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专家:7岁孩子认知世界的69条清单

01-26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德国教育专家:7岁孩子认知世界的69条清单”,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个7岁的孩子应该明白些什么东西?德国教育专家和同伴用了33年,调查走访了150多位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整理出了这份7岁孩子应该具备的社会认知经验清单。宝爸宝妈们,不妨作为参考,从孩子小年龄段就开始逐渐培养起来哦。

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果大人能顺应孩子自发的兴趣,依此提供机会和资源,那么这些事情多半会自然遇到。

一条一条看下来,不得不佩服德国教育的缜密和丰富!

从大到小,从巨到细,从内而外,从灵魂的架构到细微的观察,从宇宙的浩淼到玻璃杯里的空气……这69条,让我们看到了理论知识之外的可以触摸可以比较的真正属于儿童的教育准则。这是多么丰富多么生动多么温暖的教育啊,这才是从尊重孩子天性出发,作为有血有肉的一个人应该从小得到的培养的方向。

而现今的中国,又有多少父母,愿意毫无原则的顺从孩子的意愿的事。

父母对孩子的一求百应,甚至不求都百得,父母的行为意识就是需要一个有着自己血统可以繁衍后代的可以没有任何能力的“宠物”。

因为,父母以为给孩子已经准备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自己的孩子可以安然享乐了。真的可以安然享乐了吗?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你迟早要离开孩子,到那时候,极有可能一碗粥她都喝不上。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透视德国教育中的人性光辉


德国教育一向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善的教育系统而著称。可是对于儿童,严谨的德国人似乎多了些宽容。他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甚至对于那些在常人眼里的“问题”儿童,他们也能找出孩子身上闪光的一面。

下面就是两个儿童教育科研工作者考察德国教育时观察到的生活片断,也许能作为一个例证,帮助大家了解一种深厚的人文情怀是如何渗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的,也希望能带给我们有益的启迪。

随意进出的安静角

在德国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室里,都有一个独立的区域,称为安静角。

幼儿园的安静角是半开放和安全的。里面有柔软的垫子和抱枕,有洋娃娃。3—6岁的孩子可以在里面翻跟头,也可以与洋娃娃相拥,满足自己肌肤贴近的需求。

小学的安静角倾向于封闭,一般三面是柜子,一面是布帘,里面有沙发、桌子和书籍。在上课期间,如果哪个孩子想独处,可以自行进入这个区域,老师不会干涉他,但老师会格外关注这个学生,因为他的行为暴露了他心理上的需求。

我们曾经与在安静角独处的学生聊天,他们的回答通常是“只想一个人呆一会儿”,其他学生则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

这种教育模式让我们感到非常新鲜。这种设计完全将孩子们作为一个可以为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负责的成人来对待,起到帮助孩子们积极面对自己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同时也给老师提供了可以进行外部观察的条件,为进一步的支持性帮助提供了可能。记得在一本介绍德国大学精神的书中曾经提到寂寞,并指出德国大学的杰出成就与耐得寂寞有关系。而基础教育安静角的设计,其实已经把对独处的需求合理化了。独处是精神的放飞,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

圣诞节的小马

在一个特殊的小班里,10个可爱的孩子围着一位老师上泥塑课。因为圣诞节马上要来到了,老师正神采飞扬地给孩子讲耶稣在马槽里诞生的故事。桌面上摆满了各种不同造型的小马玩具,这堂课的主题就是用泥巴做一只小马。一个可爱的金发小男孩吸引了我们,他专注地摆弄着泥巴,完全沉醉于自我世界之中,其他孩子的嬉戏一点也干扰不了他。我坐在他旁边,静静地观察他的制作过程:揉、搓、拍、捏……手法熟练且很有激情。这过程显然使这个男孩感到十分快乐。半个小时过去了,小马终于做好了。小男孩笑了,得意地举起它,让我给他的小马拍照。“还有,”小男孩自言自语,又迅速捏了一只直升飞机的翅翼一样的翅膀安在小马身上。“小马又会飞了!”我不由伸出大拇指,给小男孩一个无言的赞美。

课后,这个班级的老师告诉我,这些孩子都是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儿童,经过心理医生的测试并作出判断后组成这样一个需要特殊辅导的班级。这些孩子并无智力问题,他们有些甚至是智力超常的儿童。他们往往专注于某样感兴趣的东西,并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与天分。但对于毫无兴趣的事物,大脑则一片空白,甚至无法正常听老师讲课。德国教师称这种现象为“黑箱现象”。

这种特殊班级除了有正常教学的老师以外,还配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这些孩子经过一到两个学期的有效训练后,基本上都可以进入正常班级学习。而做圣诞小马的那个金发小男孩便是一个很有绘画天分的孩子。积极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又采取措施极早纠正我们称之为“偏科”的学习行为,正是德国教育中人最性化、最感人的一面。

美国教育专家给中国家长十条教子经验


也许您已经听了很多国内教育专家的建议,那么今天给您推荐美国优秀教师给家长提的10条建议。对比一下和您以前看过的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您会发现,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孩子,可能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是还是有很多是咱们可以吸取的。

1.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3.经常给孩子制定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潜能。

4.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5.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6.在孩子面前作表率。

7.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8.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10.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专家与您对话孩子的世界


自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知识实用性的基本命题,在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也兴起了实用主义讨论风潮。而在一个工业化迅速扩展,甚至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时代,实用性和功利化似乎成了生活世界一个不成文的标准。他们讲求效率,提出了合格与不合格、成功与非成功的概念,并以此为衡量尺度,标记一切事物,将其延伸至幼儿的生活世界中来。

1、“体验”幼儿生活世界的“目的性”

自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知识实用性的基本命题,在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也兴起了实用主义讨论风潮。而在一个工业化迅速扩展,甚至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时代,实用性和功利化似乎成了生活世界一个不成文的标准。他们讲求效率,提出了合格与不合格、成功与非成功的概念,并以此为衡量尺度,标记一切事物,将其延伸至幼儿的生活世界中来。

在某幼儿园综合探索活动中,主题是“镜子的秘密”。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镜子、白纸、水、塑料盆等材料,辅助幼儿发现“镜子的秘密”。实际上,教师在观察评价表中关于镜子的反射现象的项目,将幼儿是否发现沾水的镜子可以在白纸上反射出彩虹作为评价成功的标准,并认为只有发现彩虹,这一活动才算得上“成功”,而没有发现彩虹的,就应当继续尝试。以成人制定的这一标准出发,教师在活动中的行为即变成了利用各种途径,包括语言启发、实地操作等,将幼儿引向目的地,并用诸如“成功”、“失败”等言语来划分幼儿的发现成果,违背了自由探索活动的初衷,也挫败了某些幼儿的积极情绪,使主动尝试变成了被动完成任务,收效甚微。

这一活动中,教师完全以成人生活世界的想当然的标准和眼光来看待和评量幼儿生活世界的活动,他们并没有看到,其实仅仅将水洒在镜子上,对幼儿来说便是一种欣喜,而他们看到白纸能反射出带水珠的皇冠,脸上就已经露出收获的满足了,更不用说摆弄镜子、玩水、剪纸这些生活中自然自在的情境中,他们还可如万花筒般变幻出多种模样,该是一种怎样的欢呼雀跃。教师假若能抛弃既定的成人世界中的成功标准,尝试体验幼儿发现的快乐,就能够走入幼儿的生活并与其共同成长了。

2、“体验”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知识获得的两种主要方式。由于成人已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因此其可以较为灵活地选择知识获取的方式。而从效率和实用的角度,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已有经验成为知识获取的主要方式。但幼儿的年龄小,主要学习方式是自发反应,手的操作,以及多种感官与具体事物相互作用,在游戏情境中完成的。因此,幼儿的学习方式更为直接。如果成人对此没有完全的了解,认为幼儿的极其简单的反复操作是毫无意义的话,即很容易打断幼儿的活动,惯于纠错,或将答案直接告诉幼儿,并以此为宜。但这种方式恰恰是无视了幼儿的体验,从而也体验不到幼儿的体验。

小龙的玩具柜里又添了一个新伙伴——一只会唱歌的小百灵。每当悦耳的音乐从小百灵喉咙里传出,三岁的小龙总是目不转睛地侧耳倾听,同时用双手不停地摸索——怎么才能让小百灵唱歌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秘密就藏在小百灵脚爪之间的小开关里。小龙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很多尝试。她先是试图把小鸟的嘴巴扒开,但是用尽力气也没能成功;她又在两只翅膀下寻找,但除了软软的羽毛,仍然是一无所获。在几乎探寻了小鸟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之后,小龙又试着把小鸟往地上、桌子上扔,甚至还往玻璃窗上擦来擦去,但小鸟发出来的声音跟唱歌的声音差别太大了。小龙尝试了很久,虽然没有进展,但她似乎还有继续尝试的打算。这时,母亲关注到了小龙的活动。几乎没有半点犹豫,母亲走了过来,轻巧地找到了那个埋藏得深深的开关,并示意小龙怎样使用。很快,百灵鸟又唱出了动人的歌曲,但没过几次,小龙便对唱歌失去了兴趣,忙着其他的尝试去了。可见,这位母亲并没有理解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仅仅是从成人的想当然的角度出发,将其所认为的快捷、方便的结果告诉幼儿,但未必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成人忽视了多种尝试的体验对幼儿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体验不到幼儿的生活世界的情趣,产生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了。成人如果能够给与幼儿更多的时间,甚至能够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给与恰当的支持与帮助,体验到幼儿的真情实感,交流才能有效,幼儿也能从其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想要的东西。

育儿文章:《孩子暑假7大坏习惯清单》


育儿文章:《孩子暑假7大坏习惯清单》

孩子暑假7大坏习惯清单

假期对孩子来讲,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家长们却多少还是有些小焦虑的。因为在假期里,孩子很容易生出一些坏习惯,这着实令父母头痛。与其等假期过后再费老大的劲儿纠正,倒不如现在就防患于未然。

1.坏习惯第1名:整天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

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来的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之所以把睡懒觉列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着假期坏习惯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没了规矩。

专家支招: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假期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2.坏习惯第2名:“狂”吃零食

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睡就是最大的问题。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放假期间,父母对此也比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这时候会生气,饭桌就变成了“战场”。

此外还有专家指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大量进食,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据说进食过量,会加重大脑控制消化和吸收等功能神经负担,使相邻的控制语言、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的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对新事物、新知识就很难产生兴趣。

专家支招:

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3.坏习惯第3名:“宅”在家

整天窝在家里,活动不足,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百无聊赖的样子。

专家支招:

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他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注意不要给他太多“不可以”,手、脸、衣服、鞋子弄脏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时候让他尽兴,不要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4.坏习惯第4名:“沉迷”看电视

看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说现在的孩子贪恋电视,更多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罢了。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专家支招:

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啦、会变笨啦、坐太久活动不够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当然这些话可能孩子听得都腻了,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

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简单说吧,换了是你整天被人管着,你烦不烦?你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5.坏习惯第5名:变身“两面派”

说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带孩子的情况,可能会过分溺爱,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这些看护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容易变成小小“两面派”。事实上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对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长很不利。

专家支招:

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稳主意,然后尽量和其他看护人沟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着一起吃饭或饭后活动的时间,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把孩子在这一天里的表现说一说,大家评议评议,不带批评色彩,更不是开“批斗大会”,只是把事情都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当然,着重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6.坏习惯第6名:耍臭脾气

作息紊乱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晒到太阳的时间少了。外面天气太热,孩子足不出户,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钙质吸收,还会引起抑郁症状。你可别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状态不佳、脾气臭臭呢!没准就是抑郁的表现。而孩子通常觉得“我辛苦了一个学期,假期就应该放松”。不仅在家为所欲为,连脾气都见长了。

专家支招:

为什么小朋友在学校就会遵守规矩,在家就肆无忌惮。其实是因为,家更让他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不见得是坏事。但也需要给他建立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这样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太过放任,反而会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7.坏习惯第7名:要求乱买东西

父母平时不太有时间陪孩子,借着假期、节日,就使劲给他买东西作为补偿,这样却造成孩子要东西的坏习惯,会助长小孩子对物质的欲望。还有孩子会觉得给他买东西就是对他好的表示,心理上的匮乏靠物质来补。

专家支招:

讨要东西这个坏习惯,单单批评教育是不够的,父母最好不要用“买东西”这种方式来对孩子好,不要让他觉得这是自己理应得的,也请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要给孩子买太多东西,多花点时间陪他玩玩,给予他心理上的满足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暑假里需要让孩子继续保持健康的作息和生活习惯,良好的生物钟规律会让孩子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

相信《德国教育专家:7岁孩子认知世界的69条清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7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