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

02-1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赏析解读古诗词,它承载了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您还记得诗人有哪些古诗词呢?也许"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就是你要找的,句子内容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1)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全文赏析

诗中用大量笔墨刻画慈乌鸟“失其母,夜半啼”的情状,意在倾吐“母慈重”,而自己“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2)

花菊引闲行,行上西原路。原上晚无人,因高聊四顾。

南阡有烟火,北陌连墟墓。村邻何萧疏,近者犹百步。

吾庐在其下,寂寞风日暮。门外转枯蓬,篱根伏寒兔。

故园汴水上,离乱不堪去。近岁始移家,飘然此村住。

新屋五六间,古槐八九树。便是衰病身,此生终老处。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3)

萧索穷秋月,苍茫苦雨天。泄云生栋上,行潦入庭前。 ——白居易

苔色侵三径,波声想五弦。井蛙争入户,辙鲋乱归泉。 ——王起

高霤愁晨坐,空阶惊夜眠。鹤鸣犹未已,蚁穴亦频迁。 ——刘禹锡

散漫疏还密,空濛断复连。竹沾青玉润,荷滴白珠圆。 ——白居易

地湿灰蛾灭,池添水马怜。有苗沾霢霂,无月弄潺湲。 ——王起

篱菊潜开秀,园蔬已罢鲜。断行随雁翅,孤啸耸鸢肩。 ——刘禹锡

桥柱黏黄菌,墙衣点绿钱。草荒行药路,沙泛钓鱼船。 ——白居易

长者车犹阻,高人榻且悬。金乌何日见,玉爵几时传。 ——王起

近井桐先落,当檐石欲穿。趋风诚有恋,披雾邈无缘。 ——刘禹锡

廪米陈生醭,庖薪湿起烟。鸣鸡潜报晓,急景暗凋年。 ——白居易

盖洒高松上,丝繁细柳边。拂丛时起蝶,堕叶乍惊蝉。 ——王起

巾角皆争垫,裙裾别似湔。人多蒙翠被,马尽著连乾。 ——刘禹锡

好客无来者,贫家但悄然。湿泥印鹤迹,漏壁络蜗涎。 ——白居易

蚊聚雷侵室,鸥翻浪满川。上楼愁幂幂,绕舍厌溅溅。 ——王起

律候今秋矣,欢娱久旷焉。但令高兴在,晴后奉周旋。 ——刘禹锡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4)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写作背景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任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此诗为第三首。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5)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

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海底鱼兮天上鸟,

高可射兮深可钓。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6)

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宅北倚高冈,迢迢数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

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偶获此闲居,谬似高人迹。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7)

巧拙贤愚相是非,何如一醉尽忘机。

君知天地中宽窄,雕鹗鸾皇各自飞。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丹砂见火去无迹,白发泥人来不休。

赖有酒仙相暖热,松乔醉即到前头。

百岁无多时壮健,一春能几日晴明。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昨日低眉问疾来,今朝收泪吊人回。

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8)

山木多蓊郁,兹桐独亭亭。叶重碧云片,花簇紫霞英。

是时三月天,春暖山雨晴。夜色向月浅,暗香随风轻。

行者多商贾,居者悉黎氓。无人解赏爱,有客独屏营。

手攀花枝立,足蹋花影行。生怜不得所,死欲扬其声。

截为天子琴,刻作古人形。云待我成器,荐之于穆清。

诚是君子心,恐非草木情。胡为爱其华,而反伤其生。

老龟被刳肠,不如无神灵。雄鸡自断尾,不愿为牺牲。

况此好颜色,花紫叶青青。宜遂天地性,忍加刀斧刑。

我思五丁力,拔入九重城。当君正殿栽,花叶生光晶。

上对月中桂,下覆阶前蓂.泛拂香炉烟,隐映斧藻屏。

为君布绿阴,当暑荫轩楹。沉沉绿满地,桃李不敢争。

为君发清韵,风来如叩琼。泠泠声满耳,郑卫不足听。

受君封植力,不独吐芬馨。助君行春令,开花应晴明。

受君雨露恩,不独含芳荣。戒君无戏言,翦叶封弟兄。

受君岁月功,不独资生成。为君长高枝,凤凰上头鸣。

一鸣君万岁,寿如山不倾。再鸣万人泰,泰阶为之平。

如何有此用,幽滞在岩坰.岁月不尔驻,孤芳坐凋零。

请向桐枝上,为余题姓名。待余有势力,移尔献丹庭。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9)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全文赏析

首联,先推出“望海楼”“护江堤”,是因为楼高、堤长足可贯领通篇,它们在辉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衬成一派秾丽畅朗的气氛,渐启以下佳境。在这里,“照”楼曙色和霞光属客观现象,“踏”堤遨游则是游人的兴趣,一静一动,皆从诗人眼中见出,紧扣题目的“望”字。诗中原注:“城东楼名望海楼”,又杭城临钱塘江,故筑堤。次联转过一层,始引出显著的季节特征:春潮汹涌,夜涛摩荡,声响直振吴山顶的伍公庙;柳枝掩映,苏小家正当新绿深处,春光似乎就凝汇在她如花的年华和火一般的热情里……这两句声色交织、虚实相衬,分别从视听感知里生发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联想,一并融进涵纳着深沉悠远的历史内容的“伍员庙”“苏小家”里,使古老的胜迹超越时空,带上了现实感,并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

第三联从前面连辐直下的四处景点移开目光,注视到民俗人事上来。江南丝织业繁盛,故诗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物产》记载,这是绫的花纹;又当地产美酒,诗中亦自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这里特以二者并举,描写杭州女工织艺的精巧和当时人们争饮佳醪的民俗风情,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景象。而“红袖”与“青旗”、“柿蒂”与“梨花”的颜色对照、品物相衬,更象一幅工丽雅致的画图,流溢着浓郁活泼的生活情趣。尾联以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场景收束,暗与首句照应。“湖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两旁杂花草木密布,诗中自注说:“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请看,满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飘动,白堤上烟柳葱茏,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绿色飘带。上句就“谁开”提唱,故设问答,接着用了“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使人联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妙龄少女的化身。

写作背景

白居易自穆宗长庆二年(822)秋至长庆四年春任杭州刺史,此诗即作于是时。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10)

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

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是时刑方措,此去难为心。

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

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

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

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汉日大将军,少为乞食子。秦时故列侯,老作锄瓜士。

春华何暐晔,园中发桃李。秋风忽萧条,堂上生荆杞。

深谷变为岸,桑田成海水。势去未须悲,时来何足喜。

寄言荣枯者,反复殊未已。

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掇蜂杀爱子,掩鼻戮宠姬。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

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人事虽可罔,天道终难欺。

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祇.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

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

一朝黄金多,佩印衣锦归。去妻不敢视,妇嫂强依依。

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奈何贫富间,可移亲爱志。

遂使中人心,汲汲求富贵。又令下人力,各竞锥刀利。

随分归舍来,一取妻孥意。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11)

乐天乐天,来与汝言。汝宜拳拳,终身行焉。物有万类,

锢人如锁。事有万感,爇人如火。万类递来,锁汝形骸。

使汝未老,形枯如柴。万感递至,火汝心怀。使汝未死,

心化为灰。乐天乐天,可不大哀,汝胡不惩往而念来。

人生百岁七十稀,设使与汝七十期。汝今年已四十四,

却后二十六年能几时。汝不思二十五六年来事,

疾速倏忽如一寐。往日来日皆瞥然,胡为自苦于其间。

乐天乐天,可不大哀。而今而后,汝宜饥而食,渴而饮;

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妄忧;病则卧,死则休。

此中是汝家,此中是汝乡,汝何舍此而去,自取其遑遑。

遑遑兮欲安往哉,乐天乐天归去来。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12)

睡足肢体畅,晨起开中堂。初旭泛帘幕,微风拂衣裳。

二婢扶盥栉,双童舁簟床。庭东有茂树,其下多阴凉。

前月事斋戒,昨日散道场。以我久蔬素,加笾仍异粮。

鲂鳞白如雪,蒸炙加桂姜。稻饭红似花,调沃新酪浆。

佐以脯醢味,间之椒薤芳。老怜口尚美,病喜鼻闻香。

娇騃三四孙,索哺绕我傍。山妻未举案,馋叟已先尝。

忆同牢卺初,家贫共糟糠。今食且如此,何必烹猪羊。

况观姻族间,夫妻半存亡。偕老不易得,白头何足伤。

食罢酒一杯,醉饱吟又狂。缅想梁高士,乐道喜文章。

徒夸五噫作,不解赠孟光。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13)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

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

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馀。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

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山胡旋迷君眼,

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

数唱此歌悟明主。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14)

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

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

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

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擢第禄不及,新婚妻未归。

少年无疾患,溘死于路歧。天不与爵寿,唯与好文词。

此理勿复道,巧历不能推。

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篇15)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全文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写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句》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白居易古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