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参考:作文夏收通用版(7篇)

09-24

作为学生的我们通常都会被要求写作文,通过写作文可以让我们记住不想忘记的事情。很多人看到作文题目时想不出怎么写,一篇好作文除了要有好文笔以外还要有明确的思想。作文怎么写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范文参考:作文夏收通用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作文夏收(篇一)

一年一度的夏收大忙基本结束。从前后日程来看,同样的夏收面积,只用了从前五分之一的。是种田人口增加了吗?不是。种田人口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度减少。人不会种田,也不愿意种田。种田效益低,不如外出打工。会种田的又渐渐老龄化,力不从心。夏收过程的缩短,其实要归功于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科学种田的普及。应该说,如今庄稼人种田,需说收入较低,但比之从前,省去了许多力,这也是事实。

从前是个什么样子呢?很多人也许没有这段,当然谈不上体会了。

二十年前,夏收是庄稼人一年中最辛苦的劳作过程。

麦子后,人们成天奔忙于田头。头顶烈日,弯腰跨步。一刀一刀地割,一捆一捆地捆,一担一坦地挑。大地,热同蒸茏;浑身,挥汗如。那份煎熬非一般人所能忍受。

割下的麦子,先要挑运到打谷场上。为防阴天下雨,便于遮盖,还得堆成把堆。

紧接着要将麦子与秸秆分离,也就是脱谷。

脱谷人手少了不行,需群体合作。于是就有了两或多家相互伴工的场景。伴工的意思就是用我的工换你的工。

脱谷得选个头脑灵活,做事麻利的人来喂机,即往老虎机口中推送麦把。这必须有所把握。一次喂多了,麦秸卡在滚筒里,出不来;喂少了又慢,影响劳动进度。尤其是推麦把的手,更要掌握分寸。推浅了,麦把不得入内;推深了,极为危险。稍不留神,麦把连同手臂会被飞速转动的滚筒齿缠进去。从大集体到分田到户,农村常常常出现这样的惨剧。看到秃膀子的农民,十有八九是在脱谷时不小心被老虎机吞噬的。

脱谷还是件脏活,到处尘灰飞扬。假如机工疏忽,将老虎口逆着风向安装,在场的会呛得连都睁不开。几个小时下来,个个脸上如同抹了一层黑灰,只有牙齿是白的,眦牙鬼一般。

从虎口喷出的麦子和秸秆是混在一起的。需要同时有人划去秸秆,有人铲开麦子。划去的秸秆要及时抬走,堆成草垛,不然,没这么大的场地摆放。

堆草不仅需要力气,更要有技术。会堆的堆成的草垛,无论多高,平平正正,有棱有角。上面用草来苫顶,讲究风雨不透。不会堆的,堆成的草垛七歪八扭,甚至当场倒塌。

脱谷脱出的麦子,还要清除其中的麦衣、草蕴子之类的杂物,庄稼人称之为扬场。扬场要看准风向。用板掀铲起麦子,侧面迎风掀到空中,麦粒沿抛出的弧线泻下,杂草、蕴子自然顺风飘去。有经验的农民扬成的麦堆,状如卧牛。到这程度,才算是真正的扬场老手。

扬净了的麦子,再需晒上几个,就成了到手的庄稼。只有辛勤劳动过的人,才能真正领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

至此,夏收大忙这出大剧仅上演了一半。接下来便是插秧。

割掉麦子的田叫旱田。要用牛或拖拉机逐步耕翻一层,再打水灌溉。僵硬的泥土在水的浸润下,很快变得稀松,只是难免有些高低不平。庄稼人发明了一种叫漫盖的农具,拖在拖垃机后面,边作边漫。一人在后面按着漫盖并用力揾住,在田里一拖,身后便水平如镜了。在拖拉机未出现之前,全是靠人工用耙子耧碎田间的土块,然后再用牛拉漫盖漫平。

这一切准备就绪后,才可以在田间插秧。秧苗要从秧池板里拔起来,洗去根部的泥,像超市中卖的连根菜那样,一把一把地用草扎好,送到水田中栽插。

插秧是妇女们的绝活,如同男耕女织,各有擅长。每个人下趟,按六棵三靠的行式栽插。栽得快的手似鸡子啄食,而且行行笔直。这得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熟能生巧。男劳力负责运送秧苗,庄稼人谓之打秧。妇女们是最活跃的群体,劳累之余,便高声唱起了别具乡土风味的栽秧号子。她们和打秧的男伙伴一唱一和,既调节了气氛,又消除了疲劳和单调。

直至全部的麦田插秧完毕,大忙才算是告一段落。

今非昔比。如今种田,省事多了。收割机下田,一天能收上百亩。收下来的麦子无需扬场,直接晒干就行。也不需要插秧了,只需在收割之前将稻种撒入麦田中。等麦子收好后,再在田间灌溉,稻种自然发芽生长。而且与插秧相比,收成不减,免去了若干道工序。

的确,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科学种田的普及,节省、解放了若干农村劳动力。为更多年轻人腾出时间外出打工赚钱提供了便利。

眼下,以外出打工为主,种田为辅的劳动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时代赋予了新一代农民别样的风采!

作文夏收(篇二)

小满时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成熟的气息,农民也到了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饱胀的庄稼在初夏的微风中静默着,等待着农人去挥汗如雨。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金灿灿的油菜沉甸甸的,阳光下散发耀眼的光芒,晃得人睁不开眼。夏收时节,收油菜是主打的劳动战役。瞧,这儿一家,那儿一户,大人小孩齐上阵,一场如火如荼的收油菜的战斗打响了。人们头戴草帽,肩挎毛巾,拎着大大的水壶走上田间。先在空地上铺上一块布,然后把油菜捧在上面,用梿枷去抽打。数不清的油菜籽破壳而出化作一道道流星从天边飞过,又轻巧地落在布上。有的菜籽像运动员似的在布上跳来跳去,顽皮极了,是不是在庆祝它的“重生”?抽打了一会儿,人们又把油菜堆翻了一下,继续锤击,布上的油菜籽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油亮油亮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脸上滴落下来,与泥土、菜籽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菜籽饼”。热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每一寸土地,油菜秆也滚烫滚烫的,他们的衣衫都湿透了,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一曲曲活力四射的劳动交响曲在田间奏响。一年的辛苦有了收获,能不心花怒放吗?

除了大片大片的油菜,田里最多的要数麦子了。大片的麦子似一个个解放军战士挺立在田里,等农民伯伯前来收割。收麦子没有那么辛苦,因为有了收割机的帮忙。一台台庞然大物乐此不疲地在田间穿梭着。无数的麦子从机器的大嘴巴里“跳”了出来,装进一个个袋子里,机器的隆隆声响彻乡村的上空。麦梗把袋子撑得圆圆的,农人扛起重重的袋子健步如飞,在家里垒起了高高的“麦墙”。

大豆成熟了,黑黑的豆荚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炸声,豆子欢快地上蹿下跳,跳进了农民伯伯的心坎儿里去了。

夏收,袋子满了,心也满了……

作文夏收(篇三)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夏收,还是往年一样的热呀!这不今天在地里一站一上午,浑身的灰就不说了,这一身的汗啊!就和那刚从河里爬出来的水鬼差不多。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是一鼻子的灰呀!现在我总算明为什么人都怕碰一鼻子灰了。原来这么难受。

说到正题,因为我家有收割机,所有不仅要顾我家的麦子还要顾着别人家的,这可就苦了我呀!我妈闲着时还好能帮我,这回可爽了我了,我妈在做饭。看着那车子里的麦子往下倒,越倒越多,我这心就直往下沉,不过还是非常高兴的,毕竟是个大丰收嘛!

我一个人,一口气把那些麦子全部给弄到屋里去了,可把我给累坏了,这时,老妈也把饭给做好了。我可真是饿坏了,二话不说,三下五除二就先把一个馒头给放肚里去了,就这样,我又去弄那些麦子,不知不觉到了11点多。往床上一倒就不知啥事了。第二天,一不睡到了8点多,只觉得浑身都酸,还想睡,可这个念头还没想完呢?那边我妈就来了,让我快起来,说我舅家的麦子收了叫我去帮忙,就这样一下子又忙到了响午,感觉整个人都要散了……

夏收,真是一个让人既高兴又悲哀的季节。希望下次夏收,不要让我再这么累了。好了,最后祝:大家都能够有一个大丰收。

作文夏收(篇四)

时至夏季,村子里流露出一种紧张、忙碌的氛围。田野里,金黄的小麦已经成熟了,人们又要开始忙碌了,漫天的热浪透露出丰收的喜悦。

每年的这几天,人们就会开着收割机到稻田里去收割小麦。从远出望去,收割机踏着沉重的步伐,一个巨人正缓缓向田野里赶去。而每年的这时候,都是一个巨人来为人们收割粮食。至于收割粮食的情景,那可谓是热火朝天啊。把一个个较小的麦子割下来放进自己肚子里去。

中间还要经过几道程序,免不了人们的辛苦劳作。经过日夜的奔波,麦子才算收下来了。这也不算完,可是秋收不是只要收割完成就好了。还要用机器把土地给翻一下,秸秆给翻出来。当然也有没收完的,还是需要人们拿着袋子去捡。虽然辛苦,但人们的脸上已经露出了真挚的笑容。

这时人们就已经享受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浪费当初播种时留下的滴滴汗水和心血。人民把麦子收完以后。就会利用一些机动车辆把粮食晒干了,之后又得拉到大路上打场,才能去卖,每天都要到晒的地方去好几回。

其实晒粮食的也不简单。有的时候天气非常的好,只要翻下就行了。有时突然就乌云密布了,不一会就倾盆大雨像泼水似的撒下。有得忙活很久,还得重新弄好。

夏收时虽然十分辛苦,但有了人们辛苦的付出,就会感受丰收的喜悦。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作文夏收(篇五)

骄阳的炙烤使麦地里的麦子拢上了一片金晕的淡黄——麦子黄了。

在母亲的催促下,今儿起了个大早。趁着潮润的气色便赶往麦地拔麦。到了麦地,趁着早晨太阳没升起的这股凉爽,我,妈妈和弟弟奋力拔麦。我好长时间没有拔过麦了,刚拔了一阵子,手就疼得靠不上麦杆了,妈妈说那是我方法不得当,应该手里先拔一撮儿,然后利用手里的麦子挡住地里的麦子,不能让手直接地跟地里的麦杆接触,要用手里的麦子做垫子。慢慢地,我掌握了技巧,手果然不似以前那么疼了。妈妈还教了我拌土根的方法。拔麦时,拌土根很重要,有最基本的两种方法。第一,将起先拔到手的麦子凑到一块儿,然后两手用劲,上下搓动三四下,麦根上的土就掉得差不多了;第二,将两只手里拔到的麦子放在一起,一只手捏住穗子的一端,另一只手按住麦根,并捏住,使劲儿拌几下,土就掉下来了。

照着这个办法,很快我们就拔完了一大片麦子,妈妈让我去捆麦,但我怎么也捆不住,于是弟弟当起了我的教师,他说捆麦分两步。一、拧腰。首先选较长且柔一点的麦子一小把,分成两份,两手捏在麦穗稍下一点的地方,使麦穗上下搭在一起,然后腾出一只手来,而另一只手捏在两撮麦子的交叉处,用腾出的手捏住穗子向下拧,并翻上来,使穗子折顺,压在杆上顺势平放在地上,麦穗的一面要在上方,这样捆时腰就不会被拉开。第二步是捆麦。将拔好的麦子整齐地放在麦腰上,两手各握住腰的一端,用膝盖压住麦子使力,让腰把麦紧紧地捆住,两手交在一起,一手压住两端,另一只手从侧面拉被压住的一端,拧过来,两手交换位置,再拧一次,就势翻手压在另一端的上面,这样一捆麦就捆好了。学了好几遍才疏通了这个捆麦的方法。

当捆够十捆时,妈妈就让我们把麦码在一起,别听码麦简单,真正做起来其实很难,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下坏麦子,所以要慎重。首先,把两捆麦对立起来,手上用劲,要立稳,然后紧挨着这两捆再立六捆,再用两捆分别拔开麦根盖在那八捆上面,要盖严,拨顺,要让雨水顺着这两捆的麦杆流下来。上面两捆中的一捆比另一捆要稍高一点,用较低一捆上的麦杆把另一捆绑住。再用一小把麦子把两捆麦的麦穗绑住,这样一码子麦就完功了。

不知不觉中,太阳早爬上山头,高照当空了,妈妈脸上的汗水如雨而下,但看到那整整齐齐的麦码子,却笑意涟涟,这也许就是做为一个农人所体会到的收获的喜悦吧!

作文夏收(篇六)

记夏收农民二三事

空气里热浪翻滚,不见其形却闻其威,这是我假期里第一个没有被母亲唤醒的早晨。但我还是被电话吵醒了,这个暂且不提。

夏收陆陆续续开始了,母亲大清早就回娘家去帮忙收割了,七月份,也是花生收获的时间段,途径家门的老农民多了起来,不时便有人会来我家乘凉休息一下,要些水喝。这些农民我认都认不全,大抵有几个共同点,都是老人,皮肤黝黑松弛,戴一顶草帽遮阳,全身都是农耕留下的痕迹。

九、十点钟的时候,有个老农来我家歇脚,我连忙跑去给他拿一壶凉白开水,用久的瓷杯子上没什么划痕,老人瘦骨嶙峋,指节却很粗大,指缝里满是新鲜泥土的手指接过水杯缓缓喝,到底光着的膀子汗津津的渡了点儿光。喝完水他就呆坐着,目光涣散似在发呆。我也不是懂得扯话题的人,便悄悄退下。

最后看一眼,老人枯槁的树皮色背影似乎风一吹来就能倒下。

前日早晨透过窗看见不远的一方田里的老妇人,田里几排过去都是挖出来的花生植株,她拿来一样器物,我也不认得是什么,四方的底,上头是斜着的铁网。老妇人将那东西放在大桶前,抓起几株花生便往那铁网用力砸去,根部的花生被摔开,顺着斜斜的铁网面滑进了桶里,而同样被摔出来的尘土粒则被铁网滤去。就这样不断重复着看起来很简单的动作,横在田上的花生植株一点点少了。阳光的斜射角度渐渐变大,早先没有的日头现在出来了,透过玻璃窗在地板瓷砖上照出窗棱的影子来,那个老妇人仍然在重复着那些动作,炫目的阳光无遮拦地照在她身上。

作文夏收(篇七)

夏收到,天干燥,防火工作最重要;

建组织,定制度,防范措施不可少;

村民们,割打忙,安全防火不能忘;

抓教育,搞宣传,家家户户要记牢;

选麦场,要注意,最好靠近水源地;

大连场,不好办,发生火灾烧一片;

留间距,防蔓延,听到火警好疏散;

麦场上。粮草多,禁止吸烟和用火;

柴油机,冒火花,戴上烟罩最安全;

电线路,要安好,露线挂钩不能要;

电线下,勿堆草,发生火灾小不了;

电动机,要配套,超过负荷定要烧;

保险丝,是关键,不合规格出火险;

劝小孩,别玩火,酿成火灾最懊恼;

各村民,到麦场,担担水来不要忘;

常居安,多思危,防患未然平安随。

(蒋忠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