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宝宝入园的6种错误做法

03-30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送宝宝入园的6种错误做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父母把3岁的华华送入幼儿园。但这里跟家并不一样,不知道上厕所往哪里走?不知道肚子饿了怎么办?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呆在教室里不让到外面玩?不知道定下那么多规矩是为什么?这些无法解释的问题令华华心里感到某种不安、担心、害怕和惊慌,一些孩子则会出现极端的恐惧,会大哭大吵大闹地不肯去幼儿园。

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地度过,父母可以运用一些小的策略,而不是常见的错误做法。例如: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学时,如果母亲向儿子诉说她对丈夫的种种不满,而尚未懂事的儿子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在这种处境下去幼儿园,就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3、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4、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5、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

如果孩子赖在床上不起,对父母撒谎“我今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幼儿园”,或者干脆拿哭闹作为杀手锏,不肯让父母离开家半步。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坚持送他去入园,可以先跟幼儿园的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状况,找出他不愿意入园的原因。

幼儿不愿意去上学的理由一般有三个:

第一是社交能力弱。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没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就不喜欢去幼儿园;

第二是自立能力差。孩子入园之后需要自己学会上厕所、吃饭、穿衣。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备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肯定会感到不安;

第三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父母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6种做法破坏宝宝专注力


家长们经常会问,我家的孩子总是对一件事情不能很专心的去完成,我们应该怎么办?其实,宝宝的专注力是需要去培养的。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到底哪些做法会破坏宝宝的专注力,各位宝爸宝妈在以后的育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咯~

No.1、不分时机地关心、干扰、催促

2岁的家家正在地板上专心拼积木。她把积木堆起来,哗地又推掉,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一脸专注,推的时候满脸兴奋……奶奶一会儿过来“宝贝,喝水了”;一会儿“宝贝,饿不饿”;本来玩得好好的家家发起飙来……

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写作业坐不住,不是吃东西,就是摆弄小汽车,一会儿又去偷看电视……看家家的案例就该知道原因了!当宝宝专注地玩的时候,你一会儿问要不要喝饮料,一会儿问饿不饿,试问宝宝怎么会专注于手头上的事情呢?

No.2、提供给宝宝太多玩具

你若是以为玩具多、书籍多,宝宝就会很开心,就会增长很多知识,那就大错特错。当然,如果有你在旁边陪伴和指导,宝宝会有一定的收获;如果你只是把玩具和书扔给宝宝自己玩自己看,宝宝很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涣散的毛病。久而久之,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就形成了。

有目的的活动更容易集中宝宝的专注力。游戏开始时,你可以帮助宝宝选择,不要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地上,宝宝一会儿玩一样,什么都玩不长,这样的游戏是没有意义的。游戏质量的高低不在于玩具的多少,而在于宝宝在游戏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No.3、缺乏耐心

动物园猴山旁,蒙蒙高兴地看着爬高跃低的小猴子。一旁的爸爸不断催促着:“走了走了!还要看老虎、狮子呢!”小家伙不为所动:“我要看猴子!爸爸,猴子也有手对不对?”爸爸一边敷衍着一边又开始催:“走啦,有什么好看的!”

很多时候不是宝宝缺乏耐心,而是大人提前丧失了观察的耐心。就像蒙蒙爸一样,总会从现实的角度去考量,但是宝宝的专注力却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上。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宝宝尽情享受专注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No.4、玩游戏时过多干涉、强迫

星星在沙滩上玩沙堆游戏,他小心地用铲子挖着,把沙子送进小桶里,装入桶里的沙子还没有洒在衣服上的多。可他一点不在意……妈妈从旁边走过来大叫:“怎么把衣服都弄脏了!”爸爸也来了:“儿子,你的房子怎么没有装门呢?来,爸爸教你,在这里留个小门!”……

爸爸妈妈总是不经意间破坏宝宝在快乐中建立起来的专注力,用自以为是的行为干涉瓦解了宝宝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No.5、对待宝宝的重复不耐烦

3岁的童童反复把杯子里的水倒进另外几个杯子里。他仔细观察着,有的杯子水刚满,有的杯子水刚好半杯,还有的杯子很小。妈妈在门口观察了半天,看到童童把水洒了一身,立马制止童童。宝宝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完全忽略外物,这样的情况专家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这种体验后,宝宝就像完成重大任务一样充满了喜悦和满足。其实,宝宝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一旦碰到吸引他的事物,就会忘我的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

No.6、不给宝宝独处或安静的空间

让宝宝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或游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宝宝正在房间里读书,爸爸在一旁翻箱倒柜地找东西……试想,宝宝的注意力怎么能不被转移?一般在成人的陪伴之下宝宝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在此过程中给予宝宝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专注力。

八个错误做法会让孩子怨恨你


面对孩子的情绪,父母最常见的反应是:

1.以暴制暴:

“再闹,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2.当孩子情绪的奴隶:

“不要哭,就带你去吃麦当劳!”“我买玩具给你就是了,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3.男孩别哭:

“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4.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

“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粗暴?”“真是爱哭鬼!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5.流于说教:

“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6.回力球效应:

“你再闹啊!干脆把我气死好了!”在孩子闹脾气时,无法保持冷静,反而回以愤怒,形成“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最后“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也将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7.阻断话语:

“怎么垂头丧气的?振作一点!”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8.归咎他人:

“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反应,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技巧,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会慢慢将心情沉淀下来。

送孩子入园家长常犯的错误


家长都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的度过每一天,这就需要家长来动用一下自己的小聪明来满足孩子,而不是犯向下面这样明显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还是改正一下教育孩子的方式吧。

★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当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

幼儿不愿意去上学的理由一般有三个:

第一是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父母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

第二是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父母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

第三,是社交能力弱,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没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就不喜欢去幼儿园。

家长再送孩子入园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切忌一些错误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希望家长可以意识到这一点。让孩子可以尽早的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亲子游戏中父母常见的六大错误做法


亲子游戏中父母常见的六大错误做法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

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

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

错误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

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

玩具玩完了就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错误5: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

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

错误6: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

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

中式错误育儿做法


孩子成炫耀比较对象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漠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的。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按自己的标准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

按自己的标准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让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的理想。当子女长大后回想起童年时,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失败父母的作为。

认为越用功越好

很多父母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其实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认为早起很好,睡觉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国教育界正在集体犯罪,剥夺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毁灭中华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父母的爱成最大理由

男女之间,爱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得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在中国,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智力和才艺方面的,这些对于他们日后的成长非常有好处。在中国,强调家园合作,父母要在家里辅导孩子学习,这是在中国才遇到的,我们不太适应,也不如中国的父母做得好——在我们国家,这些是不需要父母做的。

ChirsAvery(新西兰):幼儿园每天只开两小时

我来中国五六年了,两个孩子都是在开放的环境里接受教育,他们所在的幼儿园有不同国家的孩子,在这样的集体中可以得到多元化的文化熏陶,学到不同的语言。这是很宝贵的财产,也是我最欣赏的。当然也有些负面影响,比如孩子学会了攀比和一些骂人的粗话,但微不足道,不是大问题。

在新西兰的幼儿园,并不特别看重智商培养。每天只开放两小时,而且基本上是玩耍,父母也可以全程陪伴。生活中我从来不打骂孩子,我认为孩子在10岁之前都没有错。错的只能是父母,是父母没有教会他正确的东西。

M.A.Hannan(孟加拉国):欣赏和赞成中国幼教

在孟加拉国,幼儿园的老师会对孩子作出一些鉴定,比如会告诉我们孩子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但是比较抽象和简单。而在中国,幼儿园老师更加负责,每天会列出许多详细的表格,比如孩子每天上了几次洗手间,喝了几次水等等,非常具体,让父母一目了然,我们觉得非常好。

在我们国家,孩子小时候学到的东西很少,基本上就是玩耍。我很欣赏中国家庭教育的严厉,孩子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过我不会强迫孩子学习钢琴、书画之类,除非他自己真的感兴趣。

咸明根(韩国):这里比韩国更宽松

我们全家都热爱中国文化,现在孩子在广州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中国的东西。他目前可以讲韩国话,也可以讲普通话、英语和广东话。他喜欢中国,这里相对于韩国宽松些,他每天在幼儿园很开心,可以跟不同国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交流。反而在韩国,孩子受到的束缚相对要多一些,孩子们从小也要接受各种培训,比如平时的礼节训练很严格竞争压力也很大。

认识国外家教有误区

认识误区。理论在实践时难免产生偏差,西方幼教理念也不例外。比如在国内有些敏于吸收国外经验的父母眼中,体罚一定是要被批判的。而据外籍父母介绍,当他们的孩子犯了错,比如在集体中闹事影响到其他小朋友时,他们是会“出手”的——把把孩子拎出来,放在一边罚站,不到时间不到认识错误是不给归位的。

反应体现观念。中外父母在对待同一事件时,的确有不同反应。比如初冬幼儿园拟举行幼儿足球赛。当天有所降温,外籍父母照常送孩子前来,而中国父母却纷纷来电劝说幼儿园取消比赛——怕的是孩子感冒受凉。类似的还有:夏天上游泳课,突然天降大雨,外国孩子欢呼雀跃,中国孩子却犹豫不前。国内父母同样纷纷要求取消游泳课,理由一样:孩子会感冒受凉。外籍父母则坚持要老师如常上课,理由是:下雨游泳,不但可以可以让孩子们经受温差锻炼,还能体会在雨中游泳的感觉。

墙内花受追捧。绝大多数外籍父母在采访中都表示,欣赏中国的幼儿教育,他们并不都是像我们所想当然是那样,让孩子一味地自由玩耍,他们其实也看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也会为孩子的将来打算。

尊重宝宝情感的7种做法


1.了解宝宝的意愿、尊重宝宝的选择许多父母已经认识到,在决定是否要让宝宝学才艺、以及学哪种才艺的时候,要尊重宝宝的选择。根据《亲子》的调查,68.8%的爸爸妈妈认为,让宝宝自己选择想要学习的才艺,因为内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Step1当宝宝还不了解各种才艺活动的时候,不要直接问他是否想学。如果不确定宝宝是否愿意学,而只是您的一时冲动——看见同事给孩子报了兴趣班,马上问宝宝“想学画画吗?”“想学钢琴吗?”周围小朋友和您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宝宝

,他会说想学。您要对自己说“慢慢来,不着急”。您需要给宝宝提供各种才艺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再看他的意愿。例如,很随意地带他看一些才艺班、兴趣班的活动,给他介绍他们都在做什么。如果朋友当中有孩子在学才艺,您可以带宝宝去他家里玩,欣赏别人的才艺作品,试着玩一玩,如在钢琴上摸摸、弹弹。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让宝宝了解、体会这些活动的时候,事先不要跟他说您在考虑让他学什么才艺,此外,您还要观察宝宝是否对某种活动表现出兴奋和喜爱。Step2和宝宝单独交谈,了解他的真实意愿。在宝宝有了对各种才艺的认识和体验之后,选择一个只有您和宝宝的情况下,和他聊聊,了解他对学才艺的意愿。注意谈话的时候最好没有其他人在场,以免宝宝受影响,说出的不是他自己的意愿。另外,时间可以选择在宝宝心情比较平

静、家里比较安静的时候聊,例如晚上睡觉之前。和宝宝单独交谈的技巧交谈的时候,首先帮助宝宝回忆所有他看到的才艺活动。例如,“上个星期天,宝宝在少年宫看见王老师带小朋友玩什么呀?”“昨天,我们在月月姐姐家玩什么了?”当宝宝一点一点回忆起他见过的才艺活动,再问他觉得哪个比较好玩、有意思。如果他说出比较感兴趣的才艺活动,一定要问清原因,以确定他是对才艺活动本身感兴趣。当确定宝宝的确对某种活动特别喜爱之后,您尽量用宝宝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学这种才艺需要付出代价,比如弹钢琴需要每天坚持练习。您可以引用宝宝认识的小朋友的例子跟他解释,虽然他并不能完全理解这种代价,但是仍然要说。这样多少可以帮助宝宝决定他是否要学这个才艺。如果他坚持想学,而将来坚持不下去时,就直接提醒他以前您就讲过,逐渐培养他对自己的决定有责任感。多次交谈后,如果您感觉宝宝并没有对哪种才艺特别有兴趣,那就不要因为自己的迫切心情,选择一个班让他去上。您一定要放宽心,因为宝宝不学才艺,他会有更多时间享受其他自由的游戏活动,而智力和情感发展就是在游戏

中得到的。如果宝宝想学很多才艺,您得告诉他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您把他喜欢的才艺活动的好处和代价都解释一遍,让他选择。一旦决定了,就跟他建立协议,如学多长时间,每天花多少时间练习等等。2.把爱护和培养宝宝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如果您决定让宝宝学才艺并确定了学习项目后,请您一定要非常明确培养才艺的目的:尊重和保护宝宝对才艺的兴趣,透过学习的过程让他更加喜爱这种才艺。学龄前儿童的发展还不成熟,注意力不能集中很长时间、容易分心,手指肌肉发展没有完全成熟等等,而才艺学习有很多对身体技能和注意力的要求,因此,宝宝在技能上可能达不到要求。此外,学龄前是宝宝内在兴趣迅速发展时期,他们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和喜爱,这些兴趣的种子如果得到很好呵护,宝宝将来可以从中得到许多乐趣,甚至成为他将来事业和生活的动力。所以,您不要斤斤计较才艺训练技能上的要求而扼杀了他宝贵的内在兴趣。天生的内在兴趣一旦失去,就很难弥补了。您需要选择一个重视保护和培养宝宝兴趣的才艺老师或才艺教学。老师的专业水平虽然重要

十种做法让宝宝拥有乐观品质


【导言】作为成年人,我们时常感到快乐是难以捉摸的。阳光般的性情也许是与生俱来,但专家们认为,这绝对离不开良好的外界环境的培养。这里指的外界环境并不意味着金钱,金钱换不来孩子真正的快乐。

研究发现,快乐的人们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乐观的世界观,亲密的家庭关系,善解人意,众多好友,坚信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等等。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最关键的问题产生了:“我如何做才能让宝宝拥有以上这些特质呢?”有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完全接受宝宝的个性,不要试图按照父母的希望改造宝宝,比如说他是个文静的宝宝,爸爸妈妈就不要试图把他变成一个活泼的宝宝。父母应该关心宝宝的需求,重视宝宝的胆怯,用心倾听宝宝对你说的话。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宝宝从小就知道,父母是无条件地爱他。

以上这些原则十分重要,而以下列举的10个具体建议,可帮助父母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宝宝将来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建议1——家庭传统意味着快乐“长久”

无论是每天共进晚餐,还是每年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对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过春节时的饺子、鞭炮,或是过生日时的蛋糕、蜡烛,这些传统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教给孩子“长久”的含义。

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个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场儿童电影等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建议2——歌唱的鸟儿最快乐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点儿也不错。在古代,西方人坚信音乐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而在现代,儿童医学研究发现,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可以减轻他们的疼痛症状。成年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听一首好歌有时会让人精神振奋,身心舒展。而对孩子来说,每当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爱的儿童歌曲,他都会很快乐。

建议3——快乐也可以放大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至少教给孩子两件事情。例如父母积极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或者积极参与孩子的社区汇演,孩子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重视,这会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父母的参与也教给孩子“社会”的基本含义。它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这个大社会的一部分,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对别人作出贡献。专家研究还表明,奉献和快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让孩子参加社区大扫除,或是探视社区孤老,即使是幼儿也会从中发掘付出的快乐。

建议4——再见吧!负面评论

成人们时常对各种人与事进行评论,其中不乏负面的东西。例如,父母评论孩子幼儿园的园长很无能,或者儿童医院医生很马虎等等。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些评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但事实上,它们会让孩子渐渐丧失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从而失去安全感,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会快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们本质上都是好人。

建议5——兴趣爱好是永远的快乐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但这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快乐。而兴趣爱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种技能,例如集邮、拼图等,它们并不是某种竞技,却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快乐。

建议6——花开叶落是快乐

生活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成人们常常忘了亲近大自然。对孩子来说,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雨雪、白云,还是花开、叶落,都可以从中发掘到很多快乐。亲近自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各项感官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绿色视野:亲近自然+快乐玩耍

建议7——小动物带来的……

父母经常犹豫是否该让孩子饲养小动物,例如兔子、金鱼、小猫或小狗,因为它们需要时间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证自己会全力照料小动物,通常大部分工作还是要由父母来完成。不过,专家研究发现,花工夫饲养小动物是值得的。因为当孩子感到担忧或害怕时,小动物的陪伴会让他们更觉安心。孩子从饲养的小动物身上可以学到忠诚、共鸣、依恋等情感。专家还认为,通过饲养小动物,孩子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人,感觉自己有价值,有成就感。

建议8——温馨的家是快乐的田园

建议把家变得更温馨,看来是个小问题,但对孩子而言,这却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里乱七八糟,孩子会不希望小朋友来家里玩。另外,井井有条的家会给孩子带来平和与满足。需要注意的是,温馨不代表干净过头,因为舒适才是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干净过头只会给孩子带来束缚。

建议9——吃得开心可以更健康

作为成年人,父母会注意饮食健康和饮食习惯,但孩子通常没有这些概念。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及早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包括全家坐下一起用餐,选择健康营养的食物等等。

建议10——运动的感觉真棒

无数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强壮、体力充沛会带给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让孩子快乐。另外,对孩子来说,跑、跳、游泳、骑车等等体育运动本身就十分有趣,而这不恰恰就是快乐的源泉吗?

12种做法会导致宝宝养成坏习惯


1、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

【害处】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以为这样是爱孩子,可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反倒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的品质,如节约、有计划的支出等。

【改变方法】爱孩子不是给他昂贵的东西,而是给他合适的。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才是给孩子最好的。

2、没有礼貌

【害处】家长平时“出口成脏”,或者总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改变方法】审视自身的行为,争取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在教育孩子上,言传、身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3、带着宝宝一起看成人剧

【害处】有些家长喜欢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因为这样既能照顾孩子还能自己娱乐,两不耽误。但是很多电视节目并不适合孩子观看,容易让还在产生错误的认知,而且长期看电视多孩子的视力发育非常有害。

【改变方法】给孩子看的电视节目一定是要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的、内容健康的,而且小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也要严格规定。最好用玩游戏等来取代看电视。

4、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害处】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首先可能会让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或者因为总是对孩子说“你看XX怎么样”之类的话,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孩子身上,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没有信心、自卑。

【改变方法】不要总是用别的宝宝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顺着自然的方式自由发展,只要他没有出现滞后、迟缓的情形,就不必过于担心。

5、过于爱护孩子

【害处】你心疼孩子,所以什么也不让他做,但这样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让他没有学习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孩子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的技能,同时出现依赖的思想,变成一个“懒惰”的小孩,将来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改变方法】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分配一些事情,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也让他学会该有的能力。孩子动手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过于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6、带着宝宝一起玩电脑

【害处】有的家长既想玩电脑又得照顾宝宝,于是“两全其美”地带着宝宝一起玩游戏,但是电脑的辐射对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很不利,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伤害宝宝,也容易造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

【改变方法】孩子接触电脑太早并不是一件好事,不仅能力达不到,也没有好处,虽然很多家长想让宝宝尽早接触电脑,但也一定要适龄适量才好。

7、当着孩子宣泄你的各种不满

【害处】工作有压力了、朋友间有误会了、夫妻间出现争执了,你都毫不隐瞒地向孩子倾诉,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让他慢慢学会找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审视自身的错误,学会错误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改变方法】你可以用公正的态度向孩子述说,告诉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别指望孩子替你解决,你也要尽量试着给孩子更积极的印象。

8、说谎

【害处】有时候,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谎,甚至为自己的谎言沾沾自喜。这一切,看在孩子的眼里,会是什么样的?首先,孩子会觉得说谎不是错,那么他也可能拥有这种“品质”;其次,会让他因不解,而对家长的认识产生偏差。

【改变方法】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诺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论孩子在不在场,都争取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9、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

【害处】有些家长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这样的做法延续到孩子身上,容易让孩子也没有时间观念,对不守时、迟到之类的不良事件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日后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

【改变方法】从小给孩子灌输时间观,让他们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平时做事一定要按计划进行,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不要总是“来日方长”。

10、不守交通规则

【害处】看看左右无人、无车,就随意乱闯红绿灯,这样不仅威胁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让孩子不重视交通规则,存在侥幸的心理。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无论出门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险。

【改变方法】不论是否带孩子出门,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平时也尽量告诉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告诉他,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

11、当众批评孩子

【害处】有的家长为了挽回面子或其他的原因,总是在宝宝犯错的时候当中责骂他或者羞辱他,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自卑。也会影响亲子间的情感,同时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改变之处】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指出来,但态度一定要温和,告诉他为什么错了,你的目的是让宝宝改正错误,并不是当众打击他。

12、不爱运动

【害处】这大概是大多家长的通病,自己不爱运动,自然就不会带着孩子一起运动,甚至忽略运动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让孩子成为一个小胖墩,或者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某些技能发展滞后。

【改变方法】多运动是利于自己也利于孩子的事情,所以平时尽量抽时间带着孩子一起做些运动和游戏,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亲子感情。

错误的“中国式早教”做法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早教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现在年轻的父母或许受到自己小时候错误早教的影响,对早教或多或少都有些错误的认识。但更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很多父母们没有认识到这些早教方式是错误的,当然更谈不上改正了。在国外很多父母看来,以下是他们认为不合适的“中国式早教”做法。

1、“伤仲永”的比较与炫耀

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这种比较最要不得。况且常常是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说难听点,孩子考试考不好只怪你基因太差。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2、忽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利,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这个尊重是从出生换尿片开始的。换尿片前,先和颜悦色告诉他要换尿片了,向他道歉,请他忍耐一下。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3、要孩子走父母铺好的路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让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父母的理想。当子女长大后回想起童年时,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失败父母的作为。

4、盲目用功争取成绩

很多父母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苦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个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其实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等),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5、早起才健康,睡觉是懒惰

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目前全国教育界正在集体犯罪,剥夺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毁灭中华民族的健康下一代。很多孩子6点就起床,每天睡不足8小时。全国还在推广早起才健康的错误观念。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

6、爱是最好的借口

男女之间,爱并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得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送宝宝入园的6种错误做法》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