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通用10篇)

12-31

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准备教案的过程有助于教师梳理上课内容。教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卖教学目标充分灵活的安排多媒体演示。关于教案如何下笔呢?编辑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篇1)

(一)基本原则概述

人教社实验教材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这个原则体现在实验教材中,就是在低年级认字1800,写字1000;具体到每一课中,则是认字数量多于写字数量。在中年级的三上教材中,认字200,写字300,与低年级的生字相加,则是认字2000,写字1300,总体还是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不过,具体到三上的每一课中,则是认字的数量少与写字的数量。这样安排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低年级会认了许多生字,从中年级开始,这部分生字需要转化成要求会写的生字;第二,由于小学阶段的大部分识字任务已经在低年级解决,中高年级不再需要过多安排认字内容;第三,学习任务与要求有所调整。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主要任务,从中高年级开始,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变得愈来愈重要,因此,在坚持总量上的多认少写的原则之下,每课多写少认有助于习作的展开。

(二)识字方面

1、识字的位置与数量。本册教材的识字内容主要安排在两个不同的位置:课文部分、语文园地。一课里面,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最少的有2个,最多的有10个。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会认200个生字。

2、识字的指导。教师在三上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继续引导学生复习、运用低年级所接触的途径和方式认记生字,保持、加强识字的兴趣,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

3、注意生字的巩固。我们上面已经谈到,到三上为止,学生应该认识2000,随着认字数量的加大,识字的巩固便显得越来越重要。巩固识字的方法,无外乎重复见面、多次接触,特别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加深记忆。这里讲的大量阅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注意课文的阅读。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既是接触新知、扩大视野、提升修养的过程,同时也是迁移、复习以前所学的过程,特别是可以巩固要求会认的生字。因此,教师在教学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二是注意课外的阅读。学生已经认识了大概2000汉字,这个数量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的阅读要求,或者说,阅读一般的文字作品,学生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借助课外阅读,学生同样也可以将课内所学进行适当的拓展,丰富积累,提高修养;与此同时,还可以将认字与生字的运用对接起来,复习巩固生字,增强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和动力。

(三)写字方面

1、生字的性质。本册教材要求会写300个生字。每课要求会写的几个生字,有的是本课新认识的字,有的是以前已经认识的字,不论属于哪种情况,都力图保证它们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在笔画或笔顺上有某些共同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典型字。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坪、坝同属于左右结构,都含有提土旁;蝴、蝶同属于左右结构,都含有虫字旁。这样的偏旁和结构相对集中的设计,便于学生感悟和教师的指导,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适宜的平台。如果没有上面提到的共同点,字与字之间没有联系,则指导起来、学习起来都会很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自主发现带有同样笔画、部件、结构的汉字之间的共同之处、写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写好典型字的安排是与传统的毛笔书法练习相关的,练过书法的老师们都还记得,绝大多数字帖中的字都有一定的规律,或者是结构相同,或者是偏旁一样。

从生字表二可以看出,二年级下册每课要求写9-12字,三年级上册每课要求写1014个字。写字数量的增加,是为学生的习作做好字量的储备。

2、写字的指导。

(1)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人教版实验教材就开始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要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要领,时常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卫生、爱护和保管文具。与此同时,还要留心纠正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譬如,有的学生习惯于看一下书上的字,然后添加一笔,这种习字方式不利于学生对字形的整体把握。(汉字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就在于其具有立体的多维结构的整体性特点)

(2)在本册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加强生字的书写指导。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板书示范,详细指导不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美观(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利弊谈)。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要写的字也越来越多,形近字、同音字也大量出现,为了使学生避免写白字、错字,教师在写字指导时应该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教材当中安排了这个方面的内容,譬如,语文园地二(32页)的我会填,语文园地四(64页)的我的发现,但是,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时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运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区分字音、字形、字义,不断提醒学生在平时的书写活动中不要写白字、错字。此外,也可以通过写字与学词的结合,使学生尽量少写白字、错字。因为在实际的语言环境当中,很多生字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多了另外一个生字作为参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区别信息,减少出错的机会,在写字的同时积累词语。为此,我们在教材之后安排了《词语表》供大家参考。

(3)写字的质与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学生动笔写字不应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里面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也不是有人所认为的写得越多就越好,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视学生写字的质的情况决定量的多少,如果学生已经记住了字形并且写得比较美观了,那么写字的练习就要体现出弹性的要求了,他可以少写几个。换句话说,写字练习,在达到质的要求基础之上,学生在量上有选择作业的权力。

(4)写字的评价。大家知道,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虑及于此,教师对于学生写字的评价要有不同的侧重,可以就单个的生字探讨重点笔画、笔顺,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也可以着重与形体接近的其他生字的联系,从生字之间的关联之中复习巩固生字、进行有效迁移。此外,应该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测评。

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篇2)

1、认读田字格,为以后正确地书写生字作好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笔画,什么是笔顺。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3、培养写字兴趣,激发写字欲望。

(一)检查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读《写字很有用》

教师适当进行表扬。

(二)认识田字格

同学们想不想学写字呢?今天咱们先来认识田字格。出示田字格,谁认识它?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

先让学生说,互相补充,不对的地方教师再相机点拨、纠正。

教师简单介绍为什么要在田字格内练习写字。

(二)学习写字姿势

认识了田字格,咱们再来学习写字的正确姿势。看一看书上的图,学一学。

谁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可以到讲桌前做一做)

同桌互相看一看,不对的要予以纠正。

教师简单讲一讲三个一。

用正确的姿势描一描,注意提醒写字姿势。

(三)课堂总结

说一说,为什么要用正确的姿势写字?

请学生评价一下,这一节课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山字旁立刀旁

教学目标:

1.掌握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的书写要领。

2.练习书写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

教学重难点:

山字旁:中竖稍长,竖折向右上斜位置偏上。

立刀旁:形态窄长,比字左部件要长,短竖在竖钩左边中间偏上处起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指导

1.出示:划峡今天,我们来学写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

2.学生观察字形。

3.讨论交流。

(1)山字旁的中竖稍长,竖折向右上斜位置偏上。

(2)立刀旁:形态窄长,比字左部件要长,短竖在竖钩左边中间偏上处起笔。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6.分析常见病因。

(1)山字旁:①“山”部过长。②“山”部过低。

(2)立刀旁:①短竖与竖钩较远。②距离太近。三、练习1.描红、临写“峡、崩、岷、岳”和“划、创、刑、则”。

2.临写一段话。

寂寞多年的荒山如今已枝繁叶茂,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涌起阵阵林涛。

3.完成“想一想”。

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其书写要领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山字旁和立刀旁的字例来?

四、总结全文

概括本课内容。

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怀素写字》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本课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认真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这篇课文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有着积极意义。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情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确立注重阅读体验,读中感悟这一教学理念。注重朗读的指导,朗读的空间,朗读的评价,力求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

3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分析怀素写字的方法和过程,从中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四、教法、学法

因为这是一篇与学生有密切的学习体验的文章,我采用以读为主,重体验,促感悟的教法与比较、实践、探究的学法指导学习本课。

五、教学实施

在这一节课中,为了让课堂活起来,我的整个教学过程都试图让学生在以读促情、体验感悟中进行。

第一步,课件导入

教学伊始出示怀素披星戴月,刻苦练字的画面,意在使学生受感染,受熏陶,再简介怀素,从而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进大书法家怀素的书法世界。学生便能自然而然地带着对怀素的崇敬之情齐读课题,引入下文,水到渠成。

第二步,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运用自读、互读、指名读等手段,扫清字词障碍。既做到开篇须熟,又体现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第三步,精读课文

1、抓词理解,重在体验(学习第一段)

一幅怀素儿时的图,一句你觉得怀素是个怎样的孩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那么

书上是怎么说怀素的找一找,圈一圈,读一读。出示句子随后抓从小喜爱

非常认真等词语分析,进行品读,出示句子体会怀素的努力,认真的学习态度。(此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又实践了读中思,读中悟的教学方法。)接着抓住

先┅┅再┅┅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理解三步法,出示句子再进行句式拓展练习,出示句子抓住总是这个词理解,品读句子,

出示句子深刻体会怀素写字持之以恒的认真态度。(此处的设计重在语言积累的训练,使学生明白写字有一定顺序,步骤,方法,我们平时说话、做事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和做。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情感的统一)再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

怀素写字三步法再动手写一写。(此处设计实践了重体验,促感悟的教学方法。)

2、对比感知、读中感悟(学习第2自然段。)

为了突破让学生深刻体会怀素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一教学难点,把实物引进课堂,拿来毛笔让学生摸一摸体验毛笔的柔软,再亲自感受一下木板的坚硬、厚实,然后让学生用毛笔写几个字,看木板有什么变化?学生会发现毫无变化。而怀素却把这厚实的木板写穿了,足见他的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他。。。日子。。。木版。。这句,读中领悟怀素的精神。随后引导学生,你想对怀素说点什么?(体现了以读促感悟的设计思想,又对语文的重要能力说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对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赞美怀素受到了情感的教育,体现能力与情感目标的整合)再带着对怀素敬佩的感情读这段。从而突破文章的难点。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3、举例说明,领悟道理(学习第3段)

在这一环节中抓住了有名一词,引导理解有名什么意思?进而拓展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人呀?他们为什么成为名人(此处设计让学生明白:他们之所以成为有名的人,是他们小时和怀素一样认准一个目标能认真,刻苦,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努力,所以要向他们学习。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这种精神.)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再展示怀素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意味深长的结尾使学生更充满了对语文的好奇。

我想,如果让我们把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讲解和朗读做比较的话,讲解是钻进课本,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以《怀素写字》为载体,呈现给大家,不当之处,请多提意见,谢谢大家。

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方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图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1、观察图一,说图意。相机板书。

2、简介怀素。

3、读题。

二、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生字读音。注意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

4、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5、点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指导句间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好学上进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怀素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2、朗读、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自学生字。

3、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篇6)

中国古文正规的书写方式是:竖书成行,自上而下写满一行后,再自右向左换行。由于汉字的特点,既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自下而上竖排成行;同时,汉字也并一定非竖写不可,同样可以横写,既可以自左而右,也可以自右而左横排成行。在历史上,除正规的竖写方式之外,偶而也见有横写的,例如对联中的横幅必须横写。

最早提议汉文横书的是陈嘉庚先生,那是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陈嘉庚正式向大会提出了中文书写应统一由左而右横写的提案。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首次采用把从上到下竖排版改变为横排版,并刊登一篇题为《为本报改为横排告读者》的文章:我们认为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排版方式,应该跟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它的需要而改变,应该跟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中国文字的横排横写,是发展趋势。著名学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称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眼和头部转动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的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光明日报》率先实践后,到1955年11月,中央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响应。

从竖到横的排列阅读,对中国文字的书写方式是个极大的变革。有人专门搞了一次专项实验:挑选10名高三优等生,分男女两组,让他们阅读从同一张《中国青年报》上精心选择的抒情短文。结果差距明显: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1.345倍。有人开玩笑说,直到汉字改为横写,我才知道自己的眼睛原来是横着长的。还有人调侃,人家西方人的文字是横写的,读者一边阅读一边摇头,意思是在说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因而才有否定前人,独树新解的创新意识;中国的古是竖写的,读者读者一边阅读一边点头,意思是说对,对,就是这样!,因而才有迷信前人,墨过成规的保守意识。

上述说法都有几分道理,也正好被某些民族虚无主义者用来作为攻击我们祖先的把柄,所谓我们的祖先笨到都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怎么长的。因此有必要为古人分辩一二,否则,让那些骂祖宗的声音天天刺人耳膜,岂不是失责吗?

前面提到郭沫若先生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大有跟风之嫌,郭先生本人是研究古文字的大家,仅在汉文横排己成定局的时刻凑上一嘴,为之助阵,却并没有见到郭先生仔细分析古汉文竖写原因。以郭先生的影响,如果当初能够科学地全面地分析古文竖写和现今改为横排的原因(本人孤陋寡闻,未见相关资料),那么就不会为民族虚无主义者留下把柄了,至少在汉字书写方式上如此。

抛开排版印刷不谈,仅就汉字的书写来说,汉字是最适合竖行书写的。在竖行书写的方式下,汉字写起来流畅连贯,有一气呵成之势,横行书写则容易出现停顿现象,难成气势。所以,书法作品大都是竖行书写的,偶见横行作品,其艺术性也往往比不上竖行作品。其中的原因是,汉字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适合竖行书写的特点。汉字由横、竖、撇、捺、折五种基本笔画组成,这些笔画互相交错进行二维布置。写汉字时,总是由左角或上面起笔,收笔处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右上角补上一点,或向右上提笔带出弯钩,这类字适合在右边横着写下一个字,但其仅占汉字的少部分;另一类是在右下角或下面收笔处,或者收笔于中间,这类字适合在下面竖着写下一个字,占汉字的大部分。这里所说的仅是汉字适合竖行书写的原因,汉字竖行书写是历史原因决定的。抛开历史谈科学性,就像嘲笑秦始皇不坐飞机一样无理。

现今被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钟鼎文)。甲骨和钟鼎都不是正常的书写材料,前者只是刻上卜辞用来占卜吉凶的,后者则是写有铭文的器物,而真正的书写材料是专用于写字以记事或记言的东西。日常经验告诉我们,人们总是按照习惯行事的。由于甲骨文和金文大都是竖行书写,说明当时人们习惯于竖行书写,而这种习惯则源自当时的正常书写工具和材料。根据竖行书写的习惯,我们有理由推测,至少在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形成完善熟练的书写技术体系。这样书写体系就是,用刀子作书写工具,用竹片或窄木板(条)作书写材料,用小刀在竹片木板(条)上刻划出字迹。

我们更有理由推测,我们的祖先从开始使用符号记事记言之初,就是用刀子在竹片木板(条)上刻划文字的。因为刀子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发明出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工具,竹片木板则是先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祖先就很自然地尝试用刀子在竹片木板上刻划图形符号以帮助记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图形符号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规范统一,也就能够记录更加复杂的事情,最终形成完善的文字系统,同时,在竹片木板上刻划文字的方法也就习惯成自然,技艺也更加熟练,从而发展为成熟的书写方式。孔子编著的《尚书》主要内容是古代文告,年代最早是《尧典》和《皋陶谟》两篇,文字古奥,少见孔子时期的语言特征,说明两文不是口头传诵到孔子时代的,而是书写抄录流传下来的。

用刀在木板上刻字,必然要求用力压刀,这就出现固定木板的问题。有人会说,把木板放在桌子之类的东西上不是能更好地固定吗?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第一,古时候只有相当于现今茶几一类的矮桌子,是吃饭专用的,桌子的多种用途是很晚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第二,用刀刻写要求很高的技艺,因而是由专业的刻写匠,即刀笔吏来执行,而刀笔吏的地位很低,不太可能配备桌子供书写;第三,刀笔吏要随时随地准备记录,更不太可能随身带上书写用的桌子。因此,刀笔吏们固定木板只能靠自己的身体来解决,不外乎两类方式:一是单靠左手握牢木板,二是左手在身体其它部位的协助下固定木板。

先分析第二种固定木板的方式。这时要求木板比较宽大,大概需二尺见方,以便将木板一端抵在腹部,左手挤压另一端,从而固定母好木板,腾出右手刻画。这样的木板能够刻写大量文字,从左至右可以刻写下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字,自然可以横行书写的。古人可能尝试过这种方式,但出于以下几种原因而放弃了:一是由于刻写费时费力,要求古人用以记事的文字要少而精,记录一件事不过用字几十个而已,宽大木板容量多,因而造成若多事一板则有不便,若一事一板则大量浪费的弊端。二是,要保证刻写时木板不致裂开,木板就相应要厚一些,也就笨重一些,携带不便。三是,当刻写到木板下半部分时,由于大靠近腹部,既使不上劲儿,又使人感到拘束难受。

第一种固定木板的方式,只要裁减木板宽度到一定程度即可。古代刀笔吏们自然经过尝试把宽木板改为窄木板,就可以拿在左手掌中握牢,这样的窄木板大概宽四寸左右,长二尺左右,这就是牍。牍既可以横持也可竖持。如果横持牍片,由于刻写文字的地方必须位于掌心才方便用力,刻写时两手掌心相对,双臂夹角小,显得特别别扭。只有竖持牍片,双臂呈垂直状,才显得舒缓大方。如此以来由于牍片较窄,横写只能刻写不足十个字,造成不方便,只有竖行刻写才比较合适。

综上分析,宽木板或横持牍片是容许横行书写的方式,但均因不便而被古人放弃,剩下的只有竖持牍片,从而决定,古汉文书写方式必然是竖行书写。

从牍片的面积来计算,每片牍大概能写下一百多个汉字,基本上满足一般记事记言的需要。但如果一次记录的太多,用到多片牍片,不很好地装订起来就会散乱,为以后的阅读带来不便,而牍片又的确存在着不便装订的缺点。若把牍片装订起来,大概只有在一侧打孔然后用细皮条或绳子或铜环穿起来,但牍孔边缘与装订物之间互相摩擦严重,容易磨损。

因此,古人想出了再把牍片简化成简条的方法。简条容易编系成册,用耐磨损的细皮条分别拴捆简条两端,从而把许多简条连成一体,很方便卷折,卷折时皮条与简条之间摩擦较少,因而长久耐用。尤其重要的是,只要简条数量合适,卷起来的简册正好能握在掌中,左手可以极其牢靠地握住简册,以便于右手用力刻写。简册的另一大方便之处是便于携带,一个刀笔吏随身可以携带多个简册,足够他写上几天的。这样,古人就找到了两种用于正常书写的材料牍和简册,记录时字数少时用牍,字数多时用简册。

如果古人仅仅使用牍的话,竖行书写时既可以自左向右换行,也可以自右向左换行。相对说来,向右换行更好一些。因为,首先单个字是的书写顺序是自左向右的,如果顺序相反,那么先写出的部分就会被刀(笔)尖遮住,从而导致不容易把字写漂亮。其次,向右换行就会把最先写成的竖行留在左边,就不会被持刀(笔)的右手遮住,方便查看前文。问题是古人为什么放弃比较自然的向右换行的方式,却最终采用了向左换行的方式呢?这实际上由简册的特点决定的。

或许又会问,既然有了简册,是不是可以在简册上横行书写呢?答案是否定的。第一,即使古人想到在桌子上写字,简册不容易固定在桌子上,从而导致无法刻写。第二,横行书写就要求左手横握简册,与横持牍片道理一样,不便于刻写。因此,古人们只有像用牍片写字一样,左手竖握简册,右手持刀(笔)在一特定简条上外侧一面刻写,如果在内侧刻写,则不易固定正在写字的简条。

在简册上写字换行方式不外乎向右换行和向左换行两种方式。先分析向右换行方式下的一些基本特征,这时就要求简册自左向右卷起,以便刻写时把简册向左卷,使正在刻写的简条位于左手掌心处。简册的卷动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写满字的简条直接从左手腕处向左卷出,这样卷出的简条数量较少时还可以,但数量一多,卷出的简条受到左腕的阻挡不能自然下垂而顷斜翅起,使得不容易握紧剩余简条,而且前文部分左腕外侧,要想查看则必须倒手,很不方便。二是把写满字的简条直接卷在左手掌中,这样首先就导致前文被压在掌中,不方便查看;更为严重的是,当写满一圈后,外层简条或者由左手指端卷出,或者再折叠卷入手中,都存在不方便查看前文的弊端。也就是说,无论简册如何卷动,在向右换行的书写方式下,都方便查看前文。这还仅是用刀作笔的情况,当毛笔出现以后,更不可能把简册直接在左手中卷动,否得会搞坏墨迹未干的字。

向左换行要求简册自右向左卷起,写满字的简条可以很方便地在左手指端处卷出,要查看前文时只需持刀(笔)的右手手腕抬起卷出的简条即可。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古人向左换行的书写习惯。为了统一书写形式,在牍上也采用向左换行的办法。

有人或许又会说,纸发明以后,古人为什么不改为横行书写呢?这是习惯问题,而且在大量引进西方文化之前,竖行书写并没有太大不便,人们自然也就不会考虑改变习惯适应新形式。不信你把习惯用右手改为左手试试,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综上所述,以刀为笔、以简册为书写材料的书写特点,决定了中国古文竖行书写向左换行的方式,这是不科学吗?

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篇7)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课文《怀素写字》,是该版本教材有意识地编排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写字的一篇阅读课文,对激发学生掌握习字方法,苦练语文基本功有着积极意义。文中写道:他(怀素)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在与教材配套的教参中指出,本文教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仔细体会出怀素写字的情形,还需边读边想,使脑子中浮现出怀素认真写字的形象。可是,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则发现怀素练字的方法,仅仅适用于课后的描红类练习,而不适合学生在田字格、方格乃至脱格练习。

首先,学生的起步写字训练一般由两个环节组成。一是让学生对生字进行识记,即认清字形,记住笔顺,再一笔一画地照着样子进行描红;二是在学生对汉字字形有了充分的认识,对汉字的笔画有了充分识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田字格或方格中进行书写。其次,我们从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看,学生写字训练应该是建立在整体部分整体这一观察的基础上的,使学生将整个汉字做为一个符号或由几个部件构成的符号储存于记忆中,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和书写。也就是说学生脱离描红后的书写应该是在认清字形,记住笔顺这一前提下,按汉字部件的组成,一笔一画默写的过程,而不是一笔一画照着写这一落后的书写形式。

由此可见,《怀素写字》一文中对怀素练字方法的介绍是不够严谨的,或是缺乏科学性的。怀素写字的方法仅适用于学生课后生字的描红练习,而观察文中那幅少年怀素刻苦练字的插图则让我们感到困惑显然,图中的怀素并不是在进行描红练习。由此笔者以为,《怀素写字》一文中的这句话应改为:每次描红时,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或将原句中照着两字删去则显得较为妥当,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误导。事实上,学生在课文中接受的信息,在其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是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的。在笔者前面例举的写字现象调查中,有学生就坦言,他们看一笔写一笔、一笔一画照着写就是教师指导或课文误导的结果。

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诗歌,了解写字的用处,激发写字的兴趣。

2、学习词语,感知“用心”的意思。

3、认识生字条,识字9个,复习拼音,懂得利用拼音识字和正音。

教学重点:

识字9个,学习词语,感知“用心”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拼音识字和正音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文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播放课件)

二、指导看图

1、出示插图:有几幅图?(3幅)指导看清楚表示顺序的“点”。图上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蜜蜂和蚂蚁)

2、蚂蚁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听读诗歌

1、师示范读课文(生端起课本,坐端正,认真听,听准字音)

2、“大事情”指的什么事情?学写字有什么用呢?

生:可以给朋友写信,可以写自己的名字,可以帮助我记很多生字……

3、师带领生读全诗。

写字这么有用,孩子们想不想学写字呢?

四、学习生词。

1、出示:铅笔、橡皮、田格本、我们、写字、很用心(师范读)

2、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师利用拼音正音,复习拼音。

3、指名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词语。

五、理解词语

1、出示文具:我们一起来认识铅笔、橡皮、田格本、这三种文具,铅笔是用来写字的,但是我们写错了怎么办?(擦掉)用什么擦呢?对,用橡皮,下面我们再来认识田格本,我们在写字时注意字在田字格中占格。

2、游戏:找朋友(师拿出生词卡片,学生读,举起对应文具)

3、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是用心呢?

生:看清老师是怎么写的;生:写字时不要乱画,要一笔一划……

4、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写字,希望你们不仅学会写,还要写干净、整齐。

六、认读生字

1、从词语中剥离出生字,单独认读,请小老师带读生字。

2、“笔、皮”口头组词

3、开火车认读生字,有困难的用拼音帮助。

七、读书,认识生字条。

学习在课文中将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出,抽生用实物展台演示,

生评价圈得是否正确、美观。

板书:铅笔、橡皮、田格本

我们、写字、要用心

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篇9)

唐代大书法家怀素以狂草而闻名于世。怀素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小时父母无力养活他,把他送到庙里当和尚。怀素自幼喜爱书法。他白天念完经,干完活,不管多忙多累,总要抽时间练习写字。写字需要纸张,可他没有钱买纸。一天,他看见院里芭蕉的宽大叶子,这不也可用来写字吗他立即从窗户跳出去,采来一张芭蕉叶,用墨笔写上字。可是,叶子上的字立即变成小墨珠,不成字形了。酷爱书法又善动脑的怀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去掉芭蕉叶面上蜡质的方法。绿纸写字成功了!他高兴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

可是寺庙里的芭蕉不多,绿纸眼看要用完了。于是,他有空就在寺院里和寺院外的空地上栽上芭蕉。后来,只要看到哪有一点空地,不论是路旁、塘边,他都要栽上芭蕉。先后种了上万棵,这样,他再不用为缺纸发愁了。他每天起早摸黑,精练书法。几年后,写过的芭蕉叶已能堆成一座小丘。

怀素精益求精,向名师求教,从家乡挑着担子,千里迢迢,步行到京城长安(今西安)向大书法家颜真卿求教。经过颜的指点,他终于写出一手好字。毛泽东的书法也受到他许多影响。

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篇10)

1、颜真卿学书法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小时候,颜真卿就勤奋好学,喜好书法。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纸和笔,他就用黄土、树枝在墙上、地上练习写字。

长大以后,颜真卿做了县官,仍一直惦记着读书、写字,从未停止练习书法。

颜真卿的老师告诉他: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诀窍的话,就在于苦学。记住,不下苦功夫的人,是永远不会有任何成就的。颜真卿牢牢记住老师的话,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埋头苦练。不久,他的书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于勤学苦练,颜真卿终于成为了伟大的书法家。

2、吃墨水

陈毅爷爷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

妈妈走进屋,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了起来。这时,他才发现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

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心疼地拉他去漱口。他却笑着说:没关系!吃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3、王冕读书

王冕家里很穷,他七八岁时就给人家放牛。

每天清早,王冕把牛拴在野地里吃草,自己跑到学堂的窗外,听里面的读书声,听一句,记一句。

有一回,王冕听读书声听得入了迷,不知不觉,太阳下山了。他跑到野地里一看:糟了!牛挣断了缰绳,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王冕一口气跑回家,看见牛已经进了圈。父亲为这件事打了他一顿。第二天,王冕照样跑到学堂外面听学生读书。

后来,王冕到了一个寺庙里做工。白天,帮和尚干活。晚上,他坐在大佛像的膝盖上,在油灯下读书。有时一直读到天亮。王冕这样好学,被一个有学问的韩老师知道了,就免费收他做学生。从此,王冕进步更快了。

相信《最新小学写字课教案(通用10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写字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