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优秀读后感合集

01-17

你是不是正在思考怎么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自己能学到的知识很多,感悟也不少,只要我们认真读好原作,那么就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写读后感。栏目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狼牙山五壮士》优秀读后感,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狼牙山五壮士》优秀读后感【篇1】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深受感触。这篇课文叙述了1941年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顽强地与敌人作斗争。而且,五位英雄还胜利的完成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紧急转移任务,这个任务是最艰巨的,但五位英雄毫不畏惧,还是光荣的完成了。然而,在弹尽粮绝时,马上就要被敌人俘虏时,五位壮士毅然跳崖,以身殉国。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啊!

每当想起五壮士那惊人的举动时,我便感到十分的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但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退却,老师天天跟我们讲道理,让我们明白人生哲理。我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却如此怕苦怕累,那我们未来的祖国母亲会怎样?我们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所以,我们要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刻苦钻研。掌握更棒的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祖国妈妈才会更加富饶,美丽。

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为我们铺下了一条星光大道,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呢﹖我们要铭记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土地上流着先辈们的热血,他们牺牲了自己换来了我们今天的辛福生活。

请你们记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铭记﹕我们是中华的子孙,流着中国人民的血,我们为我们的先烈们感到自豪,我们一起向革命烈士看齐,不做卖国贼,只做好堂堂正的中国人。

《狼牙山五壮士》优秀读后感【篇2】

近曰,我学完了《狼牙山五壮土》,里面的内容使我心生感动。

1941年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八路军根据地大举进犯。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土,为了确保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安全,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在狼牙山山顶壮烈跳崖。

我非常敬佩五壮士们,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群众和连队。面对敌人临危不惧,英勇奋战、宁死不屈。他们的品质本应该是我们要学习的。但很多人没有具有这种品质,比如我。

我以前面对一丁点的困难和难题就会退缩,把这些同学或老师、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像五壮士那样自己面对困难。但自从我看了《狼牙山五壮士》后,我便开始自己慢慢尝试,实践。现在我遇了困难都会勇于面对、解决。Yjs21.com

现在,国家已经腾飞了,就是因为有很多五壮士这样英勇献身的爱国英雄。从现在起,我打算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少年强,则国强。

《狼牙山五壮士》优秀读后感【篇3】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了《狼牙山五壮士》。这本书讲述的是1941年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狙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在完成任务后,他们在悬崖边喊着: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在弹尽粮绝后,宁死不做俘虏,最后从山顶跳下。

看到这,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想着退缩,有时甚至想放弃。而狼牙山五壮士却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即使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仍然举步向前,不畏退缩。和他们的比起来,我这点苦难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有了无数革命先烈的战斗,才能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壮士们这种精神。我一定要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为长大后的路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在他人那里,就算是父母也不行。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我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要把这个事迹一直传承下去,我要告诉我的弟弟,让他也向他们学习。

读了这本书,我又想起了我们尊敬的校长在9月18号那天早上国旗下的讲话,他说:以前日本鬼子从尖山到磐安的时候,经过了我们现在的尚湖。他们一路上烧杀抢掠。在我们国家最危机的关头,是毛泽东爷爷带领着我们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在1949年10月1号那天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爷爷郑重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哦!革命先辈们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永远在我的心中激励着,让我不断的前行,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狼牙山五壮士》优秀读后感【篇4】

狼牙山的五位壮士是我们人人皆知的著名抗日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在1941年抗战期间葛振林、马宝玉、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这五位抗日英雄英勇地与敌人周旋,让主力部队和老百姓成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而他们却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的故事。他们在死前还挂念着部队和老百姓,屹立在山头,眺望着部队远去的方向心想:兄弟们,我先走了,希望你们能安全。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啊。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两个道理:

第一: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所有的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但有些人却根本不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整天不认真学习,总是想打游戏,根本不知道去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现在是和平年代,不需要你去战场厮杀,只要你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

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却经常退缩,一点儿都没有《狼牙山五壮士》的那种气概。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孝顺家人,敬爱老师……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在祖国需要你的时候,尽一份你应有的力量。

第二:我们要懂得付出,不能太自私自利。就说我吧,有一次学校组织献爱心。父母给了我十元钱,我却只打算留下五元买饮料。但是冷静一想,我太自私了。虽然我不像英雄一样能为别人奉献出生命,但我可以献出一份爱心呀。五元钱对我们来说不值一提,但对灾区的人们来说却是很宝贵的。以后我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还要鼓励身边的同学,让他们也行动起来。

每次读完《狼牙山五壮士》,我都会有新的启示,它时时激励我奋进。

编辑推荐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小学生作文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能锻炼我们语言组织能力。优秀的文章中让人触动,写作文时你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呢?以下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小学生作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小学生作文 篇1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在和平年代,我们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生死抉择,而当我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后,我终于明白了生死的意义。

1941年秋,晋察冀根据地遭到日军的进犯,六班的五位战士把大批的敌人引上狼牙山。五位壮士胜利完成掩护任务后,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主力,保全自己的生命,但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另一条是通向三面悬崖的不归路。这时五位壮士面临生死抉择,也许他们有那么一瞬间对生命的渴求,但“生”的念头刚一闪,他们立即想到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于是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的一挥手说声“走”!就朝着棋盘陀顶峰而去。好一个“斩钉截铁”!我仿佛感受到了五壮士豪迈万丈的气势,心中热血似乎跟着沸腾起来……这就是革命的力量!

以五个人的牺牲来换取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这就是舍小己为大家的真正含义吧。从五壮士的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才是奉献。在和平年代,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远,壮士们的举动令我们敬佩,但我们很难去理解他们当时的想法,因为他们也有选择活下去的权利。他们从悬崖上纵身一跳之时,还喊着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于是我明白了,原来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和正义的事业,这一切都体现在那气壮山河的口号声中。为着社会主义事业和对新中国的憧憬,他们这样做是很有价值的,他们的死比生更有意义。

我看完这部电影后,被狼牙山五壮士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禁想起了在5。12大地震中也有这样的英雄楷模:有的老师用自己坚强的身躯护住了学生,学生得救了,而自己却永远得离开了人世;有的学生用自己弱小的身体从废墟下救出了同学,自己却受了伤,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只说了一句:“我是班长!”;有的人民子弟兵为了救援群众,自己来不及撤离,被余震夺去了生命;有的医护人员为了给群众一丝生的希望,把自己亲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直至救援工作结束,才想起给家人做一些事情;有的飞行员为了给灾区群众运送物资,返回途中由于天气原因,看不清目标,不幸撞到山上,机毁人亡。。。。。。

生命是宝贵的,但他们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有限的生命为人民服务,使自己的生命无限延长。我深深地被勇士们所感动,联想到自己,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先队员,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态度……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遇到了一道难题,想了半天,仍想不出来,那时,夜已很深了,我懒得再去想它,于是,我便把这题空着,心想:明天照老师说的抄下来,不就得了?我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起来。不知不觉,我养成了不爱动脑筋的坏习惯。但没想到,期末考的时候,我这个学习委员,各门平均成绩才81分!这就是面对困难退缩的结局。

回想起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再看看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敢于赴蹈火的精神,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多么不应该呀!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

先烈们,我一定要以你们为榜样,不怕困难,勤奋学习。保护你们为之奋斗直至牺牲得来的胜利成果,才对得起你们六十八年前的壮举。值得欣慰的是,至今人民没有忘记,以后也不会忘记,他们是祖国永远值得珍藏的财富。

这篇文章,已经不仅仅是一篇文章了。它更是我人生的智慧锦囊,是我人生中的道道彩虹,更是教我以后怎样待人处世的良师益友。这本书,读完了,可它带给我的震撼力却一直存在着……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小学生作文 篇2

我是含着热泪观完这部电影。令我最感动是: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亿万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他们毫不畏惧、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

五壮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浩气长存,永垂不朽。不知不觉,我心中耸立起一座雄伟而庄严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狼牙山五壮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忽然,“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雄壮而嘹亮的国歌声在我们校园威猛地响起,而此时,它竟是这样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使我不得不想起为我们祖国奉献了生命的狼牙山五壮士!

如果我再一次观五壮士,我的心中一定会响起呐喊:我们一定肩负起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富强、繁荣昌盛!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小学生作文 篇3

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看了《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后,让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了3万多兵力向我晋察冀大举扫荡。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痛击敌人,最后子弹打光了,五位壮士英勇跳下悬崖的故事。他们的这种爱国精神永远在人们心中熊熊燃烧。当我看到五壮士们英勇跳崖的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们就像鲁迅先生一样,“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群众把他们抬举的很高很高!”五壮士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精神难道不令人佩服吗?他们不怕困难,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呢,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像他们一样,遇到困难勇往直前。有一次,我正在写数学作业,遇到一道难题,我抓耳挠腮,然后,我把笔往地下一扔,大声叫道:“不做了!烦死了!”这时,我想到了狼牙山五壮士们那不怕困难、勇于献身的高大形象,我感到很羞愧。现在,我们这一代的少年儿童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那些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现在这样一个安定美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却不知道珍惜。将来,我们还要承担起让祖国更加美好,更加富强的重任。俗话说得好:落后了就要挨打。所以我们不要让祖国再一次遭受强敌的侵扰。我们一定要记住: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甚至是放弃。而五壮士竟然敢为革命而牺牲,我这点芝麻大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以后一定要向他们一样拥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勇往直前、毫不退缩,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走向成功!

[热门]关于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作文(精选6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专题推荐:“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关于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作文(篇1)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写的是六班五位壮士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我读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书本中写了在抗日战争的战争时期,1941年的秋天,八路军某军部某团被敌人追击,连六班的五位战士在掩护群众撤退时,班子马宝玉被敌人击中了腿负伤了。村民为了保护马宝玉,结果一个个都被敌人烧死了和就地枪决了。后来八路军部某团七连六班的班长马光谱仪玉和他的四位战士,为了保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勇敢的把敌人引上了地势险峻的狼牙山,然后猛烈痛击了敌人,最后英勇的跳崖,并且成功掩护了主力部队和群众的故事。

五位壮士并不可能只靠他们五个人战胜了几百人的敌人,这肯定与他们平时努力训练和实战经验分不开的,如果他们不在平时刻苦训练和与敌人交手时获取到的丰富经验,也就不可能成就了几人成功阻击几百人的传奇。

五壮士他们的英勇事迹是为了让中国人民早日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和平的生活。该好好学习,为了振兴中华而努力。

通过这么一篇爱国情意的文章,我懂得了:现在要从我们开始肩负起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让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关于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作文(篇2)

一天晚上,我在家里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感慨万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里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顽强歼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

读完课文后,我掩卷沉思。是呀,在生活中,像这样替他人着想不顾自己安危的人有多少呀!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爸爸要去买菜,他问我要不要去。我如果去了,可以帮爸爸拎菜,但作业还没做好;如果不去的话,作业是做好了,但爸爸就没人帮他拎菜了。最后,想到爸爸每日那么辛苦,就选择了和爸爸一起去买菜了。

古人云: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那次帮爸爸拎菜后,我不仅有了一个写作的题材,还受到了客人的表扬。不论是在家、在生活还是在社会上,我们都要乐于助人,多多替他人着想,有时,你帮助了别人,或许也帮助了你自己。做什么事都要替别人想想。正如毛泽东主席,他在花山村时,宁肯自己工作时受到干扰,也不肯耽误村中的群众吃饭。还有赵一曼,她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跟其他战士同甘共苦。这些伟大的人物,不正是因为心里装着别人,人们才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只要心里装着别人的人,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

关于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作文(篇3)

在几个星期前,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狼牙山五壮士》,当时颇有感触,没想到五位八路军战士有如此的勇气!

文中提到: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从中,我可以读出五位壮士坚决不移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可是,敌众我寡。面临着如此危险、并且处于下风的局面,五壮士借凭自己的决心,将众多的敌人一次又一次打了下去,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必输的战斗。

武装是在最后关头,心里牵牵挂挂的,还是党和人民!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机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从这些句子中,我认为五位壮士的高大形象以及他们对党和人的热爱与忠诚,这些足以感动了天地!

五位壮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宁死不屈,这样的精神想必也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的吧?

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充分流露出他们的英勇和悲壮,从这只字片语中,好像他们不是在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中,他们对敌人恨之入骨,对党和人们的热爱与忠诚,这种不寻常的爱与恨,给了壮士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这也是中国人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歌颂了他们顽强不屈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五位壮士我们中华名族的伟人,所以,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这样的口号声怎么会不惊天动地,不气壮山河呢?

关于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作文(篇4)

今天下午我看了一本课外书,叫做英雄人物。我好奇地打开了书,翻开一看,有一个叫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河北易县的西南部,有一座山,名叫狼牙山。1941年9月25日,五个八路军战士在执行一个艰难的任务——拖住敌人,不要让敌人越过棋盘陀。

天刚亮,五位战士早有准备,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满山横尸。敌人以为是八路军的主力在这里便慌忙放大炮,开机枪,却被五个英勇顽强的战士打退了。

太阳偏西时,五位战士完成了任务,开始撤退。走了几步,班长停了下来说:“如果敌人发现大部队转移的路线,大部队就会再次受到威胁!”他与五个战士商量了一下。大家都同意上棋盘陀拖住敌人。打着打着子弹打完了,只剩下一颗手榴弹。他们想把它留到最后,班长见身边都是大石头,便搬起石头砸的敌人从山上滚了下去。

敌人看五位战士没有了子弹便冲了上去。后面没路了,五个人便一起把机枪砸碎了,并一起跳下了山崖!还请大家记住五位战士的名字,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有一种精神叫不屈,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千古传承;有一种勇敢叫抵抗,即使面临生死都不能改变!他让敌人闻风丧胆,也让后人永远铭记。

关于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作文(篇5)

读完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深为五壮士的英勇行为所感动!

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我憎恨敌人的残酷,杀人不眨眼的行为,而就是这种行为导致了我国人民对日军、对侵略者的仇恨;我惋惜五位壮士的牺牲,五位壮士是多么的英勇,不怕敌人,尽管他们只有五个人,可在百万个敌人面前,五位壮士谁也不低头;谁也不后退;谁也不向敌人屈服。他们用他们五个人性命换来了人民和连队主力的性命。所以,他们的牺牲是可歌可泣的,是壮烈的。

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位壮士在百万日军面前都不屈服,而我们却在一道难题面前屈服,比如:有的同学在做数学题或阅读题时,如果碰到一个难题,他们大概想一想,想不出来,那么他们就会空在那里,第二天去抄同学的答案或永远不写。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五壮士都能在百万日军面前不屈服,而我们却要向一道难题屈服呢?

同学们,现在我们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我们应该珍惜它,它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让我们振作起来吧!让我们向软弱说再见吧!让我们去学习五壮士那种不在困难面前屈服的精神吧!

关于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作文(篇6)

经过仔细的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对此有感而发: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转移,我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顽强地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最后,他们用光了所有弹药,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五位战士一个接一个地跳下了深涯。他们为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我想到同样是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为了自己能苟延残喘,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当日本人的走狗,干些丧尽天良的坏事。我真恨不得把这些无耻之徒千刀万剐。

我又想起了我们的诗朗诵《烈士墓前的沉思》里的一句:我们说,你们是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涯是那样悲壮时,我好感动!他们能够做出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的无私的选择,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意志和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这是多么崇高的品质啊!革命先烈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这是多么来之不易呀!我们一定倍加珍惜!我们一定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能更好的建设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演义》优秀读后感900字合集


作品中哪个桥段让你印象深刻?作品这部作品相信很多人是阅读,他的故事情节不禁让很多人感叹人生。我们在阅读过这篇古诗后肯定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感悟,这是我们就可以作一篇读后感了。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国演义》优秀读后感,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1

读了罗贯中写的中国第一大名著《三国演义》,我的脑子里纷飞着那关云长过长过五关,斩六将,赵云单骑救幼主,张飞独挡长板坡、诸葛七擒孟获的生动画面。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出生入沙场战斗的虎威大将军赵子龙也。

赵云,字子龙。在七十八万曹军当中单骑救主,在群魏军中返老回年,救出黄忠,勇不可挡。他高大威武,喜欢穿白衣白甲白袍,但血污常常飞起落在他身上,令他的白甲成红血甲。一生跟随主公蜀王刘玄德北打南攻东伐西讨,忠心耿耿,立下了汉马功劳,但是最后年老病多,死于蜀国军营中。

曹操虽然身为汉朝之大臣,疑心十分大,是个名副其实的盗国贼。他的天下是一群大将帮他打下来的,刘备原也是他的手下,帮助他打下了徐州,收降了张辽,把刘备当做敌人。如果没有刘备,他怎么能立足于世间?而且赵云比刘备之功大上几百倍呢!赵云就受到他一丁点儿东西,他杀了千千万万无辜的老百姓,赵云杀了他三万魏军就大骂赵云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这样一比,赵云难道不比渺小的曹操大几十倍吗?

如果三国时代大家都是明主,就没有过这些血飞人亡的事了。如果这个21世纪大家都是好人,怎么不能天下太平呢?

《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好汉……”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艰深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标题可知,这部小说是根据《三国志》写的,然而不向正史那样稳重,而是古代的口语文小说。与《三国志》比拟,《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多少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差别就是,演义不是全体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确实是这样。但是虚构,应用艺术的手段进行虚构,而不是随意那段史实就能够拿来虚构的。好比,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不写这件事。又如,对于单刀赴会面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相似的例子当然是不可计数。读过之后,稍做剖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门是为小说描写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假如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实在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维观相违反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留神到了情节的公道性、连贯性,而不是僵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到。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称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示了作者的一局部主观欲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整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由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范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处所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略比拟一下作者为什么侧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有名的理学家朱熹,以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庶民也开端接受朱熹的观点,起因就是这种观点是合乎儒家思惟,并能被统治阶层所接收的。罗贯中也是批准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础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是豪杰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胜利便是成功地塑造了很多个性赫然的人物,比方: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诚诚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猾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恰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亮的特色。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警惕眼智败张?的战例进行了过细入微的描绘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参加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明。

《三国演义》可能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盘根错节的关联处置的恰到利益,就是由于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取了沿线索来记述的文学伎俩。《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树立以及消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进程,其中有交叉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代,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开展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接洽,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错进行,就会让读者觉得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漫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提倡典型的儒家思想――霸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件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斯,作者才勇敢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述的诸葛亮,是“忠贞”跟“智慧”的化身,特殊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3

大家都明白,《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它有着丰富的文学知识。

里面的人物有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赵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因为他学问渊博,胆大心细。在《三国演义》中,也被称做一号人物。还想听我详细讲解吗?那就听我慢慢到来。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他从小就饱读经书,为了避开天下大乱,随叔父到荆州。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队策。使刘备建立了蜀国。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病死五丈原,享年63岁。诸葛亮死后xx不到,蜀国灭亡。此刻诸葛亮成为了被人们永远赞叹的知识者。诸葛亮的一生能够用8个成语来形容。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这篇小说让我明白了仅有从小努力才能成就功名大业。

《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4

暑假期间,我读《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人物有马超、赵云、关羽、诸葛亮、刘备……《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个统治大国相互争斗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从 东汉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勇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文武双全的姜维等,无不个性鲜明,活灵活现,这些人令我的深深地感动。但这本书不得不让我描述几个英雄人物。先说说关羽吧,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他降汉不降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他忠于刘备,因战败而降敌,但他人在曹营心在汉。知道了刘备的消息过后,便快马加鞭,与刘备相聚。他回来以后还继续对刘备忠心耿耿,而且这种忠心是可贵难得的。关羽的形象很简单。丹凤眼,大红脸,手提青龙偃月刀,再加上他的赤兔马,真是威风凛凛。而且他刮骨疗伤时,面不改色心不跳,再加上他斩颜良,诛文丑,几乎使他变得天下无敌。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诸葛亮,他料事如神、聪明过人、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真可谓一代豪杰。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如果没有他的能掐会算、神机妙算,就不会让周瑜取胜。而且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辅助刘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把各位英雄描绘得栩栩如生,总的来说,读了这书之后,正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5

那是一个王者崛起时代的神话,演绎着英雄的本色;那是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抒写着神奇的故事;那是一曲千古流传的绝唱,散发着迷离的格调。三国的风是绿的,给人带来无尽的希望,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助他完成霸业。是什么打动诸葛亮呢?是荣华富贵,还是那至高无上的权力,是那众人赞赏的目光?不,都不是。仅仅是刘备的执着,刘备的谦虚,刘备的诚心。所以,诸葛亮就像那股山野清新的风,吹来了无尽的希望,让刘备看到诸葛亮为他的千秋霸业勾勒出的宏伟蓝图。三国的雨是灰色的,蒙蒙胧胧,让人看不清方向。

在夜色笼罩下,是什么?是曹操的眼睛,它让你头晕转向,让你分不清东西南北。三国的墙是金色的,掩盖了人心,一片泥金色的.世界里,酒香四溢,佳肴美味,杂然陈前。餐桌上的是欢笑,笑脸下的是阴谋。谁也不知道,貂蝉的美貌让吕布失去了理智,失去男儿的血性,失去了他善良的本性。他太愚昧了,他不知背后有一支利箭已经对准了自己。三国的天空是红色的,血一般的红。关羽的义,打动了所有的人,凭他的义气,可以让风云变色,使天地动容。

他一脸红色,映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人们心中大英雄。三国的月是金色的。花,染不透乡愁;雪,映不出山河;月,回不了故梦。何时才能圆?汉室江山何时才能统一?他唯有对月长叹。三国的色彩是永远都道不完的,唯有天空中高悬的明月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一切。让我们用心读三国,品三国,去感受三国史诗般的壮美。

《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6

英才盖世美姿貌,曾佐伯符勇拓疆。

大纛频挥铁马劲,小乔初嫁锦琴香。

火烧赤壁三分定,剑指江陵六郡强。

青史遍观年少将,风流千古数周郎。

沈伯俊的一首《咏周瑜》正是实实在在地道出了周瑜的一生。

周瑜,字公瑾,人称周郎,乃东汉末年名将。

三国志云瑜长壮有姿貌,《三国演义》中也有写到周瑜资质风流,仪容秀丽,民间更是有美周郎之称,可见周瑜长相是极其俊美的。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表现出了苏轼对周瑜的仰慕之情。的确,周瑜不仅长相俊美,也是一个非常有谋略和军事才能的人。

李白有诗《咏赤壁》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赤壁之战则是最能体现出周瑜谋略高超和军事才能惊人的一场战役。

单说火烧连营的计谋,周瑜的设计就非常精妙。

周瑜看准了曹军不习水战,战船相连的弱点,设计黄盖诈降。到了约定的时间,黄盖便率领二十只装满易燃物的战船向曹营驶去。在离曹营约二里左右时,黄盖下令战船点燃,自己则坐上小船离去。二十只战船顺东风驶入曹营,曹营顿时变为一片火海,周瑜至此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而周瑜过人的军事才能则体现在他的战前分析。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矒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闲,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他的分析极其到位,且眼光犀利,而赤壁之战的结果也正是映证了他所说的。

历史上,诸葛亮并未过多的参与这场战役,而说这场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的辉煌胜利为周瑜所取得也并不为过。

《三国志》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在音乐方面深有造诣,无人能及,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而在文学方面,周瑜留世的并不多,只能在他的遗书上才能略窥其文采。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这封遗书乃周瑜口述,时间仓促,却全部使用四字骈言,对仗工整,用词雅致,得当。而从中也正可见他精妙的战略思想,临死不忘国事的忠诚,看人用人的眼光,更是体现了他超高的文学素养。

说到遗书,就不得不谈谈周瑜的死因。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扮演着一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角色,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其实不然,历史上的周瑜不仅不心胸狭隘,反而非常的心胸开阔。周瑜曾与程普不和,程普认为自己比周瑜年纪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与他计较。程普后来敬重周瑜,对人说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建安十五年,周瑜返江陵,半路染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庞统抬灵而归。

不得不说,周瑜的英年早逝对东吴来说是一大损失。

瑜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胆略兼人,谋无不成,规无不细,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24岁袁术任瑜为居巢长,策授瑜建威中郎将。25岁任中护军,遥领江夏太守。26岁以中护军于张昭共掌众事。32岁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次年生擒邓龙,成为百姓心中的英雄。34岁权讨黄祖,任命大都督。秋又破曹,夺赤壁之胜,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将。35岁南郡之战走曹仁,拜偏将军,任南郡太守。

周瑜过世,权痛哭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周瑜在历史上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然而,这样一个功勋赫赫的人,却仍在其短暂生涯中不断进取,拼搏,让我如何不去敬佩他?我想,身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向上,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国演义》优秀读后感 篇7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有聪明机灵的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云,单纯狂野的张飞,还有武艺高强的吕布……,他们都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但我最喜欢赵云了,他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投靠关羽,忠心耿耿地和刘备在一起。在长板桥时,他不为自己的生命着想,而为刘备和老百姓的安全着想,在和曹操的兵力交接时,他一点儿也不害怕,都是三下五除二地把敌人打败的。有时候有好几员大将把他团团包围时,他也豪不畏俱,反而越战越勇,令曹操望而生畏。

再说说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攻打吴国吧!刘备在攻打吴国时一连吃了几个败仗,逃跑时被吴国包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云迅速赶来,带着刘备和士兵们浴血奋战,冲出了重围,那时候的赵云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将了。

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万千,我喜欢赵云,因为他临危不惧,智勇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怪不得刘备在长板桥自信地说:“子龙是不会背叛我的”。

当然《三国演义》有名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望梅止渴、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一个个故事心动曲折、扣人心弦。

《鼠疫》读后感合集


读后感,也叫作读书笔记,是指我们切实的看过某篇文章或某本书写下来的感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向往作者笔下的生活。每逢遇到这样好的作品,内心的感悟可以通过读后感记录。您是否对这本书印象深刻呢?以下是编辑收集整理的“《鼠疫》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鼠疫》读后感 篇1

“人不止有一种想法”!

在这个故事中有三个人让我念念不忘,神父和朗贝尔以及科塔尔。

神父的故事从一个儿童的离世开始。帕纳卢神父的布道便从“你们”换成“我们”。儿童遭受折磨带来的恐惧不禁让所有人思考:永恒的喜乐真的能抵消人类一时的痛苦吗?但我们只有相信一切,才不至于需要全面否定信仰。

但最后,怀着对上帝困难重重的爱,帕纳罗神父拥有了一张写有“可疑病例”的病历卡。

朗贝尔和科塔尔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则一直在交织,他们就好像是一张牌的ab面,当一方占据上风时另一方就注定要失意。

造成他们这场邂逅的正是这场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瘟疫。朗贝尔因为瘟疫被困奥兰城,科塔尔则因为城市停摆可以短暂地长舒一口气,继续他那见不得人的营生。

对于朗贝尔来说,这是战胜鼠疫的欢欣,是痛苦的结束。他站在站台上终结了始于同一个站台的令人肝肠寸断的分离。贪婪地拥抱,依偎着回家,窃窃私语且情意绵绵。

对于科塔尔而言,则是被抛弃的开始,这不是新生活的开始,除非行政系统会发生改变。但就像我们被暗示的那样,并没有炼狱这回事,没有折中可言,没有可赎之罪。或者有罪,或者无罪。全有或全无。时间一到,偷来的要还回去。所以他宁愿这场很适合他的瘟疫持续,不惜成为塔鲁定义的那种无辜凶手。

在这场瘟疫中,谁都没有赢,但朗贝尔好好,敬每场瘟疫中休戚相关的每一个人。

《鼠疫》读后感 篇2

1.坦率来讲,《鼠疫》这本小说,不太容易当做休闲读物来读。因为情节性不强。大白话说,就是“不好看”。但还是值得看,推荐看,尤其适合现在这个时候看。因为思想性远高于文学性,可能刷新对于目前经历的这件事的认知。

2.《鼠疫》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的小说代表作。加缪人帅、女朋友多,44岁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时最年轻的诺奖获奖者。而且是击败萨特、贝克特一众大家获得,值得期待(当然,得奖不能说明所有问题)。

3.小说讲了一场瘟疫对于一座小城的突袭与消隐。以及身在其中,各色人等的观感、选择与行动。读来很有代入感,容易走神、联想…

4.「八月中旬,瘟疫已经覆盖了一切。这一来,再也不存在个人的命运了,只有鼠疫这个集体的经历和休戚与共的感情。其中最强烈的是离情和放逐感,以及这些感情所包含的恐惧和愤慨。

「表面上,疫病迫使居民同病相怜唇齿相依,同时却割断了他们传统的联系,使每个人重新陷入孤独境地,因而造成了人人自危的局面。」

嗯。

5.「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问题。这个概念可能会引人发笑,但与鼠疫斗争的惟一方式只能是诚实。”

“诚实是什么?”朗贝尔说,态度忽然严肃起来。

“我不知道诚实在一般意义上是什么,但就我的情况而言,我知道那是指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6.「自然,各家报纸必须服从上司的命令,宣扬乐观主义。」

7.「人们的不幸都源于他们说话不清晰。」

8.「没有希望就没有安宁,塔鲁不承认人有权判别人死刑,但他也知道,任何人都禁不住去判别人的刑,连受害者有时都可能成为刽子手」

9.「在鼠疫和生活两种赌博中,一个人能够赢得的,也就是认识和记忆。」

10.「这本编年史不可能是一本最后胜利的编年史,它无非显示了人们在当时不得不做了些什么……

在倾听城里传来的欢呼声时,里厄也在回想往事,他认定,这样的普天同乐始终在受到威胁,因为欢乐的人群一无所知的事,他却明镜在心:

据医书所载,鼠疫杆菌永远不会死绝,也不会消失,它们能在家具、衣被中存活几十年;在房间、地窖、旅行箱、手帕和废纸里耐心等待。

也许有一天,鼠疫会再度唤醒它的鼠群,让它们葬身于某座幸福的城市,使人们再罹祸患,重新吸取教训。

《鼠疫》读后感 篇3

习惯绝望比绝望本身更令人灰心丧气。——加缪

瘟疫肆虐,随之而来的,不是救助,而是令人绝望到发疯的——封城。此时,你会怎么做?当鼠疫的阴影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避无可避时,你是默然等待死亡的来临,还是奋起做些毫无用处的反抗?加缪在《鼠疫》中谈到的,正是这样一个命题。

“于是,在这些高峰和低谷间他们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他们在生活中漂过而不是生活其中,在没有目标的时光和毫无结果的回忆里,像本可以获得实质的游荡的影子一样,选择了立足在他们不幸的土壤里。”当等待中的人们终于认识到这座城市在也不可能响起车轮碾过铁轨时响起的“咔咔”声响,终于意识到远行的亲友再不可能踏入城门时,有的人妥协了。他们疲惫地认为他们再也没了除与未来寂寞的时光和死亡的阴影相妥协之外的选择,放弃了想象,放弃了回忆,也放弃了救赎的机会。

也有人,在鼠疫压倒性的胜利优势面前负隅顽抗。他们正如周国平所说的那样:“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然而尽管如此,这些勇士们却仍产生了“从和幽灵般的记忆漫长而无声的交流中,突然被拉进永恒的寂静,不再有任何痛苦。这是幸运,还是不幸?”漫长而无尽的等待,毫无胜算的斗争,以及不得不保持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和鼠疫斗智斗勇最终还是打败了他们。这座小城几乎成了一座精神的死城。

就算是鼠疫终于结束的时候,人们的内心也还有一种深切的不安定感,这种不安定将困扰他们的一生。当他们午夜梦回,汗涔涔地从床上惊坐而起,他们的灵魂仍然处于那片鼠疫的阴影之中,随时感受着死神镰刀的冰冷质感。幸存下来的人们,鼠疫没有摧毁他们的肉体,却以一种更可怖的方式摧毁的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灵魂。

由此便可以得出了,苦难的力量,从不在于物质上的毁灭,而更在于它对精神世界的破坏。

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会被打败。肉体的消亡不算什么,只有精神的麻木,灵魂的终日惴惴不安战战兢兢不敢再直面生活,才算是真正摧毁了一个人,从肉体到灵魂,无一幸免。

《鼠疫》读后感 篇4

《鼠疫》读后感2000字:

《鼠疫》讲述了在阿赫兰突发鼠疫后,以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并击退疾病的故事。这样的情节并不复杂,但读者们普遍认为它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和隐喻色彩。加缪曾言“荒诞之极乐,就是创作……创作就是最大的模仿。”思索者良心不安,就必须表白,创作也是一种表白。于是我希望带着对加缪荒诞哲学的知觉理解《鼠疫》,以更好地理解他试图表达的人生态度。

在加缪的存在主义观点看来,茫茫人生,无处不荒诞。荒诞是无法被言尽认清但可被列举的,于是加缪“描绘荒诞,使之沉淀,并上升为理论命题”。

鼠疫发生在本不可能发生的城市,打断了人们自认为有权享有的生活,这是荒诞的;人们猛然惊醒般感到死亡的耐心与永恒的可怕,这是荒诞的;塔鲁发觉每个人都可能无意造成他人的死亡,从而使良心一直处于痛苦之中,这是荒诞的……荒诞感存在于行为与追求间的二律背反、动机与结果间的不成比例,人的理性需求与非理性世界的差距。世间有荒诞的爱情、荒诞的怨恨、荒诞的事业……它如此充斥我们的生活,一旦被觉察便永远纠缠,犹如足下深渊。

荒诞意犹未尽,但列举几乎完成。疫城中人心惶惶之时,有位帕拿鲁神父要求众人“悔罪”,将自己的命运交付上帝,并许诺愤懑得以泯去受苦得以补偿的圆满宇宙最终结局。神父将鼠疫视为上帝的意愿,通过赋予上帝荒诞之权力来抹掉了生命中的荒诞感:神是强大的,所以人无力战胜;因为神的安排终将合理,所以人应耐心承受。但是,与此同时的是城中生命不停被夺走,于是这一开脱可以被接受吗?鼠疫本身能因强加其上的说辞而可以被接受吗?暂抛开其中的宗教思考,从这一情节可引出首先如何认知与解释荒诞的问题。

里厄大夫与塔鲁都在交谈中承认“鼠疫”会永远存在,在时间长河中抹杀一切意义的死亡会永远存在,延长病人的生命也无法将其从无意义的永恒寂灭中打捞起,因此胜利永远是暂时的,与天地万物的秩序对抗意味着无休止的失败。倘若斗争之人只能耗尽一切包括耗尽自己,人仍有斗争的必要吗?如何对荒诞做出回应,是由此引出的第二个问题。

神父将命运之无稽视为神秘的最高指意的安排,而子民不必怀疑只需服从;赫拉巴尔把我们生活之处描绘成下水道鼠族永远交战、以美的毁灭为常态的天道不仁慈从而有头脑者也不仁慈的世界;《悉达多》则概括之为涵盖污浊残忍因而得以齐全圆满的符合辩证法的世界。以上的说法与谢斯托夫或克尔凯郭尔的主张可笼统归为一类,是将荒诞视作神明(最广泛意义上的),神明是强大而不容辩驳的、无规律的,因此人很轻易承认自己的无能来摆脱理性幻想,从而减轻心中不甘,通过先承认默许甚至支持荒诞来回避荒诞感,在压迫自己的事物里寻找希望。“信仰者在失败中取得了胜利”。哲学家中持不同观念的另有胡塞尔,后者的“现象描述学”或被称为“本质还原法”认为,永恒的理性与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总有无限的本质赋予无限的现象某种意义,因此荒诞同样可以被理想化(或人性化),这种对理性的自负大大降低了面临荒诞的挫败不安。加缪首先不赞成两方对理性的观点,他认为理性不是一无是处也并非万能,而是在可以自已的范畴内有效;其次加缪认为上述观念都存在“跳跃”——或可以解读为逻辑的断裂——神化非理性与神化理性本质上都是回避荒诞,未曾直面问题更无法寻找解决之法。加里尼亚曾对德埃皮娜夫人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伍尔芙说起“深渊就在那里,你不能不看它”,鲁迅也有“真正的勇士”这番言论,荒诞面前当直面,当诚实,当体验和思考这些切肤之痛,掩盖和取消荒诞无异于哲学性自杀。

因此在小说中,里厄大夫会在神父之后说道:“鼠疫跟世界上别的疾病一样,能解释世界上其他疾病的东西也适用于鼠疫……但只要看到鼠疫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只有疯子、瞎子或懦夫才会放弃斗争。”并且,即使总有人制造公正万能的造物主一说法,“谁又能肯定永恒的快乐足够弥补人间一时的痛苦?”这是加缪对第一个问题的解答。

面对永恒的失败,里厄与塔鲁的反抗是不抱希望又不屈不挠的。他们像卡家二哥一样内心呼唤“但我却仍旧不接受!也不愿意接受!”他们清楚或仅仅凭本能知道,对于像自己这样的人,无休止的失败无法构成停止斗争的理由,这便足够了。在加缪看来,取消有意识的反抗便是屈服,便同样是回避问题了,“我反抗故我存在”:反抗不是憧憬或希望而只是人自始如一的存在。真正的勇士敢于保存爱与热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敢于承受自己的命运及局限,这是加缪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反抗者身上的这种纯粹激情使他们染上了希腊积极悲剧精神,但这也是令世间无尽彷徨者温暖动容之处。加缪所以成为鼓舞一代人脱离虚无主义、重拾生活热情的精神导师。

最后需提的是,故事发生的阿赫兰,在加缪笔下正是像平凡人生一样毫无幻想而按部就班的城市,如同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座现代城市。这里的历史缔造者往往并非英雄伟人,却正是一个个各有性格的市民:大夫、观察者、记者、暗地里写作的小职员……每人都应在历史中找到并拥有自己的位置,作者也以这些角色表明压迫之下每个人都要做出选择,追求美德是人之本能而非个人英雄主义之壮举。俄罗斯悲天悯人的作品里,安娜卡列尼娜还是梅什金都未免极端,相较之下,加缪的角色不为雄辩而生却更本质,他们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记得爱,不卑不亢,这种人的存在总能让你依然愿意去相信点什么,不分寒暑,予你熨帖。

《鼠疫》读后感 篇5

你是否知道有一条通往安宁的路?

有的,那就是同情心。

鼠疫,这个大家都避之不及,希望早日消失的东西,终于如它来到奥兰时一样走了。这期间大家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害怕染上它的焦虑,是疫情严重时的惶恐与不知所措,还是失去亲人的绝望,都恍如梦一场,醒来也许觉得同情才是最真实的感受。

同时,它也是存在于寂静大街小巷中唯一的温情。

奥兰很绝望,但防疫小组在行动,他们也捍卫着本来存于人与人之间最善良的温情,阻挡死亡的蔓延。斗一斗吧,怎能轻易地把幸福让疫情吞噬。

同情是一份与生俱来的温情孕育着的善良,催生着疫情无比害怕的正义与勇气。

它让担任见病人死去习以为常的职业的里厄医生,不再习惯看人死去,有点任何人的死亡都和我有关,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的意味;让塔鲁讨厌法院、死刑和处决,让本是严厉的奥东怀着那里能使我想起我的小男孩的温柔愿望加入志愿者。

同情,彻底唤醒了沉睡于每个人心底的善良,让大家结成命运共同体。

鼠疫让有些人一辈子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伤中。但让他流泪的,还有温情,那是大家心头永不磨灭的曙光。

可能走的不是鼠疫,是人们通过那条路走向安宁。

《鼠疫》读后感 篇6

可鼠疫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是生活,如此而已

每一个在与肺炎作斗争的人都在从《鼠疫》里找到自己,或是里厄医生,或是塔鲁,是格朗。而朗贝尔,代表着绝大多数的人。

是的,他代表着我们,所有的老百姓们。

在鼠疫刚降临这个城市时,郎贝尔一心想着逃出这个封闭的城市,与爱人相会。他尝试去求医生求政府人员,走私下交易,但以失败告终。

其实,与郎贝尔有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许多夫妻,亲人由于疫情带来的封城而不得不天各一边,这无疑是痛苦的。书上却说到一对老夫妻因为鼠疫才发现对方是多么重要。见不了也送不了信,只能靠空洞的电报来传送自己的牵挂。他说里厄医生活在抽象世界里,那里有着具体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对啊,这些可怕的数字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死亡的人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朗贝尔来说,想逃离这个地方是无可厚非的,他的意识都出于自我,他要逃避这个抽象的世界,成为局外人。

这种做法的可行,文中里厄医生说到了:从这一刻起,您跟大家一样都是本地人了。是的,从封城的一刻起,城里的人就是一个群体了。逃避的人是不是都没有沾染上病毒,都有资格成为局外人呢?既然不能区别,那就只能不区别。

郎贝尔其实明白答案:任由逃避,情况只会越发糟糕,但团结起来才能成功。所以他改变了选择。其实对于鼠疫横行的阿赫兰城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贸格逃避。他们深陷在鼠疫,一举一动都关乎着自己与群体的幸福。

鼠疫就是生活,不是吗?

看这样的书我们完全不用它赞扬了,批判了,表达了。它不是英雄的颂歌,而是生活的画卷,人心的手术刀。人自私,也可以无私。朗贝尔自私了一辈子却又坚守内心变得无私,无私了一辈子的塔鲁最后却莫名死于鼠疫。

人通常平凡,像里厄医生与格期,像前几个月奋斗在一线直面病毒的医护人员,他们不想成为某个英雄,而只是因为人性,在做他们要做的又想做的。

在群体遭受苦难时,没有一个人,可以是局外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