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二

02-10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二》,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点二:抱孩子外出

孩子长到6个月到1岁时,爸爸妈妈就可以经常抱着孩子到外面去。抱孩子外出的目的是让他看各种各样的东西,培养他观察世界万物的兴趣,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培养他的注意力。

抱孩子外出时,教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此为话题对他讲话。例如,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你看,这是高楼,那是汽车”……如果你所描述的是可以拿到手上的,那最好拿起来给孩子摸摸。例如,你可以捡起一片树叶,告诉孩子说,“宝宝看,这就是树叶,是轻轻的、薄薄的”……

在你这样培养下,当孩子9个月左右的时候,他就会提问,让你告诉他看到的东西是什么。你也许会感到奇怪,孩子还没有学会说话,他怎么会提问呢?其实,宝宝是用他的眼神、“嗯嗯”的声音和用手指着的方式在向你提问呢!

等孩子到了1、2岁的时候,你就可以天天带他去散步了。同样,散步时也要不断对孩子说话,把看到的自然景象讲给孩子听。

更多: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一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二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三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四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五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六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七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八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三


要点三:讲故事

孩子半岁以后,爸爸妈妈可以讲故事给他听了,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听不懂就懒得去做。给孩子讲故事,可以培养出对耳朵听到的内容有极强理解能力的孩子。

通过听故事,孩子会变得善解人意,能够借助语言去想象;而且,在父母充满感情的讲述中,孩子的情绪也跟着起伏,这将使孩子的内心拥有丰富的情感;而且由于孩子从小培养起认真听别人讲话的能力,进入学校之后,他很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

给孩子讲故事时最好有教具,可以一边讲,一边比划给他看。例如,你讲到小白兔的故事,可以在手中拿小白兔的玩具,一边讲一边比划:“小白兔在吃草”“小白兔找妈妈去了”……

更多: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一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二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三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四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五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六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七 培养聪明宝宝要点八

聪明宝宝的培养技巧


一些孩子为什么能比较聪明,原因自然有许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离不开后天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长来说,为幼儿积极创造益智的环境尤为重要。

首先,要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

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的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孩子的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他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宜过分限制他的活动。

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搅,说是“捞鱼”。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胡闹”,因为家长只要求孩子干净、整齐、听话和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说、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教育方法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操场上、公园里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

第三,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

但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的基本特别是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2020简单方法,培养聪明宝宝


帮助两岁的孩子学到有用的知识,做到这一点的秘密并不在于什么高科技的玩具或是千变万化的学习卡片,而只是一些传统的做法以及想象力。

你只要和孩子一起寻找乐趣,为他提供一个安全的、充满教育意识的环境,就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

孩子接受挑战、享受疼爱的同时也正是培养记忆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的时候,他的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加强。以下是6个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它们对于提高孩子的智力却有着相当不错的功效。

1.唱歌

父母可以把生活中的事情自编一些歌曲教给孩子,并且鼓励他们自己也试着编一些歌。这个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研究发现,那些接受过键盘乐器或合唱训练的学龄前儿童的时空推理能力较强,这项能力对孩子今后学习几何学、分数、比率等有帮助,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他们解答谜语和搭积木的能力。

2.韵律训练

孩子们听到的押韵的词越多,就越能体会到语言的优美,同时对字音的认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富有韵律的语言能够促进交流,因为孩子能从中知道语言并非一连串词语的简单组合,而是我们如何表达这些词语。让孩子学习句子的韵律及表达过程中的抑扬顿挫能够帮助他理解我们的意思。在做这类游戏的时候,你可以加重儿歌里每句话的最后一个词,并伴随一些有趣的动作。

3.重复阅读

孩子多次重复接触他喜欢的故事、歌曲或是游戏,能够锻炼他的记忆力,并帮助他积累词汇。研究显示,如果孩子把同一本书读三遍,他对其中艰涩词汇的理解程度要好于只读一遍的孩子。此外,父母在给孩子念书的时候可以抽出一些他喜欢的片段,让他填充其中的一些词汇,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求知的欲望。4.讲故事

父母给孩子念书可以看作是培养他读写能力的启蒙教育,不过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不要忽略图片的内容。在读“字”的同时,给孩子讲讲图片的含义,并尝试着问他一些问题,鼓励他讲述故事的情节和其中的人物,这样一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因此有较快的进步,这比单纯地给他念文字要更有意义。

这种让孩子来寻找一些简单问题的答案的读书方式,可以让孩子的精力更集中,听得更仔细,而且每个问题就像一个小小挑战,来鼓励他思考故事的发展,并寻找合适的词语来解答问题。

5.计算

教孩子进行计算是让他掌握数字的好办法。这一训练可以先从数数开始,例如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楼梯有几级台阶、书架上有几本书。然后可以教他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例如加、减,并且告诉他数量如何发生了变化。比方说,“树上有四只鸟,飞走了一只,还剩三只”。此外,还可以教孩子对事物进行比较,例如,“爸爸的鞋子比你的大”。

6.自由活动

两岁左右正是孩子开始放飞想象力的时候,此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让他通过自由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女孩喜欢和玩具娃娃过家家,和娃娃说话、唱歌,甚至是给娃娃上课。不论是操场上的嬉戏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玩沙堆,这些活动都能够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集中精神,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他们的大脑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发育起来。

培养聪明宝宝的五大秘诀


导读:孩子的智商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

宝宝聪明可爱,自然是每位爸爸妈妈的希望。但是你知道吗,聪明宝宝是可以“订做”的,如果你在宝宝的日常饮食、运动和教育上早做规划、多加注意,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轻轻松松,打造一个健康聪明的宝贝儿。

聪明宝宝的IQ不是生下来就那么高的,除了先天遗传的因素外,爸爸妈妈可以依靠后天的爱和努力让他们的智商提高,这可是爸爸妈妈能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专家认为,孩子的智商不但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所以不要再一味地要求宝宝学这个、记那个,我们为你提供了10个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爱心秘诀”,现在就行动起来,用你的爱,把宝宝变得更聪明。

秘诀一、交谈

专家认为,一个人在语言上的智商与他在婴儿时期听到的词汇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你和他说的话越多,他的词汇量就越丰富。由于婴儿的思想还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上,所以话语要尽量简短,多说些和宝宝有关的话题,比如他的婴儿车或他的玩具等。在宝宝试着和你交流时,你也可以用话语描述出他的意图(比如:哦,你想要那个奶瓶!)。

秘诀二、阅读

你可以边读边指着书上的字,让宝宝意识到你读的东西从哪来,以及你阅读的顺序是按照从左到右、从前往后的。

一本书读完一遍后,你可以再给他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次,孩子的印象就加深一些,不用担心他会听得厌烦,能够“预知”下面的故事会让宝宝感到兴趣盎然。这样一起阅读有助于在你和宝宝之间建立起一种精神上的纽带,而且对宝宝学习新事物很有帮助。专家认为,和宝宝一起阅读,能使他顺利地掌握有关读写的一些基本信息。另外,如果你平时注意多给他看些老虎、轮船、飞机等平时不常见的东西的图片,也可以让宝宝学到很多新东西。

秘诀三、在交谈的时候运用手语

在小宝宝不会说话前,可以使用手语和他进行交流。比如,“书”可以用手掌一开一合来代替,如同翻开或合上书本;“鸟”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在嘴边一张一合来表示,就好像鸟嘴的形状。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学会手语的孩子不但比那些没有学手语的孩子说话早,而且智商也高。也就是说手语对婴儿智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

秘诀四、母乳喂养

通过对吃母乳和吃配方奶粉的宝宝进行的脑力测验得出结论:吃过母乳的孩子的表现一般都比那些吃配方奶长大的孩子要好。而且在一岁以内的宝宝吃母乳的时间越长,智商就越高。当然,采用人工喂养的爸爸妈妈也不必过于烦恼,研究显示:平均起来,喂养方式的不同只会导致宝宝最后的IQ值相差几个百分点而已。但是专家提醒人工喂养的宝宝一定要在1岁以内注意补铁,因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幼儿期缺铁的孩子,等长到10几岁的时候,他的运动神经和认知的能力会比同龄的孩子差一些。

秘诀五、给孩子独处的时间

不要无时无刻地拿个玩具在孩子眼前晃来晃去,这样做不但不能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令孩子疲惫不堪,甚至会让孩子的观察范围缩小,只注意自己眼前的玩具,而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摄取。有一种观点认为,小宝宝需要爸爸妈妈夜以继日地关怀和照顾,但也不时需要地一些自我空间,一个人玩玩具,或者到处爬一爬。

幼儿性格的培养要点及方法


幼儿性格的培养要点及方法

一、性格表现受外在情境制约。

幼儿的性格常常受外在情境的制约。比如一个孩子摔倒了,如果家长表现得十分镇静,而且鼓励他自己站起来,他可能“勇敢”地自己站起来;相反,如果家长显得十分慌张,急忙去安慰、搀扶,孩子则可能表现得“娇气”,哭哭啼啼地靠家长搀扶。又如,一个孩子伸手抢夺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如果遭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或责备,则可能表现得“害臊”,反之,如果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怂恿,则可能变得更加“粗野”、“霸道”。这种情境性制约作用还在孩子性格表现的指向性方面明显地表露出来。比如,在严厉的爸爸面前,显得十分老实、听话,少言寡语;而在对他百依百顺的妈妈面前,则显得放纵、执拗,而且娇言昵语地喋喋不休。假定是在既温和又善教的父母面前,则有可能变得既活泼又听话。当然,不论哪种表现,开始阶段都是稳定的。但是,久而久之,在同类情境的反复感染下,则可能逐渐变成稳定的性格。为此,应当注意,从小就为孩子创设培养良好性格的必要情境。

二、对客观现实缺乏稳定的主观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习惯。

由于幼儿性格受外在情境制约,极不稳定,故而难于形成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也不可能全面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幼儿只在同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方面形成一些习惯,并且随之形成较为稳定的主观态度。比如,他睡觉必须用自己盖惯了的被子,如果突然给他换了被子,则会引起他的不快或不安,有时甚至招得他又哭又闹。但即使是这类已经形成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不可改变的,因之而形成的主观态度同样也可以进行改造。在更多的方面,幼儿对现实的主观态度及行为习惯,还是受外在情境及成人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比如,幼儿对人、对事的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幼儿的行为方式主要模仿成人的行为方式,尤其乐于模仿父母、兄姐或老师的行为方式。他们缺乏独立的意向和行为习惯。

三、性格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既然幼儿对客观现实缺乏稳定的主观态度和行为习惯,性格表现更多地受外在情境的制约,故而其可变性、可塑性较大。比如,孩子本来是活泼的、好动的、爱说的,但在老师过分严厉的要求下,孩子变得既不敢动,又不敢说,好似让人牵着线动的小木偶。久而久之,孩子的主动精神会受压抑。反之,一个性格较为孤僻、沉默寡言的孩子,如果能到一个生动活泼的幼儿集体中生活,也有可能变得爱说爱笑,乐于同小朋友交往。

四、性格的分化不像青少年或成人那样明显。

幼儿年龄小,经历简单,经验不多,自我意识远未成熟,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也不稳定,这些都导致幼儿的个性特征的表现远不如其他年龄孩子的个性特征表现明显。比如,一般地说,幼儿都比较活泼、爱动,不大懂得什么叫发愁、苦恼。可以说,合群者多,孤僻者少;爱说者多,寡言者少;乐动者多,沉静者少;活泼者多,愁苦者少。

幼儿性格的培养要针对上述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

首先,应为幼儿创设发展良好性格的生活环境。既然幼儿性格的发展受情境的制约,因而为他们提供发展良好性格的生活环境是十分有益的。这种生活环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生活内容丰富。幼儿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丰富的生活内容才能满足他们这种欲望,并使他们在不断增长见识的过程中增强自知、自信和自尊。第二,生活气氛轻松。幼儿活泼好动,喜爱轻松、欢乐的生活气氛。在这种气氛中生活,能使他们精神舒畅,爱说好问,形成开朗的性格。第三,人际关系和谐。幼儿乐于同他人交往,更希望同他人和谐相处。在这种交往关系中,幼儿容易形成真挚、坦率、诚实的性格和喜欢合群,乐于助人的行为习惯。第四,道德情操高尚。性格的发展同道德的发展有关系。幼儿在接受道德观念的影响或模仿道德行为的时候,在接受道德情操熏陶的时候,必然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性格受到影响。比如,孩子的父母处处讲文明、有礼貌,孩子就比较容易形成待人和气,为人谦逊的品格;反之,孩子的父母常常打架、骂街、逞强不讲理,孩子则比较容易形成待人粗野,为人霸道的脾性。此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其次,鼓励幼儿独立评价人或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主动的独立行动。性格既然是幼儿对客观现实比较稳定的主观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鼓励幼儿独立评价、独立行事就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就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来说,他们缺乏这类能力。但成人应该在幼儿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力帮助他们形成这种能力。比如,要求孩子首先评价他们所遇到的人或事,然后成人再给予启发、诱导或补充、矫正。久而久之,就可以使他们初步形成独立评价人或事的能力。又比如,在幼儿独立评价的基础上,尽量引导他们以良好的行为方式行动,久而久之,则可能使他们形成独立的、健康的行为习惯,并从中表现出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诚实、勇敢、坚强。

对磨蹭宝宝教育有要点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己家的孩子总是爱磨蹭。现在家长对孩子磨蹭的抱怨,来自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但是孩子并没有随着生活节奏而加快自己的生长速度,他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可是家长很少有耐心等着孩子慢慢成长,所以,现在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快快快,你再快点。我有一个同事,有一天决心要开始做一个好妈妈,再也不呵斥女儿了,她要做女儿的朋友,于是,她问女儿,你最不喜欢妈妈那点,你告诉妈妈,妈妈改。她女儿告诉她,我最讨厌你总说,快快快,听你说快,我都烦死了,我就不快。妈妈保证说,那好吧,以后妈妈再也不催你了,但是你也要保持做事情不磨蹭。双方很愉快的签了互相改正协议。可是,女儿还是不能让妈妈满意。妈妈忍了几次以后,开始爆发了。女儿大哭,说你不是说你要做个好妈妈吗,为什么你就不能换个语气对我说话。我的同事说,做个好妈妈太难了。

其实,做事情不专心,本身就是3岁以前孩子的特点。三岁左右的孩子是先做再想,比如玩拼图,他们不会像大人一样,想着怎么拼,他们完全无意识,拼出后才发现原来是这样的。但是,大人就会觉得他们怎么这么磨蹭,东放一块西放一块,完全没有目的性。由于孩子没有目的性,他们经常在做事情的时候,不是直奔主题,而是在做的时候,受到别的东西的吸引,偏离了主题,在家长看来,这也就是磨蹭,做事情不好好做。家长不能容忍孩子这点,家长的心中有一个标准,就是,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做,这个做完,再做下一个,可孩子不是这样的。这个世界吸引孩子的东西太多,他们不看重结果,他们喜欢过程,经常在过程中看到更好的东西。等慢慢,孩子的心智成熟了,这个情况会有所改变。因此,对孩子,要给他们成长的时间,要尊重他们的特点。

在家庭中,有几点比较关键:

1.家长一定不要唠叨,你越唠叨,孩子越磨蹭,这几乎就是一个规律。但是,看着孩子磨蹭,不唠叨也很不容易,那么还有几个技巧。

2.磨蹭源于孩子的不自信和没能力,以及没兴趣。而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因此,家长一定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做。孩子可能会很慢,做得很不好,但是,慢慢的他就会做得很好。如果总是家长代替,看着是节省时间了,可是以后孩子会很依赖你,孩子会认为这是家长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家长再让孩子做,孩子会很磨蹭。

3.如果家里计划出去玩,孩子肯定不会磨蹭,他们一定在不停的催,怎么这么慢呀,还不走呀。可是,如果干别的就不一定这样了。孩子有兴趣的事情,他们一定会很期待,很兴奋的投入。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想办法调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多参与。

4.孩子如果做得好,要及时鼓励。

5.帮孩子列计划,孩子不认字也没关系,他们对写在纸上的东西很认真的。家长告诉他们这些是什么意思,什么时间干什么,他们会很愿意执行。

6.事先提醒,事先提醒是一个心理缓冲,有了心理准备后,孩子会很难乐意面对时间的限制,如果没有这个缓冲,到时间就告诉孩子,你现在该结束游戏,去刷牙了,孩子一般会很不情愿,他们都会再想办法磨蹭一会。

7.计时。要求孩子做什么,需要在多长时间内结束,一定要明确。对于小孩子,一般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多少个数内结束。家长在一边数数,孩子就有了紧迫感,会加快速度。

8.这个现象在4、5岁的孩子中比较普遍,孩子们有很多兴趣班,平时家长留的功课可能也多,孩子做完这个,还有那个,为了逃避,孩子会磨蹭。所以,事情不要安排得太满。任务要定量,而不是定时。比如,弹琴,弹得好就少弹,弹两编,弹不好,多弹几遍。孩子尝到又快又好的甜头,就不会用磨蹭做逃避的工具了。

9.创造安静的环境,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打扰他。有很多家长,在孩子玩的时候,干扰孩子,然后又说孩子不专心。比如,有一个爸爸,非常喜欢女儿,看到女儿玩,就过去摸摸头,吻吻脸,给喂点吃的,说几句话。这都不好,不要分孩子的心。

10.平时做一些小游戏,比速度,快的有奖励,慢的要惩罚。

培养出孩子独立能力的五个要点


中国有句谚语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话大有问题,为什么总是要靠别人呢?靠父母的结果就是长大后出现自理能力、情商发展上的诸多问题,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辈子,所以,从小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值得尝试。

一、给孩子选择,而不要给孩子答案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妈妈可以摆出两双都合脚、穿上去都舒适的鞋,对孩子说:“宝宝今天想穿哪一双鞋呢?”可别小看这一举动,这样一来,小孩子就不是简单、机械地伸脚穿鞋,而是要动脑筋想一想了。“人一动脑子,上帝就怕了”,这虽是一句俏皮话,但是说明了人只要动脑子,就可以变得很强大。

要注意的是,给孩子的选择范围不要太大,如果上例中的妈妈,拉着小孩的手问:“宝宝,今天想穿什么鞋呢?”孩子一定一脸茫然地看着妈妈。另外,选择的物件也一定要是同类,例如上例中的妈妈摆出的是两双都舒适的鞋,若是摆一双孩子的小鞋和一双妈妈的大鞋来让孩子选择,这样做就不太恰当。

二、让孩子承受自主的结果

乍听之下,这句话有些可怕,孩子那么小,就要承受结果,是不是残忍了一些?当然,所谓的结果一定是孩子能够承受的,而且,在孩子做出决定之前,父母可以给予其暗示,或是一旦产生不良结果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但是,一定不要去干扰孩子的决定,而是应提醒他,一定要再想一想,只要思考妥当了,就果断地付诸行动。

三、正确对待孩子“抬杠”

有时,父母要孩子“这样做”,可他偏要“那样做”。这时候,父母的反应就非常重要。有的人也许怒不可遏,大发雷霆,心里想:“我养你这么大,敢不听话了。现在还小,以后长大了,翅膀硬了,那还得了!”这样的反应实在是糟糕透顶,对孩子发怒是父母缺少智慧的表现。父母发怒,孩子心里一定是害怕的,最后不得不服从决定。这样多发几次脾气后,孩子再也不敢有自己的主张了,只有唯父母马首是瞻,父母说往东就往东,再也不敢往其他方向了。

可是有智慧的父母不会这样去培养一个没有主见、不能独立的孩子。他们面对孩子的“抬杠”,会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孩子,你如果不接受妈妈的决定,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妈妈还是希望你再想一想。”如果我们这样讲,孩子一定会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从而决定是不是要听取意见。

从另一个方面看,孩子敢与父母“抬杠”,说明他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如果他在父母不赞成的前提下,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他会拼着一股干劲去做好,因为他要让我们明白,他的决定才是正确的。如果做不好,孩子也会承担后果,不会推卸责任。这时候,切记不要说风凉话,要鼓励孩子的敢作敢为,同时,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可以使孩子下一次作出正确的决定,找到更好的行动方法。

四、常问孩子想要什么

不少父母都自以为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可是真问孩子后,回答或许会让父母惊愕:孩子怎么会想要这样的东西?

几乎所有的父母总爱问:“孩子,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孩子的回答也总是能让人满心欢喜,因为父母问了多次之后,孩子也大概知道了父母所期望的答案。

“长大了要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是让孩子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但是,如果经常问孩子:“你明天想要什么?”这就高明多了。因为明天即将到来,伸手可及,愿望也可以很快实现,同时,孩子也会有思考的紧迫感,因为不立即决定,明天很快就会成为今天,然后成为昨天。

接下来,父母应鼓励孩子在“明天”到来前完成自己许下的愿望。他的愿望得到重视,并很快可以实现,这将大大鼓励孩子确立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念。五、让孩子参与家务

孩子多数时候好像是父母的观众,家中的事务,他并不清楚,家中的麻烦,他更是不得而知。

培养独立能力,首先是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然后促使其努力去执行。执行中一定会遇到挫折,此时父母要多鼓励,巧妙地告知改进的方法,孩子的独立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这样,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展翅高飞,大有作为。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要点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宝宝学说话的5个要点


如何练就一个巧嘴好宝宝?有5个要点你要记住。

1.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2.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

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3.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父母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4.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

5.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培养聪明宝宝要点二》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