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

08-03

鞭炮齐鸣,压岁钱开怀畅饮,轻歌曼舞的过春节;在春节里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耍,热闹在一起。春节是每家每户都团圆的节日,在你印象中的春节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篇一】

春节,是一个使人难忘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穿新衣、看春晚、放鞭炮……

最难忘的就是放鞭炮了。

春节的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在外面放鞭炮。我们买了许多鞭炮,有“地雷”、“窜天”……我先拿了一个“地雷”,点燃导火线,我就立马跑到了别的地方。“地雷”已经“开花”了,那声音,不低于排山倒海了!

我爸爸拿了一个”窜天”的炮。我觉得非常奇怪:它为什么叫“窜天”呢?难道是它能窜到天上去吗?我继续疑惑不解的看着:爸爸点燃导火线,便跑到了我这儿。那个“窜天”的导火线燃了起来。我疑惑不解的看着,只见:“窜天”一下子转了起来,它身边燃着火花,等那些火苗快没的时候,目瞪口呆的景象发生了:那个“窜天”突然飞了起来的,在空中又燃起了火花,那火花比那时更旺更焰。

这次春节给我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为什么那个“窜天”在快到的时候又飞了上去,而那些火焰也比以前的旺?当然,这次春节给我留下了许多好记忆、些许快乐、还让我忘都忘不了这次的春节,这次的放鞭炮。这个春节的放鞭炮成了我心中永远都忘不了的记忆,给了我许多问题,也给了我许多快乐。这就是我春节的难忘记忆。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篇二】

新年为那陈旧的前年画上了一个句号,又给崭新的一年决定了一个美好的开始。在人们的眼里,春节是一个美好的,快乐的日子。所以远方的游子都会千里迢迢的赶回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春节期间,固然有着别样的风俗而这些风俗也往往伴随着一些神奇的传说或故事。

放鞭炮

过年时放鞭炮,绝对算的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活动,尽管现在不能放,但还是无法减少中国人民对它的热爱。以前每次过年时,窗外都会响起鞭炮声。好像我们激动的心。至于它的传说,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吧,我就不多说了。

压岁钱

压岁钱在过年期间总是最令人期盼的,每次看着一张张鲜红的100元纸币,每个人脸上都禁不住洋溢起笑容。而古时压岁钱。其实大有用处。古时,这叫压祟钱。它是古代的一个小妖,每到大年三十它便会起来作恶,专门祸害小孩。而它怕光,所以家家户户在那天便会点起灯不入睡,现在想想,也许大年三十不睡觉正是因为这样。而有一对老夫妇,生了一个小孩,老年得子,自然异常疼爱。有一次大年三十,老夫妇给了小孩八个硬币,小孩玩累了就睡了。半夜一阵阴风吹过,蜡烛被吹灭了。当他正要做恶时,突然那八个硬币发出一阵金光,祟被就吓跑了。从此,人们便经常在大年三十时把钱放在床头。后来又因“祟”与“岁”读音相同叫成了压岁钱。

腊八蒜

腊八是一年计算赢亏的日子也是还钱的日子。古人为了避开算字,便换成了蒜。但街上从来不会卖腊八蒜,就是为了不让那些欠债的人听见吆喝烦心。

春节是我们最快乐的日子,今晚现在不能放鞭炮,但是春节一样透露着浓浓的年味和亲情。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篇三】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是旧的一年的结束。许多为了生计而奔波的人都会在这一天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

春节到了,家里会贴窗花、贴对联;大街上张灯结彩,放着喜庆音乐,到处都是一片祥和、喜庆的景象。小朋友们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老年人也露出开心的笑容。

为什么春节会放鞭炮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它就会出来伤害人命,因此人们那天都会躲进深山。有一次,来了一个白发老人说能驱走“年兽”。他穿上红衣服,在窗户和门上贴上红纸,并在门口放鞭炮,“年兽”就逃走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和响声。这就是过年穿红衣服、贴春联和放鞭炮的来历。

春节会有很多活动,比如说抢红包、放鞭炮,为的是辞旧迎新,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到过年,大家就会挨家挨户去拜年,说吉祥话。我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他们给了我两个大压岁红包,祝我学习进步、快乐成长。

春节每家都会晒晒自己的年夜饭,妈妈在做年夜饭,爸爸在忙着包饺子,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象征新的一年财源广进。经过妈妈辛苦地忙碌,年夜饭终于做好了,里面有鸡有鱼,象征吉祥如意、年年有余。

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我们家和和美美、越来越好。爆竹声中一岁除,又一年过去了,我爱放烟花,更爱过春节。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沉浸在一个欢乐的节日气氛之中。我在春节里过得快欢乐乐,因为我们在一齐放鞭炮!

天一黑,人们拿起鞭炮,点了一根香柱,一点,人们急步走回原地,捂住耳朵,“乒乒乓乓……”我的魂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整个人还安恙无事,我心花怒放,也和别人凑起热闹,“乒乒乓乓……”的声音彻夜不绝,每一户都通宵灯火!一会儿,鞭炮全被放完了。只好拿出一箱烟花来放,别看这么一小箱的烟花,它的威力可强了,第一声就把我吓得目瞪口呆,我自言自语的说:“这么小箱烟花威力这么大呀!”烟花的声音个个不一样凡响,形状不一真讨人喜欢!我又拿出像棍子的烟花出来放,“吱吱吱吱……”一种黄色的小东西飞出来了,“哇,好美啊!简直是神仙放的烟花。我对这烟花刮目相看了,还对它赞叹不已。我一根之后一根放,各种烟花五颜六色的,这种烟花爸爸买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这个春节我过得兴高采烈的,烟花和我成为了好朋友,我还把烟花当成亲兄弟呢!

春节,一个欢乐的节日,让人喜欢的节日。这天,我吃了年菜,又放了烟花,鞭炮。我太高兴了,我真期望天天都是春节。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饱口福了吗。我太喜欢春节了。春节快到了,我会热烈的迎接这完美的节日!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篇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古诗写出了新年的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蔡国庆、陈红、江涛、张迈唱的这首《常回家看看》写出了中华儿女对家的那份亲情,以及父母对子女的心声,也提醒了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愿多回家看看老人。还有许多许多的古诗、歌曲表达了新年的热闹和儿女们对父母的思念。

除夕夜“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家家户户里里外外也打扫的干干净净,还贴上了门神、春联、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人们都说除夕夜是一家团圆,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固然是令人高兴的事,可是对于边防战士、交警、民警、电工等等这些因为工作关系而回不了家与家人团聚的人们来说这是痛苦的;在他们心里,见不到家人是伤心的。但也正是这些人的无私奉献,才能让我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新年。是边防战士保卫着我们的边疆,是交警和民警保护着我们的人生安全,是电工维持着我们的用电需求……

因为有了这些除夕夜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些人们的无私奉献,才造就了千千万万家的幸福团聚。

我在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看到一段短片,这段短片给了我心灵一个巨大的震撼:一位边防战士带上所有战士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回家看望;一位老人穿上新衣服拿一张凳子坐在路口等子女回家;山东夏津老家的孩子们掰着手指头坐在家门口等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回到家,与家人的深情拥抱;一大家子人人脸上洋溢着快乐、幸福。

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春节如同一位羞涩的少女,跳着清脆的舞步,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谢幕了!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篇五】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前,一到腊月二十三,全国各地的人们,不管离家多远,都要高高兴兴的赶回家里与家人共度新年,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的打扫卫生,蒸馒头、炸丸子、炸年糕、煮肉,到了年三十,大家都要穿上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好不热闹,祝愿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健健康康。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叫年,十分凶猛,每到新年的晚上,就袭击村里的人,大家都很害怕,经一位仙人指点,只要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再放些鞭炮,年就不敢再来了,于是,人们纷纷照做,果然,到了晚上,年一看见门上的春联,吓得不敢再来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春联、放鞭炮,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大年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访友。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为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精选阅读

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800字精选


从学习语文开始,作文就一直陪伴我们,写作文的目的在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一篇优秀的作文能加强别人对你的印象,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作文模板呢?下面是我们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1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良多,但令我记忆犹新的仍是春节,然而春节最重要的习俗当然是包饺子了。

去年的大年节夜,我们家正在包水饺,由于爸爸有事出去了,所以妈妈叫我来包饺子。在楼下正在玩着鞭炮的我只好极不情愿地上来帮忙,听着外面一串串的鞭炮声欢笑声,我的心早就飞出去了,心不在焉的,不是把饺子皮扯破了,就是把里面的馅儿洒了出来。

妈妈看见我这般笨手笨脚的,放下手中还没包完的水饺,手把手地教我。妈妈一边教我,最还一边收着:“先在饺子皮的外围涂一些水,再把菜放进去,抱起来……”在妈妈的细心指导下,我终于学会包饺子啦!

固然手法不像妈妈那样娴熟,但仍是包得挺好的。先在饺子皮外围涂上水,再放一勺馅儿,最后把它包起来。哈哈,我的第一个作品诞生了,里面的馅儿好像放得多了,看上去活像一个鼓着大肚子的“将军”。我感觉包的还挺好。

可是一个妈妈包的那些“苗条淑女”比起来,我就自叹不如了,好吧,开展“减肥步履”喽!哎呀,真是不好意思啊,一失手又“整”出个小瘦子来了,瘦得仿佛只剩下骨架了。

经由多次努力,我包出来的饺子总算是能看了。反正我包的饺子也是奇形怪状的,何不做一些有意思的饺子呢?于是,一只小乌龟诞生了,随即又是各种各样的动物和物品,有小猪、小狗、小猫(注:纯属使用美术工具刻画而来),以及五角星状的、四角星状的……

开锅了,妈妈揭开锅,捞出了一个个饺子盛在碗里,这香味仿佛几里外都可以闻到。我垂涎欲滴,连忙端来已经盛好的一碗水饺。吃着自己包的水饺,还一边赏识着外面的烟花,处处尽显着春节独特的风味!

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2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大人们就会给我们小孩压岁钱,我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我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我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爸爸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他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我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晚上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

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3

春节,大家都很熟悉。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我家乡的春节大约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人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大人们还要杀羊杀猪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油果子。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

到下午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下午还要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大年初一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鱼灯、有福娃灯、有火箭灯……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涌来,围到广场上看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将夜空装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过了元宵节,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怎么样?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了,蛮热闹的吧!

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4

 带着一片喜庆的红色,春节静静来了。

这个时候的潮州总会分外的热闹,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预祝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好兆头。

春节,大人们都会事先打扫好屋子,所谓除旧迎新,并且还会买鸡鸭鹅猪肉年糕等来祭拜神明、天地公。这也是中国上下几千年一直不变的传统和风俗。

在春节里,每个人都要穿上新衣新鞋,新年一片新。来到小镇上,到处都是一片喜庆的红色,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而且东家放完鞭炮西家又开始接着放,永不间中断;一到晚上,每家无论在哪里都会亮起灯来,还有人会在家门前放起烟花,天空上也不再孤傲。

新年,还有另外一个主题,那便是团聚,那些离乡外出打工的潮州人非特殊情况一定都会赶回乡里,在大年节夜里一起吃一整理最丰盛最棒的团聚饭,饭后,也则是我们小孩最期待的环节,由于那时候比我们大一辈的家人总会给我们小孩子分发压岁钱。

新年了,父母总会再三叮嘱我们,千万不能说不吉祥的话,不能说脏话。于是好奇心重的我就会忍不住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说不吉祥的话啊?大人解释道,假如说了不吉祥的话就会一年都不顺利,而且那天假如你扫地的话还会把一切好运一起扫走,所以也不能扫地所以我并不是很喜欢春节,由于春节的禁忌不是一般的多,还要一个一个的遵守,万一健忘了岂不是糟糕了?

接着,我们总会随着大人们挨家挨户地去造访亲戚朋友,这时我们会带上红包,带上柑橘;并且祝贺对方新年快乐,然后他们也总会给我们红包,这对于我们这些小孩来说也是一种抵抗不住的诱惑,也不懂的拒绝,直接伸手就拿,有时还会健忘道谢。

这就是我们潮州人的春节,简朴而又有意义。

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5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燃烟花,放爆竹,逛庙会,亲人团聚,走亲访友等传统的春节活动极容易造成奢侈浪费和环境污染。而随着全球变暖,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新春佳节中节约能源,改变高耗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过一个低碳、绿色的春节假期是现代人们的希望。“低碳春节”不仅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态度。

低炭春节是低炭生活的具体生动的体现。低炭,不仅仅是现在时尚的词汇,而且是人类对自己过去为追逐物质利益不计后果的行为的深刻反思。低炭春节并不是让人们像过节一样来凑一凑低炭生活的热闹,节日过去又故态复萌。低炭春节的意义在于通过大家自觉的行动和努力,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低炭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低炭生活做起来很容易,但要坚持下去又非常不简单。从广义上讲,低炭春节,低炭生活,乃至低炭经济就是提倡构建更加文明、更加理性、更加科学的`人文社会,真正和大自然和谐和睦相处,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性的良性循环的理念。

在春节里我也做到了低碳。随手关灯、关水、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一样可以,还无须开车。,未必每次都用;用积水来冲洗马桶;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电脑;没必要一进门就把所有灯打开;考虑到坐公交为世界环境做的贡献,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开私家车带来的优越感;少用空调(暖气)。

为了地球的明天,请你理解和支持家庭垃圾分装。如果我再告诉你,回收23.5万吨废铁,可以建造36个埃菲尔铁塔;回收6000吨废铝,可以生产74架空中客车飞机;回收120万吨玻璃,可以建造254个罗浮宫玻璃金字塔,那么请你想一想,就因为你懒于分拣,被你随手扔掉的将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啊!

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6

“爆竹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的气氛就是如此,今天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惠来的春节习俗吧。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了,此时家家都忙着大扫除,打扫去这一年的灰尘,寓意着“辞旧迎新”大扫除完后,家家户户都去置购年货,预备过年的东西。在除夕前,在外的游子都准备回家,马路上也因此车水马龙,街道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都是洋溢着热闹的气氛。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赶忙做起了年菜,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穿上了漂亮的新衣,处处是一片万象更新的情景。年菜做好后,家家都去自家的祖祠祭拜祖先,而小孩子们则与同伴在空旷的地方放鞭炮,噼里啪啦,与这浓厚的过节气氛融在一起,到处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情景。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吃年夜饭,听着窗外噼啪作响的鞭炮,看着窗外绚丽多彩的烟花,欢声笑语,在屋子传开,呈现出一幅团圆温馨的情景。吃完年夜饭。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正月初一,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可以收到父母给予的压岁钱。而在这一天,人们也要走街串巷,到亲戚朋友家拜年,也得给亲戚家朋友家小孩红包。这一天,大街上人来人往,各家商店都挂上了象征性的“红色”,到处是一片喜庆的情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店铺都挂出各式各样的灯笼,在各各的彩旗的点缀下,更加绚丽多彩,人们在这一天都是要吃元宵,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晚上的时候,大家走出家门,走到那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可以去店铺里猜灯谜,各种各样的灯谜让人冥思苦想,在得出结果的一刹那的乐趣,也使人颇有成就感。

元宵过后,春节就算真正结束了,大家也投入到新的工作,新的生活。

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7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今天是年三十,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奶奶家。坐车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我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回过我的老家---湛江呢。老家过年会是什么样子呢?有哪些习俗呢?今天,我一定要问问爷爷。

知道了我的问题后,爷爷便给我讲了起来:“在咱们老家,大年节有三件事必做:贴春联、团年饭、守岁和压岁钱。大年节是一年最后的一天,午后每家每户开始贴春联。贴春联的同时,湛江人还有贴门神、年画,倒贴“福”字的习俗。门神贴在两扇大门,传统都是历史上的一些显赫人物,威武有杀气,达辟邪挡灾,倒贴“福”字则把大大小小的福字,倒贴在墙壁、门楣、房门,表示“福气已到”。”

“大年节的“团年饭”,湛江人十分注重,也叫“吃年饭”,除合家团聚、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故多远工作的人都尽力赶回来过年。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硕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习俗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鱼、蚝豉、生菜、腐竹、蒜等以求吉祥。而且,在我们老家,年夜饭还必需有这两道菜:蒜苗炒肉和白斩鸡。湛江有的地方还流行吃团年饭时,赶上远行的人未归,则桌上摆未归人的座位及碗筷,像征团圆,以示怀念。若有新婚夫妇,也多摆一副碗筷,取来年添丁吉意。团年这整理饭,一般故意多做些,吃不完,留到明年,表示丰盛有余有剩。”

“午夜12时,父母长辈叫醒小孩起床,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给压岁钱。压岁钱,湛江俗称“穿衫带”,多数称“利是”,讨压岁钱称为“逗利是”。由长者给子弟,以儿童为主,未结婚的成人与儿童平等看待,也可收取。压岁钱意在弹压邪崇,但愿小孩快高长大,智慧提高。守岁在湛江的一些农村尚流行,子时一到,炮竹齐鸣。而今城市以看中心台春节联欢晚会电视取代守岁,看完联欢节目已踏入新的一年。”

听完了爷爷的讲述,我终于知道了湛江春节的习俗,也增长了许多知识,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我的老家湛江看看。

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8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家庭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风俗。在我家,有一个不成文的风俗。

大年初二,我们本应该去外婆家拜年。可是这一天,姑姑们会带着表哥表姐们来我家做客。这让我很纠结:去外婆家能和舅舅家的两个表姐聊东聊西,而在家里姑姑家的表哥表姐能带我玩。以往总是初二一大早就去外婆家,陪老人聊天、吃饭。下午两点多便急匆匆地赶回家陪姑姑,就剩下外婆一人独自在家。

可近些年变了,在大年三十,大舅,二舅和我们一家人都齐聚在大舅家里欢聚一堂。那天早上我和姐姐们一同跟随大舅去给已经“住”在山上的外公上坟。

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两年前的一件事。那时弟弟才三岁多,还是一个可爱的小不点儿。正准备出门上坟前,弟弟却拉住我的手可怜巴巴地说:“姐姐你带上我吧!好不好?”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你那么难缠,又是个爱哭“鬼”我才不带你呢!于是就对他说:“你在家多好啊!我又不和你抢电视啦!你还不赶紧去看,还想去那荒草丛生的地方?就凭你这身高,你这小短腿还沒那荊棘高呢!”小弟一听到不带他,就急了,又是哭又是跺脚,拉着我的那只小手越拽越紧,就是不松开这时,两个姐姐出来了,看到他闹腾的样子,就说:“没事儿,带上他吧!”顿时我的脸上写了一百个不愿意。

到了山上,还真被我说中了,那杂草长得比人都高。大舅在前方“披荆斩棘”,我们四个紧随其后。由于弟弟较矮,他那胖胖的小手总能和荆棘来个亲密的接触,划出了不少的道道。

一到家,便向妈妈诉苦,大家都不禁笑弟弟是自讨苦吃。

特殊的一天,不一样的习俗,形成了我家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关于春节的习俗作文 篇9

放了寒假,离过年就不远了。我很喜欢过年,到那天会和妈妈一起买好多好吃的边看春节晚会边吃,特别开心。春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许多的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进入尾月后,很快就是尾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因此要祭灶。

“尾月二十四,掸尘扫屋子”,据《吕氏年龄》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尾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尾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尾月二十七,宰鸡赶市集”,“尾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尾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尾月三十就是大年节了,要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夸姣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仍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还要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糊口的向往,对夸姣未来的祝愿。

吃完年夜饭我最开心了,给姥姥姥爷拜完年,就发压岁钱。一家人都聚在一起,话新春,其乐融融!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900字


作文相信大家在读书的时候都写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优秀的文章中需要丰富的知识,那作文怎么样写才能写出新意?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1)

我的家乡西樵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每到尾月初八,最早熬腊八粥的人家,福运将是最早来的,也是最旺的。我们也信,过年了,谁不想福运当头?因此尾月初八天一亮,家家户户鞭炮纷纷响起,一声声如同擂鼓般响彻大地,震耳欲聋。这天的粥,非常香,香过了百花芳香。

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天起,年味就徐徐浓了,人们陆陆续续地开始购置年货,宰猪杀羊,蒸糕炖肉,扫屋擦窗,裁剪新衣,为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预备着、置办着……

大年节夜,家家灯火通明。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响彻天空,过去的烦恼和悲伤被炸的灰飞烟灭,荡然无存。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一天得以团圆,天南地北赶回家的亲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里,谈笑风生里,饱含着快乐和对未来夸姣糊口的憧憬。

酒足饭饱之后,一家人高兴奋兴的围绕在电视机前,赏识着出色的春节联欢晚会,欢声笑语不中断,甜美的声浪弥漫着整个夜空。

午夜12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一朵朵烟花飞上天,像一颗颗流星披发落天际,在深蓝色的天幕映衬下显得格外灿烂,格外锦绣。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熬不住了,接了年之后纷纷睡去,当他们进入梦乡的时候,仍旧有烟花络绎不绝的飞着,烟花把家照亮了,也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心。

初一不出门,据说是在家中守着“福”。大年初一,人们都不过出,一家人在家里看着电视,包着饺子,团圆的甜美之情溢于言表。大街上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满大街都是烟花爆竹的碎纸屑,家家门窗上都贴着红红的新对联,处处都是吉言祥语,对糊口的夸姣期望尽在其中。

到了正月初二,那些嫁出去的姑姑,姐姐们都回来看望家中的父母和其他的亲戚朋友,一句句暖和人心的祝福,整日回响在耳边。人们在一起吃饭、饮酒,进行着各种娱乐流动,亲戚与相邻们今天聚到这家,明天在那家,和乐相处。大家共叙离情别绪,开心的共话新年打算。这样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家乡的春节最数热闹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闹元宵了。四面八方的人们会萃到运动场上,参加元宵节民俗流动。燃孔明灯,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人们玩的不亦乐乎。这一天也会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由于这一天可以和父母一起把新年所得的红包拆开,一部门由父母保管或存入银行,另一部门,将会变成他们的零花钱。

“吃过是午饭,下田把活干。”正月十五过后,跟着各种各样的拜年流动陆续结束,这个年才算结束,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大家又开始各忙各的,又陆陆续续为更夸姣的糊口奔波着、忙碌着。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井然有序的日子里,布满了祥和喜庆的气氛,人们幸福欢乐。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2)

家乡的春节习俗_350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篇二:家乡的春节习俗我们家乡每逢到春节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春节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3)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凸起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凸起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仍是雨,但是这点是没关系。再这枢纽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会萃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整理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晰,由于,我是女孩子。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外瘾。要看仍是电视直播的,地隧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由于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大张旗鼓,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隧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出色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4)

按我们家乡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尾月的中旬就开始了。每当要到春节时,气氛就会变得格外热闹。

在尾月十几的时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储存食品的地方把之前储存的大米,腊肉,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顿好过年吃的,用的,就把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

到了尾月二十一,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陆续开始做“糍粑”酒什么的,我老家过年时一些要吃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买些生果,糖之类的。有时家里打糍粑不够人手的,可以去找几个邻居或是亲朋挚友来帮忙。每当到打糍粑那天,爷爷就会找三两个亲戚来帮忙。不外,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给煮熟,然后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个大竹篮里晾凉,有时我会抓几把来吃,不外那饭很烫,所以我每次都会让奶奶帮我揉成一个球,那样又厚味又不烫。不外不能吃太多,由于这些厚味还要用来做糍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东西预备好,下战书就开始了。等把糍粑打好,就要把还不成形的糍粑给捏好,一般都奶奶来捏,我们一般只是在一旁看着,有时“捏”几个尝尝。等糍粑捏好后就放到一个装满冷水的盆子里,盖上盖子储存起来。

到了大年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差不多6点7点时,再放几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灯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说着一定要守岁,可是到了最后凌晨1点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节到了,天还没完全亮的时候,爷爷就已经拿着鞭炮到门口去放了,说实话我仍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们给了我们压岁钱,爸爸就带着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里。等我弟弟回来时,他就和奶奶一起去买花炮之类的炮去了,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节过后,我们又在老家待了几天就回广东这边了。走的时候还带了一些奶奶他们做的腊肉,还有几袋家里种的米,爷爷还拿了一些酒给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爷爷自己酿的呢!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5)

我的家乡有良多独特的习俗,炸油角和炸煎堆是其中之一。

俗语都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每到过年时,放糖果等零食的桌面上总少不了两种食品,那就是——油角和煎堆。过年前,我和奶奶都会一起做油角、煎堆,而且总会炸一大锅。炸完后,无论谁到我们家来拜年,都会把油角、煎堆和糖果等拿出来,给客人们吃,假如油角、煎堆太多的时候,还会把其中一些送给客人们带回家吃。由于,它们都寄意着好兆头。

大年节一大早,我们就回家乡帮奶奶制作过年必备食物——油角和煎堆。固然它们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制作起来可不简朴呀,必需经由许多工序,才能把它们做的好吃又好看。做煎堆要预备:爆谷、糯米粉、粘米粉、花生、砂糖、芝麻等多种材料。煎堆的陷做起来比较复杂,要将花生、砂糖和爆谷加热搅拌在一起,然后趁热用双手把它们捏紧,把它们捏成一个个圆球状。这是一个考验人的功夫,只有奶奶才能做好。我们就只能做简朴的油角陷,只要将花生和砂糖碾碎混在一起就行了。制作完内陷,就要做外皮了。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用开水搅拌,搓成粉团备用。

最令人开心的制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个人都要动手,奶奶就小木棍把粉团搓成薄薄的表皮,然后我们用它把内陷包起来,搓成一个个的圆球。包油角更好笑,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外形各异的油角很快就把桌面摆得满满的。因为我的手上沾满了面粉,不一会儿,就把小脸蛋弄成一个大花脸,引得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的工序就是下油锅了。首先用猛火烧开油锅,然后改用慢火,将包好的煎堆和油角放进油锅慢慢翻腾,让它们受热平均。不一会儿金灿灿的油角和煎堆就出锅了。

制作油角和煎堆既费时又啰嗦,但却是我们的春节习俗之一,人人都高兴愿意去做。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6)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春节是寒假的开始,是在美味佳肴里流连,是拿压岁钱的日子。而对于大人们来说春节又是一个忙碌的开始……

中国人的春节不同于外国人,在外国1月1日元旦后便是新一年的开始,而在我们中国,到了农历正月初一才算真正的过年。当然,在中国每一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是不同的。

就拿我们余姚这个鱼米之乡来说吧。农历中的最后一天被称之为“除夕”,在这一天里,全家人要坐在大圆桌前吃一顿年夜饭,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餐桌上都要留下一条鱼,寓意“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1983年央视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是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华丽的舞台上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绚丽的红绸在半空飞舞。雅俗共赏的相声让人开怀一笑,惊心动魄的杂技让人叹为惊止,宛转悠扬的歌声让人萦绕耳畔,优美动人的舞蹈让人浮想联翩……当屏幕上出现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新年的钟声在此刻敲响,十三亿中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窗外的礼花似乎在为新一年的到来而欢呼喝彩。天空,在那一刻不再是一片黑暗的,礼花把它照耀得是如此绚丽多彩。在那一刻我们也又长大了一岁,以更加矫健的步伐迈向我们的黎明……

辞旧迎新,当太阳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要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散发出他无穷无尽的光芒时,勤劳的人们已经在自家的门前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当然这贴春联和贴“福”字也有很多的讲究:由于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而“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就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在这一天,走亲访友当然也是少不了的。父母都会带着孩子们到亲戚朋友家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而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传说中,中国古时候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在吴曼云《压岁钱》这首诗中写道:“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放爆竹也是中国的民间习俗之一,爆竹亦称“鞭炮”、“炮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最早的爆竹是人们焚烧竹子而发出的巨响,用来吓走“年”。而现在,放爆竹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尤其是孩子们)欢度春节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可是却大大影响了自然环境,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火灾,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少燃放烟花爆竹,以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保护我们的自身安全。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很多描写春节的古诗比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征明的《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还有林伯渠的《春节看花市》:“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春节、春节。这个代名词结束了20xx年,20xx年从耀眼的阳光中向我们走来……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7)

节日,这是月月有,年年过的,只是各民族各有庆祝的方式。过春节,江苏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饺子,我们广西壮族重粽子。听姥姥说,我们壮人过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热热闹闹的才好,可惜那快成为过去了,由于糊口水平进步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啊!想起姥姥、姥爷亲手包的粽子,那个香啊,口水都流出来了!……

我的家乡在广西,广西里糊口着各种各样的民族,其中就有壮族,我就是壮族人.民俗,这个词语从人一出生开始就一直伴随在身边,我们总糊口在民俗中。

节日,这是月月有,年年过的,只是各民族各有庆祝的方式。过春节,江苏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饺子,我们广西壮族重粽子。听姥姥说,我们壮人过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热热闹闹的才好,可惜那快成为过去了,由于糊口水平进步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啊!想起姥姥、姥爷亲手包的粽子,那个香啊,口水都流出来了!

春节时,东兰县孩子们大年初一起床后就要爬柱子,边爬边念,“长如竹笋,高如大树。”别的地方的孩子,有的是爬芭蕉树。大家都但愿我们快点长大呢!

端午时,汉族划龙舟,壮族则是采药。由于听说这天采药,药效最好。百草煮药水,浴身,能消除百病。在我的出生地――靖西县,将南瓜、李果、芭蕉,玉米送进深山喂猴,构造了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世界,还制猴形玩具给小孩玩。呵!我也想要去采药,去喂猴,可大人说山路不好走,又危险,不让去,结果没去成。

以前,我们壮族还有一个民俗,就是自觉修路,集资造渡船,利便行人,这被称为“阴功路”、“阴功船”,可不知为什么,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你看,壮民民俗多有趣,在我看来,他们都传承了民族文化特色。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800字


作文我们从小就学习,写作是用真情实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我们的写作语言匮乏,完成作文会比较困难。写好作文有什么窍门吗?经过整理,我们为你呈上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 篇1

团聚年饭从七点吃到九点左右,算结束了。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喝茶聊天吃点心,其乐融融。之后的时间就是守岁了。伴着央视春晚的欢歌笑语,十一点后鞭炮声一阵一阵噼里啪啦地响着,这是送往迎来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规矩,谁家炮声响,谁家来年旺。整个县城布满了鞭炮的爆响声,弥漫着炸药的香味。每家每户白叟孩子都走出房子,来到院落的旷地上,燃放起烟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缤纷的礼花盛开在天空中,璀璨锦绣。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传递着迎新的快乐氛围。

零点以后,夜终于安静下来,欢乐了一天的人们终于静下来。有些白叟们会一直坐守到凌晨两三点,说这样守岁,可以守财远,守福运。

新年第一天,当人们打开房门,迎面扑来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气味。走出去,看见地面上铺满了红彤彤的绒地毯——那是大年节迎新燃放的鞭炮烟花的碎屑。踩着厚厚的“红地毯”,一类别样的喜悦在心头荡漾。

家乡的大年节就是热闹,我不禁想起几句话:千门万户庆团聚,送往迎来贺新年。误把红灯作红脸,明年福运又当头。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 篇2

我的家乡有良多独特的习俗,炸油角和炸煎堆是其中之一。

俗语都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每到过年时,放糖果等零食的桌面上总少不了两种食品,那就是——油角和煎堆。过年前,我和奶奶都会一起做油角、煎堆,而且总会炸一大锅。炸完后,无论谁到我们家来拜年,都会把油角、煎堆和糖果等拿出来,给客人们吃,假如油角、煎堆太多的时候,还会把其中一些送给客人们带回家吃。由于,它们都寄意着好兆头。

大年节一大早,我们就回家乡帮奶奶制作过年必备食物——油角和煎堆。固然它们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制作起来可不简朴呀,必需经由许多工序,才能把它们做的好吃又好看。做煎堆要预备:爆谷、糯米粉、粘米粉、花生、砂糖、芝麻等多种材料。煎堆的陷做起来比较复杂,要将花生、砂糖和爆谷加热搅拌在一起,然后趁热用双手把它们捏紧,把它们捏成一个个圆球状。这是一个考验人的功夫,只有奶奶才能做好。我们就只能做简朴的油角陷,只要将花生和砂糖碾碎混在一起就行了。制作完内陷,就要做外皮了。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用开水搅拌,搓成粉团备用。

最令人开心的制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个人都要动手,奶奶就小木棍把粉团搓成薄薄的表皮,然后我们用它把内陷包起来,搓成一个个的圆球。包油角更好笑,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外形各异的油角很快就把桌面摆得满满的。因为我的手上沾满了面粉,不一会儿,就把小脸蛋弄成一个大花脸,引得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的工序就是下油锅了。首先用猛火烧开油锅,然后改用慢火,将包好的煎堆和油角放进油锅慢慢翻腾,让它们受热平均。不一会儿金灿灿的油角和煎堆就出锅了。

制作油角和煎堆既费时又啰嗦,但却是我们的春节习俗之一,人人都高兴愿意去做。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 篇3

按我们家乡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尾月的中旬就开始了。每当要到春节时,气氛就会变得格外热闹。

在尾月十几的时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储存食品的地方把之前储存的大米,腊肉,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顿好过年吃的,用的,就把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

到了尾月二十一,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陆续开始做“糍粑”酒什么的,我老家过年时一些要吃的东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买些生果,糖之类的。有时家里打糍粑不够人手的,可以去找几个邻居或是亲朋挚友来帮忙。每当到打糍粑那天,爷爷就会找三两个亲戚来帮忙。不外,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给煮熟,然后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个大竹篮里晾凉,有时我会抓几把来吃,不外那饭很烫,所以我每次都会让奶奶帮我揉成一个球,那样又厚味又不烫。不外不能吃太多,由于这些厚味还要用来做糍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东西预备好,下战书就开始了。等把糍粑打好,就要把还不成形的糍粑给捏好,一般都奶奶来捏,我们一般只是在一旁看着,有时“捏”几个尝尝。等糍粑捏好后就放到一个装满冷水的盆子里,盖上盖子储存起来。

到了大年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差不多6点7点时,再放几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灯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说着一定要守岁,可是到了最后凌晨1点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节到了,天还没完全亮的时候,爷爷就已经拿着鞭炮到门口去放了,说实话我仍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们给了我们压岁钱,爸爸就带着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里。等我弟弟回来时,他就和奶奶一起去买花炮之类的炮去了,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节过后,我们又在老家待了几天就回广东这边了。走的时候还带了一些奶奶他们做的腊肉,还有几袋家里种的米,爷爷还拿了一些酒给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爷爷自己酿的呢!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 篇4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事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流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隐士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隐士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流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隐士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隐士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披发、油角、煎堆等,寄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饶富足。佛隐士还爱蒸年糕,寄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热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斯,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隐士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厚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隐士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由于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白叟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提高”;而做生意的人,最入耳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预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利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热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寄意和和美美,团团聚圆。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 篇5

在我的家乡,进入尾月,就即是来到了春节,尾月初八,要喝用糯米、五谷、蜜枣等,熬成的黏糊糊的八宝粥,预示着一年的好收获。

尾月的二十三,是传统的祭灶,据说那一天,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拜玉帝的日子,上天向玉帝汇报的日子,去讲演人间人民的糊口,所以要拜祭灶王爷,还要吃灶糖,灶糖香脆可口,眼预示着全家人粘合到一起,甜甜美蜜,之后,就陆陆续须的备年货了。

尾月二十四,是全面打扫的日子,全家人出动,把家里一年来堆积的灰尘清理得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

尾月二十五,我们要磨一块大大的豆腐。

尾月二十六,家村夫都会杀一头肥嘟嘟的胖猪猪。

尾月二十七,我们会杀几只香香的柴鸡。

尾月二十八日,我们会把新桃换旧符。贴上喜庆的新春对联。

尾月二十九日,我、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中各式各样的花馒头,还会炸好多好多好多的鱼、丸子、虾。

尾月三旬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被记作大年节,今天我们洗菜、剁馅、包饺子,到了晚上,会祭祖、吃饺子、放鞭炮,我还会收到良多良多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我们会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着各式各样的糖果,零食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这些天家乡的鞭炮声连续不中断,晚上会点良多良多的烟花。

正月十五,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日子,除了吃饺子和元宵外,老爷会扎良多良多的花灯笼,村里到处也都是挂满搭满了灯笼,从初一到十五间,天天晚上都会舞龙舞狮,锣鼓声振天,热闹异常,小朋友笑着、闹着、喊着,挑着灯笼,追逐着……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了!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 篇6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春节是寒假的开始,是在美味佳肴里流连,是拿压岁钱的日子。而对于大人们来说春节又是一个忙碌的开始……

中国人的春节不同于外国人,在外国1月1日元旦后便是新一年的开始,而在我们中国,到了农历正月初一才算真正的过年。当然,在中国每一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是不同的。

就拿我们余姚这个鱼米之乡来说吧。农历中的最后一天被称之为“除夕”,在这一天里,全家人要坐在大圆桌前吃一顿年夜饭,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餐桌上都要留下一条鱼,寓意“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1983年央视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是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华丽的舞台上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绚丽的红绸在半空飞舞。雅俗共赏的相声让人开怀一笑,惊心动魄的杂技让人叹为惊止,宛转悠扬的歌声让人萦绕耳畔,优美动人的舞蹈让人浮想联翩……当屏幕上出现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新年的钟声在此刻敲响,十三亿中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窗外的礼花似乎在为新一年的到来而欢呼喝彩。天空,在那一刻不再是一片黑暗的,礼花把它照耀得是如此绚丽多彩。在那一刻我们也又长大了一岁,以更加矫健的步伐迈向我们的黎明……

辞旧迎新,当太阳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要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散发出他无穷无尽的光芒时,勤劳的人们已经在自家的门前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当然这贴春联和贴“福”字也有很多的讲究:由于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而“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就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在这一天,走亲访友当然也是少不了的。父母都会带着孩子们到亲戚朋友家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而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传说中,中国古时候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在吴曼云《压岁钱》这首诗中写道:“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放爆竹也是中国的民间习俗之一,爆竹亦称“鞭炮”、“炮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最早的爆竹是人们焚烧竹子而发出的巨响,用来吓走“年”。而现在,放爆竹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尤其是孩子们)欢度春节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可是却大大影响了自然环境,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火灾,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少燃放烟花爆竹,以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保护我们的自身安全。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很多描写春节的古诗比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征明的《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还有林伯渠的《春节看花市》:“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春节、春节。这个代名词结束了20xx年,20xx年从耀眼的阳光中向我们走来……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 篇7

我们的家乡青岛有许多民族节日,春节,就是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日。

平日,为了上学利便,我都住在姥姥家,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到了过春节的时候,我就回到爸爸、妈妈家,妈妈也住在四方区。

年三十这一天,我到了妈妈家,换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裳,心里别提多么兴奋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在电视机旁看春节晚会,我始终期盼着过年的饺子,固然平时也常常吃饺子,但过年的饺子和平日的饺子仍是有良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在半夜里吃,由于吃了这整理饺子就意味着我又长大一岁。

在妈妈开始下饺子的时候,爸爸就下楼放鞭炮去了,有时我也随着爸爸去放鞭炮,有时春晚节目演得出色,我就在家里看电视,就顾不上放鞭炮了。

第二天,妈妈就带着我回太姥姥家,给太姥姥拜年。下战书,我就和妈妈到亲戚家串串门。忙活了一天,到了晚上,才和妈妈回到家。

每次过春节,奶奶、姥姥和亲戚都会给我压岁钱,有姥姥给我保留着,姥姥说:“压岁钱不能随便乱花,到用的时候,再拿出来用。我学琴的膏火,买课外书籍,都用我的压岁钱。

由于还要学琴练琴,春节过后我就回姥姥家。到了正月十六,姥姥、姥爷会带我去糖球会,感触感染传统的民族庙会,逛小吃街。姥姥给我买传统的糖球、武汉豆皮、撒尿丸子、章鱼小丸子、炸鹌鹑蛋等等。姥爷说:“过去的人都是耍正月,过完了糖球会才算过完春节。”可想早年间的春节比现在更热闹。

每年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我觉得过春节最好。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 篇8

“过了腊八就是年”在那天早上人们都会吃一碗腊八粥。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呢?原来,粥里的十八种干果表示着十八罗汉,喝粥是要祭罗汉。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那天要送灶神。二十四,扫房日,大人们会拿起大扫把,把家里的灰尘扫干净。到了二十六七号,大人们就开始蒸馒头、煮肉,我最喜欢的是大骨头肉,下午吃完饭时,外婆总是给我一块巨大的棒子骨,上面还剩一些没剔干净的肉,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抱着这么大的骨头吃上面的肉,那该有多爽呀!到了二十八九号,我跟着爸爸上街买年货,吃的、喝的、玩的一应俱全。

三十晚上,我们相聚在客 厅里,大家互相发红包,男人们边喝酒边划拳,女的们有说有笑的吃着饭,我们在沙发上跑上跑下,玩着自己的游戏。吃完饭后,我们带着一堆炮下楼去放炮。爸爸和哥哥胆子大些他们放鞭炮,我和妈妈胆子小,只能放满天星。回家以后,我和哥哥一边吃水果,一边号召大家组织“诗词大会”、“扑克版大赛”等活动。

初二后的时间,我们多数在走亲访友,互祝幸福,喜盼来年全家吉祥。

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是元宵节,最好玩的是看花灯,有玻璃灯,有走马灯,还月水灯。晚上回家,吃着元宵,祝福我们团团圆圆。

春节很快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关于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 篇9

大年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很忙,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妈妈都很忙。

我看见我母亲用她的擦洗在全家人眼前色泽照人。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水把“福”字倒贴在大门上,我问爸爸:“为什么要倒贴?”父亲告诉我:“福落福来,意为福来快。”忽然意识到,哦!原来贴春联有这么多知识!

我的家人在楼上忙着的时候匆匆赶回爷爷奶奶家。

我和爸爸回到老家后,开始贴春联,爷爷奶奶妈妈忙着做饭。我们家分工明确,又开始忙碌起来。我和爸爸在贴春联上已经是“老伙伴”了,协调性可谓完美。所以,短时间内,我们就能完成所有门贴春联。即使贴完春联,也不能停下脚步。走一会儿跑一会儿都停不下来。

终于到了下战书,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聚饭,聊起了一些开心的事。那是春节联欢晚会,我们饶有爱好地看着。“咚”在天空中笑了笑,我催促爸爸赶快放烟花。首先,放一挂土红色,他像一条龙,在他身上舞动着金色的鳞片;然后,有好几种烟花,像金菊、流星、串珠……笑容在天空中绽放,把夜空变得锦绣。声音过后,各种烟花纷纷飘落在空中,像锦绣的花朵,五彩缤纷,真的很美!

春节的气氛很热闹,春节的人都兴致勃勃,春节的孩子们更开心。我喜欢春节!

关于春节与习俗作文1000字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栏目精选:“春节习俗作文”,敬请访问。

语文成也作文败也作文,写作文是我们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写好一篇作文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化素养,你知道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怎么书写的吗?你也许需要"关于春节与习俗作文"这样的内容,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关于春节与习俗作文 篇1

一提到过年,我就特别开心!因为每年我都会收到许多礼物。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有许多压岁钱!

大年三十晚上,爷爷奶奶到我家里吃饭,我穿上新衣服,喜气洋洋的迎接爷爷奶奶的到来!

晚饭过后,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看春晚,我走到他们面前,郑重地对爷爷说:爷爷、奶奶过年好!说着还鞠了一个躬。爷爷见势笑呵呵地从衣服里拿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我,爸爸见了对爷爷笑着说:爸,她都多大了,你还给她红包!妈妈在旁边点头,附和着说:就是,都这么大了,不用给红包了!我听了心想:每年都有红包,不会今年真的不给我了吧!正想着,听见爷爷严肃地说:孙女都给我拜年了,我能不给她红包吗?就这么一个孙女,不给她给谁!奶奶也慈祥地说:该给!应该拿着!妈妈听了,在一旁呵呵地笑着,爷爷又亲切地对我说:孙女,快收下吧!我开心地接过红包,心想:终于拿到手了!会有多少呢?我要如何分配这些钱呢?我高兴地合不拢嘴,跑上去亲了爷爷奶奶一口,我们全家都呵呵地笑起来。

拜年真有趣,其实我并不在乎钱的多少,而是一家人的欢笑!我爱我的一家!

关于春节与习俗作文 篇2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这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

守岁

大年节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流动之一全家团圆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烛炬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梳妆得整整洁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大年节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披发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把握了“年”的流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入夜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庶民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整理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辑穆团聚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渡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大年节熬年守岁的习惯。

关于春节与习俗作文 篇3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各地过年都有独特的习俗。今年寒假,我对家乡丹城过春节的习俗作了全面的观察和调查。真是不走不知情,一走开眼界。家乡过春节真是丰富多彩,按照时间顺序共有5种风俗。

祭灶:家乡的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家乡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今年我是在阿姨家里过年的,所以在腊月二十四祭灶。阿姨一大早请来灶神纸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饭一切完毕已是傍晚,点烛,敬香,供奉等一系列程序才算结束。听阿姨说,祭灶为的是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扫尘:举行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五起到除夕,家乡的人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贴春联,福字:每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纷纷贴上购买的春联,雅兴者自己铺纸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红红火火。春联贴完,家家户户都忘不了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是倒着贴,取福到的谐音,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心愿。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互相祝贺新年,到处是一派喜庆的气氛。祭祖:家乡的人过节都不会忘记去世的先人。过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表示心意,是我们家乡人祭祖的普遍形式。

通过这次调查,我全面了解了家乡人过春节的各种习俗。每一项活动都寄托了人们的心愿。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对于春节,人们也在不断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如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了除夕夜的一道大餐。不少人还在春节期间出门旅游这样春节过得就更丰富多彩了。然而,我想,作为一种传统节日,它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地方习俗始终不会被丢弃,如何使春节过得既有传统地方特色又充满时代气息,这将是富裕的人们的不断追求。

关于春节与习俗作文 篇4

当炙热的夏天过完后,奶奶就期待过春节了。奶奶想着一年的上半年过去了,这一年的下半年也就是一晃眼的事。

但是,奶奶想错了。奶奶每天起得早早的,就等着这个秋天过去,等着冬天的到来,然后就是不久的春节了。可是,奶奶天天望着日升日落,一天接着一天过着,但是在心里不久的春节一直都没有来。

这天,奶奶望着暮秋的夕阳西下,看着夕阳将自己的影子拉得老长。奶奶指着地上的影子道:“我知道了,春节就在那头,不远了不远。”奶奶以自己为原点,然后将视线追随至影子的脑袋。她想等到影子离自己近了,春节也就来了。

日子照旧在一天天的过着,奶奶每天的事很简单,就是瞧着自己的影子不断的变化。中午的时候,奶奶是最高兴的,因为中午的影子离她最近。就在奶奶以为春节要来的时候,可影子嗖的一下就又离自己越来越远了。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影子,奶奶每天都垂头叹气的。

突然一天里来了一场大雨,大雨哗啦哗啦的下着,瞧着屋外的大雨,奶奶心里有些落寞,因为她的影子瞧不见了,她不知道春节离她还有多远了。

这场大雨下过后,气温急剧下降,等到一天外面飘起了雪花的时候,奶奶揉了揉自己的并不清明的眼睛道:“下雪喽,冬天来了。”虽然冬天来了,但是奶奶却并没有因此而开心起来。因为奶奶始终在想着,她的影子不见了。冬天来了,她的影子再也找不到了。

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奶奶已经好几天没有出门了。简陋的家里,几乎什么都没有,奶奶坐在炭火前,目光一直放在家里唯一的电器上,那是一部老年手机。

在一天黎明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还在睡眠中的奶奶,猛然间的醒了过来。奶奶一把抓过放子床头的手机,连续摁错了好几个键这才接上电话。只是奶奶还有说话,电话那头传来了声音道:“妈,春节快乐!……”电话那头断断续续的传过来声音,只是奶奶突然记起来了,原来今天就是春节了。

挂了电话,奶奶想,明年的春节肯定不是她一个人过了。

关于春节与习俗作文 篇5

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淡化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关于春节与习俗作文 篇6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关于春节与习俗作文 篇7

春节习俗文章:新加坡华人春节的过年习俗

新加坡华人占新加坡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而且华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持之以恒,非常到位,春节也是新加坡的法定公共假日,放假二天,连同星期天共四天,从中国农历腊月开始到正月十五,走在新加坡的街头处处洋溢着年味儿,以及带有新加坡特色的过年习俗。

新加坡的年货供应大战一般从腊月开始,无论是在华人聚居最集中的牛车水还是偏僻的边远小镇,商店里、街道上,到处张灯结彩,摆放着年货商品,电视、报刊上年货促销活动的广告更是连篇累牍、层出不穷,有些平时不起眼的花色品种大同小异的年饼、年花和鲍鱼罐头,开始被摆放在商店的显著位置。年饼是一种用面粉或者米粉包裹了花生、核桃、豆沙、椰蓉、芒果、菠萝等等馅芯的小酥饼,包装在透明的塑料瓶里,加上红色的包装纸,十分喜气洋洋;年花是喜庆的鲜花,如金桔、火红凤梨花、蝴蝶兰、灵芝草、银柳、发财树等等;鲍鱼是珍贵的海鲜,是新加坡人过年必不可少的食品;俗话说:过年涨价,河水也要涨三分。,在新加坡,年货的价格也不例外,一些节令商品和相应的服务价格也一片涨价声,如在正月里不能剃头,从腊月起,剃头的价格涨了20-25%,过去平时老年人剃一个普通的平顶头,是3.9新加坡元,合人民币20元,腊月里收取5新加坡元,合人民币25元,中国人爱吃的东海黄花鱼,一斤左右重的东海黄花鱼,平时30元人民币左右,腊月里卖38元左右;来自中国的桔子非常抢手,平时少人问津的中国福建产永春芦柑卖到相当于人民币2元钱一个,。。。。。。

新加坡过年气氛热烈、文化气息浓厚,到处张灯结彩、商店里、大街上步步高、喜洋洋的乐曲不绝于耳。买卖衣服的摊位前人头济济,踊跃为大人小孩添置新衣。喜气洋洋的音乐此起彼伏,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博物馆还免费向公众开放,许多来自中国的文艺团体也来到新加坡献艺捧场,中国天津市歌舞团、山东省杂技团、河南省少林武术团、杭州市艺术团、福建省文物展览馆等等的文化展示、文艺演出活动层出不穷、好戏连台,中国文艺团体还深入到华人聚居的牛车水、圣淘沙怡丰城、莱佛士广场等地义演。

新加坡华人在继承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上,大部分与中国的习俗相同,如送灶、正月十五吃元宵、除夕守岁、吃团圆饭等等,有的就有一些差异,譬如:吃腊八粥,通常在中国江南无锡地区腊八粥多数是加有花生、黄豆、青菜、红豆等等食材,通常是咸味的,新加坡的腊八粥大部分是加白米、黄米、红米、菱角米、红豆、红枣、核桃、松子、白糖等等是甜味的腊八粥,

关于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通用5篇)


相信大家都写过作文吧,通过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些事、物和人。我们通过作文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优秀的作文一般都是什么样的?经过收集并整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呈上关于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关于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 篇1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

我的家乡溧阳也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好比大年三十要把家里所有的垃圾倒掉,表示倒掉这一年的脏物和不顺,而且大年初一不能倒垃圾或向别人借钱。大年三十的团聚饭必定要烧鱼,每人都要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在我的老家溧阳还有一个习俗,每年大年初一的早饭要男人做,由于女人做了一年的饭,大年初一早饭不用做,可以歇一歇。还有年初一的早饭,作为儿媳的要给公婆端早饭,以表示对白叟的孝顺。

春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给长辈拜年。晚辈在超市买些东西去长辈家里拜年,到了长辈家会递给小辈一杯红糖水或红枣甜汤,祝愿小辈糊口得红红火火、甜甜美蜜。当然长辈也会给小辈压岁钱,我最兴奋的是拿红包,我们溧阳给压岁钱时会放在一块方糕里,也会寄意糊口、学习、工作步步高升。我今年收了不少的压岁钱,也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我预备存入银行,学习中需要用时再掏出来。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不一样的习俗······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我眼中的春节!

关于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 篇2

放了寒假,离过年就不远了。我很喜欢过年,到那天会和妈妈一起买好多好吃的边看春节晚会边吃,特别开心。春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许多的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进入尾月后,很快就是尾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因此要祭灶。

“尾月二十四,掸尘扫屋子”,据《吕氏年龄》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尾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尾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尾月二十七,宰鸡赶市集”,“尾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尾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尾月三十就是大年节了,要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夸姣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仍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还要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糊口的向往,对夸姣未来的祝愿。

吃完年夜饭我最开心了,给姥姥姥爷拜完年,就发压岁钱。一家人都聚在一起,话新春,其乐融融!

关于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 篇3

 带着一片喜庆的红色,春节静静来了。

这个时候的潮州总会分外的热闹,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预祝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好兆头。

春节,大人们都会事先打扫好屋子,所谓除旧迎新,并且还会买鸡鸭鹅猪肉年糕等来祭拜神明、天地公。这也是中国上下几千年一直不变的传统和风俗。

在春节里,每个人都要穿上新衣新鞋,新年一片新。来到小镇上,到处都是一片喜庆的红色,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而且东家放完鞭炮西家又开始接着放,永不间中断;一到晚上,每家无论在哪里都会亮起灯来,还有人会在家门前放起烟花,天空上也不再孤傲。

新年,还有另外一个主题,那便是团聚,那些离乡外出打工的潮州人非特殊情况一定都会赶回乡里,在大年节夜里一起吃一整理最丰盛最棒的团聚饭,饭后,也则是我们小孩最期待的环节,由于那时候比我们大一辈的家人总会给我们小孩子分发压岁钱。

新年了,父母总会再三叮嘱我们,千万不能说不吉祥的话,不能说脏话。于是好奇心重的我就会忍不住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说不吉祥的话啊?大人解释道,假如说了不吉祥的话就会一年都不顺利,而且那天假如你扫地的话还会把一切好运一起扫走,所以也不能扫地所以我并不是很喜欢春节,由于春节的禁忌不是一般的多,还要一个一个的遵守,万一健忘了岂不是糟糕了?

接着,我们总会随着大人们挨家挨户地去造访亲戚朋友,这时我们会带上红包,带上柑橘;并且祝贺对方新年快乐,然后他们也总会给我们红包,这对于我们这些小孩来说也是一种抵抗不住的诱惑,也不懂的拒绝,直接伸手就拿,有时还会健忘道谢。

这就是我们潮州人的春节,简朴而又有意义。

关于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 篇4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良多,但令我记忆犹新的仍是春节,然而春节最重要的习俗当然是包饺子了。

去年的大年节夜,我们家正在包水饺,由于爸爸有事出去了,所以妈妈叫我来包饺子。在楼下正在玩着鞭炮的我只好极不情愿地上来帮忙,听着外面一串串的鞭炮声欢笑声,我的心早就飞出去了,心不在焉的,不是把饺子皮扯破了,就是把里面的馅儿洒了出来。

妈妈看见我这般笨手笨脚的,放下手中还没包完的水饺,手把手地教我。妈妈一边教我,最还一边收着:“先在饺子皮的外围涂一些水,再把菜放进去,抱起来……”在妈妈的细心指导下,我终于学会包饺子啦!

固然手法不像妈妈那样娴熟,但仍是包得挺好的。先在饺子皮外围涂上水,再放一勺馅儿,最后把它包起来。哈哈,我的第一个作品诞生了,里面的馅儿好像放得多了,看上去活像一个鼓着大肚子的“将军”。我感觉包的还挺好。

可是一个妈妈包的那些“苗条淑女”比起来,我就自叹不如了,好吧,开展“减肥步履”喽!哎呀,真是不好意思啊,一失手又“整”出个小瘦子来了,瘦得仿佛只剩下骨架了。

经由多次努力,我包出来的饺子总算是能看了。反正我包的饺子也是奇形怪状的,何不做一些有意思的饺子呢?于是,一只小乌龟诞生了,随即又是各种各样的动物和物品,有小猪、小狗、小猫(注:纯属使用美术工具刻画而来),以及五角星状的、四角星状的……

开锅了,妈妈揭开锅,捞出了一个个饺子盛在碗里,这香味仿佛几里外都可以闻到。我垂涎欲滴,连忙端来已经盛好的一碗水饺。吃着自己包的水饺,还一边赏识着外面的烟花,处处尽显着春节独特的风味!

关于春节习俗和由来的作文 篇5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好春联。今年选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一年里幸福糊口。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白叟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硕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外形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聚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流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节日新装,似乎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鲜花。人们有在滑冰、有在打冰车。还有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真尽兴!大人、孩子和白叟,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恰是太平盛世真实写照吗?

写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精选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专题“春节习俗的作文”相关内容。

写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1)

家乡的春节习俗_350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篇二:家乡的春节习俗我们家乡每逢到春节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春节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写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2)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事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流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隐士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隐士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流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隐士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隐士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披发、油角、煎堆等,寄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饶富足。佛隐士还爱蒸年糕,寄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热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斯,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隐士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厚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隐士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由于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白叟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提高”;而做生意的人,最入耳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预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利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热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寄意和和美美,团团聚圆。

写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3)

在我的家乡,进入尾月,就即是来到了春节,尾月初八,要喝用糯米、五谷、蜜枣等,熬成的黏糊糊的八宝粥,预示着一年的好收获。

尾月的二十三,是传统的祭灶,据说那一天,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拜玉帝的日子,上天向玉帝汇报的日子,去讲演人间人民的糊口,所以要拜祭灶王爷,还要吃灶糖,灶糖香脆可口,眼预示着全家人粘合到一起,甜甜美蜜,之后,就陆陆续须的备年货了。

尾月二十四,是全面打扫的日子,全家人出动,把家里一年来堆积的灰尘清理得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

尾月二十五,我们要磨一块大大的豆腐。

尾月二十六,家村夫都会杀一头肥嘟嘟的胖猪猪。

尾月二十七,我们会杀几只香香的柴鸡。

尾月二十八日,我们会把新桃换旧符。贴上喜庆的新春对联。

尾月二十九日,我、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中各式各样的花馒头,还会炸好多好多好多的鱼、丸子、虾。

尾月三旬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被记作大年节,今天我们洗菜、剁馅、包饺子,到了晚上,会祭祖、吃饺子、放鞭炮,我还会收到良多良多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我们会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着各式各样的糖果,零食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这些天家乡的鞭炮声连续不中断,晚上会点良多良多的烟花。

正月十五,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日子,除了吃饺子和元宵外,老爷会扎良多良多的花灯笼,村里到处也都是挂满搭满了灯笼,从初一到十五间,天天晚上都会舞龙舞狮,锣鼓声振天,热闹异常,小朋友笑着、闹着、喊着,挑着灯笼,追逐着……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了!

写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4)

我的家乡在江苏北部,离杭州有500公里左右,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与杭州有些不同。其中之一是贴春联。人们在除夕那天就会拿出毛笔墨水红纸,各显神通,写出一张张漂亮的春联,贴在门上。有的人家不会写,就到集市上去买别人写好的,或者请别人帮忙写。远远看去,家家户户都显得喜气洋洋。这标志着春节的到来。

北方人春节时要吃饺子,饺子里面一般放的是白菜、韭菜、粉丝、豆腐,外面是小麦面皮。以前有的人家会在其中的一个饺子或几个饺子中放一枚铜钱,吃到这枚铜钱的人将会发财。后来因为人们觉得这样做太脏了,现在这种风俗已经慢慢取消了,不过也有一些人会在里面放一个金橘代替铜钱。

人们会提前一个星期,高峰时期甚至会提前一个月,预购好飞机票或火车票,也有一些离家近的人会搭乘长途汽车回家,或者开私家车回家。

人们还会互相给红包。六十六元,代表着六六大顺。也有给八百八十八元的,代表着发发发。现在人们都是成百上千的给,才不管这些呢。

人们要放鞭炮,鞭炮种类可多了。有普通的红鞭炮,点上火就可以爆炸:有儿童们喜欢的摔摔炮,用力向地上扔就可以爆炸;有拿在手里就可喷出去的小烟花;还有捏一下,并快速地扔出去就可以爆炸的小手榴弹。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那天,全家上下齐动手,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其实,人们是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思。

虽然人在杭州,但过的是北方的春节。

写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5)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春节是寒假的开始,是在美味佳肴里流连,是拿压岁钱的日子。而对于大人们来说春节又是一个忙碌的开始……

中国人的春节不同于外国人,在外国1月1日元旦后便是新一年的开始,而在我们中国,到了农历正月初一才算真正的过年。当然,在中国每一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是不同的。

就拿我们余姚这个鱼米之乡来说吧。农历中的最后一天被称之为“除夕”,在这一天里,全家人要坐在大圆桌前吃一顿年夜饭,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餐桌上都要留下一条鱼,寓意“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1983年央视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是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华丽的舞台上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绚丽的红绸在半空飞舞。雅俗共赏的相声让人开怀一笑,惊心动魄的杂技让人叹为惊止,宛转悠扬的歌声让人萦绕耳畔,优美动人的舞蹈让人浮想联翩……当屏幕上出现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新年的钟声在此刻敲响,十三亿中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窗外的礼花似乎在为新一年的到来而欢呼喝彩。天空,在那一刻不再是一片黑暗的,礼花把它照耀得是如此绚丽多彩。在那一刻我们也又长大了一岁,以更加矫健的步伐迈向我们的黎明……

辞旧迎新,当太阳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要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散发出他无穷无尽的光芒时,勤劳的人们已经在自家的门前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当然这贴春联和贴“福”字也有很多的讲究:由于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而“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就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在这一天,走亲访友当然也是少不了的。父母都会带着孩子们到亲戚朋友家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而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传说中,中国古时候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在吴曼云《压岁钱》这首诗中写道:“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放爆竹也是中国的民间习俗之一,爆竹亦称“鞭炮”、“炮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最早的爆竹是人们焚烧竹子而发出的巨响,用来吓走“年”。而现在,放爆竹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尤其是孩子们)欢度春节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可是却大大影响了自然环境,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火灾,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少燃放烟花爆竹,以保护自然环境,同时保护我们的自身安全。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很多描写春节的古诗比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征明的《拜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还有林伯渠的《春节看花市》:“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春节、春节、春节。这个代名词结束了20xx年,20xx年从耀眼的阳光中向我们走来……

写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6)

家乡过年的习俗——跨火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我的家乡崇武,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闽南过年的'习俗,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跨火盆”。我至今还忘不了第一次跨火盆的情景。那个年兜的晚上,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吃完团圆饭,奶奶就恭恭敬敬地在香炉里点上线香,然后把用红纸、金纸包着的薯藤柴枝堆在大门外,点燃,等到烟绕火旺时,她让伯伯、爸爸和哥哥按辈份跨过那堆火焰。我也兴致勃勃地排在哥哥后面。可是,被奶奶拉到了一边,严肃地说:“这是男人才能跨的,你女孩子家跨什么火盆?”我嘟起小嘴,不高兴地走开了。爸爸把我抱了起来,对奶奶说:“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女儿也是儿啊!”

在大家的说服下,奶奶才同意让我跨火盆,我高兴极了。我们一个接一个跨过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奶奶在一旁大声念道:“跨入来,年年发大财;跨出去,无忧又无虑;跨过东,五谷吃不空;跨过西,钱银滚滚来。”

我当时只觉得好玩,并不知道“跨火盆”意味着什么。后来妈妈告诉我,这也叫“过火盆”,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我们跨过火盆后,奶奶把一串鞭炮放进火盆里,立刻传来一阵清脆的噼噼啪啪声。随后,奶奶急忙把“跨火盆”未熄的余灰用畚斗收集起来,添于炭炉中,她说,这叫“添旺”,象征家业更加兴旺。

时代在变,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永远不会改变。这有趣的习俗不正寄托着家乡人们企盼来年幸福好运,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美好愿望吗?

家乡过年的习俗——佛山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扫除、购年货、包饺子、拜年等等简直数不胜数。

我和爸爸也按照习俗去购年货。大街小巷里,买年货的人们数不胜数。小摊上,小店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摆满了鲜艳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真是让我大饱眼福。我和爸爸又开始了疯狂大抢购,各种各样的东西被我们一扫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装了满满一大袋子。

我的家乡最少不了的一项习俗当然是包饺子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我们家当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写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7)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古老又传统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重要的节日。

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正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口圈上贴写吉利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利。有前提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仲春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我的家乡在四川省巴中市,我们巴中人和大部门川人一样。

团聚,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由于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聚圆过大年,家家户户早早地就开始了预备。通常在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腊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烧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每日熏制,直至光彩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进入尾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美蜜、团团聚圆的红糖汤圆做预备。团聚,恰是人们做这么多预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巴中地区“大年”新的四大主题:团聚

吉利、富裕、欢乐。排第一位的就是团聚,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糊口的中国人,最夸姣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我们“巴中人”最浓重的年味。在我们四川巴中地区,新的习俗是:每年春节三十上午都是我们最忙的一天。大人、孩子都在家里忙着打扫卫生、贴福、贴对联.

春节三十晚上,大人们更忙得不亦乐乎,都又在在预备着丰盛的年夜饭。过了午夜十二点,每姓三辈内的人口都要会萃到辈分最高的长辈家里一起吃年夜饭了。有时,也邀请邻居的长者或孤寡的白叟一起吃年夜饭又叫团聚饭,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飘香的鱼,寄意年年有余;有鸡,表示年年积福多多。

吃完团聚饭还要守夜。到了午夜12点,烟花飞上了天空,祈求上苍给予平安;放鞭炮,祈求上苍保佑以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到了凌晨1点,还要迎福,把好运都迎来春节,真正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我们家村夫俗称“过大年”。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汤团、腊肉、腊肠等品类繁多、数目也多的腌腊品,一般是尾月二十七、八就煮好了的.,要吃到过完年。

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粉做的细条状食物、酒、

叶子烟(烟叶)但如今已经改成了超市出售的香烟等如许的礼物。媳妇、姑爷回外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春节期间,另一个热闹的日子是“元宵节”,家村夫早上吃完了“元宵”后,结队去户外娱乐,乡村里有民俗的跳舞,城镇里有舞龙等大型表演,晚上有“元宵灯节”。

正月十六是“登高节”,这天全家人带着食物都到郊外的高山上去野餐一天,娱乐一天,这就意味着“大年”过完了。

写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8)

我的家乡在江西,这边过年有很多习俗。不信就听我慢慢说来。

我们家乡在三十之前,每家每户都要购年货,买新衣服,大人小孩都要买新衣服,因为要穿起些的衣服迎接新年的到来,也就代表新的一年有新变化,小孩长大了一岁。买爆竹,是准备除夕晚上放的咯,表示喜气洋洋,也是迎接新年的一种方式。

准备好各种吃的,喝的,用的之后,房子也不能不准备了。那就是来一次家庭大扫除,这样我们就把旧的不好都扫出去,把“新”迎接进来了!

除夕到了,这是最热闹的一天,家家杀鸡,首先要祭拜祖先,让祖先先吃饱,这也是守孝的一种传统。祭拜完祖先,我们就全家人围着一桌好菜,开始吃年夜饭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多远、多忙的人都要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到了晚上,大家都穿起了新衣服,家家灯火通宵。一过晚上12点,家家都开始比赛放鞭炮,一般不准间断,代表“连连发”。

到了大年初一,初一和除夕有很大的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一打开就看到昨晚的爆竹纸皮,看哪家的爆竹纸皮厚,就说明哪家旺。

大人小孩早上到亲戚家拜访,女人在家里等待各个来拜访的亲戚朋友。来拜访都要带上新年礼,其中必须有“大蒜”和“面条,“大蒜”代表新的一年有新的“打算”,“面条”则代表“有头有面”。

元宵节,家家去看别人表演节目,大街上都是火红的灯,有说,有唱,演杂技,什么的,非常热闹。

小孩们买各种花炮燃放,跑到大街上玩。多么快乐。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

写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篇9)

团聚年饭从七点吃到九点左右,算结束了。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喝茶聊天吃点心,其乐融融。之后的时间就是守岁了。伴着央视春晚的欢歌笑语,十一点后鞭炮声一阵一阵噼里啪啦地响着,这是送往迎来的鞭炮。放鞭炮是老规矩,谁家炮声响,谁家来年旺。整个县城布满了鞭炮的爆响声,弥漫着炸药的香味。每家每户白叟孩子都走出房子,来到院落的旷地上,燃放起烟花。一朵又一朵五彩缤纷的礼花盛开在天空中,璀璨锦绣。孩子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传递着迎新的快乐氛围。

零点以后,夜终于安静下来,欢乐了一天的人们终于静下来。有些白叟们会一直坐守到凌晨两三点,说这样守岁,可以守财远,守福运。

新年第一天,当人们打开房门,迎面扑来的是清新舒爽的新年的气味。走出去,看见地面上铺满了红彤彤的绒地毯——那是大年节迎新燃放的鞭炮烟花的碎屑。踩着厚厚的“红地毯”,一类别样的喜悦在心头荡漾。

家乡的大年节就是热闹,我不禁想起几句话:千门万户庆团聚,送往迎来贺新年。误把红灯作红脸,明年福运又当头。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