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将科学、健康、数学各领域的因素,融入简单的游戏与穿脱衣物的活动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接收多方面知识经验。具体设计内容有科学领域:体会冷、热,了解冬装与春装的不同;数学领域:认识轻、重、厚、薄与大、小;健康领域:在不同的季节应穿合适的服装运动,另外还包含了自己穿脱衣物的生活能力以及互相帮助这一社会交往话题。
活动目标
1、比较冬装与春装,了解春天的穿衣特点。
2、在活动中萌发幼儿热爱春天,热爱运动的情感。
3、培养幼儿穿脱衣物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是幼儿体会穿上春装之后的感觉,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
难点是冬装与春装比较之后,说出各自的特点。需要一点一点比对讲述,加深幼儿的理解。
活动准备
轻松愉快的音乐,便于穿着的春装外套。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一起跟随节奏明快的音乐玩游戏:小青蛙,跳跳跳。
2、提问:你们穿着这么厚的衣服跳得累么?热么?提议换件衣服,出示春季衣物,让幼儿观察比较。
①提问:这些衣服与你们身上穿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讨论。
得出结论:我们身上穿的是冬装,比较厚、重、大。这些是春天穿的衣服是春装,比较薄、轻、小。
②提问:请你想一想,冬装与春装穿在身上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发言,教师:冬装穿着很热,很重,让我们活动起来不太舒服。春装穿着很轻便,很舒服,更适合我们跑跑跳跳,做运动。
4、幼儿换穿春装,亲身感受不同。
①幼儿换穿衣物(向幼儿说明春装穿着便利,鼓励幼儿自己换穿衣物,不要大人帮忙。如果自己实在穿脱有困难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帮忙。)
②感受衣服更换后的感觉
师:感觉一下,这些衣服是不是让你凉快许多。试一试,它能不能让我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幼儿自由蹦跳)
5、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觉
如:我可以跳的更高了,我可以跑得更快了,我觉得动起来很舒服,我不觉得累了等。
:冬天的衣服可防寒保暖,可是很厚重,会让我们跑不动。春天的衣服,穿着轻便,很适合我们活动身体。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好时节,穿上合适的衣服,动起来。
6、现在我们就好好利用这身衣服,到室外去再玩小青蛙,跳跳跳的游戏吧!看哪个小青蛙跳得最棒。
活动评析
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还比较少,正处于对一切事物有感知的初始阶段,我从孩子最常见,朝夕相伴的衣物来引导幼儿了解春天,感受季节的变化,并将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的培养穿插其中,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知识和能力,既符合了小班幼儿注意随意,想法多变的学习特点,又可以让幼儿真正的学到了贴近生活的经验知识。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并理解歌曲,加深对春天的认识。
2、尝试用动作来表现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活动准备:
1、“春天”的课件
2、“春天”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春天,激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天气怎么样?(真好)春天天气真好,我们开上小汽车去找找春天吧!
2、瞧,我们来到哪里了,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提问讲述
指: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美丽的花开了!
杨柳树枝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对着我们怎么样?你能用好看的动作表示吗?
谁飞来了?(蝴蝶姑娘)来干什么?你听,谁在嗡嗡叫?(蜜蜂)还来了谁?小白兔怎么来的?(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3、小动物们看到这么美的春天,高兴地唱起歌来,你听!
二.欣赏歌曲《春天》
——你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图片,进行单句学唱)
三.幼儿学唱歌曲,在学唱中感受春天的美丽。
1.轻声跟唱
2.通过隐藏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脱离图谱进行演唱
四、师生共同探讨动作并表演歌曲。
1、你能用漂亮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吗?
——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表演,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表演《春天》
3、结束:幼儿园的春天也很美丽,我们一起开车去找找吧!(播放音乐《郊游》)
活动目标:
1、喜爱春天,知道春天花草、树木得变化。
2、能运用身体语言表达诗歌内容。
3、了解诗歌得句式特点,学习简单仿编诗歌。
4、认读重点字词:屋檐、水塘、草地、孩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活动前幼师组织小朋友观察春天得景物;学会歌曲《春天》。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小字卡、头饰(小燕子、蝴蝶、蜜蜂、小白兔各10个)。
3、环境准备。
创设主题墙面“春天来了”。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师幼互相问候,韵律活动《春天》,小朋友随音乐一起有节奏得拍手舞蹈。
二、感知理解活动1、幼师与小朋友一起讨论看到得春天得景物。
“刚才我们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
2、说春天。
引导语:“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
请小朋友一一说出来,并讨论小朋友运用恰当得词汇表达。
3、 幼师出示挂图,朗诵诗歌,引导小朋友说出春天来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①春天来了,屋檐上为什么会流水?幼师随机出示大字卡“屋檐”,请小朋友模仿流水声。
“屋檐上得流水发出了什么声音?”
②春天得小河是怎样得?春天得小河发出怎样得声音?小朋友模仿小河流水得声音。
③春天得水塘里谁来了?幼师出示大字卡“水塘”,请小朋友模仿小鸭得叫声。想象小鸭“嘎嘎”地叫什么呢?
④春天得草地上谁来了?他们“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么。引导小朋友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得事情,如放风筝、打滚、踢球、翻跟头等。幼师随机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
5、讨论:他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三、体验活动1、幼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小朋友看书跟读诗歌。
2、小朋友在诗歌得伴奏下,表演诗歌。讨论: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阅读完后小朋友有序收书。
四、游戏活动游戏:找春天。
活动场地上画若干圆圈,圈内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大字卡。小朋友扮演小动物,根据幼师说得字词,快速站在放有相应大字卡得圆圈内,并说出春天在哪里。
五、创造活动幼师引导小朋友结合屋檐、水塘、草地等场景创编诗歌。
如:屋檐下得燕子,唧唧喳喳;水塘里得小蝌蚪,游呀游呀;草地上得蜜蜂,嗡嗡嗡嗡……小朋友尝试表演创编得诗歌。
六、结束活动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小朋友有序地整理自己得物品。
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下一年的希望,等待着春天好的开始。太阳公公开始起早了,因为春天的到了,太阳公公要很早将温暖的阳光撒给大地妈妈。
活动目标
1、认读重点字词:屋檐、水塘、草地、孩子;
2、能运用身体语言表达诗歌内容;
3、喜爱春天,知道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
活动准备
挂图、音带、录音机、大字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小朋友随音乐一起有节奏的拍手舞蹈。
二、感知理解活动
1、教师与小朋友一起讨论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刚才咱们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
2、说春天。
引导语:“你找到了春天吗?它藏在哪里?”
请小朋友一一说出来,并讨论小朋友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
3、 教师出示挂图,朗诵诗歌,引导小朋友说出春天来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①春天来了,屋檐上为什么会流水?教师随机出示大字卡“屋檐”,请小朋友模仿流水声。
“屋檐上的流水发出了什么声音?”
②春天的小河是怎样的?春天的小河发出怎样的声音?小朋友模仿小河流水的声音。
③春天的水塘里谁来了?教师出示大字卡“水塘”,请小朋友模仿小鸭的叫声。想象小鸭“嘎嘎”地叫什么呢?
④春天的草地上谁来了?他们“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么。引导小朋友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的事情,如放风筝、打滚、踢球、翻跟头等。教师随机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
5、讨论:他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三、体验活动
1、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小朋友跟读诗歌。
2、小朋友在诗歌的伴奏下,表演诗歌。讨论: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四、游戏活动
游戏:找春天。
活动场地上画若干圆圈,圈内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大字卡。小朋友扮演小动物,根据教师说的字词,快速站在放有相应大字卡的圆圈内,并说出春天在哪里。
五、课堂小结
春天来了,咱们一起在校园、在回家的路上去寻找春天。
教学反思
小朋友园的语言教学需要借助图片、玩偶等等一些能够激发小朋友说话兴趣的教具来完成,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运用动作演示、角色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小朋友理解故事的内容。但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引到了玩上,而忘了用语言表达,这样就起不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我认为语言教学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如何用教师本身语言的生动性来感染小朋友,把小朋友带入故事情景,让小朋友有说的欲望,有说的渴求,把平时的语言学习加以提炼升华。
小朋友语言的发展是一种比较隐性的行为体现,它不象数学美术那样当场见效,很容易让家长看到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但小朋友期语言的发展却会影响到孩子今后入小学或初中的语文学习,句子的完整表达、词汇的积累等对孩子今后的写作学习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回应评价小朋友的回答时应该更讲究一些语言的丰富性,而不是简单地把小朋友的回答再重复一遍,比如:“你用这么美的话赞扬它啊”。“你能用更美的词语说说它的优点吗?”等等,这样就会使语言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目标:
1、认识自己的物品标记,能用对应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
2、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物品,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使用自己的杂物箱。
准备:
1、实物图标若干张
2、活动前已让幼儿选择过自己喜爱的图标(一套图标有数张相同的),教师在其中一张上写好幼儿的姓名,将该套图标中剩下的几张分别贴到茶杯橱、毛巾架、杂物箱等处。
过程:
1、认标记。
出示插有实物标记的纸板,让幼儿回忆自己选择的标记,并在纸板上指认出来。教师核对标记上的姓名,说对的就让幼儿将标记取走,说错的,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提示,如某幼儿选择的应是小兔,教师可提示说:你选的是一种长耳朵、短尾巴,一跳一跳走路的小动物。
2、明确生活用品使用规则。
告诉幼儿,在幼儿园里每个人都要使用自己的一套生活用品:茶杯、毛巾、小床、柜子等。并说明每一个小朋友只准用自己的用品。
3、寻找自己的生活用品。
教师让幼儿手持标记自由走动,去对应茶杯橱、毛巾架、柜子等处的相同标记,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用品所在位置后,再将手上的标记还给老师。
在活动中,教师可提醒幼儿看看自己的标记旁边是哪些图标,丰富幼儿表述方位的词汇和语句。如:我的标记旁边是小鸭子标记,上面是小汽车标记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范文参考:乌鸦喝水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方法”。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方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同学大多听过。
【学习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考虑的乌鸦。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在“找朋友”的拍手游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同学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3自然段,考虑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同学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考虑: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同学自俺评价朗读。
(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同学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同学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
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方法。
2、同学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
4、交流合作结果。
(根据同学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同学,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同学自俺评价。
7、发散思维: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学会背诵的技巧
(注意让同学自身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同学学会巧背。)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六、复习巩固
1、看谁读得最快:
⑴ 乌鸦口渴要喝水。
⑵ 瓶口小,水不多,可是乌鸦还是想出方法喝着了水。
⑶ 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同学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旬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
2、看谁写得最好。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九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目标: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2、是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想办法,乐于与同学交流。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课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处一词来理解乌鸦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却喝不到水的焦急。三、四自然段抓住乌鸦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喝到了水的喜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理解课文,明白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办法来解决,也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生
一年级上期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一)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二)体验法:通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三)以读代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四)
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主要分为(一)激趣导入(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三)解疑读文感悟,(四)指导朗读深化探究。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在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也更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乌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活动: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设计意图:
《乌鸦喝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孩子们通过故事都知道乌鸦是通过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后使水位升高的办法来喝到水的,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和水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和材料的不同有没有关系呢?我想这可以让孩子来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正确答案的,而不是仅仅靠故事来知道结果,所以我就选择了一个内容让孩子进行小实验,在探索中了解真相。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以及材料的不同有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乌鸦喝水的故事。
2、四人一组:每组三只瓶子,瓶子中的水分别是少,半瓶,大半瓶(各两份),一盆石子,一盆沙子,三支筷子,三把勺子,三只漏斗。 3、实验记录纸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 提出问题,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了乌鸦喝水的故事,那你们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呀? 小结:原来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位上升了,所以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那老师今天准备了三瓶水和石子,请你们看看这三瓶水有什么不一样?
师:有没有发现每个瓶子上都有一条蓝色的线,这个是水位线,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线说明乌鸦可以喝到水。 师:那是不是这三瓶水中加了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幼儿猜测)
师:那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完成这个实验,三个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做实验,另一个小朋友负责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等一会儿你们自己商量谁做实验、谁记录。 师:那记录的小朋友怎么记录呢?
师:那我们就采用打“√”和打“×”的方法,在能够喝到水的瓶子后面的格子里打“√”,不能的就打“×”,在实验过程中,边做实验边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等一组小朋友都做好实验了,那请你们把实验的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好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去找一张桌子开始实验吧,不用搬椅子。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完成实验的小组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的小朋友把你实验的瓶子拿到前面的桌子上。 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纸)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纸上的结果。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红水中加了那么多的石子水还是没有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喝不到水呢?
三、第二次实验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师: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做第二个实验,还是和刚才一样的三瓶水,但是里面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把石子换成沙子来做这个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老师还有一些要求,请大家听仔细:还是和刚才一样四人一组,因为沙子比较细,所以老师请了小漏斗还有沙子和筷子来帮忙,注意不要把沙子洒出来,用筷子时要注意安全,而且这次要请小朋友自己来取材料了,老师已经帮大家分配好,请每组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来拿沙子,其他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拿好就开始实验,请第一组的小朋友先来拿(一组一组跟上) 师:巡回观察指导,直到完成实验
师:请负责记录的小朋友把记录纸交给老师,其他小朋友和刚才一样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注意不要把水泼出来,慢慢走。 师:我们一起来看记录纸,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在什么瓶子中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请个别幼儿)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次的记录
纸和第二次的记录纸上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师:为什么刚才在红水中加了石子水不能上升到水位线,而现在加了沙子却可以呢?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图片)我们请小图片来帮个忙,看一看,是不是和小朋友说的一样的呢?
师: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对呀!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所以水量少的红水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了,乌鸦就喝不到水了;而沙子比较细,缝隙很小,虽然水也流到了缝隙里,但是还能够上升到水位线,乌鸦还是可以喝到水的。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料,课后请大家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尝试一下,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好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会认读15个生字词,会写“找”字。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精神,体会动手动脑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学会认读15个生字词,会写“找”字。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让学生知道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在一个炎热干旱的夏天,有一只小乌鸦飞来飞去,他渴极了,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水喝,小乌鸦急得都快要哭了,他想喊妈妈,也想喊爸爸,后来他想,还是自己想办法吧。他找啊找啊,终于发现一个瓶子里还有点水,他高兴极了,他真想一口气把水喝下,可是瓶子太高,瓶口又小,乌鸦的嘴够不着,怎么办呢?他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喝着水了,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板书:乌鸦喝水(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不但要熟读课文,还要会认读15个生字词,同学们之间要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你们有信心吗?
二、新授课
(一)读课文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清课文中每个字的读音。
2.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拿起铅笔,用圈儿圈起来。
3.老师带学生读一遍课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注意听清圈圈儿字的读音。
4.自己再大声的读一读课文,看看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如果有问问同桌。
5.出示“衔”字,找小老师教认,并解释“衔起来”的含义。
6.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圈圈的字,如果都认识了,就把圈儿擦掉,还有不认识的,问问你的同桌或举手问问老师。
7.同桌的小朋友看着插图互相说一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看谁说得好,然后请学生到前面来表演。
8.表演课文内容。(质疑:为什么石子放进水里水就慢慢升高了呢?)
(二)认生字:
1.课件出示课文(请看大屏幕,变红的字或词齐读两遍)
2.做游戏:“说悄悄话”.
3.反馈认字情况。同桌两个人都不认识的,问问老师。
4.脱离课文识词。
5.游戏:抢读词语。
6.游戏“听音乐传字卡,看看哪组得红花”。
(三)课间休息:《劳动最光荣》,跟着音乐一起唱,边唱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做。
(四)学字
1.拿出生字卡片,边摆边读,不会的问一问同桌。
2.做举字卡的游戏,看谁举得最快。
3.学写字。
(1)出示“找”字,组词。
(2)师:认识一个新的笔画:斜钩,跟老师写一遍。
(3)师说一说字的结构:左右结构。
(4)师板演,边写边说,注意:斜钩的写法。
(5)书写练习。
(6)在田格纸上写一“找”字。
4.游戏:摘字卡
把准备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每个小鸟图片的后面都有一个字,如果读对了后面的字,这只可爱的小鸟就和这位学生做朋友。
在读卡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好办法区分“喝、渴”。(板书:口渴,喝水)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小乌鸦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后,妈妈会怎么说?
(六)延伸
乌鸦还有别的办法喝到水吗?让学生回去以后动脑筋想一想,动手试一试,下节课和班里的小朋友们交流。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乌鸦喝水
口渴了找水喝
找到水喝不着
想办法喝着水
在困难面前,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填空、看拼音写汉字、扩词。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小朋友见过好多的鸟,可你们注意观察了没有,有一种鸟叫乌鸦,是什么样的?你们别看它样子不美丽,可它喜欢动脑筋,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段有趣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教学“乌、鸦、喝”。
二、 范读课文
1、乌鸦喝水是怎么一个故事呢?乌鸦喝水碰到了什么困难?它想了什么办法?乌鸦有没有喝着水?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思考问题。
2、教师范读。
三、 自读课文,弄清图意,随图文识字
1、自由轻声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看看课文中有几幅图,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⑴乌鸦为什么找水喝?
引出“渴”与“喝”比较学习。
⑵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怎么办?
引出“面”、“办”,指导写法。
⑶乌鸦是怎样想办法的?
引出“围”,掌握笔顺。
⑷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哪句话告诉我们?
引出“终于”,指导写法。
⑸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
引出“叼来、一颗、渐渐”,指导读音。
指名认读上面的词语。齐读。
四、试读课文
1、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2、指导读好长句。
五、 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按笔顺描红。
3、抄写生字。(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
乌()喝()于()冬()
鸟()渴()干()终()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⑴ 指名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⑵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①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到处”是什么意思?乌鸦口渴地难受,东找西找,找了好多地方,我们读第一句要把“到处”重读。(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② 乌鸦找到水了么?它喝了水没有?你从哪句话看出来?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谁能想象一下,乌鸦会怎样喝瓶子里的谁?
乌鸦找到水时心情怎样?喝不到水时心情又会怎样?(感情读课文)
⑶小结。
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小结板书。
2、讲读第二段。
⑴看图想象:乌鸦面对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⑵指名读。
⑶乌鸦想出办法来了么?怎么想出来的?
⑷比较句子。
哪中说法好?为什么?
它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它叼来小石子,放到瓶子里。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⑸指导朗读。
⑹小结板书。
三、 作业
1、口头扩词。
乌()()()办()()()
围()()()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二、 指导背诵
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弄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练习背诵。
三、 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想一句话夸夸乌鸦,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我们应该向它学习什么。
四、 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Wū yā hēshuǐ kǒu kě bàn fǎ wèi zhè zhōng yú
()()()()()()
2、写笔顺,数笔画。
乌──()画喝──()画
办──()画围──()画
3、填空。
乌鸦口()了,到处()水()。
乌鸦()着瓶子边走边想,()()出了一个办法。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参考]好玩的报纸球小班教案范文优选(5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感受秋天树林绚丽的色彩,在创作过程中欣赏色与色交融带来的变化。
2.学习用纸团印画的方表现秋天的树林。
3.能合作使用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观察过秋天树木的变化。
2.幼儿已有使用水粉颜料的经验。
3.课件、白素描纸、水粉颜料、报纸、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赏图片,欣赏秋天树林美丽的景色。
(课件一)
师:这是什么地方?{树林}
这是什么季节的树林呢?{秋天}
你从什么哪里看出来的?{因为有的树叶黄了}
那你还看到什么颜色的树叶呢?{绿的、黄的、红的}
总结:秋天的树叶颜色丰富多彩、色彩斑斓。
二、欣赏秋天树林的作品,感受秋天景色的魅力,扩展审美经验。
(课件二)
师:树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高有的矮}
总结: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树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高、有的矮,它们长得千姿百态。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树干,是用什么做的呢?{报纸}对了,就是用我们小班学的撕贴的方法把报纸撕成长条贴到画纸上,就成了树干。
三、用印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
师:报纸不仅可以用来做树干,还可以用来作画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新的本领,叫纸团印画。
1.教师示范作画方法。
明确作画内容与方式,讨论作画顺序。
先撕报纸,贴树干,然后再用纸团印画。
2.个别幼儿示范用不同颜色的纸团印画。
3.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点:
⑴作画时注意操作常规:学会使用擦手毛巾;不同的颜色不能混淆;用完的纸团放入纸篓。
⑵提醒幼儿注意作画顺序,先贴好后树干再印树叶。
⑶注意树叶集中画在树干顶部。
幼儿作画时,播放音乐《秋日私语》,课件滚动播映。
四、成果展示,欣赏作品。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你们的小树林展览到这儿变成一片大树林吧!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教后反思:
这是结合季节特征和区域主题《有趣的树叶》而开展的一次美术教学活动。活动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感受秋天树叶的多姿多彩;教师示范新的技法——纸团印画来表现树叶;幼
儿自主操作。在此次活动的执教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从而总结了如下几点,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自勉。
1.教师提问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
2.开展艺术活动时应注重引导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
技能只是表现的形式而已。
3.教师示范操作时语言要精练,动作要到位,要求要简洁。
4.在开展美术的日常教学时要注意操作常规的培养。
设计意图:
小朋友喜欢玩具,家长也会满足孩子的愿望,常常买来许多成品玩具,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以此来开发孩子的智力,自觉省心省力!因此会忽视生活中的一些用过物品的其他作用,从而将其看做废旧物品并像垃圾一样扔掉,甚是可惜!实际上小朋友的玩具并非越复杂越好,越贵越好!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稍加改造,利用,和孩子一起动手动脑,反而更有利于孩子兴趣的培养,智力的提高!同时也节省了一笔开支,真是一举多得!让小朋友体验废旧报纸带来的乐趣就是其中之一,废旧报纸常见,易搜集,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积极动手动脑,探索报纸的不同玩法,既有趣、又有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小朋友的创新意识,让它在小朋友的手中“变废为宝”反而会让小朋友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由此及彼,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活动目标:
1、探索报纸的多种玩法,了解废旧报纸的用途。
2、自主遵守游戏规则,享受活动的乐趣。
3、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探索报纸的多种玩法,了解废旧报纸的不同用途。
活动难点
自主遵守游戏规则,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若干报纸、报纸球、小棒
2、纸箱房子
3、剪报、剪纸、纸船、毽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报纸的特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看看是什么?
幼:(报纸)
4、你在哪里见过报纸?谁喜欢读报纸?报纸上面有什么?
师小结:报纸上有天气预报、有广告、有许多重要的新闻、好人好事,能学到很多知识,所以大家都喜欢读报纸。
二:探索废旧报纸的玩法,感受报纸的乐趣。
师:今天,报纸宝宝想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你会用它做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举起报纸,你觉得像什么?围在腰间像什么?卷起来像什么?叠起来像什么?用剪刀剪出长条再卷起来像什么?揉一揉又会变成什么呢?
幼:幼儿根据老师提示,自由发挥想像回答。
师:报纸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乐趣,真贴心!出示:剪报。瞧,它像什么?
幼:像一本书,能学到知识。
师:对,平时读完报纸,可以将里面感兴趣的东西剪下来贴在书本上,就变成了一本有意思的剪报,真有趣!
师:看来,报纸真是大家的好帮手!(并将这份特殊的礼物发到小朋友手中)
三.玩游戏,感受活动的乐趣。
游戏一:压路机
师:刚才我收到农场主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家的小猪跑丢了,想请小朋友们到农场来想办法,帮忙找到小猪,把他们赶回农场,但是,通往农场的路坑坑洼洼,我们来帮农场主铺铺路,让它变的更平整,好不好?我们该用什么来铺路呢?
幼:报纸。并探索用报纸铺路的方法。
师:教师引导幼儿用手中的报纸铺出一条通往农场的报纸路。
师:小朋友想想用什么办法让路面变得更紧实一点?
幼:自由回答(踩、跳、滚)
师:让小朋友自由选择,分别用走、跳、滚的方法通过报纸路,到达农场。(纸箱做的房子)
游戏二:赶小猪
师:小朋友修的路真有趣!农场主很开心!想请小朋友尽快将小猪找出来。
另外一个老师化装成农场主说:我家的小猪长得胖嘟嘟、像球一样、很调皮!要用小棒,还要用吆喝声才能把小猪引出来!谁来学学怎么吆喝?
幼儿模仿大人引小猪出来的声音(啰—啰啰,啰———啰啰)
师:引导幼儿一边吆喝一边四处寻找小猪(报纸球),赶小猪回家。(打开纸箱房的门)
幼: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赶小猪的游戏。
农场主:小朋友将小猪赶回农场,我特别开心!送给最棒的小朋友一顶报纸帽,并亲自给最先将小猪赶回家的小朋友带上报纸帽。
师:让我们一起谢谢农场主吧!帮助别人,你们快乐吗?今天小朋友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真了不起!
四:活动延伸
师:糟糕,下雨了,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戴着报纸帽回家吧!(小朋友打开报纸顶在头上,师幼一起离开活动场地)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选材,来源于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变废为宝,感受其中乐趣,也符合新纲要精神。
2、活动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小朋友对活动的探索兴趣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3、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了报纸的不同玩法,让孩子感受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符合中班孩子的认知特点。
4、细节处理到位:比如打开纸箱就是一座敞开大门的房子,老师扮演的农场主都让孩子感觉好奇,让活动充满了乐趣。
5、活动中的两个游戏活动看似在探索报纸的玩法,感受报纸带来的趣味性,实际上也无形中让孩子感受到帮助别人,会让自己更快乐的思想意识,寓教于乐,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质!
6、报纸的玩法有很多,对于报纸的玩法活动中仍有保留,意在课后让小朋友意犹未尽,继续开动脑筋,将报纸的玩法探索到极致!
整个活动容知识、趣味、艺术为一体,让孩子充分体验到了报纸带来的乐趣、也感受到一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只要合理利用,一样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无穷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跑的动作,发展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旧报纸若干,拱门、动物图案(猫、乌龟、鸭子、小鸡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1、幼儿跟老师在圆圈里踏步找点站好。
2、热身运动:齐唱“walkingjumpruing”(唱walking时分散踏步走,唱jump时向上跳,唱ruing时跑回自己的点上站好。)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报纸,请幼儿玩玩报纸,看看有什么玩法。(跳、望远镜、骑马、纸团、指挥棒等),请个别小朋友示范自己玩法,其他小朋友学习玩。
2、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把报纸放在胸前玩,那你们知道怎样保证它不用手按着也不会掉下来呢?”
3、老师示范:“手拿报纸按在胸前,向前快速跑,然后松开手继续向前快速跑。”(请个别幼儿示范)
4、幼儿自由练习,师说:“小朋友在练习过程中要顺着一个方向跑,避免撞到其他小朋友。”
5、师小结: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跑的时候报纸没有掉下来,有的就掉下来呢?跑的时候速度快,报纸才不会掉下来。
6、游戏《看谁跑得快》
(1)师说:“现在我们用报纸来玩一个游戏,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游戏,每组的终点是小动物的家,第一个小朋友把报纸放在胸前快速向前跑,跑到小动物家时拍一拍小动物,然后往回跑,把报纸交给下一位小朋友,下一位小朋友依次进行。跑的时候头要端正,眼睛要看前方,动作要协调。(先请幼儿和老师示范)
(2)小结活动情况
(3)复习游戏《大皮球、小皮球》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圈,把报纸放在地上,一个跟一个向前小兔跳。
2、“小朋友,时间不早,我们赶快把报纸收拾好。”
活动反思:
让幼儿与教师一同游戏,由于幼儿是第一次玩游戏,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掌握了游戏的规则和基本动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常常忽视或放弃一些常见的物质资源,而花钱去给孩子添置各类益智玩具、运动器械。其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报纸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利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报纸,设计开展有关的活动,使幼儿在看看、说说、玩玩、剪剪、画画、贴贴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设计意图:
报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幼儿所熟识。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进行游戏、学习为指导思想,设计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报纸,让幼儿知道过期的报纸可以被我们利用,可以作为我们游戏的玩伴。
活动通过多次尝试,让幼儿带着疑惑和问题,在不断的操作中,探索出“边连边剪的剪纸方法”,并在相互的观察、比较中发现剪更长纸条的关键因素。活动通过亲历探究的过程,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发现报纸纸条的多种剪法。
2、在玩玩剪剪中,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让幼儿探索报纸纸条各种剪法。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如何将纸条剪的更长。
活动准备:报纸、剪刀
一、我们的报纸
1、出示报纸,谈话提问:这是报纸,谁喜欢看报纸?
2、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报纸,报纸里有些什么?
3、教师小结:人们通过报纸及时了解新闻和信息。
二、过期的报纸
教师出示一张过期的报纸,提问:1、过期的报纸还有用吗?有什么用?
2、过期的报纸可以玩吗?怎么玩?
3、教师小结:过期的报纸能和我们玩。
三、好玩的报纸
(一)尝试玩“望远镜”
1、出示单筒望远镜,请幼儿尝试把单筒望远镜变得更长。
2、请幼儿尝试制作让单筒望远镜变的长。
(二)尝试如何剪更长纸条
第一次尝试:
1、提出要求:“请你从报纸上剪下一根纸条,越长越好,我们比一比,看谁的最长”。
2、幼儿尝试
3、比较结果
(1)请幼儿讲述,剪下的纸条是报纸的哪个部分。
(2)结论:报纸有长边和短边,剪长边的纸条比剪短边纸条长。
第二次尝试: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想办法,还能把纸条剪的更长吗?”
2、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讨论结果:“如果把纸条长边和短边一根一
根一根连着剪,你的纸条会更长吗?”
4、幼儿尝试。
5、比较结果:
(1)和第一次剪的纸条比较,幼儿发现用一根一根一根连着剪的方法剪出的纸条长。
(2)提出问题“用同样的方法剪,为什么有的纸条更长些?”请幼儿观察、讨论,寻找其中的秘密。
6、教师总结:在一张报纸上,用边连边剪的方法,剪的越细越多,剪下来的纸条会更长。同时还有很多好方法等待我们去发现。
四、整理废报纸:纸团游戏
教师小结:过期的报纸让我们玩的真开心。这么多的纸条,仍下多可惜啊,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小朋友把剩下废旧报纸捏好纸团,纸团有什么用?(投、抛……)
那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球去喽!
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对报纸的一些记忆,加深幼儿对报纸的了解。
通过谈论,引起幼儿玩报纸的兴趣。
简单的卷报纸能玩出“望远镜”,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第一次尝试,使幼儿知道,报纸有长边和短边之分,剪长边的纸条比剪短边的纸条长。
通过第二次尝试,在充分的操作比较中明确剪更长纸条的方法。
在教师的启发,幼儿的讨论中,明白在一方报纸上,用边连边剪的方法,剪的越细越多,剪下来的纸条会更长。
给幼儿留下探索的空间,鼓励幼儿不断的积极探索。
将活动后的整理一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幼儿感兴趣,并能更好的养成好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创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使幼儿了解球的多种玩法。
2、培养幼儿对球产生浓厚兴趣和体验一起玩球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快乐转转转》、《健康歌》磁带、塑料球(每人一个)
2、筐子4个、小棍子2个、绳子1个、呼啦圈4个、手巾、报纸、塑料袋、纸杯、易拉罐、酸奶瓶、(若干份)
3、一盆水、不同种类的球
活动重点:
主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并且使幼儿知道球有多种玩法。
活动难点:
主要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和大胆创新的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放《快乐转转转》歌曲,小朋友们来和老师一起做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们做运动很累了吧!请你们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小朋友看一看是什么?(出示塑料球)
3、小朋友想玩吗?(想)在玩球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小朋友要说一说你是怎样来玩塑料球的?)相信你们一定会是最棒的!
4、小朋友讨论后,请你把球的玩法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们。
5、小朋友说的真是太棒了,想不想自己拿着球亲自体验一下一起玩球的乐趣,顺便小朋友们了解一下球有多种玩法。
看老师这里给小朋友准备了这么多好东西。请小朋友拿着球轻轻走到老师这里。今天,你们就用这些材料来跟球玩一玩。看一看谁能把这些材料都用上,看看谁的玩法最多。
6、老师边放音乐《健康歌》,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来玩球。(一定要注意安全,玩过的材料,要放回原处)
7、在玩球的过程中老师问一问小朋友玩球的多种玩法。(小朋友真棒,有的用乒乓球拍打球的、有的把球放在水里的、有的用绳子绑球的、有的用易拉罐打球的、有的用报纸、手巾包球的等)。音乐停止,现在呢?请小朋友赶快把你手中的材料放回原处,看哪个小朋友放得最快。
8、老师总结:小朋友真棒,有的用乒乓球拍打球的、有的把球放在水里的、有的用绳子绑球的、有的用易拉罐打球的、有的用报纸、手巾包球的、有的用呼啦圈套球的等。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都能想到这么多方法来玩球。真是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9、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材料还在静静地躺着。哪个小朋友能大胆的去试一试,看看球还能怎样玩。(请个别小朋友试一试,并用“嘿嘿、你真棒,下次一定比你强”的话,鼓励他们要大胆想象球的多种玩法)。
你们是不是累了,为了鼓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神秘的礼物。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跑到老师这里。老师出示不同种类的球。
请小朋友说一说里面有什么内容,并说一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球。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喜欢的小球,到户外和小朋友一起玩一玩、说一说小球的多种玩法。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好玩的球》,幼儿们都能体验到一起玩球的乐趣。在开始部分幼儿们做运动的过程中,幼儿们兴趣都很高。尤其:李薇、黄柯儿、黄京桦、姚潇潇个别年龄较小的幼儿,都能兴趣非常高。
在选择喜欢的材料来玩球时,幼儿们积极性非常高。但各别幼儿如:廖栩世、何扬铭小朋友,由于性格内向、接受能力差,所以不能自己去选择材料,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需要加强练习这方面的知识,争取面向全体,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全面发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参考范文:小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看了几张生活中的实物照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知道的古诗来描述,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指导学生弄懂诗意时,我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三种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小组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我加入配乐诗朗诵的环节,进一步指导学生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本课的四个学会字。
认识一个会认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诵读课文。
3、体验作者重归故里的情感;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CAI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中运用古诗,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图片:西塞山前飞白鹭;几只游水的白鹅;一处壮观的瀑布;一棵高大的柳树。
师:“大家能用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我们看到的景象吗?”(生背诵相关古诗诗句)
师小结:一句简单的诗句就可以描绘出我们看到的景象,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它们。
2、读题;“偶”字注音;再读。
3、板题、释题:回乡偶书(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说诗句,让古诗走向生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古诗,明白学习古诗的作用、意义,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初读古诗,读准生字词。
1、自由地大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生划出生字,师出示字卡。“同学们看看这些字词读准了没有?”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3、指名读字;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同桌互相读全诗:听一听字音读准了没有?
5、指名读,生评议。及时表扬。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读的目的,让学生读有所获。
三、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品词析句。
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1〕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
2〕查学习古诗的工具书;
3〕求助学习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
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乡音:家乡的口音,方言。
无改:没有改变。鬓毛:鬓角的头发。
相识:互相认识。何处:什么地方,哪里。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
7、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师:年少的时候,我背着行囊离开了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学,可这一走就是几十年呀,今天再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乡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来到了村口,看到了一群孩子,他们乐呵呵地围着我问长问短,有的说:“老爷爷,您找谁呀?”有的问:“老爷爷,您从哪儿来呀?”我笑着看他们,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们哪里知道,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他们爷爷辈的自家人呀。我不禁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很多事都发生了改变,心里有了很多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
8、老师说的跟同学们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老师用自己的话,把古诗说成了一个故事。)
9、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逐步领会诗句意思,其中的三种“求助方法”还能帮助学生阅读其它古诗。特别是老师把编成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浓。
四、自读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1、想想作者贺知章此时的心情。
师过渡:是呀,作者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年纪大了才回来,家乡的孩子见了他都不认识,我们怎样能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呢?
2、生自由练习。
3、指名读,生评议。(师提示,为了表达情感,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
4、生再试读。可以站起来,自由加动作。
5、指名配乐朗诵。(放课件:配画配音古筝曲《高山流水》)
6、全班起立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压韵和古筝音韵的结合,帮助学生感悟诗句的语言美。
五、学写本课生字。
1、师指导书写“乡、改”;
师范写“乡”,生仔细观察。想想它和我们学过的哪个部首有些相似。
师范写“改”,生分析其字形。
2、生描红书写。
六、布置作业;
师:这首古诗学得不错,今天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作业呢?生各抒己见,师帮助归纳。
1、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背诵古诗,画一张《回乡偶书》的画;
3、背诵古诗,把《回乡偶书》编成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明天老师等待着你们的精彩作品。
设计意图:作业的自主选择,学生的兴趣很浓,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长处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通过读诗、背诗所获的体验来描绘古诗中的场景,来描述古诗所讲述的故事,还可以通过课堂上背诵练习,字词书写练习来完成“默写古诗”这一更高的要求。
教学反思: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先生写的一首诗,是唐诗中的极品,它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画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教学时,要使学生把诗句读通读顺,感悟诗歌情境,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授课之前,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构思和设计,在设计上一步步修改,最终形成自己的教案。本节课,我认为做的好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一、识字和写字相结合
低年级主要还是识字写字。因此课上一定要展示出自己的识字和写字教学。写字教学我放在了题目里来处理。在引入课题《回乡偶书》时就将“偶”字教写了,先利用多媒体让孩子观察,再让孩子自己说,教师范写,学生描红,评议改动,扎实地完成写字教学,这一环节的进行是第一次尝试,孩子们觉得比较新颖,学的也十分认真,写出来的字自然也很漂亮。识字则通过由词到字、由难到易的顺序认识,降低难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识字方法来巩固识字。
二、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有感情、有节奏朗读,读中悟情。
古诗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不然起不到效果。因此,我先让孩子学会生字,在理解了词意,再通过同桌互说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感知古诗大意,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层层递进,读的越来越好。在学完之后进行配乐朗读,更能起到烘托感情的作用。最后还播放《回乡偶书》儿歌让学生欣赏,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了这首古诗。
不足之处: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最后拓展没有给学生展示出来,这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注意。
幼儿园教案《范文参考:快乐小班教案精选(5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班中秋快乐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