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宝宝的行为标志攻击

03-10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1岁宝宝的行为标志攻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岁的宝宝偶尔会用拳头和牙齿跟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交流”,这是许多妈妈的烦恼,生怕孩子长大会变得很暴力。然而专家解释:一岁左右的宝宝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很正常,应该辨证的看待这些行为:一方面,这种行为只是孩子发育到这个年龄的标志,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另一方面,虽然这是孩子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做正确的指导,孩子很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

另外,专家指出:对待一岁“暴力”宝宝,只有先应该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

武力背后鲜为人知故事

孩子也和大人一样,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如果他咬了其他小朋友,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只是一岁左右的孩子还不会为自己解释,所以对“他为什么要咬人?”一直让我们困惑。现在让我们一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不得不动用“武力”解决问题。

贫乏的语言表达能力

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一岁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是因为他不会说话,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他正在学习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口腔发育的需要

专家解释说,一岁左右的宝宝,口腔内牙齿、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育,他很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咬,可以帮他缓解口腔发育给他带来的不适。另外宝宝在学习说话的时候,也很喜欢把能抓到的东西放到口中,当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这仅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好像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得到准确的认识。Yjs21.CoM

孩子的因果试验

很多爸爸妈妈都想知道,为什么一旦孩子们和玩具在一起时,就会出现可怕的哭闹声,为什么他们每个人拿到自己的玩具还不能安静呢?答案很简单,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带给他乐趣之外,还意外的发现他的行为可以带来不同的后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会有事发生”。所以他总是不断尝试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事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探究宝宝攻击行为背后的心理


看到宝宝做出攻击性动作,如打、踢、咬或是抓,爸爸妈妈吃惊不小,“啊,羊羔变狼崽了?!”

攻击行为背后的心理

宝宝多是在感觉不安全的时候才会做出攻击行为。最常见的是和其他的宝宝抢玩具。一个还没学会与他人分享的孩子,语言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对玩伴的踢和打,来夺回自己的玩具。

攻击行为给宝宝带来的害处

宝宝大发脾气基本上是针对爸爸妈妈的,而攻击性行为会指向任何一个在宝宝看来是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虽然宝宝是因为一时失去控制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但是,这并不代表攻击他人是被允许的。

如果一个孩子养成了为了维护自己而攻击他人的习惯,他很快就会让同伴及其家长反感。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朋友愿意跟他玩,其他孩子的父母不让他们的孩子跟你家孩子接近,这时候你就要引起重视了。这种状况的长久影响倒不在攻击性本身,而是孩子社交机会的丧失,还有孩子自我形象的毁灭。

遭伙伴排斥,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使他变得自卑而孤僻。这可太糟糕了。

爸爸妈妈不能采用“鸵鸟政策”

有攻击行为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交往的时候,需要大人的陪伴,帮助他学习用他人能接受的行为举止和言语跟小朋友相处,发展良好的社交活动,学习社交技能。

不过,宝宝的社会性行为是需要时间来练习的,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宝宝足够的时间。

行为习惯:1岁的宝宝太淘气,妈妈应该怎么做


整理了行为习惯:1岁的宝宝太淘气,妈妈应该怎么做,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让他学会守纪律,不要前期图省力,等到孩子顽皮以后再进行教育。

教育一个小宝宝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孩子现在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好,孩子可能会听不懂你说的话,所以你的教育对他来说就可能毫无作用,或者孩子在你教育过后并不能以你期望的方式回应你。幸运的是,一致性和正强化能够帮助你灌输给宝宝一些积极的行为。

把危险物品放在合适的地方

孩子在小的时候可能会做一些你觉得“不好”的行为,其实孩子并不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对的,孩子做这些行为只是为了探索环境。因此,为了避免孩子碰到一些不好的东西,你要像物品的备注说的那样:请放在幼儿接触不到的位置。

建立生活作息表

如果孩子能够知道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那么孩子可能就会更容易表现出好的行为。所以,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作息时间表,比方说睡觉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的时间。

在制定了计划之后,要实行一段时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会知道一定的行为节奏,他(她)知道玩耍时可以离开房子到院子中,知道到点就要开始准备睡觉了。

使用简单的语言

在孩子一岁的时候,依旧是在发展基本的沟通技能,所以在和孩子进行对话的时候,尽量是要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语言。比方说“不要摔打玩具”或者“把东西分享给小朋友”,而不是与他(她)讨论你的期望的原因。孩子现在还小,有些事情还不是非常懂。

保持一致性

如果你注意到孩子开始模仿别的小朋友的行为,你可以试着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做出这些不良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会慢慢理解,做出什么动作,爸爸妈妈会给自己什么反应。

帮助孩子重新定向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了什么的话,那么可以让他(她)重定向到一个适当的活动。如果孩子喜欢拿着笔在墙壁上乱画,那么你不妨给孩子买一本专门画画的图书,让孩子能够在上面画画。

如果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都想要同一本书,那么你可以给你的孩子不同的书,或者带孩子去其他的地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利用正强化

经常夸夸孩子“好样的”,或拥抱孩子。在孩子做了一些比较好的事情的时候,比方说分享玩具,那你一定要及时夸奖一下宝宝。有时候孩子可能会做很多事情来吸引你的注意力,不过绝大多数是消极的,所以你要及时纠正他,同时鼓励他做一些积极的事情。

让孩子负责任

如果你发现孩子故意把一瓶牛奶洒在了厨房地板上,那么在批评完他之后就要让他自己擦干净。这个年龄的孩子能理解简单的命令,所以爸爸妈妈要趁此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够养成自尊和独立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培养是非常漫长的,爸爸妈妈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

1—3岁宝宝聪明的标准


“这孩子话说得早,真是聪明”

“走路走得早的孩子要聪明些”

“会爬的孩子聪明些”

谁家有了小宝宝,周围热心肠的爷爷、奶奶、伯伯们,都爱用各自的标准和说法将小宝宝评判一番。说得多了,年轻的爸妈们也犯了糊涂:宝宝聪不聪明,难道还有个标准不成?

不同年龄的宝宝,聪明标准各不同

儿童的智力发育参差不齐。对于3岁前的宝宝,民间通常看走路、说话等的早晚来判断是否聪明。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吴燕祥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和教育环境、营养等因素有关,判断儿童聪明的标准是不同年龄的不同表现。

1—3岁宝宝聪明的标准

一般来说,1岁左右的宝宝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独立行走有些胆怯,所以这时不能把说话和行走作为是否聪明的主要依据。但1岁以上3岁以下宝宝的行为活动是其智力发育水平的标志。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坐、爬、走、言语等来判断宝宝的智力发展程度。

据介绍,宝宝行为的发展有一定规律,何时出现某种行为有一定次序。如对积木的反应,宝宝1岁时只有试叠动作,15个月能叠起两块,而18个月能叠起3-4块,这是儿童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逐步成熟所表现的不同行为反应。

到两三岁时,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重大变化。主要有如下特点:

·学会了独立行走、跑、跳等许多新的随意动作:2岁能拿小匙吃饭,3岁会用小手串珠子,会用笔画圈。

·能理解成人的言语,也能用语言与成人进行最简单的交流。

·开始最初的游戏,同时逐步有可能开始最简单的模拟活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如吃饭、洗手、穿简单衣服等。

·自我意识萌芽,智力活动有一点随意性,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比如会将自己的玩具抱住,告诉他人“这是我的”。

·有独立行动的愿望和最简单的想象:如主动拿笔画一些图案等。

·感觉和知觉也有明显发展:如能辨别红绿蓝等几种基本颜色等。

健康是宝宝聪明的基础

宝宝是否聪明,还要靠父母在后天科学营养地进行喂养。母乳是最佳的天然营养品,而且有防病作用。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开始添加蛋黄、碎鱼肉、肝泥、果泥等辅食,同时可试吃固体食物如饼干等。这些辅食可以增加孩子的咀嚼能力,促进牙齿发育,帮助孩子的大脑加快发育。

婴儿在1岁时最好以进食物为主,每日4—5餐,早晚餐吃些奶。总之,食物的质地也要逐步从流质到半流质、软食到固体食物的转变过程

,从而过渡到儿童膳食,在断奶时不致因饮食的突然变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发生营养不良。

另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保证睡眠、多通过抚摩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很重要。

四岁宝宝的心理行为特点


三到六岁的宝宝行为逐渐显示出宝宝的情绪和思维,下面着重来看一下四岁宝宝的心理行为特点。

体力

非常好动、嘈吵,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说“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小肌肉活动发达,剪贴、系带、画图都很技巧地做到。

情绪

很玩固及会发脾气,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之起伏可能影响以至成年。

智慧

对自己开始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以前认为手是手,脚是脚,并非自己的一部分,现在觉得除了手脚以外体验到整个身体,甚至会有“心”的存在。例如:两三岁时不知道母亲的意向,不管母亲心里想什么,但现在会察言观色。4岁有惊人的想象力,有时根据他所编成的故事,使成人觉得他在说谎话,其实他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

社交

非常健谈,心理所想的,嘴巴就表达,对于生日会提出请谁不请谁的意见了。

行为上应注意之点

由于丰富的想象力,对事实与虚构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谎的坏孩子,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4岁半以后这种真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慢慢消失,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飞人、一只怪兽,电视上的真假动作亦慢慢学习把真实和虚构分开。

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成人应有坚定的原则去照顾及引导,应耐心地满足其因为好奇所引起的发问,并多做户外活动,以发泄其旺盛的精力。

90%以上幼儿有行为攻击倾向


分类处理“攻击”黄女士33岁公务员儿子长得人高马大,坐在教室里的最后一排,平时调皮又捣蛋,总喜欢惹别人。每次去学校领他总是让我头很大,因为常常会有小朋友睁着一双无邪的眼睛来告状说儿子欺负他们,对于他这个好“攻击他人”的恶习我一度无计可施,只会回家狠狠地批评,有时实在气不过就会打他。但这个办法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效果,他后来变得越来越老油条,一副很无所谓的样子,真让我气不打一处来。后来有一次听到儿子对奶奶说:“妈妈不讲理,自己常欺负我却要我别欺负小朋友。我只是想和他们好又不是要欺负他们。”听到这句“无忌童言”后我开始反省自己一贯的教育方法,觉得应该和他多沟通沟通。此后,我就会问他和小朋友打闹的原因,再根据原因的分类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很多时候都是他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但没有掌握分寸,这样我就会劝他做事“温柔”一点,想和小朋友友好只要用嘴巴说就可以了,不要用手去抓或推;有时是他真的会欺负小女孩,这样我就会让他知道这不是男子汉应该做的事情,儿子虽然才一年级,但非常崇拜男子汉的品格,用“男子汉不会哭”、“男子汉不欺负人”这样的话激励常常挺有用。实习生顾筝起码不要护短陈先生38岁职员我小时候也经常和小朋友打架,但是并没有见到什么犯罪倾向。所以,对于孩子之间偶尔的侵犯行为,我也不是特别重视,但如果这类侵犯变成了经常性,并带有报复性和恶意的时候,我会出面严教,家长要做的第一条就是不能护短。有一次,儿子和他的同桌闹了一次小矛盾,本来也没什么大问题,可第二天同桌的家长就来了,说我儿子把他的孩子打得出了鼻血,染红了衣服之类的。据我对孩子的了解,这都不太可能。不过我还是义正辞严地批评了他,打架

总是不对的,不分谁先动手。这是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类情况,我要把它遏制在萌芽中。而对方家长的做法,我不太赞同,这样只会助长孩子的嚣张气焰,他会利用家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家长帮他赢了这场小小的打架,却输掉更多有利于他成长的机会。晨报记者周思立反击也要批评方女士40岁教师女儿还在读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有一次在外面玩得晚了,回家以后特别乖。没过多久一个小男孩的家长来告状,说我女儿把石头丢在她儿子的头上,擦破了皮。我一问,女儿很不情愿地说,是那些小男孩朝她扔黄沙,她一边逃一边捡了块石头扔过去,打中了别人的头。那小男孩也承认是他们先扔黄沙的。我仍然严肃地让女儿赔礼道歉,然后一直训到她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了。我觉得不能因为自己孩子先受欺负就纵容她的打人行为,毕竟用石头打破了别人的头可不是小事。再说,从小就让她明白以暴易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晨报记者常煜华家长要以身作则李女士36岁财务孩子有攻击性应该不是天生的,可能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我发现,这类经常性侵犯其他孩子的小朋友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到了来自父母的不良影响。我朋友家的孩子就是一例。平时,朋友的脾气很不好,在生活中常常与人发生冲突,为了一些小事就争执不休,就走道里那一小块地方他们家也和邻居吵了不知道多少次,甚至还动手。平时教育孩子,也是棍棒相加,打骂的教育手段为主。这些事情都给孩子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现在他的孩子也是个火爆脾气,在和同学的交往中,一有不顺心或不如意,也会不自然地用起父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随着老师和其他孩子家长告状数

越来越多,朋友也开始反思自己,我们都说这样的脾气早就应该改正了,上梁不正下梁歪。

0到1岁宝宝的游戏方案


美国婴幼儿大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是0~3岁婴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大脑迅速发展,形成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

0~1岁是宝宝出生后,在生理、心理、社会意识等方面的觉醒期,从混沌走向开明,从无知到探索认知,如能及早得到外界的适当刺激和激励,将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多元智力,而这时期大脑的发育也是他们一生中尤显突飞猛进的一年。

2个月宝宝的游戏挠痒痒

方法:用一些不同质地的物品如羽毛或浸满温水的干净海绵,轻拂过宝宝的皮肤,看他的反应。

点评:触觉是宝宝探索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宝宝在接触各种质地物品时,家长也有机会练习辨认宝宝的身体语言,相互间的协调反应,有助于建立宝宝的安全感。

目的:触觉锻炼、身体认知和社交能力的开发。

6个月宝宝的游戏挖宝

方法:将宝宝喜爱的玩具的一部分藏在毯子下,然后边发问边引导宝宝将毯子翻开把它拿出来。

点评:通过“藏猫猫”游戏的强化和延伸,帮助宝宝理解暂时看不到与事物客观存在的概念。

目的:精细动作技能、物体客观存在和表象记忆。

10个月宝宝的游戏追光

方法:将电筒灯罩包上彩纸,使彩色光束移动照在地板上墙上或低矮的家具上,鼓励宝宝“抓”。

点评:无论宝宝爬或走着去“抓住光束”,都能促进宝宝的手眼协调,增强灵活性。

目的:追逐光线需要专心和身体的协调,锻炼平衡能力、手眼协调和大动作技能。

家园共育《1岁宝宝的行为标志攻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标志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