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教育!如何让孩子造出“会飞”的火车?

01-27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意教育!如何让孩子造出“会飞”的火车?”,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的话题——如何保护我们孩子的想象力造出会飞的火车?

一个人的想象力和他的年龄有关。

在我们的孩提时代,想象力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想象力则呈逐渐衰减的态势。

我们都知道想象力和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有关系的。

一个非常有创造才华的人,他的想象力一定是非常丰富的,且具备看待事物多元化的思维。

就我目前的观察发现,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是严重缺乏的。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我们的应试教育大环境所致,另一方面是这个社会和家长可能没有有意识去引导我们孩子开发想象力。

那么如何保护和开发我们孩子的想象力呢?

我想用我自身的心得体会,也就是我儿子的案例和大家分享。

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最关键的时期就在他的孩提时代。所以从我个人来说,我是非常重视儿子早期智力发育的。

在我儿子读幼儿园小班和中班的时候。我经常会做一件事情——周末不管我的工作多忙,我都会带他到上海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去看展览。

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我儿子能尽早接触到一些新鲜的事物,让他对很多事物产生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路上,我也会经常跟他探讨很多有关于科技和人文方面的知识。

有一次,我正好跟他谈到我们中国的高铁。我告诉他,我国高铁目前排在世界第一,时速能达到每小时五百公里,相当于我们现在从上海这边出发,开到欧洲大概只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

我也跟儿子提到,虽然我们中国的高铁理论上是能达到五百公里每小时的一个实数,不到一天就能到欧洲。但实际上,我们很难做到的。

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的高铁是从陆地上行驶的,沿途从亚洲到欧洲,其实要路经很多的国家,而且在每个国家这边都要有所停留,这一点飞机就有天然的优势。

所以就目前的技术情况来看,从亚洲到欧洲最快的交通工具,只有洲际飞机了。

听完我说的这些话,我儿子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默默地思考。

过了一会儿,突然儿子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他一脸认真地大声对我说,爸爸我已经想清楚了,我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应该造会飞的火车。本来嘈杂的车厢,顿时安静了下来。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父母如果听到孩子有这样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之时,我们可能更多地会觉得这都是孩子异想天开,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也不会认真地和他们去探究这些问题。

而当我听到儿子这样回答的时候,我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因为我觉得我的儿子这个想法是非常天才的一个创新的思维。

我对他的想法大大地赞扬了一番,说如果这个想法真能实现的话,这是一个极其伟大,极具有创新意义的科技变革。

接下来我积极鼓励我的儿子对他的创新想法进行深入的积极思考和探索。

我告诉他,如果你仅仅就是有一个好的想法,好的观念的话,却不能把它变成现实的东西,那么你这观念也就是一个空中楼阁。

我儿子说好呀!但是他回过头来问我,爸爸我应该怎么去思考这个问题呢?

既然他对科学探索具有如此大的好奇心。那么我觉得作为他的父亲,应该责无旁贷地去帮助他探索未知的科学世界。

我说好吧!那么我们就把如何去制造一辆会飞的火车作为我们共同探索的科学项目吧!

一个科学项目,它从无到有,最初是来源一种假设。

那么在假设之前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一辆在陆地上飞驰的火车与一辆在天空中飞行的火车,他们在性能结构,动力系统和包括里面的装置,是有天壤之别的。这点我们敢肯定对不对?

我说当然是这样,但是他想不明白如何让一辆在陆地上行驶的火车飞到天空上去!

因为他没有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储备,所以他希望听到我对他的这个问题的解答。

接下来我就针对这个问题帮他进行分析和梳理。

假设要把地面的物体升到半空中去,那么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动力的问题,那么动力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在的动力,比如通过吊车,还有一种就是物体自身具有动力,比如飞机、火箭等。

然后我们继续对这两种不同的动力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针对第一种模式,显然是不成立的,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排除!为什么呢?因为你既然是一个会飞的火车,一定是通过自身的驱动力,来完成这个工作的运行的。

所以我和儿子最终达成第二个共识。那就是一辆会飞的火车,它本身是必须具有动力的。

继续往下探究,一辆火车它本身就很重,你还要让它在天空中飞行。那么,到底是通过什么一种动力模式才能保持这辆火车在天空中的平衡状态呢?

我儿子的兴趣被逐渐激发出来,他追着我问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火车飞起来呢?我说能让火车飞起来的一个动力模式,据我所知呢,大概有目前三种。

第一种方式,就是像直升飞机那样,通过螺旋桨带动周围的气流升空;第二种方式,通过喷气式飞机涡轮增压的方式对飞机进行加速。通过一段时间的滑跑,把飞机推送到天空去;第三种模式类似于空中悬停的方式。

空中悬停技术,就是让一个物体下方产生一个强大的一个对射气流。通过强大的对射气流向下喷射能量的反作用力把物体向上推送。空中悬停的一个好处在于维持物体在空中的高度和平衡性。

最后我和我儿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要让一辆火车在天空中平稳地飞行,他的动力来源,可能是这三种动力模式的一种综合。

我儿子说那好吧!他知道怎么造了?我将来就想造一个会飞的火车。我也鼓励他说那好吧!如果你能造出这样的火车,我做第一个乘客。

接下来他问我,要造这样的火车,他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学习什么东西呢?

我跟他说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因为你将来要去造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里面的技术含量肯定是非常复杂的。

但是就我目前所知道的,如果你要去造这样一个在空中飞行的物体,你首先必须得懂空气动力学和材料学,还有包括机械原理,以及他整个的设计。

而且他说想学这个东西因为他对这个事情比较感兴趣。那我说可以啊!那么你的理工科就得比较好。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理工科的专业知识。

孩子就问我闹他要到哪里去学呢?我告诉他,你肯定要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一个大学里面去学习。

据我所知,中国的理工科大学最好的三所我给儿子做了一个推荐。第一个就是北京的清华大学,第二个是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那第三个当然就是我们上海本土的交通大学。

所以我儿子未来的学习目标和他的人生发展目标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确定下来了,那就是要在最优秀的理工科大学读最好的科技类专业。

为了配合我儿子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目标。我们给他配置了一个相应的学科学习。比如说像奥数,围棋还有音乐等等这些学科,目的是帮助他提升在理科方面的专长能力。

而且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学科,这些学科和他的职业和人生发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我们都提前和他说明,他也表示认可。

目前他学习状态很好,班级里也是名列前茅。我相信,终有一天,他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如何让你的孩子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要想打好基石,就要从小把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父母要了解并给予孩子每个阶段最需要的,从而有助于孩子提升自我价值,建立自信。

将自信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

儿童的自信来源于他人接受他(她)是怎样的人。儿童需要感觉到无论他(她)是否能满足父母的期望,都会得到父母的接受。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许是有条件的,孩子会尝试取悦自己的父母,去满足父母的期盼,去回应父母的需要,这些行为则会耽误孩子真实的自我、人格、能力和需要的发展。

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父母需要特别关注的点也不同。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特征界定,分析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给孩子最需要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

0岁—1 岁:孩子需要培养信任

场景回放:在姗姗3个月时,妈妈开始在家里处理工作的事情。有时姗姗醒来,或是尿了或是饿了,大哭起来,妈妈却正忙着回客户的邮件或正和同事打电话交代工作的事情,不能及时满足姗姗的需求。时间长了,妈妈发现姗姗情绪越来越急躁,特别爱哭。

分析: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Erikson)认为儿童需要解决的冲突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存在一种强烈的不信任这个世界的倾向。如果母亲能够给予婴儿足够的保护,对婴儿照顾周到,那么婴儿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安全的,并且充满爱意。这样,孩子便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会建立对自我的肯定,这是自信心形成的基础。

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及时发现姗姗的需求,做不到周到细致的照顾她。孩子从妈妈那里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很难建立对妈妈的信任,这对姗姗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定影响。

建议:多给孩子关怀,避免产生不信任

经常拥抱亲吻孩子,不要把孩子总放在婴儿床/车里:美国最新研究发现,母爱与孩子长大后的情绪发展密切相关。母亲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回应,能偶减轻孩子的烦恼,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生,培养应对技能,对他们长大成人后大有帮助。

经常对孩子微笑,不要忽视跟孩子交流的机会:对孩子微笑和轻声言语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对方喜爱自己,不仅使幼儿感到安全,对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而且使幼儿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愉快地探索世界,并能够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

关注儿童的生理需求、情绪变化,不要认为孩子在无理哭闹: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这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关注的,被他人爱护的,能够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自我,也有益于幼儿与母亲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

2~3岁: 孩子需要自由和独立的机会

场景回放:闻闻2岁多了,每次出门妈妈都要抱着她,担心她摔倒,怕她乱摸东西,把手弄脏。小区里有个小沙坑,小朋友都喜欢在里面玩沙子,虽然闻闻也想去,但妈妈坚持不让闻闻过去玩儿……

分析: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称为自主对羞怯的阶段。该阶段孩子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果父母能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就能体验到自己的的能力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形成自主,自信的人格特点,反之,则产生羞怯、敏感等。

妈妈处处限制闻闻,闻闻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也就没有体验自己能力的机会,不但会削弱闻闻的自主性,还得不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这对闻闻信心的建立是不利的。

建议:大胆让孩子自己活动,避免产生羞怯、胆小

多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先演示如何做一些事情,并且,最好采用边说边做的方式。比如,如何穿衣服,扣扣子等,并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除此之外,洗手、洗脸、玩具归位等也都可以让孩子做。

用心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要一味否定:此阶段的孩子尤其喜欢亲自尝试做一些事情,如看到新奇的东西要摸一摸,或者摔一摔看看东西的内部构造,父母首先对孩子的目的进行询问,了解孩子的动机、想法,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给孩子自由决定的空间,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行为:父母要注意多给予孩子自主决定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衣服的颜色、玩具的种类等;给孩子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尽量减少家庭环境中的危险设备,同时教育孩子如何回避危险。

宽容孩子的错误,不要苛求完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孩子不小心所造成破坏后,他(她)自己也会非常后悔和难过,甚至感到恐惧。家长应该宽容孩子,对其给予正确的引导,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想法是好的,只是这种做法以后需要改正。批评和指责不仅于事无补,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再遇到相似的事情,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的习惯;或者是因为怕失误而不敢做事,发展出懦弱、不自信的性格。

4~5岁:孩子需要成人的支持和鼓励

场景回放:5岁的小西,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爱问问题。妈妈对他很耐心,不管什么问题,都会耐心解答,不知道答案的,就和小西一起查资料,甚至和小西一起动手做实验寻求答案。在老师的眼里,小西是一个动手能力强,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自信满满的。

分析: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好奇心、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是主动性对内疚阶段。

妈妈能耐心对待并细心回答小西问题,并和小西一起探索寻求答案,这对发展不仅能发展小西的判断力,还能形成大胆创造的精神,增强自信。

建议:鼓励支持孩子的活动和建议,避免产生怀疑、内疚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对孩子的问题,妈妈要耐心解答,如果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上网寻找答案,切不可简单粗暴,打击孩子探索的积极性。

重视孩子的学习成果,给予孩子展示自己的空间

父母可以在家中开辟一块空间,专门展示儿童的学习成果,让孩子知道自己受重视,有能力做到想做的事。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各种各样的内容,比如数字、古诗、歌曲、舞蹈等,孩子表现出的记忆能力很强,会不断受到大人的肯定和夸赞,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鼓励是他(她)前进路上的“小红花”,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也表明家长在陪伴着孩子。

给予孩子自主学习的材料平台:给孩子提供多种知识材料,让孩子自主选择,不仅能够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还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使得孩子能够有机会和他人交流,这对于培养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也非常重要。

.

如何让孩子安然入睡


如何让孩子安然入睡几乎每个家长在谈到孩子的睡觉问题时候,都是一头的烦恼、一肚子的苦水。

但是,我很幸运,因为我没有这样的烦恼。

谈及经验,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坚持原则

我对**的要求是:星期日到星期四晚上十点必须睡觉,星期五和星期六晚上可以晚一些睡觉。

刚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根本就不听我的这一套,晚上洗过澡之后,一个人在床上蹦啊,跳啊,唱啊,玩啊,直玩的不亦乐乎,玩的满头大汗。到了十点,我让他睡觉,他告诉我一点都不困,还瞪大了眼睛,说:你看我的眼睛睁的多大,直把我弄的哭笑不得的。我不搭理他,他也无所谓,一个人找乐趣,往往要折腾到很晚,直到他自己觉得玩够了,玩困了,才会躺下睡。

这样循环反复,弄得我很是疲惫。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我告诉**,每天晚上十点之前,必须完成所有的事情,包括喝奶,刷牙,尿尿等,然后上床,随他想干什么都行。十点一到,我就准时拉窗帘、关电视、关灯,然后我坐在床边上,不和他说话,也不再搭理他,因为房间黑,我什么事也做不了,就是坐在那,等着他睡觉。可能是因为有了睡眠的环境,通常不到十分钟,**就能睡着了,等他睡了之后,我再打开灯,干我想干的事。

有的时候,**也会和我据理力争,说是这个原因,那个原因的,想晚点睡。我的回答一律是:不可以。我要让**知道的一点是,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的,只有服从和执行。

慢慢的,**养成了按时睡觉的好习惯,每天晚上,只要我告诉他:十点了,他就会自己主动把电视关上,乖乖的躺在床上,用不了几分钟,就开始做上他的美梦了。

当然,到了星期五和星期六,则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尽情的玩,玩到他想睡觉的时候再睡,我则完全的不去干涉,因为这是我和他事先约定好的,就一定要做到。

第二、以身作则

总是听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都不错。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

以前,每天晚上,我要求**按时睡觉的时候,他会反问我一句:那你怎么不睡觉呢?你不睡,我也不睡。我很无语。

后来,我会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和他商量:今天妈妈想看会书,可以吗?有的时候**会说:不可以,有的时候,**会说:你明天再看书吧,有的时候,**会说:你先陪我睡一会,等我睡了,你再看书吧。

无论是什么结果,只要和**约定好了,我就一定会去做,虽然大部分时间,这并不是我的真实意愿。

慢慢的,我和**养成了每天晚上进行约定,并严格遵照执行的习惯。这也从另一方面,以我的做法告诉了**什么是守信。

其实,就是这么的简单,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够做的到、做的好。

如何让孩子提高情商?


理解孩子的学习

-01-

鼓励孩子去感知环境

在天性和能动性的驱使下,孩子本身就有理解周遭事物的欲望。在目光所及的范围内,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多数情况下的确是“掌”握,也就是靠手去感知)。

-02-

想让孩子学习历史知识,就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

你为什么要吃饭 / 穿衣服,你吃 / 穿的是什么;

对别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听一听音乐传达了什么信息;

看一看画里有什么抽象和具象的东西……

-03-

大多数的学习都是自然而然的渐进过程

拿游泳来说,孩子先是下到水里扑腾,接着是在水里行走和吹气泡,最终会从基础的划水进步到潜泳。

换成数学,孩子先是背数字, 然后才是真正地数数——把数字和物体对应起来。

学习社会知识同样是渐进的过程,孩子要慢慢地理解关键性的概念。

-04-

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认知

大人要鼓励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对文化现象、事件和人形成自己的看法,独立辨清“起初”、“随后”、“最终”这些词的含义。

孩子也要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时间计划,也就是小计划,然后再将这种认知拓展到“年”、“世纪”、“时代”的概念上。

-05-

搞清楚孩子是怎样理解事物的

他首先要了解、体验和讨论概念。先是观察和触摸实物,然后问:

“我能试试吗?”

“摁哪个是开机?”

“开机后会出来什么?”

“人们什么时候开始用电脑的?”

……

之后再通过设想和研究, 获得答案,最后是借用这类基本元素编成一个自己觉得合理的故事。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如何回答孩子的提问?

-06-

教育有一条黄金法则,那就是“所有问题都是好问题。”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孩子可能会让家长回答“古代人是怎么上厕所的?”或者“为什么富兰克林在放风筝引雷电的时候没被电死?”

遇到这种问题时,家长的最佳答案应该是,“问得好,我们来研究一下”。

然后和孩子一起,去翻阅资料。这样一来,家长就为孩子树立了榜样,让孩子知道该如何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士求助,以及如何从网上搜索信息。

-07-

不要担心自己在孩子面前出丑,孩子也不知道答案。

孩子们会效仿家长,向家长提供想法并展开合作,这样只需要几年时间,孩子就会自己做研究了。而且他会学到宝贵的一课:无知并不可怕。

-08-

如果被问到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家长可以反问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在涉及死亡、战争、犯罪、生殖这类棘手问题时,大人很难宽容地对待孩子的疑问。

我自己就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大人总爱说的一句话便是,“小孩子现在不需要知道这个, 等长大了就明白了”。我那时候还真的以为,等自己长大后,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在一夜之间浮现在脑海中。

小时候的我也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担心,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但都不敢说出来,因为大人已经抢先一步回绝了。

其实,孩子提问只是因为他看到或听说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还要注意,作答时不要给出过细的信息。大致地描述一下,不要太详细。除非孩子催你讲,再谈论细节。当好奇心得到满足时,孩子会让你知道。同时,不回绝问题也可以表现出你对孩子的信任与尊敬,即相信他具备理解能力。

-09-

和孩子分享遇到的疑问,不要着急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迅速鼓励孩子思考并自行得出结论

把你感兴趣的事情用开放式的问题提出来:“我在想,要是不打预防针你会怎样?”

和孩子一同探索不熟悉的领域(而不是将其限制在大人的经验范围之内),让他挑战你的想法,找出你的错误。

也让孩子知道, 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也没必要刻意犯错。)

如何让孩子看待历史与文化?

-10-

给孩子读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

当孩子了解了更多历史,看过了艺术作品,听到了音乐,或者观赏了舞蹈,就会把这些经历填补到自己的学习结构中。

你们可以聊聊过去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时候有人类?

过去人们吃什么?

在哪儿睡觉?

孩子会对过去的历史时期感兴趣,而且当他了解到新东西时,会结合已知的知识描绘出一幅更完整的画面。比如,中国古代有皇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恐龙还活着吗?

-11-

和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样,有关历史问题也没有死板答案。

历史是一部故事书,历史充满神秘感。

历史其实每天都在发生,而且大部分历史事件都不会被记录下来。人们以前过着不一样的生活,而生活在慢慢改变,留下的只有线索。

-12-

不要轻易让孩子对一件事下定论,同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孩子有必要知道,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如果孩子尝了一道新菜,试了一套新衣服,或者听了一句方言,鼓励他把这些看作有趣别致的新事物,而不是出格、怪异的东西。

怎么教孩子与人打交道?

-13-

孩子需要掌握几种和他人打交道的策略,这样便能大胆明确地亮出立场,同时礼貌地说出要求

握手。

对孩子来说,握手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以了解对方的习俗,可以向任何年龄段的人打招呼;能克服羞怯,还能应对过度亲热的成人。

合作,但也学会拒绝。

孩子把玩具或手工作品拿到公共场合,想一块儿玩就必须得到他的许可,要问:“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而孩子回答得也要有礼貌:“不能,但是我要谢谢你先征求我的同意。我今天想自己做这个。”或者,“没问题。你可以做这个部分......”

-14-

当你不想给孩子提供帮助的时候就拒绝,并和孩子协商任务分工

孩子在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真正的合作意味着,人们要就做什么和怎样分工达成一致。

如果孩子知道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就会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更少的担心。

-15-

利用书籍、杂志、平板电脑、报纸等各种途径,让孩子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故事

用照片、过往经历、地图和明信片打造有关你和家人朋友的故事。幻想一下在其他星球上的生活, 想象孙悟空就躲在周围,想象去别的地方旅行。——这些都是故事。

-16-

在社会中,没有什么比尊敬、协作、灵活地对待问题更有价值了

在帮助孩子理解自身文化的同时,创造出一种氛围,让他接受不同的文化、人种和意识形态。

如果你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学会这些,他就比那些只会学习书本知识的孩子具备更大的优势。

让孩子拥有故事思维

-17-

爱护孩子的初心

古时候有这么一个人,他把自己做过或见到的事情讲成了故事,于是他便成了古往今来的第一位历史学家。

早期的画家和音乐家也是一样,他们把自己对世界的感受整理了出来,为他人解读了世界。

所以,当孩子在描述一幅画,或者讲洋娃娃的故事的时候,大人要仔细倾听。

-18-

鼓励孩子把眼前的事情编成故事

“要是碰上了那种恐龙该怎么办?”

“走到洞穴里,看到了一幅千万年没人见过的岩画,是什么感受?”

任何美术、音乐和文学作品,都代表了一种联系,是生活的体现——和考古学家从地下挖掘出的遗迹同等重要,或者说更为重要。

因为前者可以表达人内心的想法,而不只是一件能摸到或看到的东西。

-19-

和科学一样,历史也在不断发展。今天人们广泛认可的历史故事,在昨天曾是大胆的宣言,到明天则成了过时的理论

等孩子上学的时候,教科书会改头换面,某些政治正确的表达和史实的说法都会发生变化。

鼓励孩子秉持开放、灵活的心态,让历史真正成为他自己的故事;

鼓励孩子去接受各种理念,去探索、揣摩这些理念;

鼓励他从中找到对自己最有意义、对地球上的其他人也最有意义的那一种。

过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家长像做雕塑一样把孩子雕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对象应该是环境,家长应该做的是创造环境,让孩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

如何让孩子不拖拉


1.通过游戏改变

父母可以多和孩子玩一些简单的竞技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吃饭的时候比一比谁最快把饭吃完,能够激发孩子的进取心。不过要注意一点,光比赛还不够,因为玩几次后孩子可能就觉得没意思了,所以一定要有适当的奖励,孩子赢了的话,可以奖励他吃一颗糖或是其他。

2.制定打分表格

为孩子制定一张表格,根据完成情况打分,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记录每天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先让孩子从简单的做起,逐渐过渡到困难的任务,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样做可以缩短孩子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改变做事磨蹭最有效的办法。

3.记数法

父母与孩子事先讲明白,要在规定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必须做完某件事情。一边数,一边看着孩子,通常来说,孩子会为了完成任务,会尽快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

【WiFi智能早教故事机:拥有6大学习模块:成语故事、情商培养、童话故事、睡眠音乐、英语园地、经典儿歌。它能让孩子在故事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感知世界;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4. 合理安排时间

合理安排好时间也能改掉磨蹭的坏习惯,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弱,父母需要做好监督,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事情,时间一到,若还未完成,则不能继续。在孩子效率提高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虎,而是要把事情做好。

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


“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孩子不用功读书怎么办?”不少家长整天为这些问题而忧心忡忡。其实,孩子大多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新的东西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的确会变得讨厌念书、讨厌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而由于家庭因素影响所致的却占了大多数。

当孩子讨厌上学念书时,家长应先检讨一下自身有无以下行为:

◎容易生气,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从不称赞孩子;

◎总是要求孩子考试得第一名或100分;

◎不给孩子娱乐的时间,只要孩子一打开电视,他们便会问:“功课做好了没有?为什么看电视?”

◎给孩子许多补充练习。除了学校的作业外,孩子还要做爸爸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

除此以外,像父母不和、家庭生活不协调、双亲外出工作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使他无心念书。

一、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

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心情愉快时会比较喜欢学习,学得更好更起劲,因此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应注意:

1.不要操之过急

家长应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切忌因操之过急而给孩子造成压力。

2.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

家长的心情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因此,在帮助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这种情绪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能力不及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否则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感。

二、用游戏性的语言对孩子提出要求

许多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不注意方式,以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实,家长对孩子用游戏性或音乐的语言说话是很有鼓励作用的。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见他的孩子玩意正浓。这时,孩子的母亲用微笑的态度,在孩子旁边用儿歌的旋律唱出:“乖孩子,要学琴,叔叔婶婶再会吧!”然后轻轻拉了拉孩子的手。孩子果然愉快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向客人打了招呼,跟着妈妈去房间了。这位母亲用游戏性语言成功地唤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相反地,如果这位母亲用责骂的语气对孩子说:“学琴的时间到啦,赶快到房间去”,孩子就算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跟妈妈去学琴,也一定学不好!

三、给孩子恰当的关怀和鼓励

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环境,并适时地关爱、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自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我有一个学生伟强。他家居住面积不大,爸爸就在他的床边放置了一张小桌子,在桌子的左上角安装了一盏灯。每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就会各自干自己的事情:爸爸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读报;妈妈轻轻地做家务;伟强也就会自动走到他自己的书桌前,坐在椅子上做功课。

适当的时机,爸爸妈妈会走到伟强面前,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定会把功课做好的。你真乖,不用爸妈担心。”在父母默默的鼓励和支持下,伟强养成了自动学习的态度。

四、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家长要指出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的潜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我认识一位很成功的人士,他小时候因入学早,各方面表现都不如意,因此很自卑。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家里玩拍皮球,比其他的小朋友拍得又多又好。他爸爸对他说:“孩子,你真行!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你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如果你晚入学一年就好了。不过,我们一起努力,解决问题,你会赶上别人的。”经过那一次,他对自己恢复了信心,知道自己有潜能,开始努力读书了,很快便成为佼佼者。五)用努力而不是用分数去评价孩子

家长不应过分重视孩子的功课、成绩,而要看孩子的整体性表现而加以称赞。如果孩子尽了力,也得不到好成绩,家长应表示理解,不要让他有过分的压力。

如何让你的孩子拥抱快乐


“我快乐,所以你快乐”

一个有关快乐的故事

一个犹太小男孩,在5岁生日前的一天,和父亲一起突然被纳粹抓进了集中营。小男孩的父亲用平常的语气告诉他:“我们正在参加一场惊险、刺激和有趣的游戏。如果我们取得了1000分,我们就会获胜,奖品是一辆坦克。”父亲和孩子制定了游戏规则,把凶恶的纳粹看做是敌人,在充满恐怖的集中营做着游戏。当感觉到濒临溃败的德国人将要进行最后的大屠杀时,父亲悄悄地把孩子藏在一个大柜子里,并告诉他,“现在我们已经积了940分,只差60分就是最后的大赢家了。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藏在这里面,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任何人发现你。否则,前面我们的940分都白攒了!敌人就获胜了。只有当外面没有任何人时,你才能出来……记住:一直到外面没有人时,你才能出来”。天真的孩子以为父亲是和自己在玩游戏,他遵守了游戏规则,耐心地守在柜子里……一直到他确信外面没有了一个人。他对着人群里的妈妈欢喜大叫:“妈妈,我们赢了!1000分,坦克!我们赢了!”

这个故事感动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这位父亲的智慧和勇气值得现代家长们的学习。他为了不让孩子纯真、脆弱的心灵蒙上战争的阴影,用游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度过难关,走向光明。正是这位父亲的乐观、诙谐伴随着天真的孩子度过最黑暗的日子,最终走向光明。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又何尝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天天开心,天天快乐呢?可是,你们想过自己是否真正快乐,在孩子眼中你们快乐么?不妨也向这位伟大的父亲一样,多一些诙谐与幽默,让孩子的童年充满快乐的回忆!

请你不要这样说

我们倡导“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儿童,父母这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父母无意间说出的许多话,都可以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并储存起来,在今后的生活中支配他们的行为。所以,亲爱的家长们,请您“口中留情”,避免使用以下这些言辞:

“你怎么这么笨!”

“怎么和你爸爸/妈妈小时候一个样,没出息!”

“这么小的事情都做不好。”

“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孩子。”

这些话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日后的生活带来阴影,所以作为家长,请您一定不要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

乐观的家长,乐观的孩子

要培养孩子乐观快乐的精神世界,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1、拥有快乐的情绪。孩子的可塑性强,好模仿,易受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并注意自己的情绪、性格和为人处事

,做到乐观豁达,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传递给孩子。

2、建立和睦愉快的家庭气氛。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孩子的快乐品质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有利于孩子快乐性格的形成。家长认为怎样做能令人快乐,就应该身体力行去做,而且要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他们感到快乐,用自己的快乐感染孩子。

3、互相赞赏,互相激励。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用于坦白自己明确的观点和过失,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父母有时候也会烦恼、发火,但应该尽量避开孩子。如果让孩子卷入压抑沉闷的氛围中,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要想使孩子成为快乐的人,父母自己首先要生活得快乐,乐观地对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4、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引导孩子如何与人交往。让孩子懂得与人和睦相处、与人关系融洽是快乐的一个重要条件。父母可以常带孩子走出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喜欢《创意教育!如何让孩子造出“会飞”的火车?》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