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现在的教师都习惯于带着教案授课。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如何在设计教案中能够让知识充分的展示呢?也许以下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你胃口!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塑料碗筷每人一副、弹珠每人10个、练习口算纸每人1张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情境,其内容都是一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学生分析:经过数月的数学学习,学生认识了0~10并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再加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已完全有能力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教学目标:①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基数、序数的含义,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的比多(少)知识的理解。②让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渗透统计思想。③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策略选择: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因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次活动尽可能地采用游戏、故事、图形等形式,让活动充满趣味和吸引力。
四、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逛一逛?你们想去吗?
2、师板书课题
上课一开始就创设学生去乐园游玩的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带学生轻松入课堂。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二、活动(一):走迷宫游戏
1、师:数学乐园也不是人人能进去,它只欢迎聪明爱动脑的孩子!看!你们要想办法走出这个迷宫才能进入数学乐园!
2、学生独立走迷宫
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不同的走法,
3、比一比谁画得走法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让我们齐背8的组成,就能打开第一扇门。
三、活动(二):小小裁判员
1、课件出示:两队小猪在拔河,一队4只猪,另一队5只猪。其中有一只小猪在叫不公平。
2、师:是第几只猪在叫不公平?你是怎么数的?(从左或从右数起)
3、师:为什么比赛不公平?请各位小小裁判员帮它解决。
4、根据学生回答在少的队加上一只小猪。
5、要求各位小小裁判员把左边的4只小猪换下场。(请学生在纸上圈出这4位小猪)
四、活动(三):购物游戏
1、学生齐背9的组成,敲开了第二扇门。
2、课件出示:一鸣真鲜奶吧(早餐店)
3、师:请小朋友到一鸣真鲜奶吧帮爸爸妈妈买早餐,里面的食品琳琅满目,买之前先来猜一猜各种商品的价格。(如:馒头3元,1升牛奶5元......)学生猜错时师给予提示,如:猜多了,再想想.
4、学生猜出所有的价格后,请学生用10元钱买早点,你能怎么买?要求同桌模拟购物,一人扮顾客,一人扮营业员。
5、学生汇报购物情况,师给予及时评价。
五、活动(四):口算赛车
1、生齐背10的组成,敲开了第三扇门。
2、课件出示口算赛车图,全班进行口算比赛,然后集体校对,评选出15名算得又对又快的优秀口算赛车手给予奖励,同时鼓励其他学生。
六、活动(五):夹弹珠比赛
1、两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碗中用筷子夹出的弹珠多的为胜。同桌合作,一人夹,一人数。然后换过来。最后记录结果。
2、汇报结果,要求学生比一比,说一说。(如:小红夹5个,小明夹8个,小红比小明少夹3个,小明比小红多夹3个。)
3、以夹得快说得好为标准集体评选出优胜组。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逛了逛,你们玩得开心吗?其实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多动脑就会发现数学乐园就在我们身边。努力吧!孩子们!你们都会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
增加学生的好奇心,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复习0~10各数及数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及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创设小猪拔河的情境充满童趣,在复习了基数与序数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素材,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猜价格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掌握0~10各数的大小。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在复习10以内数比多比少的同时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
再次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五、教学片断实录
活动(三):购物游戏
1、师:请同学们拿着知识的钥匙打开第二扇门吧!
(学生齐背9的组成,敲开了第二扇门。)
2、课件出示:一鸣真鲜奶吧(早餐店)
3、师:小朋友们看!里面的食品琳琅满目,买之前先来猜一猜各种商品的价格。
4、课件出示:1升牛奶5元、馒头3元、蛋塔6元、汉堡包4元、茶叶蛋2元......
5、师:1升牛奶的价格是多少呢?
生:10元。
师:猜多了!
生:6元。
师:猜少了!
生:8元。
师:恭喜你,猜对了!
......
6、学生猜出所有的价格后,师:请小朋友们用10元钱帮爸爸妈妈买早餐,你能怎么买?要求同桌模拟购物,一人扮顾客,一人扮营业员。
7、学生汇报购物情况。
生1:我买了8元的鲜奶一升,2元的馒头一个,一共花了10元。
师:你营养搭配得真好。
升2:我花10元买了5元汉堡包一个,1元的馒头2个,1元的纯奶3杯。
师:你真棒,你买的早餐那么丰富,足够一家人吃了!
......
8、师:小朋友真不简单,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那么多问题了!继续加油吧!
四、教学反思
在执教本课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新课程,新教材,构建的是一个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体系。谁说数学课就是该一人讲全班听的严肃场景?如我这节课就做到了将理性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做到了让自己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创设出种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整节联系课我精心设计了几个充满童趣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进行组织,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小组活动,体现了课标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本节课我还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如:让学生猜一猜食品的价格,用10元钱购买早餐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每一节课都有它的优点与不足,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点走过场,流于形式,没有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另外,由于过多地考虑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导致在课堂整体调控上扶的过多,放得不够。这些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识“整时”和“半时”。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认读整时和半时,感受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1、认读半时时,分针指着“6”说清时针“走过了几”。
2、规范学生语言,将学生口语化的“几点”、“几点半”,说成“几时”、“几时半”。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给你们猜个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觉。”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呀?(钟表)
2、我们通过看钟表,就能合理的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看钟表。(板书:学看钟表)
(二)新授:
1、观察钟面。
这是没画完的一个钟表,钟面上少了些什么呀?
(1)少数字。
还有谁和他有一样的发现?看来你们在家里经常看钟表。课件:(1~12)快伸出小手,指着屏幕上的数字数一数吧。(课件,空表盘)刚才你们数的可认真了,还记得钟面最上面的数是几吗?(每次叫两三个学生)(课件:12)最下面是?(6),右面是?(3)左面是(9)这四个数在我们看钟表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12和6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看看还缺点什么?
(2)时针和分针。
预设:
1、少了三根针
哪三根针呀,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2、秒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有些表盘上有一根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分针和时针,这两根针可重要了,要想知道几点,就需要他们的帮助。
a、除了12个数,钟面上还有什么?
预设一:时针和分针。
你真了不起,都知道时针和分针了。这两根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呀?(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你说的真准确,谁再来说说?(找三个同学说: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预设二:有两根针。
你是怎么区分这两根针的?(一根长一根短。)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两根针都有名字,短的我们叫它“时针”,长的叫它“分针”。谁来说说,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在你的表盘上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谁愿意在这个大表盘上找一找。其他同学认真看,看他找的对不对。
b、我们已经认识了时针和分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转动的?(课件展示)谁来说说。(是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转动的。)(从左到右,老师没太听懂,其他同学有听懂的吗?如果没有听懂的,说:麻烦你再给老师讲讲,再讲不明白,故作安慰状,摸摸他的头说,这样吧,你用小手给我们画一画它们是怎么转动的。)其他同学看明白了吗,快伸出小手和他一起画一画。
谁能用手画一画它们的转动方向?
我们一起画一画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
小结:你们知道吗,(边比划边说)像时针、分针这样转动就叫顺时针转动。
2、认识整时。
钟面上1~12这12个数,和时针还有分针是怎么告诉我们时间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a、星期一的早晨,小明被小闹钟叫了起来。谁能说说小明是几时起床的?
预设一:6点,这个时候再找个学生说。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时间说成几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说法,小明是6点起床的,我们也可以说是6时(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预设二:直接说:6时。(说对了就直接板书)一起像他这样说说六时
板书:6时。6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书写方法:(板书:6:00)先写个6,然后上面点个点,下面点个点,再写两个0。我们一起来读读。
b、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说清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找三个同学说。
和你的小伙伴说说这句话。
我们一起来说说吧。
c、小明来到学校后,就准备上第一节课了,你知道小明几时上的第一节课吗?(8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谁还想来说说。
d、上完一上午的课,小明就准备吃午饭了,谁知到(不要)他是几时吃的午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明12时吃的午饭,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12就是12时。)
谁再来说说。
我们一起来说说。
e、下面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做一做第一题的连线,连完赶快坐好。先发
看看你连的和我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几时?(6时)这是(8时)这是(12时)
像6时、8时、12时这样的时间我们就叫它整时(板书:整时),认真观察,当整时的时候,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赶快和你的小伙伴商量。
谁来说说: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小结:我们看整时的时候,分针总是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你在表盘上任意拨一个整时,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说得对不对)
g、拨一拨。
《新闻联播》每天7时开始,你能拨出7时吗。拨完后看看你的小伙伴拨的对不对,不对的赶紧帮帮他。
下面,请你动手拨出这个时间(课件:电子表:9:00)
3、认识半时。
a、下午到了小明最喜欢上的体育课了,他是这个时间上的体育课,同学们认真观察(拨表从1时到1时半),这是什么时间呀?过1时了吗?(过了)到2时了吗?(没有)分针指着几呢?(6)时针指着哪呢?(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几才会在1和2的中间?(时针走过了1)。
小结:时针走过了1,没到2,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
谁来说说这句话?(找3个学生)
时针走过了1,分针指着6就是1时半。(板书:1时半)
1小时有60分,一半是30分,所以一时半还能这样写。不要(板书1:30)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你能像刚才学习整时时,观察一下半时时时针和分针指着哪吗?(时针指着1和2的中间,分针指着6。)(找两三个学生说)
b、放学回家了,晚上小明准备睡觉了,他是什么时间睡觉的呀?(8时半)
谁能像说1时半一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8时半的,小伙伴先互相说说。
(时针走过了8,没到9分针指着6就是8时半)
c:练习:这是什么时间?谁能像刚才说1时半和8时半那样,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贴一时半,一时半是小明上体育课的时间,你们看我贴的时针对吗?
d、第二天,小明的学校组织去动物园,说好了8时半集合,结果他这个时间就去了(课件:早一小时)到了集合地点,小明一个同学也没看到,急坏了,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说对吗?你要是小明,你准备什么时候到啊?谁愿意到这个表盘上摆一摆。
有了这次的教训,小明看时间时就仔细多了,到了动物园,里面可真热闹,这个时间狮子馆开门,小明应该什么时间到啊?(9时半)海狮馆这个时间有表演,什么时候到就能观看表演了?(11时半)解散的时候老师说他们这个时间在门口集合准备回学校,小明应该什么时候到门口呢?(2时半)
e、下面请你拿出练习纸,做一做上面的第二道连线题。看看我们练的一样吗。
f、课件:这是?(1时半)这是?(8时半)这是?(7时半)
像1时半、8时半、7时半这样的时间我们叫它半时(板书:半时)看这样的时间,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谁来说说?
小结: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几时半时,分针都是指着6,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e、拨一拨
请你拨出3时半。
再拨个9时半。
(三)巩固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下面我想考考你们。
1、101页3连一连。
审题,连,反馈。
2、有一天,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力说8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一节课,小亮说8时的时候他都准备睡觉了。你们说谁的话有道理呀?
小结:晚上的8时也叫20时,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内容。
3、周六的下午,小明想干三件事:1、写作业2、吃饭3、看动画片,你能帮他安排时间吗?
你觉得哪件事最重要啊?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
(四)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知识窗。
如今的生活我们离不开钟表,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合理的安排时间,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但是在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就根据太阳照射物体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来判断时间,这叫立竿见影。日晷也是利用太阳照射形成的影子来判断时间的。在故宫里就有一个这样清代的日晷,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五、板书设计:
学看钟表
整时:6时半时:1时半
6:001:30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 提出问题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1) 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③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2)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5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 认识加号。
(4) 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5+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问题口袋中,待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五、走进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六、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本课通过让学生初步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2、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
课前准备
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做手指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做。
2、填字游戏,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引入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开口朝大数”,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尖朝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动手动脑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品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填一填。
(1)看一看,比一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三组练习结束后进行小结。
三、练习天地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学生回答。
四、小兔子的家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说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五、课后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描述它们的大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1+6=7-3=4+2=1+5=
7-5=5+2=6-2=6-3=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秋天的图画,你们看,秋天美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这幅图里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愿意用数学解决秋天里的实际问题吗?(提示课题:用数学)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主题图1
(1)、师出示图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左边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右边有两个小朋友在捉虫子)
(2)、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大括号,问号)
(3)师:你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吗?对,它叫大括号,想一想,它表示什么意思?它就能表示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合起来。大括号下还有一个问号,它表示这里有一个问题。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吗?
(4)、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就应该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怎么样?(合起来)
(5)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刚才那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几个学生说。同桌互说。全班齐说。
(6)师:谁能列一个算式?4+2=6(师板书算式)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指名学生说说4、2、6分别表示什么?
还可以怎么列?
2+4=6你是怎么想的?
(7)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不但认识了二个新朋友大括号和问号还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现在,有一位叔叔想请小朋友帮他解决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吗?
2、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这幅图画了什么?
(2)、你能想到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了3个,还剩几个?)
(4)、这个数学问题,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把算式写在纸上,写得快的小朋友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并说说你的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反馈:7-3=47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去3,4表示什么意思?
三、巩固新知,拓展深化。
1、P47做一做
(1)师:李叔叔很感谢小朋友为他解决了实际问题,请大家到他家里去玩,他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吗?
(2)用手势表示1:6-3=32:3+3=6为什么?
(3)看懂蝴蝶图,说图意,1:5+2=77-2=52+5=77-5=2
2、小结:今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也想到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都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果不知道,老师引导:我发现了这些数学问题有两类,有些是用加法计算的,有些是用减法计算,我们应该看清楚图画的意思来列算式。)
四、拓展练习: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试一试”和第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尺子上读10~20各数,帮助学生体会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感受数的大小。
2、借助顺着数、倒着数等数数活动,积累加减法的活动经验。
3、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和数的概念,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计数器、尺子。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人计数,用11块小石头来表示11头羊,如果表示12头、13头或者更多的羊时,是不是也用一块小石头来表示1只羊呢?答案是否定的,古人也是很聪明的,想不想知道是怎样表示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计数。[板书课题:古人计数(2)]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十几。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试一试”问题三情境图。
(1)让学生尝试解析12的两种表示方法。
生:一块大石头表示1个十,2块小石头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12。
生:一横表示1个十,2竖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12。
(2)你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13吗?让学生同桌互说后汇报。
生:一块大石头表示1个十,3块小石头表示3个一,合起来是13。
生:一横表示1个十,3竖表示3个一,合起来是13。
(3)小练习:你能用上面的方式表示15吗?
(4)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16吗?让学生独立创造后交流。
生:用一个大圆表示1个十,用6个小圆表示6个一,合起来是16。
生:用文具盒表示1个十,用6支笔表示6个一,合起来是16。……
2、读一读。
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试一试”的尺子图。
(1)让学生尝试读出尺子上的数。
顺着读: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着读:20、19、18、17、16、15、14、13、12、11、10。
跳着读:10、12、14……;11、13、15……。
(2)15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呢?
让学生对照尺子明白前面的数更小,后面的数更大。
(3)13与16中间有哪几个数?18与20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让学生先圈出已知数,然后再找中间的数。
3、比一比,谁大?谁小?
(1)你知道12和14谁大谁小吗?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比较后交流。
方法一:数数法,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
方法二:摆小棒法。12是1捆加2根小棒,14是1捆加4根小棒。4根比2根多,所以14比12大。
方法三:借助计数器比较。……
4、小练习:同桌两人一人报一个十几的数,然后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小结: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每相邻的两个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小1。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填空,然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9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再自己尝试用打结的方法表示数。
3、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8题。同桌互相说一说。
五、拓展提升
1、按要求在里画“√”。宁老师家来了15位客人,每位客人吃一个苹果,选择哪一篮苹果合适?
2、小白兔有8根萝卜,小灰兔有10根萝卜,兔妈妈又拿来4根萝卜,怎样分,两只小兔才有同样多的萝卜?再分给小灰兔1根萝卜,小白兔3根萝卜。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跟你的同桌一起说说。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4、5、6、7题。
学生回顾。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尝试理解并大胆表达。独立创造。用不同的方法读数。借助尺子理解。尝试比较。完成练习。动脑思考。回顾课堂。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2)
11、12、13、14、15、16、17、18、19、20
1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借助尺子让学生直观地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及大小,让学生有物可循。
不足之处:学生比较数的大小时叙述不完整。
教学建议: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平等对话,在相互的摩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才能共同提升对真知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 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3—1=2 1+4=5
2—1=1 5—1=4
1—1=0
教学反思:
1.3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的难点: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课程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面的分类和面面相交的结果.
集体回答或发表个人见解.
为理解截面的边数作铺垫.
2、学生探索
由实物引入截(切)面的意义.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几何体切开得到截(切)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面的特点.
了解到这两个截面完全一样的.
自然过渡到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
问题的提出:“你注意到了吗?妈妈在将黄瓜切成一片片时,得到的截面是什么样的?…,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又将是怎样的呢?分组讨论,比一比那一组的结论多”激发竞争意识.
实施“想—做—想”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先想一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的猜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分组实践操作:“与同伴交流,看看别人截处的面是什么?他为什么得到与你不同的截面?他是怎样得到的?你还能截得什么样的截面?”比一比那一组讨论的结果与实践一致的多.表扬表现好的.培养集体荣誉感.
分组通过实践操作证实小组的讨论的结果,发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时间关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及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解疑合探
帮助学生完成由实际体验到空间想象的过渡,提高想象能力.并总结各种截面是如何截出来的,它们有什么规律.
观察,想象,思考截面的边那些面相交的来.
新问题:“刚才切、截一个正方体就得多个不同的截面,那么如果截一个圆柱体呢?或是截一个其它棱柱体呢?你又会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截面?”
动手操作、探究、交流.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练习、作业布置、解答课堂练习.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1.4从不同方向看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思维,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3.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重点: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与减》教案
内容:P2-3页
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顺序和笔算竖式写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养成计算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畅谈套圈游戏的游戏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二、有顺序的阅读并比较情景中的数学信息
1.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的表格,发现了什么
2.有谁能读出表中的信息,怎么读(竖着读,横着读)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三、正确比较数学信息大小的方法
通过比较信息中数据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谁获胜
如:24比23多1,30比44少14,41比29多12
总结:(看谁的得分高,不能只看两次谁高就谁高,而是要看总得分)
四、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法
(1)口算,先把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然后再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最后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题:24+30+41=95
20+30+40=90
4+1=5
90+5=95
(2)用竖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题:24+30+41=95
2454
+30+41
5495
(3)通过学生独立计算笑笑的得分,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总结:1.用竖式结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在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时,可以先把整十数相加,再把个位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
五、巩固练习
做课后P3页的练习
1.生独立完成,师对答案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对有难度的题目,师进行详细讲解;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或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谁的得分高
读法:竖着读,横着读
淘气:24+30+41=95(分)
本单元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共36道题。分9加几(8道题),8、7加几(13道题),6、5、4、3、2加几(15道题)三段编排。
1.算法多样化是本单元教材最显着的特点。
(1)学习算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接受算法;另一种是经过独立思考、个体探索,创造算法。传统数学教学采用第一种教学方式,把成人认为最好的算法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精讲多练,使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技能。但是对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明显不足的。新课程提倡后一种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鼓励他们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的算法。由于生活背景、思考角度和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学生的算法必定是多样的。算法多样化是学生群体积极主动地思维,个性充分发展的表现。绝不是把多种算法一一教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道题。
(2)新的计算教学可以是这样的过程: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愿望,主动搜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教师用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激活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收集操作材料。学生把有关的知识、方法、经验按某种策略有序地组织起来,算出结果。教师保障学生操作学具、独立思考所需要的时间。帮助解决操作和思考中的困难。学生间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思考,在相互评价中确认或修正自己的算法。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呈现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借鉴。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方法进行同类题的计算。教师允许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算法。选择时期引导部分学生改变或提升原来的算法。
(3)客观地说,学生的各种算法之间是有差距的,甚至个别算法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样,允许学生选择算法的同时,要引导他们优化算法,提高思维水平和计算能力。优化算法不应是教师否定学生原来的算法,告诉他们怎样想、怎样算。如果这样优化,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机械接受学习,甚至挫伤学习积极性。优化算法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感觉自己的算法存在不足,如过程麻烦、速度不快等,产生优化算法的内在需要。然后借鉴、吸收他人算法中的先进成分,改造自己的算法。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促成内在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同伴的算法,鼓励学生改进自己的方法。
2.通过9加几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学会凑10的思路与方法。
第86~89页教学9加几,一共八道题。例题和试一试各教学一道,其他题都在想想做做第1~3题里教学。八道题的计算思路是相同的,教学方法是有变化的。
(1)例题着力把学生引上凑10思路。先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凸显认知矛盾,再让学生探索得出一共多少个桃的方法,然后形成9+4的计算思路。
①学生能在图中很快看到13个桃,但是,他们不会注意得出13个桃的方法,这是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例题的目的不是得数,是算法。因此,组织学生交流前,要安排他们想一想,13个桃是怎么知道的,理清楚自己数或移的过程。还可以与同桌相互说说,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②可以这样算不是教给学生一种新的算法,是引导他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数学化思考。
凑10是计算进位加的策略,是各种方法的共性。把盒子外面的1个桃移到盒子里面是凑10;一个一个地数,也要先数满10个,再接着往下数。找出各种方法中凑10的共同点,能突出凑10策略,有利于学生数学地思考。
怎样凑10是技巧,要让学生理解把4分成1和3的原因,才可能把这样的思路迁移到其他9加几的计算中去。
(2)让学生应用例题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其他题,逐步提高凑10的水平。
①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2题,都先圈出10个(或看出10个),再用凑10的方法算。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考,积累凑10经验。学生往往在圈10个的时候就看到了得数,不再经历计算过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求他们填算式下面的方框,体会凑10的算法。这种形式在初学进位加法的时候有组织思路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填数的次序,绝不能颠倒和混乱。
②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借助题组体会,计算9加几的过程可以看作连加的过程,9+1是连加的第一步。从而对凑10有更清楚的体验,计算思路超越填方框那样的模型,显得有条理和比较顺畅。
③整理九道9加几的算式,先计算9+1,再依次计算9+2、9+39+9,学生能有许多体会。如9加几的进位加都可以通过9+1+计算。又如,加号前面的数都是9,加号后面的数大1,得数也大1。这些体会能使计算思路简捷、灵活。
3.教学8加几和7加几,进一步掌握凑10法,并鼓励学生应用其他经验计算。
8加几和7加几的题共13道,分别在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里陆续教学。
(1)例题先摆小棒再计算,把9加几的凑10策略迁移过来。由于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7,有些学生会把8凑10,也有学生会把7凑10。在交流中出现两种凑10的方法,既教学了8加几,也教学了7加几,而且提升了凑10的水平。
先用小棒摆一摆,是为了体验凑10的活动与过程。如果看图画里的喇叭,可以知道一共15把,但不容易获得进位加的体验;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8+7的抽象计算,思考难度又过大了一点。先摆小棒,能把9加几的进位经验迁移过来,为获得8加几(或7加几)的计算思路搭建平台。
教材突出怎样想的,让学生先在算式下的方框里填数,整理计算思路,然后交流。要让学生看清楚,8和2凑成10,应把7拆成2和5;7和3凑成10,应把8拆成5和3。
(2)试一试里有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巩固凑10法,体会凑10的技巧是灵活、多样的。二是引导学生从9+7=16得出7+9=16。
从相关的算式推理也是一种计算策略,它的特点是利用已知得出未知。教材安排有三点理由:第一,推理过程简单,速度快,学生喜欢。第二,9加几是进位加法第一段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是可利用的资源。第三,按9+7与7+9这样的关系,36道进位加法可以编成20组,其中16组各2道,还有4组各1道,编组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在10以内加法一图两式中,学生已有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相同的感性经验。那时,两道算式是并列关系,都是根据图意写的。现在要把两道算式变成因果关系,才能组织起推理过程。这是教学中要注意的一点。想想做做第4题是为学生体会因果联系,进行演绎推理而设计的。
4.教学6、5、4、3、2加几,鼓励学生选用适宜自己的算法。
进位的6、5、4、3、2加几一共15道题,从下表可以理解教材的编排。
教学内容:
6+96+86+7
5+95+85+7
4+94+84+7
3+93+8
2+9;
6+65+6
6+5
已有基础:学生能口算9加几和8、7加几;前面没有接触
教材安排:
试一试略加引导,想想做做中掌握;在例题和试一试里教学
(1)例题教学要以凑10法为主,因为6+5和5+6都是这一段里的新知识。至于怎样凑10,喜欢怎样就怎样算。
(2)试一试里的6+6,可以凑10算,也可以从6+5、5+6、5+5这些加法推出。4+9和5+8的算法应由学生自主选择。如果凑10,要让他们体会拆小数、凑大数稍方便些。如果选择9+4、8+5推理,要鼓励并使更多的学生应用这种思路,但不要强求全体学生都这样想。
(3)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调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是相同的。第2题继续引导从大数加小数推理相应的小数加大数的得数,使教学的进位加法题能算得又对又快。
5.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继续教学求总数的加法问题,通过下面五点提高学生的能力。
(1)整理条件。第89页第7题先说一说在图中看到的信息,再填一填,体会要有条理地一个一个讲清楚信息。在解答第93页第7、8等题时,应坚持进行说条件和问题的练习。
(2)用表格呈现实际问题。第93页第9题的表格里有三个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看懂表格里的各个数据,完整地说出每个问题的条件与问题。解答以后,还要比一比三个问题的计算方法,明白求一共有多少都是把大班有的和小班有的合起来,初步体会数量关系。
(3)根据问题选条件,根据条件选问题。第96页第4题,三幅图表示三个条件,每解决一个问题只使用其中两个条件。第99页第9题里也有三个条件,每选两个条件都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这些练习能让学生体会条件与问题是相关的。
(4)改变问题的陈述。第98页第7题的问题是现在有多少个?第99页第11题的问题是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最多有多少枝?这些问题仍然是加法问题,表达中没有一共这个词,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5)用同样多间接地表达条件。第99页第8题,一班花坛里花的朵数在图中数得,二班的朵数不直接说出来,也无法在图中数,用同样多隐蔽地表达。略微增加思考的难度,使实际问题具有挑战性。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推荐你阅读“小学数学教案万能”等专题内容。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在学生们上课之前,教师会早早准备好上课的工具---教案。写教案时该简就简,该繁就繁。教案到底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我们班上要出两个节目,大家觉得我们可以出什么呢?
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不错,合唱、舞蹈、小品、乐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这四类节目中选出两个,我们怎么决定出哪两个节目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老师想让大家投票来决定,下面老师请每组讨论出两个节目,等会投票。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哪两个节目的票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来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
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组长就把讨论结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书写顺序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请大家整理好每种节目的票数,再填到统计表中,我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板书整理数据)
师:为了能够使每种节目的数目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节目种类。)师:0是起点,如果1格表示1票,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糟了,合唱的票数最多有8票,只有5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
师:下面请小组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汇报交流结果)一个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两票刚好用4个半格子??
师:大家觉得他的方法可行吗?没错,我们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票。请大家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每种节目的票数。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师:一个格子表示几票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生:??的票最多???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票?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
师:刚才大家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描述、分析)
三、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们的统计知识,比如跟跟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回来,我们可以统计买的什么种类的商品最多;老师在班上要统计哪一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组的表现最优秀等等。回家后大家继续找一找能够用到统计的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四、描述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出节目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节目很多,可是出2个节目,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节目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个节目。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出哪2个节目。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摘要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阐述,进一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144-02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运用到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在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时机,采取多媒体技术,融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辅助,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成效,达成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较为容易、直观地给学生进行展示讲解,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从而活跃沉闷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更加有趣诙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教育信息技术随之不断提升,更多的教学领域开始采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中,很好地综合了图文以及视频、音频,达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1]。这种教学措施大大改变了老旧的教学形式,极大弥补了教师讲课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将信息技术恰当地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基本素养。
2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过去依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绝不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只有合作学习、自我探索、主动探究,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良好地应用于教学,方便设立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有效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育教学乐趣,变难为易,变复杂为简单,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探索学习。
如学习圆这部分时,让学生自我探索圆各元素之间的奥秘,给他们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首先,在画板上随意画出一个圆,让学生充分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测量、计算,测量出相关数据,计算出对应比值,可以很容易计算出一个的近似值。进一步验证是否为一个固定值,再随意画出多个随机圆,再次进行测量、计算。在此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相关知识点学习,或者技巧性能力的学习。比如在几何画板中画圆时,拖动圆上任意一点即可改变圆的大小形状。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看出圆周长同直径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数学实验,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可以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发挥技术优势,简化教学过程,激发探索热情和精神。
降低教学难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仍处在形象化到抽象化的转变中,因此,降低数学教学难度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师的引导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切身体会数学知识的演变,更好地理解数学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融合,更好地为讲解数学中较为抽象的知识提供了方便,比如平移、叠加、渐变等都已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动态、清晰地展现。将图文进行动态化转变,将抽象概念经形象化演示,学生可以直观感受,进而开发思维能力。如几何画板极具动态功能,可以很容易将圆平均非为很多份,还可以将这些若干份的图形再次组合,拼接成类似长方形的形状。通过一系列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切分的份数越多,扇形的圆弧就越来越直,扇形的形状也就越来越接近三角形的形状。而这些取得图像拼接起来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一系列的分、拼,深刻地了解这一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就很容易得出并且深刻理解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对此中涉及的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学生得以充分体验。
营造新型课堂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网络状态下的对话及交流。不仅教师的教育主导地位得到体现,也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改变不良学习习惯和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互动,推动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3]。
如在学习年、月、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选择好相关专题网站,网站内容可以涉及实践、互动交流、论坛等。比如设置万年历表格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决定,随意选取年份来进行观察,然后将自己观察到的数据进行电脑输入,并发布自己的观察数据。以此,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中,一起进行学习研究。不同学生的选择不一样,观察到的数据也是不一样的,得到的数据还具有多样性及可靠性。经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比较,可以轻松发现,一年有12个月,而且这12个月中天数31和30的月份是固定的;然而二月份的天数是不固定的,有时候是28天,有时是29天。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学生自主探究、通力合作、协作交流,从而乐于学习。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数学的方法、精神、内容既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又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从事数学教育不仅是在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更是在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进程中,不仅进行数学知识传输,更要注重数学文化氛围的营造,提升课堂的文化品质,有利于学生文化精神的体会,注重其他文化的渗透,形成多元文化互动和谐的关系。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发展、数学精神、数学美学等相关内容,教师应做出适当渗透,以达到影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得数学相关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专题网站的形式开展教学。如:数的认识,可以进行甲骨文、象形文字等古文字资料的收集;圆的认识,网站链接内容可以讲解《墨经》《周髀算经》等我国古代数学典籍;在教学圆周率时,不仅可以讲解世界对圆周率的研究历史,还可以介绍我国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的圆周率。除了介绍数学文化,还可以引导学生熟练利于网络检索,方便自主学习,信息收集、分析。
3结束语
通过以上讨论可知,信息技术助推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进行改变和完善,越来越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数学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全方位落实各项教育改革措施。在教育信息化推动下的数学教学,必将积极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提高,优化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和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韩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学周刊,2015(6):37.
[2]马俊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学周刊,2014(4):102-103.
[3]齐学兵.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3):71-73.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对称轴。
2.通过自我实践、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讨论、创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用学生喜欢的事物、人物创设课堂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积极探索新知。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孩子们十分喜爱的漫画人物三毛,创设情景:黑板上画一个缺眼睛,少耳朵的三毛,请学生画出来。孩子们都踊跃地上黑板添眼睛,画耳朵,可其他同学总觉的不满意,其中一位同学获得大多数人的赞同,于是邀请她介绍经验。生:耳朵和眼睛都要一样大小,都要互相对称。学生从画三毛头像中意识到对称二字,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二:联系生活,引导探究。
电脑演示:飞机、机器猫、蝴蝶、京剧脸谱、建筑物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哗然,十分欣赏,气氛十分活跃,纷纷谈各自感受。
生A:这些图片我都很喜欢,但我比较喜欢机器猫、蝴蝶的图片,太漂亮了。
生B:我喜欢蝴蝶,颜色鲜艳,而且左右对称,看了很舒服。
生C:有一部分的图片,如蝴蝶、京剧脸谱都是左右对称的。
生D:很多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很美。
师:的确是的,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很漂亮,你想自己制作一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吗?试一试。同桌两人合作画画,有的学生直接在纸上画;有的学生先画一半,再画另一半;有的学生把纸对折再画;有的学生用剪刀剪方法各异。制作完毕,把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介绍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并让学生谈谈这些作品共同的特点。
生E:两边都对称。
生F:这些作品都可以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师:那老师也来试一试,把纸对折,用手随便撕了一个图形,问学生这个作品是否有那样的特点。
生齐答:有。
师:具有这种特点的图形,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你知道中间这条直线是什么吗?
生: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让我们带着学到的新知道再来欣赏一下刚才的图形,找找它们的对称轴。
学生再次欣赏,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轴对称图形的美有了更深的体会。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用你们的眼睛去发现、去寻找。
生A:蝴蝶、飞机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B:京剧脸谱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C:窗户、桌子、椅子、汽车都是。老师的衣服,还有我的脸也是。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笑着问:那你脸的对称轴在哪里呢?学生很仔细的从额头一直画到下巴,样子十分可爱。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许许多多的轴对称图形。深刻地体会生活中充满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原来是这么美的。学生也从已学图形中找到了轴对称图形,老师趁热打铁组织讨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学生分组研究,师生交流。在离下课大约还有十分钟左右,鼓励学生自己去创作轴对称图形,学生有画画,有剪窗花,剪字。。。等等,并积极的把作品展示给同学看,足见他们这堂课是多么的有成就感啊。
〔反思〕
这堂课生动活泼,气氛浓烈。同学们学得轻松,愉快,在教师引导自行探索,在探索中学到知识,掌握本领,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投其所好,导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课堂的开场白,足以吸引教室里所有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节课以帮三毛画耳朵眼睛的开场白,学生以绝对轻松的心态开始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发挥。并且在看似游戏的活动中发现数学,充分煽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为新授作最佳铺垫。
2、欣赏生活,欣赏数学。
教学中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后,去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最终找到了许许多多,足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当学生看着机器猫、蝴蝶、飞机啧啧赞赏时,实际上学生也在赞赏数学。原来数学并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而是很美的,也可以用一颗欣赏美的心去学习。
3、小组合作,自行探索。
在当今社会中,面对许多机遇和挑战,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除了自己个体的竞争意识,还需要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行探索,自行发现知识,归纳知识,掌握知识。学生能在这种探索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并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通过数学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宽阔,更精彩的生活舞台,更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式,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孩子,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成为有学识,有能力,有修养的高尚的人。
何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呢?笔者认为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浅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体会。
与教学内容整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脱离实际。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时代活水,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限度地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信息技术能将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能将漫长的数学发展史、最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机,也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最新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其变成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然,由于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信息水平低,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学生对所需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还比较差。基于此,在课前教师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Internet到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
与教学方式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实物投影,而是让信息技术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运用信算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一个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
在反馈方面,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课比数学的常规课堂更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教学时,在课堂练习时,计算机可以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及时反馈的优点,激起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计算机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如填空、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可以马上亮出答案,并会对学生进行表扬。这不仅让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时时激励他们认真动脑,使他们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学生才乐于学,敢于学,会学,从而体验成功快乐,树立成功意识。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优化了教学内容和数学教学过程,有效地化枯燥为趣味、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不仅使教师教得轻松,而且使学生学得愉快。
为了更早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需要提前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规划的准备了。做好自己的工作计划,才能让自己对下阶段的工作更有把握。什么才是好的工作计划?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小学数学老师2023工作计划”,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X k b 1 . c o m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六、课时安排
(一)准备课:数一数(1课时)
(二)准备课: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图形(3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六)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课时)
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工作计划3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深入接触,我对班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班有69人,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是因此使我们班级充满了人文气息。从去年的检测成绩上看,我班孩子的课堂学业水平较好,在写字方面让我觉得较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在课外阅读方面有部分孩子似乎已经喜欢看课外书了,在语言表达方面,孩子们会讲,但顺序性不强,这可能与我的教学是脱不了关系的。为了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计划如下:
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的识字量适当,多认少写,既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又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
在识字要求上,一是要求要适当,二是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识字的第一步,可以放低要求: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就算认识。
正因为识字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如何巩固识字就成了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专家认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再复现,通过不同场合,不同使用方法的多次复现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只要从思想上重视,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生字的复习、巩固是可以做到的。教材非常重视写字教学。与第一册识字完全分开不同,每课要写的5-6个字都是本课中出现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规律。指导写字,要细致、到位,提倡教师边指导边板书,使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最好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认真练习写字。要切实保证写字质量。另外,在写字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识字课与阅读课文教学要区分开。识字课重在认字、写字,引导发现识字方法,培养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会写字,写好字。识字韵文读熟即可,学生有兴趣可以背下来,千万不要讲。
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教师范读、给画面配音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给小伙伴听,等等。朗读指导宜分层进行:1.范读或配乐读激趣;2.指导学生读正确,重点是读准生字、难字、多音字的字音,纠正地方音;不指导学生读流利,在学生容易丢字、加字,不会断句,容易读破句等地方重点指导,还要纠正学生一字一字地读或唱读;4.指导学生读出感情,重在课文情感基调(喜爱、赞扬、激动、说明)的把握,重在学生自读自悟获得情感体验,再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体验传达出来。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尊重并鼓励学生说出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之外,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要留给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由于阅读活动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学生总是以自己的思想认识、情绪态度、兴趣爱好来评价赏析课文。因此,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映。学生的这种极具个性的评价和赏析,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拘泥于统一的认识。只要没有大错,就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来限制学生。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学习课文时,经常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一遍,以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实际上这对教师理解课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用书在这方面做了相应的改进,教材说明部分强调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尽量少对课文内容作分析和归纳,而是用感受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对课文进行解读,甚至旁敲侧击,以便拓宽教师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让教师生发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提倡教师自己去读、去感受,然后才是参考、学习、借鉴。
3、语文园地的教学
我的发现名称已经显示出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的意图,在教学时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乐于跟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把这里发现的识字方法运用于今后的识字学词之中。
日积月累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复习巩固生字。教师可以创造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主动积累词句。有些老师创造的每天三分钟背诵,是一个好办法。
口语交际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既联系专题,又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口语交际的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课之前,有的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展示台 主要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
以识字的展示为例,这种安排,沟通了语文课堂和生活的联系,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联系生活进行识字教学包括两方面的意思:首先是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的兴趣,比如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家庭中的电视、电脑,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二是鼓励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报刊杂志,让孩子打开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这是尽快识字追求的境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乐趣,他才会更主动地识字,字识得越多,越有利于顺畅地读,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册教材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安排了几次识字展示活动。教师要提前引导儿童围绕这个方面关注某些汉字,或动手收集有关的汉字资料。到了活动时间,大家把自己自主识的字,带到班上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不仅要交流识字哪些字,还要交流是怎么识的,有什么好的方法。交流之后,还可以组织各种游戏,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大家分享识字成果,如,举办超市、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甚至可以直接把孩子带到校园里,带到街道上,引导他们实地认识身边的汉字。方式方法可以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制宜,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不一定要按照教材里每组的编排按部就班地进行,完全可以根据本班情况,打乱顺序,或者改变、增加展示的内容。教材只是给教师们提供一种思路,一种鼓励学生课外识字的思路。
另外,还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制作识字课本。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有趣的活动。学生日常生活常常碰到各种食品的包装、饮料的包装、家用电器的广告,还有各种报纸杂志的刊头等等。这些都是儿童识字的最好的资源。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非常精美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分类,编排版面,正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可以结合展示台的内容,把这种识字课本定期拿到班上交流,分享成果。平时闲暇拿出来读读,欣赏欣赏。这种活动,其价值远远超过了识字本身;而就识字来说,是实用的,效果好的。还可以引导儿童讲述自己的识字小故事,让孩子们讲讲自己认识某个字的过程和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扩大识字效果,交流识字方法,而且分享识字的乐趣,并有效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结合课内识字,开展识字的资源,开辟识字的渠道,丰富识字的形式,使学习汉字成为丰富生活、增长知识、促进读写、开发潜能的过程。
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示课外识字成果的机会,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尤其是鼓励课内认字不太好的同学。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以竞赛的方式安排在语文园地六的展示台中。在此之前,语文园地五安排了认读大写字母。在教学语文园地五之后,准备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导孩子学会音序查字法。
另外,还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当时、当地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本册尚未系统安排写话,但可作必要的引导,使孩子有话想写,乐于写。话不在多,在于有这种愿望,这种要求。对于有写话积极性的同学,教师要予以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写自己想写的话。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别人,也可以用拼音或图画代替,还可以话配图
总之,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指导语文学习,不仅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做人的基础,而且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尊重学生是前提,欣赏、鼓励,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快乐,是教学成功的秘决。要活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给师生无限创造的空间,建立在兴趣、信任之上的爱学想学;建立在鼓励发现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成功和进取欲望之上的越学越爱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想象世界。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坚持以和谐教育为目标,以学科发展为根本,以理论学习引领教学研究,借教学研究、教材研读促使教学改进,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主要工作:
1、以参加区的教材分析及教研活动为契机,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中有效试用《学生学业评价标准》,试点学校探讨《标准》的有效使用及为市进一步完善《标准》提出建议。
2、以“常态练习课的有效设计与实施”为重点,组织开展练习课课型特点和基本模式的实践研讨活动,提高常态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各校至少组织一次练习课有效策略(或模式)的实践研讨活动)。
3、以推门听课为手段,对学校进行推门听课,推动江高镇“有效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各校认真组织学习与实践《白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结合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力求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有所突破。
4、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广州市__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鼓励学校、教师个人参与实践研究,指导教师关注数学练习(课)个案研究,及时积累相关研究成果,鼓励教师及时将研究的成果形成论文和案例,参加市、区在本学期进行优秀“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作品及成果的征集和评选活动。
5、通过理论学习、参加专家培训等方式开展学习,加强对新教材中“解决问题” 教学的研究,并开展有效作业的实践研究(各年级备课组进行一次课外作业有效研讨活动)。
6、各校数学科组根据自己学校本身存在的问题与专业发展规划方向,提高学科组开展教研活动的质量,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启动广州市第三届优秀科组的创建工作。
7、各学校数学科组以及教师个人根据不同的层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回顾、整理,形成论文,参加白云区第十届教学论文年会的评选。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继续贯彻《数学新课标》为指导,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实施县教研室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环节”构建高效率课堂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教研能力为保障,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规范意识,与时俱进,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力能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教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学习与教学工作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一至五年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2)做好教师的业务、备课规范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重点项目检查。
(3)落实“教学档案”的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将对各个班级学生进行口算达标测试及口算比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4)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学习对象分析:本班学生上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同时,本班同学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学困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比较应付。
全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五年级x班和x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共有学生x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x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x班的学生在习惯的养成上不太理想。针对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中,空间与图形包括:圆、圆柱、圆锥。数与代数包括:百分数、比例、比例尺。统计与概率包括:我们长大了—统计。还包括小学五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整理和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百分数:从生活中引出,便于学生理解,从意义和写法到百分数和分、小数互化等。
3、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统计:让学生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会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断。
6、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
2、多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采用互帮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5、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6、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7、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及时给学生提醒,及时纠正,逐步提高。
转眼间,一学期已悄然而逝,回首上一学期的语学教学,几多坎坷几多收获,孩子们从起初的不入轨到规范化,从茫然无知到大脑越来越充盈,学习语文带来的快乐显而易见。新的学期,新的起点,为了使她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1、开学初,我向图书馆借阅了一本《魏书生的语文教学》,决定认真阅读此书,向教育界的一代宗师魏书生求经,在做好读书笔记的同时,增加实战经验,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真正把学习落到实处。
2、端正态度,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参与本组组织的每周一次专题学习活动,轮到我时,我会积极用心准备学习内容,不将学校精心安排的学习流于形式,而且在别人主讲时,我也会用心学习,做好记录,并及时写好听后的感想。
3、继续研读课标,并阅读《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杂志,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走在课改的前沿,使自己的课堂不断创新。
二、刻苦钻研教育教学
1、集体备课,有备而来
每一次在集体备课前,要预先阅读教材和教参。在集体备课时,认真听说课老师解读教材,根据她的教学设计补充发言,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设计。
如果轮到我当主备人,更要精心研读教材,制定准确的学习目标,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更新理念,不断创新,努力把较为优秀的教学设计呈现给大家。
2、抓好基本功,冲刺五过关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时时说标准的普通话,课堂板书合理规范,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用心组织每一个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重兴趣激发,重习惯培养、重学法渗透、重能力提升、重品德熏陶。争取在学期末组织的课堂教学五过关活动中顺利完成任务。
3、课题研究,积极参与
开学两周后,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及班级的特色,制定了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将会有意识地渗透写话训练,及时指导孩子们说完整话,写句子时做到正确、通顺、完整。
学期中,我会通过不断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写话,带给他们的变化和收获,从中积累小课题研究的经验,然后撰写好小课题结题报告。
4、精选练习,保质保量
课堂要高效,40分钟就要把握好,争取每堂课都挤出10分钟进行练习。学--展--点--练的最后一环节练要切实落实。凡是每课需要做的练习题,我都要提前结合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作业题,练在刀刃上,绝不事半功倍,做一些对学生,没有太大帮助,相反还耽误学生时间的无用功。
对于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批阅,及时纠错,批阅作业时,我会严格要求自己,用工整的书写,以身示范,且突出激励性评价。
三、关注学科课程育人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尤其是一年级的课文,往往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一些大道理,是教育孩子很好的范例。在学习时,要相继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价值的熏陶,使他们在读书的同时学会做人。
此外,继续坚持书信育人,是我与孩子一种特别的沟通方式,在这种静悄悄的革命引导下,孩子们喜欢学习了,变得积极了,在我不断的坚持中,希望他们一直进步下去。
四、培优辅差全面进步
班里上一学期有两个同学期末成绩处于60--70分阶段,虽然及格了,但一旦滑坡就很危险。这一学期,我将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这两位同学上,多关注他们,多督促他们,除此之外,我会安排班里的老师轮流教他们,做到兵教兵,兵练兵。在作业布置上,我会分层来设计,优生除完成基本作业外,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而学困生则只要做到完成好作业,坚持复习每日所学即可。
低段的语文教学看似简单,但真正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喜欢上语文,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绝不是一件易事。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对于教师来说,编写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怎样合理得安排教案里的内容呢?由此,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小学数学除法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三、笔算比赛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算理,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准备60根(6捆)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4=93=355=427=142=246=2.口答
(1)60里面有()个十,400里面有()个十。
(2)240里面有()个百和()个十。
(3)84里有()个十,()个一。
3.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口算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生成问题
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根据你的观察,看看从这幅图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1、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
学生回答:603
师:那603等于多少呢?
(1)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其用小棒摆一摆。
(2)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中反馈本小组想到的计算方法。
估计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四中算法
①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20
②203=60603=20
③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即就是20
④通过摆小棒看出,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对,那我们看看图片中的这位小女孩是怎样想的?师生一起看大屏幕。这位同学的做题方法跟我们同学的第几种算法相同呢?
生:第四种算法。
师:那603这个算式怎么读呢?
生:60除以3.
师:同学们读得很对,那现在老师在给大家教另一种读法,它还可以读作3除60.
(3)反馈练习:教师出示6003、60003,让学生说说这两题的商各是多少呢?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了,老师相信下面的第二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也不难。
2.课件出示课本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生:663=22(张)
师:那同学们是怎样算的结果是22呢?
生: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得结果为22.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图片中的这位小女孩是怎样做的呢?(师生一起看大屏幕)
师:同学们都掌握了吗?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963=和462=分别等于多少呢?
3.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课件上的练习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让个别学生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和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另一种读法。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三的第5题和第9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例1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根?
603=20(根)
答:每份是20根。
例3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663=22(张)
答:每人得到22张。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数变了,意思没变,所以解法不变,也用除法计算。]
③7除以3等于多少呢用乘法口诀能不能直接求出商来我们用学具来摆一摆。
a.学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b.师生共同讨论分的过程:每盘放几个商是几
每盘放2个,有3个盘子,实际分掉了几个在被除数下面写几7个梨分掉了几个有没有剩余剩几个在竖式的横线下面写几?
c:我们来看分的结果:
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2个,剩下1个白.还能不能再分因为每个盘里不能再分到一个整个的l梨,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
d.指导书写格式。
73这道题的计算结果既有商又有余数,在横式的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点6个圆点,再写上余数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领读两遍。
这道题与左边的题比较,计算结果有什么不同(结果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商,一部分是余数。)这样的除法,我们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评析:建立了余数的概念之后,如何在横式、竖式上正确地书写余数是本节课的新知识,紧扣题
意,指导得明确具体。]
(3)例1右图这样叙述题意:7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样完整吗怎样叙述更完整
[评析:让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
2.通过操作,发现规律。
(1)把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用竖式计算商是几余数是几在书上完成竖式。如果写横式,怎样写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2)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3)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4)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通过操作教师根据学生叙述的结果板书(1)、(2)、(3)、(4)的横式。
[评析: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帮助学生弄清余数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的特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以获得鲜明表象,从而建立余数概念。]
(二)教学例2。
1.教学试商方法。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知道了有余数的除法商是几,余数是几,如果不操作,怎样想有余数除法的商呢
出示例2:385=我们求商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一句口诀是五()三十八或者()五三十八你们能想出一个数和5相乘等于38吗没有一个数和5相乘的权等于38,但是有没有一个数和5相乘的积接近38,并且小于38自己在书上试一试商是几。订正时在黑板上写出完整的竖式以及横式的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试商的过程。
[评析:试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试商,通过商6、商8的过程分析,使学生明白,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而且小于38就商几。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充分体现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学习的主人。]
2.总结法则。'
观察讨论:.
(1)黑板上5道除法有什么特点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e
(2)比较。(教师用彩色粉笔描出题中的余数和除'数。)
(3)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4)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行不行为什么余数大于除数,行不行为什么'
3.小结: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怎样想商
[评析:在学生初步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并辩析其结果,从而引起学生对余数进一步认识,强化余数要比除数要比余数小,最后总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法则。]
三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的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5.1
出示口算题,学生先独立口算,再指名口算,并选择几题要求说出口算依据。
2、P15.2
分组练习,组织比较。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评讲,归纳计算的注意点。
3、P15.3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评讲。
总结归纳:你在计算中发现了什么?
4、P15.4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讨论: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二、课堂练习
1、720是6的( )倍,它里面有( )个4。
2、根据4606=784填写算式:76( )+( )=( )
3、从300里连续减去6,减( )次正好是0。
4、如果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除数+余数=128,被除数=( )。
5、最大的一位数除三位数,余数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5.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8----79页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经历探索过程、小组交流、汇报算理来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从而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对于估算,由于有前面加减法估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先让学生试着估一估,再共同总结归纳出除法估算的方法。同时要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比赛,游戏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求商的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了解并说出求商的过程和想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准备新知
师: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并口算出结果
305=870=
你能根据这两个乘法算式,试着说出两个除法算式吗?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掌握口算方法
1.教学例一:
师:学校元旦要举行一场文艺联欢会,校长买来了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同学们能根据这里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非常好,那么谁来帮助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列式就可以。
生:8020
师:大家能口算出结果吗?看来还有很多同学都口算出来了,你们是怎样口算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口算的方法。(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生:因为204=80,所以8020=4。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是用了想乘法算除法来口算的。(板书:想乘法算除法)还有哪位同学的想法跟他是一样的?
生:因为204=80,所以8020=4。
.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82=4,所以8020=4。
师:这个方法非常简便,是用了表内除法来口算的。(板书:表内除法)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下面的题目,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3010=20xx=6030=
5010=4020=8020=
3.学习除法的估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既算得快,又说得好。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咱们的80个气球很快就分完了,如果气球的总数不是刚刚好80个,而是83个,应该怎样列式?或者每个班只分19个又该怎样列式呢?
83208019
师:同学们是怎么估算的,请说一说。
4.例题2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咱们的气球分完了,为了让我们的联欢会更漂亮更热闹,学校又买来了120面彩旗(看课件)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12030)
师:谁能帮助学校计算一下呢?
生:12030=4(要求说出想法)。
估算:12230
12028
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估算的结果,以及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因为304=120,所以12030=4;把122看成120,因为12030=4,所以122304;把28看成30,因为12030=4,所以122304;
师:今天我们做的题目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
有估算;
除数是整十数;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整十数除整十数、除整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即简单的口算除法。
板书:口算除法
三.课堂练习:
1.P79做一做
2.走迷宫,练口算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讲个故事,你们喜欢善良美丽的公主吗?(喜欢)可是因为她的善良美丽遭到了女巫的忌妒,她被女巫关在了迷宫里(显示课件)只要把迷宫的路打通才能救出公主,聪明勇敢的同学们,你们能行吗?团结的力量是最大的,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同心协力一起以最快的速度救出公主。
组织学生活动,推火车走出迷宫。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都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回答略)
师:看来,口算除法并不难。在口算除法时,我们只要用想乘法算除法或表内除法的方法来口算,而在估算时,我们一般把被除数或除法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把结果口算出来。
五.作业:P801、4题。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有余数除法的内容。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②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③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④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等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三、教学流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2.问: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问: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7个草莓,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2、交流汇报摆的结果,并说发现。
3、引导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列算式。
4、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动手摆一摆。
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五、课堂总结,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师:看来,在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例8~例10.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两种情况:一种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商是0;另一种是不够商1时要商0.会正确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其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发现和认识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两种情况:一种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另一种是不够商1时要商0.学会正确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其计算得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除法计算过程中需要商0的算理.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正确地掌握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激趣
1.口算:
683549
486153369
07800950
问:说一说第三排题怎样口算?
2.笔算:
4844498680434082
以上两题题目由教师单个出示,以比赛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疑激趣,自主探索
1.出示例9:4082
(1)学生独立试做,汇报完成情况.
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做法,展开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关键在于:02商几这个问题.
2.学习例8:02=
师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你是怎样想的?谁能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想: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即02=0所以02=0.或举例:有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0个苹果.)
此时学生可能得出结论:0除以几都得0.
质疑讨论:00=?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
明确: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0的答案不确定,因此0不能做除数.
问:看谁最快说出030509得多少?
(4)观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组织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
(5)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理论升华:0除以任何不为零的数都是0.同时明确不为零的含义.
3.回顾与反思
(1)让学生整理例9的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未能掌握的学生.
(3)提问:商中间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小组讨论)
(4)练习深化:
4.出示例10:3243=
(1)学生独立试做.
提问: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前面无余数,这一位上的数不是0又不够商1,怎么写商?
(2)组织学生分组研讨如何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一般有:不写商、商0占位等.
(3)质疑,确定商0占位的计算方法.
要求学生动笔验算3243=108与错例3243=18,从而发现不够商1就商0占位这个规律.同时确定竖式的简便写法.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教科书第53~54页的例11、例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较熟练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计算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掌握商末尾有零的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科学意识和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商末尾有零的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做到理解其算理,掌握其算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的简便写法格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903160830008
802210763003
2.说一说口算中横线上的题怎样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
1.用4、0、8三个数字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比一比看谁组成的多.
2.依次用3去除刚刚组成的三位数408、804、480,引出例11.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算除法》教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
课时:1
导学目标: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导学重难点: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
2、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导学过程:
一、自学感受
任务一:
1、口算:说说是怎样想的。
8÷435÷540×29÷324÷6500×6
2、填空: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46里有()个十和()个一.
39里有()个十和()个一.
3、自学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二、合作研讨
1.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2.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
①计算:
想法一:()÷3=()所以60÷3=()
想法二:()×3=60所以60÷3=()
想法三:()+()+()=60所以60÷3=()
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3=(),就是20.
(3)试算60÷2=(),60÷6=()
三、交流展示
(4)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个十,()个十除以3得()个十,就是()。
(5)初步练习:80÷4=90÷3=80÷2=(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四、延拓提高
3、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说出口算过程。
点拨: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五、作业布置
做例1后面的“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P1617例6、例7
要求:
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3、40124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光荣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巩固
①17005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的例14及“做一做”题目,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商末尾补“0”的意义。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540÷6072÷18140÷2560÷8
720÷9303÷3217÷7320÷4
2、不用计算,讲出商是几位数。
3、改正下列各题中的错误。
先让学生讨论,找出各题的错误原因,再由三位同学板演订正,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重算。
二、新接。
1、引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注意商未尾的“0”;
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同样也要注意商末尾有“0”的情况。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4。7820÷23
(1)审题: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2)学生试做。两人板演。
(3)教师巡视,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分别写在黑板上。
(4)结合竖式提问:
在百位上商“3”表示多少?在十位上商“4”表示多少?个位上商“0”为什么一定要写?
教师指出:在计算过程中,除到破除数的十位商“4”,能除尽,被除数个位上的0就不必再移下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3、改题。如果例3的被除数是7830,该怎么办?
(1)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
(2)结合竖式讲评提问:
①当十位上商“4”,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余数1与个位上的0移下来?(当十位上商“4”后,但被除数十位上还有数,因此要把1移下来,再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10除以23,个位仍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这时余数为10。)
②商的末尾不补“0”行吗?为什么?(不补0,商就不是三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百、4个十,而只是34,验算的结果也就不对。)
③怎样进行验算?(看除数与商的积、加上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巩固。完成第63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9180÷543749÷31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然后由学生独立练习。
四、。
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带0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两点:
1、试商前要先确定商是几位数。
2、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那一位上写0。
五、作业。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