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00字(精选12篇)

12-1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学数学基础的简单运用,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课之前把教学教案写好,是必要的!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小学数学教案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000字(精选12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认识除法练习课,教材第9、10页

教学目标:根据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正确写出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时候该用除法。

教学重、难点:应用乘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除法,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有18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183=6答:可以分成6份。

2、有12个苹果,每4个一盘,可以放几盘?

124=()

二、动手摆一摆,再填空:

1、15个☆,每5个摆一堆,可以摆几堆?

15()=()

2、24个△,每6个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24()=()

3、18个□,平均分成3堆,每堆有多少个?

()()=()

三、练习题:

1、有10块砖,每人搬2块,()人能搬完?

10()=()

2、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个筐里放()个?

9()=()

3、读除法算式,再说出被除数、除数、商各是多少?

84=2153=5246=4

4、先用○摆一摆,再写算式。

(1)10个○,每5个一份,分成了()份?

()()=()

(2)把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

()()=()

作业:第10页第5、6、7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六册第81-83页,第83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八的第5题。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二、使学生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四、渗透爱国主义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投影器、投影片、1993年年历一张、1989年#0;2000年日历表一张。

学具:每人准备一张近几年的年历卡。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每星期一的早晨我们都要进行庄严升旗仪式。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心情都很激动。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吗?(1949年10月1日)10月1日就是我们祖国的生日,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知道)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二、新课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199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相同吗?有几种情况?

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

说明:我们把有31天的那个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个月叫小月,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2、记住大月、小月

哪个月是31天?哪个月是30天?怎样记住一年的大月、小月?

(1)左拳记忆大小月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82页,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大小月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带领学生读儿歌。

练习: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这些节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

3、认识平年、闰年

1993年各月的天数我们知道了,那么别的年份各月的天数是不是这样呢?(出示19892000年的日历表)同学们可以清楚看到:不论哪一年,每年都有12个月。

提问:不同的年份,一月的天数变化了没有?其它月份呢?

概括:每一年的12个月中,都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天数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在所不同,我们把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提问:二月份的天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平年、闰年。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请同学们观察下表,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根据年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理解通常每四年一闰的道理。

闰年的公历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计算1989年到1994年各年份除以4,看看发现什么规律?(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的一般规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101页例4、例5、例6,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能够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对除法进行验算,会利用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4.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插图的放大图和有关习题的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255=16040=

255=404=

2.求未知数x.

x6=15615x=120

3.说一说: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是怎样学会这部分内容的?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初步学会了如何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进行新课

(一)引导探究例4

1.出示例4的月饼图并提问:你能根据插图提出哪些问题?

2.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

3.教师组织交流并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1)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有18个月饼和3个盒子)

(2)18个月饼,准备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多少个?怎样列式解答?183=6(个)

(3)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4.分小组改编应用题并思考:把上面第(2)题改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同时,教师提出要求:说明这道题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怎样求?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多少?

5.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本组改编的题目和对思考题的理解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另外两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6.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组织学生结合刚才的讨论和教师的板书,观察这三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归纳概括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式:

7.记住三个关系式:引导学生联系除法算式的改写,由一个关系式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教给学生记忆的策略.

8.练习:

(1)把下面的除法算式改写成一个除法算式和一个乘法算式.

3507=48861=

(2)填表

(3)根据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用两种方法验算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

100824=32254052=48

教师:你是怎样验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

(二)独立自学例5.

1.教师出示例5的题目:求280x=56中的未知数x.

2.学生独立解答.

3.讨论:

(1)你求未知数x时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因为是求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把求出来的未知数x的得数代入原来式子的左边,如果左边也等于右边的56,就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4.同桌的同学相互出两道题进行交换解答,再交换验算.

(三)独立学习例6

1.出示例6的题目: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3.同桌的同学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交流:

(1)第一步做什么?要求的这个数用什么来表示?

(2)列等式的根据是什么?

(3)怎样求未知数x?为什么可以这样求?

(4)怎样判断自已的解答是否正确?

4.推荐一个同学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讲解这道例题.

四、巩固练习

1.第99页做一做第1、2、3题.

2.(1)什么数是28的36倍?

(2)1980是什么数的36倍?

3.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什么作用?如何利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一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中的未知数x?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对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知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有了较好的学习基础.

在复习环节中,重点复习了有关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其简单应用,为学生学习本节课作好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在新课教学中,例4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引导的重点摆在第一幅图的分析指导和归纳、概括关系式两个环节上,通过板书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三者的关系;例5以学生独立自学为主,教师重点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可以那样计算的道理和思考的一般步骤.例6也是让学生独立自学完成,教学的侧重点是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列式和求x的根据,知道解这类题的一般步骤,对于具体的解题方法则由学生充当小老师来讲解.

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对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意义、思考方法等进行全面小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

2、掌握现行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认识科学理财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二、联系生活,理解意义。

1、学生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出示课前放好的一张100元的存单放大图,请学生观察后回答:你能从这张存单当中知道些什么(同桌可以商量)。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3、师要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填写一张存款凭证。拿出三张比较:

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存单,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

4、引导探索,构建模型。

(1)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其中的一张存单,帮那位储户算一算,这张存单到期后可拿到多少利息(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存单利息,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解答,师生共评。

(3)归纳总结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的多少跟本金、年利率和存期有关,那么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请学生观察上述三个算式

(4)计算税后利息。

四、巩固训练,解释应用。

师:这就是我们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够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有关利息计算的问题。

巩固练习:

师逐一出示下列题目:

(1)张阿姨购买了三年期的国库券5000元,年利率是3.85%,三年后可得利息多少元(只列式不计算)

(2)张伯伯做生意,向银行贷款7000元,月利率0.5115%,4个月后应付利息多少元(只列式不计算)

(3)李叔叔把8000元存银行,存活期储蓄,月利率0.72%,半年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五、全课总结(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三十三的第3、4、5、6题。

2、课外练习:

(1)谈谈如何处理压岁钱。

(2)帮王大爷出主意。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5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5859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

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教学书、练习册、铅笔盒、像皮、动物图

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说一个字,请小朋友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师:大(小)、多(少)上(下),激励: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揭示课题:上下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故事情境: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们都躲进屋里它们就到大树爷爷那寻求帮助。

(2)课件出示小鸟和小白兔

谁愿意帮助小鸟来说一说它现在的位置?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第四小节

教学目标:

1、在运动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以内数的大小。

2、在比较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运动会的挂图、各种小动物的头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森林运动会开始啦,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1、出示情景图

提问:瞧,运动员登场了,同学们看一看有几支代表队?

2、学生汇报

3、在仔细看一看,每个队有几名队员?

生答

二、设计比赛方案

谈话:现在四队队员要进行拔河比赛,可是比赛方案还没有呢,请你来当小裁判,你想让哪两队在一起比赛?

1、分组讨论比赛方案

2、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三、认识=

提问:刚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种比赛方案,你们觉得哪个队比赛最能体现拔河比赛的公平?

学生回答。

1、问为什么,师贴图板书。

2、我们来把小兔和小猴手拉手,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有好朋友?

一边说一边连线。

3、你发现了什么?生答,所以它们一样多。

4、在4与4之间写=,它的名字叫等号,跟老师来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的分类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具学具:课件、图片、实物、方便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师:今天小明和妈妈到超市去买东西,想知道他们买了些什么吗?

(课件显示小明和妈妈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图)

生观察情境图自主交流。

师:来到收银台前,售货员阿姨要把这些物品装进袋子里,如果你是售货员,你会怎么装呢?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同桌交流,师把牙刷、糖果、毛巾、果冻、牙膏和蛋糕等实物摆放在讲台上。

师:谁想当小售货员?请你到讲台上演示。

生交流并演示。

师:象这样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知识。

(二)摆放玩具

师:小明和妈妈买完东西回到家,大家请看屏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8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位,一个六位数最高位是()位.

(2)99864里面有()个万,101010里面有()个十万.

2.在○里面填上><或=

999○1010601○564687○678

(先让学生填一填,然后指名同学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引导学生说出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那么亿以内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教师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2)教学例5

①出示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864和101010356000和360000

②比较第一组数99864和101010

观察这两个数,并试着比较大小.

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比较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第一种:通过读来比较:99864是九万九千八百六十四;101010是十万一千零一十,十万多比九万多大,所以99864<101010.

第二种:通过位数来比较:101010是六位数,99864是五位数,因为六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而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所以,六位数比五位数大,99864<101010.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肯定两种方法道理相同,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③反馈训练:98965○10000096780○109650

④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比较的几组数,每组的两个数位数有什么特点?那么这样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使学生明确:位数不同的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教师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

⑤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观察这两个数,想一想用刚才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该如何比较呢?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启发学生想: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一位数,第一位数大的数就大.第一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数,第二位在的数就大.第二位相同时,再比较第三位数,现在,这两个数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也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的数: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是5,第二个数左起第二位是6,所以,第二个数大.356000<360000

⑥总结方法: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

教师板书: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先比较左起第一位

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⑦反馈训练:70080○7010150140○63140

(3)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相同的怎么比较?位数相同时,怎么比较?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教师板书:50000和1800000

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2)教师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因为整万的数后面都有4个0,所以改写时,只要从后面去掉4个0,换上一个万字就可以了.

教师板书:50000=5万

(3)学生自己把18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方法.

180000=180万

(4)反馈训练:10页做一做.

3.教学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1)出示例6:

①读一读例6各数,想一想:整万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读、写都很方便,那么像例6这样不是整万的数,如果在不需要特别精确数据的情况下,也可用什么办法让它读、写方便呢?

(引导学生想:可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②求近似数用什么方法呢?(四舍五入法),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下面各数千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49269375

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学生做完后,请他们说一说.

③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把例6各数万位后面的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呢?

教师板书例6的题目要求.

同学试着做一做,边做边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引导学生类推出:因为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所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数的近似数,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求的?

教师板书;843808万72631073万

(2)总结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讨论: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确定尾数,然后根据尾数的最高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它的近似数.

(3)反馈训练:11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三1题后2小题.

38456○8354641020○409300

2.练习三第3题和4题.

3.练习三第2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呢?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864和101010

356000和360000

99864<101010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

356000<360000

(位数相同时,先比较左起第一位再比较左起第二位)

50000=5万

1800000=180万

近似数:

例6:把下面各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84380(2)726310

843808万

72631073万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看千位)

第二单元亿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项内容:口算、笔算加减法,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本单元教材内容是随着学生认数范围的扩展,计算数目的增长而安排的.因为学生在第四册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知识,学生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可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并能利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主要是教学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

总之,这四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主动获取新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计算、表达、分析等多种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使学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小猪、长颈鹿、青蛙、小鸡、小羊、小熊图片各一张,水杯图片6张。

学具:学具袋一个(小猪、长颈鹿、青蛙、小鸡、小羊、小熊图片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还记得小兔子的房子被台风刮倒了吗?后来怎么样了?(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新房子很快就盖好了,小兔非常高兴,他请小猪到他的新家去做客。小猪又约了长颈鹿、小鸡、小羊、小熊一起去(逐一出示图片)。他们想排着队一起去,可是出发前为怎么样排队吵了起来,谁都想排在前面。小朋友,你能帮它们排好队吗?

二、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一)操作

请小朋友倒出信封里的小动物,给小动物排排队。

(二)讨论交流,初次感知

1、指名演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2、还有不同的排法吗?指名演示(边排边说)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样排吗?

3、小结板书

你这是把()排在了最前面,就是第一(板:第一)()排在了他的后面,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第1第2第3第4第5

4、同桌交流

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排法吗?请你告诉你的桌。

(三)感知序数的可变性

1、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去小兔家做客?谁排在了第5个?

2、小动物们出发了,他们走啊走,遇上了小青蛙也去小白兔家。你准备让小青蛙排在哪里?

3、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

(1)排第1

指名演示,并回答:小青蛙排第一了,那么后面的小动物都排在了第几?

(2)排中间

指名演示,并回答:其他小动物的位置会怎么样?谁变了,谁没变?

(3)排最后

指名演示,并回答: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变了吗?

(四)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1、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去做客?谁排在了第6?排在前面两个的是谁?第二个是谁?两个和第二个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可提示两个和第二个一样多吗?)第三个是谁?他后面两上是谁?他前面一个是谁?

2、整理学具

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来来了小兔家,小青蛙蹦得快,一下子就跳到小兔家里去了。我们就代表小兔把其他的小动物请进门好不好?请拿出信封,按要求把信封装进去。

(1)请排在第3个的小动物进门。

(2)剩下还有几只小动物?把现在排在前三个的小动物请进门。

(3)请最后一只小动物进门。

小动物们该休息了,请把信封放到抽屉里,别惊动他们了。

(五)感知序数与数的方向有关

1、家里来了客人,小兔子是怎么招待的呢?他先请小动物们喝口水。你能代表小兔把水送给第3只小动物吗?

指名演示,可能左数第三:

2、有不同的想法吗(右数第三)?你是怎么想的?(如无不同的想法:小兔想送给(右数第三),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从右边数第三个)

问第一个学生你是从哪边数的?

3、小结:原来从右边起和从左边起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小朋友可要说清楚了。

4、小兔还有四杯水,谁能帮小兔把水送到从右数第二只小动物手上?给左边的两只小动物送水?你送了几杯水?

5、最后一杯水该送给谁?你在哪个位置?

三、游戏分苹果,运用新知

小兔又请大家吃苹果,我们也学小兔来分苹果来玩个游戏,好吗?

1、介绍规则: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分成小组,按要求把苹果送给自己组的小朋友。

2、示范:师将苹果分给其中一组中从前数第二桌学生,问:我把苹果分给了坐在第几桌小朋友?从哪里开始数?从后面开始数他又是第几桌呢?

分苹果时要听清从前面数还是从后面数。

3、游戏:师提要求,生分组进行。

四、综合运用

(一)寻找数学知识

小动物们吃了苹果,来到院子里,院子里种了什么?(出示五盆花)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

1、自由发言

2、同桌交流

(二)按要求离开教室

玩得高兴吗?这节课也该结束了,请按要求离开教室。

1、左边第一组;

2、右边两组;

3、每组从前面起第二个;

4、每组从后面起第一个;

5、全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课本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经验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初步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螃蟹赛跑。

(课件展示),看!螃蟹选手们已经来到了起跑线上,要开始赛跑比赛。小朋友猜猜看,你认为哪一只螃蟹跑得比较快?(学生说出不同的意见。)

2.引入课题。

师:现在你们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很正常的。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是肯定的,它们一定会发生,或者不可能会发生;有些事情是不能肯定的,它们有可能会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深入探究

过渡:那么哪些事件一定会发生,哪些事件不可能会发生,哪些事件可能会发生呢?这里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找一找其中的规律。首先,我们一起来做摸球游戏。

一摸球游戏

1、任意摸一个,全是红球。

(1)小朋友,袋子里面是什么颜色的球?(出示装有六个红球的透明塑料袋)

大家看到了,袋子里装的全是红球。现在老师把它装进一个布袋里,如果请小朋友从这个袋子里任意地摸一个球,注意:任意摸一个,就是不看口袋里,用手在口袋里把球搅拌一下,然后随便摸出一个。那么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呢?

指名学生来摸球(要求摸出后说说摸到的球是什么颜色),摸出后再放进口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圆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启发思维,开阔思路;

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和圆的周长,谁能说说圆周长、直径和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

已知半径,圆周长的一半怎么求?

(出示一个整圆)哪部分是圆的面积?(指名用手指一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怎么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学习新课

1.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转化成已知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的,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也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决定圆的大小的是什么?(半径)所以,分割圆时要保留这个数据,沿半径把圆分成若干等份。

展示曲变直的变化图。

2.动手操作学具,推导圆面积公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圆等分成16份。圆周部分近似看作线段,其

用自己的学具(等分成16份的圆)拼摆成一个你熟悉的、学过的平面图形。

思考:

(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2)所摆的图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

(3)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4)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

(学生开始动手摆,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在幻灯前边说边摆。)

①拼出长方形,学生叙述,老师板书:

②还能不能拼出其它图形?

学生可以拼出:

等等

刚才,我们用不同思路都能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是:S=r2。这几种思路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面积的关系推导出面积公式。

例1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r2=3.1442=3.1416=50.24(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

想一想;求圆面积S应知道什么?如果给d和C,又怎样求圆面积?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r=2(单位:分米) d=6(单位:分米)

2.选择题。

用2米长的绳子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木框上,羊吃到地上的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1)3.1422=12.56(米)

(2)3.1422=12.56(平方米)

(3)3.1432=28.26(平方米)

3.思考题: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求圆的面积。(如图)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使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2.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老师介绍分割圆的方法,展示由曲变直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从各个角度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渗透了极限和转化思想。

3.安排了坡度适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12

一、教学内容

化简比。(教材第50~51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3、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

4/8 6/30 12/18 14/56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3、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引出新课。

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明确,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最简单的整数比?

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讨论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指名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