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8篇

01-26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荐]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8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篇1】

,认识钟表中的整时讲完了,反思本课的教学,感觉钟表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确实是一个难点。因为大部分孩子平时很少关注时间,头脑中也没有时间概念。就如在课上,我问小朋友:你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睡觉?小朋友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小朋友认识了钟面的时间却说不出这个时刻自己在干什么。可见孩子们的时间观念是比较弱的。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所以在整时和半时的教学中我力求创造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在教学整时时我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图:起床时间图、中午下学时间图、下午下学时间图。让学生通过看图比较,在小组交流中,找出看整时的办法。接着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小组一人拨钟表大家说、开火车说等)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钟面上是几时,是怎么认的。这样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巩固了本课的知识。但本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少数学生总是把几时说成是几点,我觉得这与我在课堂上强调不到位有关。当时这样处理“几点是对的,但在数学上几时才是规范的,我们平时也要注意使用数学语言。”这样会不会好一点呢?

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篇2】

《8和9的认识》我在这堂课的课前准备时间上花的比较多,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课后,每个听课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意见,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学会熟练地数数,并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8和9的组成与分解;

3、能正确地读、写8和9,知道它们的大小,学会用数8和9描述身边的事物。

二、过程目标:通过具体实物与8、9建立对应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索数的组成。

三、情感目标: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变的更为多元,更为具体,如何恰当地把握课时教学目标,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疑问,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比如在把握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上,往往被目标所困,放不开手脚,当课堂有很好的资源生成时,却被自己轻易的扔掉了。如在听铃声拍手过程中,我的要求是“老师敲铃你拍手,你比老师多一下,先听后拍,边拍边数”,有一些小朋友出现了多拍一下的情况,可我并没有深究为什么他们会多拍一下,是数的方法上的问题,还是由于算错的原因?我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带过。课堂是动态的,随时都会出现与预期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得随时作出决策,使目标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

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篇3】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直观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常见几何形体。在教学中我分下面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

第一层次:观察分类,感知物体。上课前我和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茶杯、礼品盒、篮球,魔方等。课上我们一起把这些物体放桌上,它们大小不一,摆放也无序,颜色也不相同,让学生上来选物体,并说一说,在这些物体中还有哪些物体和这个物体差不多?通过让学生选一选,说一说完成对这些物体的分类。初步感知可以根据形体的不同把这些物体分成四类。

第二层次:操作想象,形成表象。在分类的基础上,指出这些物体在数学上分别可以看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学具相互说说这是什么?接着分别拿出这几个几何形体,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得跟你手中的物体差不多呢?通过交流扩展学生对四种几何形体认识的外延。形成四种基本几何形体的清晰表象。

第三层次:辨认交流,加强认识。在学生初步形成表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连一连、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们摆放无序、颜色不同,大小不一。通过分辨与交流,认识到几何形体跟位置、颜色、大小是无关的,从而更能抓住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

第四层次:特意混淆,深化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常常是孩子混淆的地方,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些具有两个正方形面的物体,让孩子做出判断,引导孩子说出判断的依据,引发孩子的争论,在争论中辨析,教师结合学生的话语,用生动有趣的小脚丫展示出长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学生通过直观的小脚丫发现,正方体每个面的小脚丫都是方方正正一样大的,而长方体的小脚丫有大有小,从而加深了对这两种几何形体的认识。

思考:老师是不是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谈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篇4】

一、教学熟悉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肯定生活体会,于是设计提问你们熟悉人民币吗,同学都很骄傲地答复熟悉!,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熟悉,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认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熟悉哪些?仍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识别的.使同学在合作沟通中自觉的进一步熟悉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沟通后反应,请同学上来向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同学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熟悉人民币的方法,到达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防止僵硬的说教,当同学介绍人民币提到到国徽时提问:看到国徽你想到了什么?同学答复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国旗、天安门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同学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马上予以确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同学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三、换币嬉戏这是熟悉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同学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支配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形的练习;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习,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肯定的根底;同学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懂得与把握,也有了肯定的成就感;

四、模拟购物活动既然熟悉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终的环节我设计明白决实际问题:

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或许是和实际的生活体会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同学依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形?买2样,又是怎样?买3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化挖掘这类问题,同学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同学〔缺乏买东西体会或是一些后进生〕略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同学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嬉戏,最终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当然教学中仍有很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同学在熟悉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明白,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学问重点的高度;有购物体会但在支付方式上欠敏捷;

2、同学有较强的观看爱好,但是观看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同学开展水平差距较大;

3、有肯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沟通,相互整合看法同学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篇5】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带给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透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搞笑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仅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心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构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持续浓厚的学习热情。

三、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带给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透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或你的家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几时开播”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学过于拖拉,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篇6】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没有从零开始,而是先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图形。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接着我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我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最后我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篇7】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出示海绵制作的数字0),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在0的中间系上一根绳子),结果,它变成了几?(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出海绵做的数字6),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

【设计意图:以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到生活中寻找8和9。

师:生活中哪有8和9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呢?(出示课本主题图)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师:出示教材第50页“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挂图学生同桌互相说,再汇报、交流。

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松树。

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教师: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按一定方位数蝴蝶的只数或者数一只做一个记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8表示)

板书:8

师: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用数字9表示)

板书:9

在黑板上画8个点,问学生:这有几个点子?8个小点子想加入9的队伍你们有办法吗?

【设计意图:经历8到9的过程,初步感知8和9的大小关系】

2、教学8和9的顺序。

a、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b、出示尺图,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这些数在尺子家族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展示尺子),你们猜一猜7的后面是几,8的后面又是几呢?你会读吗?还可以怎么读?(从大到小读或从小到大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实物上直观感知数字8、9)

C、拍手游戏:请你拍的和我同样多,请你拍的比我多一个,请你拍的比我少一个。同桌互相玩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8、9的大小关系】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8>79>89>7

4、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设计意图: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5、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这里有一群动物,它们想戴上漂亮的帽子。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教学课本51页内容)同桌之间像这样互相提一个问题。

6、教学8、9的书写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第51页的黑体字8,问学生8

字像什么?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

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然后看第54页8的书写顺序图形,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正确书写数字的习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2、帮一帮: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正过来吗?

471258963

(设计意图:巩固8、9的顺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设计意图:回顾整堂课的知识内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7〈88〈97〈9

8〉79〉79〉8

剖析: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8和9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篇8】

人民币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成人看似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却成了孩子学习的难点。

对于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不少学生根本搞不清楚。

于是我从实际生活出发,例如一分钱根本买不到东西,一角钱可以买一颗糖,一元钱可以买10颗糖。从这个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单位的大小。

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用口诀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8元=()角

“元”和“角”哪个单位大?

学生会说是“元”大,用口诀:大化小,就变多。(大大)

例如500分=()角

学生会说分小,用口诀:小化大,就变少。(小小)

人民币的加减法更是难点

很多学生虽然会认,但是并不会算。

这一知识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很难。

例1:5元5分+3元5角5分=()元()角()分

看到那么长的一个算式,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心理恐惧。

我让他们先把这个想成很简单的算式,从“分”开始加,分加完后到“角”,最后到“元”。

编成口诀就是:看到加,从“分”开始加。

例2:8元4角—3元5角=()元()角

减法的运算遇到退位和不同的单位就显得难了,

于是我又编了一句口诀:看到减,单位化成一个样。

幼师资料《[荐]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8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年级教学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