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年画的作文怎么写900字合集

01-18

一篇作文的诞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文章写作可以提高我们对文字的嗅觉,写作文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照搬照抄。怎么样才是写作的正确方法?急你所急,栏目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画年画的作文怎么写”,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画年画的作文怎么写(篇1)

过年了,大街小巷都热热闹闹的,让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元日》中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千古绝句,还让我联想到了有着深厚民族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年画。

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秦汉时期,又称门神画。是把一些拜神祈福、民生写真、花鸟山水等喜庆的东西,用刻板、印色等种种工序制做完成的。年画的题材有很多,我所知道的著名的有《清河桥》、《假金牌》、《老鼠娶亲》等。这些众所周知的故事讲述的都是中国古代极为喜庆的场面。这样既装饰美化了环境,又起到烘托节日气氛表达美好祝福的作用!

今天,我特地来到了西湖博物馆,体验了年画制作的全过程。我在很多套木板里慢慢挑,细细选,最终我的目光停留在一套《年年有余》的木版上。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我先用刷子把颜料在木板突起的地方飞快地扫一遍,趁颜料没干之前,把纸拉直、扯平,再谨慎压一下,一块鲜艳的颜色就在纸上展现了。站在一旁的奶奶笑着说:还真像个样子呢!等全部印好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张画上有一个小孩抱着一条鲤鱼,有着每年的粮食钱财都有多余的美好寓意。可是我印出来的小孩已经达到了非人非鬼的最高境界!要知道慢工出细活,我国的一位年画大师,制做一副自己原创的《农家乐》,光印制就用了四个月,从构思到完成共用了8年呢!真是不容易呀!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面,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艺术。它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希望!如今年画不会再有鼎盛年代了,但是这种独特的艺术值得我们去传承!

画年画的作文怎么写(篇2)

我的童年就像一幅幅画。走进我的童年画廊,那一幅又一幅的“漫画”常引得我开怀大笑,你看——五岁当“女娲”,六岁学“飙舞”,七岁做“厨师”,八岁成“鸭子”……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两幅搞笑的画面。

“女娲”变“泥人”

哎,这件事说来好笑呀……五岁那年夏天,爸爸带我出去游玩。来到一座山下,嗅着泥土的清香,听着鸟声啁啾、溪水叮咚、昆虫和鸣的美妙交响乐,看着山坡树木郁郁葱葱,山顶神秘的寺庙红墙黄瓦,我觉得来到了神仙住的地方!

我兴奋得像鸟雀一样蹦蹦跳跳,走走停停,这时一个小泥塘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水面闪闪发光,周围露出了泛红的新鲜泥土,我便蹲下来挖了一块,饶有兴致地玩起了泥巴,而爸爸在树下坐着等我。我把泥团揉揉搓搓,一会儿就捏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人,看着那一个个小生灵,我满心欢喜,忽然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女娲”,那这些小人会不会变真人呢?

这时,爸爸过来了,我把手中的泥揉成一团,随手抛进了水塘。“扑通”一声,许多泥水溅了起来,粘了我一身的泥点子。我有点着急,用手去抹,可是越抹身上的泥巴越多,最后连头发上都是的,爸爸笑我成了“泥人”。哎,没想到我这个小“女娲”,却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小“泥人”。

“飙舞”出“洋相”

那个时候的我已经懂事了。刚入秋的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出去散步。妈妈这个话痨啊,遇到了熟人就开始在一旁说个不停。我可不甘心在那儿听她们唠嗑,于是就跑到一旁欣赏广场舞。

跳广场舞的阿姨们身材真好呀!伴随着激昂的乐曲左扭扭、右扭扭,还能轻易地劈一个叉。我有点心动,觉得我也可以轻松地劈叉,于是我决定和她们比试一番。音乐响起,我轻轻向上一跳,两腿向左右使劲下叉,“刺啦”一声,哎呀!裤子破了,可能是在嘲笑我极不标准的动作吧!我脸上火辣辣的,生怕别人看见我的“洋相”,急忙跑到妈妈身边,拉着妈妈就走,弄得妈妈和说话的阿姨莫名其妙。

回家的路上,我不敢抬头,感觉路人都在看我。到了家,我终于忍不住,“哇”地一声哭开了,而全家人却都哈哈大笑……

哦,我的童年,我的成长画卷,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令我回味,伴我成长!有你们陪我,真好,我一定会好好珍藏!

画年画的作文怎么写(篇3)

我的家乡在绵竹,哪里有许许多多的特产,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绵竹年画了!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

绵竹年画分为这几种:壁画(墙壁上画的)、地画(地面上画的)、灯画(灯笼或者是等的罩子上面画的)、纸画(画在纸上对外出售的)。

绵竹年画一般会画:双鱼戏水(两条鱼儿在玩水)、双龙戏珠(两条龙在玩绣球)、枝头玫瑰(俏丽的玫瑰花在枝头上盛开)、半田莲花(水田里,有的莲花开了,有的莲花还是花骨朵儿)

绵竹年画驰名中外,有许许多多的人来购买绵竹年画。当地的知名老店和无名小店都人山人海,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要购买年画的人太多了,老板和员工们都忙得不亦乐乎。

绵竹年画大多数价格不太贵,在10元钱左右;有的画工非常细腻,做工非常精美的就要贵很多,最贵的有几十万呢!

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四大年画还是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年画。后来,各族人根据自己的习俗,就把年画改造成各式各样、具有独特民俗风格的四大年画了!

绵竹年画不仅好看,还为家乡人民修建了一条宽大的致富之路!

我爱绵竹年画!

我更爱我的家乡绵竹!

画年画的作文怎么写(篇4)

我从小就喜欢极为喜庆的年画,然后由集市上买回来,再打好黏糊糊的浆糊,往年画的后面将浆糊均匀的涂抹好,然后将年画端端正正的贴在墙壁上面,那个年月,尤为实行往墙上贴年画。一张又一张,有风景画,有山水画,有人物画,我最喜欢的就是有着小胖丫小胖小的画面,还有鲤鱼跳龙门啊,哪吒闹海啊什么的,看着特别喜庆,心里也觉得敞亮。

那时候流行一句谜语,扶墙走,扶墙站,管穿衣服不吃饭。其谜底就是画。

那个年月,每当到了年根底下,我就喜欢和奶奶一起去集市上,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以说卖什么的都有,但我的眼睛尤爱盯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年画。

之所以那么着迷,现在想想,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传媒途径,还没有电脑,手机,而通向外面大千世界里的渠道还很单一,所以,很自然的,无形之中,年画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至今回想起那些五彩缤纷的画面,仍别有一番情趣涌上心间。

虽然时下流行的年货更加五花八门起来,人们已经不再把买年画当成一回事了,但是,现在每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仍然喜欢买一两张年画,回家贴在墙壁上,许多亲朋说这个过时了,太土气了,但我不这么认为。我从心里深处仍然挚爱年画,其实我所眷恋的是那个喜庆的氛围,和难以泯灭的串串回忆

又要过年了,今年,我还想买一张年画,贴在我的卧室里,贴在记忆的深处

画年画的作文怎么写(篇5)

年画是中国古代的年文化,可见非常古老,其中的文化也是很深奥的。

年画起源于南宋时期,最早的年画画的是四位美人,分别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后来到了明朝中叶后,出现了门神画,家家把门神贴在门外,有着辟邪和迎福的寓意。

门神画画的是两个身披金甲,手持利剑的将军: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

相传,唐朝唐太宗在完成帝业时杀人无数,经常做噩梦,后来大臣们建议他让秦琼和尉迟恭守在门前,但也奇妙,唐太宗不再做噩梦了,时间一久,唐太宗就觉得两人这样夜夜值守,实在是太辛苦,就命画师把两人的画像贴在门上。到了民间,人们也照着唐太宗一样做,来求得平安。

年画也有产地,其中“四大年画产地”分别为:山东潍坊杨家埠、四乡的绵竹、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

在其间,不同时代的年画有不同的名称,宋朝的叫“纸画”,明朝的叫“画贴”,清代的叫“画片”。到了后来,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之戏耳。”说明了年画的名称。

在民间最流行的年画还是

画年画的作文怎么写(篇6)

年画是春节的标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总是以喜庆的色彩掀开新年大幕。

记忆中最受欢迎的是传统的木版年画,价格低廉,色泽艳丽,画面多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主。腊八刚过,总要跟着爷爷奶奶从年集上请回土地爷、灶王爷、龙王爷、仓神爷等掌管全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家宅六神,家家如此。秦琼、敬德永远手执利器在忠心耿耿地做着门神,从不跳槽,也不会担心被炒鱿鱼,敬业如初。土地爷、灶王爷、龙王爷、仓神爷永远那么安详地坐在自己的官位上,各司其职,不争吵,不串岗,不会嫌贫爱富,更不会向玉皇大帝跑官要官,接受着来自民间的膜拜,安抚着每一颗向往富足、平安和幸福的心。

年画曾经是家的新装。腊月将近,父母便带着我们姐妹开始扫舍,用白纸裱糊墙面,然后贴上年画,房子即刻亮堂起来,温馨起来。小时候吸引我的年画有两种:风景画和各种剧照。风景画多是北京的故宫、长城、圆明园,上海的外滩夜景,桂林山水,苏州园林等风景名胜。

入夜,画中美景时常入梦来,置身这些美景中,生活变得甜蜜美好,总会勾起农家孩子对城市的向往,吸引农家孩子走出去。剧照多是历史剧,《赵氏孤儿》《白蛇传》《柳毅传书》等历史故事多是我从年画中获取的,开始是父母对着画面给尚不识字的我讲故事,留给我无穷的想象空间,识字以后自己讲给小朋友。

每到临近新年,便开始期盼着外地工作的父亲带回新的年画,带回新的风景、新的历史人物,然后让我用一年的时光去细读画面故事,让我在缺少小人书的年代有一个充实丰富的童年。

再后来,流行各种电影剧照,每年都有群众喜欢的电影和电影明星被制作成年画,当年的电影百花奖、金鸡奖得主,通过年画走入寻常百姓家,他们的发型、服饰会成为当年的主流。引领时尚的明星们被贴在炕头和墙面,目睹老百姓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一次下乡到山区,推开一户漆黑的屋门走进昏暗的房间,只有窗户透过的一丝亮光照在墙壁上刘晓庆年轻俊俏的脸庞,那是电影《小花》的剧照,刘晓庆灿烂的笑容给破旧的房间带来一片喜气的光亮。

那时候,家里有了红白喜事都要放电影,老百姓在家门口随时可以看到电影,电影《小花》就是我在露天看到演出场次最多的电影。到了第二户人家,墙壁上的年画是邓丽君的演出剧照,耀眼的彩灯,华丽的服饰,整个场景对这个农家破败的小屋是如此遥不可及,邓丽君的脸庞被油烟熏成了褐色,但她的笑脸依然是那么迷人,成为这户人家唯一的时尚元素。

画年画的作文怎么写(篇7)

温和的阳光照在林立的高楼上,玻璃窗被映照得熠熠闪光,而那座淹没在高楼阴影中的旧瓦房,显得愈发阴冷、陈旧。

老张就住在这座被时代遗弃的旧瓦房中。

老张其人,六十有余,脸庞黝黑,布满了皱纹,使得他那双本就不大的眼睛显得更加细小,就像是好不容易从缝隙中挤出来一样。邻居们偶尔路过他那间旧屋,总能闻到浓重的颜料气味,推门进屋一看,一准是满屋纸屑在几缕阳光下肆意飘扬,而老张也总是从年画堆里抬起头来,顶着满脸的颜料乐呵呵地朝人说道:“哟,这是咋了?有啥事啊?”

得亏老张脾气和蔼,不然就他这副尊容,换谁也受不了。

老张因为年画做得好,被街坊们称作“年画张”。据说这手艺是从他祖父那辈传下来的,代代单传,已有不少年头。邻居们每次碰到老张都要打趣一句:“老张啊,你要是不做木版年画了,以后我们可上哪儿去找这么正宗的年味啊?”每到这时,老张眯着的那双小眼就显得格外明亮,他憨憨地笑着回道:“还做得动,还做得动。”

老张就这样守着平淡,过得逍遥自在。

后来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人们收入多了,日子也好多了。老张的同行们转行的转行,退休的退休,最后就只剩下老张依然守着他的木版年画,日子过得冷冷清清。

有些热心的邻居,劝老张转行,都被老张婉言拒绝了。

一天,老张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小张赶回家,冲着老张不管不顾地嚷道:“爹,你咋这么死心眼啊!放着大好日子不过,整天在你这旧屋里鼓捣那些老掉牙的玩意儿,你图个啥呀!”

一向好脾气的老张却在那次发了火,他拿着红木做的镇纸追着把儿子撵出了家门。从此,再也没有人向老张提转行的事。大家都觉得“年画张”似乎已经着魔,不大正常了。

日子如流水般平静地过着,老张早已被人们遗忘在了城市的某个角落。

可是突然有一天,几个人带着一群记者和摄影师来到了老张的小瓦房拜访,还说要奖励老张。老张也终于洗净了脸,换下了他那身早已不见底色的衣服。

邻居们纳闷极了,待那群人刚走,邻居们就将老张围了起来,想要一探究竟。在老张支支吾吾的回答中邻居们才知道,老张和他的木版年画,成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家都知道,老张和他的木版年画要火了!

几天后的报纸头版,刊载了对老张的独家专访。面对记者,朴实的老张这样说道:“虽然我不是什么文化人,但我父亲这么跟我说过,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丢!”

老张登在报纸上的那张照片,眼睛显得格外精神、明亮。

画年画的作文怎么写(篇8)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贴在墙上或门上的画。它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民间就有流传,到了唐朝时,更是格外流行,并且一直流传到今天。

年画各形各色,有象征美好寓意的,有幽默风趣的,还有辟邪驱赶妖魔鬼怪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年画中特别常见的《娃娃抱鲤鱼》这幅年画。

当你看到这幅年画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几乎占据了整幅画一半面积的鲤鱼了。只见这只鲤鱼的头是黑色的,一双大眼睛里镶着一对黄色的眼珠,厚厚的嘴唇旁长着两根长长的胡须。身体则是一片片红色的鳞片,密盖着全身,弯弯的尾巴酷似枫叶,条理分明。

画中的小孩身穿蓝色的衣服,边角用紫布缝制,布满了黄色的纹路。只见他的头圆圆的,脸颊上泛着红光,表情微笑着,样子是那么的可爱。手中捧着那条大鲤鱼,身形和鲤鱼相比居然还小了几分。身旁还有一朵荷花,白里透着粉红,显得是那么的害羞,别看它只是一朵荷花,可是却象征着多子多福。

这幅年画虽然看似很普通,可是处处有着吉祥的寓意。寄予老百姓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对幸福生活的盼望。

年画历史悠久,可是在最近十几年里,贴年画的人家越来越少,甚至几乎见不到了。我们一定要让它永远传承下去,不要让它只能在史册里看到。

画年画的作文怎么写(篇9)

年画已经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多年前,每逢春节,不仅新华书店里到处挂的都是年画,连街头巷尾、镇上集上,卖年画的摊位也是一个挨一个,路边的墙上挂着,地上平摊着,看上哪一张了,谈好价,付过钱,裹在旧报纸里一卷,再用细绳一扎,放在竹篮里,或是由孩子抱着,携带回了家。

平日里顾不上收拾的家,快过年时一定要彻头彻尾整理一番。墙上去年糊的报纸,已被贪吃浆糊的虫子们咬得千疮百孔了,于是全部揭掉,打一盆浆糊,重糊新的。不用说,这是孩子们的活。报纸是不识多少字的大人买回来的过期旧报,孩子们边糊边看,新闻早已不新了,科普知识、健康讲座、小笑话、漫画不会过时,看完了,还要糊在外面。墙糊完后,等浆糊晾干,再用图钉把年画一张一张按上。一个孩子站在凳子上按,一个孩子在下边看着,别贴歪了,画的高低要一样,画与画的间距要一样。什么画贴在什么位置也是有讲究的。迎着大门正中间挂中堂,尺寸比一般年画要大出很多,上下带轴,两边配有对子,两个对子也有轴。大部分人家挂的是主席像,或是主席和总理的合影像,对子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有老人的人家挂的是老寿星,长长的前额,银白的胡须,拄着一根拐杖,拐杖上挂着一个葫芦,身后是一棵松树,树下一只仙鹤单腿站着,另一条腿蜷在腹下。对子上写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还有挂山水的,远山近水,云蒸霞蔚,恍如仙境。中堂两边各配两张画,比较正规,有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贴梅、竹、菊、兰的,有贴四季风景的。中堂下面是条几,条几的中间无一例外地放着四卷毛选,毛选上放着陶瓷的毛主席像,主席慈眉善目,神态安详。

正屋两边墙上的年画比较活泼,内容比较丰富。有当年流行的电影,如连环画一般有画面有文字说明,一张画上有八幅小画面,两张或是四张就是一部完整的电影。我们家就贴过《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杜十娘》、《野火春风斗古城》、《白蛇传》这些画。还有花鸟虫鱼、山水,等等。锦鸡要配牡丹,叫做锦上添花;梅花的枝上要有喜鹊,叫做喜上眉梢。姑娘们的闺房里,贴的是张瑜、陈冲、刘晓庆、傅艺伟这些电影明星或是电影剧照,新婚夫妻的床头贴的是骑着红鲤鱼的赤身胖娃娃。

家家过年都换年画,看年画成了拜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年初一,进了学堂的孩子们满村跑着拜年,每家每户的年画都要看个遍、看个够才会回家。去亲戚家,也是一边吃着瓜子、花生或糖一边看着画,有些电影画的文字要跪在板凳上才能看见。看完内容还不过瘾,还要看年画右下方的版权说明,哪个印刷厂印的,定价多少什么的。

年画反映着这家人总体的兴趣爱好、文化程度,甚至审美情趣。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高,或是假装越来越高,家里都慢慢挂起了名人字画或是名人字画的赝品,亦或是非名人字画。白粉墙取代了泥墙,再不用糊报纸了,大部分人家则是什么都不挂,或是一劳永逸地挂着塑胶画、粗制滥造的假油画,多少年也不用换下来。

花花绿绿、内容各异的年画,这些墙上的风景,曾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过年的喜庆、热闹气氛。如今,人们都在感叹年过得越来越没滋味了,年画的渐行渐远,也带走了很大一部分年味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