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你也在现阶段工作中成长了不少,我们需要认真回顾上阶段的工作,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写总结的时候怎么才能出彩?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精心整理,推出课改工作总结小学,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现将我校在课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所做的工作
(一)、建立领导小组,明确课改思路。
1、我校高度重视课改工作,成立了以马宏超校长为组长,刘洪元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年轻教师为组员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不课改,就没法减轻师生负担,不课改在新形势下教学质量就没有保障,每个教师必须无条件改变思想,付诸行动,走课改之路。课改模式为24字模式,是被印证了的可行的模式,学习行动。
2、课改评价同评先晋级,评模表先挂钩,调动积极性。
(二)、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教研,不断提高
1、思想理念是行动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课改工作成功的关键。学期初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确定努力方向。
2、组织教师学习山西太谷张四保二十四字教学模式,谈学习感悟交流心得。
3、开学初要求每班精心设计班名、班级口号、并认真进行了试行和修改。各班进行小组建设,并制定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方法,为后面课改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4、根据太24教学法”,缓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推进,对学生的小组长、大组长,进行培训,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分配任务、讲解的能力。实行了小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捆绑式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5、认真组织听评课活动,听课时无课教师全部参加听课,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任课教师之间互相评课。评课活动结束学校积极进行总结,评出马晓燕、刘洪元老师为我校课改能手,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为课改先进班集体。
6、认真反思,撰写实施新课改心得。结合新课改理念,鼓励老师们每天更新一个新理念,让老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认真总结。并将写成经验性文章,客观评价课堂中的优缺点。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二、存在问题;
1、课改中出现课堂效率不高,导学案运用问题较多,经常落堂,有时偏离主要内容和主题。
2、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改下的课堂角色,一些教师整节课基本不参与课堂,而还有一些教师不舍得放手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探究学习过少。
3、教师在评课时,意见还有所保留。建议不中肯。
4、部分教师对新课改认识还比较肤浅,理解尚不透彻,因而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东西,。
5、小组评价只是停留在分数的累积上,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师生易出现评价疲劳。
三、下期课改努力方向:
1、制定教师课改评价考核方案,调动教师的课改积极性。
2、从学期初就扎实开展组织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对课改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交流。
3、小组合作的记分过程较复杂,花费的时间较多。
4、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5、加大外出学习,提高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本镇的学校也可以,可以调课对换去学习。
新课改对于我们来是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我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让新课改理念正在服务于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开创我校课改新局面。努力使工作干得更好。
经过三年的改进实施,课改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尤其是我校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三年走过的路,虽艰辛却也颇感欣慰。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我尝试从低、变、多、勤这四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
就是起点低。考虑到新课程的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在理念上的差别,为便于教师的施教与学生的接受,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首先是从新的课改理念的高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知道现在老师将怎样教,学生该如何学;
二是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能力;三是课堂教学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仅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而且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扶”到“放”,从迈小步开始,做到先帮助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既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深入进去学会自主操作,并学会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使学生逐步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并最终完成由“接受式”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变”
就是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我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开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总是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在近三年的实验过程中,我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
2.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多”
即是多活动,多参与,多评价,多开发。主要是课堂上突出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合作与交流,体现分层优化,让不同类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去。突出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常常激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快乐成长。
在教学中,我还积极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沟通课内外,实现由教材文本到丰富的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联系,由语文学习中的读、说、思、做等到跨学科的多种能力训练的结合。当然,在引领活动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适时点拨,引导,可浅处深问,可静中得疑,可变中求新,层层深入,激起波澜。
“勤”
即勤反思,教学反思虽然不是创新,却是创新的起点;虽然不是学习,却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客观的、深刻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我将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反思教学方案,反思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反思对教材与教法的把握,这些对上好每堂课都很重要。
教学中的反思可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教学后的反思,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坚持写教后感,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低、变、多、勤”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让我的课堂变了,课堂上再也不是教师乏味的讲解和师生间的机械对话,而是充满了争辩、充满了合作的'活跃性的艺术课堂。
本学期,我校随着全县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也使新课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更走进了我们师生的生活.在县、片区、校三级管理下,我们实实在在地开展了课程改革实验.全体教师在课改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回顾一年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用心引导.
课改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对于这样一次涉及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大事,作为学校确实把它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于重视,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有效组织,科学管理,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学校成立了由刘立斌为组长,学校吴运河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及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还成立了课程改革办公室、学科指导组及专家指导组.实行“三个一、三有、三保证”的新课程管理办法.“三个一”:教师每课做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向学校带给一个典型个案,上一节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研讨课;“三有”: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做到有教研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会议记录;“三保证”:即教研时刻有保证、教研人员有保证、教研实效有保证.本年度,学校透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实验经费,建立激励机制,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2、转变观念,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转变,课程改革只能徒有其表.因此,透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师资培训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县课改办要求所有课改年级教师务必“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基于这一点,我校实行了集中的通识培训、有计划的校本培训、经常性的自学相结合的路子.
在暑假时,学校就早早地安排好骨干教师参加县级的通识培训和分科培训.在开学前,又进行了校本培训,先整体培训,使教师对新课程更熟悉,从思想上、观念上、情绪上对新课程产生认同感,并有信心投身于课改之中.再分组、分块进行课程标准的解读,使一些根深蒂固、陈旧的观念有效得到洗涤.而观念的更新,更注重于平时的积累.教师们平时工作挺忙的,经常要集中在一齐学习的时刻也是有限的,因此,学校经常翻印一些从杂志上摘录下来的文章、教案、案例等给一线教师,使他们的学习有的放矢,让他们或两三个一堆共同学习或一个人带回家自学,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学习时刻和知识层面.
3、制订课改计划.根据县课改办的方案和意见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课改计划,并按照计划扎实开展课改工作.
4、关注课堂,注重实效,狠抓课改目标落实
课改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学校带领老师们边实践边研究,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发奋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一是注重师生关联的重建;二是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三是注重学生实践潜质和创新潜质的培养;四是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二、制订制度,教科研拉动.
教师总以为教科研是领导们和教科员们的活,和自己是无关的.其实不然,学校在教研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学校先后制订了《学习制度》、《研究制度》、《分析总结制度》、《考评奖励制度》等,制度中的条条款款使教师明白了发奋的方向,认准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使教师“不得不”走上教科研之路;二是极力营造科研氛围,使课改实验教师全体融入科研之中;三是增加随堂听课的频率,我校的随堂听课是不打招呼的,教师一旦被随机抽查的次数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研究课堂、精心准备,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此刻,课改年级教师都明确了这样一点:课改呼唤着科研,为科研带给了源源不绝的课题,同时课改也只有贴近科研、依靠科研才能有出路,才能有光明的未来.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课改就应说不仅仅仅是实验年级就应做的,只但是是实验年级用了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给师生留下了丰富的互动和创造的空间而已,如果不研究,也只是走老路或是走形式.因此,学校以一年级为实验点.先由点上的教师上研讨课,组织其他一年级教师来听课、评课.过一段时刻后,再由其他年级教师上研讨课,大家评课,最后深入村小,这样以点带面,层层推进.要求其他年级对教材重新进行组合,使他们的课堂做到:老教材、新理念.四、课改取得的实效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学校初步构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课改特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特色,突出了办学亮点.课改赢得了广大家长的明白和支持,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上初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变,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观念正在构成;课堂教学在变,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师生关联在变,师生之间建立起共同发展、平等的师生关联.《达州日报校园周刊》对我校素质教育进行过宣传报道.五、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课改中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我们坚信:只要认准目标,真抓实干,必须会迎来收获的时刻.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
(1)由于课改工作系统性和复杂性使教师的压力较大,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2)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课改工作的一个瓶颈,操作难度较大,到此刻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3)家长素质不高,学生学习水平参次不齐,班级人数较多,如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下阶段要发奋的方向:
(1)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教研组之间、校际之间的专题研讨活动.
(2)继续坚持随堂听课、评课制度,抓好点和面的课改工作.(3)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并进行校本课程的评价.
(4)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确保取得成效.
日东中心小学20_年1月18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使我们对自身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认识和定位。为此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工作总要求,即“以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深化课堂教学为重点,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切实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努力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结合我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组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文件、教学理论如《新课程标准》《学习资料选编》等。通过学习,大家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增强了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并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集体备课,并且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在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中,大家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努力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尝试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优化学生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多方面的进步。
二、强化常规要求,规范教学工作
1、全组老师遵照教学常规要求,规范自己的教学工作,大家认真分析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了各个年级的英语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低年级着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书写习惯的的指导和培养。高年级则注重读书读写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引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方面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在能力题方面的创新思维和考试心理的稳定,在教学中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个别辅导的契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运用能力。
2、认真设计导学案,我们英语组里的几位老师认真研究英语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导学案的“导”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从导学案中达到预习新知的目的。
3、我们鼓励学生在校内、校外主动地接触英语,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以及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培养他们对英语的爱好和兴趣。
三、落实各年级教学目标,坚持课例研讨,打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各年级目标的落实
三年级是起始年级,学生都是“一张白纸”,对于课堂用语,学习习惯等都无从入手,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我们共同认真钻研教材,以趣味性为主旨,逐步形成了本组的特色——课堂容量丰富、学生听课习惯好,兴趣浓。
四年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侧重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
五年级侧重于中、高年级衔接教学的研究,及学生对语法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2、积极课例研讨,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都能进行认真讨论,相互交流沟通,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再将交流出的经验、方法运用到课堂中,课后进行交流、揣摩,研究课的优缺及改进之处。这种教学经验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既促进了大家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大大增强了本组教师的凝聚力。最终形成了自主学习--组内展示--全班展示--合作探究--点播指导--梳理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此一来即顺应了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又使大家走上了教学研究之路,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们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统一单元试卷、习题练习,做到把握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统一,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课课通、单元清,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四、课改让师生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1、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为此,本学期,我组共安排公开课4次,其中“随堂课”3次、示范课1次、与镇其他学交流活动1次,参加是组织的教研活动一次,我校辛培泉老师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英语口语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杨艳艳老师参加了市五项全能大比武,取得较好成绩,老师们在组内形成了“比、赶、学”的良好氛围。大家在积极学习教学理论的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的优化,情境的创设等方面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2、经常进行“观课议课”活动,让讲课老师能“一课一得”,发现自己课中特色的地方,找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虚心接受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取长补短,探讨教学得失,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3、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小组合作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课堂参与的机会,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上有困难的群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关注与扶持,课堂上学生们都有事可做,精力也集中了,课堂效益有了很大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1、活学活用,新课改让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是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特点,且学生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拘泥于模式,要灵活进行课堂教学。
2、设置灵活的评价机制,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评价经验,结合本学科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扎实开展教学反思。
回首一年,忙忙碌碌,却也脚踏实地,忙碌中感觉踏实,辛苦中留下回味,不断激励我们奋进,勤勉播种了收获。如果说过去的一年里面,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一点进步,这和领导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分不开,今后的工作还等待着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在新的一年里,我组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创新的工作思路,踏实的教研作风去迎接全新的挑战。
十年来,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热情投入新课程改革大潮,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打造了一支优秀的语文教师团队。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空前浓厚,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连续十年名列兴济镇前三名,多次荣获第一名。目前我校被确定为兴济镇“教研基地校”,承担全镇的语文评优课、教学研讨等任务,在全镇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十年的课改我校的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宋燕老师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和探索,认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秘诀在于尊重、理解、赏识、激励,遵循“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的教学理念。她的语文课曾多次获得县级、镇级优质课一等奖,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报刊发表,草根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获得县级一等奖;主持的省级课题“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已经通过省级验收;教学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镇前列;她被评为县级“语文骨干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标兵”;曾多次获得县政府“嘉奖”、“优秀教师”奖、“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奖、“模范班主任”奖,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
李洪艳老师潜心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放在首位,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的驾驭能力、调控能力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目前她是我校“公开课”“示范课”的主角,教学成绩十分突出,多次获得全镇第一名。连续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获得县政府“嘉奖”,县级“教坛新秀”。有多篇教学论文在县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课改十年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循序渐进、求真务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中心校领导和兄弟校的一致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重视培训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有言道:新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只有学习,才能转变固有的陈旧观念,转变过时的教学的行为。因此,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1、常抓理论学习。我校充分利用每周四下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先进的经验与案例以及和专业相关的书籍资料,观看教学实录光盘等活动。此外,还要求每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专业理论的自学,并及时写出相关的学习体会或论文。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观念也更新了。
2、抓外出培训。学校全力支持并提供机会让教师外出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外出培训的机会更多。无论是听专家的专题讲座,还是参与教材培训、听课研讨等,学校对外派培训的教师加强组织规范管理,要求做好学习记录,必要时还要交流反馈。这样的培训学习,让教师开阔眼界,接受新思想,把握课改的新动向,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
二、努力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收获最大的就是教师的角色转换了。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教学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猜字谜,一起朗诵课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享受到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会用微笑缓解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三、开展教研工作,努力促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为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语文教研组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自主探究,发展学习”这一教研课题,展开一系列的教研工作。
1、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工作强调“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力求达到“提前准备,功效可见”。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等系列活动,做到制度健全,人员落实,记录存档。
2、组织集体备课研讨。重点以一、二两个年级为实验班,组织语文教师全员参与。集体备课推行个人精备、大家讨论的模式,力争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讲求实效的集体备课,使课堂教学的讲台成为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才华和谐结合的展示平台。同时,校长、主任、各年级教师深入课堂,随机听课,共同探讨,一起学习,形成民主平等、和谐共处的全新教风。
3、开展校内“公开课”活动。主要抓“说、讲、评”三个环节。为了增加全校教师的交流机会,更好地探讨课改的良好途径,我校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公开课,供大家学习、交流、探讨。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镇级和县级开展的研讨课、观摩课以及评优课比赛活动。我校的语文教师虽少,但宋燕、姜玉霞、李洪艳等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取得较好的评价。宋燕、李洪艳老师在镇级、县级评优课活动中多次获奖。通过锻炼、培养,我校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了,形成了一种充满时代气息与活力的教学特色。
4、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十年来,我校的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把课内外语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各类主题征文、朗读演讲比赛、硬笔书法比赛、古诗词与成语积累、制作手抄报等等,为师生创设了一个施展才能、发展个性素质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生活。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诸多的获奖,是给语文课改工作的最好的回报,同时为课改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
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全校教师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能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年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念在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全体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能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教师能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从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有所增强,多数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互助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加以推广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
我们曾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途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街道、商店、学校、市场、车站、饭店、广告、食品及服装商标上的文字都是他们识字的资源。影视、歌曲、报纸、课外读物、同学姓名、班级布置中的常用字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这充分说明: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与能力已初步形成。通过调查,我校一年级结束时的部分学生识字量超过了1200个(课标要求的识字量为950个),这正得益于学生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为了巩固学生识字成果,鼓励他们的识字热情,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整理课外所认识的字并把它编进《识字手册》,让学生互相传阅。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及其语言的发展。通过阅读大量儿童读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有所增强。
新的教学理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在十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的教师摸索到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学生多角色活动──“小医生”角色、“小博士”角色、“小导游”角色、“小老师”角色;六步写字教学法,即:一看、二描、三写、四评、五改、六展示;在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采用“五养成”教学法,即:养成以正确姿势书写的习惯、养成整洁习惯、养成读帖习惯、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养成天天练的习惯。
五、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变化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十年课改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可操作尝试。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测试与评价、期末终结性评价。
2、关注学生个体,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
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家校联系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书面阶段测试”等。
期末测试与评价,我们采用了口试、操作、笔试相结合的方法。笔试采用全县期末质量验收卷进行测评。
期末终结性评价是把平时的评价与期末的测试整合为一体。
3、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历经十年的课改实验,我校语文教师拥有着共同的感受:虽然我们的工作很繁重,但仍充满乐趣。有多名语文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芳草地》、《幼苗》等学生习作集、《我爱书法》等学生硬笔书法作品集、《教海拾贝》等教学心得集都饱含着我们在课改实验中的思考和探索,浸透着我们的心血和汗水,相信我们的课改之花一定会越开越艳丽,越开越芬芳。
“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在我市开展得红红火火,我校实行“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已是第二个年头。在今年里,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把“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抓,经过学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得到了大力推进,我校课改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急需解决,现就这一年的课改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加强学习,树立课改新理念。
(一)加强“自学互帮导学法”相关理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上就是教师观念的改革,教师是新课改具体实践者,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决定着课改能否顺利开展。为了使我校课改得以顺利进行,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通过多种渠道,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培训,使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有效更新,为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尝试新教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1、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级“自学互帮导学法”理论培训。
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文件要求,我校认真组织教师按时参加“自学互帮导学法”理论学习培训,听专题讲座,观摩先进的课堂教学。通过学习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教师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老师们都能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校内培训,认真有效的开展。
(1)我校结合周一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扎实开展“自学互帮导学法”新课改系列讲座、专题学习。组织老师们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认真讨论交流,共讨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实际经验和实施困难。共享实施新课改带来的喜悦与成就,共谋如何更好实施新课改的方法与策略。
(2)认真反思,撰写实施新课改心得。结合新课改理念,组织教师们按照“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评价量表,不断审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激励教师不求一步登天,但能循序提升。鼓励老师们每天更新一个新理念,每月研究出堂示范课,让老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认真总结。并将心得体会写成经验性文章,客观评价课堂中的优缺点。将此项活动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内容,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
2、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我校根据教师学科特点,将教师分成不同教研组,每学期开展校内教研活动。此项活动内容丰富,要求人人上公开课,评观摩课堂,写交流文章。教师们通过校内教研活动,不但学会了别人的先进经验,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大大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还利用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选派了大量教师向兄弟学校的老师,向市内外先进学校的老师学习.一年来,学校先后组织老师外出赴江苏、成都、广安、岳池、武胜以及市内各兄弟学校观摩学习,亲临课改现场,切磋课改体验,提升教学理念.
3、邀请名师专家,传经送宝。在这学年里,为巩固老师更好内化理念,市教育局教研室赵主任、卿主任、荣老师等一批领导、专家分期来我校进行了“自学互帮导学法”业务培训,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
(二)实行“推门听课”,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加速提升
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学校把“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为重中之重,力求使课程的生命焕发于课堂,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根据我校实际,在我校实行领导“推门进课堂”的形式,督促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加快课改的步伐。每年还举行了校内“课堂导学”竞赛,对优秀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在年度考核中加分。大大激发了我校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并涌现出一批在新课改方面卓有成就的年轻教师。我们还积极将他们推荐到市上其他学校上公开课,不断锻炼他们,在课改道路上更快的成长。
二、取得的成绩
我校实行“自学互帮导学法”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学校涌现出一批课改新秀,如:任建军被列为市骨干教师,在教研室安排下多次到外校献课,得到大家一致好评;学校教师任利琼在教研室卿彪老师的推荐下,在市级“自学互帮导学法”小学语文班培训中上了示范课,得到大家一致认同。邹可祥、罗宏老师多次参加广安市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并上公开课。在学校教科室的大力鼓舞校,学校老师积极撰写新课改教研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地区级等不同级别教育刊物上刊登发表或获奖。
三、存在的困惑。
(1)“自学互帮导学法”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式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发现,注重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强调要给予学生充分自学的时间和空间。但在教学探讨中,不少老师谈到:手放得太开,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手收得太紧,学生又得不到充分发展。如何恰当地把握时间和开放度,成了我们比较棘手的难题。老师们始终不能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尤其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全面照顾好每个学生。
(2)“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似乎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放松,于是又老师认为,按照“自学互帮导学法”要求,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学的过程,学习效果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发展。
四.再接再厉,不断开拓创新。
新课改对于我们来是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我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让新课改理念正在服务于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开创我校课改新局面。我们将坚持做到:
1、抓好校内教研组活动,通过教研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得到提升。
2、努力培养新生力量,让青年教师成为学校课改的主力军。
3、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设法拓宽教师培训渠道,让老师不断充电,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向前发展。
4、抓好课题的研究,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认真总结课改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分析与反思,撰写经验文章与同行交流。
一、课改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校本师资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实验工作的决策、协调、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课改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了如下培训:
(1)、岗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组织实验教学师参加了多元化、实效性各级培训.(2)、校本培训:加强新课改思想、理念、方法等培训.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纲要》和有关新课程资料的学习,以参与式培训为主,提高实验教师的课改实效.(3)、家校培训.起始年级投入实验,及时召开家长会,注重对新课程的宣传,为实施新课改营造良好的氛围.(4)“未来工程”培训.对中青年教师定时限期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能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课件制作,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5)后续培训.教科室及时了解新课程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透过研讨、评课、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后续培训.
2、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
⑴、规定每周三为教研活动时刻为课改实验研讨日,进行课改通识培训、教材教法培训,或收看典型课例,或听专题讲座,或交流课改经验,或研读《课程标准》.
⑵、定期群众备课、互相探讨.每周由年级组长组织实验教师群众备课时刻,教科室派专人负责,及时了解实验状况,指导、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⑶、定期进行形式多样的月总结,学期总结,如教改经验,教学随笔、课后反思、教学札记等,进行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教师研讨会,课改教学质量分析,,研讨,课改教学成果展示.
⑷、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指导,研究制定新课改中考试与评价体系的改革.
⑸、安排学校计划安排进行新课改教学研讨课、课改教学展示课、课改教学问题研讨、利用周三科技文体课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⑹、从本校实际出发,选取适当的资料,确立区级、校内或市级课改研究课题,引导教师走上教研之路.
(7)、落实《纲要》和《方案》的精神,逐步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全面实行新课改革做好准备.
3、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课改实验.
(1)、以课改实验为龙头,大力开展教学研究.(2)、创新教法,将课改理念不断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3)、广泛开展了“愉快教育”,创设“和谐教育”的课堂情景.(4)、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学习意识.(5)、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6)、注重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7)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成长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4、建立科学、规范的校本教研体系,推动课改工作.
(1)、理论启动:启动了“创新教育教学”思路.(2)、课题推动:实施“教育科研工程”,切实抓好教学研究工作.(3)、系统活动:教研活动抓落实,有实效,构成了“教导处——学科组——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体系,使教研活动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4)、信息传动:加强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理解和应用科研成果.(5)、榜样带动: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作用,推行“名师效应”.透过典型示范、课堂观摩、专题讲座等活动,推广骨干教师教研教改经验,扩大了研究成果.(6)、群体促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活动,课改经验交流研讨会,不断把课改实验工作推向深入;开展各科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改革考试与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我校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着为学生、为教师、为家长服务的指导思想,放下校领导对教师、学生的权威性评价,建立了具体开放的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校评价.(2)、学生评价.采用每月一次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伙伴互评、教师评价的“四评”方式.(3)、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作业等六方面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潜质潜质的提高.(4)、用“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教学理念评价学生.激励性语言、体态性语言广泛地走进课堂,融入学生心田.(5)、发挥奖赏分明的奖励制度的激励、促进作用,建立了优胜劣汰的多元化、开放式评价体系.
二、实施新课程以来发生的变化
1、教师的主角开始转变.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忙者和同伴.师生间的距离正逐步靠近,让学生有了一种平等感、亲切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联正在逐步构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对课改,教师越来越多地自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构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一年来,教师撰写的教后随笔、反思型的论文越来越多,其数量、质量较之实验前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既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潜质,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潜质的提高.
3、构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及非实验教师以课改为契机,主动充电,阅读理论专著,互相探讨教学.透过群众备课、听评课和交互式的讨论,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智慧一次次碰撞,感受到的是同伴的真诚互助,享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教师的问题意识、主体意识在实验中增强了,理论水平在实验中得到了提高.新课程实验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用心性,变原来的“要我上”为“我来上”,教研的氛围更浓了.
4、学生在课改实验中快乐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民主了,课堂活跃了,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自己经历发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堂上,教师上得简单,学生学得快乐.
5、教研方式正在悄然变化.教研改变了过去那种教研员导课、教师看课、教研员总结的单一呆板的方式,采取由实验教师自主上课,全体教师参与式讨论、研究的新形式,透过比较教研、互动教研、联合式教研等活动,支持和帮忙学校教师构成学习共同体,借助群众的智慧来提高教师的潜质,新的教研方式正逐步构成.
三、课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1、课改善入实施阶段以来,各学科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讨活动,帮忙教师树立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教学主角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用心探索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课改教学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课改将教师推上了自觉参与的教研教育科研之路.良好的教育科研之风已蔚然构成,成为我校教育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3.课程实验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建立了三级教研网络、校本教研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强化反馈制度、加强实验研究协作制度,从而提高了教研实效.
4、初步建立了贴合新课改要求的开放式、多元化的考试与评价体系和机制.实验中,我们以《课程标准》为向导,提出“让教师与学校一齐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办学理念,改变以往以考试来衡量教师与学生的权威性终结评价,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1)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的教师评价体系.把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引导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使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包括师德师风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学常规评价、成果评价.
(2)、建立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评价分为学习成长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考试评价、非学业资料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伙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注重学习成长过程的评价、期末考试评价、非学生资料的评价.
四、存在的问题:
1、要继续提升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如何彻底转变陈旧的观念,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虽然透过培训和实践,我们的领导和老师的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是有必须的距离.
2、要继续探索理念与实践的新的结合点.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实践,如何处理好课堂的开放与课堂的有效性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为新课改所用,这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五、今后发奋的方向
1、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忙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发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用心稳妥地推进课改善程,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课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3、继续推进经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在研究完善考试与师生评价体系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管理的评价改革体系.
为了顺应世界潮流的需要,为了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要求所有教育战线工作人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也如雨后的春笋般开始进行课改。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校本学期以四年级为课改的排头兵,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课改运动。通过一学期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各学科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而英语结合“四位一体”教学,与新课改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具体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
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能学,会学,坚持学。这一切都离不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英语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能否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它影响着学生今后各个阶段英语学习。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每个班都进行了分组,形成了合作小组,每次布置任务时,我都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分工。比如,在学习星期的单词时,我就进行了不同的分工:一组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于是我要求他们准备教具:日历,音乐课图片,单词卡片等:第二组,学习成绩好,就负责学习新单词,第三组,语言能力强就负责拟定谈论的话题等等,通过不同的任务分工,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节约了时间,同时也使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可学习效率。另外,以小组为单位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们好强,喜欢赢的特点,每节课组织一场形式各异的竞赛或比赛看哪一组的任务完成的最好,能促进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团结意精神。这样,每节课上课都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活动,学生热情特别高涨,每次任务都会认真积极的完成,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
二、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同时关注情感、评价。
树立新的教师观: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人格上独立的人,是有个性差异的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营造出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一个人,不管是谁都是喜欢的就会特别关注,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就会特别关注他(她)所教的那门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气氛融洽,教师不批评、讽刺、讥讽不会的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上课时能够创设奖励激志,以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是一朵小红花鼓励学生;课后多和学生交流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评价学生也是如此,教师要改变以往依靠成绩评价学生的习惯。一个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外,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德、智、体、美、劳等,我们不能因为一方面的缺陷,而否决了所有的成绩。比如,我们班有个孩子,因为家庭原因,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但是,他积极乐观,团结同学,对老师有礼貌,也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所以,教师在注重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结合。
三、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面向全体学生。
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以人为本“,遵循发展性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能够达到,又必须经历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状态。为此,我们应课前认真备课,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采取形式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善于充当“指挥“和“导演“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每堂课的主要角色,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其次,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特点,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内容。正确处理“点““面“关系,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学习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其天赋答应的范围内有所发展和提高。
四、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令人欣喜的是,通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英语学习的氛围渐浓,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也有所提高。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虽能理解英语基础知识,但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在营造英语氛围上和运用创新上,在师生互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上还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而且也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课改工作总结小学8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工作总结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课改工作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