代替;

7.不断地提出问题,疑问句较多;

8.语句中出现“重叠音”(如狗狗、猫猫)和词语“接尾”现象。

22-24个月

1.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2.理解并能正确地回答成人提出的一些问题;

3.理解的词语达300个左右;

4.能够说200-300个左右的单词,小儿语逐渐消失;

5.双词句仍占优势,可以模仿着说出三词句;

6.与人交往依靠语言,表达时动作及手势相应减少;

7.能理解一些方位介词、时间介词和表示颜色的形容词;

25个月-30个月

1.理解并执行成人一次发出的两个相关的指令;

2.会用语言与成人进行简单的交谈;

3.喜欢提问,且会使用某些动词、形容词、介词、数量词、副词等;

4.能够运用语言进行请求、拒绝、肯定、提问、求助等;

5.能够模仿成人说出一些复杂句,“重叠音”和“接尾”现象较多;

31-36个月

1.重叠音和接尾现象逐渐消失,但仍有发音错误;

2.能理解并正确回答“谁”、“什么”、“哪儿”、“什么时候”、“如何”等问题;

3.知道并能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属相等;

4.理解并执行成人一次发出的两个互不相关的指令;

5.能够说出5-6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复杂句;

6.会说一些常用的礼貌语;

7.会用语言描述一些物体的外形特征;

8.能说出一些数量词以及1-10以内的数字;

9.语言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

加强培养3岁孩子的表达能力


导读:孩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有些家长常对孩子说“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这样反而使孩子失去表达自己的机会。言语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语境特征决定着儿童的言语特征、讲话风格。父母应当通过控制语境,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控孩子的言语发生。

长久以来,我们已将与孩子的交流的任务交给了冰冷冷的玩具、电视或电脑,我们将为孩子说故事的乐趣交给了录音机;我们要孩子面对各种无生命的“物”,却忘记婴儿需要的是“人”的交流。在许多成人的社交场合中,孩子往往被晾在一边。他们没有讲话的外界要求,也就缺乏口语表达的内在要求。其实只要你不是在办公,就应让孩子参与大人的生活,必要时应多让孩子成为情境的中心,促使孩子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让孩子常讲述自己的想法、经历。

3岁左右的宝宝已经能够说一些简单的复合句,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要求,家长和宝宝之间已经能够用语言来相互交流。此时是丰富宝宝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好时机,家长应抓住时机,培养和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

1.家长多与宝宝交谈。通过谈话可了解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2.父母还应处理好孩子的情感表露与语言表达的矛盾,不要让本来讲话清晰流畅的孩子一见到父母就变得嗲声嗲气。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要明确地提出:“你把你要说的事情清清楚楚地给我讲一遍。”帮助宝宝正确、恰当地使用词语。当宝宝说“我要那个”“我要这个”时,要及时帮助他说明所要的具体物体的名称、特征和用途,并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父母要注意用富于启发性的谈话,使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得以充分展开,有些家长总喜欢让孩子做简单的是非判断。这种谈话是封闭式的,不利于孩子流畅语言的发展。当孩子有动作上的要求尽量让他用语言表达出来。这里再次提醒家长禁用“娃娃腔”同孩子讲话,同时要注意宝宝的口齿是否清楚、发音是否准确,对于错误的发音要及时纠正,切不可重复宝宝错误的发音。

3.父母应多鼓励孩子说复句和完整句,并不断提高词汇的概括水平。可以用打电话的方式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和听觉能力。用朗读和背诵训练孩子具有良好的语感。用绕口令帮助孩子练习发音和正音。并且要真对孩子发音存在的问题选择内容。

4.给宝宝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随时向宝宝提一些问题,如“今天最有兴趣的事情是什么?”“明天想干什么?”“刚才在电视上看到了什么节目?”等,注意倾听宝宝的讲述。如果宝宝讲述的内容不清楚、难以理解,家长可以和气地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懂你的话,请你再讲一遍吧!”这样既锻炼了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宝宝感觉到家长对他所讲的东西感兴趣,从而为其语言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5.鼓励宝宝与他人交谈。让宝宝从小养成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敢于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要想提高孩子的口语水平,父母讲话也需讲求艺术性。作为父母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态度要诚恳。当孩子发问时,你也许很忙,没空解释,或你不知如何回答时,一定要坦诚相告,切不可粗暴拒绝,否则孩子会失去发问的勇气。父母需推心置腹、亲切融洽的交谈,并注意自己的高度。不要让孩子总抬头与你讲话,你可以坐下来、蹲在他旁边或是跪着与孩子交谈,总之与孩子保持平视的姿势。并且你要耐心地当个好听众,不要打断他。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表达建立信心并乐意与父母交谈,同时也会养成孩子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3岁 语言能力爆发成长


人们说,三岁的孩子对语言充满着无限的渴望。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紧接着两岁之后,孩子又一次处于语言能力爆发性成长的时期。因此父母们必须尽可能把更多的语言给予孩子。

首先,父母们必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对孩子讲话,就像对大人一样,用正确且条理清晰的语言对孩子说话,使他能够由此产生逻辑性的思维。

比如,不要用训斥的语调对孩子嚷嚷“给我安静一点”,而可以换一种说法:“妈妈正在打电话,你要安静一点。”这样,孩子便会明白必须安静的理由。再比如说:“把伞也带去吧,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我们应该用这种有条理的方式对孩子说话。

虽说有的话有一定的难度,但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听进去。某一天,他会在一个恰当的场合,很贴切地说出这句话来,让父母大吃一惊。

在父母毫无察觉之中,孩子也会学到东西。那么,如果母亲经常给孩子正确、丰富的语言,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进步得更快。反之,如果极少对孩子说话,则有可能带出一个少言寡语、智力发展迟缓的孩子。

除了对孩子说话,还应多给他念图画书。孩子是非常喜欢让大人给自己念图画书的,一天给他念五本也好、十本也好,只要他希望。还有,带孩子到图书馆去,让他找出自己喜欢的书,并帮他借回家看。在孩子三岁的时候,让他养成这个习惯。

给孩子念大量的书,能使他理解和积累丰富的词汇。事实上,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比念图画书更好的了。顺便说一点,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并使他自发地产生想读书的愿望,这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一般说来,三岁孩子正处于文字的成熟期。

在这个时期,有的对文字非常感兴趣的孩子,即使你不去管他,他也会主动来问母亲:“这个字怎么念?”这么问来问去,不知不觉地就把一本书全都记住了,竟然一本接一本地看起来。现在,要去找一个能够自己看书的三岁孩子,已经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被称为德国早期教育领先人物的慕尼黑大学的留凯尔教授,他以心理学的实证数据为依据,得出了孩子的读、写活动可以从两三岁开始的结论,并且主张付诸实践。

另外,对于有关数的概念的学习,留凯尔教授也阐述了同样的看法。根据他的论述,学习的适应期与其说是在五六岁,倒不如说是在两三岁更合适。如果不把这段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而是让它白白度过,将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发展。

人们发现,在这一时期里,如果孩子没有养成对文字的好感,那么到了五六岁时,孩子对文字就不会显示出多大的热情,学习文字的能力也很低下。要是在孩子半岁左右就开始念图画书给他听,养成每天和父母一起看书的习惯,那么到了五岁时,他肯定会对文字表现出兴趣来。

“这本书上面的故事可好看了,可是妈妈现在太忙,没空念。要是你自己能认识字该多好啊。”母亲如果对孩子这么说,就有可能诱发出他想自己来认字的愿望。像这种自然地唤起孩子对文字的关注的做法,是极其有效的。一旦他真的用心认起来,很快就能把一本书记住。

早早地培养孩子对文字的读、写能力,将会把孩子的思想引导到更高的层次,他的天地将会变得更加宽广,同时,一种对自己无法亲身经历的事情和境界的理解能力也会从此培养起来。

美国的乔森·奥克纳博士说:“国语的能力是与社会地位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成正比的,并且也与在校学习的成绩成正比。”也就是说,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阅读能力,等同于赐予了他一笔丰厚的财产。

不过我们必须知道,读书的习惯,如果超过六岁再培养将会很困难,但若是从三岁就开始培养起来,则会变得非常轻松。

那么,三岁的孩子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书呢?正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妖魔鬼怪的故事并不是孩子最喜欢的。孩子对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更加感兴趣。给孩子买书时,还是挑一些有关孩子自身题材的图书吧。其实,如果在图书馆里让孩子自己选择图书的话,这一类书被选中的可能性最大。

1岁内宝宝语言发展的指标


0-3个月

1.听觉比较敏锐,听到新奇的声音会停下正在做的动作;

2.不同类型的哭声代表不同的意思;

3.能用眼睛看着说话者大约30秒种左右;

4.成人和他面对面交谈时,能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语音应答”。

4-6个月

1.能够对声音持续注意并寻找声音的来源;

2.能分辨熟悉与陌生,愤怒与友好等不同的语言、语气、语调并作出反应;

3.愿意玩有声响的玩具,喜欢玩躲猫猫游戏;

4.喜欢听母亲的声音,会用语言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5.活动时口中常发出“咿呀”学语声;

6.会对镜中自己的影像说话。

7-9个月

1.听得懂自己的名字,听到叫他,会寻找声源;

2.理解并执行成人用强调证据说出的话,如“不行”,“不可以”;

3.能够辨别家里人的称呼和家中常用物品的名称。

4.能够和成人玩一些语言游戏;

5.已会发出一些非语言的语音,并极力模仿别人的发音;

6.开始学着用动作来与他人“交流”。

10-12个月

1.理解并执行一些简单的命令式语言;

2.得到成人的鼓励或肯定的语言,婴儿会不断地重复;

3.努力模仿成人发出的新语音;

4.用动作表示各种意思,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

5.初步理解一些新单词(如日常用品、家人称呼,常发生的动作等);

6.能够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