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专题“美术小学教案”推荐内容。
优秀的教师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教师应该准备一份上课前的教案,教案对于教师成功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您知道一份优秀的教案都包含哪些内容吗?有请驻留片刻,我们为你推荐美术小学教案,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让学生尝试以抽象的色彩和点线来表现主观情绪,感受色彩和点线的表现性。它既是前课冷暖及冷暖色调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又为以后的色彩创作奠定基础。教材内容颇有趣味性;表现手法也可灵活、多样;可借助音乐的抽象性更好地说明问题。
(二)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感受抽象美和以抽象的色彩、点线表达情绪的能力。
②学会用色彩表达特定情绪。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图片、电脑课件等。
学具:水粉色、纸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用电脑“马赛克”画成一抽象画的节日场景,请学生猜猜,它复原后是怎样的场景,有怎样的气氛。学生可以感受到欢乐的气氛。然后出示复原了的照片。
提示:有时一幅看起来没有具体描绘什么,但它和具体的情绪仍是有联系的,它是能表达出某种情绪的。
●教学新授:
欣赏米罗等画家的抽象绘画,让学生讨论作品传达了什么情绪。再欣赏课本上学生的例图。
●学生作业:
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特定的情绪,并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作品展示评价:
(1)为作品取个题目,或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2)作品展览与观摩,并自我介绍作品和互相评论作品。
(3)评论为什么有些作品有表现力,有的作品表达的情绪不明确。
三、学习评价建议:
●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制作?
●能否欣赏同学和艺术家用色彩和点线表现情绪的作品?
●你在作品中把自己想表达的情绪表现出来了吗?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在《鸟和家禽》之后,两者的教学内容,互为补充延伸,前者突出“平面”的表现方法,而后者更突出了“立体”的表现方法。用废旧材料和黏土做鸟和家禽,让学生在尝试各种废旧材料和黏土的同时,了解民间工艺、了解自然、爱护生命,更关心地球的未来。这课可以分两课时来教学,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材料,共同分工合作,共同创作鸟和家禽的形象,用”立体”的方法,把自己创作的鸟和家禽的外形、动作特征表现出来。
本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美术教学的基本规律,爱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做鸟和家禽的基本方法。
操作目标基本学会把握鸟和家禽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渗透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鸟和家禽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基本把握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作、黏土、制作工具等。
学生准备:黏土、制作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与引人
1、一次《猫与老鼠》中的笨猫在家睡觉时被鸟叫声或鸡叫声惊醒,你们听出是什么声音吗?放动画,你能把这些鸟或鸡画出来给老师看看吗?
2、学生在纸上画,师请两个学生上黑板表现。
3、展示其中的部分作品,引导学生注意鸟类的基本形体特征。
4、师出示鸟类标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鸟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长什么样,不清楚的同学还可以上来摸一摸,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其他同学。
5、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既然你们都了解鸟的基本形体特征,那你们想用做陶的方法来表现它吗?
6、引入新课我做的鸟和家禽。
二、欣赏与交流
师:在做陶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的祖先和民间陶艺家和我们同龄学生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用陶来表现鸟和家禽的。多媒体演示鸟和家禽的陶艺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烧制成功的作品。
师:我们每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都要先进行构思,之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适,怎样去制作现在也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样的鸡和家禽怎样做得与众不同,又如何去表现每一部分想好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一下看法,在制作时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学生交流各自的设想,教师适时点拨。
三、练习与展示
师:既然同学们都已想好,那就开始制作,注意开始要练泥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推荐优秀做法和讲解注意事项。
请同学展示作品,并作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参与评议。
四、与延伸
师:刚才我们看了同学们的作品,你们做得真好,想像力真丰富,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和自豪。
根据同学们的创作,你们能推选出今天的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吗
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告诉课代表,教师颁发自制鸟和家禽的奖品。
师:其实陶艺本身底蕴深厚,民间陶艺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很多方面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以后认真学习各科知识,认真观察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
六、教后记:
《画龙点睛》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礼品包装的形式及其作用。
2、能够利用各种材料较巧妙地设计制作和结扎包装作品。
3、对包装设计活动感兴趣,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包装的设计、制作
教具准备:包装纸、纸盒、丝带、彩笔、剪刀、透明胶带、废旧材料、订书器
教学过程:
一、引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神秘的礼物,我想把它送给这节课表现最优秀的同学,为了让这名同学收到礼物时更加开心,我想把它进行一下简单的包装。
二、探究新知:
1、渗透礼品包装的相关知识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三张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包装纸,如果这件礼物送给你的话,你会选择哪一张呢?为什么?那么剩下的两张你认为适合包装什么礼物送给什么人呢?
2、演示包装方法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包装方法。
3、欣赏礼品包装图片
礼品的包装和装饰方法很多,下面我们就欣赏一组各具特色的礼品包装图片。
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同学们的欣赏,相信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包装的方法,那么包装什么礼物呢?母亲节就要到了,妈妈平时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辛苦,请每位同学为自己的妈妈写几句祝福语,装进盒子里,作为礼物送给妈妈,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教师制作的祝福语。
三、学生制作
温馨提示:
1、用包装纸给礼物镶边框。
2、用深色彩笔写祝福语
3、把祝福语放到盒子里进行包装
4、装饰
四、展示评价:
说一说制作感受,对自己设计的包装满意吗?为什么?其他同学对这件作品有什么想法?你喜欢哪个包装作品?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五、送礼物
今天表现最优秀的同学是,现在我就把礼物送给他,在送他礼物之前,我要告诉同学们,接送礼物也有一定的礼仪,教师演示双手送礼物,对方双手接礼物,并表示感谢,教师送礼物。
课题:化装晚会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面具或头饰和服装。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
教学重、难点:如何对自己进行有创意的装扮。
教具学具:卡纸,皱纹纸,尺、铅笔、剪刀、胶水、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我们学校要举行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其中有一个游戏室呢,非常有意思,要小朋友啊全副武装,把自己装扮成各种动画故事中的形象,或自己喜欢的形象去参加化装晚会。小朋友愿不愿意呢?
2、新授
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先设计一个有趣的头饰和面具了,师出示面具请小朋友观察它是怎么来做的?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做?你想为自己设计怎样的面具呢?
制作方法:
(1)设计:平面额顶头饰一般包括形象和头扎两部分。形象的大小可为15厘米左右,头扎以自己的头围而定。
(2)印稿:将设计好的形象复印在卡纸上。
(3)装饰(涂色、剪贴……)
(4)组装:将形象沿外轮廓剪下,再剪出头扎及两端的切口组装而成,也可将头扎用定书机固定。
3、有了好看的头饰,什么还缺些什么呢?--衣服。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设计一件特别的衣服。
制作衣服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呢?皱纹纸、挂历纸、卡纸、盒子……
可以设计瓢虫的衣服,各种动物,卡通形象的衣服,欣赏图例
请小朋友自学,这些形象你会做了吗?请选择你喜欢的来说一说,你还可以创造出更有趣的形象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谁的衣服最漂亮?
五、拓展:一起穿上头饰和衣服,化装舞会开始了。(音乐响起)
教材简析:
本课是引导同学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来设计一小块地毯,然后再拼成一块大地毯。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同学运用剪贴和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指导同学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准备若干绘画和剪贴的小地毯的范例和各种颜色的纸。
同学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准备旧挂历纸、画报纸、油画棒、剪刀、水彩笔、胶水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地垫拼图游戏: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一人拿一块地垫,拼插起来,看拼成的大地垫的图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变化。
活动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块,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
讨论:“小地毯”图案是怎样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它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再把发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复体会形式美。
活动三:
利用实物投影仪具体展示、分析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示自身独特的设计。
按设计方法不同同学自由组合,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同学运用间或绘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
活动四:
分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组互评。
“地毯展销会”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与整理:提醒同学收拾好学习用具。坚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
让同学尝试用更多的旧资料,如布、线、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1、是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札记:
由于优秀教案上的失误,上第一个班时一局部同学把本课设计地毯与xx时的设计手绢混淆了,虽然做出来的效果很漂亮,但是当与他人的拼在一起时就显得很单薄、很纤弱。所以在上另两个班时,我先将手绢与地毯的图案进行了比较,使同学对二者的图案风格有一个直观地认识,这样再做设计时就再没出现手绢式的小地毯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能够控制毛笔的水分,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
2.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毛笔中锋和侧锋等用笔方法。
3.用浓墨和淡墨,中锋和侧锋等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试着进行水墨画想象立意创作。
4.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水墨画艺术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创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水墨画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中浓、淡墨的变化,学会调处不同浓淡层次的墨色。
2.指导学生体会毛笔的中、侧锋等用笔,学会在创作体验中变换运用不同的用笔方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水墨游戏的画面进行想象勾画,使作品体现主题性完整性.
2.在水墨画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水墨画学习常规习惯,引导学生在乐学的同时,学会整理清洁好自己的材料与工具。
教学准备(媒体运用):
教具准备:
水墨画名家作品欣赏课件、表现浓淡墨变化的有代表性欣赏范图、表现不同的用笔变化的代表性欣赏范图、学生优秀的习作范图、教师常用的水墨画工具与材料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大、中、小毛笔各一支(其中羊毫笔两支、狼毫/兼毫笔一支);墨盘/砚台一个;调色瓷碟一个;羊毛粘一块、吸笔纸若干、水桶/笔洗一个;每生两张四尺三开大小的宣纸各一份。
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课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中第一次安排的中国画课堂教学课程,从以往的国画教学反馈来看,本课时课堂教学的策略从以下几点来设定:
1.课前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有规律的摆放,以保证上课时间的效率性。
2.上课初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欣赏传统中国画作品与儿童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墨色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自主发现水与墨之间的调色关系,认识“墨分五色”的道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范图中的用笔变化,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用笔方法与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并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变换用笔的体验。
5.通过组织学生观赏中外画家及优秀学生的水墨画创作,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有目的、有主题性的水墨画创作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灵活的运用浓淡墨,合理的变化用笔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教师课前组织个别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准备好,并放在画桌上相应的位置,如图1)。教师组织学生进画室就坐,使学生一进画室就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兴趣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2.讨论与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
(由于学生们大多数对中国画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大多会出现“中国画”与“水墨画”、“水彩画”等其它绘画形式相混淆的现象。)
教师出示欣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图2~图7的欣赏,认识了解水墨画的艺术特点。
图1.工具材料摆放位置示意图 图2.学生作品 图3.米芾:《山水》
图4.齐白石《花鸟》 图5.学生作品 图6.学生作品 图7.梁楷《泼墨仙人图》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各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补充、总结:
A: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的特点你知道那些?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的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历代绘画在不断演变中,从题材范围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在创作形式上又分为: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造型技法表现形式。)
B:什么是水墨画?
(中国水墨画的诞生,是中国绘画发展到一个相当高度文明时期,伴随着用纸、用笔、与用墨的创造与表现,产生了这种水墨畅神、写意的“水墨画”。水墨画起源于唐朝,创始者是唐朝大诗人、画家、王维。)
C:水墨画常用的工具是那些?你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使用方法吗?
(水墨画创作的主要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和水,辅助工具:调色瓷碟(盘)、笔洗、画毡、笔帘、镇纸、印章和印泥等。)
二、出示课题:
这节课,咱们就来运用这些“新朋友”──水墨画工具与材料,来做《水墨游戏》。
三、讲授新课:
1.墨与水的游戏:
“当毛笔蘸满了水和墨,在宣纸上重重地点画一笔,快看,出现了什么?然后,第二笔、第三笔,又出现了怎样的神奇?”
A:教师引导学生用吸笔纸吸去笔中的水份,用羊毫毛笔的笔尖蘸一些浓墨,再瓷碟的边缘掭拭,直接在宣纸上点笔,画线,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
B:教师再组织学生分别用刚才的墨笔笔尖蘸一滴、两滴、三滴、多滴清水后,分别在宣纸上随意的画点、画线条,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
C: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刚才的实践游戏,观察自己的作品如图8~图10,总结出墨与水的变化关系:
图8.学生作品 图9.学生作品 图10.学生作品
教师根据各班级学生的认知理解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补充,加强学生对墨色的理解认识:
(随着水份的不断加入,墨的颜色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墨的浓淡深浅的美丽。……)
(古人有“墨分五彩”之说,五彩即焦、浓、重、淡、清。不加水的`墨叫焦墨,黑而发光,加少许水就成为浓墨,比淡墨重的叫重墨,水分多成为灰色的叫淡墨,极为浅淡的叫清墨。)
2.变化多端的用笔游戏:
A:教师询问学生刚才在游戏中是怎样执笔的?
教师组织学生体会自己最佳的执笔方法,并根据学生的习惯、认知的不同,进行实践性的体验说明:(执笔:常见的是五指执笔法,实际绘画可根据自己的握比笔习惯调整,关键是要让笔活用自如。……)
B:教师组织学生把笔垂直或侧倒(中锋与侧锋)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C:教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上、下、左、右)用笔,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D:教师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快、慢速度,用不同的轻、重笔力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E: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刚才的实践、体验练习,观察自己的作品如图11总结出用笔的变化与画出的痕迹之间的关系,并适时的出示课件如图12,补充、说明,引导学生加强认识:
(因为用笔方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因为用笔的方向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因为用笔的力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图11.学生作品 图12.用笔示意解说图(转自《儿童水墨画》)
四:提高与拓展:
1.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刚才游戏体验的画面,进行不同方向的观察,联想,进行大胆的变化、添画形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的在水墨游戏中展现个人的独创性,更加尽兴的进行水墨游戏。
2.教师鼓励动作快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的运用不同的用笔用墨方式,进行一幅有主题性的水墨游戏创作.
3.教师组织学生谈谈自己本课的游戏体验,说说自己对水墨画的认识:
A:你能谈谈运用宣纸绘画的感受吗?运用宣纸绘画与常用的普通图画纸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发言,进行相应的有关宣纸艺术文化的介绍与引深。
(宣纸有生、熟之分,写意画用生纸,生纸落墨上色容易渗化。上过胶矾的叫熟纸,不会渗化,用于画工笔画。纸的大小以长度尺寸来分,常见的是三尺、四尺、五尺、六尺,最长的有一丈二尺长,还有更长的。学画时可用四尺宣纸一裁三开使用,称为四尺三开大小……。)
B:你发现水墨画的创作艺术特点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发言,进行相应的补充: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指纯用水墨所作的画,体现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的艺术特点,在创作中体现“墨既是色”的艺术创作特征……。)
C:你喜欢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绘画创作体验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遇到了那些困惑?你觉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收获最多的是什么?……
五、总结:
中国画数千年来作为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不断演变,提高,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中国绘画。中国画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中国画这一鲜明特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也影响了东南亚一些临近国家及近代欧洲画坛。
作为一个中国人,今天我们开开心心地做了一次水墨游戏,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课后,我们不妨也试着运用水墨、彩墨来表现抒发出我们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我们的传统艺术来表现今天我们的五彩生活。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学生水墨画、彩墨画作品,激发学生对国画学习的兴趣。
一、 说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出壳了》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这节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想象思维最为活跃。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展开回忆与想象,表现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出壳时的情景。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充满感情地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增强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画面。
教学难点——表现不同种动物出壳的特点和画面的自由性生动性。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通过观察活跃学生想象思维”为主要目的,针对小学儿童天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将采用“启发、诱导、交淡”为主要教学方法。如:以录像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诱导想象小动物出壳时的心情。通过提问“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怎样去保护它呢?”对学生渗透珍惜自然、爱护生灵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将更关注学生如何去学。让学生在观赏动画、图片,联想小动物出壳的表情和心情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表现出生动画面,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瞧!鸡宝宝、鸭宝宝出壳了。(播放小鸡、小鸭出壳的动画)观赏后问:你们刚刚看到什么了,它们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哪你们猜猜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是从蛋壳里钻出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有这么多小动物是破壳而出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创作小动物出壳的情景。出示课题《出壳了》。
(二)、体验动物宝宝出壳
刚刚我们看了鸡宝宝和鸭宝宝破壳而出的过程,那你们想不想亲身体验从蛋壳里钻出来的感觉啊!
游戏前先让学生想好自己要表演哪种动物宝宝,然后缩成一团做好准备,在音乐中随着老师的话语开始表演:宝宝在壳里一动也不动,慢慢的、慢慢的,宝宝睁开了它的眼睛,它们的身体越来越大,觉得里面太挤了,想冲出这个黑黑的房间,它们钻呀,爬呀,有的头出来了、有的背出来了、有的脚出来了、有的尾巴出来了,它们接着爬呀,钻呀,哇!终于出来了。接着把每一小组表演的生动形象同学请上台,钻进假设是蛋壳的塑料袋里再次表演动物宝宝出壳。让下面的学生再次感受到动物宝出壳的生动过程。
游戏后采访全体学生:你是表演什么动物宝宝呀?你是怎么从壳里钻出来的呢?通过体验动物宝宝出壳,说说动物宝宝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动物妈妈见到自己的宝宝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从中引导出动物妈妈对宝宝的爱。
用游戏的形式来体验小动物出壳,给学生以新鲜感,同时又让他们在兴奋的状态中尝试了小动物出壳的艰难,获得真实的体验。在这一环节中我将把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现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也使游戏和图片为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打下基础。
(三)、尝试创作
1、好不容易从壳里钻了出来,这真是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如果能把这美妙的一刻画下来,那该多好啊!
2、 瞧!真有几位小朋友把它画下来了(出示小动物出壳的图片)。看看他们画的都是些什么小动物出壳了,又是怎样画的?
3、宝宝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壳都怎么了?那怎么来画破的壳呢?
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小动物从壳里出来,需要力气,因为壳比较硬,所以在表现破壳或壳的裂痕处都要用折线来表现。后师示范。
如果让你来表现动物宝宝出壳的情景,你会把动物宝宝出壳的地方画在哪?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总结出:可以把动物宝宝画在鸡窝里、草从中、孵化箱里等地方出壳。
接下来给学生3分钟时间,创作一个不用涂色的小动物出壳的场面。(作为下面内容的铺垫,同时也给学生以尝试创作的机会。)
在创作中我将播放一些小动物的图片以及动物宝宝出壳的图片。创作完后把一些有代表性作品粘贴在展示区后交流。
在交流时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肯定一切孩子的努力。并由衷赞扬他们,这样,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进一步创作指导
出示两张对比图片:一张只画了蛋宝宝出壳的场面且没有背景的作品和一张有蛋宝宝出壳的场面,还有妈妈和姐姐在旁帮忙,有背景的作品。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我更喜欢下面这一张:因为,上面这张只有一只孤零零小鸡在那,且还没有背景,而下面这一张不仅有背景和丰富色彩,还有鸡妈妈和鸡宝宝的兄弟、姐妹一起帮助其它想要出壳的鸡宝宝。
你们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被你们发现了。看样子,在画面适当的位置添加一些东西,画面会变得更有趣、更丰富一些。如果让你来添加,你会加些什么呢?
你们不仅眼睛亮、想象力也很丰富。我想我们班上的很多同学脑子里肯定已有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蛋宝宝出壳的场面,那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说一说,并相互提提建议。
这样既让学生在画面上感受到了丰富的色彩,也让学生直观掌握了如何才能把画面表现的更生动。
此时,学生已经对表现动物宝宝出壳场景已有了一定的创作能力,下面给学生10分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下,续继展开创作。学生在创作中有可能不会表现蛋壳与小动物的的前后关系。我将指导学生先画前边的形象,再画后边的形象;或者先画动物宝宝,再用剪、贴的方法制作。
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粘贴在“交流区”先自评后互评。
在评价中我将以学生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 、拓展延伸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五、 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四部分:课题、示范区、展示区、交流区。
【教材分析】
参观券的产生是随着社会文明、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旅游市场日渐升温而迅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的设计理念和印刷水平也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我国的参观券种类繁多,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本课在带领学生欣赏和观察参观券的前提下,了解生活中票券设计的基本要素、方法和规律。通过文字的排列和图案设计,以学习设计参观券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加强情感态度、认知态度等的引导,并将美术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找原型,并沿着生活的轨迹充分的发挥想象,了解设计在方便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喜欢美术课堂。课中设计运用了话剧表演,营造了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的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参观券的组成。主体图案的多种表现形式:摄影、绘画、电脑组合、文字的主次、大小、字体的变化、统一、色彩的主、辅、主劵、副劵、存根的比例,票面的纵横等。
2。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劵。
3。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在方便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参观劵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精美的参观劵。
【教学难点】
设计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新引进一批动物,喜欢动物的小朋友们急急忙忙的跑过来观看,下面请看学生表演并思考:为什么工作人员让那位女同学进而没让这位男同学进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位男同学没带门票。
由此揭出课题。门票也叫参观券。教师总结:参观券是参观展览、观看演出、比赛或游览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卡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参观券的设计。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丰富性。”本课从一开始通过话剧表演,让学生很容易投入到创设的情景中,深刻体会到参观券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想更深层次的了解参观券的兴趣。
三、课中研讨、体验探究。
课件上出示同学们课前准备的参观券,分组研究回答相关问题:
一组:参观券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组:参观券的图案有哪些形式?
三组:参观券的文字由哪些特点?
四组:参观券除了作为入门的凭证以外,还有哪些用途?
四个小组比赛看那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回答的最全面。学生可结合课本中对参观券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请各小组派代表起来汇报:
一组:参观券的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案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二组:图案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
三组: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四组:参观券的色彩
颜色鲜艳,对比强烈(课件演示)。
参观券的色彩,图案设计要协调,不影响主要文字。
各小组的观察的都很仔细,回答的都很全面,同学们掌声鼓励一下自己,你们都很棒。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参观券让学生欣赏,通过各小组的汇报,体会到票面的图案、文字、色彩设计与参观内容是紧密结合的。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组比赛的形式,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请学生起来汇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提升设计理念
老师问:同学们想一想参观券除了作为入场券的凭证外,还有哪些作用呢?(学生讨论)
1.使用价值(是一种参观旅游的凭证)
2.收藏价值(是景点的名片、知识的卡片、历史照片。在我国夏朝就有了,明代有了正式的旅游门券。)教师问:既然参观券除了作为入门凭证外,还有收藏、欣赏、宣传广告的作用,那么在设计时又该如何创新和突破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提出好的建议和设计思路?(学生讨论)
生1:文字方面要具有宣传性,为旅游、参观者提供更大便利,如联系电话、乘车路线、提示等。
生2:印刷要更精美、清晰度要更高、选用材料要更贴切。
生3:参观券的发行要更灵活多样,如春、夏、秋、冬四季选用不同色彩的底色,节日参观券要更加突出喜庆气氛。
设计意图:美术教学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学生对参观券的用途进行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欣赏感知能力,提升设计理念,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为自己喜欢的公园或博物馆设计一张参观券。
作业要求:
1.主题明确。
2.主题图案充满主券,引人注意。
3.参观券的名称色彩醒目(一般用强烈对比方法进行主题与背景的色彩设计)。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六、展示评价作业,总结全课。
学生把作品汇总在一起,固定在4开纸上,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在黑板上。每一小组派一代表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先自评,再进行互评,可以比造型,比色彩,比谁的最有个性,谁的最漂亮。
2.提出修改意见
3.谈感受和收获
设计意图: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动手实践,自由创作,培养学生设计制作能力。开展互动式参观、交流,增强学生对创作的自信心与评价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
通过学习本课让我们知道了参观券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希望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留意身边的参观券,养成收藏的好习惯。
教后反思: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参观券,通过观察、比较、借鉴,帮助学生解决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由于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老师有的放失的引导,学生对参观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迫不及待的投入到参观券的制作中,作品质量还挺高,部分学生作品较有创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课的美术活动中再次得到验证。再好的课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不足之处是有些学生作品受书上作品形式影响较大,有明显的相同之处,缺少创新。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学习个人信息卡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信息卡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制作外形独特,工艺精美的信息卡。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指导个人信息卡包括哪些内容吗?(姓名、性别、属相、电话、地址等)
2、你们所知道的个人信息卡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教师小结:个人信息卡能在短时间内让别人了解自己,同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它还具有纪念意义。
3、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确定卡的外形:除了圆形、方形、扇形等几何形之外,还可以设计其它的形状。
投影显示信息卡的外形,请学生根据外形说出他们是由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实物简化而来的。教师讲解示范,在设计外形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能体现自己的个性与众不同。
2、设计定位
选择好文字内容,用铅笔在已设计好的外形上确定好文字的大小位置。文字要醒目,有大小区别,但不可显凌乱。
3、绘制图案,写出文字内容。
用彩色笔给图案上色,并写出文字内容,注意色彩搭配要有深浅变化,画面干净整洁。
4、装饰美化完成
对画面进行整体的调整,可利用剪贴的方法来弥补画面的'不足,力求精美。
欣赏范作,学生讲自己的设计意图。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讲评,全课总结。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不同的线条和颜色表现泡泡。
2.能运用图形和线条的组合表现简单的人物特征。
3.体验洗澡的快乐,愿意**清洁的宝宝。
活动准备:
1.印有浴缸的材料纸人手一份。
2.水彩笔、背景墙。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回忆洗澡经验。
1、出示宝宝洗澡图片一,师:“看,这个宝宝在干什么?”(洗澡)
“你们每天都洗澡吗?”
“你是怎么洗澡的?”
二、观察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泡泡。
出示图二,师:“这里有什么样的泡泡?”
三、教师结合洗澡儿歌范画。
师:“我们也来洗个澡,好吗?”
1、 出示范画一
·淋湿身体(淋湿头——淋湿身体——淋湿手——淋湿脚)——画宝宝,
·抹肥皂搓泡泡——选择油画棒画泡泡
①教师画两个不同的泡泡。
②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不同的泡泡形状。
师:“还有什么形状的泡泡呀?谁来画?”
③请1——2位幼儿画。
·清水淋浴冲洗干净
2、出示范画二
师:“瞧,这个宝宝也在洗澡,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四、幼儿绘画。
师:“你喜欢洗澡吗?”
“把你洗澡的样子画下来吧,要搓出许多不同的泡泡哦。”
五、欣赏与评价幼儿的作品。
把幼儿的画贴在背景墙上,“你喜欢哪个宝宝的画?”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脚的明显特征的雕塑作品或图片,电教媒体,演示用的陶泥,泥塑工具等。
●学生准备:制作材料(黏土、彩泥、紫砂泥、辅助材料),泥塑工具一套。
二、设计:
●引导讨论:展示上两节课学生优秀作品,提问:“有谁能将这些画面变成立体形呢?”小组讨论,并选一同学记录,公布讨论结果。
●欣赏:展示有代表性的脚的雕塑作品图片。提示对脚的外形特征观察,注重对捏制方法的探讨研究。
●感受:带领学生取一块陶泥,在手中简单捏制练习,了解泥的性能,体验手捏制时对泥的感觉,教师也可以做演示指导。
●构思:选择感兴趣的脚,找出其特征,在心中构思捏制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等思维能力。
●讨论:分组讨论。“你准备捏制什么样的脚?打算用哪些工具来表现?”教师与同学共同参与讨论,还可以鼓励其集体设计构思创作内容。
●操作训练: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或不同动物的脚的特征,进行创作。集体创作的同学,还要根据捏制内容合理分工,组合完成。
●:对创作完的作品,师生相互评议,可以谈谈自己在创作时的想法,感受,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以及改进的方法等。
●再创作:针对出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如何修改,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更感人,进一步加工完善。
三、学习建议:
●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是否愿意与其他学生讨论课堂相关问题,并主动表现合作意识。
●是否对自己完成后的作业表现出乐观的态度,并能及时对照其他同学的作业,找出差距。
●是否有探究意识,对未知的事物能通过工具书或查找资料寻找答案。
●是否针对学习内容,配合教师做好课前的资料搜集。
●是否能用一定的制作材料,塑造出具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的立体物。
四、教师教学随笔:
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染纸图案教学,使同学了解图案表示手法和的多样性。
2. 染纸图案是民间图案的一种,通过学习激发同学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情感。
3. 通过学习染纸图案的制作方法,培养同学的设计制作能力。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折纸和浸染方法。
教学难点:折纸规范,浸染的角度,面积和时间的掌握。
三 、教学准备
教具:染纸范作数件,演示用的工具资料,课件
学具:生宣纸(15CM×15CM)染色颜料水
四 、作业要求
用基本的折、染法,自行设计染出1—-3种图案作业。
五、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这里上课。在新的环境中,大家能不能做得更好,表示得更好呢?
2. 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大家看(展示图案)喜欢吗?这么漂亮的图案就叫做“染纸图案”。(板书课题)
今天就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研究制作这些美丽的染纸图案。
3. 讲授新课:
大家想,一张小小的白色生宣纸如何能变成这么美丽的染纸图案呢?
好,先看老师做一个小实验。
⑴演示小实验
(边讲边演示)拿出一张生宣纸,直接浸在染色水中。生宣纸自身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所以颜色顺着宣纸的纹路很快就吸上来了(展示)
大家看,这样染出来的染纸和老师刚刚给大家欣赏的染纸相比较起来从图案的规律性上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没有规律 不漂亮 / 有规律 漂亮)
所以为了使咱们的染纸更加漂亮,图案更加美丽,在我们染之前要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折
好,现在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染纸图案都有什么特点?大家可以从制作方法、色彩、图案形成上去逐一考虑。带着这个问题大家看老师再做一个实验。
⑵演示制作步骤:
① 折(板书)
老师先给大家看一种老师想到的折法:米字格折法(课件出示折法)
将正方形纸横对折两次,再竖对折两次,成小方块后再斜折一次,这样使它成为米字格。
大家想一想除了这种折法外还有什么样的折法?(课件屏幕显示)
老师再教大家一种折法:折射状折法:将正方格的纸斜对折一次,成为三角形然后再一直对折……
其实折纸的方法,还有很多大家也可以自身发明一些新的折法(结合展示图案总结)总之,折法不同,我们染出来的效果就不同。
好,现在我们折好了下面要进行第2步了。
②染(板书)
我们把折好的宣纸浸在不同的染色水中,可以沾边,也可以沾角,染的角度不同面积不同,染纸染出来的效果就不同。(边演示边讲解)染得时候注意一点色块与色块之间要注意留白,这样染纸的效果才会更好。染还要染透,老师这里有一个染透的技巧就是:拿一张纸垫住,用手捏一捏以便让染色更好更快的渗透到纸里去。
好,我们的第二步结束了,然后就开始最重要的一步了:揭
③揭(板书)
因为生宣纸浸水后会变的非常柔软假如不小心的话,一张美丽的染纸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大家就可以拿出一张备用的宣纸把染好的纸沾干一些,然后再慢慢地按折时的顺序揭开。这样经过我们折、染、揭三个步骤一张色彩艳丽的染纸就做出来了。
而已经有一些小朋友做出来了,大家想不想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好,打开课本13课看课本中的小朋友做的染纸怎么样?大家在考虑一下,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染纸图案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呢?
(制作简单 色彩艳丽 纹样自然形成)
好,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件礼物,大家想不想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欣赏)
4.安排作业:
大家看这些染纸图案漂亮吗?想不想亲手做一做?好,现在运用刚刚学过的染纸方法来设计一幅美丽的染纸吧!
5.同学染纸,教师巡视:(协助有困难的同学)
6.展评作业
7.课后延伸:
同学们,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是不是就结束了?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美丽的染纸来装饰我们的环境。比方说,元旦快到了,大家可以用它来装饰我们的教室,把我们的教室打扮的花花绿绿的,到时请老师来观赏好不好?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美术小学教案1500字汇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美术小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