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时,你有多少时间和孩子相处,又有哪些时段可有效增进亲子关系?一起走入增进亲子关系的五个关键时刻。
薄荷时间
孩子起床前
要想孩子一天有个好心情,早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很重要。所谓“薄荷时间”就是要让孩子起床前的时间如薄荷般清新和令人愉悦。
做法
① 为孩子在睁开眼睛到起床之间预留15分钟左右的时间。
② 营造一个适宜环境,让孩子自然醒来。比如: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谨慎雾霾天);放上令人愉快的音乐;轻轻摩挲孩子的头顶(据证实,这有助于人自然醒来)。
③ 给孩子美好的问候。当孩子睁开眼睛时送上快乐的问候:宝贝,早上好!再给孩子一个拥抱和亲吻。
④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可让孩子画梦。问问孩子睡得好吗?做了什么梦?给孩子纸笔把梦画下来,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梦。透过孩子画的梦,妈妈可以了解孩子的心思,并做一些引导。
如此,孩子的身和心都已经做好了迎接新的一天的准备。
奶油时间
外出归来时
当孩子回到家时,他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欢迎,是热烈的拥抱,是平静、耐心地听他说说白天发生的事情。他并不希望迎接他的是连珠炮似的抱怨和批评,“你看你,又把衣服弄得这么脏!”“今天在幼儿园调皮了没有?”“快把你的脏手洗干净,做作业去。”
想象一下,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父母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放松一下。尤其是出差后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也许很想先冲个澡,喝杯茶,而不希望孩子这会儿问东问西、索要礼物。
所以,和孩子约定,为每个外出归家的人留一段松松软软的“奶油时间”吧!
做法
① 送上热情的欢迎,也许是一句问候、一个拥抱、一双拖鞋或一杯热茶。
② 让他自己安静地待一会儿。
蜜糖时间
孩子入睡前
很多家庭在孩子就寝之前会陷入一片混乱,孩子希望尽可能晚睡,而父母则要求孩子尽快入睡,结果免不了“战火纷飞”。
换一个思路,如果让入睡前成为一天中的特殊时段——孩子可以和妈妈或爸爸“单独在一起”,说些亲密无间的话,那么孩子就会盼望就寝时间的到来。
“蜜糖时间”,正是利用孩子入睡前的时间和孩子“谈情说爱”,让亲密的感觉成为调和亲子关系的“蜜糖”。
重要的是,父母应要认真聆听孩子说话,这样,孩子会慢慢学会跟父母分享他的担忧、希望和心愿。而充满爱意的拥抱、亲吻和抚摸缓解了孩子的不安,让他的身心都放松和满足,平静地进入甜美的睡梦中。
黄金时间
我和孩子有个约会
一起做喜爱的活动,能够很好地增进亲子感情。你和孩子的“黄金时间”如何安排?
做法
① 挑选活动:尽可能列出父母与孩子喜欢一起做的事情,越多越好。这些活动必须能够在30-40分钟内做完,而且不需要花费很多。由孩子挑选出其中他最喜欢的10-12项。
比如:去公园散步、一起骑车去兜风(爸爸妈妈骑自行车,孩子骑童车)、放风筝、拼图、下棋、玩电脑游戏、做蛋糕等等。
② 订下“约会”:双方预约好“黄金时间”的日子、时间(每周应至少1次),在日历上做好标记。家长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的约会,不可随意失约。如有紧急情况,可以向孩子说明,改期进行。
③ 做半小时完美家长:在“黄金时间”里,家长不妨要求自己尽量做到100分,避免粗心、急躁或者发火。要多肯定和赞美孩子:“我看得出你很细心”“呵,你的腿越来越有劲了”“你真会动脑筋”;多保持身体的亲近,拥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握住孩子的手、亲吻孩子的脸;尽量避免质问、命令和批评。比如,“你可不可以走得快一点”“去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你怎么又把它扔在地上了”。
太空时间
亲子关系亮红灯了
“太空时间”利用的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抽离法”,让家长和孩子在这段时间里把所有不愉快的记忆或情绪都抛开,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可以毫无拘束地说出心里话。
在“太空时间”里,亲子双方都要遵守一些规则:不说气人的话、不翻老帐,而要坦诚地说出内心的情感需要,说说大家在一起时的快乐,一起做过的开心事。
自信,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以下打造自信宝宝的28个方法,非常有效,你不妨试试。
1.
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在客厅站着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我要喝牛奶。”你在厨房做饭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妈妈把米饭蒸上,就去给你拿,好吗?”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
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
不要嘲笑孩子
孩子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孩子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
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千万不要假装知道。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
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
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报纸拿给妈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
在家中陈列孩子的作品
让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
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地
给孩子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
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9.
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不对孩子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10.
让孩子偶尔当当家
带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让他知道钱能买东西。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
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衣服
给孩子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12.
和孩子平等相处和交流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13.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14.
鼓励孩子表演特长
当孩子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
15.
让孩子多和同龄人玩耍
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16.
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提醒他执行
比如帮孩子制订练琴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宝宝,我们现在该练琴了,对吧?”让他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
17.
不要制止他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
孩子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制止他。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挫伤了他探索的信心。
18.
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
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19.
教他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
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20.
尽量让孩子在生活中脱离依赖
上幼儿园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靠的处境中充满自信。
21.
让孩子从小见多识广
带孩子旅游时多给他讲述所遇到的动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种知识。见多识广才能自信倍增。
22.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帮他分析
孩子遭遇挫折,用缓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历,下次就不会有同样的错误。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3.
玩游戏时遇到困难,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孩子在拼七巧板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
24.
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要具体表扬
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可以说:“宝宝知道自己小便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宝宝你真聪明,妈妈好喜欢你。”具体的称赞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会让他自大。
25.
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承诺
本来并不想带他去麦当劳,却随口答应他去,承诺了却不去实现。你的失信让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对你的信任。
26.
支持孩子的梦想
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支持他干自己梦想做的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才会更有自信。
27.
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
辱骂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8.
父母努力做受人尊敬的人
父母在社会中受人尊重,能大大增长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应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努力做个受人尊敬的人。
孩子是未来希望的光芒,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格外重视。那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爸爸妈妈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吧。
1.鼓励法:
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
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
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
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6.反面教育法:
家长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清是非,对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长要给予引导,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有利于其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一旦孩子犯了错要批评的严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给予爱护和关心。
人际交往明星宝宝养成方法
1、会作自我介绍
宝宝能告诉教师或长辈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等,口齿伶俐的能说得清楚详细些,随着月龄的递增,快3岁时就能说得更清楚些,甚至家庭电话号码、父母的手机号等都能说清,这样就可在急需帮助时快些找到父母。
不过也要让宝宝学会自我保护,不要随便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电话,以免坏人找到家里寻事作案。会做自我介绍,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有些宝宝因为怕羞,不敢开口,有些刚学会的宝宝就会不停地重复,或不分场合乱说。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有礼貌的作自我介绍,也同样重要。
2、一对一地玩
宝宝愿意同一个好朋友一起玩,如一同玩跷跷板,两人各坐一头,在下面的人用脚蹬地面,就能使跷跷板升高。两人合作就能玩得高兴,如其中一个人在下面使劲坐着不动,另一个人就会在高处不能下来,如下面的人突然走开,上面的人就会突然掉下,甚至出现危险,所以必须两人合作,尤其是要为对方着想,互相保护才能放心,而且玩得愉快。
3、过家家
宝宝们在一起模仿家庭生活的游戏,较大的孩子会做爸爸妈妈,两岁的宝宝参加进来做家里的小孩,做爸爸妈妈的会分配各人做一点工作,爸爸洗菜切菜,妈妈弄炉子做饭然后炒菜,大家分工合作,把客人狗熊,大象,长颈鹿等请来坐好,孩子们帮助妈妈把菜摆到桌子上,孩子们也围坐着,由爸爸宣布给谁祝贺生日,或谁有喜庆事,大家共同庆祝,举杯祝酒热热闹闹。
过家家需要大家在爸爸妈妈的领导下分工合作,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把自己的角色表演到位。生活经历多的宝宝,就会带动从未遇见过新鲜事的宝宝,如自己曾经发烧,在医院挂了瓶子,就会在游戏中表演,使许多未曾见过的宝宝开眼界,一旦自己有病,需要挂瓶子时,就不会惊慌失措,能从容应对了。孩子们玩过家家时,互相的语言交流很多,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经历都会在游戏中出现,使大家都有进步。
4、礼貌语言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彼此交流,就要互相客气,见面时一定打招呼,表示欢迎,需要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不小心冒犯了别人要马上说“对不起”,表示道歉。
离开游戏时要告别说“再见”等。有些宝宝还未养成礼貌语言的习惯,这要从家庭优越,父母经常互相说礼貌语言,使宝宝有良好的学习榜样,在此亲子园里教师和其他孩子都很有礼貌,这些良好的气氛也可以作为榜样使宝宝学会用礼貌语言。
5、认识不同的职业
宝宝在日常生活中会遇见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例如亲子园里有教师,园长,生活老师和卫生员等。随着宝宝生活阅历的增加,认识了不同的职业和人员,要礼貌的同他们交往就要知道如何有礼貌的称呼他们,最简单的办法是让宝宝说出他们的职业,男的称叔叔,女的称阿姨,先说“请”,不可用“喂”叫别人来为自己服务,接受服务后一定要道谢。这是宝宝进入社会最初的尝试。
Ps:其实,爸爸妈妈要想使宝宝获得讲礼貌这张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只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就不难使宝宝逐渐学习到社交的礼仪、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导读:孩子很多问题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愤怒,大多数是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家长要他们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所以,家长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家长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达成效果。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关系。
我们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比如我们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和老板在汇报相应的工作,实际上你在内心里是在期待着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亲子教育也是如此,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要重要。
专家观点:我们的亲子教育问题,不是来自于教育本身,而是在我们的大脑里面有太多太多的有弊病的观念和概念,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从孩子本身去思考,而是给予某种概念去思考,这种模式就导致了我们的教育陷入了一些困境,这些困境恰恰是观念给我们带来的,而与教育本身无关。我首先给大家提供我的一些新的想法,我不想取代朋友们大脑里已经有的东西,也不想和任何人进行抗衡,因为它是并存主义的。
管孩子,先要和他“拉关系”
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忘记了和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比如说,你越不喜欢我,我就越得管你。可是这种教育恰恰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学习越来越糟糕,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达成效果。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关系。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不是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比如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
孩子很多问题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愤怒,大多数是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他会逆反,比如家长要他们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所以,家长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家长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我们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比如我们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和老板在汇报相应的工作,实际上你在内心里是在期待着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亲子教育也是如此,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要重要。
孩子行为没有绝对化的对错
我们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其实,一味地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应该用并存主义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都是错的。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会非常痛苦,一生都会纠缠在观念性的东西里面。
我们要注意文化对人的内心的构建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事情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孩子做的事情家长也不要总是用对错来分析,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是要鼓励他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虽然和高考状元不同,但是妈妈认为你们都同样是可爱的,这样是在打好孩子的心理基础。
一个人的心理痛苦往往是童年时期家长灌输给他们的某些观念,假如家长总是把绝对化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长大后总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在大脑里面他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才是正确的,他们不会尊重少数人,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
个性是孩子坚强的源泉
我发现中国的很多孩子总是在自我否定,都特别害怕被老师批评,就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样的孩子的心理基础是脆弱的。我们要告诉孩子个别性是很重要的,你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你有权作出决策,同时,你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小告诉他你就是很独特的,这样的心理基础好在哪里呢?会使孩子在遇到心理困惑时,更容易接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未必就是不好的,他在成长中就不会害怕被否定,被排挤。
教育模式的有效性也重要
家长教育的方式比内容更加重要,很多家长都在不断寻找最正确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希望“以理服人”,但是我主张不要用非常正确的道理去教育孩子,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我们成年人判断生活细节事件是对是错,远比孩子要宽松,因为我们会首先判断有效还是无效,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大道理”。
所谓“大道理”,孩子往往达不到,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用稍稍含混的、摇摆和模糊的内容去指导孩子,会比绝对化的正确的内容要好。自己的教育方法被某些传统观念认为不好,这不重要,关键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中获得他所需要的利益。
先假定他是个好孩子
有的家长会把孩子过去和现在的错误无限地延伸到未来,无限地加重自己的忧虑,小儿子和幼儿园同学打架了,就被家长认为有暴力倾向。
孩子在成长中会犯很多错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如果用某种特有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一个求证的过程,我们认为孩子是个“坏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会变坏。因为那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心理能量,它会放大孩子的毛病,使得我们根本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面目。
我们要先积极地假定自己的孩子是个优秀的好孩子,这会给孩子内心以力量,即使孩子不受同学欢迎,被老师批评,我们也要给孩子雕刻出一个优点。即使他没有,也告诉他有。不要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真实,而要在内心建造一个“内心的真实”来引导孩子。家长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这样的假定一旦成立,家长的思维就被僵化了,就会出现自我催眠的过程。我们高度关注某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被这个问题所催眠了,这时我们变得狭隘、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允许孩子犯很“傻”的错误
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困惑看作问题,而要看作一种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帮助孩子从消极事情里面学到积极的经验。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我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样的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要允许孩子犯一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
家长认为这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的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其实是被自己吓倒了。
孩子受挫败没关系,痛苦是重要的,孩子没有过痛苦,那肯定会被痛苦所打倒,经历了才会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家长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父母的代替承担的倾向,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只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千万别否定孩子的个性
读者1:我的孩子非常内向,我觉得外向的孩子占便宜,我该怎么改变他的个性?
答:你是在自己的内心构建出了一个真实:“外向的孩子占便宜”,事实上成功与外向无关。你实际上是被自己的观点催眠了。要改变孩子个性,千万不要说你的个性不好,个性不好是坏的假定,你可以这样说,孩子你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生活多好啊,爸爸妈妈很喜欢你的性格,社会也需要啊,可是你要知道在学校里有一个规则,集体生活都会需要一种技术和本领,对你也对所有的孩子都要求学会交流的技术。
把所谓的“外向”当作一种技术来学习,不管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我们把这个技术和孩子的个性分开。在孩子的心里,他会感觉自己是在学习一种本领,而不是在和自己发生冲突,不需要否定自己,去痛苦地承认自己是个无能的孩子。而是会积极地认为我的个性很好,只是在学习一个本领而已。
孩子的优点要“无中生有”
读者2:我的孩子很邋遢,说他总不改,怎么办呢?
答:要培养孩子爱干净的优点,不能仅仅是口头的鼓励,我们一起来给他构建一个优点,就像雕塑一样,你就说孩子你很干净啊,你看自己的鼻子,多好啊,你是个爱干净的孩子!你在反复强调孩子是个爱干净的孩子,孩子慢慢地就会被你的观点所催眠,他真的认为自己是个爱干净的孩子,然后他会自然而然地向爱干净的方向发生转变,这样比居高临下的教训效果要好得多。
对待孩子的缺点,我们要“化有为无”,如果孩子被人说是个坏孩子,但是你要说妈妈认为你是好孩子,别人没有妈妈了解你,你就是个好孩子!孩子听了会认为我不是坏孩子,他就会积极地修正自己成长中的偏差。
香烟问题帮孩子摆脱困境
读者3:我的孩子总是感觉很焦虑,我们该怎么劝说?
答:孩子总焦虑,你可以对孩子说能不能把你的焦虑表现出来给我看?孩子会想表现出来焦虑,但是却表现不出来。这时,我们需要的是淡化这个问题。要让他明白焦虑不是他生活的全部,给他的生命和焦虑划定一个边线,当我们找到这个边线的时候,去夸大他的正面的东西。
和孩子交流少用语言
读者4:我和孩子无法交流,我该怎么修复和他的交流?
答:语言交流不是最好的沟通,因为语言是最靠不住的,它会给我们带来歧义和误解。语言的教导容易被误解,孩子弄不清楚家长的教导是出于喜欢他,还是讨厌他?也许妈妈不喜欢我才这么反复教导我,这就是语言交流造成的一个矛盾。多用非语言的交流,比如孩子回家后,妈妈喜悦的眼神,多抱抱孩子,轻轻地抚摩孩子的头,这些不容易被误解。
用夸奖来拒绝孩子
读者5:孩子才6岁,就吵着要买笔记本电脑,我该怎么办?
答;一般家长对孩子这些问题会采用打骂的方式生硬地拒绝。我却建议你要问问孩子你买了有什么用呢?他说不出来,首先让孩子明白他的要求不是那么强烈的成立,其次,你要说,你这是个好主意,妈妈会给你买的,得先要存钱对吧,每天妈妈给你存5元钱,你自己存3元,你实际上是在把兑现承诺的时间无限拉长。你会发现过不了很长时间,孩子就会放弃他的这个要求。在这个过程里,你没有否定他,反而是在夸奖他,非常有利于他的成长。这种技术很巧妙,家长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有平常心。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3个方法引导幼儿人际关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人际关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