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从小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能培养宝宝倾听音乐的兴趣,能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美,开启宝宝的智慧。
那么,教宝宝倾听音乐应注意些什么呢?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中的音乐美。各种鸟儿、虫儿、小动物的叫声,马路上各种车辆的行进声,风声、雨声……都能够激发孩子倾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欲望。
2.选择的音乐要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轻柔、缓慢的音乐让他们倾听,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到一岁半至二岁时,可以选择有象声词、反映各种音响的音乐让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模仿发音。二岁半至三岁的宝宝,可以选择短小、具有鲜明音乐形象的音乐让他们倾听,发展他们的音乐理解力和想像力。
3.成人陪宝宝倾听音乐,态度一定要认真,不要随便讲话,让他们养成安静听音乐的习惯。可以运用形象的玩具,帮助宝宝理解音乐的性质,增添听音乐的趣味。如听摇篮曲时,成人可怀抱布娃娃,做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4.鼓励宝宝用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听完一段欢快、活泼的音乐后,可以让宝宝做小鸟飞、小免跳的动作,说一些简短的话语:小鸟飞飞,小兔跳跳,宝宝笑笑,多么快乐!
5.宝宝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很短,每次倾听音乐最好控制在5~10分钟之内,以免时间过长,使宝宝感到疲倦,失去兴趣。
根据日本东京儿童俱乐部多年研究与实践研制出的“零岁方案”来看:音乐的魔力并不仅仅体现在胎教中,如果从零岁开始让宝宝接触音乐,并一直坚持下去,就可以挖掘和启发儿童的多种智力和各项潜能。
藤泽礼子小朋友可以说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之一。
她现在已经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她的父母从未强迫她用功,可她却的成绩在班上总是第一名的,因为她却非常自觉:每天放学一回家,她马上就开始2个小时的电子乐器的学习;接下来是读书、做作业。每周一次她还要去英语课堂和书道馆。闲暇时,她要么自己一个人制作偶人和贴花,要么与附近的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孩子这么懂事,礼子妈妈认为并非天生,而是全赖于从零岁时即开始的音乐养分。
礼子降生后,她的母亲就开始每天为她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尽管当时她只是一个刚能勉强看清东西的小婴儿,但不可思议的是,她竟也能“领会”古典音乐的精髓:每当听到“命运”的旋律,不管之前怎样哭闹,她都会一下子安静下来,并表现出一种欢喜无限的样子。
在礼子妈妈为女儿安排的时间表上,每天早晨8点到10点是听录音机的时间,雷打不动。每个月反复听同一内容以使之习惯。礼子母亲解释这种做法时说:“我认为,重要的是使她养成习惯,到时不听她就会感到寂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这一点我们中国的父母应该予以借鉴,因为给孩子听录音本身并不稀奇,我们不少父母从胎儿期就开始实施了,但孩子出生后却中断了,结果没有让他们养成听音乐的习惯。
当然,录音机不仅能播放古典音乐,还能讲故事。因为有了听古典音乐的基础,礼子在听童话故事时一开始就表现出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绝不会走神。1周岁后,她就能随着录音机一起说了,后来甚至配合以翻看画册和图书。结果,令人吃惊的是,在她1岁8个月的时候,就达到了能阅读文字的程度。
对此,专家们并不感觉意外,因为他们早就清楚其中的科学道理:从零岁开始给孩子听音乐,可以尽早地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听力机制,孩子也就能尽早地理解别人的话,其记忆力和注意力也能充分发掘出来。这一点当然不光表现在学习上,还会表现在社交方面,因为“听”也是社交的基础。正如礼子的母亲所说,除了从上小学开始礼子就总是班上第一名之外,她还是一个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他人富有同情心的优秀女孩子。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话:“音乐让孩子更聪明”、“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一点也不夸张。其实,音乐的好处,还远远不止这些。它就像一个大大的礼盒,里面盛放着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也许在宝宝年纪还小的时候,他无法完全领略;但随着成长,他会发现,这些东西是值得用一生的时间来慢慢领略、慢慢享受的,例如——
智慧:的确,音乐可以让宝宝变得更聪明。这是因为音乐能刺激孩子大脑的发育,令他们的小脑袋变得更灵敏更协调,不但能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和感受力、发展他们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而且对宝宝的语言、数理、逻辑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善良:音乐是离我们心灵最近的东西,为美好的音乐而感动几乎是人类的本能。尤其是宝宝,他们的心灵还是一张纯净的白纸,音乐可以轻易在上面留下美妙的印记。试想一下,这样一颗被音乐滋养过的丰富敏感的小小心灵,怎能轻易被污染呢?
敏感:音乐的情感表达是非常微妙的,音符的排列略有不同,就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乐曲。因此,喜欢音乐的孩子不但会有敏锐的听力,也拥有敏锐的感觉,在练习过乐器的孩子身上,这种特质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想象力:这个世界上,恐怕很难有什么东西比音乐更抽象了,它只是一组声音,转瞬即逝;但音乐又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东西,因为它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是无边无际的。所以,音乐对宝宝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任何别的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创造力:宝宝对音乐的想象不是被动的,而是融入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记忆,也激发着他自己的创造力。不信,你看那些喜欢音乐的小宝宝,谁不会哼哼些自己“发明”的小调呢?别听他哼得不着调,这可是宝宝即兴发挥着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呢!
丰富的情感:这世界上有多少优美的旋律,这些旋律里蕴涵着多少不同的情感!复杂微妙而动人心弦。正是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才能培养出一颗丰富细腻的心灵。
优雅的气质:艺术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听熟、练会几首曲子并不能改变一个孩子,但音乐长期的感染和熏陶,必定能让你的孩子变得宁静优雅,对生活中美的一切也会显得更加敏感和陶醉……
快乐:看,所有的宝宝在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都会露出开心的表情,有些还会随着音乐而“手舞足蹈”,这是他们不需要任何学习就能得到的快乐享受。
对,快乐。在音乐带给孩子的一切东西中,这是最珍贵的。不是每一个接触、学习过音乐的孩子,都能成为音乐家或超人,但他必定能比别人多一种财富,一笔可以终身享用的财富——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什么东西比快乐更加弥足珍贵?
记得有一个故事中说,鸟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小鸟啄蛋壳时发出的“笃笃”声;狗妈妈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小狗啃骨头时发出的“咔嚓”声;小老鼠则觉得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猫咪睡觉时发出的呼噜声,故事让我和孩子们都哄堂大笑,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孩子们没有给我回答。对呀,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世界上的声音有千百种,有花开花落声,有小河的流水声,有清清的赞美声,有漫漫的批评声,有风声,雨声,雷声……这么多的声音汇成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答案,有一百个理由。
也许“好听的声音”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赋予的意义也会不同,婴儿则会觉得玩具发出的“叮当”声最好听,学生会认为表扬声最好听,上班族认为下班铃声最好听,男人会认为自己心爱的女人发出的侬侬细语声最好听,女人会认为男人的甜言蜜语最好听,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丫丫学语声最好听,老人会认为儿女回家时的“爸妈”二字最好听,那我呢?做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最好听的声音又是什么呢?思绪翻涌,对了,是“老师”,是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出的“老师”声。
记得那时,刚出茅庐,当第一次孩子们叫我老师时,自己的那份羞涩立刻浮现在眼前,同时,那份激动和骄傲也荡漾在心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每天的叫喊“老师”二字,好像已成了“代号”,听多了也就没有了感觉。但“老师”是一种“代号”吗?不,那是一种责任,一份爱心,更是一种尊敬,这根本不能与“代号”划上等号。
不管走到哪儿,不管时间过了多久,老师依然是老师,老师肩上的责任没变,心里的爱心没变,我喜欢听到孩子称我为“老师“,每天的呼唤让我时时记着,作为老师对于孩子的,对于社会的责任,同时也让自己牢记老师的那份师德和师魂。
如果你问现在已经从教9年的我,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是什么,我会坚定的说,是每天早晨孩子的那声“老师”,是孩子寻求帮助时那声“老师”,是孩子想与你一份分享快乐的那声“老师”,是与你分别时的那声“老师”……
刚出生的宝宝
虽然看起来只知道睡觉,但内心渴望良性刺激。父母如能贴心地给宝宝触觉、视觉、听觉方面的良性刺激,宝宝会在心里“偷着乐”,并对以后生理、心理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2-3个月宝宝
宝宝已经知道如何把快乐写在脸上--他开始出现微笑。这种微笑通常是在看见父母后出现,如果对这种微笑及时做出反应,逗他哄他,宝宝会更快乐。30厘米是妈妈喂奶时,宝宝眼睛和妈妈脸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是宝宝最喜欢的。所以,妈妈千万不要一心二用,让宝宝快乐的做法是微笑地看着他,母婴间浓浓爱意会在这种注视下弥漫开来。
3-6个月宝宝
宝宝发现自己的双手是最好的玩具。玩各种用手抓、握的玩具会让他很开心。另外,宝宝开始喜欢到户外活动了。不过,宝宝会在此时“认生”,千万不要对此头疼,这是父母和宝宝建立亲情的最好时刻。此外,宝宝会用“咯咯”的笑声表达快乐。
6-9个月宝宝
宝宝会经常发出悦耳动听的笑声,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周围的事物也非常感兴趣,多让宝宝接触外界,会让他感到很快乐。但是,最让宝宝快乐的还是和父母游戏,如挠痒等有身体接触的活动。
9-12个月宝宝
宝宝已经站立和学说话了,并且更加想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尝,什么都想摸,作为父母要满足孩子这种探索世界的欲望,这样才能让宝宝开心。此时的宝宝可能比较调皮,父母要尽可能地容忍这种“淘气”,因为调皮的宝宝其实是最“自由自在”的。另外,阅读也是一件让宝宝快乐开心的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