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BB更有幽默感的游戏

02-12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小BB更有幽默感的游戏”,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做鬼脸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小游戏培养孩子幽默感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更容易溶入他周围的环境,为他周围人群所接受。同时,具有幽默感的孩子也比较容易从各种消极情绪中摆脱出来,不会长久地沉溺于各种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将来也就能拥有更加快乐积极的人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做鬼脸

适合0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小编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倾力“打造”孩子幽默感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美国许多父母在婴儿刚刚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父母故意抱着孩子作“下坠”动作时,一些孩子在体味下落感的同时,还会无师自通地意识到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小脸可能会漾起笑容。1周岁左右的孩子已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学步摔倒时,不妨冲她做个鬼脸以表示安抚——此时他往往会被你扮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2周岁时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性中发现幽默。

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认识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感。当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即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你还可以默许孩子装模作样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他会边模仿边大笑。4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做家家”,或扮卡通人物。当你发现你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你不仅不要阻拦,而且自己还可以客串进来扮演个坏蛋之类的小角色。

待孩子长到5岁至6岁时,便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与此同时,你也应鼓励孩子学习猜谜,甚至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谜语。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如果此时大人们能作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当然更是明智之举。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父母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

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够轻松地完成学业,甚至拥有一个乐天、愉悦的人生。

有趣小游戏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做鬼脸

适合0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如何培养幼儿的幽默感


一个幽默的人会非常受大家的欢迎。有的父母就想在幼儿阶段开始,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其实,孩子的幽默感来自父母。尤其是在学前阶段。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许多特点在孩子身上都得到再现。所以,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为人父母者,首先看看自己是否也需要培养幽默感?最起码,是否能够真正欣赏幽默?韩侍桁说:“幽默既不像滑稽那样使人傻笑,也不是像冷嘲那样使人于笑后而觉着辛辣。它是极适中的,使人在理智上,以后在情感上感到会心的甜蜜的微笑的一种东西。”

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1.积极乐观的心态。幽默的心理基础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怕失败,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不是一味地悲观失望。

2.自信。真正幽默的人,不怕受人嘲笑,而且非常善于自嘲,这种自嘲实际上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之上。

3.敏捷的思维能力。幽默常常需要机智。而且幽默的人观察事物有自己的角度,不因循守旧,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观点新颖。因而常常有出语惊人。

4.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真正的幽默,需要用心体味。孩子要能欣赏别人的幽默。

5.语言表达能力。有丰富的词汇有助于表达幽默的想法。如果词汇贫乏,语言的表现能力太差,那也无法达到幽默的效果。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儿童的词汇。父母在希望孩子具有幽默感的同时,请别忘记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有的孩子比较活泼,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他们所表现出的幽默感的形式也会有不同,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含蓄。幽默来自人丰富的内涵,随着知识面拓宽,阅历增加,举止谈吐自然会有所改变。父母们不要操之过急,要耐心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真正的幽默是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千万不要为了幽默而幽默,变成冷嘲热讽,或者变得油嘴滑舌。

怎样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总是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一些需求,家长们就要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中慢慢的明白孩子的哭声到底是需要什么。然后,在以后的成长的道路中让宝宝慢慢的学会幽默。

起初的笑

宝宝的第一个笑容通常是对逗他的人的回报。据专家解析,父母的鬼脸、可笑的声音会让宝宝觉得有趣并兴奋起来。当父母发出有趣的声音,他们的情感电波会传递给孩子,孩子会因此感到安全和满足,他会手舞足蹈地笑。

一段时间后,能够令婴儿咯咯大笑的是身体上的快乐:父母边拍他的肚子,边发出砸舌头的声音;搔他的脚底板;把他举起来,轻轻地在空中抛。大约4个月的时候,孩子会因为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事物而微笑,当你夸张地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并发出“突、突”的声音时,他会因为这种极其简单的傻动作而咯咯大笑。

宝宝咯咯笑的时候意味着他正在享受,但此时他对幽默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他会逐渐形成对幽默的辨认能力。

幽默感的出现

宝宝9个月的时候,幽默感开始出现了。虽然他仍会因为你拍他的肚子而快乐,但他的笑容会反映出对世界更高级的理解。这种理解表现为下面几种幽默:

1、消失的东西:类似的游戏包括捉迷藏和变魔术等。当将要发生的事情符合孩子的预计时,他就会快乐地大笑。这种幽默感表明孩子已经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些暂时从视线中消失的事物仍然存在。

2、破坏规则:乱扔食物或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会让宝宝兴奋地大叫。发现这些行为的乐趣表明孩子已经懂得什么是规则,并知道怎样去破坏规则了。

3、悖论式的幽默:这种游戏的获得首先要有令人吃惊的元素,即婴儿认为某件事情将会发生,然而结果却与他预料的完全不同。比如说跟他玩分离游戏,告诉他妈妈要走了,要去上班了,当宝宝因为妈妈的离去而大哭时,妈妈又探头出现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逻辑思维,他知道什么将会发生,也有能力注意到应该发生的事没有发生。

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对同一件事感兴趣。这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宝宝的气质和他对特定刺激的反应。比如一个非常敏感的孩子会憎恨“飞行”游戏,而喜欢被呵痒。

从视觉游戏到语言游戏

在生命的第一年,悖论式幽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视觉的刺激,但在第二年,当蹒跚学步的孩子开始使用语言时,幽默表演的范围被大大扩展了。

早期教育婴儿期的宝宝会通过活动来吸引大人的注意。他们可以轻易地发现他们就是舞台的中心,能够得到他人的注意将使他们产生欢乐。宝宝会试图做下列事情来逗乐周围的人:

模仿让他感到有趣的动作——把一张小毯子遮在头上做青蛙跳,然后把毯子从头上揭开。

浴室幽默

当婴儿进行如厕训练的时候,他会把另一种幽默加入他的生活中,这被称之为浴室幽默。在这个阶段,宝宝对身体有了朦胧的意识,并会通过“嘘嘘”、“臭臭”等儿童语言来解释身体是如何工作的。就像成人,也会用浴室幽默作为一种强调和转移的策略来帮助宝宝更好地应付如厕挑战。

我们通过对上面的了解,用怎样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更有利于孩子的幽默感的养成,家长们可以让他开怀大笑的傻事,请用心地扮演好一个“大傻”,从宝宝出生起就培养他的幽默感。

育儿心得:让孩子从小就有幽默感


育儿心得:让孩子从小就有幽默感

一、创设幽默的氛围和空间,以家长的幽默感染孩子。

让幼儿在有幽默感的环境中生活是培养幼儿幽默感的最好方法。家长每天和幼儿生活在一起最有条件向幼儿撒播幽默的种子。例如,幼儿在一筹莫展时、遇挫折时以及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做或制止幼儿某些行为时,家长都可以灵活运用幽默的方法来对幼儿提出忠告、建议或批评。幽默可以代替缺乏亲切感的批评,可以代替没味道的提醒和多余的呼叨。给幼儿带来了新奇和有趣,让幼儿愉快而有效地接受家长的指导。

二、充溢自信,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幽默的心理基础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怕失败,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不是一味地悲观失望。

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丰富的词汇有助于表达幽默的想法。如果词汇贫乏,语言的表示能力太差,那也无法达到幽默的效果。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等,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儿童的词汇。

四、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

幼儿幽默感的培养可随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饭前饭后,请小朋友说谜语讲笑话;针对某件事或某个情节让幼儿编一句有趣的话;抓住他人幽默风趣的话进行即时点评等。

孩子的幽默感一旦形成,对其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往往更讨大家的喜欢,人际关系也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协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因而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较轻松地完成学业,甚至拥有一个乐天、愉悦的人生。

孩子天生具有某种幽默感


孩子天生具有某种幽默感,如果父母将微笑和幽默始终贯穿于孩子的生活中,更会使其终生受益。

儿童最初的快乐感出现在3至4个月。父母给婴儿换尿布时,抚摸他的腹部,他会发出“咯咯”的笑声,这是婴儿对父母亲昵的反应。

6到7个月的婴儿有了更多的笑声,甚至在喂食中伴随尖叫,这往往是进食愉快的表示。

1岁时,孩子开始与他人交往,并学会玩“藏猫猫”之类的游戏。这类游戏能使小儿学会开玩笑,找乐子,并从中获得乐趣。

2岁的小儿已能理解较深层次的幽默情景,例如妈妈把头巾蒙在小儿头上让他照镜子,或看到电视上的可笑画面,他都会咯咯大笑,甚至还会扭动身体,跳上跳下,兴奋不已。

3到4岁的幼儿喜欢“人来疯”,能使用言语技巧说一些逗乐的话。尽管最初的笑话不太适当,有时无法理解或只是重复押韵的词语。

下面给家长几个让孩子保持快乐、懂得幽默的小贴士:

1.建立快乐的环境。为孩子在家中留一块空间,挂上一块木板,贴上可爱的卡通画片、滑稽的生活照片等,并经常更新。

2.与孩子一起阅读富有喜剧色彩的图画书。

3.让孩子观看适合其年龄特点的电视、电影,鼓励他模仿其中令人捧腹的动作。

4.时不时对着孩子做出幽默的动作,如扮鬼脸,伸舌头等。

5.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或寻找快乐、幽默的素材,如晚饭后和孩子一起回忆白天的所见所闻,要求孩子画出或说出有趣的情景来。

6.对孩子表现出的任何一点幽默或有趣的行为大加渲染,孩子就会乐此不疲。

最后一点,请记住,孩子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幽默感和快乐向上的情绪。

怎样让孩子更有竞争力?


只要孩子思考了,不管对错,都应该得到鼓励和表扬,这样,他们才敢于思考。

怎样让孩子更有竞争力?

在小学阶段,第一是习惯养成,第二是思维开发,第三就是前程设计。

很多家长埋怨:“我孩子不学习,光看课外书。”

我就问:“你认为什么是学习呢?”

“做作业,把课本做得烂熟。”

“那你孩子都读些什么书?”

“什么《葫芦娃》呀,《水浒传》呀,那玩意儿能提高成绩吗?”

著名学者胡适曾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我们的孩子想看这些书,绝对是在扩充他们的知识面。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读课外书能让孩子的将来充满后劲,怎么能一概视为不学习?

解决一个问题,是从一个点着手容易,还是从一个面着手容易?从一般的道理来讲,似乎是从一个点着手更容易。但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恰好相反。你解决这个点比较难,解决这个面更容易;面的问题解决了,点自然就不攻自破了。家长越是为了孩子的升学,千方百计盯着他的分数,学习成绩越上不去,还容易形成孩子怪僻的性格。把单纯追求学习成绩这件事放一放,从外围开始突破,抓孩子的综合素质,情况倒有转折:柳暗花明又一村,船到桥头自然直。

教育就是这么神奇,最怕功利性的追求。

跳蚤的跳跃高度可以达到它身体的400倍左右,堪称动物界的跳高冠军。有人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总能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这次杯子底儿朝上,再把跳蚤放进杯子里。“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杯子底儿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杯子底儿的高度来调整自己的跳跃高度。再过一阵子,这只跳蚤不再碰壁,而是在下面很压抑地跳动。一天后,实验者把杯子轻轻拿掉,跳蚤却还在原来那个高度上继续地跳。

最可悲的是:从此以后,虽然杯子已不存在,跳蚤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设限”。

天天读课本,重复做题,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我设限”,培养出来的孩子越往后越没有竞争力。这是我当教师、做家长这么多年,一种过来人的经验。为什么还有家长硬逼孩子大量做作业?因为他们过分关注孩子某一次在班里的排名、总分。数学满分100分,这次孩子考了90分。坏了,数学出状况了。家长于是拼命让孩子把课本上的这些题,做来做去。结果孩子的智商、思维永远也达不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变得越来越平庸。为了10分的差距,逼着孩子成天把那些中低档次的内容倒来倒去,这不是扼杀青少年思维的天性吗?

我在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思维训练课时,讲到这样一道题:三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中,除6111外,与6111最接近的数是多少?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6不能动,否则将产生1000以上的差距。因此,只能动1。

很快有孩子举手:“6222。”

我说:“好,这个答案好!”

那个学生被鼓励得眉飞色舞。

别的学生不愿意了,站起来:“6000。”

我赶紧表扬:“好,也好!”

这两个结果,与6111都相差111。

这时候,下面的孩子又举手了,说:“老师,我的结果比他的还好!”

我问:“你的结果是多少呢?”

“6166。”

“哎哟,”我再次叫好:“这个好。”

终于,又一个孩子大声说出了正确答案:“6066。”大家这才发现,6166与6111相差55,而6066比6111少45。

我看着如梦初醒的孩子们:“大家为他鼓掌!这是最棒的结果!”

的确,正确结果只有一个。但学生说出的每一个答案我都给出表扬。因为每一个答案背后都包含着孩子优秀的思维品质。

只要孩子思考了,不管对错,都应该得到鼓励和表扬,这样,他们才敢于思考。现在不怕犯错误,将来才能少犯错误。

如何让聪明的孩子更有智慧


聪明主要指先天条件:耳聪目明、反应灵敏,体现在具体生理结构上就是:脑细胞数量、神经系统结构、神经递质、记忆分子等。宝宝聪不聪明,大部分肯定是决定于遗传。

智慧,则主要指后天的培养。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能提高孩子的聪明程度。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智慧。记忆力、理解力、接受力、逻辑思维、想象力、判断能力、自控能力等等,都是智慧的组成部分。

如此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想让孩子更聪明,更有智慧,我们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去努力培养。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后天给以更好的条件,能培养出更智慧的孩子。

首先,是“物质基础”。

聪明的孩子,首先必须是健全、健康的。宝宝出生后,大脑快速发育,需要足够的营养,喂养条件的差别不但影响孩子的体型,更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所谓聪明不聪明,其生理基础是大脑的发育和大脑回路的建立。大脑中的信号传递和加工,是依靠神经元(有长突起的神经细胞)互相连接形成突触。突触互相连接形成大脑回路。大脑的大多数回路都是在人出生后的头几年建立起来的。宝宝刚出生时的大脑只有成人大小的1/4,但到了2岁,就已经长到成人大小的3/4了!等到了5岁,孩子的大脑就会和成人大脑的大小及容量非常接近了。

因此,孩子出生头几年,饮食、睡眠、活动、学习对大脑发育的作用将影响终生。

从“优生”角度来看,这些情况下,孩子更聪明:①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的孩子。②远血缘婚配生育的孩子。

从出生后养育的角度来看,需要注意①尽可能母乳喂养。②保持孩子体重适中。③让孩子坚持吃好早餐。④给孩子养成勤于活动的习惯。

其次,是科学培养。

孙瑞雪老师的“敏感期”的概念,已渐渐推广普及。遵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才是科学的培养。具体来说(以下敏感期概念来自于《捕捉儿童敏感期》):

在宝宝小的时候(1周岁之前),我们可以做的是:

针对语言敏感期:交流最大化

1.养成和宝宝说话的习惯2.积极回应宝宝的发音3.多给宝宝读书

针对感官敏感期:允许和创造条件

1.味觉敏感:多让宝宝尝试新的味道2.让孩子学会咀嚼3.允许孩子用嘴巴认识世界;让孩子接触多种材质,提高触觉敏感度4.多让孩子使用眼睛,越使用,越得到锻炼5.多让孩子听音乐6.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

针对运动敏感期:营造自由探索的环境

1.多给孩子做按摩和被动操2.鼓励孩子多动,创造安全环境3.经常亲子游戏,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

在宝宝稍大(1-3岁),我们可以做的是:

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包括:

——生活自理——一定的生活常识和家务能力——物品管理和分类——自己独立游戏和玩耍——学习自觉和主动要求

2.允许和给予条件,让孩子接触尽可能大的世界

——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接触陌生人的交际能力——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善意看待周围的人和物——了解各种职业、各种文化、各种阶层的区别——接触自然和人文各种不同美好的事物,增加发现和体会美的能力

3.培养合理的思维模式

——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引导和提示三步曲“怎么回事”“为什么”“怎么办”——全局观念和细节观念——计划性和原则性

4.专注力和耐心的培养

——鼓励孩子独自玩,不打搅——提供更多的游戏材料,让孩子可以玩更久

5.记忆力训练

——反复阅读几本书,鼓励孩子复述和背诵——经常“抽查”和重复以前提到过的事情,增强大脑突触的保留和恢复

6.表达能力训练

——引导孩子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复述故事——鼓励孩子进行社会活动,买东西、问路、打招呼

在宝宝更大(3岁以上),我们可以做的是:

1.知识体系的构建

——学习知识不是最重要的,要学习怎么学习——各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框架的建立:知道“我不知道些什么”,才有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潜移默化增加常识和知识,多次重复,“轻松”学习

2.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培养

——鼓励孩子多问,对孩子的问题永远抱支持和赞赏的态度,积极回答疑问并引导引申和联想——生活中经常引导想象,建立“任何事都不习以为常”的生活态度,鼓励孩子发现新意并勇敢表达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孩子从亲子阅读过度到自主阅读,看图片能有所收获,对文字有渴望,逐步把阅读变为生活里重要的追求,让孩子切身体会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4.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多做、多摸、多尝试。

>>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育儿观点

@开心豆2010:

Q妈懂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

@qv妈:

生理学应该比较懂,我本身的专业就是生物,现在的工作则是和医生们打交道,指导他们进行临床和基础科研。

另外,我此生到目前为止最大的骄傲,不是生活也不是事业,而是让我6岁半的儿子从来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至于心理学,是外行,只是从妈妈的角度出发,努力去了解和理解孩子而已。

作为一个个性比较强势,又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女性,要当个好妈妈,还需要很多学习和修炼。

身体健康的根源不是充分的照顾和保护,而是努力加强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

这就要求一方面饮食均衡睡眠充足运动足量,另一方面就是给免疫系统以锻炼的机会——

包括在身体好时进行耐寒训练(冬天更应多出门)、接触不同环境增加身体的抗体(玩泥巴、去人流密集场所等),以及,细菌感染时不要急着医疗干预,先让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实在感染严重再寻求抗生素的帮助。

我每次在孩子发烧时都和自己约定:先充分物理降温,如果超过24小时体温降不下去,再考虑去医院。于是6年多来从来没有去医院的必要。

我有不少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我知道这不是给别人建议的依据。

我作为妈妈亲自体验了孩子生病时的心焦、亲历亲为把孩子照顾得远离抗生素,并且深切体会到越不用药物孩子身体确实越好,才大胆地呼吁:远离抗生素。

这不是出于“宏观”考虑,这是切身利益问题——

在孩子幼年时基本只有小毛小病小感染,要赶紧治愈他很简单,但要替他预见到,几十年后,衰老了,生更严重的病了,而免疫系统却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而脆弱不堪,并且抗生素耐药的速度远远高于发明新抗生素的速度,也许一场流感袭来,别人都还好好的,我的孩子却倒下了,还无药可用,那该有多悲哀。

爱孩子,不能只看眼前。

@不只是喵妈:

严重同意!我家也是俩娃,我自己是学医的,所以不管是对孩子还是自己都是尽量不用抗生素。我家俩宝贝每年的医疗保险基本就是白交的。并且我觉得提高小娃的抵抗力是关键,就算感冒咳嗽也是尽量多喝水多休息靠自身修复。目前最让人痛心的就是很多家长分不清感冒和感染。

感冒是病毒引起的不管你用不用药都要一周才能康复。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细菌引起的,可以使用抗生素。但是很多家长都是只要看咳嗽感冒直接就要求挂水、开抗生素。其实不管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都是抵抗力暂时性降低,所以要在平时就注意增强抵抗力。

相信《让小BB更有幽默感的游戏》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幽默小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