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与教育”,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有些孩子,反抗行为特别强,父母说东他偏说西,你让他干的事情他偏不干,你不让他干的事情,他偏要干,尤其是许多3~8岁的男孩子,更加普遍。孩子为什么有反抗行为呢?

一、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

怎样看待孩子的反抗行为呢?家长看到孩子这种表现,特别生气,觉得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孩子,真是倒楣。

其实,孩子有反抗行为并不稀奇。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3岁孩子几乎是与“反抗”连结在一起的。这期间的幼儿正意味着人生第一次“危机来临”。此期间孩子不管什么事都要反对,无论叫他做什么,他都说“不”;即使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要别人先说或先做了,他就不高兴。当家长的对这类“反抗”要有正确认识;孩子并非故意反抗,他们是有理由而反抗的。1~2岁时,体力逐渐增强,到3岁时许多事情都可自己做了,他希望能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但却被压制着,因而反抗;2~3岁幼儿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想法”,想把他们的“意欲”表现出来,但常被父母阻止和责骂,孩子的想法被成人社会的“规范”压制了,所以他不得不反抗。欲求不满足,常会发之于哭、嚷、生气,大人认为孩子太任性了。这时候的孩子就这样困扰在自己的意欲与社会规范的矛盾中,仿佛像个“小大人”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反抗行为是孩子必须经过的阶段,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心理学家曾在2~5岁儿童中挑选100名反抗性较强者,以及100名几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前者有84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后者仅有少数人意志较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作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要生气,不要急躁。

二、怎样教育反抗行为强的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教育反抗行为强烈的孩子呢?教育孩子安然度过这个反抗期,就要让“自我服务”不偏离“唯我独尊”的意识,孩子的反抗便会自然地逐渐消失。如果强迫压制他的反抗,将会“内攻”,反抗心理一旦“内攻”,便长久蕴酿在孩子心里,甚至终使孩子一辈子成为“反抗儿”或懦弱儿。因此,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多加以正确引导。

1.让孩子完成一件事情

“自我”心理使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只要情况许可,应尽量使他“如愿以偿”;鼓励孩子把一事从头到尾做完,即使成效不好,也要夸他几句。3岁孩子能把一事做完全是了不起的。例如穿鞋着衣,穿外套等均可训练。

2.让孩子帮忙做事

家长可让孩子帮助做简单的事,如“抹桌面”,虽然孩子不能把桌面抹得非常干净,但也要允许孩子去做。家长要注意他们尚不太关心做事是否完美的特点,例如,孩子戴歪了帽子,根本不愿意大人把它矫正过来,他做的事,很不愿意大人重新再做一次。孩子因为尝到自己可以同大人一样做事的满足,就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良好情绪。

3.凡事都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

不管做什么,家长要尽可能尊重孩子意见,不要过分干涉他,让孩子自己来。有些事情明知孩子不可能做得好,也让他去体验一次。例如:此期幼儿尚无“大小观念”,但有时却会吵着要把大洋娃娃装进一个比娃娃小的盒子里。成人不要一下就说“这样不行”,还是让他自己去试装一下,等他试过后就会“知难而退”。这些方法并非讨好孩子、迁就孩子,而是细心地启发。不要用压制他们来度过“反抗期”,只要坚持下去,不要多久,孩子便会有很大进步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幼儿反抗行为,父母无须焦虑


青年作家小蒋两岁儿子的种种劣迹:不肯洗澡,一见浴室墙壁上的水珠,便拼命哭喊;吃饭时把筷子匙子全抓到自己手中,将饭菜撒一地,你要夺他的筷子,他就嚎叫、反抗……该怎么办?

显然,小蒋对渐渐长大的儿子感到困惑了。儿子的种种劣迹是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变化。孩子两岁正步入幼儿期,已经独立行走,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愈来愈多,又加上言语的迅速发展,他不但能理解大人的简单言语,自己也能以言语与大人交谈。他往往多嘴多舌,问这问那,父母对此不应嫌麻烦而加以阻止,应多给小儿言语交谈机会。孩子随着语言的发展和见识的增长,就会逐渐产生简单的想象。有些父母或婆婆、奶奶在小儿不听话时,常使用恐吓的办法,如吓唬小儿狼来了,老虎吃人来了,结果使小儿在想象中加以夸大,引起极大惊恐。小蒋的儿子在洗澡时见墙壁上的水珠便拼命哭喊,这是他在想象中产生惊恐的缘故。大人如果在深夜把哭闹的小儿推出户外,会使小儿对外界产生恐惧,形成胆孝畏缩和孤僻等个性特点,严重时会变成恐怖症和反应性精神病。

建议小蒋要针对幼儿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幼儿期的特点是:

一、运动器官发育很快,言语活动使他逐渐提高了学习与掌握复杂动作的能力。

在成人示范以及自己不断模仿中,儿童逐渐学会了洗手,用勺子吃食、穿衣、扣纽扣、揩鼻涕等;

二、言语迅速发展,在成人用词的指导下,儿童对外界事物认识逐渐增多,词的概括能力和行为的调节能力也初步发展起来,开始知道一些什么可干,什么不可干,什么对,什么不对等社会行为准则;

三、随动作、言语的发展,孩子的独立行动倾向也发展了,他希望自己能做的事,不愿意让别人帮助;四、由于学会独立行走,加上手的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有目的活动。

特别提醒小蒋,两三岁的儿童已进入最初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倾向于顽固和严厉,想要什么,就非要什么不可,不但不容更改,而且十万火急,不容易妥协,不容易适应环境。为此,小蒋在教育她的儿子时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分清感觉和行动。

行动是孩子的外在行为,如孩子在马路上乱跑,这跑就是行动;感觉则是孩子内心的情绪,或怒或喜、或惧或羞等。孩子有时会产生愤怒,要求他控制这种感觉是不合理的;可是却可以希望他学着去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动不动就打人,丢东西。

其次,要设立合理的规范。

父母完全不限制孩子的行动是错误的;反之,如果对两三岁的孩子设下许多限制,也会使家长陷入困境。因此,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出确实能做到的规章制度。

再次,要支持、鼓励孩子自己做事,坚持做好做完,养成习惯。

做不好,教一教;做好了,夸奖他;在做中教,教育孩子去学习,去观察,去思考。

第四,要培养孩子言语交际的能力。

父母应注意:

一要教儿童说正确而清晰的言语。

两岁的孩子言语发音不正确,语句不完善,家长不能当好玩,更不能以此为笑料;否则,孩子就不愿意讲话了,长此下去,既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又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

二要多给孩子以言语交际的机会,丰富他的知识,使其掌握更多的词汇;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科学地回答。

三要让孩子尽量多认识一些具体事物,正确地说出其名称,然后运用儿童能理解的形象语句,结合成人示范,给孩子讲清楚道理。

四要力求语言美,家长要以身作则,不乱说脏话。

五要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

幼儿必须满足大肌肉及小肌肉两项发展所需要的生理需要。幼儿有种内在驱策力,促使他释放体内精力,他要跑、跳、爬、动及从事各种动态活动。这就意味着家长必须给孩子提供许多户内及户外的活动场地和游戏器材,以发展大小肌肉的控制及技能。大人需要安宁、秩序,孩子却相反,他需要跑、跳、喊叫,可是家长不容易完全配合孩子的这项需要。

六要从训练感官入手。

感知是幼儿认识的来源。要更多地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观察外界事物,丰富幼儿关于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这是发展幼儿记忆、想象、思维的基矗如带孩子外出散步,不仅可以增进其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动用幼儿的感官,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小蒋不愧是一位女作家。她听了我的一番话,竟然感慨地说:我用自己的血肉孕育了自己的儿女,却很少认真地将他(她)们看成是个独立的小生命。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生命,一个独立的世界。做父母的要对这个世界充满爱,要理解这个世界,而非一味强调做这个世界的主宰。

多动症患者的自卫行为分析


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行为异常和学习困难,常遭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打骂及同学们的讥笑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常常出现不及格。失败和挫折的经历使他们害怕再次遭到挫折,从而采取退缩、回避的方法作为自我防卫的措施,以试图改变处处受责难的局面。从而表现为拒绝学习,不做作业,逃避考试,甚至逃学。儿童的这种逃避行为常会被父母及老师认为有意对抗,从而加重处罚,增加了额外作业负担,更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退缩回避行为。

(1)退缩、回避: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行为异常和学习困难,常遭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打骂及同学们的讥笑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常常出现不及格。失败和挫折的经历使他们害怕再次遭到挫折,从而采取退缩、回避的方法作为自我防卫的措施,以试图改变处处受责难的局面。从而表现为拒绝学习,不做作业,逃避考试,甚至逃学。儿童的这种逃避行为常会被父母及老师认为有意对抗,从而加重处罚,增加了额外作业负担,更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退缩回避行为。

(2)幻想和孤独:由于多动症儿童在学校环境中得不到应有的乐趣,他们便会为自己创造一个幻想世界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进而出现幻想及孤独症状,整日少言寡语、忧郁、自卑、失望,不与同学交往,甚至对母亲等也不予以交往、交谈。

(3)过度补偿行为:多动症儿童为了克服自卑情绪,以补偿自尊心受到的伤害,就会依仗自己的组织能力、体力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小团体,强制其他同学入伙,在课堂上起哄,欺负其他同学,对老师恶作剧,甚至斗殴。这种带有攻击性的举动,是用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从而否认自己的不足,补偿自身的缺陷。

(4)掩饰和否认:多动症儿童为了逃避责难,当老师和家长批评时就开玩笑,以阻止别人的注意力。有的多动症儿童完全否认自己的不良表现,把自己的成败归罪于家长的打骂。这种掩饰和否认行为都会无形中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多动症状。

从孩子的行为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妈妈骑车带着絮絮,过十字路口时,因为没有车,不愿意等了,就闯红灯了。絮絮见状大喊:“妈妈,妈妈,不是‘红灯停,绿灯行’吗?”妈妈只好跟她承认错误:“哦,对不起,我没看见,闯红灯啦!”絮絮安慰妈妈:“没事,你不是说过,错了,只要改了就好吗?下次注意哦!”

妈妈去接絮絮的时候,絮絮采了路边的一些野花送给我,并对我说:“妈妈,你回去要跟爸爸说你的宝宝送给你的礼物啊!”晚上睡觉前,妈妈和絮絮闹着玩。我轻轻的拧一下她身上的某个地方,然后赶紧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絮絮防不胜防,然后就大声说:“妈妈,你干什么啊?你怎么这么淘气啊?”(这些话估计是在学校学的)

吃饭时,絮絮突然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说:“妈妈,你们暂停一下,我要跟你们说个事?”我们都配合着她放下筷子,但是嘴巴还在嚼着,她还不满意:“要闭上嘴巴!你们不闭上嘴巴,我怎么说啊?”妈妈着急吃饭,想让她快点,于是说:“就你自己没闭嘴吧了!”絮絮立刻反驳:“我在说事呢!怎么闭嘴吧啊!”也是哈,小家伙反应的够快的!

饭后,爸爸用电脑。妈妈就把絮絮的刚才“闭嘴吧”的事儿在本上记下来。絮絮挤到桌子前,问:“妈妈,你在干嘛?”我告诉她在给她写日记,并读给她听。她笑了,抢过笔说:“XXX(我的名字),我要给你写日记!”然后就在本上“画”起来。边“画”边问我:“妈妈,刚才吃饭的时候,你说什么啦?”妈妈说:“不知道啊,我忘了!”小家伙低下头不再问我。过了一会儿,她就开始喊:“妈妈,你来看看,我写好了。”我凑过去:“你写的什么啊?”宝贝学着我的样子,指着她的“字”,一顿一顿的说:“吃饭的时候,妈妈笑啦!”“妈妈为什么笑啊?”“因为我说‘闭嘴吧’啊!”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整个家庭及社会。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孩子那里看到他父母的影子。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孩子的行为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孩子的纯真像白纸一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压力好大哦!“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勉!

关于孩子的初次反抗话题


从前那个乖巧可人的宝宝怎么突然变得不听话了?面对你家宝宝的“第一次反抗”,你也许心里暗暗高兴:宝宝到了值得纪念的第一反抗期!可是,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反抗期”为何出现得越来越早

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趋势是,幼儿的“第一反抗期”的起点,已从两岁半提前到20个月左右,越来越多两岁不到的孩子已经学会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大人越是气急败坏,小儿越是开心。早教专家研究认为,在家长的过度关爱和电视文化的影响下,幼儿普遍早熟,自我意识萌芽早,提前进入了“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提早出现并非坏事,它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幼儿时期,自我发展处于“冲动阶段”,孩子经常会对每一项来自家长的提议都说“不!”这正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他们也希望借此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备的能力,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很强了。一旦家长觉得他还是小娃娃,什么都想包办,什么事都想代他做决定,亲子冲突就日日上演。

“反抗行为”背后的心理解秘?

“我能干,我能行”

孩子的乳牙出齐之后,就会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什么事都想自己干,喜欢模仿成年人或同龄小伙伴所干的事情,你要是不让他干,他会以哭闹或其他形式进行反抗。例如,2岁左右的儿童愿意自己用勺子吃饭,不愿意让人喂饭,如果强行喂饭,孩子会产生反抗情绪。再比如,看到妈妈洗袜子,孩子也要动手洗,要是妈妈担心她弄湿衣服不让洗,他就会哭闹。

应对:小宝宝有好奇心和尝试欲,孩子父母放手给宝宝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比如,可以给宝宝一个小盆、一块手绢,让他自己洗手帕洗袜子。在洗的过程中,妈妈要教他先沾湿手绢,涂上肥皂,两只手揉搓等等,使宝宝在玩中锻炼动手能力,以期让他的实际能力与日益增长的独立性相匹配。

“我有权为自己做决定”

宝宝到了2岁左右,一般就会出现不听话的现象,客人让宝宝挑饮料,大人替他挑的那一样,必是他哭闹着不肯要的;大人休息日非要带他去游乐园,他偏要留在家中看动画片;你要他穿蓝裤子,他非要穿红裤子……他是如此迫切地表达“为自己做决定”的愿望,就算口是心非也在所不惜。

应对:此时,不问情由地采取粗暴态度,常常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形成退缩、孤僻等不良性格。而在孩子反抗时,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暂时依着他,然后通过说服、引导,使其顺利度过反抗期,则是有效的做法。

“把妈妈惹急真有趣”

宝宝对每一项来自家长的提议都说“不!”几乎能把妈妈惹得气急败坏,此时,说服自己的情绪不要受到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首先,妈妈应该明确这一点:孩子说“不”,或者和你唱反调的时候,他不是针对你,也不是针对这件事,他只是想表达他有否定权,他能对自己的事做主。

应对:此时,不动声色地作合理的让步,能化解相当一部分的反抗。当然,该有的底线还是得有,对宝宝的不合理反抗也要坚决纠正,例如,绝不能让两三岁的孩子玩弄电器开关,也不允许他们玩打火机、开关煤气灶等等。在儿童反抗期,要和孩子打成一片,引导和教育孩子认识他们尚不熟悉的世界,同时,孩子再怎样撩拨你,你也不动怒,孩子就会对这种“试探妈妈底线”的游戏失去兴趣。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与教育》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情绪行为观察分析与措施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