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神奇游戏激发孩子右脑

02-02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个神奇游戏激发孩子右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些通过听、触、嗅、视等感觉来做的游戏,能很好地刺激右脑的发展,一下介绍8个神奇游戏,帮助宝宝开发右脑。

认知训练:

游戏一: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孩子,由于宝宝使用触摸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可刺激右脑发展。

游戏二:猜一猜这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的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

动作训练:

游戏三: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孩子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玩,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孩子的右脑功能。

游戏四: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动觉、动作的控制、空间距离的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开发。

艺术训练:

游戏五:跳跳舞

玩法:让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提示:这个游戏适合0-6岁任何年龄的孩子,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领着他做,或让他自由发挥。

游戏六: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孩子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这个游戏能发展儿童的节奏感。

综合创造能力:

游戏七: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孩子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注意:剪和贴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游戏八: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孩子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孩子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这两个活动都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孩子的右脑很有帮助。

友情提醒:以上这些都是开发孩子右脑的活动。当然,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只是做各种各样的右脑训练,没有配合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的学习,他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变成一个右脑人。比如一些从小就开始体操训练的运动员,他也许能拿到世界冠军,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差,不能写也不能说,那当然也不是我们期望的。所以,除了要注重右脑开发,更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左右脑协调的活动,让孩子的大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八个小游戏


今年武汉大学毕业典礼上,李晓红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人和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力,最大的差别就是专注!

这是特别好的一句话,因为所有成功人士必备的一个特征就是:专注。

不专注的人是无法在任何领域里做出杰出成绩的。

都说能成功的人是天才,但“专注”这件事,除了天生之外,更多的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很多家长都说:我的孩子就是坐不住,屁股上长了草一样。

屁股上长草的孩子,和家长的早期教育有很大关系,对于“专注”的培养,越早越好,越晚越难做到。

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会专注呢?可以从以下八点着手:

1、每次给孩子玩一种游戏,一套玩具,切忌堆一大堆东西摆在一起

其实,每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很专注,他通常只会看到听到眼前的事,如果眼前只有一个人逗他,他就会一直盯着一个人看,但如果有两个人逗他,他就会左看看,右看看。

大多家长都怕孩子不机灵,希望孩子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诚然,这样的孩子聪明,但往往是小聪明,经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家长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尽量让他对一件事情发生兴趣,一直玩到他不爱玩的时候,再给他换另外一种。

但太多家长哄孩子玩的时候,会把一大堆玩具倒在孩子身边,孩子动动这个,摸摸那个,这个也新鲜,那个也有意思,孩子好像在挺长的时间内都很安静,但事实上,他并不能把心思专注到一件事上。

所以,家长陪孩子玩的时候,尽量一次玩一种游戏,玩一套玩具,在和孩子玩的过程中,不断启发他新的玩法,让孩子有创新力,形成习惯后,他再玩其他玩具的时候,就渐渐习惯专注研究,并自己创造了。

2、让他看完每本书里每一页的每一个细节

家长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其实孩子有时会跟家长说:再讲一遍XX故事吧。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对故事里的某个细节感兴趣,这说明孩子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很专注。

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一堆堆的书,而每一本也都陪着孩子读了,可是孩子专注的程度并不好。其实,很多事情贵不在多,而在精。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反复读一本书,从小就让他观察每一页书里每一处细节,有几颗小草,有几个小蘑菇……

从小习惯观察细节的孩子,专注力比较高,阅读能力强,反之,走马观花的孩子,即便有大量阅读,但也只是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饭,其实可以晚点吃

家长最习惯做的,破坏孩子专注力的事情就是:你先把这个放下,饭好了,你不吃都凉了。

很多孩子读书读到很忘情的时候,或者做手工做到关键的时候,如果家长做好了饭,就会大呼小叫地呵斥:就不能先吃了饭再弄?

其实,人的思维有时打断了,就很难再衔接。就是成年人,在写文章,或者思考某个案例,需要集中动脑的时候,如果被打断,都很难灵感再现,更别说孩子了。

如果总是打断孩子,而且还总是因此呵斥孩子,那么孩子就很难有个连续思考的习惯,或者是在做着功课的时候,时常会用一只耳朵听着家长是不是在叫自己。如果这样,怎么可能专注?

其实,饭是可以晚点吃的,凉了也是可以再加热的,但思路最好是不要强加打断。如果你小声问一句:“可以开饭了吗?”你得到的回应是:“等一会儿!”那就等一会儿,不要去打搅了。

4、看电视的专注不算专注

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特认真的看电视,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见。可是上课就坐不住。”

这不矛盾,正是因为看电视太专注了,所以,做其他事就无法专注了。

电视节目是丰富多彩的,孩子应接不暇,他当然是爱看的。

但是,看电视是直观接受外界传递给他的视觉反应,不需要他用大脑思考的。他只是专注的用眼睛看,并没有专注的用脑子思考。

看电视和读书是不一样的,读书,书在那里不动,孩子要看,要思考,可以想象更多画面,但电视完全是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画面直接传递到人的视觉里的。整天看电视的成年人和整天看书的成年人其实也是文化水平不一样的。所以,看电视的专注绝对不算专注力,反而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培养。

5、倒计时的作用

有些孩子有拖沓的习惯,做事慢吞吞,看似仔细,其实是不专心,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限制时间的。

比如你对孩子说:“你们玩会儿积木游戏吧,不过只能玩五分钟。”

孩子会说:“五分钟那么少啊,玩十分钟怎么样?”

你说:“好,我会看着时间的。”

如果这个游戏是开放时间的,不限时,那么就会让孩子觉得有的是时间,就散漫。但如果有限定时间,孩子就会有紧迫感,会在玩的时候比较认真。而快到时间的时候,你会提醒他还有三分钟,还有一分钟,那么他会更着急。

专注的孩子效率都不差,散漫的孩子拖拖拉拉才没有什么效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霸孩子是多才多艺,因为专注力强的孩子效率高,同样的时间可以做很多样事。

6、比赛可以提高拖拉孩子的专注度

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让孩子之间做竞争做比赛。同样一件事,因为有竞争有比赛,拖拉的孩子就会变得认真,变得专心,因为孩子都是希望胜利的,所以利用孩子之间的求胜欲让孩子对事情紧张起来,可以相应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7、下棋是个好爱好

有些天性急躁的孩子,不能长时间的关注一件事,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经常让他做静一点,坐的住的游戏。下棋是个不错的选择。

国际象棋大师谢军不仅是世界冠军,还是心理学专家,她就专门写过一本书《专注的孩子不简单》,在这本书里她提到:“下棋不仅能开发孩子智力,训练耐力和韧性,提高逻辑思维力、判断力,尤其是专注力。专注力是保证孩子以后学习的关键,是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专注力的提升,有助于孩子排除干扰、提高学习效率,节奏分明地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下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可选择的也不仅仅是国际象棋,飞行棋,跳棋,军旗等等都是可以达到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效果。

8、父母耐心很重要

孩子是否能专注,和父母的关系极为重要。

和睦的家庭,孩子相对专注力就高。夫妻两个经常吵吵闹闹的家庭,孩子就容易心猿意马。

父母脾气暴躁的,孩子就容易紧张惶恐,不容易集中精神,而父母性格宽和,有耐心的,孩子就心态平和,比较专注。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智商差距真的不大,大就大在父母如何培养。

八个建议 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一)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怀,在你一生中,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对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感恩。

(二)没有人是不可代替,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看透了这一点,将来就算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暂的,今天或许还在浪费着生命,明日会发觉生命已远离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预期盼望长寿,倒不如早点享受。

(四)爱情只是一种感觉,而这感觉会随时日、心境而改变。如果你的所谓最爱离开你,请你耐心地等候一下,让时日慢慢冲洗,让心灵慢慢沉淀,你的苦就会慢慢淡化。不要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不要过分夸大失恋的悲。

(五)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紧记!

(六)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别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对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对你好。你怎样对人,并不代表人家就会怎样对你,如果看不透这一点,你只会徒添不必要的烦恼。

(七)我买了二十六年的六合彩,还是一穷二白,连三等奖也没有中,这证明人要发达,还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八)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孩子眼中“好爸爸”的八个标准


男主外女主内,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所以很多家庭都是男性在外面打拼挣钱,女人在家里照顾孩子。你知道吗?如果父亲参与到家庭的教育中来,孩子将来会更加的优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好爸爸的八个标准,来看一下你是否合格吧?

1.多花时间陪孩子。培养感情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如果你能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们一起玩乐,听他们说话,他们会记住你的爱,感激你的付出。如果你总是很忙,无论你有何借口,孩子们都会觉得被忽视。

2.以身作则。一个好父亲会从点滴小事中给孩子展示什么是诚实、谦逊与责任,让他们明白这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品德。

3.全家一起做饭吃。现今,做饭不再只是妈妈的义务,父亲也要学习烹饪,同妻儿共享其中的乐趣。餐桌也是全家交流的好场所,孩子们可以谈谈自己的生活,家长也可以赞美他们并给出建议。

4.经常赞美孩子。男性通常不太擅于表露情感,但事实上孩子很在乎大人的关注和赞赏。多表达对孩子的喜爱,哪怕只是一个拥抱、拍拍后背、亲亲脸。

5.尊重孩子的母亲。无论你们夫妻关系如何,都应该给你的妻子以应有的尊重。父母的行为对孩子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目睹父母相敬如宾,孩子也会感到自己得到认可、受到尊重。你和妻子之间的相互尊重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的择偶观。

6.定下规矩,奖罚分明。现代育儿观念的一大误区是,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明确界限。父母应该给孩子立下明确清晰且奖罚分明的规矩。既让孩子懂得了“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能让孩子感受深深的父爱。

7.做个亲切有耐心的老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最好老师。从孩子很小时,就要耐心倾听他的想法和难题,从日常事例中教给孩子基本生活经验。

8.给孩子读书。书本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最佳选择。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可以读故事给他听。培养其阅读兴趣有助于改善个性及促进身心发展。

以上为爸爸们介绍了好爸爸的标准,如果你不是一个好爸爸,那么就朝着这些目标努力吧。

家长注意:孩子早教的八个误区


幼儿早期教育是个不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幼儿。以下是孩子早教父母容易陷入的8大误区!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对于以上列举的误区,家长们可要注意了,千万别在早期教育的这关键的一步上对孩子造成了阻碍。

家园共育《八个神奇游戏激发孩子右脑》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孩子认字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