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精选

12-13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精选”,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4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5的组成和分解》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探索5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5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5的分合。

活动准备

1.5个有色圆片。

2.写有分合式的花瓣。

活动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5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5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5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教师念儿歌并把5个圆片撒在盒盖上,此时,圆片撒在地面上的结果是2个红色的和3个绿色的圆片,教师用数字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结果。

(2)撒圆片

A.教师强调要求:把5个圆片握在手里,同时念儿歌,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把圆片轻轻地撒在盒盖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和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如果撒出一样的结果那就不需要再记录。

B.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5个圆片,并按要求记录。教案来.自:教案网

2.对照检验,相互交流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结果,教师在板上的记录单上记录。

B.幼儿对照自己的记录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不同的记录,看一看,一共有几种记录结果。

C.教师出示一张排列有规律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和刚才记录过的记录单有什么不同。教师请个别幼儿回答。

D.整齐而又响亮的念一遍排列有规律的分合式。

3.游戏《拾花瓣》

师: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真美啊!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我的小花园》的歌吧!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幼儿:想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觉得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单、双数的特点;能够快速的数出一组数的单双数。

活动准备

1、2元超市场

2、110的代用券

3、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

4、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教案网出处)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

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

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教学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

2、学习分辨分针和时针,并了解他们呢之间的运转关系。

3、学习记录整点。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时钟钟面10个。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入。

嘀嗒嗒、嘀嗒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么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简单认识时钟的用途。

提问个别孩子时钟的用途。

教师小结:他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时钟。

3、认识钟面的结构。

教师:出示一个时钟问:小朋友,你们看这个时钟表面有什么?(本文.来源:.教案网)钟面上有两根长度不一样的指针,两根指针一样长吗?介绍短针名字叫时针(也是大哥),长针的名字较分针(也叫二哥)。钟面周围有数字,有什么数字?这些数字是怎样排列的?钟面上有12个数字,数字从1开始按小到大、顺时针方向排列。

4、认识整点。

你们有谁会看时钟吗?你是怎样看的?个别幼儿回答。

请个别幼儿来拨动指针,拨出你想要的整点呢?(多请几个幼儿来演示,没拨一个整点就展示在前面让幼儿观察)

提问幼儿时钟整点时发现了什么规律?(整点时,分针总是指着12的,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点)

5、了解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教师拨动时钟让幼儿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教师小结:时针和分针是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无论是几点整,分针总是对着12,时针对着几,就是几点整)

6、游戏。

我拨时间你表演,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教师拨时间,幼儿表演。

幼儿两两拨时间表演。

7、教师小结。

时间是很宝贵,过去的时间不会在回头,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抓紧时间,如在每一个时间段我们规定要完成事情要抓紧时间完成,节约时间,我们才有更多的游戏时间。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我结合了之前看的精品课进行设计,活动流程基本都一样,但活动的效果却不理想,原因一: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这个活动最失败的地方。原因二:没有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语言的组织不够精炼。

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流程是完成了,但由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如没有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大部分孩子对整点都已经认识)调整活动的重点,在孩子已认识整点的情况下,应把侧重点放在探索时针与分针的运转规律方面。

另外这是孩子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考虑到幼小衔接,在教学的方法上我也做了一些调整,如以故事情节、情景的引入相对减少了,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孩子的学期兴趣,这种比较直接的教学方法孩子可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相关的课堂纪律,让孩子清楚课堂纪律,才能自己管好自己。

在第二组的活动时,我同样也是按第一组活动时的流程进行,但做了小小的调整,如针对孩子已有整点的经验,我把重点放在探索时针与分针的运转规律,活动中通过操作时钟让孩子观察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的?通过几次操作观察,孩子基本上都能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时针和分针是同一个方向走的,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同时活动中加入了少许的情景把时针说成大哥、分针是二哥,说时间的时候要先叫大哥再到二哥,通过这中具体的比喻孩子基本上都掌握了整点的认识,加入了情景孩子的学习兴趣也相对提高了。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4

设计背景

现在大部分孩子,不会理财,乱花钱。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活动准备

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

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

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

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来源教案网]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

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

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目标

1.体验数量为5的物体分成两部分有多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标记和数字等符号记录分的结果。

2.能与同伴协商,学习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体验分享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什么是每次分的数目不相同。

2.语言的完整描述。

活动准备

苹果卡片10张男孩图片1张女孩图片1张操作单若干张梨卡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分水果

1老师家里来了两个小客人(哥哥和姐姐),请小朋友帮老师把五个苹果分给两个小客人,在操作单上记录下来,并给大家完整地讲述分的结果。

2.出示五个苹果请小朋友来分一分,要求要和刚才分的不一样,并记录下来,并完整地讲述分的结果。

3.引导小朋友讨论:两次分的结果一样吗?帮助小朋友理解什么叫每次分的不一样。4.再将五个苹果分给两个小客人,要和前两次不一样,可以怎样分?

二.操作活动:分水果

1.发放梨卡片和操作单。

2.两个小朋友自由结合,分工合作。引导小朋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一人分水果,一人记录结果)

3.展示小组操作单,并向大家讲述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记录结果,同时学习同伴的记录方式。

4.集体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记得和分的是否一致。再次感受5分成两份有多种不同的分法。

三.活动延伸

1,带领小朋友玩对口令的游戏。

2.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分东西的游戏。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开始我运用了家里来了客人,要给客人分水果,可我不知道怎么分来引导孩子进入课堂,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也很踊跃。

在操作活动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是一小部分孩子在操作过程遇到了困难,.本文来源:幼儿园教案网大部分孩子在分工和合作上还是做得很好的,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也非常的勇敢大胆。

再重新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会把操作活动这个环节加上逛超市,准备各种各样的水果,让小朋友先去超市买水果,然后再分水果,这样会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不但学习了生活常识,还给小朋友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6

设计背景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

2、能听懂老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完整的复数教师的句子,能学习完整讲述句子。

4、学习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借助物体辨别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

2、听懂教师的语言复述句子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兔妈妈的头饰,兔宝宝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课前互动:

老师一边说一边做,学生也一起学做。(请跟老师这样做,然后手拿铃鼓拍手。学生会学着说:我跟老师这样做,学生也拍手,分别在自己的前后左右拍,一直到说: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上面、下面,说的同时也要在相应的方位上做拍手动作。让孩子初步感知方位的概念)

2、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在哪里?(耳朵、屁股、脚)在哪里?(幼儿开始会说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在下面等)

3、找朋友的游戏

说出比如(某某小朋友在我前面等),教师示范,幼儿很快就能学会

4、游戏找方位

教师做兔妈妈,幼儿做兔宝宝,教师捏鼻子幼儿就到教师前面来,拍屁股就到后面来,拉左耳朵就到左边,拉右耳朵就到右边

5、结束教学活动

再做一次课前互动的活动。巩固教学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准备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字并体验观察发现的乐趣。

2、了解数字的重要性,初步理解数字在不同地地方表示不同的意义。

3、初步尝试用绘画、文字及符号对生活中所使用的数字进行记录,发展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掌握不同数字在不同地方的所表达的不同意义

难点是:引导孩子运用绘画、符号、或文字的形势记录生活中的数字应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观察记录卡、记录笔一套

2、环境准备:创设相关数字的隐性教育的环境。如:时钟、挂历、扑克牌等

3、知识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收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寻找数朋友

今天,有一群数字宝宝来幼儿园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可它们藏了起来,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教师做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幼儿共同寻找数字朋友,鼓励幼儿间一边找一边相互交流这些数字的作用。)

二、基本环节:我们的数朋友

1、幼儿园里的数朋友

教师:你们发现了哪些数朋友?他们代表什么意思?(.来源教案网)(集体交流,师幼图文并茂共同记录离不开的数朋友,并说一说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2、生活中的数朋友

教师:除了我们刚才找到的数朋友,你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数字朋友?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归纳并记录:在自己家里,商场、交通、通讯、气象等方面使用的数字及它们的用途)

3、特殊的数朋友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用到一些特殊的数字朋友,帮我们脱离危险,它们是什么?又有什么特殊用途呢?(教师在幼儿了解数字一般作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数字组成的重要号码的关注兴趣,知道它们的特殊用途并进行记录。如:110报警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急救电话)

三、结束环节:离不开的数朋友

教师: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想像并大胆表达没有数字将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困难和麻烦。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离不开数字,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延伸环节:

1、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寻找数字并将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录,完善家园共创的《离不开的数朋友》记录表。

2、找一找节日中的数字。(如:六一儿童节)

3、尝试自己用数字的形式来表现家人的生日。

教学反思:

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是激励幼儿有效学习的内驱力,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推助器。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幼儿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不感兴趣,这就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为此,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精心设置数学活动区,提供丰富的可探索性的操作材料。再通过利用日常生活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并记录观察结果,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字、体验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同时,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数应用的新经验,还得到了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有关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我们又尝试运用发现法,按问题情境探究发现交流归纳新情境中迁移的循环往复思路展开,从生活情景中提出问题,让幼儿进行探索,帮助幼儿将零星的表层的经验,整理成有条理的、正确的知识,让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学习。最后,再通过家园互动的形式使孩子们对数的探索在生活中和家庭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融洽、愉悦的心理氛围,丰富、有时效的物质探究氛围,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下,充分的调动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玩数学的兴趣;多变的生活化、游戏化数学活动与孩子的互动,使孩子们能被有趣的数学现象所吸引,使幼儿在活动中从质疑到解疑,从探索到实践,开拓了思维,引发幼儿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趣为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把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逐步使幼儿形成求知的心理愿望和一种自主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心理趋向,让幼儿更好地在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里遨游!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物体的远近,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量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感受测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大图纸和记录表,记号笔。

2.操作材料:人手一张操作纸,一支笔。每桌一份操作材料(围棋子、方积木、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里谁赢了?

教师:兔子不服气,今天约了乌龟进行三项全能比赛,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目测远近。

第一场:游泳比赛。

比赛规则:一分钟,谁游得远,谁就获胜。!..教案网出处!

教师:谁游得远?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用眼睛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谁远谁近,这种测量方法叫目测。

现学现用。

第一局:乌龟获胜。

三、第一次操作:比较远近。

第二场:跑步比赛。

1.介绍跑道及跑步规则。

2.教师:一分钟到了,谁跑得远?你为什么这么猜?

教师:弯道中,目测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怎么准备知道跑了多远?

可以用什么量?

介绍尺子。

介绍棋子测量。

3.幼儿操作。

4.交流。

教师:谁远?为什么?

教师小结:比较远近时,要用同一种工具进行测量,测得的数字大,说明这段距离远;测得的数字小,说明这段距离近。

第二局:兔子获胜。

四、第二次操作:同一距离不同工具。

第三场:跳远比赛。

1.教师:用三种工具记录兔子的成绩。

2.幼儿操作。

3.交流操作结果。

教师:为什么测得的数字不一样?

教师总结:测量同一段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工具越短,需要数量越多;工具越长,需要数量越少。

教师:乌龟因不会跳远放弃比赛。

第三局:兔子获胜。

五、结束。

三局两胜,兔子赢得比赛。

教师:除了刚才我们使用的这些工具,还有很多其他工具,我们的小脚、小手也能用来测量!我们下楼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9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乐趣卡:认识钟表

2、声音:钟表的秒针

3、涂色:钟表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压低声音:请小朋友安静,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钟表的声音,请幼儿听。(滴答滴答响)

二、观察活动

出示钟表

(1)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2)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重点认识几个数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

三、实践操作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说出时间。3-65认识钟表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是几点。1点,4点,8点.课件:3-64认识钟表4点,2点,7点,10点。

2、教师操作,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1)观察时间为12点钟表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仔细看!把分针拨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

(2)教师再次操作,让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变化。

小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

1、看看12点、1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对比时间为12点半、1点半钟表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6)小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

3、课件:3-69认识钟表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1、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2、总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活动反思:

活动中,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地掌握知识。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活动中,我首先用舒缓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在认识时钟环节,我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并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本次活动的不足在于,自己在环境创设方面有所忽略,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应投放一些可操作的玩具钟表,或者一些FLASH游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是教师预设还是幼儿生成,任何活动都有一个目标,环境就是为了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服务的,它潜移默化地促使幼儿根据其原有经验做出判断。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会吸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做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数数方法。

2、启发幼儿根据实物图上的价格,灵活运用8的运算方法。

3、幼儿在富有情境中学习数学,体验其中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的图片及价格。

2、人手一张买菜单,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玩一个报菜名的游戏,老师说一样菜,你说出它的菜名?

师:小朋友,你们真厉害,有那么多美味菜肴。今天老师想来开一家饭馆,想大赚一笔,在我们魏村大有名气。

评析: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让他们充分说出有关菜肴的名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主动思考的欲望。创设情境,从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逛菜场

1、感知蔬菜数量,说出数数的方法。

出示各种菜的图片。

师:菜场上的菜有多少种?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

评析:在此环节中,我充分给予幼儿说出自己数数的方法,并告诉幼儿一个一个数方法是不错,但速度好像有些慢了,引导幼儿将数数最快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

2、幼儿观察蔬菜,准确的报出菜名。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老师报第几行,第几个,你们报出它的菜名?

我们来换一下,我说菜名,你们说出它在第几行,第几个?

找出荤菜,并请你说出它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看来你们都认识菜了,接下来我们就来买菜吧!

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形式来设计给原本简单地活动,增强了几份乐趣,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下子又调动了起来。

三、买菜师:我们拿多少钱来买菜呢?

教师示范买菜。我先买个丝爪吧,把丝爪画下来,丝瓜是几元呀?那,还剩下几元呀?只能买什么呀?

师:接下来,你们来买菜。

幼儿操作。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买的什么菜?

评析:此环节以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兴趣的需要,让幼儿在自由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去积累经验。(.教案来自:教.案网)在买菜的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灵活地进行了8的运算,并用绘画的方法记录买菜的过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画下来的菜来介绍,如:有的幼儿用8元钱买了青菜1元、土豆2元、黄瓜1元、金花菜2元、茄子2元,用8元钱买到了这么多的菜,是幼儿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和迁移运用。

四、烧菜,结束活动

师:我们买了这么多的菜。那,我们就来烧一道菜,让我们的饭馆开张吧!

评析:我以烧菜的口吻结束活动,使环节与环节之间呼应、衔接。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学习回归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想努力做到的。我认为在一定的情境下,[教案来自:教案网.]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能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幼儿真正的自主活动,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游戏性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敏感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数学的作用,将数学融入情境化、生活化,让幼儿学习得十分轻松,也越来越爱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11

活动目标:

1、了解路径和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建立先后顺序的概念。

2、学习通过一次路径的改变或多次中转到达目的地。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大象伯伯过生日邀请小动物到他家做客。{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三只小动物(大象、松鼠、熊猫)家的路线形成三角形,提问:

教师:今天,森林里小松鼠收到了大象伯伯的邀请函,大象伯伯邀请松鼠到他家里去做客,因为今天他生日。

小松鼠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可以去大象伯伯家?引导幼儿认识起点和终点。

那一条路线最近?那一条路线最远?

2、根据图示的多次中转到达指定的位置。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看一看,熊猫要到大象伯伯家做客可以怎样走呢?有几条路线?

3、联系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说一说从本班课室到幼儿园操场有几条路线可以走。(1、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大厅-操场;2、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小土坡-小石路-沙池-大型玩具-操场;3、大六班-中七班-楼梯-小八班-小六班-苹果班-攀爬架-大厅-操场;4、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弹跳床-动物之家-草地-操场;)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从玩具店到面包店应该怎么走?从衣服店到花店呢?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并标出路线图。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说的话比较少,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在观察思考,然后用语言描述出路线,这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在第三个环节让孩子说说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孩子特别积极,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这个活动的课堂气氛为什么这么好?我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教师说的话少,孩子思考的空间大,挑战性强比较合适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二是运用的场景是孩子熟悉的环境,而且让孩子寻找、发现路线就是走迷宫一样,孩子特别喜欢。但是这个活动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没有准备幼儿园的图片,让孩子操作,摆一摆,画一画路线图,另外第三个环节可以与孩子一起实践走一走自己发现的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进行实践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篇12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找出花的规律,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

2、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蝴蝶姐姐小花园的场景布置;蜜蜂宝宝家的种了一些花的花园布置,种花材料(花儿)

活动过程:

一、发现蝴蝶姐姐小花园里花的排列规律

蜜蜂妈妈带着蜜蜂宝宝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园里去玩喽!

花儿好看吗?长得整整齐齐的还是乱乱的?

师幼:很整齐,像排着队。

第一排:红花红花红花红花红花(红花排队)

第二排: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轮流排队)

第三排: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轮流排队)

小结:蝴蝶姐姐小花园里的花是按照规律来排队的。

二、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

我们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园里种上花了,以后蜜蜂宝宝可以去采蜜的。妈妈已经在空地上先种了一些花,宝宝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再接着往后排,你们愿意吗?

1、空地1:黄花黄花黄花黄花

2、空地2: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

3、空地3: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

操作活动: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种花(给花儿排序)。

三、活动评价。

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请两名幼儿去看看花儿长得好不好(检查并纠正)。

带领蜜蜂宝宝高高兴兴去采蜜。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来源教案网)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测量》


设计背景

经过一个暑假,大 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

活动目标

1 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 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 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教案来自:.]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 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 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1 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种花》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找出花的规律,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

2、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蝴蝶姐姐小花园的场景布置;蜜蜂宝宝家的种了一些花的花园布置,种花材料(花儿)

活动过程:

一、发现蝴蝶姐姐小花园里花的排列规律

“蜜蜂妈妈带着蜜蜂宝宝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园里去玩喽!”

“花儿好看吗?”“长得整整齐齐的还是乱乱的?”

师幼:很整齐,像排着队。

第一排: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红花排队)

第二排: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大花、小花轮流排队)

第三排: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红花、黄花轮流排队)

小结:蝴蝶姐姐小花园里的花是按照规律来排队的。

二、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

“我们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园里种上花了,以后蜜蜂宝宝可以去采蜜的。妈妈已经在空地上先种了一些花,宝宝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再接着往后排,你们愿意吗?”

1、空地1:黄花 黄花 黄花 黄花……

2、空地2: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3、空地3: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操作活动: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种花(给花儿排序)。

三、活动评价。

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请两名幼儿去看看花儿长得好不好(检查并纠正)。

带领蜜蜂宝宝高高兴兴去采蜜。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 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变化的关系。

3. 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PPT农耕园(6颗花生、5个玉米、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

2. 数字卡片及“>”、“<”卡片。

3. 数字卡片若干。

4.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茄子、西红柿、青菜、青椒、土豆等多种不同数量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农耕园参观,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好不好?”

教师播放PPT,认识农耕园的农作物。

二、认识“>”和“<”。

1.认识“>”。

教师:“刚才我们在农耕园里看到了这么多农作物,出示花生图片:“看到有几颗花生呢?”出示玉米的图片:“看到有几个玉米呢?”。

幼儿逐一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花生和玉米比,谁多?谁少?”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6”大于“5”。

2.认识“<”。

教师:“还有什么农作物呢?”教师出示7个芋艿、8个番薯的图片,“芋艿和番薯比,谁多?谁少呢?” “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等号表示吗?”

启发引导幼儿,引出“<”,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初步理解小于号的含义,说出“7”小于“8”。

三、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

1. 教师:“>”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2.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四、游戏:学做“>”和“<”。

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请两名幼儿做数字,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运用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用身体姿势表演“>”或“<”,并请全体幼儿读出来。

2.全体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三人一组合作),教师出示数字,请扮演数字的幼儿取好相应的数字,一名幼儿扮演大于号(小于号),表现数量关系,并一起念出声来。

五、巩固练习。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师:农耕园里还有好多农作物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并用请你们先比较两组物体哪组多,哪组少。想一想,在中间空格里填一个什么符号?”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体讲评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物质条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计与组织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内容单调枯燥,思维训练比较严格,农耕园的一些农作物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也容易让幼儿接受,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带领幼儿去农耕园参观引入课题,然后再并结合PPT图片观察、比较、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小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以比较的方式,运用语言,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感受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性与外形特征。用儿歌引导幼儿用身体去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表演游戏这一环节,幼儿在感受的过程中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方向,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最后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并在数的比较中学习两个符号的运用,从中培养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识。活动后我感觉如果能用实物放入到我的这个教学中来的话,可能会让幼儿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能促进幼儿对事物有较全面深刻的印象,效果可能会更加好的。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日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多种不同的日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

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

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

二、深入认知

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认识年份。

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12年)

2、认识月份。

(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

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学习查找日期

1、今天是几月几日?谁能从日历中找出来?(幼儿示范)

2、老师的生日是11月7日,谁能找出来。

3、国庆节是几月几日?!.!谁能找出来?

4、老师说节日,幼儿在日历上找出来,并进行评价。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之间互相提问、指认日期。

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 。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 2011年、2012年、兔年、龙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2的就是2012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喜欢《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精选》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数学教案教学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