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幼儿园小班老师,我们要让小朋友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小班语言教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幼儿园小班语言能力培养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能在集体中有表情地表演出文学作品《小熊请客》中角色的动作和语言,态度自然方。
2、能用恰当的语言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表演。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小熊、小猫、小狗、小鸡、狐狸的头饰各一个。
2、小盆三个,小鱼、肉骨头、小虫道具各一份,树一棵。
3、录音机、磁带。
4、场地准备:幼儿围坐在场地四周,中间空出作为表演场地。
活动过程:
1、做律动或听音乐打节拍、做动作集中幼儿注意力。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活动做准备。根据幼儿当时状态决定。
2、师:“小朋友们听过了《小熊请客》的故事,并且知道了这里面有一只好吃懒做的狐狸,四只爱劳动、有礼貌又团结友爱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小鸡和小熊。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评析:通过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回忆对故事的已有经验。
3、教师扮演狐狸,再请四个表达能力强的幼儿进行第一次表演,以起到示范作用。表演过程中不进行评价,只进行提示。
师:“老师和这四个小朋友先表演一遍,小朋友们仔细看,一会儿要给我们提出哪好、哪需要改进。”
表演后,请幼儿对老师和小朋友的表演进行评价。先请几个幼儿评价,对于评价恰当的幼儿给予表扬鼓励,对于评价不太恰当、或语言表述不清楚的幼儿进行引导,并表扬他们的胆积极的参与。
评析:在这一环节,根据幼儿的已有基础,挑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与老师示范表演,给幼儿一个初步经验。并且请幼儿评价让他们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他们仔细看表演,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为下个环节自己的表演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
4、第二次表演。请上五名幼儿表演,教师依然起提示引导作用,不打断幼儿表演,表演结束后先请幼儿评价,然后教师再进行表扬式评价(包括幼儿的评价、幼儿的表演)。
评析:这个环节同上个环节类似,不过有一定的提升,角色全部由幼儿表演,幼儿评价,再教师评价,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5、第三次表演。评价。
评析:这个环节紧扣上个环节,继续幼儿的表演,在表演中不断积累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动作、语言能力。要求幼儿在表演时胆自信。
6、今天小朋友们合作的很好,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也像小熊、小猫、小狗、小鸡那样,勤劳勇敢、团结友爱、又有礼貌。
评析:对于幼儿的表演能力给予表扬与肯定,并且加强情感教育。
7、活动延伸:师:“虽然家没能都参加表演,不过老师在表演区准备了这个故事的道具,回来区域活动时,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到这个区去表演。老师还在美工区准备了这个故事中小动物的头饰图片,喜欢绘画的小朋友,到这个区给家多做一套头饰吧,这样家可以分组到外面。
思
由于活动时间的限制,把这一活动延伸到课外,满足幼儿的表演兴趣,照顾到全体幼儿,并且渗透到美术领域,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每个环节我一步步逐渐提升,让幼儿的兴趣集中到活动中来。并且让幼儿通过观看别人的表演,评价别人的表演,来积累感知经验,为自己的表演积累一定的素材,不但锻炼了观察、思维、语言、动作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它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机对话时代的到来。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时常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想像力和创造力,根据提供的语言领域目标,我设计了教案《小兔找太阳》
【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太阳的特征,加深对红色、圆形的认识。
2、知道晒太阳也是冬天的一种取暖方式。
【活动准备】
1、课前开展半日活动《晒太阳》,感知在阳光下温暖的的感觉。
2,、故事《小兔找太阳》的视频。
3、画有红灯笼、萝卜、红气球、太阳的画面故事内容四幅。
4、小兔和兔妈妈图片和头饰。
5、设计小兔找太阳的场景(红灯笼、萝卜、红气球的实物,太阳的画面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兔子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一只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谁吗?(想)师:小朋友请看,这是谁?(小兔子)对,他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那么你知道今天小兔子想干什么吗?它呀,想去找太阳,可是,它从来没有见过太阳,小朋友你见过太阳吗?你知道太阳是什么样的吗?(个别幼儿说一说)师:哦,我们小朋友知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暖的。可是小白兔只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并没有见过太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小兔子能不能找到太阳。
2、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小兔找太阳》,根据故事情节逐步拉出画面,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学习语言,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出示挂图(1)师: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就去找太阳。小兔子来到屋子里,小朋友请看他看到了什么(灯笼)这时,小兔子指着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灯笼说:妈妈,这时太阳吗?小朋友你先来告诉它,这时太阳吗?(不是)是什么呀?(是两盏灯笼)那我们快告诉他,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两盏红灯笼)。这时妈妈告诉他,不,这是两张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
出示挂图(2)师:小兔子来到菜园子里,小朋友请看他又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红红的、圆圆的萝卜)。这时小兔子看到萝卜又说,妈妈这是太阳吗?来,小朋友,我们替妈妈告诉它,引导幼儿说出,(不,这时3个红萝卜,太阳在天上呢)
出示挂图(3)师:小兔子抬起头,他看见了什么?(气球)这时小兔子又问妈妈,妈妈这是太阳吗,小朋友,妈妈会怎么说呢?(个别幼儿自由回答)老师说:不,这时红气球,太阳只有一个,还会发光呢。
瞧--出示挂图(4)师:小兔子仰起了头,看着妈妈指着的地方,大声喊,妈妈,我找到了,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师:小朋友,今天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找到了)那你们来说一说太阳是什么样的呢?(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描述太阳的特征)师:小兔子今天找到了太阳,他非常高兴,他要请小朋友听故事,你们想听吗?
3、观看故事视频《小兔子找太阳》。
4、提问:
⑴小兔子第一次找到了什么?(个别回答后,请小部分幼儿上来找找红灯笼,并一起说说故事中的对话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
⑵来又找到了什么呢?(个别回答后,请小部分幼儿上来找找大萝卜、红气球,并一起说说这是三个大萝卜、红气球。
⑶兔子为什么会把红灯笼、大萝卜、红气球当成太阳呢?(引导幼儿看看他们都是红红的、圆圆的)
⑷你见过太阳吗?在哪儿能找到它?在太阳下有什么感觉呢?
⑸引导幼儿一起说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5、让幼儿(根据设计的场景)带头饰分角色讲故事。
【活动延伸】添画圆形《圆形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愿意跟读儿歌,能与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2、知道上幼儿园是很快乐的,小朋友在一起很开心。
3、幼儿能积极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第一课时:
一、活动准备:
1、幼儿园的背景图
2、儿歌中的动物图片
3、字卡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生谈话
1、小朋友们喜欢幼儿园吗?
2、表扬班上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引出儿歌中的小动物。
(二)、教师运用字卡和图标展示儿歌,幼儿欣赏。
1、看看有谁来上幼儿园了?
2、它们来幼儿园的时候怎么样?
3、小朋友来幼儿园的时候怎么样呢?
(三)、看字卡和图标,逐句理解儿歌内容。
1、看字卡、图标学念儿歌。
2、边念儿歌边表演。
(四)、总结:幼儿园真好,有许多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很开心。
(五)、识字游戏
三、活动建议:
动物图片要做得形象、美观、能吸引幼儿。
四、活动评价:
1、有喜爱上幼儿园的情绪。
2、会独立地念儿歌。
第二课时:
一、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故事字卡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操作幼儿用书(红缨幼儿用书),感受、复述故事
P9:幼儿练习翻书、定位
(二)提问:
1、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引导孩子能以小象的口吻自我介绍“我是一只……,这是我的好朋友……”)
2、请你摸一摸。(让孩子逐一摸图中的小狗、小猫、小兔、小鸟)
3、用“我是……”句式,以小动物的口吻自我介绍。
4、瞧!这些玩具朋友变成小页码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在后面找到他们吗?(让孩子找一找小狗、小猫、小兔、小鸟所在的页)
P10—P13:教师带领幼儿边指图边复述
(三)提问:
1、P10-P11:谁来上幼儿园了?他们怎么来幼儿园的?
2、P12:小鸡在幼儿园里做什么?
3、P13:小朋友在幼儿园做什么?他们开心吗?
4、P13:你在幼儿园过得开心吗?
(四)、识字游戏,复习巩固关键字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倾听散文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附儿歌:大家来上幼儿园
小猫来上幼儿园,
看见老师笑眯眯。
小狗来上幼儿园,
排队走路一二一。
小鸡来上幼儿园,
唱歌跳舞做游戏。
我也来上幼儿园,
朋友多呀真开心,真开心!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蒲公英就小蜜蜂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和排序图片,用完整的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图片内容。学习词:着急。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二)情感目标
知道在自己或别人有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或帮助他人。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蜜蜂木偶,教师用大图片一套,字卡:着急、录音机、磁带。
2.幼儿每人一套小图片、排序板。
(二)知识经验准备 了解蒲公英的特性与作用。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引出课题。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放录音:小朋友,我是小蜜蜂。昨天我去采花蜜时遇到了危险,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我的同伴将这件事拍了下来,现在将相片带来给你们看。
2.出示图1,发展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及独创性。
教师出示图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理解图意:相片上是什么地方?有谁?它怎么了?你知道小蜜蜂为什么快要掉到湖里了?(让幼儿从图片内容联想到图片外的内容)小蜜蜂快要掉进湖里了,它的心情会怎样?(学习词:着急)让幼儿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小蜜蜂,这时候你会怎样使自己不掉进湖里?如果你去救小蜜蜂会用什么方法?怎样救?启发幼儿大胆想像,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然后老师与其他幼儿进行集体分析,分析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对于幼儿的独创性想像给予肯定。出示木偶小蜜蜂:谢谢小朋友们给我想出这么多的方法。
3.出示图2、图3,理解图意,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你们想知道后来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
你们看了这两张相片就知道了。出示图2及图3,请幼儿分别讲一讲图中的内容:这两张相片中又有谁呢?它们在干什么?教师:这三张相片里讲了小蜜蜂的故事,但是前后位置弄乱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蜜蜂将相片排好,并将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要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幼儿操作图片及排序进行排图讲述。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能遵循事情发展的规律进行排图讲述。最后请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语言完整、连贯。
4.增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除了用这样的顺序排列相片,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排这些相片?故事的内容又是怎样的?让幼儿再重组图片进行讲述,如有不同的排列,请幼儿讲述给大家听,集体分析这种方法行不行。只要故事的情节合乎客观规律,有说服力,就给予肯定。
5.引导幼儿知道在自己或别人遇到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和帮助他人。
教师: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但是附近没有人帮助你,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看到别人有危险时,你又会怎样做?(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让幼儿将自己所想出的救小蜜蜂的方法都画出来,再结合其他图片进行讲述。
社会:让幼儿进行“遇到危险怎么办”的主题活动,知道遇到危险时应该怎样自救或帮助别人脱离险境。
五、生活中渗透 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危险或困难时,首先要考虑怎样自救摆脱困境:要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当别人遇到危险或困难时,要积极勇敢地帮助别人摆脱困境。
六、环境中渗透 将图片投放到语言角,让幼儿进行排序,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故事情节。
七、家庭中渗透 让幼儿将图片带回家,排图并讲述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平时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教幼儿一些自救常识。
活动目标:能够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知道做事情不可以图省力。
准备材料:《小猪盖房子》系列图片、草、树枝、石头
重点难点:感受石头的坚硬和沉重、草的轻软。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1.出示草、树枝、石头,让幼儿观察、触摸、搬动,让幼儿体验草的轻软,石头的坚硬和沉重。接着,老师演示草和树枝比石头易被破坏,因为石头结实。
2.讲述故事《小猪盖房子》,然后让幼儿说出基本内容。为什么猪老大、老二的房子会被破坏?引导幼儿说出它们图省力是不行的。
3.教师利用故事插图重述故事,鼓励幼儿一起说他们会的部分。
4.引导幼儿再次讨论故事的意义。
爱心提示:把《小猪盖房子》系列图片放在图书区,鼓励幼儿自己看图讲故事。
名称:新年礼物
目标:1、在与新年老人的互动情景中,体验过新年的愉快情感。
2、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
准备:1、事先与一名扮演新年老人的家长联系。
2、食物、玩具若干。
3、音乐录音。
过程:
一、在与新年老人的互动中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1、孩子们,这几天你们发现我们的教室变得怎么样?
2、对呀,我们宝宝的本领真大,把教室装扮得这么漂亮,为什么要把教室装扮得那么漂亮?
3、是呀,再过两天就要过新年了,我们一起把教室装扮得很漂亮来迎接新年,你们知道吗?有位客人听说我们教室变得很漂亮,他呀想来做客,你们欢迎他吗?
4、看!这位客人是谁呀?(新年老人出场)孩子们与新年老人相互打招呼。
5、新年老人: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过新年的时候,我新年老人都要做一件什么事呀?(给小朋友送礼物)对呀,今年我也想给小朋友送礼物,可我的礼物还没准备好呢?我呀可着急了!
6、师:再过两天就是新年了,可新年老人到现在礼物还没准备好,那可怎么办?唉!我有一个好办法了,请我们的宝宝来帮新年老人的忙,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自选礼物
1、看!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礼物,等一会儿,每个宝宝帮新年老人准备一件礼物,听仔细,在这么多的礼物中每个宝宝选几件礼物?(一件)
2、师:等一会儿,宝宝们把选好的礼物一边给新年老人一边还要告诉新年老人你选的礼物是什么?我请一个宝宝来试一试。
3、一个宝宝去选一件礼物,一边放礼物一边说:“新年老人我选的礼物是”。
4、全班每个孩子自选一件礼物,并说:“新年老人我选的礼物是”。
5、师:新年老人我们宝宝帮你准备了这么多的礼物,这下你不要着急了。
新年老人:孩子们,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幼:不用谢!不用谢!
二、礼物分类
1、师:我们帮新年老人准备了这么多的礼物,新年老人可高兴啦!看!新年老人要装礼物了。
新年老人:是呀,我要装礼物啦!(新年老人出示一个袋子装礼物)呀!这么多的礼物一个袋子装不下,怎么办呀?(幼:再拿一个袋子)
新年老人拿出第二个袋子:这么多的礼物怎么装在两个袋子里?
(师加以引导:刚才有的宝宝帮新年老人选的礼物是我们喜欢吃的糖、爱吃的巧克力、水果冻、饼干;有的宝宝帮新年老人选的礼物是我们喜欢玩的小汽车、雪花片、娃娃)
师小结:原来这些礼物中有吃的和玩的东西,那我们把吃的东西放在一个袋子里,把玩的东西放在另外一个袋子里。
2、让孩子讨论:红袋子里放吃的东西还是玩的东西?
孩子说出红袋子里放吃的东西,师就贴上嘴巴的标签;
孩子说出绿袋子里放玩的东西,师就贴上小手的标签。
4、现在我们可以帮新年老人放礼物了,一边放礼物一边说:“我把放在×袋子里”。
师示范:“我把糖放在红袋子里”。谁愿意帮新年老人放礼物?
5、请一名孩子放礼物。(重点观察孩子语言的完整性)
6、全班孩子分组放礼物。
7、共同检查孩子有没有放错,如有错及时请孩子帮忙纠正。
三、和新年老人一起送礼物
1、我们帮新年老人的礼物都放好了,这下新年老人可去送礼物了。
2、新年老人:谢谢小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送礼物吗?那就跟着我唱起来,跳起来吧!(孩子和新年老人一起边唱边跳:新年好。)
3、和新年老人一起去送礼物。
一、教学内容:
小班语言活动《你是我的好朋友》。
二、教学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能正确运用“你”“我”等词。
2、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三、教学准备:
能说出几个同班幼儿的名字。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正确运用“你”“我”等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法、表演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新朋友的名字。
1、小朋友在幼儿园里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你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好朋友的名字。
2、我们小二班有很多的小朋友,我们每天在一起喝牛奶、吃饭、做游戏,大家都是好朋友。
二、学习儿歌,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1—2遍。
师:今天老师教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现在,请你安安静静的听老师念一遍。
2、鼓励幼儿大胆的跟着老师念儿歌,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师:刚才的儿歌好听吗?那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3、以小组、个别幼儿念儿歌的形式引起幼儿朗诵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学习的可真棒,那我们就来比一比吧!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念的最准确、最响亮。进行分组朗诵。
三、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1、幼儿自由结伴,面对面边念儿歌边拍手。
2、游戏“拉拉手,抱一抱”。
活动目标:
1、感受童话故事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体会丰收给故事主人翁带来的喜悦和烦恼。
2、学习用动作表现词语:摘、拉、推。
3、乐意在实践中说一说,做一做。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课前已认识各种各样的水果;
2.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3.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固体胶;
4.环境布置:丰收的果园
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
小朋友,我是你们的新朋友——邹老师,我们来打个招呼吧,小朋友好,邹老师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故事,好吗?(好)
二、出示多媒体画面,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1、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呀?(果园)对,是果园。秋天到了,熊妈妈的果园里结满了水果,有些什么水果呢?让孩子充分讲述—(水果的名称和颜色:苹果,什么颜色?(红色的苹果),梨子,什么颜色?(黄色的梨子)(绿色的西瓜、紫色的葡萄)。你们看了开心吗?(开心)
是啊,熊妈妈也很开心,看,一天清晨,熊妈妈和熊宝宝高高兴兴地来到果园里摘水果,它们摘了一个又一个,你们会摘吗?(会)怎么摘?谁来表演一下。(引导学习摘的动作)
继续讲述故事,摘了一个又一个,装了满满一车子,(出示画面:一车子水果)怎么运回家呢?引导幼儿说出熊妈妈在前面拉车,熊宝宝在后面推。(学习拉和推的动作)
2、继续讲述:熊妈妈在前面拉,熊宝宝在后面推,嘿呦嘿呦,一起运回家。
水果真是太多了,把屋子塞得满满的。什么是塞?
熊妈妈和熊宝宝没有地方住,只好睡在外面了。天又黑又冷,熊妈妈和熊宝宝冻得睡不着觉,只好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熊妈妈和熊宝宝在外面冻得睡不着觉,怎么办呢?请你们想个办法来帮助它们。教师引导幼儿充分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导语:你们想出这么多好办法,看,熊妈妈和熊宝宝也想出了一个更好的办法,请你们继续听。出示画面:用水果盖间大屋子。熊妈妈熊妈妈和熊宝宝用西瓜做墙,用苹果做屋顶,用梨子和葡萄做门和窗,美丽的水果屋盖好了。
3、提问:熊妈妈和熊妈妈建了一座水果屋,这方法好不好?(好)啊,真棒!(带领幼儿鼓掌)
他们是用什么水果做墙(门、窗)的?(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演示)
用西瓜做墙,用苹果做屋顶,用梨子和葡萄做门和窗,美丽的水果屋盖好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水果屋。引导幼儿说出故事名称:《水果屋》
三、幼儿园完整地欣赏故事,进一步熟悉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意境
1、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请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带领幼儿一起讲述,引导他们表现出熊妈妈和熊宝宝刚到果园时,愉快的心情,感受丰收的喜悦之情。运到家后,装进房子里,房子堆得满满的,水果太多了让他们没地方住,感到很烦恼心情要表现出来。
重点让幼儿用动作表现词语摘、拉、推
2、你喜欢这个水果屋吗?为什么?
四、操作活动:
导语:你们喜欢水果屋,小动物们也都羡慕极了,他们也渴望有一座象小熊一样漂亮的水果屋,你愿意帮助他们吗?
1、请你们先到果园摘好水果,然后回教室帮小动物们设计一座美丽的水果屋!
2、幼儿拿好篮子,在欢快的乐曲伴奏下到果园里去采“果子”。
3、“先摘好水果的小朋友来排队。”同时请他们说说自己摘了什么水果,等待还没有摘好水果的幼儿。
4、回教室去建造美丽的水果屋,送给小动物们住,小动物和我们人类是朋友。活动自然结束。
附录童话故事《水果屋》:
秋天到了,熊妈妈的果园里到处都是水果。红色的苹果,黄色的梨子,绿色的西瓜,紫色的葡萄,真是好看极了!
一天清晨,熊妈妈和熊宝宝高高兴兴地来到果园摘水果,他们摘了一个又一个,裝了满满的一车子,熊妈妈在前面拉,熊宝宝在后面推,“嗨哟嗨哟”把水果运回了家。
水果真是太多了,把屋子塞得满满的。熊妈妈和熊宝宝没有地方住,只好睡在外面了。天又黑,又冷,熊妈妈和熊宝宝冻得睡不着觉,只好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水果盖间大屋子。熊妈妈和熊宝宝用西瓜做墙,用苹果做屋顶,用梨子和葡萄做门窗,美丽的水果屋盖好了。 瞧,屋里的桌椅也是水果做的。熊妈妈和熊宝宝每天都可以吃到又香又甜的水果了!小动物们都来啦,他们吃着水果,跳着舞,高兴极了!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着重教授了“摘、推、拉”这3个动词。当熊宝宝摘水果时、熊宝宝推车子时、熊妈妈拉车子时,我分别要求幼儿来学一学,加深体会这些动词的使用和动感,增加趣味性。但对于这篇故事的趣味性,幼儿不是体会的很深,原因有可能是对于小班孩子完整表达语句的水平还较低,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对于为什么要搭水果屋、水果屋搭成后小动物们的喜悦,幼儿表现的兴趣不浓厚,积极性不高。
活动目标:
1.丰富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感受我们的传统节日浓浓的节日气氛。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请点击)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欣赏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相应资料:人们过中秋(请点击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请点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5.互送贺卡,
教学反思: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中秋节的习俗也很多,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时值中秋节的来临之际,为了提高孩子们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
一、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都是已自我为中心,活动中同伴间的交往也比较少,因此很难有同伴之间要做好朋友的意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对应、匹配、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事物间简单的关系,懂得事物间谁和谁是“好朋友”。由此从对应、匹配中延伸到同伴间找朋友,知道谁和谁是和好朋友,我和谁是好朋友,懂得自己和同伴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让幼儿感受和朋友一起游戏、分享、交流的快乐,感受同伴间的友谊,及幼儿园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在对应、匹配、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事物间简单的关系,尝试用儿歌的语言进行表达。
2、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交流分享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牙刷、牙杯、锅子、锅盖、鞋子、袜子、花和华盆等一些能相互匹配的实物
四、活动过程:
1、儿歌欣赏《好朋友》
——提问: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
——学念儿歌《好朋友》两遍
2、找朋友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但它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请你为它找一个朋友。(请一幼儿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样东西和它匹配做朋友。)
——提问: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
——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东西都是很孤单的,现在要请小朋友们帮忙,为它们找朋友。
——幼儿各自挑选实物,并为它匹配找朋友。
——交流匹配情况,并说出理由。
3、为“杯子”找朋友
——出示“杯子”,请幼儿根据事物间的简单关系,为“杯子”找朋友。
——师:杯子的朋友是谁呢?为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情况用画笔及时在黑板上进行展现。
4、为自己找朋友
——师:皮球有自己的朋友,你们也有好朋友,在我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为什么?
——(幼儿自己在班里找朋友,并说出理由)
——延伸:请你们回家找找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
五、活动自我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感受《好朋友》这首简短的儿歌,从儿歌中了解谁和谁是离不开,最匹配的,它们是好朋友。儿歌虽然非常地简短,但小朋友的兴趣比较高。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并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讲述“谁和谁是好朋友”,初步感知匹配。紧接着再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相匹配的物体,让幼儿了解了只有有关联的物体才能匹配在一起,才是好朋友,进一步感知了匹配的概念。随后通过实物匹配操作加深巩固,要求他们将两个有关联的物品放在一起。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能正确配对,懂得了匹配,操作正确,找到和自己实物相匹配的物品,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但有的孩子显得比较盲目,不知道如何去找出与之匹配的实物。
目标:1.了解小兔西西在妈妈住院前后的改变,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2.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准备:情景表演、头饰(小兔、兔妈妈、小猴)、故事录音磁带、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特别的礼物》。
过程:
1.情景导入(第一段故事的内容):
小兔西西出场。
我是小兔西西,不爱劳动。兔妈妈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烧饭、洗衣,还要照顾西西。吃饭时,兔妈妈一口一口喂西西吃饭,衣服也要兔妈妈帮我穿,兔妈妈累极了,生病了。
看完表演后讨论。
你们喜欢这样的小兔西西吗?为什么?
2.观察图片:
小动物的礼物。
小动物送什么礼物给兔妈妈?
他们会对兔妈妈说什么呢?
小兔西西的礼物。
(录音)西西:呜我什么也不会,给妈妈送什么呀?
小兔西西为什么哭了?
她为什么会没有礼物呢?
幼儿自由讲述。
3.情景感知(第二段故事内容):
故事表演第二段:小猴子把小兔西西野外,说:礼物就在这地底下,你自己挖吧!小兔西西用力挖呀挖呀,挖出了一个大萝卜。小兔西西把大萝卜送给妈妈,妈妈说:这是最好的礼物。
你看到了什么?
西西送什么礼物给妈妈?
为什么兔妈妈说大萝卜是最好的礼物?
教师小结。
原来大萝卜是小兔西西自己劳动得来的,所以这是最好的礼物。
1.完整欣赏故事表演。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来园2个月了,离开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不免有焦虑、不安的情绪,有些家长也反映孩子回家常说小朋友不跟他玩。要稳定孩子的情绪,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好朋友。因此我设计了“小兔找朋友”的活动,期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体验有朋友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
2、初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初步知道朋友间要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
知道有朋友是快乐的
教学难点:
学习友好相处
教学准备:
课件《小兔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木偶)
听,这是什么声音呀?(哭声)
1、(画面一)小兔为什么要哭呢?
2、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兔吧!
3、(画面二)小兔为什么找不到朋友?
4、怎么样做才能找到朋友?(让幼儿讨论)
5、我们把好办法告诉小兔吧!(和小兔互动)
6、(画面三)小鸭子找到朋友了。
7、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呢?告诉大家吧!
二、完整图片讲述
1、小兔为什么哭?后来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2、怎样才能找到朋友?
请宝宝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拉拉手、相互拥抱,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园里朋友真多。有许多小朋友,还老师这个大朋友,幼儿园真开心。让我们一起唱一起跳吧!!(放音乐唱歌跳舞自然结束)
设计思路: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有一明显的特点,即“胆量不够”。在课堂、游戏各方面都不爱在幼儿面前表现自我,所以只能通过给予一定的胆量知识,让他们学习、体会是必要的。从各方面逐步培养孩子养成多举手,爱举手,勇于参与各种活动的好习惯。《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利用故事中的小动物唱歌方法来引导幼儿杂日常生活中要自然、大胆的表现自己。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学习词:太快、太响、太轻、太慢
2、培养幼儿在多人面前较大胆、自然的表述。
3、能简单复述故事。
4、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猫小羊小狗小鸡等活动教具一套,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角色,请幼儿辨认,并模仿小动物叫声。)
二、导入故事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完整讲述故事一遍,然后启发幼儿共同回忆故事中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A、通过看、想回忆故事中谁参加了唱歌比赛?
B、小动物们是怎么唱歌的?
C、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并模仿?
2、那谁唱得最好呢?(分别让幼儿模仿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猫唱歌。了解“太轻”“太响”“太快”“太慢”的含义)
3、听录音讲述故事第二遍。
A、唱歌比赛谁得了第一名?
B、小猫为什么得第一名?
4、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再次模仿小猫唱歌,学说小猫唱得不轻也不响、不快也不慢,唱得好听极了。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以歌表演《是谁打碎了花瓶》结束课程,请小朋友欣赏《是谁打碎了花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小班年龄特点,通过让幼儿找小客人、分辨录音机中动物的叫声、模仿练习录音机中动物的叫声,看幻灯故事,以游戏的方法进行练习和巩固,并在游戏中自然结束,使儿童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题作用和想象力,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愿望。
本次活动,大多数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只有内向的乐乐、思思通过老师的启发、鼓励才活动起来,对于这两个孩子,老师要多加关注,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要表扬与鼓励。
教材分析: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在游戏情境中愉快地进餐的正确姿势。1、在游戏情境中愉快地练习进餐的正确姿势,养成文明进餐的好习惯。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初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小熊、小鸡、小狗、小猫、小猴头饰各1个,小动物食物卡片4张(正面是完整的食物,反面是鱼刺、桃核等)。2、小朋友围成半圆形,前面摆一张餐桌,四张椅子,放上碗勺、餐巾。
活动过程:
1、教师戴上小熊头饰,热情地对幼儿说:我是小熊,今天,我要请好朋友来我家做客。你们看,我都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分别出示小动物头饰及小动物们爱吃食物的卡片(卡片的正、反面都出示给幼儿看)。请四位小朋友戴上头饰坐到餐桌前吃饭。[点评:以游戏活动导入,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为下一步幼儿在观察和游戏中学习打下基础。]
2、幼儿观察小动物们吃饭,小熊在旁边伴随提问:两只小脚放在哪里?身子怎么样?一只手干什么?另一只手呢?引导幼儿集体讨论正确的进餐姿势。小动物们吃完后,小熊说:好朋友们,你们吃饱了吗?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我家做客,再见![点评:让幼儿观察情境并伴随适当提问,自己通过观察找出正确的吃饭姿势和方法,从而使幼儿获得更易接受的直接经验。]
3、小熊: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吃得怎么样。碗底怎么样?食物吃得干净吗?他们把碗放在哪里?鱼刺和桃核呢?小动物们吃完擦嘴了吗?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餐后的良好习惯的教育,并对将鱼刺、桃核收拾干净、碗勺放好、饭后擦嘴的幼儿给予表扬。
4、教师总结游戏:今天,小熊请了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小动物们都学会了文明进餐,知道吃饭时要把小脚放进桌肚里,身子坐好,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不挑食,吃干净,吃完后自己擦嘴,自己把碗勺放好。他们真能干,小熊还想请几个好朋友到他家做客呢!请一名幼儿当小熊,邀请四名幼儿再次游戏,尝试文明进餐。[点评:幼儿运用观察得到的经验到实际操作中,自己尝试文明进餐,在游戏中学习,规则意识得到了初步培养]。活动延伸:组织幼儿玩娃娃餐厅的游戏日常活动渗透:在午餐时指导幼儿文明进餐。家园同步:幼儿在家吃饭时,家长可以配事要求幼儿遵守进餐规则,使幼儿的文明行为得到长期的巩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
活动始终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进行情感交流,使进餐规则得以自然传递和操作练习。教师在做中教、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每年的农历8月15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本次语言活动围绕着中秋节展开,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节日气氛,让幼儿在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更加热爱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丰富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2.感受我们的传统节日浓浓的节日气氛。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5.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请点击)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欣赏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相应资料:人们过中秋(请点击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请点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5.互送贺卡,学说祝愿的话。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活动目标:
1、享受打电话的乐趣。
2、愿意表现自己的情感。
3、学会打电话的基本方法和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台式电话2部、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若干。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老师口袋里放着一部手机。铃响,老师接听,说礼貌用语,挂上。
师:“老师刚才在做什么?”
(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教师:“你们平时打过电话吗?”“喜欢打给谁?”
2、幼儿交流经验:怎样打电话?
(1)小朋友交流经验,老师在适当时示范。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尝试使用礼貌用语 (用手做打电话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3)小朋友自由尝试打电话。
3、幼儿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师:“小朋友刚才都很能干,现在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吧。”
(1)全体幼儿一起复习一遍。
(2)对歌.女孩:“喂、喂、喂,你在哪里呀?”男孩:“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师:小朋友唱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对歌吧,女孩唱:“……”男孩唱:“……”.我们看女孩和男孩谁能干!
(3)女孩和男孩交换角色。
(4)师总结:男孩和女孩都很能干,来,我们来表扬一下自己。
4、幼儿制作电话,游戏:打电话。
(1)师:“小朋友都说了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来动手做电话,跟好朋友一起玩游戏。”
方法:把毛线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然后拉出来,把毛线的这头绑在牙签上,另一头也一样……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小朋友来试试吧。
(2)幼儿两人一组制作电话,玩游戏。
师:“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跟你一起制作电话,做好了就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打电话的小朋友把话筒放在嘴上,接电话的小朋友把听筒放到耳朵上,说话的时候悄悄的说,看看你的好朋友是不是能听见 。”
附儿歌: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活动设计】
《上床睡觉》这个故事情节诙谐、幽默,动物形象鲜明突出,幼儿及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分享阅读中一本非常经典的读本,很受幼儿喜欢,它主要讲述了很多小动物上一张吊床去睡觉,直到吊床掉下来,动物都住院了。幼儿从视觉的角度很直观地了解到动物一个比一个大,体会它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通过模仿小动物的身体动作,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基本句式“××上床去……”。
2、有序观察图画,能根据图画中的线索合理推测故事发展。
3、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大书,事先把要上床的小动物遮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是在哪睡觉呢?(床上)那你们知道哪些小动物是在哪睡觉吗?”(幼儿讨论回答)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故事书,这本故事书也是讲小动物上床睡觉的事,可是它们的床跟小朋友睡觉的床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书的封面让幼儿观察)
3、介绍吊床,提问“床上有几个枕头?这小蛇想要做什么呢?”(幼儿回答)
二、逐页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P1页,小蛇要上床睡觉,它会睡在床的哪个位置?为什么?(幼儿回答)我们看第二页就知道了
P2页,小蛇睡在就靠边的这个位置,接下来会有谁来睡觉呢?(出示狮子)狮子会睡在哪个位置?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狮子衣服的花纹)我们来看第三页是怎么说的?
P3页,原来狮子睡在小蛇旁边,它选择了跟它衣服花纹一样的枕头的位置睡觉,接下来会有谁来呢?(出示斑马)斑马会睡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P4页,斑马睡在狮子旁边,它选择了跟它衣服花纹一样的枕头,现在还剩几个枕头?为什么小蛇没枕头?还会有小动物上床睡觉吗?它可能是谁?你为什么这么猜的?(幼儿讨论后,回答)
P5页,大象也要上床睡觉,为什么吊床和椰子树发生了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吊床,椰子树的变化,并缓慢翻阅第1—5页与其之间的对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讨论,猜测并回答)
P6页,你猜对了吗?结果怎么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讨论,回答)
P7页,发生什么事情?小动物们哪里受伤了?(幼儿回答)
三、回顾故事内容,知道故事的名称。
1、“这个故事讲的是小动物们上床睡觉的事,第一个是谁呢?第二,三,四,五呢?最后发生什么事了?结果怎么了?”
2、让幼儿根据以上这些问题回顾故事的内容。
3、介绍故事名字,“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上床睡觉》。”
四、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回家去讲给爸爸妈妈听哦!”
【 教学反思】
睡觉是幼儿都很熟悉的生活经验。我们教研组选这个读本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情节很有意思,很多的小动物都睡在一张吊床上,最后吊床塌了,小动物们全都住院了。图画信息非常的丰富,有很强的叙事性,我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信息,预测和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同时让幼儿意识到有效观察的方法。足以让孩子充分体会阅读之乐。并巧妙的融入了数的概念、量的体验有关数学领域的知识经验,如动物与枕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
在《水果谜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没有我预想的好,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了三个谜语,在猜第一个时,“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猜一种水果的名字,一开始幼儿能有兴趣的乱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进去,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进行了引导而在与幼儿一起分析谜面的时候,发现多是我在讲,给我的感觉是幼儿听不懂,而且兴趣也没一开始好了,因此我也急于把答案说了出来。而在猜第二个谜语时,“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在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听完谜面后,发现幼儿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幼儿的表现还是不会猜谜语,但是我还是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答案。可是还是没有我预想的那样。因此再一次的对谜面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出示了准备好的实物,边讲边让幼儿观察,发现幼儿对实物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我也发现幼儿还是不会猜谜,兴趣没有故事的高。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儿对猜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他们还不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谜底应是幼儿熟悉的,谜面描述事物特征是明显而生动的,用的比喻应和谜底实物相似的。 再次,教给幼儿解谜技巧,即让幼儿仔细听谜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要求他们对每一句描述应引起联想与分析,从事物特点上去猜。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猜谜活动之前,对于小班的幼儿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当然猜谜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学会的,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我也将在延伸活动中,饭后散步时以及教学活动开展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猜谜的游戏,相信,猜谜会让我们的孩子们愈来愈聪明!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
2、体验“热闹”与“安静”对比形成的意境,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两幅不同意境的背景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为太阳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
(1)每个人都有好朋友,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小花和小草是好朋友,太阳公公和月亮阿姨也想找好朋友。太阳公公说:“我喜欢热闹。”月亮阿姨说:“我喜欢安静。”谁是它们的好朋友呢?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
(2)提供橙色背景纸和黑色背景纸,分别弹奏两段不同风格(欢快跳跃、舒缓轻柔)的音乐,教师随音乐提示幼儿“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鼓励幼儿把小图片(与儿歌内容有关的玩耍中的小动物、睡梦中的小景物等)送到不同的背景纸上。
(3)师幼一起观察两组图片,说说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说它们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公公出来了,天亮了,小动物们都醒过来了,都到外面来玩了;月亮阿姨出来了,天黑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
2、利用图示学习诗歌
(1)这些小图片中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诗歌里说到了谁,把他们从小图片中找出来,按顺序排排队。(教师用两种不同的音色、语调示范朗诵: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狗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2)教师随钢琴伴奏朗诵诗歌,请幼儿跟着朗诵,并检查小图片是否排对,除去多余的小图片。
(3)提问:为什么说白天真热闹?(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都醒来了,大家在一起玩,白天真热闹。)夜晚是怎样的?(月亮出来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到处都很安静,夜晚静悄悄。)
(4)我们一起念念这首好听的诗歌。
(5)有几张小图片藏起来了,你们还能把这首诗歌念出来吗?
3、学习创编诗歌
(1)(出示两幅不同的小图片)你们能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吗?(请幼儿排列两幅小图片,然后根据图示念一念。)
(2)请幼儿找找躲起来的其他小图片(与前面不同的图片),排一排,念一念。
(3)幼儿一起念一念新编的儿歌,教师钢琴伴奏。
4、游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
(1)你们愿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吗?请你们听仔细:谁出来了?你们可以怎样玩?
(2)交替播放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鼓励幼儿听音乐做动作,最后随表示“太阳出来“的音乐到外面玩。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本次语言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和创编儿歌,在教学准备上,采用传统的图片,简单易行,易于操作,便于师幼之间的互动,虽然现在课件的运用在某些方面给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势,但传统的图片教具,在师幼互动操作方面,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师通过藏图片,让幼儿运用记忆回忆儿歌内容,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让枯燥练习更加生动有趣。在活动中通过音乐与语言的整合,更好地促进目标1的达成,体味“热闹”和“静悄悄”的意境。在本次活动中,在幼儿的创编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幼儿思维的发散,引导幼儿发挥想像力,创编出更多更广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动物。
设计意图
2-3 岁儿童由于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逐渐习惯也愿意与同龄伙伴及其成人的交往,但在交往有的孩子常常会害羞,不敢主动交往,且交往过程中带有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例如想与同伴共同玩玩具时,不会用语言交流,而直接抢玩具,小熊系列绘本《好朋友》以一只小狸猫想参与朋友的游戏而不敢主动交往为线索展开,绘本内容生动有趣,书中的对话大多为重复式对话,“我也一起玩好吗?”“好呀 来呀,”简单精炼,非常适合2-3 岁的幼儿阅读,因此我选择此绘本为切入点开展了语言活动《好朋友》,在活动中我通过绘本阅读,教师示范和幼儿亲身体验等教学法,鼓励 2-3 岁刚入园的孩子大胆表达想同伴交往,并引导孩子在想与同伴共同游戏时用语言沟通交流。
活动目标
1、鼓励孩子大胆与同伴交往,
2、大胆完整的说出“我也一起玩,好吗?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说出:“我也一起玩,好吗?
活动难点:能够迁移经验,在想与同伴游戏时说:“我也一起玩,好吗?”
活动准备
绘本 PPT《好朋友》,小象、小熊、小猪 、小狸猫、小兔、小鼹鼠图片,玩具 3 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出示绘本观察封面进行导入
师:“今天老师为宝宝们带来了一本图书,它的名字叫《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好朋友呢,
带领幼儿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后,提问好朋友之间有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围绕主题简明的导入,让孩子简单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迅速的进入到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教师播放 PPT 并讲述绘声绘色的完整讲述绘本讲述绘本并提问
1小狸猫最有有没有参与到好朋友的游戏里?
2、大家一起玩好玩吗?
设计意图:
教师完讲述可以引导幼儿能够初步掌握故事的内容,2—3 岁幼儿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我设计的提问教简单,便于孩子理解,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提问概括了这个绘本的中心思想,让孩子能够与小狸猫产生共情
三、教师出示图片精讲绘本,并引导幼儿尝试学习绘本中的对话
1、小兔和小熊正在开心的玩沙,这时候小鼹鼠从地理钻出来了,它大声的说:“我也一起玩好吗?” “好呀,快来呀”这时小狸猫在旁边悄悄的看着不敢说出来
2、阅读 P5,小象来了他也想参与游戏,小象甩甩鼻子说:“我也一起玩好吗?”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象吧!
3、精读 P7 页,小狸猫非常想参与到朋友的游戏中,于是它小小声的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小狸猫小小声的说,朋友们听见了吗?它参与到游戏里面了吗?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狸猫大声的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声音还有一点点小,小伙伴们没有听见我们大声一点试一试
4、阅读 P8 页,谢谢小朋友的鼓励,看小狸猫大声说出:“我也一起,好吗?小伙伴们都听见了,他们一起玩真开心
阅读完提问:“小动物们想参与朋友的游戏都会怎么说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和朋友一起玩吗?你想和朋友一起玩会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绘本,引导孩子体验故事中角色心理,尝试说出故事中的对话,进一步掌握故事情节,为小一环节情景的进行经验的铺垫, 2—3 岁的幼儿好模仿,具有很强的泛灵性,因此我带领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更深入到角色的体验,和情景中四:情景模拟,迁移经验,帮助幼儿将经验实际运用
1、教师示范,一名教师正在玩玩具,另一位教师走到旁边大声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好呀,快来呀”
2、幼儿体验,教师:”宝贝们,你们想和老师一起玩吗?谁会说:“好听的话”鼓励幼儿大声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并参与游戏
设计意图:为升华孩子的经验,解决班级因不会语言交流产生争抢玩具的行为,我采用了真实的情景模拟
活动反思
2-3 岁的幼儿以无意识注意为主,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达成目标首先一部是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此我 做了以下思考。
1、从选材方面,内容简洁童趣,图书画面温馨丰富
2、讲述时绘声绘色,用声调的抑扬顿挫吸引幼儿,且在讲述过程中带领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更深刻的体验故事情节,
3、活动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做足了充分的经验铺垫,不断刺激幼儿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回忆过新年的景象,初步学念儿歌。
2、了解过新年要拜年,尝试说说祝福的话。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亲子讨论过有关过年的话题;新年到背景图一张;小朋友、新衣服、帽子、鞭炮、红包、新年好字体图片各一张,红包人手一个;喜庆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听音乐中的喜庆气氛,激起幼儿兴趣。
二、初步学念儿歌出示"新年到"背景图,说说春节要来了,春节是中国人过大年,是中国的新年。
让幼儿说说什么节日快要来了?
(把小朋友的图片贴到背景图中)提问:春节里我们小朋友的穿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当幼儿说到穿新衣服,戴帽子时,老师将新衣服、新帽子的图片,贴到"小朋友"身上。)用儿歌的语言小结: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提问:过新年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什么特别的事情?(当孩子说到"放鞭炮、拿红包、拜年"时,老师将相应的图片放到背景图上。)用儿歌的语言小结:放鞭炮、拿红包,大家说声新年好。
三、看图片,完整学念儿歌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放鞭炮、拿红包,大家说声新年好。
四、拓展提问:你们知道拜年时除了说新年好,还能说什么?(祝你新年快乐、祝你心想事成……等)尝试将祝福的话编进儿歌里,如:将最后一句"大家说声新年好"替换为"大家说声新年快乐、大家说声心想事成……"等等。
每人一个红包,一起念念儿歌,学着拜拜年。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里,引导幼儿模仿拜年的情节。
活动反思
活动以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活动开始时的新年的来历,激起幼儿想和朋友们交流分享的愿望。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个专业的老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幼儿园小班老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一般给小朋友们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小朋友们更好的交流。如何在小班教案中全面的总结课程内容呢?请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幼儿园培养孩子能力活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活动目标】
1、使用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拓印再进行想象添画,合理搭配色彩。
2、体验拓印带来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长方形宣纸,水粉颜料。
2、幼儿知识经验准备:收集秋天的植物,例如:莲蓬、树叶、树根、竹叶、果实等等。
3、教师自身知识准备:对拓印用水粉颜料的`厚薄进行尝试。
【活动过程】
一、观察介绍
1、谈论各自收集的植物(实物)
2、展示归类,介绍植物的特征:大小、形状、花纹、筋脉、不同的颜色。
二、植物拓印
1、用植物蘸颜料拓印在宣纸上。
——要想画面饱满和有张力,就要选择面积较大的叶片或者果实。
——观察不同的材料蘸上颜料在宣纸上拓印显示的肌理效果。
——注意构图要有疏有密,前后有遮挡。
2、晾干拓印好的宣纸。
3、借形想象:添画人物或者动物。
——大胆地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想象。
——讨论拓印的痕迹可以变成什么动物?想得越丰富、越有趣越好,最后组成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添画要先添上眼睛、嘴巴等最后添加细节(身体花纹、背景等)
三、集体欣赏,一起分享画面里的故事。
——介绍自己画里的故事吧!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2、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复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大小、颜色或形状)分类。
3、发展幼儿的协调性,让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1、三角形、方形、圆形的图形娃娃挂牌若干。
2、三角形、方形、圆形的图形纸板若干。
3、红、黄、绿的大小蘑菇若干(垫板剪)、篮子若干。
4、海绵垫子
5、录音机 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出课题
幼儿每人挂一块图形牌扮图形宝宝,教师扮妈妈(说说你是什么宝宝)
1、教师:呀,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宝宝一起去学本领吧。
2、放音乐《天天做操身体好》,宝宝跟着妈妈一起跳舞做准备动作。
二、玩一玩 分一分——游戏:铺路
1、教师:你们想学什么本领?(讨论)
2、教师:妈妈这里准备了许多砖,想请你们来铺三条路。(出示纸板图形)
3、请宝宝每人拿一块砖,拿好了赶快坐到妈妈身边。
问: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砖?(分别请幼儿举起各种形状的砖)
4、教师指着三角形的路标问:这条路该用什么形状的砖来铺?哪些宝宝拿的砖可以铺?(先请幼儿把与路标一样的砖举起,再把它铺到路上。)
5、接着指圆形路标问:这条路又是用什么形状的砖铺的?哪些宝宝拿的砖可以铺?(方法同上)
6、最后指着方形的路标问:最后一条路该用什么砖来铺呢?(方法同上)
7、教师:呀,这些路还没铺完,妈妈请宝宝每人再去拿一块与自己胸口形状一样的砖接着铺。(提醒幼儿铺好后到妈妈身边来)
不错的三、玩一玩 练一练——游戏:采蘑菇
(一)走小路
1、教师:刚才我们用图形砖铺了路,你们想不想来走一走,到蘑菇地里去采蘑菇。
问:那小路该怎样走呢?
2、请宝宝先看看自己胸口的图形,再看看路上砖的形状,想想你该走哪条路?赶快站到路口排队。(集体检查纠正)
3、幼儿走过小路,来到蘑菇地前。(提醒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
(二)采蘑菇
1、问:地里的蘑菇多吗?有些什么蘑菇?
2、教师:这里有两只篮子,请宝宝放采好的蘑菇。(同时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只篮子)
3、问:这只篮子应该放什么蘑菇?(指着大篮子)
问:还有一只篮子应该放什么蘑菇呢?(指着小篮子)
4、幼儿开始采蘑菇,采好后按要求放入大小两只篮子(集体检查)
(三)重复游戏
1、教师:地里还有许多蘑菇呢,让我们再去采一次吧。这一次我们要按刚才的方法先走过小路,再采蘑菇,但是这次采得蘑菇放的篮子可不一样了。(同时出示 红、黄、绿三只篮子)
2、请幼儿讨论后说出每只篮子该放什么蘑菇。
3、讲完规则幼儿开始游戏,教师检查指导。
活动结束:
教师:呀,我们采了那么多蘑菇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开着汽车把蘑菇运回家吧!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听音乐进行表演,尝试用绿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等的动作表现出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征。
2、能在图片提示及语言表述的帮助下,学习与乐曲特征相应的动作,培养对乐曲的感受力,发展动作协调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3、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材料准备:
(1)关于毛毛虫的图片若干。
(2)乐曲《未出壳的鸟雏》。
三、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自然引题。
(1)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乐曲,一起来听听是哪个小动物来和我们玩游戏了?
(播音乐)
(2)放音乐《未出壳的鸟雏》。让幼儿在初步感受乐曲的同时,猜测并回答。
(3)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猜想,丰富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力。
2、图片及音乐引导,师幼分段学习韵律表演的动作。
(1)引导幼儿观察绿毛虫在音乐中玩的几个游戏。
引导语:到底是谁呢?这是一只绿毛虫。它来和我们小朋友玩游戏。请看!它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引导幼儿逐一发现图片上绿毛虫在音乐中玩的几个游戏(吃东西、扭动身体、蜕皮和睡觉)。
引导语:那我们现在就来听听着这个音乐,看看,毛毛虫在这个音乐里是不是玩着这几个游戏。
(2)引导幼儿模仿绿毛虫吃东西的样子、扭动身体的动作、绿毛虫蜕皮的动作和幼儿模仿创编绿毛虫睡觉的动作。
引导语:你们想做绿毛虫哪个动作?想做吃?还是想做毛毛虫动,还是想做毛毛虫脱衣服,还是想做毛毛虫睡觉呀?
3、学习听音乐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完整地听音乐看图片,进一步理解记忆乐曲的旋律与节奏特征。
引导语:毛毛虫的动作我们都会了,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玩绿毛虫玩游戏。
(播音乐)
(2)引导幼儿加入上个环节中自己创编的动作,进一步感受音乐并进行自由尝试表演。
(3)集体找空地表演。
(播音乐)
引导语:现在,绿毛虫们到草地上找东西吃,看有什么就吃什么吧!
(4)创编蝴蝶造型。
绿毛虫变呀变,变成什么?——1、2、3,变,变成美丽的蝴蝶了。
4、师幼互动进行完整表演。
(播音乐)
(1)引导幼儿面向老师,师幼一起进行完整的韵律表演。
(播音乐)
(2)引导幼儿主动邀请同伴,一起进行韵律表演。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故事,了解动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
2、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
3、知道小动物摘果子的过程中果子数量由多到少的变化。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故事,了解动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
2,知道小动物摘果子的过程中果子数量由多到少的变化。
难点 :
1、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
活动准备
背景图小动物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师:刚才我们摘了果子,现在有一只小老鼠也来摘果子了。(出示小老鼠图片)
(出示果子图)
1、树上一共有多少果子?(幼儿点数说出总数6个)。
师:小老鼠看到这些红红的的果子非常想吃。可树那么高,小老鼠能摘到果子吗?
幼:……
它怎样才能摘到果子呢?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想什么办法摘果子?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小老鼠在摘果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出示小鸟图)
/2、图3:请幼儿观察,谁来了,(小鸟)小鸟是怎样摘果子的,(请幼儿模仿小鸟摘果子的动作)小鸟摘了几个果子?树上还剩下几个果子呢?(幼儿点数)小老鼠能用小鸟的办法摘果子吗?为什么?
/3、图4:又来了一只长鼻子的动物,它长鼻子一伸就卷走了一颗果子。猜猜这个长鼻子的动物是谁啊?(出示大象图)大象是怎样摘果子的? (请幼儿模仿大象摘果子的动作)强调大象是用长鼻子卷果子。
/4、老师模仿猴子的动作,请幼儿猜猜是谁来了?想想小猴子会用什么办法摘果子呢?(幼儿自由发言),对了小猴子会爬树,它爬上树摘下了一颗果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猴子摘果子吧!
5、(出示鳄鱼图片)你们看又有谁来了?它能摘到果子吗?它用什么来摘果子呢?它的长尾巴扫下了几颗果子?
6、刚才哪些动物摘走了果子?他们分别用的什么办法摘果子?摘了几颗果子?(请幼儿回答)
师:哎呀,你们看树上还有几颗果子了呀?(与幼儿一起数数)
幼:还有两颗果子了,
师:怎么办呢?树上只剩下两颗果子了,小老鼠还没摘到,你们想想现在小老鼠现在会是怎样的心情?
幼:着急,
师:那你们猜猜小老鼠最后摘到果子没有呢?
幼:摘到了,没有……
3、完整听一遍故事.
师:有的小朋友说摘到了,有的小朋友说没有,那小老鼠到底摘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老鼠摘果子》
(老师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提问:小老鼠最后摘到果子没有啊?
幼:……(摘到了)
师:它是怎么摘到的呢?
幼:……(海豹帮助它)
师:哦,是海豹帮助了小老鼠,海豹是怎样帮助小老鼠的?它把小老鼠放在它的鼻子尖上顶上去的。(一起模仿海豹顶的动作。)
师:那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动物摘果子的方式呢?我们请小朋友来学一学
(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
4、模仿各种动物的本领。
师:还有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来模仿,那好,我们就一起来吧!
(播放音乐同幼儿一起模仿)
背景图小动物图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了直接进入主题的方式,幼儿对内容感兴趣,能够完全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其中大部分孩子思维活跃,为小动物找出了很多摘果子的方法。最后的模仿小动物时,孩子们更是兴趣浓厚,把浅显易懂的故事内容用运作表出来,更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本次活动做到了有效性,师幼互动非常好。如果再让我上这次活动,我会更放手地让孩子们去理解看图,读故事,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活动目标:
1.模仿小医生治病的情景,萌发关爱病人的情感。
2.尝试用垂直或水平的线条添画,表现使用各种医药用品的情景。
3.发展幼儿辨别方位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
活动材料:
1.医药箱(内有玩具药瓶、针筒、盐水袋、体温表、听诊器等)。
2.幼儿操作材料:小床、娃娃、模拟医药箱的纸盒(内有小药瓶、小勺,剪成针筒、盐水袋、体温表等外形和长条的卡纸)彩色水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观察医药箱里的物品
1.说说医药箱的名称和用途。
2.辨认医药箱里的物品,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它们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二、讨论演示
1.娃娃生病了,将娃娃放在床上盖上小被。
2.小医生来了,赶快打开医药箱
(1) 观察各种操作材料,分辨它们的形状,对照实物想象可以做成什么医药用品。
(2) 教师演示沿着纸边画长方形并添加若干线条做成体温表。
三、学做小医生
1.打开医药箱,看看里面有些什么,尝试做个体温表。
2.观察其他操作材料的外形,用沿边画线条或剪直线的方法做成各种医药用品。
3.边制作边模仿医生为娃娃打针、喝药水、吊盐水、量体温等。
四、分享交流
1.主任医生来检查病房了,请小医生对照自制材料说说怎样为娃娃治病。
2.一起为娃娃量一量体温,发现娃娃的病好了,小医生关上医药箱,抱起娃娃回家了。
活动解析:
我们感到小班活动区的情景尤为重要,尤其是与角色游戏相结合更受到幼儿的青睐,“小医生”就是为小班角色游戏设计融人美术表现的活动之一。为增加活动的仿真性和趣味性,
我们特用较厚的卡纸剪成针筒、体温表、盐水瓶、药瓶等轮廓,放入与娃娃大小相匹配的医药箱内,再放上一支彩色水笔,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添画为娃娃量体温、喝药水、打针、吊盐水,自然地反复尝试画直线和横线。随着游戏的进展,我们又逐步增加吃药片(将长条纸剪成小方块),X光透视(在黑纸上面骨骼)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情景通过询问或建议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这些材料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鼓励幼儿反复尝试。但这类活动建议不要以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应让幼儿乐此不疲地尽兴游戏,既提高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也发展了幼儿辨别方位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小百科:医生,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医生,古代称大夫或郎中。
我的新家
【活动目标】
1.认识班级的标志和环境。
2.知道幼儿园是自己的新家,喜欢自己的新家。
【活动准备】
1.将班级标记(如苹果)贴在活动室门上。
2.小动物(如小象、小羊等)手偶1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班级标志。
教师带幼儿来到活动室门口,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门上贴的苹果标记,告诉幼儿贴着苹果标记的就是我们班小朋友的家。
教师操纵小动物手偶,以小动物的口吻说:欢迎小朋友们每天到这里和我一起做游戏,这是我们的新家,你们喜欢吗?
2.参观新家。
带两位教师一个当火车头,一个当火车尾,带幼儿模仿开火车的动作走进活动室。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开火车围绕各个活动区行走,在沿途的每一个区域停留,教师介绍该区域的玩具。
继续以开火车的形式参观盥洗室、厕所、睡眠室、饮水桶等。
3.幼儿自由游戏。
师:我们的新家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一定非常喜欢,让我们进去游戏吧!
再次玩“开火车”游戏,沿途路过某一活动区时,教师随意说几个小朋友的名字,说:“你们几个进去玩玩吧!”直到所有的幼儿都进入活动区。
教师到各活动区观察和指导幼儿,用亲切的话语唤起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色游戏区,教师拿着布娃娃说:看这个布娃娃多可爱呀,她一定在说“欢迎你到我们家来!”
小班教案《椅子》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如何爱护好小椅子,让幼儿知道搬椅子的正确方法及正确坐椅子的姿式,探索、发现生活中椅子的多样性及特征,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椅子》教案吧。
教学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搬椅子的正确方法及正确坐椅子的姿式。
2、如何爱护好小椅子。
3、探索、发现生活中椅子的多样性及特征。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活动准备:
1、椅子若干 、 2 小红花 、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
幼儿坐成3条弧线,今天有许多椅子朋友来到我们班和小朋友做游戏,但是有一个椅子宝宝很不开心,伤心的告诉老师:我不喜欢和小班的小朋友玩,因为小班的小朋友经常欺负我。让我找不到家,并且让我总是摔的满身脏死了,最可恶的是居然还有小朋友用脚去踢我,这时候椅子妈妈说:我相信小班的宝宝以后都不会这么做了,因为我们老师会教宝宝怎么样保护我的,小朋友听见了椅子宝宝说的话了吗?椅子宝宝可喜欢和老师玩,因为老师从来不欺负椅子宝宝,小朋友现在看看老师是怎么样和椅子宝宝做朋友的。
教师示范搬椅子和坐椅子的正确姿式
二、和椅子做好朋友
请所有的小朋友去找到自己的椅子宝宝做朋友,和椅子宝宝说说悄悄话。(椅子宝宝我爱你啊!我会好好爱护你的,我坐完了会把你送回家的等)
请小朋友和椅子做游戏,看谁反应快,摸摸椅子的背,对椅子大声的说句自己最想说的话,摸摸椅子的脚等等
那现在请小朋友让椅子宝宝到座子妈妈那里去休息一会吧!观察幼儿搬椅子的方法是否正确,能否按着老师的说法要求做。
三、 老师小结
小朋友们我们的椅子宝宝都开心的笑了起来,因为我们都做的很好,只是还有个别的椅子宝宝不是很开心,我要表扬以下这么多小朋友,她们刚刚是怎么样做的,老师一一说出来再给予红花鼓励,为了我们以后做的更好,椅子宝宝带给我们一段好听的三字儿歌,教我们做个爱护椅子的乖宝宝
(幼儿认真听)
儿歌:小椅子—双手搬—轻轻放—再坐上—人离开—椅收起—爱护它—常擦洗!
哪个宝宝能做到三字儿歌里面,椅子宝宝就会很开心了,小朋友能不能做到啊!
幼儿自由探讨
小朋友一起来说说怎么样爱护椅子的,最后将椅子的三字儿歌读一读。
小百科: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一种有靠背、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据文籍记载,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
作为杰出的幼儿园教师工作者,不仅要照顾好小朋友,还要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小班语言教案有哪些?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幼儿园小班提示孩子语言能力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它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机对话时代的到来。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时常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想像力和创造力,根据提供的语言领域目标,我设计了教案《小兔找太阳》
【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太阳的特征,加深对红色、圆形的认识。
2、知道晒太阳也是冬天的一种取暖方式。
【活动准备】
1、课前开展半日活动《晒太阳》,感知在阳光下温暖的的感觉。
2,、故事《小兔找太阳》的视频。
3、画有红灯笼、萝卜、红气球、太阳的画面故事内容四幅。
4、小兔和兔妈妈图片和头饰。
5、设计小兔找太阳的场景(红灯笼、萝卜、红气球的实物,太阳的画面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兔子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一只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谁吗?(想)师:小朋友请看,这是谁?(小兔子)对,他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那么你知道今天小兔子想干什么吗?它呀,想去找太阳,可是,它从来没有见过太阳,小朋友你见过太阳吗?你知道太阳是什么样的吗?(个别幼儿说一说)师:哦,我们小朋友知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暖的。可是小白兔只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并没有见过太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小兔子能不能找到太阳。
2、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小兔找太阳》,根据故事情节逐步拉出画面,让幼儿与故事互动,学习语言,理解作品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出示挂图(1)师: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就去找太阳。小兔子来到屋子里,小朋友请看他看到了什么(灯笼)这时,小兔子指着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灯笼说:妈妈,这时太阳吗?小朋友你先来告诉它,这时太阳吗?(不是)是什么呀?(是两盏灯笼)那我们快告诉他,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两盏红灯笼)。这时妈妈告诉他,不,这是两张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
出示挂图(2)师:小兔子来到菜园子里,小朋友请看他又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红红的、圆圆的萝卜)。这时小兔子看到萝卜又说,妈妈这是太阳吗?来,小朋友,我们替妈妈告诉它,引导幼儿说出,(不,这时3个红萝卜,太阳在天上呢)
出示挂图(3)师:小兔子抬起头,他看见了什么?(气球)这时小兔子又问妈妈,妈妈这是太阳吗,小朋友,妈妈会怎么说呢?(个别幼儿自由回答)老师说:不,这时红气球,太阳只有一个,还会发光呢。
瞧--出示挂图(4)师:小兔子仰起了头,看着妈妈指着的地方,大声喊,妈妈,我找到了,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师:小朋友,今天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吗,(找到了)那你们来说一说太阳是什么样的呢?(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描述太阳的特征)师:小兔子今天找到了太阳,他非常高兴,他要请小朋友听故事,你们想听吗?
3、观看故事视频《小兔子找太阳》。
4、提问:
⑴小兔子第一次找到了什么?(个别回答后,请小部分幼儿上来找找红灯笼,并一起说说故事中的对话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子外面呢!)。
⑵来又找到了什么呢?(个别回答后,请小部分幼儿上来找找大萝卜、红气球,并一起说说这是三个大萝卜、红气球。
⑶兔子为什么会把红灯笼、大萝卜、红气球当成太阳呢?(引导幼儿看看他们都是红红的、圆圆的)
⑷你见过太阳吗?在哪儿能找到它?在太阳下有什么感觉呢?
⑸引导幼儿一起说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5、让幼儿(根据设计的场景)带头饰分角色讲故事。
【活动延伸】添画圆形《圆形变变变》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幼儿食品)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
1.引导幼儿能发挥想象。
2.将想象结果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香蕉若干。
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师(出示方纸盒作神秘状):这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样子长长的,皮黄黄的,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
二、想象活动1.这香蕉会变戏法,你们信不信?
2.(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状):香蕉开始变戏法了,你们看它像什么?
像小桥、像月亮、像彩虹、像小床、像小船、像大刀、像电话师:请你们和老师一起打电话吧(幼儿模拟打电话状,与教师做简短的对话。)师:香蕉除了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
三、分享1.师: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
(幼儿尝试剥开香蕉皮,对不会剥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帮助。)2.师:下面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 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3.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
(幼儿尝试剥开香蕉皮,对不会剥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帮助。)师:下面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
目标:
1.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看图讲述故事,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巩固幼儿对物体的颜色、大小的辨别,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通过故事,知道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准备:
1.图片三幅、小鸭、小兔图片(磁铁粘贴)
2.故事自编
3.黄、绿、蓝的帽子;大、小的红帽子
过程: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一)师:图上有谁?(幼儿说一说)你觉得小鸡宝宝什么地方最漂亮?(帽子)
师:小鸡宝宝戴的是一顶什么颜色的帽子?(红色)
师:这帽子是哪来的呢?(请小朋友猜一猜)
2.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根据故事情节出示第二张图片。
师:小鸡干什么去?它是怎么样去的?这样走会发生样的事情?(请小朋友说一说)
3.(出示图片三)师:小鸡怎么啦?想一想它为什么哭呢?(帽子不见了)
师:帽子怎么会不见的?怎么办呢?(帮助找一找)
师:谁来帮助它找呢?(出示动物小鸭、小兔)
师:小鸭小兔会对小鸡宝宝说什么呢?(别着急,我们帮你找)
二.续编故事后半部分。
师:小兔找到了一顶什么样的帽子?是小鸡的吗?为什么?(学习对话)
师:小鸭找到了一顶什么颜色的帽子?是小鸡宝宝的吗?为什么?(学习动物之间的对话)
三.幼儿操作讲述。
师:小动物找不到小鸡宝宝的红帽子,心里很难过,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忙啊?
请小朋友上前来找一找哪顶帽子是小鸡宝宝的红帽子?为什么?
讨论:大的帽子是谁的?小的帽子又会是谁的呢?(鼓励幼儿大胆地发挥想象)
四:教师完整地将故事讲述一遍。
思考:小朋友,想一想,小鸡宝宝以后还会把帽子弄丢吗?为什么?(教育小朋友走时不要跑)
活动背景:
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屡遭破坏,为了让我们生活幸福、美好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入。要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溪由清到浑,又由浑到清的过程。
2.知道植树造林对河流的影响,萌发爱护树木和河流的情感。
活动准备:
相关课件、电脑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起兴趣。
师:宝宝们,看,图片上有什么?(小兔、房子、小鸟、小河……)师:小兔的家门前是一条清清的又香又甜的小溪。突然有一天小溪水变得怎么样了? "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
二、感知故事,理解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讲了这么多的原因,都很有道理,让我们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溪的水变脏了。"
1.讲述故事第一部分(结合图片讲述故事"1~3自然段"),(出示图2小兔看见大象和野猪在拔树)师提问:小兔上前一看,看到了谁呀?(野猪和大象)"野猪和大象在干什么呀?"(幼儿个别回答:在拔树)"野猪和大象竟然在拔树。"(出示图3小兔跑去劝阻)师:看到这个场景的小兔很生气,她跑过去大叫:"别拔了,你们毁掉了小溪水!"师提问:"小兔很生气的说了什么呀?谁来学一学小兔的样子。"(幼儿个别和集体模仿小兔的样子。)师:听到这句话的野猪和大象觉得很奇怪,"这和小溪水有什么关系呀?"宝宝们,你们来说一说为什么拔掉了树木,小溪水就会变脏的呢?(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观察图片中大象和野猪的表情。
师小结:老师告诉你们,树木的作用可大啦,树根可以吸水和抓泥土,防止洪水,可以减少下大雨时泥土被冲到小溪里。拔掉树会造成水土流失,还会有很多垃圾都吹到了小溪里。破坏了小溪水,破坏了我们的环境。所以小兔才会那么生气的对着他们大叫,那么宝宝们如果你们看到有人在拔树你会怎么做呢?(告诉他不要拔树,要种树等等)那我们来看看野猪和大象是怎么做的。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4~6自然段,(出示图4野猪和大象比赛栽树),提问:
师:"野猪和大象在干什么呀?"(栽树)"原来野猪和大象知道自己做错了,因为拔树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所以他们决定比赛栽树,树长大后,小溪水变得怎么样了?(变得很干净,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师: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香甜的小溪》,你们愿意跟着老师一起看着图片,讲一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讲述故事,配上动作表情。)
四、交流讨论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砍树、拔树会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怎么样?(幼儿自由回答)
五、延伸活动:
讨论: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许多小树,我们可以怎样关心帮助它们呢?
师总结:宝宝们说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让我们一起去行动吧!跟着老师一起去给小树浇水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从幼儿反应来看,目标的设定较合理,或许可以用加深一点难度,师幼互动方面。我尽量夸张地讲述故事,幼儿很容易融入故事情境,对我的提问有积极的回应,这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对幼儿回答的应变能力较弱,当幼儿的`回答与我的预设不一样的时候,比如最后一张图,我是准备让幼儿说一说,野猪和大象为什么又重新种上树呢?幼儿马上有了应答,原因讨论的环节稀里糊涂就没有了。主要是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没有考虑充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应该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另外一个问题是幼儿说的机会太少,没有给他们充分的主动性。我总是急切地想告诉他们答案。其实看得出来他们很想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会等待,多给孩子一些说的机会,另外在环节设计方面,不够新颖,正如一些老师说的要学会挖掘教材,换一种思路,会使活动更加有趣达到更好的效果。
活动领域:
语言活动名称:春天的色彩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理解,春雨对大自然的作用。
2、感受下文中的美,学习散文中将春雨比作各种颜色的表现手法。
3、培养热爱关心大自然的情感,以及观察周围事物变化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春天的景色和花草树木有初步的认识。
2、根据上文内容,自制图片。
3、幼儿用书春雨的色彩。
4、语言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寒冷,凄清,我们又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你们觉得春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春雨会是什么颜色的?
2、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引入活动。
二、教师边出示图片边引导幼儿讨论春雨的色彩。教师:小白哥说春雨是无色的,为什么呢。
教师: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春雨怎么会是绿色的呢?教师: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春雨会使什么变化红。
教师:小黄英又说春雨是黄色的春雨还会落在哪儿,会使什么变黄?教师:春雨究竟是什么颜色的,才会把大地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散文《春雨的色彩》。
三、幼儿完整的欣赏,教师朗诵散文或播放散文录音。教师:小鸟们说,春雨落到了哪里,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最后春雨又是怎么说的,理解词语,万紫千红。引导幼儿边看图边用散文中的语言回答,理解,春雨本身是无色的,但会使草地、柳树变绿,杏花,桃花变红,油菜花、蒲公英开放、变黄,春雨能使大地变得万紫千红。
四、师幼共同翻阅幼儿用书。
引导幼儿边看画面边轻声朗诵散文。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句式“下吧,下吧,我要……”以及词语“发芽、开花、长大”。
2.尝试将春天的经验仿照这个句式进行仿编,敢于在集体活动中。
3.感受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萌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学说句式:下吧,下吧,我要……
活动难点:
尝试将春天的经验仿照这个句式进行仿编,敢于在集体活动中。
活动准备:
1.儿歌内容的图谱。
2.春雨的声音,春天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倾听交流——我眼中的春天。
1.教师出示春游景色图。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春天到了,上个星期老师还带你们去春游了,我们看到了很多春天的景色。看,这是什么?
师总结: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柳树冒出了一一抹一抹的新绿,小草也把小脑袋探出来了,春天真美丽呀。
二、理解感知——学习儿歌《春雨》
1.师:春天还有好听声音呢,听这是什么声音?
师:对,这是下雨的声音。滴答,滴答,下小雨啦(下雨PPT)。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师:瞧,钻在泥土里的是谁呀?种子宝宝可喜欢春雨了,听听看他说了什么? “下吧,下吧,我要发芽。”(图谱)什么叫发芽?对,种子吸收了春雨,他会钻出泥土,长出嫩绿的叶子。(点击PPT)就像这样。
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说说种子宝宝的话吧。
如果配上动作那就更好看了,你们会吗?
3.师:种子喜欢春雨,梨树也喜欢春雨,看梨树在春雨的滋润下怎么样了?(发散后)(点击PPT)那梨树会和春雨说什么?原来有了春雨梨树也开花了。
现在我们都是梨树,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说一说。
4.师:看看哪个好朋友来了,有了春雨,麦苗会怎么样?(幼儿猜测后点击ppt)那他可能说什么呀?(图谱)
一起来跟着麦苗宝宝念一念。
师总结:麦苗宝宝因为有了春雨慢慢的长大了。
师:你们喜欢植物宝宝吗?那我们就来演一演,接下去老师请第一排的小朋友来做种子,第二排的小朋友来做做梨树,第三排的小朋友来做麦苗
师:植物宝宝都喜欢春雨,小朋友那你们喜不喜欢春雨呀,有了春雨你们能干什么?那你想对他说什么?(幼儿自由发挥)
师:我们来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我们看着图谱说一说这个小朋友对春雨说了什么?
谁来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一说。
师总结:原来下春雨了,我们小朋友能干好多好玩的事情呢。
三、朗诵练习——熟悉儿歌《春雨》
师:我们把他们的话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现在我们来一起完整欣赏一下《春雨》吧。
师:你们学会了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春雨吧(根据幼儿的问题进行单句练习。)
师:真棒,那我请小朋友们来扮演种子、梨树、麦苗和小朋友。
师:真好听,现在我们都是小演员要把这首好听的儿歌表演给客人老师看,老师帮你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全体起立。
四、操作交流——仿编儿歌《春雨》
师:想一想春天还有什么植物和动物,想对春雨说说话呀?他会说什么呢?
请小朋友们两个两个轻轻地商量下。
活动延伸:
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从各方面了解春天,发现春天。
附儿歌: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设计意图: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基础,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少,理解词义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质量,儿童词汇量的多少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材料的限制,为了摸清幼儿常见动词词汇量的多少,所以对我们的幼儿进行动词词汇量测试。
目的:
1、引导幼儿说动词,并围绕动词进行发散思维。
2、学习动词玩、拍、抱、踢、打。
准备:布娃娃、积木、皮球、水杯、沙、被子、羽毛球拍、针、电话、毛衣、珠、珠子、石头、沙包、毽子、卡片、橡皮泥、玩具车等。
过程:
一、动词抱
1、做一个抱的动作,提问:A:老师在干什么?B:老师还可以抱什么呢?
2、出示布娃娃、球、被子、积木等启发幼儿说出与抱相关的动词词组。
3、不出示任何实物引导幼儿依靠想象围绕抱进行发散思维。
二、动词打
1、做一个打的动作,提问:A:教师在打什么?B:老师还可以打什么呢?
2、出示毛衣、电话、针、羽毛球拍等启发幼儿说出与打相关的动词词组。
3、不出示实物,引导幼儿围绕打字进行发散思维。
三、动词踢(过程同上)
四、动词拍(过程同上)
五、动词玩(过程同上)
六、结束
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
把准备的实物放到草地上,我们去玩一玩、拍一拍、抱一抱、踢一踢、打一打吧!
精彩实录:
师:放下一切教具,提问:我们还可以打什么?
幼:打伞;打苍蝇;打牌;打人、打孩子;打鼓、打球;打桌子、打我的孩子;打过了。
师:做了一个踢的动作,提问:老师在踢什么?
幼:踢小球;踢石头;踢车子;踢毽子。
课后分析:
这次测查一共有5个常见动词,抱、玩、拍、打、踢,在幼儿说动词抱、玩、拍、踢时,一般都是根据教师动作和实物引导说出来的,而在说打这个动词时,幼儿脱离实物和老师动作引导,说了打伞、打苍蝇、打牌、打人、打孩子、打鼓、打肥皂、打桌子、打我的孩子、打过了、打球11个词语,打伞与近几天天气相关,打苍蝇与季节相关,打牌与爷爷妈妈相关,打人、打孩子、打鼓、打桌子、打自己的孩子都与自己相关,打肥皂则与方言相关,这说明生活经验是幼儿创造力的源泉,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一大重点。
2~3岁的幼儿直观性强,只有在具体的实物面前才会说,因此我们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材料,可从名词、动词、人称动词三个方面着手,从实物说起,引向同类的词说,让他们产生联想,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看见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从教说学一步步做起,逐渐丰富幼儿词汇。
设计思路:
雨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孩子们喜欢看雨、听雨甚至玩雨
散文听雨紧密联系孩子们的生活,用自然、亲切的语气引导孩子们去倾听雨声,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想像丰富。我们想通过引导孩子们自由观察雨、欣赏散文听雨、仿编散文、游戏小小雨点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引导他们感受散文的意境美,启发孩子们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大胆想像、仿编,在仿编散文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言语美。
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周围事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自由看雨、听雨,观察雨的各种形态及动态,倾听各种雨声,积累关于雨的生活经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倾听及想像能力。
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下雨天进行此活动。
2、绘画纸、笔。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阳台自由赏雨,引导幼儿观察大雨、小雨的各种动态,仔细倾听各种雨声。指导语:你们看看现在的雨是什么样子的?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雨点儿落到了哪些地方?找到了哪些朋友?
2、引导幼儿自由讨论自己所见到的、听到的雨。指导语:你刚刚听到雨点儿的声音了吗?看到雨点儿找朋友了吗?和你的朋友说一说。
3、引导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要求语言完整、连贯。
4、绘画:雨点儿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中雨景的美和快乐的情绪。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雨景。倾听雨声。(也可在下雨的时候,带幼儿观察雨景,丰富幼儿对雨的认识)
2.课前教幼儿积累丰富描述雨景的语言。
3.描述雨点的挂图。
【活动过程】
1.游戏《小雨点》。小雨点也落到了我们的活动中来了。欢迎小雨点。
2.播放课件请幼儿倾听雨声,观看雨景。看后请幼儿完整描述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谈话:雨景是美丽的,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启发幼儿自由发挥、讲述。
4.教师示范朗读,请幼儿说说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5.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引导提问:雨点落下来做什么?雨点从哪里落下来?雨点落在地上后溅起来象什么?
6.引导幼儿分段欣赏诗歌,抓住关键词语快活、勇敢、漂亮教幼儿学习诗歌。
分角色朗读、接龙游戏式朗读,提高幼儿朗读的兴趣。
【活动目的】
1、在游戏中感受活动的快乐。
2、愿意用动作表现自己对儿歌的理解。
3、能一边念儿歌一边表演。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鸭妈妈头饰一个。场地上放青菜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导入。
1、教师做鸭妈妈:"鸭宝宝,今天的太阳真好,妈妈带你们去晒太阳,好吗?鸭妈妈先请小鸭子排好队伍,做一群神气的小鸭子"
2、教师与幼儿排着队伍一起矮矮、歪歪地学小鸭子走走,拍拍翅膀,晒晒太阳,帮助幼儿体验与妈一起游戏时高兴的情绪。
3、当幼儿发现青菜卡片时,鸭妈妈与小鸭子一起快乐地伸伸脖子吃青菜。
二、理解儿歌。
1、师:"鸭宝宝,咱们走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吧"。教师与幼儿一起自由松散地坐在地下。
2、理解儿歌。
"刚才鸭宝宝们跟着鸭妈妈,咱们是怎么走的呀?谁来学学看?"幼儿回答并表演。(强调:一排、矮矮、歪歪。)"鸭宝宝,我们来到草地上,还做了些什么呢?(教案来源:快思教案网) 谁来说说看?"幼儿回答并表演,教师念儿歌:"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伸脖子,吃吃青菜"。幼儿集体表演并学念儿歌。
"鸭宝宝,咱们要回家了,应该怎么走呢?"教师带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一起排着队伍矮矮、歪歪地学小鸭子走回家。
三、再次游戏。
"还想跟鸭妈妈一起去草地上玩吗?""这次咱们要念着儿歌来玩了,看哪只小鸭子最能干,念的儿歌最好听"。一边念儿歌一边游戏,结束时离场。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感觉到存在一个缺憾。哪就是教师对幼儿的引导,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交流,如果自身能从“鸭妈妈”的身份带领“鸭宝宝”(幼儿扮演)表演儿歌,那么。就能由衷地唤起幼儿内心对“妈妈”的依恋,从而使游戏,学习过程更富人本化,真正达到富情感于学习的教学境界。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阅读过程,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观察画面理解铁马各项本领的难度、实现程度的逐渐变化,从而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注意科学家表情的变化。
3、初步学习“站”、“降落”、“浮”、沉“等动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庭读本《机器人》。
2、材料准备:大书,白马的真实照片(站姿一本、其他姿势的一张)。
3、环境准备:在阅读角投放《机器人》和其他关于科学发明的读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拿出《机器人》读本,问幼儿:封面上的老爷爷你们还记得吗?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请幼儿进行讲述,如果不能讲述,翻阅图书和幼儿一起回顾读本中的内容。)机器人都会做什么?科学家们最大的本领就是发明和创造,科学家爷爷又有新的发明,你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里,科学家又会造出什么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铁马读本封面)
二、图画阅读
封面:(遮挡标题)这次科学家发明的是什么?这匹马是用什么做成的?为什么科学家手里要拿着遥控器呢?这匹马是用铁制造出来的,所以叫——(揭掉书名上遮着的纸)幼儿认读。(出示白马站立的真实照片)这是一匹真的马,它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请幼儿用语言描述马的特征,着重观察铁马身上的两个小方块,猜猜是用来干什么的。)马都有什么本领?(待幼儿回答后总结)这匹铁马有没有这些本领呢?
三、教师带领幼儿逐页翻阅大书,进行讲述。
在重要的动词等地方请幼儿进行表述。
活动反思:
此读本是继《机器人》后的又一科学发明读本,它既通俗易懂,又有激发孩子们创造发明的好奇心。本书难点在于细致观察图片说一说如何看出铁马能飞的,引导孩子们从画面中参照物找答案,同样铁马会沉在水里,也是通过观察铁马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变化得出。多用文句“为什么”、“你认为呢”、“还有什么本领”等类似的问题,使得孩子们说的机会很多,而且尽量要用拓展性的问题,避免孩子回答是或不是,对或错的问题。
总之,分享阅读是给我和孩子一个大胆想像,敢于表达的机会,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更要突显“孩子完整说”的目标,尽量丰富孩子的词汇。
在《水果谜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没有我预想的好,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了三个谜语,在猜第一个时,“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猜一种水果的名字,一开始幼儿能有兴趣的乱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进去,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进行了引导而在与幼儿一起分析谜面的时候,发现多是我在讲,给我的感觉是幼儿听不懂,而且兴趣也没一开始好了,因此我也急于把答案说了出来。而在猜第二个谜语时,“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在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听完谜面后,发现幼儿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幼儿的表现还是不会猜谜语,但是我还是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答案。可是还是没有我预想的那样。因此再一次的对谜面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出示了准备好的实物,边讲边让幼儿观察,发现幼儿对实物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我也发现幼儿还是不会猜谜,兴趣没有故事的高。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儿对猜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他们还不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谜底应是幼儿熟悉的,谜面描述事物特征是明显而生动的,用的比喻应和谜底实物相似的。 再次,教给幼儿解谜技巧,即让幼儿仔细听谜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要求他们对每一句描述应引起联想与分析,从事物特点上去猜。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猜谜活动之前,对于小班的幼儿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当然猜谜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学会的,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我也将在延伸活动中,饭后散步时以及教学活动开展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猜谜的游戏,相信,猜谜会让我们的孩子们愈来愈聪明!
活动目标:
了解苹果种子成长的过程,丰富对“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体验。
对种子的成长过程产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种子成长需要阳光和水分。
难点: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种子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水果是有种子的。
《苹果种子的故事》课件:苹果图、苹果剖面图、《苹果种子的故事》绘本、故事音频等。
纸面教具:泥土、太阳、雨水、种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苹果种子在哪里?
·观察苹果,找一找苹果种子在哪里。
——你们知道苹果的种子在哪里吗?
——切开苹果,看一看苹果种子的样子。
苹果种子发芽了。
·听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盖住了苹果种子”)。
——苹果种子掉到了地上,发生什么事情?
——泥土为什么要盖住种子?
苹果种子长大了。
·听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从“春天的时候”至“小芽就长高了”)。
——春天的时候,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谁能来学一学种子发芽的样子?
——种子在发芽的时候最想要得到什么帮助?
——谁帮助了它?
·进一步理解泥土、太阳、雨水对种子的帮助。
——泥土是怎么帮助种子的?他做了什么?
——太阳是怎么帮助种子的?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雨水是怎么帮助种子的?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故事第三部分(从“一天”至结束)。
——小芽最后长成了什么?
我变苹果种子啦!
——如果你来演苹果种子,你会怎样慢慢地长大?
——谁能来学一学泥土、太阳、雨水,它们又是怎样帮助种子成长的?
活动提示:
活动前需要让幼儿认识苹果的种子,知道种子长在苹果的里面,被果肉包囊着。
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粒苹果种子,随着教师讲述的故事做出各种相应的动作。
扮演太阳、雨水的幼儿,要能够学习对话“我来抱抱你吧”,也可以自己创编对话。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继续欣赏故事《苹果种子的故事》,并学习对话。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分角色扮演种子、太阳、雨水等,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目标:
1、学习并理解儿歌《嫩芽娃娃》。
2、激发幼儿探索树叶变化的兴趣,了解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儿歌内容。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自制大树布于场地四周、自制树叶每人一片在场地一角。
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花草树木。
1、现在是什么季节?
2、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四散观察)
二、席地而坐说一说
1、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教师小结:春天到了,地上长出了新的草,草地变绿了,树上也开始长叶子了,刚长出来的叶子是淡绿色的、嫩嫩的,我们叫它嫩芽。
三、学习儿歌《嫩芽娃娃》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嫩芽娃娃是怎么长大的呢?
3。春风吹,春雨下,阳光照,嫩芽娃娃慢慢长大。
4、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植物的生长规律。
5、教师复述儿歌,幼儿学念。
四、嫩芽长出来了
1、找一找嫩芽娃娃躲在哪里?
2、看一看它们长得什么样子?比较叶子的颜色、大小上的差异,它们应该谁的嫩芽娃娃。
3、我们一起来做春姑娘,让周围的长出嫩芽。
4、幼儿边念儿歌边为周围的自制大树粘上小树叶,最后一起完整地念儿歌。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圆
活动来源:
我们幼儿园比较注重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并购置了许多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小班幼儿刚入园,经过两个月的培养,已经具备初步的早期阅读意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幼儿都喜欢圆形的物体,也能认识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绘本《圆》特别适合小班幼儿阅读,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绘本阅读活动。更好地让幼儿了解圆,同时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语言发展能力、阅读能力等。
活动目标:
1、初步阅读绘本,了解不同数量的圆可以变成馅饼、雪娃娃、猫头鹰、火车、糖葫芦等物品。
2、通过教师提问和观察,尝试将环境中圆形的物品用绘本的句式进行仿编。
3、体验“圆形物体变变变"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生活中一些圆形的物体,会唱“拉个圆圈走走”的歌。
2、物质准备:创设环境,有意识地在教室里摆放一些圆形的东西。
3、绘本《圆》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引起阅读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看看封面上的图形,你认识吗?这本绘本的名字叫《圆》。这么多的圆形宝宝,今天要来给小朋友变魔术呢?它们会变成什么好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引导幼儿观看PPT,阅读故事,初步欣赏故事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集体欣赏PPT。(1—3个圆的内容)
提问:“一个圆,孤零零",它会变成什么呢?还会变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两个圆,来做伴”它会变成什么呢?还会变成什么呢?
“三个圆,正正好”它会变成什么呢?还会变成什么呢?三个圆藏在哪?(猫头鹰和小老鼠)
2、幼儿自主阅读绘本4—5个圆的内容。
提问:“接下来会是几个圆?又会变成什么好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绘本,从猫头鹰的地方往后看”。
“四个圆,排成排”它会变成什么呢?还像什么呢?圆藏在哪?(火车车轮)
“五个圆,连成串”它会变成什么呢?还像什么呢?
三、师生边完整欣赏PPT边讲述绘本,进一步帮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这本绘本好看吗?我们再来看一遍,一起讲讲吧。
四、接龙游戏,学习分角色阅读绘本
集体观看PPT,第一次教师说前半句,幼儿说后半句。
师:小朋友真聪明,能和老师一起讲故事了。现在我们来玩个接龙游戏,我说前面的“一个圆,孤零零”。宝宝说后面的“好像一个大馅饼”。看谁说得好?
五、寻找教室中的圆形物品
1、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
师:我们教室里也藏着许多圆形宝宝,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呢?快把它们找出来吧。
2、把找到的圆形物用绘本的句式念出来。
师:一个圆,孤零零,好像一个大皮球。两个圆来做伴,变成一个望远镜……
六、教师指相应的物品,进行填充式创编绘本
师:宝宝们真棒!找到了很多圆形的东西,说得也很好,现在张老师来把你们找到的圆形宝宝编到故事里,就会变成一个新的绘本故事。
教师一边念一边指向创编的物品“一个圆,孤零零”好像一个(引导幼儿填词:大皮球,两个圆来做伴好像一副望远镜等等)。
七、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1、师:今天圆形宝宝玩得真高兴,我们也来玩个“拉个圆圈走走"的游戏吧。
2、游戏延伸:用创编的句式进行游戏。
“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走走走走,变成一个大皮球”。(变成一条毛毛虫、望远镜等等)。
活动反思:
圆形物体是生活中无所不见的,由于幼儿对于圆的认识经验储备充分,创设了适宜的教学环境,以绘本为载体,开展有关圆的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征,因此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幼儿发挥想象,联想到了很多圆形物体,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在课堂上能仔细观察,积极参与游戏师幼互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是在进行故事仿编环节时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入园时间较短,语言发展有限,少数幼儿不能把话说完整,因此,仿编活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练习,从而提高幼儿的仿编能力。
专家点评:
这个活动设计,是一堂从认识“圆”入手的幼儿小班的语言教学活动。幼儿对“圆"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具备和积累了一定的认知经验,看图、观看PPT,回答关于“圆"的问题,做接龙游戏,学习分角色阅读绘本,用创编的句式进行游戏延伸等活动情节的设计很丰富,很精当,符合幼儿的特点,有感染力,也体现了正确的幼教理念,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也培养了思维能力,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教学日期:
20xx年4月8日教学名称:我的一家人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护。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一家人"这一话题进行谈话,使幼儿乐意参与个别交谈与集体谈话活动。
3、培养幼儿爱家庭的情感,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围绕"我的一家人"这一话题进行谈话,使幼儿乐意参与个别交谈与集体谈话活动。
教学形式:
集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1)放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家里有谁"要求语句完整。
(师:A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好妈妈,除了妈妈"家里还有谁?",谁能告诉老师?)B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能拿着照片到上面来讲。)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让幼儿看着照片讲,教师重复幼儿的话,练习说话的完整性。(有……有……还有)(3)请其余小朋友拿照片,自由交谈"照片上有谁?"师:大家一定也想说说自己的一家。好!拿好照片,给自己旁边的好朋友说说"照片上有谁?"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照片交给后面的大人,看谁最快。
(4)了解、丰富词汇"全家福"的含义。
刚才,小朋友们介绍的很好。谁知道一家人在一起拍的照片叫什么?(丰富词汇"全家福"幼儿学说)拿出一张全家福请幼儿说:"这是谁家的全家福?"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交谈,集体讨论,要求声音响亮地表述。
(1)老师以小动物的语气回答问题,起示范作用。师:看!老师请来了大家认识的客人小兔灰灰。师:灰灰与大家打个招呼。大家好!小朋友怎么说?(幼儿回答)师:它很能干,能大胆地说出爸爸妈妈的工作?
老师以小动物的语气回答问题:
听!小朋友我叫灰灰,我的爸爸在动物医院当医生,妈妈在银行当管理员。
(2)请幼儿回答提问。
小兔灰灰说:"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我,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请幼儿回答。
小兔灰灰说:"小朋友们真能干。谁还能告诉我,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做些什么事?"请个别幼儿上台讲给大家听,对于讲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让他抱抱亲亲小动物。
(3)段落性小结。
(师:现在老师要请一位非常能干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照片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家有谁?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他们经常在家做什么事?")让幼儿注意倾听,把话说完整。
(师:"你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
三、拓展谈话范围。
情感教育: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家人说一句"甜甜话"。
(1)小结提问,引出话题师:刚才小朋友说了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以及在家经常做的一些事情,还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那其他小朋友喜欢爸爸妈妈吗?(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喜欢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给你们买好吃的,买爱玩的,帮你们做了许多事情,爸爸妈妈很爱我们,我们也很爱他们,希望他们天天开心,永远年轻、漂亮,对吗?,(2)说一句甜甜的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名称、主要角色及对话。
2、能用连贯语言讲出角色间的对话。
3、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团结。
活动准备:角色图片、背景挂图、角色头饰、雨伞。
活动过程:一、出示雨伞,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1、这是什么?(雨伞)
2、我们是在什么时候用雨伞?
3、如果下雨时我们手中没有雨伞、雨具怎么办?(请幼儿带着最有一个问题安静的倾听故事)
二、学习故事
1、交待故事名称,教师有表情清讲故事一遍。
2、提出问题:(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3)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利用角色图片、背景图片教师有表情的讲故事一遍。
4、提问:(1)小兔子玩着玩着天怎么样了?
(2)小兔子用什么办法避雨?
(5)小兔子看到小伙伴被雨淋湿时,它是怎么样做的?
5、利用角色头饰,请部分幼儿表演幼儿,启发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6、启发幼儿说一说:如果下雨,手中没有雨具,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避雨?
三、教育幼儿相互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设计意图
2-3 岁儿童由于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逐渐习惯也愿意与同龄伙伴及其成人的交往,但在交往有的孩子常常会害羞,不敢主动交往,且交往过程中带有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例如想与同伴共同玩玩具时,不会用语言交流,而直接抢玩具,小熊系列绘本《好朋友》以一只小狸猫想参与朋友的游戏而不敢主动交往为线索展开,绘本内容生动有趣,书中的对话大多为重复式对话,“我也一起玩好吗?”“好呀 来呀,”简单精炼,非常适合2-3 岁的幼儿阅读,因此我选择此绘本为切入点开展了语言活动《好朋友》,在活动中我通过绘本阅读,教师示范和幼儿亲身体验等教学法,鼓励 2-3 岁刚入园的孩子大胆表达想同伴交往,并引导孩子在想与同伴共同游戏时用语言沟通交流。
活动目标
1、鼓励孩子大胆与同伴交往,
2、大胆完整的说出“我也一起玩,好吗?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大胆说出:“我也一起玩,好吗?
活动难点:能够迁移经验,在想与同伴游戏时说:“我也一起玩,好吗?”
活动准备
绘本 PPT《好朋友》,小象、小熊、小猪 、小狸猫、小兔、小鼹鼠图片,玩具 3 框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出示绘本观察封面进行导入
师:“今天老师为宝宝们带来了一本图书,它的名字叫《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好朋友呢,
带领幼儿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后,提问好朋友之间有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围绕主题简明的导入,让孩子简单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迅速的进入到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教师播放 PPT 并讲述绘声绘色的完整讲述绘本讲述绘本并提问
1小狸猫最有有没有参与到好朋友的游戏里?
2、大家一起玩好玩吗?
设计意图:
教师完讲述可以引导幼儿能够初步掌握故事的内容,2—3 岁幼儿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因此我设计的提问教简单,便于孩子理解,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提问概括了这个绘本的中心思想,让孩子能够与小狸猫产生共情
三、教师出示图片精讲绘本,并引导幼儿尝试学习绘本中的对话
1、小兔和小熊正在开心的玩沙,这时候小鼹鼠从地理钻出来了,它大声的说:“我也一起玩好吗?” “好呀,快来呀”这时小狸猫在旁边悄悄的看着不敢说出来
2、阅读 P5,小象来了他也想参与游戏,小象甩甩鼻子说:“我也一起玩好吗?”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象吧!
3、精读 P7 页,小狸猫非常想参与到朋友的游戏中,于是它小小声的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小狸猫小小声的说,朋友们听见了吗?它参与到游戏里面了吗?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狸猫大声的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声音还有一点点小,小伙伴们没有听见我们大声一点试一试
4、阅读 P8 页,谢谢小朋友的鼓励,看小狸猫大声说出:“我也一起,好吗?小伙伴们都听见了,他们一起玩真开心
阅读完提问:“小动物们想参与朋友的游戏都会怎么说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和朋友一起玩吗?你想和朋友一起玩会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绘本,引导孩子体验故事中角色心理,尝试说出故事中的对话,进一步掌握故事情节,为小一环节情景的进行经验的铺垫, 2—3 岁的幼儿好模仿,具有很强的泛灵性,因此我带领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更深入到角色的体验,和情景中四:情景模拟,迁移经验,帮助幼儿将经验实际运用
1、教师示范,一名教师正在玩玩具,另一位教师走到旁边大声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好呀,快来呀”
2、幼儿体验,教师:”宝贝们,你们想和老师一起玩吗?谁会说:“好听的话”鼓励幼儿大声说我也一起玩好吗?并参与游戏
设计意图:为升华孩子的经验,解决班级因不会语言交流产生争抢玩具的行为,我采用了真实的情景模拟
活动反思
2-3 岁的幼儿以无意识注意为主,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达成目标首先一部是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此我 做了以下思考。
1、从选材方面,内容简洁童趣,图书画面温馨丰富
2、讲述时绘声绘色,用声调的抑扬顿挫吸引幼儿,且在讲述过程中带领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更深刻的体验故事情节,
3、活动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都为下一个环节做足了充分的经验铺垫,不断刺激幼儿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语:丢三落四。
2.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小常识。了解睡觉前应该做好哪些事情。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若干张
2.玩具小熊一只
1.教学过程
(一)谈话进入活动,找朋友导入活动内容。
(二)教师手拿玩具小熊,讲述故事内容。
(三)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四)故事表演《睡觉》及《小熊睡觉》。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语:丢三落四。
2.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小常识。了解睡觉前应该做好哪些事情。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若干张
2.玩具小熊一只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进入活动,找朋友导入活动内容。
(二)教师手拿玩具小熊,讲述故事内容。
(三)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四)故事表演《睡觉》及《小熊睡觉》。
活动目标:1.使幼儿了解各动物的特征,并知道它们爱吃的食物。
2.引导幼儿学说一句话:(小狗)我请你吃(肉骨头)。
3.帮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学做小主人。
活动准备:1.请大班幼儿排练好情境表演请客。
2.布置娃娃家,长毛绒玩具若干,分散在活动室四周。
3.自制玩具食物若干,小狗、小兔、小公鸡头饰。
活动过程:一.观看情境表演请客,引起幼儿兴趣。
大班小朋友做主人,在餐桌上摆上三盆菜,准备招待客人。
表演内容
主人:今天,我要请三个小动物来家里作客,我准备了三盆菜,,肉骨头,小虫和萝卜。
叮咚、叮咚
主人:你是谁?
小狗:见到主人摇尾巴,见到生人汪汪叫,最喜爱吃肉骨头,请你猜猜我是谁?
主人:小朋友,你们猜出是谁吗?(小狗)
小狗,我请你吃肉骨头。
叮咚、叮咚
主人:你是谁?
小兔:红眼睛、短尾巴、长耳朵,走起路来蹦蹦跳,爱吃萝卜爱吃菜,请你猜猜我是谁?
主人:小朋友,这是谁呀?(小兔)
小兔,我请你吃萝卜
叮咚、叮咚
主人:你是谁?
小狗:红红的鸡冠花花衣,唱起歌来喔喔啼,每天催人早早起,请你猜猜我是谁?
小朋友:小公鸡。
主人:小公鸡最爱吃什么?谁愿意帮我招待小公鸡,并象老师那样说一句好听的话。
一小朋友:小公鸡,我请你吃小虫子。
小狗、小兔、小公鸡:谢谢你,姐姐,我们吃饱了要回家了,姐姐,再见!
二.回忆表演内容,学说话***,我请你吃***
提问:1.姐姐请谁来做客?小狗、小兔、小公鸡都喜欢吃什么菜?
2.姐姐请小动物吃东西时,说了一句什么话?
(幼儿练习对话)
三.自由活动,巩固说***,我请你吃***
教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许多动物朋友,认识一下它们
(幼儿每人抱回一个小动物玩具)
老师在前面准备了许多小动物爱吃的菜,请小朋友找食物喂给小动物吃,还要说一句好听的话。
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每个幼儿都能边喂边说。
四.结束活动
小动物们吃饱了,带它们到外面去散散步。
作为幼儿园小班老师,我们要让小朋友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小朋友们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内容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班培养语言能力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活动目标:
1.穿(戴)雨具在雨中玩,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
2.仔细观察雨,能说出自己的发现。
3.尝试将雨中的体验和发现编成〈〈下雨诗〉〉,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活动准备:
1.视屏展台制作材料三幅。
2.幼儿从家中自带雨具(雨衣雨伞)
3.选择一个有雨的日子进行这一活动。
活动过程:
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去认识雨朋友,和雨做游戏。
1.幼儿倾听窗外雨声,请幼儿说出怎么了?
2.提问:下雨时为了不让淋湿自己,该怎么办?
一.准备出发
1.幼儿取伞,穿戴雨衣。
2.教师交代幼儿不要弄湿自己,以免生病。
二.雨中乐
1.幼儿自漫步在雨中,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
2.谁是接雨冠军。
大家仰起头看看雨,看,一滴滴雨点落下了,伸出你的手,去接雨点吧。
三.说在雨中的发现
1.雨伞、雨衣放好并集合。
2.提问:雨点落下来时,你们的雨伞和雨衣怎么啦?雨水在雨伞、雨衣上流淌着,像什么?雨落在哪儿了?
3.雨朋友说再见。
活动目标:
1、产生与人交往的要求。
2、体验一起玩的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1、柔软的方场地。
2、幼儿会玩找朋友、木头人两种游戏。
活动过程:
(一) 幼儿相互打招呼。
1、 托三班、托四班幼儿分别坐在场地周围。
2、 托一班、托二班幼儿分别由教师带领排成长队走到托三班、托四班幼儿跟前问好:
3、 幼儿坐成一个小方形。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新朋友了,有托一班的小朋友、托二班的小朋友、托三班的小朋友和托四班的小朋友。
(二) 一起唱歌
1、 大家一起唱《新年好》、〈生日歌〉、〈找朋友〉、〈〈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几首歌。
2、 个别能干的幼儿上前演唱自己喜欢的歌。
(三) 游戏:木头人
1、 教师抽几名托一、托二幼儿进行游戏。
2、 选几名托三、托四幼儿与托一、托二幼儿进行游戏。
3、 以大带小活动
活动幼儿逐渐的增多,尽量组织各班幼儿交叉着一起玩游戏。
(四) 游戏:找朋友
1、 抽个别能干的幼儿进行游戏。
2、 教师鼓励每一名幼儿都参加游戏。
(五) 游戏:赶小猪
幼儿坐成一个大方形:
1、 托一班男孩子示范游戏。
师:“我是赶猪人,我养了一群小小猪,我请托一班的男孩子过来当我的小小猪。”
2、 各个班轮流游戏。
提要求:
1、指导每一名幼儿像小猪一样爬到终点。
2、幼儿以教师唱〈懒小猪〉这首歌为幼儿开始爬的指令。
(六) 总结
提问:
1、玩的高兴吗?
2、跟那个班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活动反思: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与伙伴相处的机会少,独自玩耍,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但随着幼儿动作、语言、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班上的孩子开始愿意与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在活动中常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与同伴发生争吵的现象。通过这个活动,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时,也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歌内在的温馨和美的情感脉络。
2、教幼儿学习以艺术的方式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教幼儿按照诗歌的重复结构仿编,将个人的经验想象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大象、大树、小鸟、小狗图片。
2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可用来仿编诗歌的素材图片如:电线杆、蜘蛛网、飞机、时钟等.
过程与指导
活动一:学习诗歌
1.请幼儿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学习内容。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诗歌.(让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教师以对话的方式让幼儿讲出诗歌中的主要内容。例如:大象的什么是能干的手?当讲到最后一句时,教师要故意放慢速度,带领全体幼儿一齐说完。(通过调节语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起到让每个幼儿都能跟读的作用)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教师问:为什么说,大象的鼻子是能干的手?
幼儿答:因为大象的能喷水,象喷泉.
幼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的记忆方法既快又牢固
(2).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朗诵两遍诗歌.
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诗歌的内在情趣,能正确地朗诵。
活动二:寻找素材积累经验
带幼儿到公园和生活中去观察,寻找更多的“手”,说说它们会做什么.在观察寻找的环节中,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向同伴讲述着自己的发现,不时有幼儿跑到我面前向我指着讲述着自己的发现.
洛宸说:“老师,你看天上有一只老鹰正在抓小鸟,我看电视上老鹰是用爪子去抓小动物的,老鹰的爪子就是它能干的手”。
周思萁说:“老师,你看这儿有两只小蚂蚁它们正在用触角打架呢”,
浩淼说: “不对,不对,它们不是在打架,它们是在说话呢”
子涵说:“是的,上一次我看动物世界上说蚂蚁发现了好吃的东西或者有敌人,它们就用碰触角来传递信息,告诉同伴的”.
叶贤东又接着说:“那小蚂蚁的'触角就是能干的手”
我接着说:“对呀, 那它的‘手’会干什么呢?”
幼儿异口同声的说:“会说话”(一个幼儿的感受,需让大家来体验.另外他也可与其他幼儿交流, 在这样一个轻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并且,幼儿在不经意中学会了用诗歌的语言去归纳事物间的联系,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还发现了许许多多他们认为很能干的“手”,这也为第三次活动做好了铺垫,打好了基础。)
活动三:发挥想象 创造仿编
1.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并复习诗歌,然后让全体幼儿一齐朗诵诗歌.
2.引导幼儿讨论讲述:“除了诗歌中说的‘手’,还有哪些东西有能干的‘手’?”
3.教师示范仿编. 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地发现用诗歌的语言进行仿编.
4.幼儿自由仿编. 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后, 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就如打开闸门的洪水一般奔涌而出,)
睿睿说:“钓鱼杆的鱼钩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能钓鱼”。圆圆说:“太阳的光线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能带来光明”。安安说:“蜘蛛的纺织器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能织网”。
雅萱说:“海豚的鼻子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会顶球”。
凯臻说:“时钟的指针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能指时间”。翔翔说:“猪笼草的叶子是能干的手,它的手儿会捉虫子”
5. 让每位幼儿轮流说一句诗,最后汇总成一首新的长长的“能干的手”的诗篇,然后结束整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3、激发幼儿参与情境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依据诗歌内容,编排一个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画有蚂蚁的小图片若干,并用绳子系上。
(2)用黄色绉纸剪成碎片作黄米饭,用绿色绉纸剪出长条作青菜。
(3)一双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儿操作材料逗蚂蚁。
活动过程
1、借助幼儿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老师要请谁到班上来做客。再请三四个幼儿扮作小蚂蚁,老师做招呼的人。
2、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表演。
3、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
(1)师:你们看见谁来了?我是怎么招呼它们的?
(2)小蚂蚁来了以后,对我说了些什么?
(3)我给它们准备的食物太多了,小蚂蚁吃不完怎么办?
4、让幼儿再次观看情境表演,然后学说其中的对话部分。
5、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对话部分的内容。
(1)师:如果你请小蚂蚁吃饭请它吃什么饭?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请每位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预先放好的蚂蚁图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儿歌,念到最后两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哟哼哟搬得欢时,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运其他食物的动作,要求幼儿的动作夸张一些。
最后以一句我们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结束表演。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将装饰好的纸箱套在录音机上,扮雷公公,录有雷声的磁带。
2.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活动设计】
幼儿认识圆形后,我让孩子们找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多数幼儿说太阳是圆形的,李子轩小朋友幼儿说“太阳是会发光的”,孩子的话题立即由找圆形东西转向对太阳的争论。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我一下想到《小兔子找太阳》,这个故事的内容和孩子们探讨的话题是相同的,于是,便利用故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有趣的探讨太阳的活动情境。此活动便产生了。
【教案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暖的。
2、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述内心的想法。
3、能愉快、大胆地参与活动。
【教案准备】
小兔子的头饰,又教室内挂上红灯笼、红气球,在墙上布置红萝卜。
【教案过程】
一、猜一猜,和小兔子一起找太阳。
师:出示小兔子头饰,摇动小兔子的耳朵,说:跟小朋友打招呼的是谁呀?幼儿回答。
师:小兔子要去找太阳,你们猜一猜,它能找到太阳吗?幼儿回答。
借助图片、富有情趣的动作和拟人化的声音,为幼儿创设一个动画般的视听情景,吸引幼儿注意。再通过猜一猜将幼儿的兴趣引入到看故事中。
二、看一看,和小兔子一起认太阳。
播放课件《小兔子找太阳》。看完后出示一个单独的太阳,问:小兔子找到的太阳和你们眼中的太阳一样吗?
幼儿回答:都在天空中,很高很高,太阳圆圆的,太阳会发光,亮亮的,太阳还热热的。太阳早上从那边上来,晚上从那边下去。
三、听一听,和小兔子一起辩太阳。
师:为幼儿讲故事《小兔子找太阳》。小兔子几次才找到太阳的?幼儿回答。你们比小兔子还能干,我们再一起帮小兔子找找太阳。
幼儿很乐意自己发现的比别人多,这里以小兔子为参照,引领幼儿和小兔子一起辩太阳,以小兔子真糊涂为趣点,以妈妈提醒小兔子为提升点,帮助幼儿进一步区分太阳与红萝卜、气球和灯笼,加深对太阳的认识。教学不再是牵着幼儿走,而是跟着、扶着幼儿走。
四、讲一讲,演一演,和小兔子一起收获快乐。
师:举起小兔子头饰,放慢节奏,引导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完成对话。适当放手,帮助幼儿演一演故事。
采用讲演结合的方式,通过先扶后放,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内化故事内容,和小兔子一起体验找太阳的快乐,同时收获学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春色;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中景象的图片一幅,多媒体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清明》,请全体幼儿一起朗诵1-2遍。
(二)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有没有记得《清明》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啊?(春天)
2.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到了早晨的时候,树上的很多花瓣就飘落了下来。当时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他就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
设计意图:
最近一段时间宝宝们上幼儿园,早上见到老师打招呼的越来越少,即便老师主动招呼,多次提醒,但有的宝宝就是不愿意与你打招呼,也有非常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的宝宝。针对这些情况的发生,我们想通过预设的学习活动引导宝宝能有礼貌的与人打招呼。
活动目标:
1、喜欢听简短的故事。
2、尝试用普通话有礼貌地招呼别人。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娃娃玩具、动物木偶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娃娃玩具,引起宝宝活动的兴趣。
2、木偶故事表演“早上好”。
3、引导宝宝说说: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4、学学说说小动物、娃娃是怎样有礼貌的打招呼的。
5、音乐游戏:早上好
师播放音乐“早上好”,引导宝宝见到老师、同伴能有礼貌的打招呼。
活动反思:
本人认为通过这一环节,能够让同学们积极的发散思维,积极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同学们通过利用身体和大脑的积极配合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这样能够使接下来的学习更有效率。
活动目标:
1、有阅读图书的兴趣,会按画页的顺序阅读图书内容。
2、能根据画面理解童话故事,体会童话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3、能大胆地在大家面前讲话,积极参与文学活动。
活动重难点:
有阅读图书的兴趣,会按画页的顺序阅读图书内容。
活动准备:
1、每人一本《幼儿画册》。
2、配乐故事录音(自制)。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老师用风趣的语言提出一些小问题,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例如:小朋友看一看,图画上有谁?他在买什么东西?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结果是怎样的?帮助幼儿提高阅读的指向性,以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2、幼儿自由阅读画册。(老师注意提醒幼儿轻轻翻书、爱护图书)
二、老师与幼儿共同阅读。
1、幼儿讲述阅读后了解的故事内容,老师鼓励其他幼儿仔细倾听。
2、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按正确的思路来阅读。
①小熊买了什么东西?
②它背着口袋到哪里去?小熊心里是怎么想的?
③小熊到家后发现口袋怎么了?
④春天到了,小路上开满了什么?小熊心里是怎么想的?
老师边指导幼儿逐页翻阅画册,边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阅读、了解画册内容,着重知道幼儿看懂主要人物的活动与故事情节。
三、老师和幼儿讨论阅读重点。
师:为什么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四、幼儿边看画册边听故事录音。
五、幼儿边看画册边讲述故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有趣的鞋子穿在脚上不能影响别人。
2.会倾听故事,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3.对各种鞋子产生兴趣,并给予关注。
活动准备:
1.一双会叫的鞋子。
2.故事挂图、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欣赏会叫的鞋子,引出故事。
请一位幼儿穿上会叫的鞋子走进教室,提问:哪儿来的吱吱声?你喜欢会叫的鞋子吗?为什么?
小猴也有一双会叫的鞋,可这双鞋却给他带来了麻烦。
2.欣赏故事《会叫的鞋子》。
提问:熊伯伯喜欢小猴的鞋子吗?为什么?
猫弟弟喜欢小猴的鞋子吗?为什么?
在音乐会上,小猴的鞋子得到了大家的喜欢吗?
3.看故事挂图,再次欣赏故事。
讨论:会叫的鞋子怎样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4.扩展话题,引起对鞋子的关注。
提问:你有会叫的鞋子吗?你家中还有什么有趣的鞋子?
激发幼儿对鞋子的关注,并有带鞋子来布置鞋展的积极性。
建议:
1.为了让幼儿关注有趣的鞋子,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不同的鞋子,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2.可事先与有会叫的鞋子的幼儿家长联系,请幼儿当天穿来,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使活动的进入自然。
3.提供《会叫的鞋子》书,供幼儿阅读。
评价:
能理解小猴子遇到的麻烦,知道穿上会叫的鞋子时不能影响别人。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穿衣服是幼儿很熟悉的一项生活内容,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分享阅读读本《今天穿什么》激发了孩子关注“穿什么衣服”的兴趣,同时也符合幼儿社会性知识发展需求。
本次教育活动是在“大书阅读”和“小书阅读”的环节之后,幼儿初步掌握相应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拓展活动——运动穿什么。目的是引导幼儿通过阅读读本来认识常见的衣服,在掌握有关服装穿着的知识之后,强化理解不同场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并尝试帮助幼儿获得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真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大书帮助幼儿理解不同场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2、启发幼儿通过观察图画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判断,并愿意表达。
活动准备:
1、小班幼儿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穿不同衣服的生活经验,通过阅读大书《今天穿什么》,了解一些有关服装穿着的知识,掌握简单句式“……时候,穿上……带上微笑”。
2.《今天穿什么》大书一本、画架、画板、黑板各一个;小公主、小王子、小青蛙、小巫婆、小白兔等装饰物品若干个;图画两幅;《歌声与微笑》音乐一曲。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理解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
难点:通过观察画面进行简单的线索推理和判断,得出不同场合、不同天气穿不同衣服的结论。
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阅读大书。
(1)教师出示几件常见的不同类型的衣服,引导幼儿一起看看说说(个别幼儿可以穿一穿),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请一名幼儿引领小朋友一起复习阅读一遍大书《今天穿什么》。(教师强调“带上微笑”,把握这个线索很重要)
教师:为什么他们都带着微笑?(穿上合适的衣服感到很舒服)
2、阅读图画部分。
(1)出示一幅图画:一位阿姨穿了一双高跟鞋正在打球。引导幼儿充分观察画面,并根据简单线索找到一处不合理的地方。(引导幼儿在一幅图画中根据简单线索进行判断)
教师:小朋友在画上看见了什么?她在做什么?穿了什么?什么的图画时,教师扮演了一个倾听者,认真倾听幼儿每一次的勇敢表达,同时还扮演了一位极尽赞美之词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不断为幼儿的表现鼓掌,竖起大拇指,带领幼儿一起共同完善语言表达,分享大家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享阅读《今天穿什么》,教师、家长和幼儿受益匪浅,不仅使彼此得到互相理解和信任,而且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爱,引导幼儿喜欢阅读,分享不同经验,不是灌输式学习,而是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学习乐趣,效果很好。分享阅读其实就是在分享快乐!
2、活动中的不足:
在引导幼儿表达的时候,要思考引导语怎样能启发幼儿,怎样最有效;对于读本要进一步深人研究体会、挖掘读本中教育价值,从而使幼儿通过阅读活动在社会性、语言、想象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主要内容:
1、教师能从幼儿的生活人手引导幼儿。
(1)本活动重点是语言的运用,老师本次活动的切入点很好,能够从幼儿身边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在开始部分展示幼儿常见的不同季节不同质地衣服,引导幼儿认识和试穿,把幼儿的兴趣调动起来;能够把握读本的切人点——运动穿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推理、判断,符合读本要求,环节清楚,有一定的联系性,把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2)本次拓展活动设计巧妙。运用认知图画的冲突,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观察、分析、判断,两幅图画由一个错误到两个错误(由浅到深)来调动幼儿不断思考。
(3)教师设计“你觉得……”式的提问,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教师肯定赞赏每个幼儿不同的想法,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同时鼓励幼儿通过线索发现分析,这一环节突破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让幼儿感受图片奇特荒诞的同时,加深了幼儿对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的感受和理解。
2、幼儿的相关经验没被充分调动。
教师还可以从“服装、尺码、标签”等方面,引导幼儿从身边谈起,当谈到园服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要穿园服上幼儿园”,而且通过幼儿身边常见的羽绒服、雨衣,对衣服的材质、式样及穿着的感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可以提供衣服实物,最好每人手里都有一件,进行选衣服,扮演角色。
综合评析:
1、分享阅读已成为幼儿从伴随阅读到独立阅读的最佳开展方式,是幼儿园实施的一种类似游戏的阅读活动,旨在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本次语言活动的主题贴近幼儿生活,语言幽默,形、音、义高度结合,提供的图画色彩丰富、极富创意,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活动目标设计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充分满足幼儿发展不同阶段的阅读需要。教师通过设计提问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细节,思考画面与结果的关系,调动和丰富幼儿体验,让幼儿在各种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语言的美,以贴近幼儿生活环境、经验的主题故事,深化其的情感体验。阅读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相连,相互渗透的领域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综合能力,其丰富的拓展活动也为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2、个人反思中,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大胆表现,教师对幼儿的支持进行深入反思,认识到教师作为倾听者和支持者时,幼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对教师创造的宽松学习环境有较好的理解和实际行动。
小组反思中对阅读材料的选择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对于教师出示两幅图画的顺序:“一个错误到两个错误,由浅到深地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了具体点评,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更加清晰,对于教师如何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但在小组研讨中对教师的指导过程中什么地方、哪句话不到位,应该怎样说,没有充分体现。
附:内容介绍 《今天穿什么》
这本书通过简单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儿童的穿着、表情,从而使幼儿理解在不同季节、做不同事情时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内容原文:
上学穿什么?穿上花裙子,带上微笑。打球穿什么?穿上运动鞋,带上微笑。游泳穿什么?穿上游泳衣,带上微笑。跳舞穿什么?穿上舞蹈裙,带上微笑。下雨穿什么?穿上红雨衣,带上微笑。下雪穿什么?穿上羽绒服,带上微笑。做饭穿什么?穿上花围裙,带上微笑。洗澡穿什么?……只有微笑。
[活动目标]
1.感受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两者视听觉对比形成的动静交替及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
2.体验热闹与安静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两幅不同意境的背景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为太阳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
以故事引入:从幼儿的好朋友谈起,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小花和小草是好朋友,太阳公公和月亮阿姨也想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太阳公公说:我喜欢热闹。月亮阿姨说:我喜欢安静。谁是他们的好朋友呢?小朋友能帮忙找一找吗?
提供橘黄色背景纸和黑色背景纸,分别弹奏两段不同风格(欢快跳跃的、舒缓轻柔的)的音乐,教师随音乐语言提示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阿姨出来了,鼓励幼儿把小图片(与儿歌内容有关的玩耍中的小动物、睡梦中的小景物)送到不同的背景纸上。
和幼儿一起观察两组图片,说说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的好朋友。(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公公出来了,天亮了,小动物们都醒过来了,都到外面来玩了;月亮阿姨出来了,天黑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
2.利用图示学习诗歌
(1)这些小图片中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诗歌里说到了谁,把他们从小图片中找出来,按顺序排排队。(教师用两种不同的语调示范朗诵: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狗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草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2)随钢琴伴奏朗诵第二遍,请小朋友跟着朗诵,检查小图片是否排对了,并除去多余的小图片。
(3)提问:为什么说白天真热闹?(小结: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都醒来了,大家在一起玩,白天真热闹。)夜晚是怎样的?(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花小草都睡着了,到处都很安静,夜晚静悄悄。)
一起念念这首好听的诗歌。(有几张小图片藏起来了,小朋友能把这首诗歌念出来吗?)
3.根据学习创编诗歌
(1)老师把躲起来的小图片找出来(出示不同的两幅小图片),小朋友能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吗?(请小朋友排列两幅小图片,然后根据图示念一念。)
(2)请小朋友来找找躲起来的小图片(提供与前不同的图片),排一排,念一念。
(3)教师为幼儿创编的儿歌钢琴伴奏,一起念一念新编的儿歌。
小结:这首儿歌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太阳和月亮》,谁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首儿歌讲的就是太阳公公、月亮阿姨和好朋友一起玩的事情。)
4.游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
小朋友愿意和太阳公公、月亮阿姨一起玩吗?请你听仔细,谁出来了?你可以怎样玩?(鼓励幼儿听音乐做动作,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交替,最后随太阳出来的音乐到外面玩。)
活动目标:
1、回忆过新年的景象,初步学念儿歌。
2、了解过新年要拜年,尝试说说祝福的话。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亲子讨论过有关过年的话题;"新年到"背景图一张;"小朋友、新衣服、帽子、鞭炮、红包、新年好字体"图片各一张,红包人手一个;喜庆的音乐活动过程:
一、导入:敲锣打鼓放鞭炮听听音乐中的喜庆气氛,激起幼儿兴趣。
二、初步学念儿歌出示"新年到"背景图,说说春节要来了,春节是中国人过大年,是中国的新年。
让幼儿说说什么节日快要来了?
(把小朋友的图片贴到背景图中)提问:春节里我们小朋友的穿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当幼儿说到穿新衣服,戴帽子时,老师将新衣服、新帽子的图片,贴到"小朋友"身上。)用儿歌的语言小结: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提问:过新年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什么特别的事情?(当孩子说到"放鞭炮、拿红包、拜年"时,老师将相应的图片放到背景图上。)用儿歌的语言小结:放鞭炮、拿红包,大家说声新年好。
三、看图片,完整学念儿歌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放鞭炮、拿红包,大家说声新年好。
四、拓展提问:你们知道拜年时除了说新年好,还能说什么?(祝你新年快乐、祝你心想事成……等)尝试将祝福的话编进儿歌里,如:将最后一句"大家说声新年好"替换为"大家说声新年快乐、大家说声心想事成……"等等。
每人一个红包,一起念念儿歌,学着拜拜年。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里,引导幼儿模仿拜年的情节。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从四个环节出发,第一让幼儿通过饺子和鞭炮了解到新年的到来以及人们的喜悦之情。那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开心呢?新年有哪些事是让我们觉得开心的?第二个环节让孩子自由的交谈,讲述了新年开心的理由:“新年有好吃的”、“有好玩的”、“好看的”……;孩子们的积极性高,交流中也看到了孩子们对新年的理解,对喜悦的理解,第三个环节让孩子给爸爸妈妈送礼物,是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这一年的辛苦,在你收到礼物的同时你也送给爸爸妈妈礼物,他们会很高兴的,而最后环节观看礼花,更让孩子们感受了新年的氛围,把活动的氛围也得到了一个提升。
在幼儿学习儿歌时,利用幼儿在新年看到的景象,对声词掌握得非常好。但在第二环节孩子的自由讲述中,我看到孩子们对新年的认识是多样的,这里我只是采用语言的表述,没有直观形象的感知,如果在孩子讲述中,我结合一些图片把孩子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归类、总结;从而梳理孩子的经验,这样可能让更多的孩子认识与了解。也就可以让孩子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愿意模仿儿歌中的象声词
2.喜欢儿歌,能够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儿歌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小雨点》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下雨的声音》音频
活动过程
一、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幼儿猜是谁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播放无声教学资源,引导幼儿仔细的观察动画,然后提问小雨点都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三、出示教学挂图,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图片,模仿儿歌中的象声词并和老师一起朗读每一句儿歌
四、教师朗诵前半句,幼儿朗诵后半句象声词部分。
五、播放教学资源,请幼儿完整的欣赏一遍儿歌,然后请小朋友一起看着挂图朗读儿歌。
活动延伸
小朋友都会朗读这首儿歌了,请小朋友回家后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儿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活动目的:
学习讲述人物的方法,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加深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认读:我的老师。
活动准备:
录音机、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辅导一名幼儿先讲述我的老师。
活动过程:
1.请出被辅导的那一位幼儿讲述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姓*,她长得很好看,皮肤白白的,眼睛亮亮的,头发又直又长。每天她都早早来到教室,把活动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她的脾气特别好,特别爱笑。
2.幼儿分组,5人一组,讲述我的老师。
3.游戏我给老师打电话,让每位幼儿跟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增强对老师的感情。
4.欣赏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
总结分享:
唱歌《我的老师像妈妈》,进行表演。
活动评价:
能讲述老师的外貌特征、一日工作和对自己的关怀。
能用一些词汇进行讲述。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故事中小动物的特点。
2.技能目标:大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故事。
3.情感目标:通过自身的表演活动,喜欢听故事并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活动难点:尝试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并能进行简单的仿编。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挂图1份、薄纱巾1条、小动物头饰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已对雨天的经历。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带领小朋友们回顾儿歌《小雨点》
师:春天到了,细细的春雨唱起了歌,“沙沙沙”、“沙沙沙”春雨会落到哪里呢?
小雨点落在花园里,花儿会怎么样呢?
小雨点落在鱼池里,鱼儿会怎么样呢?
小雨点落在田野里,苗儿会怎么样呢?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完整的讲述故事,幼儿感知小雨点落下来,小动物们举起各种小雨伞的故事内容。
2.出示图片并提问,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故事配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小动物和他们的雨伞。
(2)提问,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他们的雨伞都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儿童带着问题和小伙伴再次进行讲述和讨论。
3.动作创编,角色表演
(1)出示头饰,引导幼儿按照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选择相应的头饰佩戴在头上。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情节,体验小动物们欣喜的心情。
(3)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鼓励及指引。
(三)结束部分——游戏结束
(1)按照小动物的种类组织幼儿分组。
(2)教师用薄纱布模拟春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他们快乐时的心情和动作,并大胆地表现。
(3)游戏结束,对幼儿进行评价和鼓励,在愉快的游戏中自然结束本次活动。
五、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请小朋友回家之后,在父母的带领下,观察小雨滴是什么样子,并且观察在下雨的时候还有那些小动物在和小雨滴玩耍。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兔西西在妈妈住院前后的改变,初步了解内容。
2.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头饰(小兔子、兔妈妈、小猴子)、故事磁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第一段故事内容):
l小兔西西出场。
我是小兔西西,不爱劳动。兔妈妈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烧饭、洗衣,还要照顾西西。吃饭时,兔妈妈一口一口喂西西吃饭,衣服也要兔妈妈帮我穿,兔妈妈累极了,生病了。
l看完表演后讨论:
你们喜欢这样的小兔西西吗?为什么?
2.观察图片:
l小动物的礼物。
小动物送什么礼物给兔妈妈?
他们会对兔妈妈说什么呢?
l小兔西西的礼物。
西西:呜我什么也不会,给妈妈送什么呀?
小兔西西为什么哭了?
她为什么会没礼物呢?
l幼儿自由讲述。
3.情感感知(故事内容):
l故事表演第二段:小猴子把小兔西西带要野外,说:礼物就在这地底下,你自己挖吧!小兔西西用力挖呀挖,挖出了一个大萝卜。小兔西西把大萝卜送给妈妈。妈妈说:这是最好的礼物。
l你看到什么?西西送什么礼物给妈妈?为什么兔妈妈说大萝卜是最好的礼物?
l教师小结。
原来大萝卜是小兔西西用自己劳动得来的,所以这是最好的礼物。
4.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过生日时要吃“长寿面”,会说常见的礼貌用语。
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猜出动物,并能用故事中的语言进行描述。
3、体验朋友多真开心的情感。
【活动准备】
生日蛋糕、小动物图片、胡萝卜、香蕉、树叶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蛋糕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一般在什么时候吃?
(2)那么你们都和谁一起过生日呢?
2、出示达达图片,教师讲述:
今天也有一位朋友要过生日,我们一起把她请出来吧?(出示图片)他会邀请谁和它一起过生日呢?
(二)结合图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动物特征猜出动物。
1、出示小兔子耳朵的图片。
师:“看,第一个来的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评价幼儿的回答 你真聪明、你观察的真仔细……
2、出示小猴子尾巴的图片。
师:“你猜猜谁又来?
教师小结:这么快你就看出来,真能干,对呀,小猴子的尾巴长长地。
3、出示长颈鹿脖子的图片。
师:“再来猜猜谁又来?你是怎么知道的它就是长颈鹿?
教师小结:你太厉害,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
4、出示小象鼻子的图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来的是谁?
教师小结:你太厉害,小象有长长的鼻子。
师:“来了这么多小动物给达达庆祝生日,它的心情是怎么样?”小朋友来猜猜(快乐,幸福、高兴、开心、愉快……)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故事的语言来表述。
1、幼儿欣赏故事,提问:
(1)达达长长地朋友都有谁?它们身体上哪里是长长的?
(2)达达对小动物们说了什么?(请进、请进)
教师小结:达达真有礼貌。
2、引导幼儿互相猜猜,说说达达会请好朋友吃哪些长长的东西?
3、游戏:分食物
师:“谁愿意帮助达达把这些食物分给好朋友?
胡萝卜——小兔;树叶——长颈鹿;香蕉——猴子、大象。
4、幼儿了解过生日吃“长寿面”的习俗
师:达达请小朋友吃了长长的食物,也为自己准备了一份长长的食物,猜猜会是什么?让幼儿互相讨论
师:过生日时要吃长长的长寿面。
(四)体验和好朋友一起过生日的快乐情感。
1、“如果达达邀请你去参加生日会,你会对达达说些什么祝福的话?
2、 边唱生日歌边给达达过生日,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家长带领幼儿在生活中进一步发现哪些动物身上有长长的东西?
小班语言活动:《半个蛋壳》 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小班语言活动:《半个蛋壳》,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能够立足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充分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较全面的考虑各个细节的处理,使得活动方案比较完整、全面。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下面我想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执教感受。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在定教育目标的时候,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进行了确立,第一方面: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发展想象力和思维力。这个目标我觉得还是达成的比较好的,我通过出示实物蛋壳,蛋壳不同位置的摆放以及各种蛋壳像什么的图片帮助幼儿拓展想象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情绪还是相当积极的,在较大程度上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第二方面:培养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的习惯。这个能力目标的达成也很不错,通过木偶、故事动画片等生动、直观的教育手段加强幼儿倾听故事的专注度,提升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第三方面:乐意表述自己的想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今天这个目标的达成做的不够好,首先是没有能够给予孩子们很多的讲述机会,幼儿回答问题的面不够广,跟说、集体学说等的讲述手段用的太少。
二、活动流程的完成情况
预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个部分。开始部分,讨论半个蛋壳像什么,这里是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启发幼儿想象的一个讲述环节,运用了实物蛋壳来启发幼儿,但是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所以运用了一些画好的图片以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第二部分,听故事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升讲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可能一些细节的处理不是很到位,如过渡语言的设计,提问的设计等,再有就是对幼儿学习讲的语言没能精确定位,所以导致整个教学中孩子们讲述的内容比较少。第三部分,玩半个蛋壳,想象我的蛋壳可以做什么?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梳理、提升过程。通过教师的个别提问,让幼儿相互交流以及讲给客人老师听等方法,这个部分中孩子们都能带着要求去探索,也有一定的语言交流。所以整个教学的流程来看较完整,也能考虑到从简到难,逐层递进,动静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我将教学难点定位在“从半个蛋壳,拓展想象力,启发幼儿说说半个蛋壳像什么?和老鼠皮皮将半个蛋壳当什么?这两个问题的讲述上。”为了突破难点,我运用实物蛋壳和教师示范画的蛋壳想像画,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孩子们还是很好的发散了思维力。教学重点定位在“从童真、有趣的故事中,提升倾听、讲述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升讲述能力;故事的提问也设计的比较到位,能抓住故事内容的重点、难点部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不足的地方就是提问回答的幼儿人数不够多,还有就是讨论、集体跟学等运用的太少。所以重点的突破稍微欠缺了点。
四、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通过此次的教学活动,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孩子们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以积极、专注的态度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也能通过教具的运用、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孩子,使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的被吸引住。可以说,教师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师能真正的做好孩子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鼓励者。
比较突出的不足是:在故事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孩子们讲述的机会太少。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要给予他们跟说,集体学说等机会,以丰富幼儿词汇,提升完整讲述能力。在语言教育中,尤其是小班幼儿,重复讲述的机会应该增加。
通过此次的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展示、课后反思教学,让我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习、探索、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我一定会更快的成长!
小班语言活动课后反思:水果谜语
在《水果谜语》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没有我预想的好,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了三个谜语,在猜第一个时,“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猜一种水果的名字,一开始幼儿能有兴趣的乱猜,不是水果的也猜了进去,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进行了引导而在与幼儿一起分析谜面的时候,发现多是我在讲,给我的感觉是幼儿听不懂,而且兴趣也没一开始好了,因此我也急于把答案说了出来。而在猜第二个谜语时,“兄弟几个真和气,天天并肩在一起,少时喜欢穿绿衣,老来都穿黄衣裳。”听完谜面后,发现幼儿不是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幼儿的表现还是不会猜谜语,但是我还是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答案。可是还是没有我预想的那样。因此再一次的对谜面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出示了准备好的实物,边讲边让幼儿观察,发现幼儿对实物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我也发现幼儿还是不会猜谜,兴趣没有故事的高。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小班的幼儿对猜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他们还不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谜底应是幼儿熟悉的,谜面描述事物特征是明显而生动的,用的比喻应和谜底实物相似的。 再次,教给幼儿解谜技巧,即让幼儿仔细听谜面所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征,然后要求他们对每一句描述应引起联想与分析,从事物特点上去猜。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猜谜活动之前,对于小班的幼儿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当然猜谜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学会的,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我也将在延伸活动中,饭后散步时以及教学活动开展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猜谜的游戏,相信,猜谜会让我们的孩子们愈来愈聪明!
小班语言评优课教案:春天的电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打电话内容,了解春天的特征。
2、懂得把美好的事情与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带领幼儿外出找过春天。
2、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找过了春天。小朋友们看到的春天里有些什么?
总结:我们看到的春天里有黄黄的油菜花、绿绿的麦苗、好看的蚕豆花、青青的小草、美丽的豌豆花……春天真美啊!
二、完整欣赏第一遍故事。
师:小朋友们找的春天真美啊,很多小动物也想去找春天,听一听有哪些小动物也找到了春天
师幼互动,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人物
师:好听的故事欣赏完了,你们听到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呀?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片。如有没有说到的,教师提醒:看,还有一个朋友被你们忘记了,我们来把它请出来。
三、分段讲述 学说打电话内容
第一段:
(1)指着小熊,师:小胖熊知道春天来了,他是用什么办法告诉他朋友的?(打电话)出示电话图片,追问:电话里小胖熊说了什么?幼儿如果没有反应,没关系,那我们来仔细听一听吧!
提问:电话中小胖熊是怎么说的?(请4名幼儿来说一说)
小结:小胖熊打电话给小松,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游戏吧!
出示图片(树上的积雪融化)
☆第二段:集体学说
(1)小松鼠听完电话后,他会做什么呢?(继续打电话)你们刚才听得真仔细,边讲述: 小松鼠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
边出示画:山坡上的草都绿了。
(我们一起来学着小松鼠打电话的样子,跟随教师学说(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集体再次整齐地说一遍☆第三段:个别学说
(1)小白兔听完电话后心情怎么样?(很开心)他也想到了给好朋友打电话,小白兔的好朋友会是谁?(幼儿凭记忆猜测)他会对他的好朋友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小白兔听了,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3)听完后:小白兔给谁打电话了?小白兔对小花蛇说了什么?谁能来学一学,请1名能力强的幼儿来试一试。边讲述边出示图画(河里的冰融化了)教师帮助提醒,引导幼儿看着图画(学说对话)(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散步吧!)
☆第三段:看图说
(1)小花蛇听完电话后也好开心,他想到了给好朋友小狐狸打电话,小花蛇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呢?出示图画请幼儿观察,你觉得小花蛇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呢?师:我们来看看小花蛇对小狐狸说的话和你想的是不是一样的。
边讲述故事边出示图画 (放风筝)
小花蛇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
原来小花蛇给小狐狸打电话说(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天气更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再次完整欣赏故事:请你们看着图片和老师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
故事讲完了,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因为这些小动物把自己找到春天开心的事情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所以自己也很开心了。原来分享不一定就是分享吃的东西,还可以一起分享开心点 事,把开心传给大家)我们也去把这件快乐的事情分享给教室里的好朋友吧!
迁移经验:打电话给自己的朋友
小朋友们也找到了春天,你会打电话告诉谁,会叫他一起做什么事情呢?
附:《春天的电话》
“轰隆隆!”打雷了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胖熊被惊醒了。它揉揉眼睛,打开窗户,往外一看:“啊,原来是春天来了!”它连忙拿起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 “喂,小松鼠吗?春天来了,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游戏吧!”
小松鼠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
小白兔听了,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小花蛇听了电话,得儿得儿拨号码。“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
你看,小动物们都出来了,大伙儿在草地上快乐地玩游戏呢!
故事分析:
故事是通过小动物们之间互相打电话,传递春天的信息,互相告知春天的各种特征:春天来了,树上的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游戏吧! 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青草吧! 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天气暖和了,快出来放风筝吧! 通过小动物们打电话互相告诉春的信息,理解与朋友分享快乐的事情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幼儿园小班语言米皮皮的魔棒
米皮皮的魔棒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学习词:“大、缩”
2、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愿意向小老鼠那样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米皮皮的图片衣服、魔棒一根、米皮皮头饰一个、小苗苗、大苗苗图片、小胡萝卜、大胡萝卜图片、小蘑菇、大蘑菇图片,故事图片五幅
活动过程:
一、出示米皮皮的图片,这是一只叫米皮皮的老鼠,你知道吗?他今天可高兴了,他今天得到了一个宝贝,他帮助了许多的小动物,听一听他是怎样帮助的?请听故事《米皮皮的魔棒》
二、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1) 米皮皮得到了一个什么宝贝?
(2) 为什么这是一根神奇的魔棒?
(3) 他对他们是怎样说的?(长长长)
教师引导幼儿把对华说完整。他对小苗苗说:“长长长”。小苗苗就长大了!
游戏:幼儿用手指当魔棒,教师出示小苗苗的卡片,引导幼儿是用手指磨棒说:“长长长”教师迅速的出示长大的苗苗卡片,方法同上出示胡萝卜和蘑菇的卡片,学习词语:“长、缩”
三、米皮皮帮助了小苗苗、小兔子、小狗和小鸭子有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再听一边故事。
教师出示故事图片讲故事
提问:(1)米皮皮帮助了小苗苗、小兔子、小狗和小鸭子,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2)狼叔叔捡到了魔棒、他做了什么?
(3)谁帮助了狼叔叔,怎样帮助它的?
四、学习游戏“米皮皮的磨棒”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我来当米皮皮,请小朋友当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当我用磨棒指着问:“你是谁?”你要告诉我:“我是小苗苗”我说:“长长长”你就要扭扭身体举起手来说:“我长大了!”当我说:“缩缩缩”你就要扭扭身体蹲下说:“我缩小了!”
第一遍游戏老师来当米皮皮。幼儿当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的角色。
第二遍游戏清两个幼儿一组互相扮演米皮皮以及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的角色玩游戏。教师指导幼儿边用动作表示边来说:“我长大了,我缩小了!”
五、结束:磨棒神奇吗?你喜欢米皮皮吗?为什么?他用磨棒做了什么?
教师小结:米皮皮帮助了别人,所以所有的小动物都很喜欢它,就向小朋友喜欢它一样。所以我们要多帮助身边的小朋友,这样你的朋友才会更多!
小班语言教案:会响的小路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并尝试表达小动物和风儿经过会响的小路的情景。
2、享受聆听树叶发出声音的乐趣,萌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观察过落叶的颜色,踩过落叶。
2、教学挂图,故事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会响的小路
1、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这条小路为什么有声音?
二、谁走过小路
1、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说说谁走过小路,发出什么声音。
2、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小动物走过树叶小路的声音。(踢踏踢踏,吱嘎吱嘎,)
3、小刺猬对风儿说了什么?
4、为什么风儿要踮着脚尖轻轻跑过小路?
三、走树叶小路
1、带领幼儿来到户外的树叶小路。幼儿一边踩树叶,一边注意聆听树叶发出的声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达“踢踏踢踏”等情景。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树叶小路上还有谁会来?会发出什么声音?
活动建议:
1、在现场情景的诱导下,幼儿对“树叶小路上还有谁会来”这一问题非常乐意联想和表达。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有限,教师应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如“小鸭走过小路,踢踏踢踏”,“小羊走过小路,的笃的笃”等,尽可能让幼儿在自主表达的基础上体验成功。
附:会响的小路
树林里有一条小路,路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
小刺猬走过小路, ——像在散步。
小白兔走进小路,踢踏踢踏 ——像在跳舞。
小蚱蜢也跳进小路,他在树叶上摇啊摇,吱嘎吱嘎 ——像躺在摇床上做着甜甜的梦。
风儿来了,小刺猬挡住风儿:“你别刮走路上的树叶,树叶的声音多好听呀!”于是风儿踮着脚尖轻轻跑过小路……(根据王晓明的同名故事改编)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什么动物吃什么》
幼儿园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动物的不同叫声、动作及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2.喜欢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小动物的叫声和食物。
活动准备
1.头饰:小猫、小鸡、小鸭、小山羊、黄狗等每人一个
2.图片:牛、马、兔子等。
3.小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什么动物走来了
1.教师:今天来了几位小客人,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看是谁来了?”
(请一名小朋友带小鸡的头饰,模仿小鸡的动作走出来)
2.教师:看!谁来了?
小鸡怎样叫?
小鸡喜欢吃什么?
小鸡和妈妈(教师)一起走,捉虫子吃。
老师敲小鼓,有节奏的说: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将小虫子的图片贴在小鸡的旁边。
(以此类推,请不同的小动物走出来,和幼儿一起模仿动物的动作、叫声;
并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进行表述)
二、游戏:小动物出来玩
1.摸口袋
老师把小动物的头饰、玩具、图片装在口袋里,请幼儿来摸动物,
拿出后,老师根据图上的动物问话,幼儿集体回答。
2.小动物出来玩
请幼儿自己选一种动物的头饰,听动物的叫声,模仿的动作,出来找喜欢的食物吃,
并运用儿歌的有节奏的语言描述。
如:出示小鱼的图片
带小鸭子、小猫的头饰的幼儿就学小鸭子、小猫的样子,走出来
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
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三、创编儿歌
1.教师:今天,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动物吃什么了,现在老师把你们说的话变成了一首儿歌,
你们听:
小鸭子,嘎嘎嘎,吃什么,吃小鱼;
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
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老鼠;
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
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2.幼儿跟老师一起学说儿歌,复习巩固小动物吃的食物。
活动目标
1、欣赏并学说散文,初步尝试仿编。
2、能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对散文的理解与感受。
3、喜欢学说散文中的优美语句。
活动准备
《小雨点》挂图(见教具盒)、小雨点指偶、屋顶、树叶、雨伞大图标。
空白记录卡片、记录笔。
活动过程
——谈话
1、引导幼儿谈论关于下雨的话题。
教师:小朋友喜欢下雨吗?
小雨点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
2、出示《小雨点》挂图,引导幼儿观察雨点落的位置。
教师:今天有个地方正下着雨呢,看看小雨点跳到了哪里?
小雨点跳到这里会怎么样?
——欣赏
1、结合挂图完整朗诵散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教师:老师把小雨点玩的过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我们来听一听。
2、结合挂图,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学说散文的优美语句。
教师:小雨点怎样从天上跳下来的?它都跳到哪里了?
——朗诵
1、教师一边指图一边引导幼儿完整跟诵散文诗。
2、出示小雨点指偶和屋顶、树叶、雨伞大图标,引导幼儿手戴指偶在情境中练习朗诵散文。
——仿编
1引导幼儿尝试用替换方式进行仿编,教师将编的内容记录在空白卡片上。
教师:想一想,小雨点还会跳到哪里当滑梯,哧溜一声滑下去?
2引导幼儿看记录图卡,朗诵改编的散文诗。
教师:我们一起朗诵自己编的《小雨点》诗歌吧。
活动建议
《小雨点》是一首写景叙事性的散文。本文作品篇幅短小、句式简单,内容浅显流畅、富有童趣,动作性比较强;运用排比句,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淘气的小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时,将落在的地方当滑梯滑下来的有趣场景。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而且具有一定启迪性,适合幼儿仿编。
引导幼儿欣赏散文时需要借助阅读图画、聆听、诵读的方式帮助幼儿接受、理解散文所表达的信息。本活动散文内容动作性比较强,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将散文内容制作成Flash动画,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记忆散文内容。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借助肢体语言能更好的让幼儿体会散文的优美意境,大胆的表达。当用语言表达或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利用动作表示下滑的动作,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小雨点滑落的动态表现。幼儿学说散文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佩戴自制的"小雨点"指偶,模仿小雨点跳到屋顶上、树叶上、雨伞上。这种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能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
附散文诗:
小雨点
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落下来。
小雨点落到屋顶上,哎呀呀,把屋顶当成了滑梯;
小雨点落到树叶上,哎呀呀,把树叶当成了滑梯;
小雨点落到我的雨伞上,哎呀呀,把我的雨伞当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活动反思
这首儿歌,结构简单,朗朗上口,比较能激发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语言,并逐渐迁移到生活中。“春雨”是幼儿已经观察过的想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在听听、说说、做做中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首先以听录音引出“小雨”,落下来的声音,再通过让幼儿说小雨点会落在什么地方再出示图片欣赏,理解内容。美丽的画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分讲述表达的机会,并且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将看到的、听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借助动作、表情等等把幼儿的思维引入诗歌丰富的内涵中去,帮助幼儿把描述的口头语逐步转化为生动的书面语言,为下一个环节幼儿学习诗歌打下基础。在学习的诗歌的这一环节,让幼儿边念诗歌边做动作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记忆。
不足,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是安排幼儿在学会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仿编,但是有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仿编还是比较有困难的,因此,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序观察画面,能根据画面中的线索合理推测故事情节发展。
2. 能感知量得多少,理解一一对应。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知道吊床和普通床得区别、大书,书中小动物得图片等。
教学重难点:
能感知量得多少,理解一一对应。
感知5比4多1的数量概念。
教学过程:
一、封面导读
环节重点:认识吊床,引出课题。
重点提问:吊床和我们平时睡的床有什么不一样?有几个枕头?睡几只小动物?
(过渡语:在这样的吊床上睡觉,会发生什么事情?)
二、解读绘本
1、利用倒序的方法观察第六页
环节重点:请幼儿猜测吊床为什么会断的原因。
重点提问:吊床怎么会断呢? 4个动物睡的床,来了几只动物?
2、观察图片第1-2页
环节重点:重点观察第二页,狮子与枕头的匹配。
重点提问:它是谁?睡哪个枕头?
3、观察页面第3-4页
环节重点:继续感知动物与枕头的匹配
重点提问:谁来了?睡哪个枕头?
4、观察第5页
环节重点一:通过观察动物的表情,表述动物的心理活动,预测故事情节。
重点提问:谁来了?大象开心地上床去睡觉了,小动物的表情的怎么样的?他们在担心什么?
环节重点二:通过动物与枕头一一匹配,感知多一个,理解5比4多1。
重点提问:这张床到底是哪些小动物睡的?多了一个谁?
5、观察页面6-7页
环节重点:重点观察第7页,让小朋友了解最终的后果。
重点提问:小动物们都怎么啦?小动物为什么都受伤了?
三、总结分享
环节重点一:通过回忆故事情节,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动物图片。
重点提问:《上床睡觉》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到吊床上睡觉?
环节重点二:根据小动物上床睡觉的顺序进行排列。
重点提问:第一个上床的是谁?第二个是……
课后反思:
睡觉是幼儿都很熟悉的生活经验。我们教研组选这个读本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情节很有意思,很多的小动物都睡在一张吊床上,最后吊床塌了,小动物们全都住院了。图画信息非常的丰富,有很强的叙事性,我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信息,预测和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同时让幼儿意识到有效观察的方法。足以让孩子充分体会阅读之乐。并巧妙的融入了数的概念、量的体验有关数学领域的知识经验,如动物与枕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
我从第五页让幼儿感知量得多少,理解一一对应。环节二中通过动物与枕头一一匹配,感知多一个,理解5比4多1。找出了小蛇不该上床睡觉。小蛇犯了小动物上床睡觉的规则。
活动中董佳晨怪大象不该上床睡觉的争执中让幼儿明白这张吊床这能睡四只小动物,不能睡五只,大象认为这张吊床是它睡得,就不管床上四只的小动物的担心,结果床上多了一只小动物,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小动物们全都住院了,我就顺着董佳晨和很多小朋友的思路抓住了床上只能睡四只小动物,不能睡五只小动物来怪小蛇的犯规,大象不顾床上小动物的多少固然上了床造成了吊床断的原因感知5比4多1的数量概念。
我觉得上好一堂课,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机性很重要,像本次活动中如果只抓住小蛇犯规,小朋友的心理一定不平衡,因此,大象不顾小动物的担心也应该怪。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从读本和心灵中理解5比4多一这一数的概念。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培养孩子语言交际能力的教案幼儿园小班必备(7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班活动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