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方程教案1500字集锦5篇

12-21

教育的成败在于能否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者。通过教案我们可以看出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教案在教室全部教学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还有哪些亮点呢?以下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方程教案》,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练习与应用第5~7题,探索与实践第8~9题及评价与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3、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练习与应用1、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板书课题。2、指导练习。独立完成5~7题。展示交流。集体评讲。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步骤、格式、检验)二、探索与实践1、完成第8题。理解题意,完成填写。小组中交流第一个问题。汇报自己发现。把得到的和分别除以3,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解答第二个问题的?指导解答第三个问题。试着连续写出5个奇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怎样求n的值呢?5个连续偶数的和有这样的规律吗?试试看。2、完成第9题。小组中讨论方法,巡视指导。可以先把左边的两边都去掉两个苹果。1个梨=3个苹果再根据右边图:3个苹果=6个猕猴桃=1个梨三、评价与反思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每次评价指标的理解。自我反思与评价。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四、阅读你知道吗可以再查找资料,详细了解。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了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的80-8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书写、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等概念。会灵活运用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2.过程与方法:体会从初步探究、演绎、归纳、验证,到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会用去括号法则来解题。

教学难点:

合并同类项法则的运用;去括号法则的运用;探究规律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学法:

自学、讲授、合作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复习

1.淘气利用扣子摆图案。

出示80页淘气摆图案的情境图。

淘气是怎么摆图案的?要求每个图案共用了多少个扣子,怎样列式?如果淘气继续摆下去,第n个图案共用多少个扣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怎样表示?

师揭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开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发展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转变。今天我们来复习代数初步知识里面的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通过淘气用扣子摆图案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再次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第n个图案一共用多少个扣子,唤起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记忆。

2.列举n2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律能利用n2这个式子表示?请你举例说明。

生:正方形的面积a脳a

生:一个方阵,一排c人,有c人

师:刚才我们用还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就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预习与交流,建构网络

1.用字母表示公式和规律。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公式和规律,这些公式和规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怎样表示?请同学们回忆回忆,四人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把它整理下来。

学生整理、讨论。

展示学生整理的结果。

学生发表意见。

师:刚才,同学们用字母表示了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你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优越性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规律的简洁性。】

2.下例各题用含有字母式子表示

(1)某产品的成本由x元下降10%后是(1-10%)x元。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m,宽为a,则该长方形的长为.

(3)代数式2a+3b的实际意义可以是____________.

(4)若a+b=4,那么=3.

(5)当x=3,y=1时,代数式的值是10.5

3.判断。

(1)a+a=a2

(2)x30写作x30

(3)ab写作a.b

(4)当a=3时,a2和2a相等。

【设计意图:这几道题都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可以加强对比,在对这些题进行辨析、判断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三、反馈与检测

1.初步探究

⑴下面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2,4,8,16,,第20xx个数应是_______.

⑵观察一列数:3,8,13,18,23,28,,依次规律,在数列中第20xx个数是_____.

(3)一筐橘子重x千克,26筐重()千

(4)幸福小学共有M名学生,其中男生230名,女生()

(5)小芳今年a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4倍还多5岁。妈妈今年()岁。

2.填空。

(1)一筐橘子重x千克,26筐重()千

(2)幸福小学共有M名学生,其中男生230名,女生()

(3)小芳今年a岁,妈妈的年龄是小芳的4倍还多5岁。妈妈今年()岁。

3.一辆公共汽车上有26名乘客,在大桥站下去a名,又上来b名

(1)用式子表示出这时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2)当a=6,b=5时,这时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234+700+300147+89+53+11

11+13+15+17+1926+(89+74)

教学反思:

在复习用字母表示数中,结合课前预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比赛形式,通过一些填空及判断、选择题的练习,复习检测学生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对这些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性广,积极性高,而且对这部分内容掌握不错。

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一类简易方程的解法.

2.知道计算这类方程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解这一类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一类方程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解下列方程

(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教学新授

(一)教学例5

例5.一个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吨,一天上午运了4车,下午运了3车.这一天共运土多少吨?

1.读题,理解题意.

2.出示图片:示意图

3.教师提问:通过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板书:

上午下午一天

4.教师说明:这个式子中含有两个未知数,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解简易方程.

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

5.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

(1)表示4个,表示3个,一共是(4+3)个,也就是.

(2)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把4和3相加,就是(4+3)个,.

6.教师说明:两种思考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最后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教师板书:

=(4+3)=

答:这一天共运土吨.

7.思考:上午比下午多运的吨数是多少?怎样列式?

教师提示:1个,可以写成.1可以省略不写.

8.教师小结

一个式子中如果含有两个的加减法,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将前面的因数相加或相减,再乘,计算出结果.

9.练习

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一)口算下面各题.

30+()=50()2=10

(二)列式.

1.一支钢笔元,2支钢笔多少元?

2.与4的和.

二、新授教学

(一)方程的意义

1.介绍天平

这是一架天平、可以用来称物品的重量.当天平的指针指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

2.引出方程

(1)出示图片:天平1

教师提问:这个天平平衡吗?说明了什么?谁会用等式表示?

(2)出示图片:天平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20+?=100

教师说明:这个未知数?,如果用来表示就可以写成20+=100.

(3)出示图片:篮球

教师提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

教师板书:

3.方程的意义.

教师提问:观察上面三个等式回答问题.这三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相等的式子.

不同点:第一个等式不含有未知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等式含有未知数.

教师板书:象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教师强调:含有未知数、等式

4.思考:方程和等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1)出示图片:等式与方程

(2)小结: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二)教学例1

1.方程的解

教师提问: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在中,等于多少时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相等?

教师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如:是方程的解

是方程的解

2.解方程

教师板书: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教学例1

例1.解方程-8=16

(1)教师提问:解方程先写什么?根据什么计算?

(2)教师板书: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3)怎样检查解方程是否正确?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右边

左边=右边

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4.讨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

1.含有未知数的()叫做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叫解方程.

4.下面的式了中是等式的有();

是方程的有().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是方程的解.()

4.也是方程.()

(三)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的解是()

①②

2.的解是()

①②

3.这个式子是()

①是方程②是等式③既是方程又是等式

4.是方程()的解

①②

五、课后作业

(一)解下列方程.(第一行两小题要写出检验过程.)

(二)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加上35等于91.

2.的3倍等于57.

3.减3的差是6.

4.7.8除以等于1.3.

六、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1解方程

解:根据被减数等于减数加差

检验:把代入原方程,

左边,

右边,

所以是原方程的解.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论;既重视知识的教学,又重视能力的培养。教师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

小学数学方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50=100)

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50>100)

追问:x表示什么?

3.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图。

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x+50=150,x+50<200。

4.出示:2x=200。

提问: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

5.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

50+50=100x+50>100x+50=150

x+50<2002x=200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引导: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将式子分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

50+50=100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

②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

指出: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

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50+50=100是否含有未知数

x+50=150

x+50>100

x+50<200

2x=200

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

学生对黑板上的式子进行调整。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标注类别序号。

谈话: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请观察这几类式子,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学生描述后,教师指出:正如你们所描述的,像第③类式子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x=16;36-7=29;60+23>70,学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断,并说明理由。(在学生对60+23>70做出判断后,教师将这道式子板书在算式卡片的第②类中)

出示第1题的其他式子,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数,既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反思:根据刚才的练习,你发现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课件结合练一练第1题进行动态演示:先是将所有的等式画上集合圈,再闪烁显示其中的方程式,将方程式画上集合圈,集合圈中的等式渐渐淡化直至消失,出现文字等式与方程,如右图:

教师引导学生再结合黑板上对式子进行的分类,理解: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式;等式中,一部分是方程。

7.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写一些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

三、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思想

1.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图略)。

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四、课堂总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1~3题。

说明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本课教学设计,基于对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强调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开展方程的教学。以天平为形象支撑,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写出式子,再通过分类,比较式子的异同,在讨论和交流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感受,理解方程的含义。概念的构建过程,并不是由教师机械地传授甚至告诉学生,而是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

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小学生往往把运算中的等号看作是做什么的标志。如在算式3+2的后面写上等号,往往被理解是执行加法运算的标志。他们通常把等号解释为答案是。而实际上,应把等号看作是相等和平衡的符号,这个符号表示一种关系,即等号两边的数量是相等的,也就是在3+2与5之间建立了相等的关系。本课设计,首先着力帮助学生构建对相等关系和等式的理解,而不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从而为后续认识方程,体会列方程是表示现实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建立良好的基础。

方程,对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形式上的认识,也是感受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模型的过程。全课教学过程,教师在出示图的基础上,都是引导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即把日常语言抽象成数学语言,进而转换成符号语言。如试一试第二幅图,学生很容易列出形如20-12=x的式子,这样的式子反映的是学生仍然停留于算术思路。让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意,从直观的图中抽象出文字语言表述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式子表示。在多次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顺利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