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桃花源记的读后感分享(8篇)

01-13

初中生就像笼中之鸟,只有放飞才能提供其广阔的天空。书籍有藏有历史,藏有文明,更藏有蕴理,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书籍里面有很多的道理等着我们去思考、去挖掘。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收集的“读桃花源记的读后感”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读桃花源记的读后感(篇1)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深地将我吸引,陶渊明将桃花源写成一个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在当时那个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会向往光明吧!

脑海里浮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画面。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陶渊明让我震撼。陶渊明虽然放弃了官职,回到了家乡,但是他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我想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现实社会中多少人为了利益何止是不择手段。他们也不想想难道有钱就快乐了吗?如果金钱名利与快乐成正比的话,那陶渊明岂不是一个十足的大笨蛋?其实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你的心底。其实你在金钱名利中表现出来的,只是你眼中的贪婪。

有的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的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可以做一个资历平凡,家庭平凡的人,但是我们决不能做平庸的事。

光明的人,会选择平凡但是拒绝平庸!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

读桃花源记的读后感(篇2)

怀着小小的激动心境,我阅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么美丽、祥和的世外桃源,深深的吸引了我。

有时候我也不时的在幻想,要是有一天我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那该是多么完美啊。可是那就是仅仅只是幻想,当我缓过神来,就会有一种道不明的失落感,人类的破坏,人类的不和谐,造成现实社会已经冷冰冰的了。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佛我已经深入其中。小溪两岸群山连绵,顺着小溪走,一个神秘的地方出现了,桃花盛开,到处生机勃勃。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我的艳丽丰姿。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小朋友们都脱掉了笨重的冬衣,换上了既轻便又鲜艳的春装;小鸟们从家里飞了出来,唱着动听的歌。

跟着陶渊明的踪迹,我们来到了充满和平宁静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好一幅和平宁静的景象。土地平坦宽阔,肥沃的土地上种满了庄稼,年轻的小伙子下田耕种,不畏炎热,都在努力的为自我的生活播种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除了那可爱的桃花,还有一群群小动物,小鱼和小虾嬉戏着,来来回回,都好像在寻找自我的好朋友,有时候还朝着我们眨眨眼。啊,桃花源里的池塘真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涟涟秋水,给人几丝凉意;瞧!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把桃花源人们的幸福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设酒杀鸡作食’对于一个外来人,老百姓们热情招待他,热热闹闹,并没有觉得他是个外人,会给人们带来伤害,他们那么淳朴,善良,可是这个武陵人却不记恩德,恩将仇报,妄想打扰他们的安宁生活,以为能够得到一大笔财富。他们自私自利,见利忘义,只活在钱财之中。我们用心想想,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人有吗多吗确实,多。多的数不胜数。社会上正是有了那么多这种人,社会才变的那么乱。如果现实社会中的人们,都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研究,不要只想着自我,那么‘桃花源’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

想到那里完美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我们不应当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应当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职责,创立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仅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楚。

作为现代的中学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我的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读桃花源记的读后感(篇3)

我一生以捕鱼为生,碰到的事不计其数,但是我最难忘的是那天……我划着我的小船静静地在湖上漂流,等待一群大鱼投入网中。不知过了多久,漂了多远,我忽然感到网向下一沉,我以为已经来了大鱼,当我把网拉上来的时候,我就傻了眼。满满一网都是小巧玲珑的桃花。当我正沉浸于思考——为什么只有桃花没有桃子的问题时。一股清香扑入我的鼻中。放眼四周,都是桃树,花和草都特别鲜美,桃花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隐约还有几只野兔在奔跑,好像不欢迎我这个来客。我对这里感到非常奇怪,我有用手轻轻地划动船。我从水里轻轻地拾起一朵,放鼻子上闻了闻,又添了一下。“好甜呀”我忍不住的说了出来。

我一定要到林子的尽头,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我又向前划了不知多远,忽然看到了一座光秃秃的大山。在山下,我感到有一股暖风从我身边吹来。有一个半人多高的大灌木丛,上面的叶子还时不时的在摆动。这时的我既害怕又好奇。

我害怕里面万一有什么怪兽怎么办?我好奇里面或许有什么宝藏,够我家吃喝一辈子。

我最终还是勇敢的拨开灌木丛,有一个小山洞里面有光。我慢慢地向里走有一股说不出的紧张。里面越来越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走进去。突然我感觉光越来越亮,一下跳出山洞,来到一片小道上。

我惊呆了,里面有一片片肥沃的土地,上面长着一人高的庄稼。还有一座小池塘,荷塘上浮着几片荷叶,在荷叶上还有几只小乌龟在懒懒的晒太阳。在水中还有几只小鱼悠闲自在的游来游去,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安宁美好……

我看到里面有几个老人孩子,他们看到我都大惊失色。这时有一个老人走了过来,我问道:“这里是哪呀?”老人叹了一口气,说道:“小伙子,我是这里的村长,这里是桃花源,都好几百年了,还是有人进到桃园来了。小伙子你是怎么进来的?”我又把我进来的情况原原本本的告诉老村长。“既然你能进来也是一种缘分,你先跟我到我家吃顿饭吧!”

这时我刚刚从惊讶中缓过来。我看看他们的衣服,和我们差不多,其他东西和我们也相差无几。我在老村长家吃饭时,屋外面堆满了村人。“老伯,你们是怎么进来的呀?”

“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地方。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就再也没出去过,你是到现在第一个进来的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了?”“老伯,现在是晋朝。从晋朝到现在已经好几百年了。”我又把我所听说的事都告诉了村人。我又在桃源歇了几天,也在这看到了不少外面没有的东西。我就准备离开了。村人们对我说:“你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事。”

我从那以后就把这件事藏在心里,对谁也未提过。这神奇的经历好像过去很久,又好像发生在昨天。

读桃花源记的读后感(篇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我在读完《桃花源记》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世事纷争中,想有这么一个桃花源,洗尽铅华,与世无争。

《桃花源记》是东晋着名诗人陶渊明所作,呈现出一个安乐、美丽的理想境界,其所表达出的对黑暗现实的抨击不满及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发人深省。在作者优美写意的笔触下,我眼前浮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桑竹脉脉,人笑晏晏。这里生活悠然,人人自得其乐,令我心向往之。

我认为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不问外世,不着烦琐,人们没有大的欲望,邻里之间没有纷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行其所,自得其乐。这是淡泊,是悠然,是一种安定,是知足常乐。所有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所有的歌舞升平、尘世喧嚣都远去,归来只余一片真心。正如《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心”。当繁华落幕,一切附加的葺饰都不在意,只守着一方静土,一脉温情,一个怡然的微笑。这,就是桃源之理想所在。

不禁想到现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极快,一切都争分夺秒。无心再驻足欣赏一株春桃,无意再与家人好友多些亲切的深谈。同时,快节奏带来的还有功利心。不知何时,似乎做一件事已不在乎过程,重要的仅是结果;又不知何时,先祖留下的传统宝藏已无太多人潜心静会。这个世界嘈杂喧闹,只闻那一串又一串匆匆而又沉重的脚步声。及此,再无怡然。试想,每个人都急着奔赴终点,错过了一道复一道风景,又如何会有快乐?我们应该学习桃源人那种安居乐业、不急不缓、"往来种作"、"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再言,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人们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难免会有些竞争。竞争不是不好,但怕的是于竞争中引出的纷争。朋友曾对我开玩笑到:“现在社会呀,就是凭实力竞争也得小心三分,怕遭人挂念啊!“人心不可知、不可测,这才是最令人心寒的。为了一些功名利禄,舍弃初心,舍弃真情,这种事层出不穷。那种桃源式热心相助、相惜相乐,去了哪里?我们应该学习桃源人那种淡泊安然、相扶相助的处世真情。

摒尽那种种繁华修饰、世间纷争,吾心安处,独一世外桃源。惟愿有一桃花源,且以怡然洗铅华。

读桃花源记的读后感(篇5)

读完《桃花源记》后,我深深的被吸引,陶渊明选择用淋漓尽致的字句构造了一种安详、宁静的环境。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句让人浮想联翩,仿佛我已身处于飘飘渺渺,若已成仙,粉红的桃花,透着一阵阵清香,无不使人忘却忧愁与烦恼。只是静静的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景,然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我又曗出桃花源人民的热闹,我们又仿佛看见了男女老少纷纷来迎接这个外来人,你争我抢,热热闹闹。

陶渊明选择武陵人误入桃花源而道出了希望世间的和平,在当时这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令人们向往的一个地方。

可是,“桃花源”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现在的社会,腐败、自私这些丑陋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了解类的心灵。甚至一些人产生了片服世界的想法,这些看来无知、可笑的想法,却塑造了一个丑恶的人。

想到这,《桃花源记》的美好感觉顿时戛然而止,似乎感觉丑陋的思想逐渐笼盖了湛蓝的天空,笼盖了孩子的笑脸,笼盖了人类纯洁的人灵。

但是,我们却不能让丑陋的思想继续蔓延下去,我们因努力去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把不干净的东西排斥出去。而现在的我们,则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纠正生活中不良习惯,要善于与人和平相处,这样就能挽回一些失去的纯洁与和平。

读桃花源记的读后感(篇6)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后,我的灵魂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进那个人间仙境。那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只是快乐和谐的生活。我经常幻想着那样的人间仙境。

但这仅仅是幻想,当回过神来,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因为现实中的世界距离那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相差甚远。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明白了关爱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带着弟弟到室外散步,我们沿着荷花塘走过,微风拂面,淡淡的荷叶清香中夹着柏油的气味,原本令我心旷神怡的舒适感一扫而光。这时我想到这附近的一片竹林,如果它还存在,那么还可以闻到竹叶的清香呢。可是,现在大部分的气味都被尘土的气息所代替了。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越来越多,排放的气体严重污染了环境,还有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使原本就污染严重的环境雪上加霜,想起这些,心里一阵遗憾。

夜幕如期降临,我和弟弟沿着原路返回,弟弟突然停止了脚步,我问他:“你怎么不走了呢,天快黑了。”他指着一只打转的鸟儿说:“姐姐你看,是小鸟,好可爱呀,也在做游戏吗?”我说:“可能是吧。”他想了一会儿,看着我说:“怎么只有一只呢,其他小鸟呢?它是不是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家了?晚上会害怕吗?”面对他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观望四周,这里原本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后来为了造路、建房,竹林变成了柏油路与居民区,或许这只鸟儿正如我弟弟所说的那样失去了家园,无家可归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弟弟的问题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失去了家园的何止是这一只小鸟呢,有多少小动物无家可归,有多少动物濒临灭绝或苦苦挣扎在生死边缘,这都是人类所赐。

渐渐地我开始进入梦乡,我仿佛变成了刚才所见到的那只鸟儿,来到了一个人间仙境,这儿晴空万里、山清水秀、我在这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往下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的气候,在阳光的照耀下,花儿显得分外鲜艳。这里的生活非常和谐,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四季的辛勤劳作,享受着劳动与大自然的喜悦。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一条小溪边,看到一个小孩正在喝溪水,还跟他的同伴说:“这水好清,好甜呀。”穿过小溪来到森林,这里的树林郁郁葱葱,为了小动物们遮风挡雨,森林里一片和谐的景象。这时,听到一棵小树苗说:“这里的人们是多么注意保护我们,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小动物们建立了一个和谐美丽的家园。”离开森林,来到街上,这里一片热闹和谐的景象又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时,我突然听到一阵铃声,原来是闹钟响了,这只是一个梦而已,我回忆着刚才这个美丽的梦,心想如果现实世界有那么的美该多好。现在大面积地森林被砍伐,环境被破坏,如果再不关注森林,保护环境,我们将会像小鸟一样失去我们的家园。

读桃花源记的读后感(篇7)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我踏着小碎步,吟着“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那“桃花源”不觉已呈现在我面前。

放眼望去,满山遍野之中桃花的身影分外妖绕,沐春临风,和颜悦色,向人们展示着娇美的身姿。

一株桃树,托起一团花瓣、像姑娘扬起的笑脸,粉红粉红,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又仿佛一位位美若天仙,有点羞涩的少女,含羞绽放,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多看几眼。有了星星点点绿叶的陪衬,显得更美了。

一朵朵美丽的粉色桃花真是千姿百态,让人看了眼花缭乱。那一朵桃花像在枝头沉睡着,这一朵桃花像在她和她身边的一只小蝴蝶交谈;那一片桃树和桃花像一朵绯红的云;这一片桃树和桃花在唱歌"沙,沙,沙……"

我站在丛中,任由那轻柔的春风拂过我的脸颊,任由那和煦的阳光穿过我的指缝,任由那零零星星的桃花瓣洒在我的肩上,我全然不顾。我已被这美景陶醉了,仿佛自己就是那桃花,慢慢悠悠地飘落在地上,碾作尘,化为泥。

这美景,使人沉醉,也使蜂蝶陶醉。这不,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使我不禁想起了“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是啊,这样的美景,蝴蝶都不愿走了。

当夕阳的第一丝光线照耀了大地,我准备回家了,却又依依不舍,我只好在心里说:“别了,‘桃花源’”。

我忽然悟出了什么:那花瓣娇小柔弱,一碰就掉了,可是,正是许许多多这么娇小,柔弱的花瓣,艰难地撑起了一片美丽的风景。这不正是在鼓励我们吗?

我望着桃花,会心一笑,灿烂的笑容,如一朵绽放出笑脸旺盛的桃花。

读桃花源记的读后感(篇8)

读完《桃花源记》后,我深深的被起吸引,陶渊明先生用淋漓尽致的字句构造了一种安详、宁静的环境。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句让人浮想连篇,仿佛我已身处于这篇幽幽桃花林之中。桃花盛开,勃勃生机,宁静优雅,顿时使人飘飘渺渺、若已成仙。粉红的桃花透着一阵阵清香,无不使人忘却忧愁与烦恼,只得静静的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景。然而“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显示出了桃花源人民的热闹。我又仿佛看见了男女老少纷纷来迎接这个外来人,你争我抢,热热闹闹。

陶渊明先生以武陵人误入桃花源而道出了希望世间的和平。在当时这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桃花源”的确是令人们向往的一个地方。

说起和平,我不禁也想住入“桃花源”这个地方,在如今这个信息时代里,到处是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想起最近的以色列狂轰加沙这条消息,我越来越想住进那个能够与人绝对和平共处的地方。

可是,“桃花源”永远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现在的社会,腐败、自私这些丑陋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了人类的心灵。甚至一些人产生了征服世界的想法。这些看来无知、可笑的想法,却塑造了一个丑恶的人。

想到这,《桃花源记》的美好感觉顿时戛然而止,似乎感觉丑陋的思想逐渐笼盖了湛蓝的天空,笼盖了孩子的笑脸,笼盖了人类纯洁的心灵。

但是,我们却不能让丑陋的思想继续蔓延下去,我们因该努力去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把不干净的东西排斥出去。而现在的我们,则因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纠正生活中不良习惯,要善于与人和平相处,这样就能挽回一些失去的纯洁与和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